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护理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低于 2500 克的新生儿。
由于他们在母体内发育未完全,各器官功能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因此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以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一、低出生体重儿的生理特点低出生体重儿在生理上与正常体重的新生儿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容易随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波动,保暖不当容易导致低体温,进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其次,他们的呼吸系统也不成熟,可能存在呼吸浅表、呼吸暂停等问题。
再者,低出生体重儿的消化系统功能较弱,吸吮和吞咽能力差,容易出现喂养困难、胃食管反流等情况。
此外,他们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
二、护理环境1、温度与湿度保持室温在 24 26℃,相对湿度在 55% 65%。
可以使用暖箱或辐射式保暖台来维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
2、减少噪音和光线刺激病房内应保持安静,噪音应控制在 60 分贝以下。
光线不宜过强,可使用遮光布来调节光线强度,以保护新生儿的眼睛。
3、严格的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接触低出生体重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病房内的物品和设备也应定期消毒。
三、呼吸管理1、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定时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及时发现呼吸暂停等异常情况。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鼻腔和口腔的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氧。
3、呼吸支持对于呼吸功能严重不良的新生儿,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等呼吸支持设备。
四、营养支持1、喂养方式的选择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
一般来说,早期可采用静脉营养,待其胃肠道功能逐渐成熟后,过渡到经口或胃管喂养。
2、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是低出生体重儿最好的食物,富含营养物质和免疫因子,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和促进生长发育。
如果母亲无法提供母乳,可以使用捐赠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
3、喂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喂养时应采取缓慢、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呛奶和胃食管反流。
喂奶后要轻轻拍背,帮助排出胃内气体。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指的是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且出生时胎龄不足37周的婴儿,因其生理上的不成熟和易感染等特点,需要特殊的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曾经与这些婴儿进行过护理,亲身体会到了护理这类患者的重要性。
针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其重点在于保暖、呼吸支持、营养和感染控制等四个方面。
保暖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由于这类婴儿体表面积大,皮下组织薄,体内脂肪少,无法在体内保持恒温,需要采用保温措施。
通常通过双层胶袋、暖水瓶、温床等方式来协助其保暖。
呼吸支持也是针对这类婴儿的重要护理环节。
由于肺功能较差,易发生呼吸窘迫等情况,医生会使用呼吸机对患儿进行支持性呼吸治疗。
护士则需要监测患儿的呼吸状态和配合医生调节呼吸机参数,以确保患儿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支持。
营养也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这类婴儿需要持续且充分的营养摄取,以确保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由于婴儿肠道功能不完善,通过乳汁喂养的方式往往不太适合,医生通常会通过其他途径如经脐静脉或经鼻胃管等方式来进行营养支持。
护士则需要对婴儿进行定期的营养评估和监测,配合医生制定恰当的给药计划。
感染控制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的第四个方面。
由于这类婴儿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易感染,因此需要进行预防和控制。
护士应对每位患儿进行严格的手消毒和穿戴隔离用品等操作,并定期监测患儿的体温和呼吸状态,一旦发现感染症状,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护理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实践,我深刻领悟到护理这类患者的重要性。
这些婴儿需要我们护士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呵护,才能够稳定地度过这个困难的阶段,茁壮成长。
在护理工作中,更需要我们引起思考的是如何降低婴儿的早产率,预防这类早产儿的出现,为婴儿带来更多的健康、温暖与爱。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近年早产儿管理已成为新生儿病房的重要问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克的小早产儿病死率仍然较高,临床处理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讨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些主要临床问题及管理。
一、保暖出生后即予保暖,产房温度应保持26~28oC,湿度50~60%,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放在预热棉毯中,尽量不让患儿裸露,立即放在预热的暖箱中。
维持恒定的适中温度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早产儿适中温度根据不同出生体重和日龄在33~35oC左右,暖箱相对湿度70~80%,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湿度要80-90%。
为保持暖箱温度恒定,各种操作尽量在暖箱中进行,如须暂时离开暖箱亦应保暖。
