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与常见并发症(全)

合集下载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护理发表时间:2018-07-13T14:11:54.60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2期作者:熊颖万艳[导读] 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N)是指出生体重<1500g,胎龄<33周的早产儿。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330006摘要: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N)是指出生体重<1500g,胎龄<33周的早产儿。

由于胎龄小、体重低、机体各器官发育未成熟,生活能力低,吸吮能力极其低下,吞咽反射弱,死亡率高[1]。

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VLBWN存活率逐渐提高,合理喂养在VLBWN存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科2012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25例VLBWN喂养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关键词:极低出生;喂养护理;喂养方法;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5例VLBWN,胎龄26~34w,出生体重1050~1500g,入院时日龄为生后2h~9d,平均住院28d~41d,出院体重1650g~2250g。

1.2 护理方法1.2.1 喂养时间一般主张尽早喂养,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时间[2]。

临床实践证明,肠蠕动开始和胎粪排出是开始喂养的指征。

通常于出生后6~35小时即可开始试喂糖水,吞咽功能差者可适当延长时间再试喂。

喂养间隔时间因体差异而具体对待。

体重越低,喂养次越,还要考虑患儿对喂养耐受情况。

一周后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可执行按需哺乳。

1.2.2喂养时间一般主张尽早喂养,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时间[2]。

无论何种喂养方式,均应提倡应用母乳。

但因条件限制,我科现采用雀巢公司产的早产儿配方奶粉,该奶粉蛋白质含量高,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类似母乳,适合低体重儿喂养,经这两年的试用,患儿体重增加明显,大便类似母乳喂养儿,无不良反应。

1.2.3 喂养量? 对于VLBWN的喂奶量要根据患儿病情、体重及喂养耐受程度灵活掌握,随时调整,随出生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加,一般以每日所需总能量和总液量计算。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
维生素D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09; 47: 508-510
科学评估三要素
使用校正年龄
掌握生长曲线
定期随访评估
校正年龄(CA, Corrected Age)
例如:早产儿宝宝出生至今已经5个月了,但早产了3个月,因此在评估生长发育状况时,应被视为2个月大,即校正年龄2个月。
Fomon SJ, in Nutrition of Normal Infants 1977Wojcik, KY ET AL. J Am Dieter Assoc 2009O’Connor ET AL., Pediatrics 121;766, 2008
蛋白质
g/100 k cal

mg/100 k cal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
根据出生胎龄,可分为: 早期早产儿:< 32 整周 中期早产儿:32 ~ 34 周 晚期早产儿:34 ~ 36 周 根据出生体重,可分为: 低出生体重儿:< 2500克 极低出生体重儿:< 1500克 超低出生体重儿:< 1000克
早产儿指妊娠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


钙剂和铁剂不能和奶一起吃,要在两次喂哺中间给予。两者也不能同时服用。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09; 47: 508-510
其他营养素的补充
早产儿/低体重儿生后应补充800-1000国际单位/天,3个月后改为400国际单位/天,直至2岁如果使用出院后配方奶粉喂养*,3个月后奶量达到900毫升以上时可不再额外补充,否则应当予以额外给予
出院后配方奶粉
请向临床医师或营养师咨询早产儿宝宝出院后的营养建议

完整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完整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完整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高风险人群,面临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和发育落后等问题,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不仅关系到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而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

在评价早产儿体格生长时,应根据校正年龄,即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

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早产儿的追赶生长应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

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应根据营养风险程度进行分类。

母乳仍为早产儿的首选喂养方式,并至少应持续母乳喂养至6月龄以上。

对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可以采用人乳强化剂(HMF)加入早产母乳或捐赠人乳,以增加人乳中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确保其营养需求。

强化后人乳中主要营养素含量详见表2.SGA儿童的喂养策略应该根据胎龄而非出生体重来制定,以促进适度生长,特别是线性生长,从而确保良好的神经系统结局,并避免过度喂养,以降低远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对于早产SGA儿童,喂养应考虑到不同胎龄的成熟度来选择适当的喂养方式。

