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管理和康复护理方案研究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管理和康复护理方案研究在现代医学中,由于母体生活方式的改变,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童的出生率正在迅速增加。
这些出生早期的儿童面临很多健康问题,并需要获得专业的护理和管理。
本文将研究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营养管理和康复护理方案,以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童得以活下来。
然而,这些儿童的生存率仍然不高,并且生活质量也很低。
低出生体重儿童需要更加细致的管理和护理,以确保他们的成长发育。
此外,由于各种原因,如早产、母体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儿童的免疫系统通常不够强大,从而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感染和疾病的威胁。
二、营养管理1.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之一。
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来说,母乳更具有营养价值。
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婴儿的免疫力、帮助胃肠道发育、预防感染病。
母乳喂养比牛奶更好,是优秀的营养来源,甚至更好。
所以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是非常重要的。
2.添加营养素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童,添加营养素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添加人乳酸菌可以支持免疫系统和肠道健康、添加DHA可以促进婴儿视力和大脑发育、添加铁可以防止贫血等。
但是要注意营养素的加量,过多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注意饮食卫生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免疫能力比较弱,饮食卫生更容易受到感染。
如果给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饮用含有细菌的汁液,就有可能造成发病。
因此,饮食卫生要特别注意,比如消毒、洗涤等。
三、康复护理1.低刺激环境由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童肌肉的掌控不够强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减少刺激。
比如可以减少灯光和噪声,让婴儿在温暖、轻柔和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2.关注婴儿的认知发育对于康复护理的另一个重点是认知发育。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童的认知发育不太成熟。
我们可以通过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来刺激婴儿的大脑,从而促进婴儿的认知发育。
例如,可以通过唱歌、读书、看相册等方式来刺激婴儿的大脑。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低于 2500 克的新生儿。
由于他们在母体内发育未完全,各器官功能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因此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以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一、低出生体重儿的生理特点低出生体重儿在生理上与正常体重的新生儿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容易随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波动,保暖不当容易导致低体温,进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其次,他们的呼吸系统也不成熟,可能存在呼吸浅表、呼吸暂停等问题。
再者,低出生体重儿的消化系统功能较弱,吸吮和吞咽能力差,容易出现喂养困难、胃食管反流等情况。
此外,他们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
二、护理环境1、温度与湿度保持室温在 24 26℃,相对湿度在 55% 65%。
可以使用暖箱或辐射式保暖台来维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
2、减少噪音和光线刺激病房内应保持安静,噪音应控制在 60 分贝以下。
光线不宜过强,可使用遮光布来调节光线强度,以保护新生儿的眼睛。
3、严格的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接触低出生体重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病房内的物品和设备也应定期消毒。
三、呼吸管理1、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定时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及时发现呼吸暂停等异常情况。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鼻腔和口腔的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氧。
3、呼吸支持对于呼吸功能严重不良的新生儿,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等呼吸支持设备。
四、营养支持1、喂养方式的选择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
一般来说,早期可采用静脉营养,待其胃肠道功能逐渐成熟后,过渡到经口或胃管喂养。
2、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是低出生体重儿最好的食物,富含营养物质和免疫因子,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和促进生长发育。
如果母亲无法提供母乳,可以使用捐赠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
3、喂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喂养时应采取缓慢、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呛奶和胃食管反流。
喂奶后要轻轻拍背,帮助排出胃内气体。
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个案

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个案引言: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LBW)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的婴儿。
由于其体重较轻,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注。
本文将以一个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个案为例,探讨其护理需求和应对措施。
