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安全使用常识
2023农药使用小常识

2023农药使用小常识2023农药使用小常识1、农药间混用的原则。
8.1.多位点杀菌剂:一般选择性较差,作用靶点在靶标和非靶标生物中没有差异或差异较小,使用时主要利用病原菌与作物对药剂的忍耐程度差异,选择适当时期合理使用剂量。
这种类型的杀菌剂必须不具有内吸性,以免药害,防治植物病害只具有保护作用。
如果加工中加入渗透剂或颗粒过细,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植物体,即可造成药害。
多位点杀菌剂的主要种类和品种:无机杀菌剂(铜制剂、硫制剂等)、有机硫杀菌剂(福美锌、福美双、福美甲胂、丙森锌、代森锌、代森铵、代森锰锌、二硫氰基甲烷等)、取代苯类(五氯硝基苯、百菌清)、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扑海因、菌核净)、植物素杀菌剂(乙蒜素)8.1.1.铜素杀菌剂:包括波尔多液、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琥胶肥酸铜、络氨铜等。
铜等重金属离子可以破坏细胞膜的透性、钝化蛋白、干扰Mg++、K+平衡,影响叶绿素代谢和呼吸作用等,没有选择性。
为了防止铜等重金属离子的药害,一般制成难溶性盐类或络合物杀菌剂,减少游离的铜离子。
如波尔多液(Bordeaux mixture)就是将易溶于水的硫酸铜与石灰反应产生难溶性的碱式硫酸铜,使用以后在生物和环境物理化学作用下逐步释放铜离子起杀菌作用。
这不仅延长了持效期,而且增加了安全性。
Cu(SO)45H2O + CaO +H2OCuSO4xCu(OH)2yCa(OH)2zH2O (xyz因配置方法和配比不同而异). 但是如果波尔多液等难溶性铜盐中含有多余的 Ca++或Cu++,以及在高温、高湿和前后使用酸、碱性化合物时,会加速铜离子的释放,容易造成药害。
已知对Ca++ 敏感的有茄科、葫芦科、葡萄等作物;对Cu++ 特别敏感的有李、桃、鸭梨、白菜、小麦等;对Cu++比较敏感的有苹果、中国梨、柿、大豆、芜箐等作物。
铜制剂药害症状:可使黄瓜、苹果等叶片褪绿、幼芽和叶缘叶尖青枯、叶斑及类似病毒病的花叶症状等,果实上形成小黑点锈斑。
农药科学使用技术

为了充分发挥农药控害保产的积极作用,避免或降低农药的负面影响,必须科学安全使用农药;下面将农药科学安全使用的相关知识与技术总结如下;一、合理选药要“五看”;一看对象;市场上农药品种繁多,农药质量参差不齐,防治对象也有很大差异;要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农药,做到对症用药,避免盲目用药;尽可能选择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农药品种;如:咬食叶片的害虫可选用胃毒作用强的药剂,像菜青虫就可选用敌敌畏等具有胃毒作用的药剂;吮吸植物汁液的害虫宜选用内吸性药剂,像蚜虫、飞虱、叶蝉可选用吡虫啉等内吸性药剂;二看药种;购买农药要根据需要防治的病虫害种类、主治什么和兼治什么来确定农药品种;优先选用安全、高效、经济的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逐渐淘汰高毒、高残留的广谱性农药,坚决不用国家明令禁止农药;三看包装;购买和使用农药,要认真识别农药的标签和说明,凡是合格的商品农药,在标签和说明书都标明农药品名、有效成分、注册商标、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并有三证号农药登记证号、生产批准证号和产品标准号,而且附有产品说明书和合格证;凡是“三证”不全和没有“三证”的农药不要购买;此外还有仔细检查农药的外包装,凡是标签和说明书识别不清或无正规标签的农药不要购买;除卫生农药外,农药标签下方都有一条与底边平行的、不褪色的特征颜色标志带,以表示不同类别的农药;除草剂为绿色;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软体动物剂为红色;杀菌剂和杀线虫剂为黑色;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深黄色;杀鼠剂为蓝色;四看外观;如果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有结块现象;水剂有浑浊现象;乳油不透明;颗粒剂中粉末过多等,以上农药属失效农药或劣质农药不要购买;此外,选购农药要注意农药的一药多名或一名多药,不要买错;五看剂型;农药的常见剂型种类有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水分散剂和烟剂等,应优先选用水乳剂、微乳剂、水溶性粒剂等环保剂型产品;二、安全配药把“两关”;一是用准药量关;根据植保部门要求或按农药标签上推荐的用药量使用,准确称取药量和兑水量,不随意混配农药,或任意加大用药量;二是采用“二次法”稀释关;先用少量水将农药稀释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拌土、沙等撒施的农药.应先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然后再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三、科学用药抓“六点”;1、适期用药;施药要避开敏感作物和作物的敏感期,以防止产生药害;要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和药剂的不同特性,选择最佳时期施药;既不能单纯强调“治早、治小”,也不能错过有利时期;特别是除草剂,既要看草情又要看苗情,如芽前除草剂绝不能芽后用;杀菌剂一般在发病初期施用,杀虫剂一般在卵孵盛期或低龄幼虫期施用;2、对症施药;首先要准确识别病虫害的种类,确定重点防治对象,并根据发生期、发生程度选好合适的农药品种和剂型;防治病害,要在病害发生前喷洒防护剂,病害发生后,则要喷洒治疗剂;防治病害要掌握先保护后治疗的原则,抓住最佳施药时