对于胎龄小于34周的SGA早产儿,他们属于高危或中危早产儿,出院后应采用强化人乳或早产儿过渡配方喂养,以促进体格生长适度均衡,尽可能使各项指标达到P10以上,特别是头围和身长的增长,以有利于远期健康。

对于出生体重相似的足月SGA和早产儿,其成熟度、生长轨迹和营养需求有很大差异。

为了避免短期过快的体重增长增加后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不推荐在足月SGA出院后常规使用早产儿配方或早产儿过渡配方促进生长。

2母乳喂养是首选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母乳喂养对于SGA儿童来说非常重要。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两种加奶速度喂养对体重及并发症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两种加奶速度喂养对体重及并发症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两种加奶速度喂养对体重及并发症的影响唐英姿(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南宁市530003;E-mail:tangquansheng@sina.com)【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加奶速度喂养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97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49例,出生第二天开始喂奶,每次0.5 1ml/kg,生后10d内每天增加奶量8 10ml/kg,10d以后每天增加25 30ml/kg,达到160 200ml/kg时停止增加奶量,并停止静脉营养。

B组48例,出生后2d内喂10%葡萄糖水,10d内奶量20ml/kg,10d后20ml/kg,达到140 160ml/kg 时停止增加奶量。

观察两组喂养前后体重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A、B两组患儿出生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1个月后A组体重大于B组,胃潴留、呕吐、腹胀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均<0.05)。

结论早期微量、缓慢加奶的喂养方式有利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并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体重;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72;R72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253-4304(2012)12-1731-02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孕周小于37周,出生1h内体重在1000 1499g的新生儿[1]。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弱,尤其胃肠动力差,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肠道喂养后,经常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等问题,限制其成活率的提高[2]。

为了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及生存质量,使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NICU收治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97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加奶速度进行喂养,观察1个月后的体重及并发症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低体重儿的标准

低体重儿的标准

低体重儿的标准低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5.5磅)的婴儿。

这类婴儿通常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料,因为他们出生时就面临着一系列健康问题和发育延迟的风险。

因此,对于低体重儿的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讨论低体重儿的标准,以便家长和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特殊群体。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低体重儿的定义。

低体重儿通常被分为两类,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或2.2磅)和非常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在1000克到1500克之间)。

这些婴儿通常需要在特别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和监护。

其次,低体重儿的标准不仅仅是体重,还包括其他因素。

除了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外,低体重儿还可能伴随着其他问题,比如早产、发育不良、营养不良等。

因此,对于这些婴儿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不仅仅是体重。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低体重儿可能面临的健康问题。

低体重儿通常比正常体重儿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感染、贫血、低血糖等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这些婴儿的监护和治疗需要更加细致和及时,以防止这些健康问题的发生和加重。

此外,低体重儿的发育也需要特别关注。

这类婴儿通常会面临发育延迟的风险,包括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等方面。

因此,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婴儿的发育情况,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最后,对于低体重儿的处理需要一支多学科的团队。

这包括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各种专业人员的协作。

只有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才能更好地帮助低体重儿度过他们的早期生命阶段,并减少后续健康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低体重儿的标准不仅仅是体重,还包括其他因素,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健康问题、发育问题等,并需要一支多学科的团队进行综合治疗。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家长和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低体重儿,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是指出生时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由于其生长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及各种并发症。

为了改善这些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探讨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一、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的概念及方法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是指通过胃管给予早产儿一定量的母乳或配方奶,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这种喂养方式可以通过胃管直接将乳汁送达到胃部,避免了吸吮力不足而无法进食的困扰,同时也减少了呛奶的风险。

经过精确计量和调节,可以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并有效地促进其生长发育。

二、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营养状况的影响1. 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可以精确地控制早产儿的摄食量,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

营养充足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增加体重和身高的增长速度,降低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研究表明,采用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的早产儿,其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喂养方式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更加良好。

2. 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而营养不良会更加削弱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增加感染的风险。

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帮助早产儿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早期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对并发症的影响1. 降低呛奶的发生率早产儿由于吞咽和吸吮力不足,容易出现呛奶的情况。

而通过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可以避免早产儿吸吮过程中因吞咽不当而导致呛奶的情况,降低呛奶的发生率,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2. 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无法有效地消化吸收奶类食物。

