美国养猪概况
美国养猪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养猪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张树敏1,成体鸽2(1.吉林省农科院,吉林长春136100;2.吉林省稷丰种猪场,吉林公主岭136109)前言:2008年3月27日—4月15日由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组织的种猪采购代表团一行4人对美国的4个州养猪业进行了考察,先后走访了8个种猪场、1个商品猪场和1个屠宰厂,拜访了伊利诺斯(Ill i n oi s)大学农业、消费学和环境科学院的院长罗伯特伊司特教授和俄亥俄大学,对美国玉米带养猪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由于挑选种猪能够深入到猪舍中,因此对美国种猪产业有着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美国;养猪业;启示1美国当前的养猪业概况1.1存栏量美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大国,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都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年销往其他国家的猪肉和种猪都居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年出栏的商品猪在1亿头左右,生猪存栏6050万头。
猪的存栏数变化在3%左右时即会使价格发生很大的变化,今年美国的猪价是近10年来的新低,养猪户度日艰难。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国猪价的低迷?美国的养猪户及政府又是如何应对产业危机的?美国猪价已经持续低迷5~6个月,每天屠宰生猪的数量由原来的192万头增加到当前的210万~220万头。
据分析,除了原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外,猪源增多是猪价下跌的重要原因。
全球粮食价格、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让美国的养猪农户入不敷出。
据美国饲料工业协会(A FIA)最近的饲料工业形势报告中指出,饲料涨价主要是因为畜禽饲料生产和替代燃料生产之间竞争玉米和油料作物,造成玉米价格上升,将成为新的“正常”价格。
2007-2008年度美国种植的玉米将有27%用于乙醇生产,饲料工业生产成本上涨的势头才刚刚开始。
据美国食品与燃料平衡联盟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内容指出,因饲料成本增加,2008年养猪投入成本将增加29亿美元(平均每头猪38美元)。
雪上加霜的是,养猪看似有利可图,在过去5年间农户普遍增加存栏量,造成美国猪肉市场供过于求。
美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民营科技 2011 年第 2 期
美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李华宝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MBA 教育中心,山东 青岛 266000)
摘 要:回顾和分析美国养猪业的发展历程及演进过程,以及其养猪设备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为中国养猪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养猪业;设备;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锦辉,闫之春.美国养猪业考察报告[R].养猪 SWINE PRODUCTION,