二、呼吸管理1、头罩或鼻导管吸氧:吸室内空气时血氧饱和度低于85%者,应给予吸氧,一般用头罩吸氧,应尽可能采用有空氧混合的头罩气源,总流量为4-6L/min,根据SpO2或血气检测调整吸氧浓度,对日龄较大者可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0.5-1.0L/分。
要严格控制吸入氧浓度,监测血氧饱和度,一般将SpO2维持在90%左右即可,不宜高于95%。
2、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对轻症或早期NRDS、湿肺、呼吸暂停、感染性肺炎等病例可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CPAP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压力以3-5cmH2O为宜,吸入氧浓度尽可能低一些,及时使用CPAP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3、机械通气:如用CPAP后病情仍继续加重、PaCO2升高、PaO2下降,则改用机械通气,一般先用常频通气,根据病情和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
如常频通气效果不理想,可改用高频通气。
4、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诊断或疑诊NRDS者应给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要早期给药,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即可给药,不要等到X线出现典型NRDS改变。
剂量每次100mg/kg左右,按需给药,如吸入氧浓度>0.4或平均气道压>0.78 kPa (8 cmH2O),可重复给药,间隔时间约10-12小时,有些病例需给2-3次。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进展

据报道[ , 7 早开奶的 V B 对 胃肠 喂养有更 ] L WI 好的耐受 , 胃肠功能成熟更快。V WI Uj 出生后每 延迟 1 h开始 喂养 , 喂养 不耐 受 的矫 正 O R值 为
10 , 后 4 、4 、 8 .3生 h 2 h 4 h开 始 喂养 , 不 耐 受 的 可 其 能性 分别 为 4. , 、9 4 、 3 2 , 明 胃肠 喂 4 64 5. 7 . 说  ̄ o 养开 始越 晚 , 耐 受 的危 险性 越 VL WI是指 出生体重< 10g 主 要 见 于 胎 龄 < 3 50 , 4周 的早 产 儿 。为 了使 V B 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 , L wI 提高其存活率 及存活质量 , 本文将 V B 的 胃肠 解剖生 理特 L WI 点、 特殊 的营养代 谢 和 需求 、 喂养 不 耐受 的相 关 因 素及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 1 VI WI 胃肠解 剖、 . B 的 生理 特点
临床护理杂志 2 1 0 0年 4月第 9 卷第 2 期
・
61 ・
极 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进展
邓 业芹
关键词 婴儿 , 极低 出生体重 ;喂养不耐受 ; 新生儿 护理
R 2 ;R 7 . 2 7 2 4 3 7
中 图分 类 号
Ke r s if n ,v r o b rh weg t e d n t l r n e e n t ln r i g y wo d n a t ey l w it i h ;f e i g i o e a c ;n o a a u sn n
的时间多在肠道喂养后第 1 周内。胎龄 、 出生体重
较小 的早 产儿发 生 喂养 不 耐 受 以 胃潴 留和腹 胀 多 见, 而较大 的早 产儿则 以呕 吐多见 。
低体重儿的护理要点

低体重儿的护理要点低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
由于低体重儿的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饮食、保暖、观察和安全四个方面介绍低体重儿的护理要点。
一、饮食护理1.母乳喂养:低体重儿出生后尽早进行母乳喂养是非常重要的。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有助于提高低体重儿的免疫力和生长发育。
母亲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加乳汁的产量。
2.人工喂养: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低体重儿,应选择适合其年龄和体重的婴儿配方奶粉进行喂养。
喂奶时要注意奶粉的配比和温度,避免过热或过浓。
二、保暖护理1.保持室温适宜:低体重儿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生低体温。
护理人员应确保儿童的生活环境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5-28摄氏度为宜。
2.衣物搭配合理:根据室温和季节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衣物给低体重儿穿戴。
避免穿戴过多或过少,保证儿童的身体保暖。
三、观察护理1.注意体重变化:低体重儿的体重增长速度较慢,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儿童的体重,并记录下来。
如发现体重增长过缓或突然下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2.观察排尿和排便:低体重儿的排尿和排便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儿童的排尿和排便情况。
如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四、安全护理1.预防感染:低体重儿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应注意手卫生,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儿童的衣物、玩具等物品应定期清洗消毒。
2.防止跌倒和碰撞:低体重儿的骨骼和肌肉发育不完全,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防止儿童摔倒和碰撞。
儿童在床上活动时要有人陪护,避免发生意外。
低体重儿的护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细心的态度。
通过合理的饮食、保暖、观察和安全护理,可以提高低体重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家属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低体重儿得到全面的关怀和照顾。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管喂养的护理

2 1 喂养前 的准备 . 2 1 1 环境 .. 温 暖、 安静 、 黑暗环境能促进 V B 的消化和吸 L WI 收 J新生儿 室尽量保持安静 , , 光线 调暗 , 正在使 用的 医疗 仪器 尽可能 降低音量 。 2 12 胃管 的选择 . . 极低 出生体重儿鼻孔细小 , 导管 内径不宜 太粗 , 采用d J 头皮静脉穿 刺针 的硅胶 管代替 胃管 , ,L 该管 较细 软, 插管顺利 , 于固定 。 便
每 隔 3h要抽取 胃残余 奶量 , 正常为每
公斤体 重 0~2 l超过正 常量时 , m, 应减慢 持续输入 的速度 或减
2 3 喂 养 后 的 观 察及 处 理 .