机,并连续用药几次才能达到好的效果;3、合理用药;在保证防治效果的情况,不要盲目提高药量、浓度和施药次数;有些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时,习惯增加用药量和使用次数,认为这样才保险、才放心;一味加大用药量极易使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严重时还会发生药害,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应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尽量使用低浓度药品进行防治,防治次数要根据药剂的残效期和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来定,防止定期普遍施药,防止配药时不称不量,随手倒药的不合理做法;4、适法施药;在田间施药时,要细致周到,讲究质量;根据病虫在作物上危害的部位,把农药用在要害处;不同的农药剂型,应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一般说来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剂等以喷雾为主;颗粒剂以撒施或深层施药为主;粉剂以撒毒土为主;内吸性强的药剂,可采用喷雾、泼浇、撒毒土法等;触杀性药剂以喷雾为主;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也应采取不同的施药方法,以达到最高防效为目的;根据病害的发生部位、害虫的活动规律以及不同的农药剂型,选择不同的施药方法和施药时间,为害上部叶片的病虫,以喷雾为主,钻蛀性或为害作物基部的害虫,以撒毒土法或泼浇为主;凡夜出为害的害虫,以傍晚施药效果较好;此外,还应当注意喷药质量,如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时,必须均匀喷施足够的药液以形成封闭膜,否则药液只呈点状分布,达不到封闭除草的效果;在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时也必须做到施药均匀,使药液均匀分布在叶面、叶背或茎基部,否则,就地形成新的虫源和菌源,导致危害再次发生;5、合理轮换和混用农药;实践证明,同一地方长期连续使用单一的农药品种,容易使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特别是一些菊酯类杀虫剂和内吸性杀菌剂,连续使用数年,防治效果大幅降低;而如果轮换使用性能相似而不同品种的农药,就会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农药的合理混用不但可以提高防效,而且还可扩大防治对象,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但不能盲目混用;否则,不仅造成浪费,还会降低药效,甚至引起人畜中毒等不良后果;混用时,必须注意:一是遇碱性物质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或碱性物质混用;一旦混用就会使这类农药很快分解失效;二是混合后会产生化学反应,以致引起植物药害的农药和肥料,不能相互混用;三是混合后出现乳剂破坏现象的农药剂型或肥料,不能相互混用;四是混合后产生絮结或大量沉淀的农药剂型,不能相互混用;此外,植物油助剂和有机硅助剂具有展透性、粘附性,适当选用可有效提高药效、减少化学农药用量;6、选对药械;综合考虑防治对象、防治场所、作物种类和生长情况、农药剂型、防治方法、防治规模选择合适的施药器械;我国农药喷雾器械种类很多,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经质检部门检测合格的药械;注意产品的使用维护,避免跑、冒、滴、漏,并定期更换磨损的喷头;比较常见的喷头有两种,一种是扇形喷头,喷雾面呈扇状平面,雾滴较大,飘移较少,适合于喷洒除草剂;另一种是空心圆锥形喷头,这种喷头雾滴较细,容易飘移,雾滴可以从更多方向接触叶子,适合于叶面喷施杀虫剂,不适合喷洒除草剂;如用此种喷头喷洒除草剂,极易产生飘移药害;施药器械不能混用,一般情况下,喷施杀虫剂、杀菌剂的喷雾器在三次清洗后可再次喷施其它杀虫剂、杀菌剂,但喷施除草剂的喷雾器要专用,不能用于喷施其它种类的农药;三、安全防护“六注意”1、合理选择施药人员;施药人员应身体健康,经过植保专业化防治培训,具备一定的植保知识;年老体弱人员、儿童及孕期、哺乳期妇女均不能施药;2、科学使用施药器械;施药前要检查施药器械是否完好,施药时喷雾器中的药液不要装得太满,以免药液溢漏,污染皮肤和防护衣物;施药场所应备有足够的水、清洗剂、急救药箱、修理工具等;3、施药人员装备要齐全;施药人员要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防止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4、注意施药安全;下雨、大风、高温天气或下雨前、有露水时不要施药,高温季节下午4时后温度下降时施药;要始终处于上风位置施药,不要逆风施药;施药期间不得进食、饮水、吸烟;遇喷头堵塞,不要用嘴去吹,应用牙签、草杆或水来疏通;施药后及时更换衣服,清洗身体;5、普及急救常识;要掌握中毒急救知识;如农药溅人眼睛内或皮肤上,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脱掉受污染衣服,携农药标签到医院就诊;6、正确清洗药械;施药器械每次用后要洗净;不要在河流、小溪、井边冲洗,以免污染水源;农药废弃包装物应严禁作为它用,也不能乱丢,要集中存放,妥善处理;药械使用后,要反复多次使用清洁剂清洗,并用清洁剂和清水反复清洗药管;四、遵守安全间隔期;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农药安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采收时所需要间隔的天数,即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日期天数;在实际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到作物产品收获的时间应比标签上规定的安全间隔期稍长;为保证农产品残留不超标,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采收;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同,使用时应按农药标签规定执行;。