2007(6):45-48. [2] 王勇.美国养猪业发展简史及产销现状[J].当代畜牧,2002(7):35-36. [3] 宋秋萍,姚益顺.美国的猪场数量和规模[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3,23(3):61. [4] 郭长华.美国养猪业的四大特点[J].河南畜牧兽医,2001(4). [5] 世界养猪业的差距和机遇[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2008,5:53-54. [6] 刘亚学.美国畜牧业概况 特点与启示[J].吉林畜牧兽医,2005(2):1-
1 概述 公元前 4900 年,野猪首先在中国驯化成功。公元 1539 年,Her-
nando de Soto 携带 13 头猪登陆美国佛罗里达 Tampa 湾,开始了美国 的养猪业。美国国土面积 937 万平方公里,人口总计是 2.848 亿,是 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务农人口在 21 世纪后已经下降到 了 3.2%。2000 年,美国农业用地为 4.183 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 国土面积的 19%,为 1.79 亿公顷,人均为 0.62 公顷。而中国仅有约为 10%的国土面积适合农业耕种,这些仅占世界农业耕地的 7%的耕地养 活了占世界总人口 22%的人。
3. [7] 刘路.高科技在在国外畜牧业的应用[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
国内外养猪现状

1 国外养猪业现状养猪业是畜牧业中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
世界猪存栏数,1975年为6.84亿头,1995年达9亿头;2004年为9.50亿多头,其中中国4.80亿多头,占世界猪存栏数的一半。
2006年世界猪肉总产量1。
05亿吨,比1980年增长一倍.美国的养猪业高度发达,是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目前,美国已是全世界猪肉生产大国之一,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产量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猪肉出口国。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养猪业逐年提高,2001年为例,生猪存栏为5980万头,生猪屠宰总量达到9950万头,猪肉年产869万吨,这些数字都占世界产量的10%左右。
美国生猪的年销售额达到10亿多美元,整个养猪行业为美国提高8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
2010年,生猪存栏为6393万头,猪肉年产882万吨。
预计2012年达到964万吨.综合分析,国外养猪业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发展特点:1.1种猪资源优势明显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都属于世界著名的猪种,全球分布广泛。
控制出口种猪是世界养猪强国的典型特征。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种猪出口国,有核心群母猪700—2000头。
丹麦2006年—2007年共出口种猪7万头,而2010年—2011年增加到20万头。
加拿大现有种猪场630个(原种猪场250个),登记的纯种猪有10万头,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分别占37%、15%、44%。
1.2规模化养殖1970年美国共有养猪场87。
1万个,平均出栏商品肉猪100头;1975年有64.7万个养猪场,平均养殖规模为87头;1994年养猪场减少为20。
8万个,平均出栏商品肉猪为458头;2005年减少到6。
94万个养猪场,平均养殖规模增加到871头。
据统计,1992年养猪规模在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全美国的84。
2%,其出栏的商品猪头数占全美国的22%,1000-2000头的养殖场占8.9%,出栏商品猪头数占全美国的20%,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6.9%,出栏的商品猪占全美国的58%。