、 、 、 》、 0 s s 0 、 0 0 、 ; ≯
参
考
文
献
度污 染新生儿洗 胃预防咽下综合 征 临床观 察 [ ] 护 士进修 J.
胆红素血症 2例 ; 死亡 3例中 , 胃出血 1例 , 坏死性小肠 炎 1例 ,
工 作 单 位 :3 20 洪 湖 湖 北省 洪 湖 市人 民 医 院儿 科 4 3 0 收稿 日期 :0 1 O一 3 2 1 —1 2
≯ p ≯
2 24 观察 胃残 留量 ..
少 输 入 的总 量 。
本 院 20 0 7年 1 一2 l 3月住 院的极低 出生体重儿 2 月 0 1年 8 例 , 中男 1 其 8例 , 1 , 女 O例 出生体 重 10 10~10 , 均 体重 5 0g 平
( 30±10 10 5 )g, 胎龄 2 9~3 , 均胎龄 ( 0±1 8 周 。所有 3周 平 3 .) 病例入 院时均无严 重并发症 。
2 护 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优质推荐】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优质推荐】在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心率、呼吸、体重、大小便情况、吸吮能力、皮肤弹性等全般状况,把好三关,即:保温、喂养、预防感染。
1.保温:根据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表面积大,散热多,产热少,棕色脂肪少,产热储备能力差,故体温常处于低温状态的特点,应做好保温工作。
首先做好保温的准备工作,预热保温箱一般调至34℃,预热被包、衣服、尿布,早产儿娩出后,有条件的在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处置及抢救,尽量减少暴露时间,用预热的被包包裹好,接至特护婴儿室。
根据体重及孕周随时调节好温湿度,1500g以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温箱温度一般为33~35℃,湿度在60~65%.密切观察体温情况,每1~2h测体温一次,若体温不升,可酌情升高箱温1℃,但最高不超过36℃(97F),若体温过高,可逐渐降低箱温,每次降低1~2℃,但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差不超过1℃。
对极低体重儿不宜淋浴,可在温箱内给予油浴,一切操作均在温箱内进行,操作时一般不允许将温箱盖子打开。
以免造成温箱温度大幅度下降而影响早产儿体温变化。
2.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吸吮吞咽功能均差,为了保证其水分及热量的摄入,我们开始采用滴管喂奶,最好为母乳,一次5~10滴,每小时给一次,d2采用下胃管鼻饲,我们采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的硅胶管代替胃管,用5ml注射器每次注入2~3ml 母乳,每2h喂奶一次,以后以每日增加2~3ml递增,至15ml,喂奶后严密观察有无青紫或呼吸困难,取右侧卧位,促进奶液由胃管流入肠中,防止呕吐。
同时严密观察大便次数及性状,有无腹胀。
每次喂奶前观察胃滞留情况,如奶液滞留超过2ml 时暂停喂一次。
每次注奶后再注入1至2ml温水,掐紧胃管端口,以免进入空气。
在鼻饲的过程中耐心训练早产儿的吸吮及吞咽功能,通过试喂有吸吮功能者,拔管给予哺乳,每1h喂奶一次,以保证每日的摄入量,使本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在出院时平均能达到出生时的体重,全般情况较好,随母出院。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经口微量喂养23例临床护理

月, 为减 少 V B 的喂 养不 耐受 和其 他并 发症 的发 生 , 们 L WI 我
对2 3例有吸 吮反射 的患儿采用无 菌棉 签蘸奶 液后 , 放入其 口
中 , 炼 其 吸 吮反 射 能 力 , 行 早 期 经 口微 量 喂 养 , 得 满 意 锻 进 取 效 果 。现 报 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见 表 2 。
制 的无 菌 棉 签 蘸 奶 液 后 让 患 儿 尽 早 吸 吮 , 始 先 用 5 葡 萄 糖 开 %
表 2 两 组 患 儿 喂 养 中不 良反 应 比较 ( ± ) s
水 0 5~1m , 2 h1次 , 2次糖水后 改 为 1 . l每 喂 :l稀释早 产 儿配方奶 , 然后逐 渐过 渡至 全奶 , 有母 乳后 则 喂母乳 , 日增 每