农业安全科学用药范文

农业安全科学用药范文
农业安全科学用药是指在使用农药时,要遵循科学、安全、环保的原则,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不受影响。
以下是一些农业安全科学用药的要点:
1.选择合适的农药:在选择农药时,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病虫害种类等因素进行选择,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2.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农药时,要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
同时,要注意农药的配比和混合使用,避免产生化学反应或药害。
3.注意安全防护: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如穿戴防护服、戴手套、口罩等。
同时,要避免在高温、高湿、大风等不良天气条件下使用农药。
4.合理轮作和施肥:为了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和生长质量,要合理轮作和施肥,避免连续种植同一种农作物或过度施肥。
5.加强田间管理:在种植农作物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及时除草、排水、修剪等,保持田间的良好生长环境。
6.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在使用农药时,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和规定,如农药残留标准、禁用农药等。
同时,要
注意环保和生态保护,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农业安全科学用药是保障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在使用农药时,要遵循科学、安全、环保的原则,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不受影响。
农药杀虫剂及合理使用常识

农药杀虫剂及合理使用常识一、农药相关简介1、什么是农药农药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产品。
农药产品按用途可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熏蒸剂、增效剂、除草安全剂等种类。
根据防治对象的不同,我们将防治害虫的农药称为杀虫剂,防治红蜘蛛的称为杀螨剂,防治作物病菌的称为杀菌剂,防治杂草的称为除草剂,防治鼠类的称为杀鼠剂等等。
例如:甲基对硫磷和克百威及其混配制剂是主要杀虫剂农药之一。
2、杀虫剂的种类农药杀虫剂作用方式各不相同,有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引诱剂、驱避剂、拒食剂、不育剂、昆虫激素等。
胃毒剂是一种昆虫通过消化器官将药剂吸收而显示毒杀作用;触杀剂主要是药剂接触到昆虫,通过昆虫体表侵入体内而发生作用来杀死昆虫;熏蒸剂可以以气体状态散发于空气中,通过昆虫的呼吸道侵入虫体使其致死;内吸剂一般是通过药剂被植物的根、茎、叶或种子吸收,当昆虫吸食这种植物的液汁时,将药剂吸入虫体内使其中毒死亡。
另外还有引诱剂:药剂能将昆虫诱集在一起,以便捕杀或用杀虫剂毒杀;驱避剂:将昆虫驱避开来,使作物或被保护对象免受其害;拒食剂:昆虫受药剂作用后拒绝摄食,从而饥饿而死;不育剂:在药剂作用下,昆虫失去生育能力,从而降低害虫数量。
例如克百威是杀虫剂、杀螨剂和杀线虫剂。
主要用在苜蓿、甜菜、谷物、柑桔、咖啡、棉花、葡萄、果树、大豆、玉米、马铃薯、水稻、甘蔗、烟草和蔬菜上。
含有克百威的种衣剂产品是用于大豆、玉米等种子下种前在其表面包衣用的,其目的是防治地下害虫以及叶面害虫的侵害。
3、农药杀虫剂的毒性农药具有一定毒性。
农药使用不当或食用含有农药的蔬菜等食品就会中毒。
中毒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毒性是指农药进入体内后短时间引起的中毒现象。
农药的慢性毒性是指长期吸收少量农药,药剂在身体内蓄积,造成人体机能损害而引起的慢性中毒。
有些药剂小剂量短期给药未必会引起中毒,但长期连续吸收后,中毒现象就会逐步显现。
农药的知识点科普常识

农药的知识点科普常识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以下是关于农药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科普常识:
1. 分类: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四大类。
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杀菌剂用于防治病害,除草剂用于消除杂草,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2. 作用方式:农药可以通过接触、胃毒或熏蒸作用来杀死或抑制害虫、病菌或杂草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农药可能有不同的作用方式。