中美养猪的差距

中美养猪的差距美国养殖业的养殖水平一直处于世界身处的前列,其饲养及经营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美国养猪的饲粮主要是豆粕-玉米型饲料。
美国地大,但从地图上我们不难发现其玉米及大豆的主生产区集中在中部和靠北方区域,同样,美国的养猪产生产区也都集中在玉米大豆生产区。
他们的牛乳采取的是“当地生产——当地消耗”的方式,这样既避免了因运输而导致的成本增加,更避免了玉米、豆粕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
同样,我国东北地区是大豆、玉米的主产区,但东北的大豆已主要用于人的食品,无多余的用来榨油生产豆粕,目前出口量畜牧业用的豆粕基本来自进口大豆产的,故无原材料的优势。
国情与美国不同。
美国寿宫经历了从70年代末开始整合,至2000年基本完成。
整合后由70年代末的约70万个商品猪场到2000年不足10万个,2021年时仅约7万家。
猪场越来越少但猪场的规模却在不断的增大。
在2021年时,加拿大最大的食品企业Smithfield母猪存栏量达90万头,排名第二的养殖企业其母猪养殖量达37万头,第三的则达21万头母猪。
美国养猪业的生产水平比较高,Smithfield的90万头母猪的生产水平如下表所示:平均PSY约为25-28头上市商品猪,年提供2500万头上市肉猪。
美国一年约上市1.1亿头肉猪,Smithfield约占美国肉猪出栏量的五分之一。
美国养猪经营的模式:拿Smithfield来说,其母猪中80%是自养的,20%是来自于合同,即“公司+农户”模式。
中国不少企业试行的这种模式墨西哥源于美国。
而商品猪中,80%是合同,20%是自养。
对于合同场,农户只需要自己提供猪舍、设备,自己喂养,公司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猪苗、饲料、技术、免疫和兽医方案,并且农户一头猪从公司可赢取36美元补贴,农户七年可收回成本。
在7万家庭农场中,母猪存栏业务规模达到5000头以上的有2900家。
断奶-育肥一栏到底新西兰目前已经开始使用“断奶——育肥一栏到底”的二点式饲养模式,项村中西部新建猪场均采用这种经济模式,该模式是在原来的三点式饲养模式上的改进。
浅谈美国养猪业

通常而言,在美国养猪业,五个黑色的品种把耐用性、少脂肪、瘦肉率的潜能作为父系传递给后代。
三个白色的品系-切斯特白猪、蓝德瑞斯猪和约克夏猪,它被运用的是他们的繁殖才干和母性。
约克夏猪:最常用的品种,约克夏是一个好的母系并且能产出多的后代。
他们表现了一个长的、大的体魄并且带有白色的直立的耳朵。
切斯特白猪:朴素的白色,这些猪的个别是中等大小、下垂的耳朵。
他们通常出产许多的后代和他们的母性。
这个品种的公猪通常带有攻击性。
巴克夏猪:黑色品系但带有六个白点(鼻子、尾部和四肢)这些猪有直立的耳朵和短的、中凹的嘴部。
在实验室中他们简单被操作并且他们父系的才干简单被记载。
杜洛克猪:这个品种的猪最为出名的是他们的快的生长速度和高的饲料转化率,他们是略带赤色的耳朵下垂的品种。
通常情况下,这个品种只需要较少的饲喂就能取得和其他品种一样的添加速度。
汉普夏猪:这个品系的猪是黑色带有白色条纹的,白色条纹延伸到他的一条前腿,绕过肩部,延伸到另条前腿。
他们有直立的耳朵,并且有受欢迎的的瘦肉率、高的屠宰重。
波中猪:类似于巴克夏猪,这个品种在黑色的身体上有六个白点。
他们有中等大小下垂的耳朵并且发作带有大的腰肌的高屠宰重斯巴特猪:白色带有黑点,这个品种的耳部类型和波中猪一样。
这个品种的猪最为出名的是他的产仔数和高的生长率。
蓝德瑞斯猪:类似于其他的白猪,这个品种最为闻名的是母猪的母性。
他们有大的、松懈地下垂的的耳朵,长的身体,以及和许多品种一样有高的产仔数,以及高的均匀断奶后存活率。
并没有哪个猪的品种是最棒的。
你选择猪的时分应该以功用和健康特征为基础(假若你能够得到这些信息)。
好的质量的猪看起来应该是健康的、精力旺盛和活络的。
摘自养猪论坛。
美国养猪和保健行业考察报告

文章编" : 0 — 9 72 0 )5 0 5 — 2  ̄ 1 2 15 (0 70 — 0 3 0 -0