个案介绍:小明(化名)是一名低出生体重儿,他在出生时仅有1800克。
小明的母亲在孕期有高血压病史,这可能是导致他低出生体重的原因之一。
小明出生后被送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受护理。
护理需求:1. 保持温暖:低出生体重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出现低体温。
护士应确保婴儿在适宜的温度下生活,使用保温设备如温床或保温箱,监测体温并及时调整。
2. 饮食管理:低出生体重儿的消化功能不完善,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或胃管喂养来满足营养需求。
护士应根据医嘱规律给予婴儿营养支持,并密切监测其饮食摄入和体重增长情况。
3. 呼吸支持:部分低出生体重儿可能存在呼吸困难,需进行呼吸支持。
护士应监测婴儿呼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氧气或机械通气,保持其呼吸稳定。
4. 感染预防: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系统较弱,易受感染。
护士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提供无菌环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 发育评估:低出生体重儿可能存在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问题,护士应进行定期的发育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护理措施:1. 保持家属沟通:护士应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详细了解婴儿的情况和治疗计划,并解答家属的疑问和担忧,帮助他们参与护理过程。
2. 定期监测:护士应监测婴儿的体重、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营养支持:护士应根据医嘱进行肠外营养或胃管喂养,确保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同时,观察婴儿吃奶情况,调整喂养方式和量。
4. 呼吸支持:护士应监测婴儿的呼吸情况,及时给予氧气或机械通气支持,并观察呼吸机的设置和婴儿的反应。
5. 发育评估: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对婴儿进行发育评估,包括观察其运动发育、认知发育和语言发育等方面的表现,及早发现问题并与医生合作制定干预计划。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是既防止颅 内出血又诱导肝酶,同时一旦肉眼可见皮肤 黄疸 以及给予兰光照射治疗,并输血浆或 白蛋 白等支持 治疗 ,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 1,5 预 防感染 极低出生体重儿 的抵抗 力差 ,预防感染 是最 为重要 的一个环节。我们规定新 生儿室每 日用优氯 净 、新洁尔灭清试 ,并有 日、周、月消毒 ,恒温箱除天 天清试外 ,每换一个患儿必须 消毒一次 ,如 同一患儿连 用 5~7d也必须消毒一次,工作人员进室必须换拖鞋和 隔离衣 ,每接触一个患儿必须用 1:1000新洁尔灭溶液泡 手或者用流水肥皂清洗 一遍 。因近年来在产儿的病 因中 感染 已日趋增多,故对 极低 出生体重儿我们均常规给予 抗菌素治疗 ,疗 程为 5~7d。有条件者 同时给予丙种球 蛋 白 600 ̄800mg/kg每 日或隔 日 1共 3次 。 1.6 日常护理 我 院实行责任护理,责任护士必须监护 患儿的一切情况 ,每 日眼部、口腔、脐部护理 2~3次, 每小时测 体温 1次,根据体温调整恒温箱温度。每 l~ 2h哺喂 1次,观 察吸 吮能力和吞咽能力 ,奶后右侧 卧位 , 头部提 高 30度角 ,防止呕吐和 胃食管返流造成的呼吸暂 停及误 吸。每 1~2h臀部护理一次 ,防止臀红和尿布疹 。 随时注 意呼吸频率和节律 ,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观 察皮肤颜色 、肌张力和哭声及尿便情况。定时监测血糖, 以便及 时调整输液速度和浓度 。并详细记录在特护单上, 为临床救治工作提供重要 的临床依据 。 2 结 果 2.1 存活情况 :9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治愈出院的 64例, 占 48.9%;不 同意治疗 , 自动 出院的 14例 。占 14.9%; 抢救无效死亡和 因家庭 经济情 况或恐有后遗症不同意好 继续治疗死亡的 33例 ,占 35.1%。 2.2 94 例极低 出生体 重儿 中发 生反复 呼吸暂 停 的 39 例 ,占 41.5%,均给予氨茶碱兴奋 呼吸中枢 ,维持 时间 为 3~ 7d。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 infant,vlbwi)指出生体重在1 000~1 499g 的早产儿。
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低出生体重儿(lbw)、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极低出生体重儿(elbw)的生命得到救。
他们生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营养,其中喂养因素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以下简称为vlbwi)存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住院时间的长短。
由于胎龄小、体重低、机体各器官发育未成熟、生活能力低、吸吮力极其低下、吞咽反射弱、死亡率高。
因此,对vlbwi的护理要求极高,其中合理的喂养更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存活的关键。
现对我院2010年1 月—2012 年1 月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10年1 月—2012 年1 月本院新生儿科共收治的40例低出生体重儿。
其中男21例,女19 例,体重680~1500g。
35例患儿有并发症。
其中肺透明膜病变5例,呼吸暂停35例,吸入性肺炎3例,肺出血5 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3例,新生儿颅内出血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3 例,消化道出血13例,低血糖6 例,败血症2例,黄疸30例。
经过精心护理后,2例因肺出血抢救无效死亡,4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6例因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其余治疗20~40天存活,存活率为95%。
2 护理要点在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心率、呼吸、体重、大小便情况、吸吮能力、皮肤弹性等全般状况,把好三关,即:保温、喂养、预防感染。
2. 1 暖箱的选择及温度调节由于vlbwi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不健全,对周围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差,故所有入院治疗的vlbwi 均置于辐射台上保暖,经复苏处理及病情稳定后予置暖箱保暖,患儿周边用柔软的棉布包绕。
保持体温恒定,体温维持在36℃~37℃。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低出生体重儿(1000 1499 克)的护理一、疾病概述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在1000 1499 克之间的新生儿。