3. 安全使用:农药具有毒性,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使用者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并注意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
农药必须存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
4. 农药残留:农药在农产品上可能会留下残留物。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每个国家都有规定最大残留限量,对超出限量的产品进行管控。
5. 抗性:由于长期、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害虫或杂草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导致该农药对害虫或杂草产生较低或没有效果。
使用者应轮换不同种类的农药,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6. 替代方法:除了使用化学农药,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机械、合理的农业管理等方法来控制害虫、病害和
杂草,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这些是农药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说明进行操作,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使用。
第四章 农药安全应用技术(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常识)

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要正确安装喷雾器零部件。检查各连接是否漏气,使用时,先 安装清水试喷,然后再装药剂。
• ③物理性毒剂 通过摩擦或溶解作用损伤昆虫表 皮,使昆虫失水,或阻塞昆虫气门,影响呼吸的 药剂,如矿物油剂、惰性粉。
物理性毒剂,如石油乳剂,由石油产品和肥皂等配 制而成的乳剂。在农业上使用的有煤油乳剂和润滑 油乳剂两类。具有触杀作用。分子量越大的油,杀 虫效力越高,对植物的毒害也较大。
(二)杀菌剂
• 2015年1月,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 豆进口总量为7140万吨,首次突破7000万吨,同 比增加12.7%; 2013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6338万吨。根据数据统 计,2014/2015年度中国大豆产量为1220万吨, 中国大豆需求对外依存度高达85.41%
转基因大豆的影响
2011年统计,全国消费植物油2675万t,其中转基因大 豆油占41.8%,棕榈油占23.4%,菜籽油占18.7%, 其余16.8%为其它油。此外,转基因豆粕已经占我国 动物蛋白质饲料的50%以上。目前转基因大豆油为国
第四章 农药安全应用技术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常识
农产品标识
无公害食品标志
禁用高毒高残 农药、推广使 用低毒低残农 药
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推畅 减量化使用常 规农药、化肥
有机食品标志
不能使用农药、 化肥、食品添加 剂及转基因物质
一、农药的概念
• 1.概念:重要的农业 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 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 治为害农林牧业生产 的有害生物(害虫、 害螨、病原线虫、病 原菌、杂草及鼠类) 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 学药品,但通常也把 改善农药有效成分的 物理化学助剂包括在 内。
防止农药中毒的安全常识培训

防止农药中毒的安全常识培训农药的使用在现代农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杀灭害虫、防治病虫害等。
然而,由于农药的化学成分往往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不正确的使用和接触可能导致农药中毒。
为了保障农民和农业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开展防止农药中毒的安全常识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药中毒的危害不容小觑。
常见的农药中毒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皮肤刺激、呼吸困难等。
在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害、肝脏损伤、生殖系统损伤等。
因此,掌握防止农药中毒的安全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安全常识培训中,需要介绍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
农民和农业工作者在使用农药时,应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同时,需要按照农药的正确使用量和使用时间进行施用,不可盲目超量使用或使用过期的农药。
此外,农药的保存也是重要的一环,应将农药储存在干燥、通风、远离食品和饮用水的地方。
其次,要加强对安全使用农药的培训。
这包括对农民和农业工作者的教育,使其了解农药的危害和正确使用方法。