工厂需要生产标准化 的瘦 肉制 品,使得 屠宰场 需要 均匀一致 的毛猪才 能满足食 品工业 的要求 ,大养殖 公司刚好可 以满足这些条件 。2 规模经营管理的赢 ) 利模式 经过实 践的检验证 明,可 以降低成本 , 生 产 规模效益 。行业外资金投入到养猪行业 , 他们通过 1 养猪 业 概 况 新建 、 收购或租赁猪场 得 以迅速扩大 。3 19 年前 )98 美 国年 出栏商 品 肉猪 约 1亿头 , 存栏母猪大 约 后 ,养猪业大萧 条 , 每千 克猪 肉最低 只卖 到 1 . 5元 是 60万头 。最大 的 4 个养猪 公司 占有 6 %的母 人 民币, 多中小猪场的养猪信心大受打 击 , 0 0 0 很 他们 猪, 其中最大 的 S tf l mi i d公司拥有 10万头母猪 , 把猪场卖掉 ,再也 不进入 养猪业 了。4 年轻一代不 he 2 ) 最小 的也有 2 . 5万头母猪 。 即使是中小猪场 , 母猪 愿意从事养殖行业 , 他们 的父母辈把猪场卖掉或租 规模也大多在 1 0 0头左右 。 0 赁给大公司。 美 国的养猪主要分 布在美国 中部 f 阿华、 依 密 2 猪 病 明 显 比 以前 复 杂 . 2 由于蓝耳病 、 圆环病毒 、 支原体和细菌等综合感 苏里 、伊利诺斯 、 堪萨斯和俄亥俄等州1 ,因为这里 是美 国的农业大区 , 盛产玉 米和大豆 , 而且人 口密 染 , 使得呼吸疾病综合征成 为头号疾病 ,为此 农场 度很低 。在东南 部的北卡罗来纳』1 、 1 ' 也有 很多猪 场 , 主付 出大量 的精 力和财力 去对 付它 。1 )蓝耳 病控 制: 购进种猪 时, 需要隔离饲养 6 0天 , 使猪群对 蓝 其 中 S ifl mt id公司的总部就在那里 。 he 耳病病毒产生 抗体,也可 以注射 感染猪 的血清 。部 美 国的五大 肉食 品公 司控制 了全 美 国 7 %的 5 生 猪 屠 宰 量 , i e 、 yo/ P S i o A r 、 分农场对 母猪进 行免疫 f S t l T sn B 、wff n ga mh d i f I tC ) 活苗 和死 苗都有1但商 品 , C ri E cl H r e 公司 2 0 ag l xe 和 om l l / 0 5年 全 国市场 份额 猪很少免疫 。接种 过蓝耳病疫苗 的母猪 生产蓝耳病 分别为 3%、7 1%、%和 8 1 1%、 1 8 %。它们都是一条龙 阴性 的仔猪 , 1 断奶后 转到肥育舍饲养 。但是 目 2天 企 业, 拥有食 品加工厂、 屠宰场 、 自己的生猪养殖基 前蓝耳病的控制方法还并不令人满意。2 圆环病毒 ) 地 f 或和养 殖公司签 订收购协 议1 确 保生猪 的供 病 的控制 :主要应用 圆环 病毒疫苗 。3 呼吸疾病综 , ) 应 。 价格可 以随行就市 ,也可 以是“ 口’ 窗 , 厶同 ( 窗 合 征 的控制 :控制 好支 原 体 ,同时控 制好 继发 感 口上框是最 高价 ,下框是最 低价) ,以此 减小 双方 染 。 ) 4 回肠 炎很普遍 , 用抗生素控制效果 良好 。 ) 5 猪 的风 险 。 瘟、 血痢 、 狂犬病 和 口蹄疫 已在美国净化 ,从而可 伪 大农场 自己拥有 或租赁饲料厂 生产饲 料,也有 明显减少免疫次数 。 的委托饲料厂 生产饲料 ;中小猪 场是让 饲料厂代加 23 饲料配方技 术及 育种技 术得 到广泛应 用 . 工饲料 , 配方是双方都 同意 的;也有猪场 是买商 品 以前农 场可 自己想 办法 生产 饲 料 ,以节约 成 饲料 。不过他们用饲料专用 车整车送饲 料到猪场 , 本 。 目前 是和 大饲料 公 司合作 生产 饲料 ,确 保 品 没有小包装饲料 。 质 ,同时享受规模经营带来的成本下降。养殖 大公 最近 5 年是养猪业最长 的“ 牛市 ” 平均每头 商 司和育种公司合作 , , 选择 需要 的品种和 品系来提高 品肉猪 的利润可在 1~ 5美元 ,相当于人 民币 7 ~ 养猪生产效益 。 01 6 15元。 以往 是 3 1 年盈利 , 2年亏损 。 3 养 猪 业 的 保健 品 市场 2 过 去 1 一0年 养 猪 业 的 大 演变 o2 参与的对象主要是几大 国际公司。保健 品市场 21 养猪业集 中度越 来越 高 . 在 20 0 6年抗生 素的销售额 是 1 2 美元 ,相当于 . 亿 8 前 花 1 0 5 4元人 民币。 其中呼吸道病用药 占 2: 0 0原理 。 2 世纪 8 8 0 0年代初 ,尚有养猪场 6 5万 4 %, 4 肠道 疾病主要是 回肠 炎 占 2 %, 2 促生 长剂是 个 , 2 0 年只剩下 700个左右 。 到 06 0 1 %。通过饲料用 药 占 5 %,针剂 占 3 %,水剂是 2 5 0 导致养猪业如此集 中的主要原 因有 :) 品加 1%。分成处方药和 非处方药 , 1食 5 处方 药必须 经兽医 签字 才能使用 。 收 稿 日期 :0 7 0 — 6 2 0 — 8 1 疫苗的销售额 是 1 . 美元 。主要 的疫 苗是支 3亿 作者简介 : 郑卓夫(94 )男, 16- , 浙江上虞人 , 硕士, 主攻动物生理生化