这类新生儿由于出生体重较低,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生存和健康面临诸多挑战。
他们在营养需求、体温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都存在特殊的护理需求,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的精心照料,以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早产孕妇的子宫颈机能不全,导致子宫颈过早扩张,无法承受胎儿的重量,从而引发早产。
孕妇的心理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平衡,诱发子宫收缩,导致早产。
孕妇在孕期进行剧烈的运动或受到严重的外伤,可能直接刺激子宫,引发早产。
2. 宫内生长受限孕妇在怀孕期间患有严重的贫血,导致自身和胎儿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不足,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胎儿的脐带异常,如脐带过短、脐带绕颈等,限制了胎儿从胎盘获取营养和氧气,导致生长受限。
胎儿自身存在基因缺陷或染色体异常,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导致出生体重过低。
3. 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即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严重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和营养摄取。
胎盘血管瘤,占据了胎盘的一部分空间,影响了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交换。
三、临床表现1. 体温不稳定低出生体重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热量散失快,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难以维持正常体温,容易出现低体温或体温波动较大。
2. 呼吸系统问题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肌力量弱,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发育不完善,增加了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3. 消化系统问题胃肠道蠕动功能弱,消化酶分泌不足,吸吮和吞咽能力差,容易出现喂养困难、呕吐、腹胀、胃食管反流等。
肝脏功能不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差,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淤积。
4.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免疫细胞数量少,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皮肤和黏膜屏障功能弱,极易感染各种病原体,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不易控制。
低体重儿的护理要点

低体重儿的护理要点低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
由于低体重儿的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饮食、保暖、观察和安全四个方面介绍低体重儿的护理要点。
一、饮食护理1.母乳喂养:低体重儿出生后尽早进行母乳喂养是非常重要的。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有助于提高低体重儿的免疫力和生长发育。
母亲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加乳汁的产量。
2.人工喂养: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低体重儿,应选择适合其年龄和体重的婴儿配方奶粉进行喂养。
喂奶时要注意奶粉的配比和温度,避免过热或过浓。
二、保暖护理1.保持室温适宜:低体重儿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生低体温。
护理人员应确保儿童的生活环境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5-28摄氏度为宜。
2.衣物搭配合理:根据室温和季节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衣物给低体重儿穿戴。
避免穿戴过多或过少,保证儿童的身体保暖。
三、观察护理1.注意体重变化:低体重儿的体重增长速度较慢,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儿童的体重,并记录下来。
如发现体重增长过缓或突然下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2.观察排尿和排便:低体重儿的排尿和排便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儿童的排尿和排便情况。
如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四、安全护理1.预防感染:低体重儿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应注意手卫生,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儿童的衣物、玩具等物品应定期清洗消毒。
2.防止跌倒和碰撞:低体重儿的骨骼和肌肉发育不完全,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防止儿童摔倒和碰撞。
儿童在床上活动时要有人陪护,避免发生意外。
低体重儿的护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细心的态度。
通过合理的饮食、保暖、观察和安全护理,可以提高低体重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家属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低体重儿得到全面的关怀和照顾。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观察与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观察与护理概述:极低出生体重儿(VLWBI)是指出生体重小于或等于1500g的活产新生儿。
一般为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该类新生儿由于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抵抗力及适应能力差,在新生儿中死亡率高,幸存者易出现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标签:新生儿;低体重儿;护理1.临床资料我科从改善医疗设备,提高护理技术后,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儿存活率明显提高。
2012年1月到2013年8月共收治极低体重儿20例,男9例,女11例;出生体重最高达1.42kg,最低0.96kg;胎龄27~36周,平均30.8周;其中治愈15例,治愈率75% ,2例好转出院,2例因经济条件、担心预后放弃治疗,1例足月小样儿住院12小时死亡。
2.病情观察2.1体温,皮肤及外周循环观察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过多,加之缺乏棕色脂肪,糖原储备少,产热不足,出生后对外界适应能力差,体温波动明显,容易出现寒冷损伤及硬肿症。