培训中可以借助图文并茂的教材、实地演示和互动讲解等形式,使培训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培训效果。
通过培训,农民和农业工作者将学会如何正确选择农药、如何正确施用农药以及如何进行农药残留监测等。
此外,在安全常识培训中还需要重点强调农药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农药中毒,农民和农业工作者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理,包括立即停止接触农药源、迅速漱口和冲洗受污染的皮肤等。
同时,必须立即就医,告知医生所接触的农药种类和暴露时间,以便医生能够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防止农药中毒的安全常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加强培训和强调农药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保护农民和农业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
同时,政府、农产品加工企业、农药供应商等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宣传,共同努力促进农药的安全使用。
农药使用安全常识

农药使用安全常识
农药使用安全常识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正确、合理、安全地使用农药的一系列规范和方法。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化学物质,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但是,如果农药使用不当,就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正确使用农药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选择合适的农药是非常重要的。
农药应该根据作物的品种、生长期、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同时,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药,避免使用假冒伪劣的农药。
此外,应该注意农药的剂型和规格,以确保使用的农药剂量准确。
其次,正确使用农药也非常重要。
在使用农药前,应该仔细阅读农药标签和说明书,了解农药的使用方法、剂量、防护措施和注意事项等信息。
在使用农药时,应该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接触农药。
同时,应该注意农药的存储和运输,避免农药泄漏和污染环境。
此外,还应该注意农药的使用时间和方法。
农药的使用时间应该选择在天气晴朗、风力较小的时候,避免农药被风吹散,造成污染。
在使用农药时,应该按照标签和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喷洒、涂抹、撒播等操作,确保农药均匀、充分地覆盖到作物表面和病虫害部位。
最后,农药使用后应该注意清洗和处理。
在使用农药后,应该及时清洗使用工具和防护用品,避免农药残留。
同时,农药包装物和废弃物应该分类储存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农药使用安全常识是农业生产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和方法。
正确选择、正确使用、正确处理农药,可以有效地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安全使用常识来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日期:2012年6月26日 11:12一、合理选择用药品种①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对路药剂②对路药剂中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③同一药剂品种,优先选择高含量产品④同一品种优先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农药剂型。
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溶性粒剂等。
二、安全配制农药一是用准药量。
根据病虫情报要求或农药标签上推荐的用药量使用。
应采用“二次法”稀释农药。
(1)水稀释的农药:先用少量水将农药制剂稀释成“母液”,然后再将“母液”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2)拌土、沙等撒施的农药:应先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然后再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
注意配药安全:配制农药应在远离住宅区、牲畜栏和水源的地方进行,药剂要随配随用。
已配好的药液应尽可能采取密封施药的办法,当天配好的药液当天用完。
开装后余下的农药应封闭在原包装中安全贮存,不得转移到其他包装中,如饮料瓶或食品的包装。
不能用瓶盖量取农药或用装饮用水的桶配药,不能用盛药液的桶直接向沟河取水,不能用手或胳臂伸入药液、粉剂或颗粒剂中搅拌。
三、科学使用农药一是把握好用药时期。
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危害轻,防治效果好,大面积暴发后,即使多次用药,损失也很难挽回。
因此,多数杀菌、杀虫剂并非效果不好,而是错过了最佳使用时间;二是把握好用药量、用水量。