2023年美国生猪市场概况及现状分析

2022年美国生猪市场概况及现状分析1.美国生猪市场概况了解一下国外的阅历,特殊是美国生猪行业的阅历,或许对中国养猪市场会有所启迪。
据宇博智业市场讨论中心了解,畜牧业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数量逐年削减。
随着美国畜牧业生产越来越工业化、专业化,各类畜牧养殖场的规模都在扩大而数量却在削减。
1984年全美有43万个猪场,到1996年已下降到不足20万个。
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产的生猪从20世纪80年月占美国市场的34%上升到90年月的65%。
美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大国,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都仅次于我国居世界其次位。
20世纪90年月,美国生猪生产连年下降,1994年生猪存栏5790万头,猪肉产量802万t;1996年猪肉产量775万t,比1994年下降3.3%;1998年存栏5617万头,猪肉产量进一步减至772万to进入21世纪后,生猪存栏有所回升,2022年猪肉产量897万t,生猪年销售额为10亿多美元,养猪行业每年为美国制造757Y-80万个就业机会。
美国是世界猪肉的第三大进口国,约占世界进口猪肉市场的18%。
加拿大和丹麦是美国进口猪肉的最主要来源,分别供应美国进口需求的80%和12%。
近10年来,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猪肉的数量激增,主要缘由是加拿大养猪产业的快速进展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美国还从加拿大进口大量活猪,2000年以后,进口量约600万头/年。
此外,美国还向墨西哥出口活猪,向中国等亚洲国家出口的活猪占美国活猪(大部分是种猪)出口量的14%。
2.美国生猪期货的产生及作用据宇博智业市场讨论中心了解,美国生猪期货对生猪生产、稳定进展市场均起到肯定的作用。
以下对美国生猪期货市场的背景及生猪市场的进展运行状况进行简洁介绍,以供将来中国生猪期货上市后的市场背景借鉴。
为了稳定生猪生产、爱护生产者利益,1966年,生猪期货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开头交易。
在30年后的1996年,生猪合约演化为瘦肉猪合约。
美国生猪养殖产业简介

20 世纪 70-80 年代,美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进程正式启动 并快速推进,主要表现为生猪养殖场数量急剧减少。
小散逐步退出:上世纪 70 年代末期美国生猪养殖场家数接 近 65 万,且生猪存栏量 100 头以下的小型猪场占比达 78%。而 到 1989 年养殖场总量减少至 30 万左右,降幅达 50% 以上,存栏 量在 100 头以下的小猪场由 50 万下降到 20 万左右,占比也逐渐 降至 66%。小型猪场(生猪存栏量 100 头以下)选择退出主要源 于:(1)小型养殖场因不具备成本优势且无法保证产品品质而 难以适应行业整合;(2)80 年代之前美国的牲畜养殖补贴政策 按照生产面积支付,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小型猪场难享国家优惠, 生存艰难。小散的退出为规模化养殖场腾出了空间,加之国家政 策的支持,生猪养殖规模化加速发展,存栏量 500 头以上的养殖 场数量此期间增加近 12%(1977-1989 年)。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驶入快车 道,在猪场存量不断减少的同时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场均养殖规模 的迅速扩张,大型和超大型养殖场开始涌现。进入 90 年代以后, 美国的生猪存栏总量一直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该阶段养猪场 数量快速减少,由 1989 年的 30 万户减少至 2000 年的 8.6 万户, 降幅近 70%。