2.2呼吸,VLBWI最易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的发生与呼吸中枢功能发育不成熟有关,还与缺氧、胃食道返流、颈部体位不正、呼吸道不畅通有关,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很重要。
2.3进食,有无吞咽动作,喂奶后有无呕吐、青紫,呼吸困难,以及喂养耐受问题。
2.4脐部、尿量、黄疸、神志观察3.常见并发症3.1.颅内出血:极低出生体重儿最常见的颅内出血是缺氧引起的脑室内出血。
3.2早产儿视网膜病: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与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氧疗有密切关系。
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曾被认为是导致ROP的主要原因。
4.护理措施4.1保暖:保暖是抢救极低初生儿的关键。
在患儿转入NICU前提前预热开放暖床,并用暖箱转运,确保其不受寒冷刺激,病情稳定者可直接放入暖箱中保暖,暖箱温度根据胎龄、体重、体温及日龄进行调节,维持患儿体温在36.5-37.5℃。
除了定时监测体温外还需经常触摸患儿肢端是否温暖。
在温度变化不定时“宁可偏暖,不可偏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30T16:04:35.90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作者:隋美波
[导读] 我院于2012年共收治18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10例女8例,早产儿11例,出生体重1200—2250g。
烟台市福山区妇幼保健院山东烟台 265500
【摘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孕期不足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身长不足45cm,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或孕期38—42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
由于低出生体重儿的身体各器官发育较差,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较高,所以要给予相应的特别护理以提高其存活率。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16-01
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2年共收治18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10例女8例,早产儿11例,出生体重1200—2250g,死亡2例,自动出院3例,成活出院13例。
2护理体会
2.1保暖
2.1.1设专室
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以防失水过多。
2.1.2暖箱保暖
箱温随体重决定。
一般来说,体重越轻,胎龄越小,箱温越高。
体重1501—2500g箱温30—32℃;体重1000—1500g箱温32—34℃;体重1000g以下箱温34—36℃。
2.1.3开放式辐射新生儿抢救台保暖
适用于气管插管随时进行抢救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在35℃以下,重度硬肿症,体温不升的低出生体重儿等。
可先调温到32℃,开始打开患儿外包被,辐射台的体重探头必须紧贴新生儿的腹部皮肤,使传感器上不能有布类等任何物品遮盖,否则会出现超温报警,这样患儿可直接大面积接受辐射保暖便于治疗[1]。
2.2呼吸管理
2.2.1针对呼吸暂停,可给予轻弹足底和抚摸脊背的良性刺激,有缺氧症状者,可采用低流量间断给氧,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发生养病并发症。
2.2.2易患吸入性肺炎或反流引起窒息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取侧卧,头偏向一侧,适当垫高肩部,严密观察,以防呕吐物抢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3合理喂养
低体重儿的基础代谢率高,热量需要的多,早期喂养可预防低血糖。
喂养方法有以下几种:
2.3.1母乳喂养
有觅食反应,吸吮能力强的婴儿可让其直接吸食母乳。
护理人员帮助母亲取坐位或侧卧位,婴儿面向母亲,并且身体呈一条直线,在婴儿张开嘴的瞬间,把乳头塞入婴儿的嘴中,吸入大部分乳晕,进行有效的吸吮,按需哺乳,时间不定。
2.3.2鼻饲管或滴管喂养
一般情况差,没有吸吮能力的低体重儿可上鼻饲管喂养;吸吮能力较差,可用滴管喂养,把母亲的乳汁挤到小杯内,用滴管吸入后一滴一滴缓慢滴入低体重儿口内,儿头稍抬高,偏向一侧,防止将奶吸入气管。
出生体重<1000g,婴儿每小时喂1次,出生体重1000—1500g,婴儿每1.5小时喂1次,体重1501—2500g婴儿每2小时喂1次,稳定在每天增长20—30g为宜,对24h摄入热量、水分及大小便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分析调整。
2.4预防出血
低体重儿维生素K储备不足,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已引起出血,所以低体重儿出生后立即注射维生素K15mg,每日1次,连用3天。
2.5预防感染及合并症
因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差,极易发生感染,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十分重要。
低出生体重儿室内一切用物需与普通新生儿分开,如体重低于1000g所用物如布类,需高压消毒。
操作前护士泡手并换隔离服入室。
护理人员要定期做鼻咽液培养,感染及带菌者应调离岗位。
2.6病情观察
低出生体重儿病情变化快,患儿的生命体征、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情况。
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及时报告医生。
在输液过程中,使用推注式输液泵,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观察并记录,防止医源性高血糖、低血糖的发生[2]。
2.7低出生体重儿出箱条件
待体重增至2500g以上,室温维持在24℃时,于不加热的暖箱中,亦能维持体温正常,并吃奶良好,体重维持上升者可出箱。
但出箱后仍应密切注意体温、体重、吃奶等情况。
3小结
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喂养失败,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精神,要有耐心、细心、爱心、关心,通过护理人员从喂养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注重喂养期间病情观察异常情况的处理以及
患儿发育,支持护理对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作用[3]。
参考文献:
[1]柴秀琴,王益洲.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2),251-252.
[2]樊绍曾.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3),141-143.
[3]姚玉娟.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与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3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