而通过经口胃管间歇微量喂养,可以将母乳或配方奶直接送达到胃部,减少对消化系统的负担,同时充分供给营养物质,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降低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查房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查房
2008-2-21复查:血总胆红素170.9μ,间接胆红 素157.50μ。
三、辅助检查
3、2008-2-15 血常规: 新生儿于生后5-6天 ,粒细胞比例与淋巴 细胞比例
基本相等,而此时患儿的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粒细胞 比例降低。 血生化:血糖下降。 4、2008-2-27 血常规: 血红蛋白()94↓, 红细胞()2.43×1012↓, 红细胞压积()24.7%↓。但患儿全身皮肤红润,无 面色苍白及四肢甲床发白。 血生化: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均降低。
极低出生体重儿 护理查房
病例摘要

一、病例摘要
1、简要病史: 患儿,男,30分钟,系 G1P1,胎龄28+2周,于2008年2月10日0时5 分于妇产科顺产勉出,出生时脐带绕劲2周, 体重1.25,于1:00时收儿科住院,入院后 患儿呼吸浅促,不规则,且頻繁出现呼吸 暂停,于2月17日开始呼吸暂停次数减少, 2月26日未出现呼吸暂停。于2月10日开始 出现新生儿硬肿,2月13日硬肿消退。2月 12开始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月18日 黄疸消退。
新生儿的基础护理:
1.个人卫生
2.眼部护理,口腔护理,脐部护理, 臀部护理,全身皮肤护理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若无渗血不 宜任意解开包扎,保持敷料干燥,避 免被尿液污染,一旦污染应及时更换, 脐带脱落后,脐窝有渗出可涂75%酒 精,保持干燥,有脓性分泌物可用3 %过氧化氢清洁,然后用0.3%碘伏 消毒.
四、社会心理状态
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风险高,住院时间长,经 济负担重,家长担心费用及患儿病情的预后问 题。

护理诊断及问题
一、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表面活 性物质缺乏有关。由于患儿呼吸中枢未发育成熟,呼 吸常不规则,甚至出现呼吸暂停。且肺泡表面活性物 质缺乏,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低体重儿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你知道多少?

低体重儿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你知道多少?

低体重儿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你知道多少?低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2500克的新生儿。

新生儿处于胎儿阶段女性怀孕后8-38周内,若出现营养不良或者其他疾病可能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导致出生时体重过低。

低体重儿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且呼吸机能、代谢机能弱,容易感染疾病,死亡率远高于体重正常新生儿,智力发展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低体重儿出生后对护理有着较高的要求,以确保其发育成长。

那么,关于低体重儿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你知道多少呢?——低体重儿低体重儿是根据出生体重(出生后1小时内的体重)分类,出生时体重<2500克,称为“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1500克,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体重<1000克,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

低体重儿多数为早产儿,也有足月儿或者过期产儿。

低体重儿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适应性及抵抗力差,尤其是低体重儿吸吮及吞咽功能尚不完善,胃容量小,消化酶不足,吸收与消化功能差,发生喂养困难、呛奶、吐奶的风险高。

另外,低体重儿体内糖元储备少,又处于高代谢状态,比正常新生儿更容易出现低血糖、体重不增等现象。

研究表示,婴幼儿出生的体重可能影响儿童以及青春期的血压。

出生体重较低的儿童,4-18岁血压越高,波动范围越大,提示低体重儿可能有发生高血压的风险。

——低体重儿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a:护理诊断:体温偏低,可能与低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成熟,产热少,散热多有关。