一些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时,为减少工作量,往往多加药少用水。
其实,在农药有效浓度内,效果好坏取决于药液的覆盖度,如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时,土壤墒情差,必须加大对兑量,以便形成封闭膜,否则药液只呈点状分布,达不到封闭除草的效果。
在喷施杀虫、杀菌剂时,充足的用水量十分必要,因为虫卵、病菌多集中于叶背面、邻近根系的土壤中,如果施药时用水量少,就很难做到整株喷透,死角中的残卵、残菌很容易再次暴发。
一味加大农药使用浓度会强化病菌、害虫的耐药性,超过安全浓度还会发生药害。
因此,单纯提高药液浓度,往往适得其反。
三是选择性能良好的施药器械。
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药械,定期更换磨损的喷头。
四是注意轮换用药。
在一个地区,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必然会引起效果下降,导致防治对象产生抗药性,正确的做法是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
五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采收时的天数,即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天数。
在实际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到作物收获的时间应比标签上规定的安全间隔期长。
为保证农产品残留不超标,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采收。
四、安全防护施药人员应身体健康,经过培训,具备一定植保知识。
年老、体弱人员,儿童及孕期、哺乳期妇女不能施药。
施药需注意以下事项:一要检查施药药械是否完好。
喷雾器中的药液不要装得太满,以免药液溢漏,污染皮肤和防护衣物;施药场所应备有足够的水、清洗剂、急救药箱、修理工具等。
二要穿戴防护用品。
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防止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
施药结束后,应立即脱下防护用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中。
带回后立即清洗2~3遍,晾干存放。
三要注意施药时的安全。
下雨、大风、高温天气时不要施药;要始终处于上风位置施药不要逆风施药;施药期间不准进食、饮水、吸烟;不要用嘴去吹堵塞的喷头,应用牙签、草杆或水来疏通。
四要掌握中毒急救知识。
如农药溅入眼睛内或皮肤上,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脱掉污染衣服,携农药标签到最近的医院就诊。
五要正确清洗施药器械。
施药药械每次用后要洗净,不要在河流、小溪、井边冲洗,以免污染水源。
农药废弃包装物严禁作为它用,不能乱丢,要集中存放,妥善处理。
五、安全贮存一是尽量减少贮存量和贮存时间。
应根据实际需求量购买农药,避免积压变质和安全隐患;二是贮存在安全、合适的场所。
少量剩余农药应保存在原包装中,密封贮存于上锁的地方,不得用其他容器盛装,严禁用空饮料瓶分装剩余农药。
应贮放在儿童和动物接触不到,且凉爽、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
不要与食品、粮食、饲料靠近或混放。
不要和种子一起存放。
因为农药的挥发物有较强的腐蚀性,农药和种子一起存放,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三是贮存的农药包装上应有完整、牢固、清晰的标签农药的基本常识来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日期:2012年6月26日 11:14一、农药的含义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二、农药如何分类1.按性质分类可分为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
(l)化学农药。
又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两大类。
有机农药是一类通过人工合成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杀伤能力和调节其生长发育的有机化合物,如敌敌畏、三氯杀螨醇、粉锈宁、氟乐灵、毒鼠磷、2,4-D等。
无机农药包括天然矿物在内,可直接用来杀伤有害生物。
如硫磺、硫酸铜、磷化锌等。
(2)微生物农药。
这类农药是利用一些对病虫有毒、有杀伤作用的有益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加工而成的一类药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多角体病毒等。
(3)植物性农药。
这是一类以植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药剂,如鱼藤、烟草、除虫菊等。
2.按用途分类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l)杀虫、鼠剂。
按其对虫、鼠害的作用方式分为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忌避剂、拒食剂等。
(2)杀菌剂。
按其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方式,又分为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和铲除剂等。
(3)除草剂。