验组 2 3例和 对照组 2 2例 , 实验组无 菌棉 签蘸奶 液后 让患儿吸吮 ; 对照组给 予鼻 胃管喂养。观察 首次经 口喂 奶 时间、 达
全 口喂 养 时 间 、 重 增 长情 况 、 粪 完 全排 出时 间 、 疗 时 间 、 院 时 间 以及 并发 症 和 不 良反 应 。 结 果 : 体 胎 光 住 实验 组 首 次 喂 奶
12 3 观察指标 ..
观察 两组 患儿生 理性体 重下降率 、 复出 恢
生体重时间 、 开始经奶 头喂 养时 间 、 全 口喂养 时间 ( 日经 达 每 口喂奶量达 10~10 mV g 不需 静脉 营养 和补 液的时 间 ) 5 8 k , 、 胎粪完全排 出时 间以及 喂养不耐受情况 、 并发症 的发生等 。 13 统计学方法 . 所得 资料 用 S S I0统计软件包统计 分 P SI .
极 低 出 生 体 重 儿 ( L WI 是 指 出 生 时 体 重 小 于 或 等 于 VB ) 150 g的 新 生 儿 , 见 于胎 龄 小 于 3 0 多 2周 的 早 产 儿 。 随 着 围 生 医学 及 新 生 儿 急 救 技 术 的提 高 , L WI V B 的存 活 率 越 来 越 高 , 其 中 胃肠 道 营 养 的 改 善 非 常 重 要 。2 0 0 8年 1月 ~ 09年 1 20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护理
发表时间:2018-07-13T14:11:54.60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2期作者:熊颖万艳
[导读] 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N)是指出生体重<1500g,胎龄<33周的早产儿。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330006
摘要: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N)是指出生体重<1500g,胎龄<33周的早产儿。
由于胎龄小、体重低、机体各器官发育未成熟,生活能力低,吸吮能力极其低下,吞咽反射弱,死亡率高[1]。
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VLBWN存活率逐渐提高,合理喂养在VLBWN存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科2012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25例VLBWN喂养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极低出生;喂养护理;喂养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5例VLBWN,胎龄26~34w,出生体重1050~1500g,入院时日龄为生后2h~9d,平均住院28d~41d,出院体重1650g~2250g。
1.2 护理方法
1.2.1 喂养时间一般主张尽早喂养,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时间[2]。
临床实践证明,肠蠕动开始和胎粪排出是开始喂养的指征。
通常于出生后6~35小时即可开始试喂糖水,吞咽功能差者可适当延长时间再试喂。
喂养间隔时间因体差异而具体对待。
体重越低,喂养次越,还要考虑患儿对喂养耐受情况。
一周后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可执行按需哺乳。
1.2.2喂养时间一般主张尽早喂养,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时间[2]。
无论何种喂养方式,均应提倡应用母乳。
但因条件限制,我科现采用雀巢公司产的早产儿配方奶粉,该奶粉蛋白质含量高,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类似母乳,适合低体重儿喂养,经这两年的试用,患儿体重增加明显,大便类似母乳喂养儿,无不良反应。
1.2.3 喂养量? 对于VLBWN的喂奶量要根据患儿病情、体重及喂养耐受程度灵活掌握,随时调整,随出生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加,一般以每日所需总能量和总液量计算。
婴儿每日需总能量110kcal/kg,需水量150ml/kg[1]。
1.2.4 喂养方法
1.2.4.1禁食适用于喂养不耐受、病情重、上机的患儿。
按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3]给肠外营养支持,同时予非营养性吸吮,防止胃肠功能萎缩。