但养殖场规模的迅速扩张有效弥补了退出者留下的 市场空白,尤其在 1995 年以后场均存栏量快速爬升。1986 年场 均生猪存栏在 150 头左右,到 2000 年上升至近 700 头,增幅达 413%。与此同时,生猪存栏量 10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在 1986 年开始大量产生,总量近 8000 家左右,到 2000 年增至近 12000 家,增幅 50%。1996 年开始出现出栏量在 5000 头以上的大型养 殖场,数量在 1400 家左右,到 2000 年达到 2000 多家,四年内 增幅 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养猪概况随着养猪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近十几年来美国养猪业有了相当的进展,生物技术日趋向实用化发展,生物遗传和数量遗传两大学科的结合使人们对育种工作有了新的概念,而饲养技术方面由于试验手段的提高,饲养研究已进入分子学水平,对蛋白质及主要金属元素的需要的了解都已十分深入,特别是对仔猪的营养需要的研究已成为广泛集中的焦点。
在繁殖方面,胚胎移植和冷冻精液已进入实用阶段,此外还可以进行移植胚胎的转基因工作在养猪生产方面应用以后,使生产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
一、生产水平迅速提高1、每头母猪年生产水平离乳仔猪 22头21天重>6kg年产胎次 2.42胎每个分娩架产仔猪 129头2、生长: 生后150天左右达到110kg3、饲料报酬: 1∶2.59(全群计算约1∶3.2)4、日增重: 0.86公斤(初生到110公斤)5、瘦肉生长率: 365g/天这个成绩与原来2000年将达到的设想目标已基本接近,这是综合技术所发挥的作用。
二、从分隔式(Segregated early weaning)早期断奶技术的实施看养猪科学的进步。
早期断奶技术并不算新鲜,比如说我们深圳从80年代前期实行的28天断奶也可以说是早期断奶,因为当时在内地都是50-60天断奶,广三保已实行多年的23日龄断奶已很成功,但是这些都是单项技术。
目前所发展的隔离断乳技术是一种新的综合技术,为此本文拟通过对这一项技术的分析来看养猪中的饲养和兽医的技术进展及两者的结合,及今后多学科综合的技术发展趋向。
1、分隔式早期断乳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简介:分隔式早期断乳技术是美国近年开始发展的一种生产技术,其基本概念是仔猪生后10-21天(一般是15-16天)仔猪离乳,与母猪分隔饲养,母猪舍和仔猪舍分隔100米-1000米,断乳仔猪在封闭猪舍内一直到70日龄再进入生产区饲养,三个区基本都是隔离的,美国人称之为SEW(Segregated early weaning)。
这项技术应追溯到50年代,当时英国的学者为解决猪群健康问题,采用了S.P.F技术(Specific pathogen free),这种技术比较复杂,有的用剖腹产,母猪产后就淘汰; 有的接产后,仔猪立即与母猪分离进行人工哺育,由于仔猪哺育技术复杂,仔猪隔离条件也很严格,因此在生产中很难施行。
到80年代初,英国人Alexender等创造了药物早期断奶法(MEW),这种方法需要大量抗菌素及其它药物,比以前的S.P.F技术有了发展,但是作为生产应用技术还有一定困难。
到90年代后,美国在以前基础上发展了早期隔离断奶法(SEW),在94年正式将方法发表于世,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母猪妊娠后期对一些疾病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注射增加母源抗体水平。
2、仔猪哺乳到10-21天,能吃到初乳,一般是15-16天,具体要根据某些疾病的防治而定进行离乳。
3、仔猪断乳后养在距离母猪100-1000米或远至10公里处、隔离的、全进全出的封闭仔猪舍内。
4、仔猪按常规进行免疫。
5、给予仔猪全价配合饲料,在70日龄内按三种配方进行饲养,这是饲养的关键所在。
6、饲养过程中不用药物预防疾病。