按其性能和作用方式,又分触杀型和内吸传导型除草剂等。
每一种农药都有适宜的防治对象和范围,没有"万能药"。
比如杀虫剂只能防治害虫,杀菌剂只能防治病害等。
同是杀虫剂又因药剂特性不同,防治害虫的对象也不一样,如胃毒作用较强的杀虫剂一股只对咬食作物茎、叶、根的咀嚼式口器害虫如菜青虫、烟青虫等有效,而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作用不大;同是杀菌剂,有的对真菌性病害有特效,有的对细菌性病害有特效;除草剂中有的对双子叶杂草有效,有的对双子叶杂草作用不明显或不起杀草作用。
因此,在选择农药时,先要确定发生什么病、虫草害,确定无误后,再根据所发生的病、虫、草害选择对症的农药。
3、按剂型分类,可分为老剂型乳油(EC)、悬浮剂(SC)、3、水乳剂既浓乳剂(EW)和微乳剂(ME)、可湿性粉剂(WP)、水性化(又称水基化)剂型及水分散粒剂(WDG)等。
农药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夏季是各种作物病虫草害的多发季节,也是参与施药人员最多,各种农药使用量最大,最易出现问题的时期,为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目的,应注意以下问题:三、如何选购农药选购"放心药"购买农药时做到"四不买",一是无农药标签或标签残缺不全的不买;二是标签上"三证"(农药登记证、产品标准号、生产许可证)标示不全的药不买;三是外观质量不合格的不买;四是超过产品质量保证期的药不买。
然后根据农药外包装认清农药种类:绿色为除草剂、红色为杀虫剂、黑色为杀菌剂、蓝色为杀鼠剂、黄色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四、农药使用注意事项:一是对症下药。
农药品种很多,特点不同,应针对防治对象,选用最适合的农药;二是适时用药。
用药时间对了,防效才理想。
如保护性杀菌剂一定要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芽前除草剂要在作物出芽前使用;三是严格掌握施药量。
任何农药均应按推荐用量使用,随意增减易造成作物药害或影响防效;四是施药要均匀周到,不能重喷或漏喷,以保证对作物安全,对病虫草有效;五是合理混用农药,混用后不能增加对人畜的毒性,有效成份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变化,不能增加用药成本等;六是要安全施药。
配药、施药要防止农药污染皮肤,禁止夏季中午高温时间喷施高毒农药,连续施药时间不要过长。
在操作现场要保管好药液、毒谷、毒种等,防止人畜中毒。
还应注意剧毒、高毒农药禁止在瓜类、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使用,以对消费者安全负责。
另外,农药对作物及环境是否安全也须引起注意。
五、出现问题如何处理1.药效很差或产生药害时应及时将药送到农药检测单位检验,如属不合格或伪劣产品,可到工商、消协、技术监督等部门投诉或到法院起诉。
2.发生药害及时补救,一是施肥补救,对叶面产生药斑、叶缘枯焦或植株黄化等症状的药害,可增施肥料来减轻药害程度;二是对抑制或干扰植物生长的除草剂药害,可喷洒赤霉素来缓解;三是对一些稻田除草剂药害,适当排灌可减轻药害。
3、发生农药中毒事故,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或送医院抢救。
六、农药的运输在运输农药的过程中,由于装药的容器破裂、包装不好而泄露或预防措施不佳,就有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在运输农药时,应注意如下事项:1、运输农药前首先要了解运送的是什么农药,毒性怎样,应注意事项及有关中毒防治知识等,做到会防毒,发生事故会处理。
2、运输前要检查包装,如发现破损,要改换包装或修补,防止农药渗漏。
损坏的药瓶、纸袋要集中保管,统一处理,不能乱扔以免引起人畜中毒。
3、专车、专船运输,不与食品、饲料、种子和生活用品等混装。
4、装卸时要轻拿轻放,不得倒置,严防碰撞、外溢和破损。
装车时堆放整齐,重不压轻,标记向外,箱口朝上,放稳扎妥。
5、装卸和运输人员在工作时要搞好安全防护,戴口罩、手套,穿长衣裤。
若农药污染皮肤,应立即用肥皂、清水冲洗,工作期间不抽烟、不喝水、不吃东西。
6、运输必须安全、及时、准确。
要正确选择路线,时速不宜过快,防止翻车、沉船事故。
运输途中时应将车船停靠阴凉处防止曝晒,并离居民区200米以外。
要经常检查包装情况、防止散包、破包或破箱、破瓶出现。
雨天运输车船上要有防雨设施,避免雨淋。
7、搬运完毕,运输工具要及时清洗消毒,搬运人员应及时洗澡、换衣。
七、农药的储存和保管大多数农药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因药而异,比较复杂。
在保存期间各有特殊的要求,应严格按使用保管要求管理.如保存条件不适宜,农药就会变质,失去药效,有时还会发生燃烧式爆炸事故,或造成人畜中毒等。
因此,各种农药必须要专门妥善保管,在保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农药仓库结构要牢固,门窗要严密,库房内要求阴凉、干燥、通风,并有放火防潮的措施,防止受潮、阳光直晒和高温影响。
2、存放农药的房屋,离粮仓、饲料房、牲畜棚圈要尽可能远一些,防止污染和相互影响,也不宜与化肥同放,因化肥和农药的种类都很多,性质各异,存放一起往往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变质或失效。
如碳酸氢铵当气温达到30℃时会分解,释放氨气,氨气在潮湿条件下化合成碱性较强的氢氧化铵,可使遇碱分解的农药降低药效。
3、存放时的温度不能过高过低,一般在3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温度越高,农药越容易融化、分解、挥发,甚至燃烧爆炸;温度太低对农药也有不利的影响,如有些液体农药,在0℃以下就会结冰,使药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