1.2.4.2鼻十二指肠管持续喂养? 适用于胃肠功能衰竭患儿。
将胃管插入胃部后,置患儿于右侧卧位,使胃管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此时可抽到胆汁或碱性肠液。
将乳品倒入接在胃管的吊筒中,以2ml/h的速度将1天的乳品量缓慢滴入胃内。
但在上、下消化道出血期,一定要禁食,待出血停止、腹胀消失,大便隐血试验转阴,有觅食反射,方可进食。
1.2.4.3滴管喂养适用于有吞咽功能,无吸吮能力的患儿。
采用一次性针管,乳头处接一次性硅胶胃管,从患儿口角将奶滴入。
滴入速度根据患儿吞咽能力大小而定,不宜过快,以防呛奶。
待患儿吸吮能力正常后改为直接喂哺。
如患儿病情加重,失去吞咽功能,改为鼻饲喂养。
1.2.4.4直接喂哺适用于有吸吮能力的患儿。
用一次性奶瓶喂奶。
奶头大小要适宜。
太大易引起呛奶,太小吸吮费力,患儿易疲劳。
1.2.4.5腹部抚触? VLBWN由于肠蠕动缓慢、排便无力,应用腹部抚触。
在喂奶后30~40min以手掌心抚触腹部,并以脐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按顺时针方向抚触,力度要适宜。
3~4次/d,10~15min/次。
若患儿腹胀,抚触时间适当延长[2]。
腹部抚触可直接刺激患儿胃肠道,促进肠蠕动,增加进奶量,增加每日排便次数及排便量,使腹胀便秘的患儿明显减少。
有研究表明,新生儿腹部抚触可以使胃泌素和胰岛素水平明显提高,在不增加热量的情况下,可使婴儿增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排泄[4]。
1.2.5 体位俯卧位不仅能改善VLBWN的肺功能,增加动脉血氧分压,而且能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胃排空时间缩短。
同时也可防止反流物吸入,安全性高,是改善消化功能的适宜体位[5]。
VLBWN给予俯卧位能提高其喂养的耐受性。
2 结果
25例VLBWN均成活,每天平均增长体重(21.5±2.5)g。
住院期间未出现硬肿症、坏死性结肠炎、肺透明膜病等任何并发症。
早期少量胃肠道喂养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加速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有利于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同时有助于肠绒毛成熟,消化酶的释放,提高喂养的耐受性,增加肠动力,还能提高血浆生长发育调节性多肽的分泌,减少新生儿小肠坏死和结肠炎的发病率[1]。
本文25例VLBWN的合理喂养,提高了胃肠消化和吸收功能,未出现任何消化道合并症。
3 讨论
VLBWN由于解剖与生理的特点,其吸吮力弱,吞咽功能差,胃容量小,极易呛奶、溢乳。
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差,易出现喂养困难和营养缺乏,加之肝糖原储存少,蛋白质合成不足,易出现低血糖和低蛋白血症。
故每一个VLBWN的喂养方法都应个体化。
喂养的基本原则以出生体重为基础,采取合理的喂养方式,尽早喂养,从少量开始,不要操之过急,避免疲劳。
护理人员只有严格按照医院工作管理制度,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好各项记录、执行无菌操作、科学地喂养和合理地护理,才能极大地提高VLBWN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陈爱斌,茅双根. 早产儿的管理[J].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247-1248.
[2]韩玲,王波萍.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不同喂养方法的护理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0):133-133.
[3]张秋枫,夏雷,刘丽. 有关早产儿早期临床营养支持的探讨[J]. 中南药学,2017(8):1168-1173.
[4]陈剑青,临床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护理[J].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
[5]麦玉娟,早产儿不同体位护理对其心肺功能睡眠呼吸暂停胃潴留影响的临床研究 [J]. 中国实用医药,2016(7):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