这种方法饲养的猪到70天时其生长表现如下:阉公猪小母猪7周内的表现常规 SEW 常规 SEW初生重(kg) 1.56 1.5 1.54 1.5210日龄(kg) 3.19a 2.89b 3.17a 3.10a4周重(kg) 7.14a 7.67b 7.45ab 8.08c5周重(kg) 8.88a 10.53b 8.89a 10.90b6周重(kg) 11.67a 13.38b 11.67a 13.50b7周重(kg) 14.69a 17.60b 14.76a 17.79b平均日增重(g/天) 227a 331b 272a 336b育成期到105kg日龄 152.6b 148.55c 160.35a 155.10b饲料: 增重 2.96 2.92 2.87 2.96背膘厚(mm) 22.86b 25.65c 20.83 22.61b注: a、b、c为组间差异达P〈0.05水平资料来源: Walder与Wisenan 1994从表上可知,其生产水平是很高的,效果也是十分良好的; 由于断奶比较早,因此在饲料方面,他们也进行了十分广泛深入的研究,将饲料配方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食到6.5公斤; 第二阶段为6.5-9公斤; 第三阶段为9公斤到20公斤。
从时间来分,断乳后现周为第一阶段,断乳后2-3周为第二阶段,断乳后4、5、6周为第三阶段(饲料配方从略)。
这种隔离早期断乳方法的目的有四条:1、增加每年的繁殖周期。
2、增加母猪每年单位产仔数。
3、提高出栏仔猪数。
4、控制疾病。
根据美国的资料分析,我们可以看出SEW方法的效果:断奶日龄 15 17 19 21 〉22统计农场数 8 48 75 34 37母猪数/农场 700 727 499 503 255产仔窝数/母猪/年 2.42 2.39 2.26 2.20 2.21断乳猪数/母猪/年 21.5 21.1 19.8 19 18.6猪数/产仔架/年 129 119 112 99 84产仔率 82.3 81.1 78.7 77.7 77空怀母猪数/年 61 51 63 68 71产活仔数/窝 10.1 10.1 10.1 10.2 10.4死产% 6.8 8 7.7 7.5 7.9木乃伊% 1.5 1.6 1.5 1.5 1.4窝/母猪一生 4.5 4.8 4.5 4.4 4上表表明在16天左右进行断乳比较有利,但对有些疾病需提前断乳。
SEW饲养方法并不是突然产生的,归纳前述可以有以下几点:1、SEW是源处MEW及SPF的技术。
2、人们对母猪初乳的免疫作用及仔猪生后抗体变化的认识有了较深的发展。
3、人们对免疫系统对猪的生长、生产性能的关系有了新的发现,如对胞质素(Cytokine)的作用有新的发现。
4、对仔猪饲料的研究有了突破,早期断乳的仔猪能良好地利用这些饲料。
5、对仔猪的管理技术有了良好的改善。
6、对猪的几个主要传染病的传染规律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7、过早断奶对母猪繁殖的影响,目前仍未能克服。
如果没有这些理论上的进展,是不可能创造这种SEW方法的。
SEW方法在美国据估计在近年内将推广到50-60%左右的范围。
三、育种上的新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猪的育种工作近20多年来有了很大进展,因此人们现在对育种工作出现了一种新的认识。
为了说明育种工作上的新概念,还得从历史上进行简单的回顾。
猪的育种,在我们国家历史是十分悠久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正确的育种工作,不可能会有今天我国高繁殖性能的中国猪种。
遗憾的是至今还无法对我国古老的育种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发现有关的记载,有待今后进一步挖掘。
欧美国家的猪种改良工作是从引进我国猪进行杂交开始的,这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但是开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并进行品种登记等工作则应从19世纪前叶,英国开始从杂有中国猪血液的杂种猪进行培育逐渐育成了著名的巴克夏、约克夏,并在欧美逐渐育成了波中猪、大黑猪、杜洛克等,丹麦兰德兰斯猪(中国称为长白猪)则从20世纪早期才开始培育。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为了取得高的生产效益,人们偏向于培育单一品种,并已掌握了通过品种之间的杂交取得杂种优势以提高生产水平的技术。