护理措施:将低体重儿放置于暖箱中保暖,调节暖箱温度33℃左右,密切关注其体温变化,体温没有正常前每小时记录1次,体温恢复正常后每4小时测量1次。

一切治疗及护理操作都在暖箱中进行,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

暖箱中的湿化装置容易滋生细菌,需要每天换水。

无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其他的保暖措施,如用预热的毯子包裹。

新生儿的头部表面积大,散热量较多,寒冷季节需要戴绒布帽。

室内温度保持24-26℃,相对湿度维持55%-6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颅脑超声随访脑室大小,同时 密切观察头围增长速率、前囟张力及 临床情况。因为有相当部分的患儿脑 室扩张可自发停止,过早的干预不能 改善其神经系统的远期预后。
(2)持续缓慢性进展的脑室扩张 (>4周)的处理: 一般来说缓慢进展的扩张持续超 过 4 周不再会发生自发停止,因此 应该开始进行干预,治疗措施包括 连续腰穿和/或应用药物减少脑脊 液产生。
低出生体重儿喂养 及常见并发症的诊治
三.死亡率
早产儿占围产期死亡的52%,占新生 儿死亡的10~30%。
小于胎龄儿占围产期死亡的8.3%,占 新生儿死亡的30%。
四.后遗症发生率
70%降到10%以下 五.存活限度
从1940年的1300g降至1990年的 450g。
5、喂养量: 早期小量肠道喂养,即微量、低热
进行性出血后脑室扩张的处理
根据连续超声测定脑室扩张的进展速率 和严重程度,同时监测头围生长速率,可 将出血后脑室扩张的患儿分为4组。 ①缓慢进行性脑室扩张(<4周); ②持续缓慢进行性脑室扩张(>4周); ③迅速进行性脑室扩张; ④脑室扩张自发性停止或通过连续腰穿和 /或药物治疗后停止进展。
约65%的缓慢进行性脑室扩张在 4周之内可自发停止,脑室扩张可 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 约30%的患儿脑室扩张持续超过 4周,若不治疗可迅速加重,最终发 生严重的脑积水.
2)减少脑脊液产生的药物: 可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 (Diamox),或渗透性药物甘油。乙 酰唑胺剂量每天100mg/kg可使脑 脊液产生减少50%,
若与速尿(每天1mg/kg)联合应用 可使脑脊液产生完全停止。但是由于 碳酸酐酶在神经胶质发育过程中具有 明显的重要性,因此不宜长期大剂量 应用。
<12g/L; 无症状的贫血患儿Hb<8g/L。
八、死亡原因 (1)出生时窒息
(2)胎膜早破引起的宫内感染 (3)肺透明膜病
(4)生活能力低下
十、预后
90%VLBWI 5年内随访发育正常。 体重增长 6个月时接近正常儿。
身高发育 1岁时约50%达到正常。
5、预后 (1)近期预后和进行性脑室扩张 近期预后与出血的严重性有关。生发 基质出血或伴少量 IVH 的轻度损害病例 预后较好,死亡率与无出血的早产儿相 仿,存活者很少发生进行性脑室扩张。
中度出血病例,存活者25%发生进行性 脑室扩张 严重出血病例死亡率20%左右,存活者 半数周围白质对称性的损害,发病 机制为脑室周围动脉边缘带的缺血性梗 塞,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痉挛性瘫痪, 下肢重于上肢。
3. 急救处理
(1)皮肤物理刺激。
(2)吸痰清理呼吸道。 (3)呼吸囊加压给氧。 (4)必要时气管插管通气。
(5)氨茶碱兴奋呼吸中枢。
(3)输血: 有症状的贫血患儿输血指征为Hb
能、低容积喂养。
新生儿HMD占整个新生儿死亡原因 的30%
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
为什么有些早产儿易发生RDS,而有 些早产儿不易发病。
研究显示可能与SP-A等位 基因变异 有关,也可能有SP-B基因缺陷有关。
胎膜早破时间 <12h,HMD发生率48.6% 12-24h发生率14% 提示48h内胎膜早破与HMD的发生率呈负 相关。 推测可能胎膜早破发生后激发了母亲及胎 儿的应激反应,导致内生皮质醇水平增 高。
1、临床表现 IVH 主要见于围产期窒息和需机械通气 的呼吸窘迫早产儿 50%的患儿出血开始于生后第1天 25%的患儿出血发生于第2天 至生后72小时颅脑超声可发现90%的 IVH患儿
临床表现可有三种类型:


急剧恶化型 断续进展型 临床寂静型

以临床寂静型最为常见,占 IVH 病 例的 50 %,无临床症状或体征,仅在 超声或CT检查时发现。 断续进展型其次,症状在数小时至 数天内断续进展,神志异常或呆滞或 激惹,肌张力低下,动作减少,呼吸不 规则。
重度IVH伴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者
死亡率为50% 脑积水的发生率为80%
(2)远期预后 取决于伴随的脑实质损害的程度,包 括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和脑室周围白质 软化。
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与脑室周围 白质软化是早产儿脑损害的二种不同 类型,
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
表现为脑室周围非对称性损害,是造成早 产儿痉挛性偏瘫的主要原因,下肢和上肢 受累程度相同;
3、治疗 急诊处理 (1)维持正常的通气、循环、体温、代谢 (2)连续颅脑超声随访 (3)预防出血后脑积水:脑脊液中的血液 和蛋白可导致蛛网膜炎,从而引起出 血后脑积水。
迄今为止未能证实早期连续腰穿预防出 血后脑积水的价值,纤溶药物应用的作用 也需要进一步证实。 出血后脑室扩大及脑积水是脑室出血的 主要并发症。

1)连续腰穿:腰穿的目的是通过移 出血性脑脊液使脑室间歇性缩小, 从而最终达到有效地终止脑积水 过程的进展。 成功的关键在于侧脑室和蛛网膜 下 腔之间存在交通和能够放出足够 量的脑脊液(每次10ml)
一般开始时每天穿刺一次,待稳定后 间隔延长,具体疗程因人而异。 腰穿治疗的并发症包括低钠血症、脑 膜炎、硬膜下脓肿、脊柱骨髓炎和迟 发性脊柱表皮肿瘤等。
还有5%的患儿可在4周之内即发 生迅速的扩张,颅内压迅速增高和 头围迅速增长,常伴有呼吸暂停、 意识呆滞、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和 眼球运动异常等临床体征。每周头 围增长速率 >1 . 5 ~ 2cm 是脑室扩张 进展迅速的临床指标。
(1)缓慢进展的脑室扩张(<4周)的 处理: 对于此组患儿最合适的处理方 案就是严密观察,改变体位 ( 床 头抬高 30 度 ) 有助于颅内压的降 低。

急剧恶化型最为少见 临床症状也最严重,患儿可在数分钟至 数小时内迅速恶化,出现意识障碍,呼 吸困难或暂停、抽搐、瞳孔光反射消失, 四肢肌张力低下,伴血色素下降、前囟 紧张、血压下降、心动过缓以及难以纠 正的酸中毒。
2、诊断 (1)颅脑超声 :床旁颅脑超声可对早产 儿IVH的开始时间、出血的严重程度提 供可靠的信息,应当予以常规的筛查。 (2)CT检查:证实IVH的部位和程度

糖皮质激素可产生多种糖皮质激素相 关蛋白,其中成纤维细胞产生的成纤维 细胞-肺细胞因子,作用于肺泡 Ⅱ 型上 皮细胞,促进饱和磷脂酰胆碱的合成和 释放,从而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
国外报道:未用激素预防者 RDS发生率为31%,而预防组为 17%,即使发生RDS病情也明显 减轻,病死率下降38%(国外 1700例研究结果)
1) 连续腰穿以防止脑室的迅速扩大, 但若病情已达此阶段时,连续腰穿 往往效果不佳。
2)脑室引流:
(4)脑室扩张停止进展的处理: 大约 85 %的缓慢进展脑室扩张可自 发性或经治疗后发生部分或完全性 脑室扩张停止。
但有5%的患儿以后可再发生晚期进行 性脑室扩张,因此对于脑室扩张停止进 展的患儿均应随访一年,密切观察头围 的增长情况,神经发育和颅内压增高的 临床体征。
甘油口服剂量从每次1g/kg开始, 6h1次。可逐渐增至每次2g/kg,疗 程3月,应用时应严密监测血浆渗透 压、血电解质和血糖。此类药物的确 切疗效尚不肯定,仅作为连续腰穿疗 法的辅助治疗。
(3)快速进展的脑室扩张的处理: 此组患儿由于脑室扩张迅速,可 在短期内发生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因此应当积极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