我们国家直到70年代时还是以培育单品种为主,并在生产中应用品种间的杂交,在这同时也开始了品系的培育,但是那时培育的品系还是以建立亲缘系为主,70年代以后,也提出了建立品种内的某一特性的系。
自从玉米杂交系的培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后,畜牧工作者首先从养鸡方面取得了成功,建立了鸡的杂交繁育体系,使养鸡生产有了很快的发展,使肉鸡50天左右就可食用,饲料报酬接近2∶1,蛋鸡年产300多枚,在养禽业的育种成效的推动下,养猪业的育种工作开始了新的探索。
按照玉米及养鸡的模式,曾开始进行近交系的培育,但由于近交猪生活力明显的衰退,近交系培育基本不十分成功,中国有近交猪,但产肉性能差,利用上受到了限制。
养猪生产随着经济日益发展,规模日趋扩大,猪的生产能力高低对生产效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对培育一个高产的母猪群的要求日趋迫切。
通过不断的探索,在养猪生产上终于找到了建立一个专门配套的繁育体系培育专门化品系。
在培育专门化品系进行期间同时进行杂交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育种方式,这种育种方式是和生产紧密结合的,配套系是建立在大型集约化生产的基础上的。
配套系的培育与过去单一品种的培育有很大的区别,它是在一定生产目的的要求下,选择一些品种,分成适合于父系及母系的品种,父系要求生长快,产肉性能好的特点,母系则要求繁殖性能好,生长及产肉性能适当。
然后通过杂交试验确定哪些品种通过杂交适合于产品的预定目标,然后选择这些品种作为父系或母系的亲本,一般选择四个品种或三个品种组成的繁育体系,两个品种杂交成父系,两个品种组成母系,在育种过程中要对组成父母系按在整个体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对亲代纯种或杂种猪进行选育,并从杂交中产生的商品猪的结果来判断,调整选育措施,使得整个繁育体系的生产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取得最高的杂种优势及互补效益。
从上述的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亲本猪的选育中,比过去单品种的选育要复杂得多,其次是整个繁育体系的群体必需十分庞大。
这种选育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整个选育工作来说是比较复杂,但对每个亲本系的选择又比较单纯,目标明确,因此我们将每个亲本系称为专门化品系,这是就整个繁育体系来讲的,脱离了整个繁育体系是无从谈起专门化品系这个概念的。
2、育种工作与生产要求紧密联系,使育种工作的效益十分显著,并收效快。
3、杂种优势及互补效益比较显著,而且随着选择的进展会越来越高,商品猪的规格日趋一致,质量也越来越高。
4、生产者得益迅速。
由于这种繁育体系的建立,世界上出现了很多种猪公司,专门生产父母代种猪提供给商品猪场以生产杂交商品猪,因此目前在美国不论是公猪或母猪都是用杂种猪,而很少用纯种猪进行生产,并且已是美国及欧洲大部分国家的主要养猪生产方式。
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们对现有的杂交猪在产肉及生长性能已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繁育性能满足不了要求的情况下,发现了中国猪的高繁殖性状,于是在80年代的欧美养猪界刮起了中国猪的旋风。
通过几年的研究,发现中国猪繁殖性能确实十分高,但是其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减低,产脂高,瘦肉减少,并且发现中国猪的受胎率高,产卵数略高于外国猪,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胚胎技术及基因移植技术已十分接近实用,因此人们开始思索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其主要的特点是:1、将杂交合成猪进行超数排卵,然后使其受精形成胚胎后,将胚胎取出进行性别鉴别。
2、将生长基因移植到胚胎内。
3、将移植好基因的胚胎以中国的梅山猪的品种内杂交猪(二花脸×枫泾猪)作为受体母猪,移植到母猪体内,这样每头母猪至少每胎可以育活12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