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预防与护理论文
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发布时间:2021-07-01T11:51:07.5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5期作者:陈国艳[导读] 脐静脉置管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有利于院内转运的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早期的抢救和静脉营养治疗,陈国艳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 551700摘要:脐静脉置管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有利于院内转运的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早期的抢救和静脉营养治疗,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及损伤,减少护士工作量。
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的术中配合、标准化护理是脐静脉置管留置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置管术; 护理对策近年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低出生体重儿越来越多,病情也越来越重。
这些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高危因素多,出生后急需建立静脉通路进行抢救,生后1周内往往出现喂养不耐受,需要接受肠外静脉营养治疗。
传统的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短,需要反复穿刺,输入高渗液体有外渗危险。
新生儿断脐后,脐血管明显,脐静脉置管术创伤小,准确、及时、安全、无痛,有效延续母婴环境,特别适合院内转运的低出生体重儿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保障治疗。
脐静脉置管是侵入性操作,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规范的护理尤为重要。
一、脐静脉导管的更新有专家提出,在一般注射针头基础上根据患儿体重选用2号或16号针头,用砂轮打磨至平头即可使用。
平针头的应用降低了普通斜针头穿刺失败率,并且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可反复应用,方便经济。
左希秋等,使用塑料导管插入脐静脉,经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专家自制套管针式脐静脉导管插管,应用于多例新生儿的临床抢救,成功率达100%。
临床使用后发现,此法具有易固定、不易滑脱等优点。
鉴于常规针头穿刺后固定难度大,且易受CPR等操作影响易致异位,为克服传统方法的弊端,临床穿刺选用硬膜外麻醉导管,置管后有效地延长了保留时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经济的发展,医学材料的革新,一次性硅胶导管作为脐静脉导管的优势逐渐凸显,此导管在人体温度下的柔软性及与人体的相容性使得其保留时间较长二、 UVC在临床中的应用1.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注药物及营养液复苏抢救时为确保药物及时应用,脐静脉插管可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避免静脉反复穿刺。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低于 2500 克的新生儿。
由于他们在母体内发育未完全,各器官功能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因此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以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一、低出生体重儿的生理特点低出生体重儿在生理上与正常体重的新生儿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容易随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波动,保暖不当容易导致低体温,进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其次,他们的呼吸系统也不成熟,可能存在呼吸浅表、呼吸暂停等问题。
再者,低出生体重儿的消化系统功能较弱,吸吮和吞咽能力差,容易出现喂养困难、胃食管反流等情况。
此外,他们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
二、护理环境1、温度与湿度保持室温在 24 26℃,相对湿度在 55% 65%。
可以使用暖箱或辐射式保暖台来维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
2、减少噪音和光线刺激病房内应保持安静,噪音应控制在 60 分贝以下。
光线不宜过强,可使用遮光布来调节光线强度,以保护新生儿的眼睛。
3、严格的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接触低出生体重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病房内的物品和设备也应定期消毒。
三、呼吸管理1、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定时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及时发现呼吸暂停等异常情况。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鼻腔和口腔的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氧。
3、呼吸支持对于呼吸功能严重不良的新生儿,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等呼吸支持设备。
四、营养支持1、喂养方式的选择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
一般来说,早期可采用静脉营养,待其胃肠道功能逐渐成熟后,过渡到经口或胃管喂养。
2、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是低出生体重儿最好的食物,富含营养物质和免疫因子,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和促进生长发育。
如果母亲无法提供母乳,可以使用捐赠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
3、喂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喂养时应采取缓慢、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呛奶和胃食管反流。
喂奶后要轻轻拍背,帮助排出胃内气体。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常见并发症早期干预措施及护理

生垦塞旦堡王!|至Q!Q生!旦筮塑鲞筮!!魍堡垫!曼』壁坚塑!堡型!型幽堕堡塞巳:垫!Q:!!!:!Z,№:!!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常见并发症早期干预措施及护理范宝霞91护理学【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JL(V L B w I)常见并发症的早期干预措施及护理。
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82例V L B W I常见并发症的干预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182例患儿均有一种以上的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新生儿黄疸、喂养不耐受及感染等,通过积极的早期干预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结论通过对182例V L B W I常见并发症的早期干预及护理,有助于患儿病情恢复,提高生命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新生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干预措施;护理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 L B W I)是指出生体质量<1500g的新生儿,由于其全身多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呼吸中枢及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易导致多种并发症,且死亡率高。
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采取早期干预措施,积极护理,对提高儿童生命质量意义重大。
现对我院收治的182例V L BW I常见并发症的早期干预及护理措施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我院新生儿科自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共出生V L B—W1182例,男102例,女80例,胎龄26~38周,其中小于胎龄76例;体质量950~1500g,平均体质量(1240±260)g。
18例V LB W I患儿均有一种以上并发症,常见病发症有呼呼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新生儿黄疸、喂养不耐受及感染等。
通过积极的护理及早期干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2早期干预及护理2.1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15~20s,或虽不到20S,但伴有心动过缓(H R<100次/m i n),或肤色发绀。
其主要原因为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脑干组织结构和呼吸神经之间的联结发育不全,传导活动差,呼吸控制系统失调所致…。
临床医学论文 极低出生体重儿合理喂养护理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论文极低出生体重儿合理喂养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 随着我国对新生儿急救和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存活率明显提高。
VLBWI 主要是指出生儿体重[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192-03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指胎龄1 VLBWI的营养代谢和需求特点VLBWI能量贮备低,在无外源性能量供给的条件下,按照每个婴儿每天每千克体重需要消耗209.20~251.04 kJ 能量进行计算,可知体重为1 kg的早产儿其体内贮存的能量只能维持4 d存活,在呼吸窘迫、感染等条件下,体内储存能量所能维持的时间更短[1],因此VLBWI新生儿需要摄入更多的蛋白质和热量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这对于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2-3]。
VLBWI处于高代谢状态,表现为蛋白质合成转化率高,为了满足脑的代谢和能量需求以及脑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对糖和必需脂肪酸的需求增加。
如今,在病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VLBWI给予适量的喂养,从而有效地刺激胃肠激素分泌和胃肠蠕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VLBWI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传统的母乳喂养方法可能效果不好,而鼻饲能保证VLBWI每天足够的热量,对于VLBWI的营养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但鼻饲一次性注入胃内的奶量过多,可导致呕吐、腹胀,同时,鼻饲使VLBWI通气减少,气道阻力增加,易引起周期性呼吸和呼吸暂停,使VLBWI出现腹胀、胃内残留等喂养不耐受症状[4]。
对于VLBWI患儿采用的传统治疗方法是部分或者全静脉注射营养物质,同时还要配合间断胃管喂养,这样做虽然可以解决患儿的吞咽和吮吸困难,但是仍然存在胃排空迟缓的现象,而且长期依靠营养供应所需要的费用也比较高,还会存在胆汁淤积、感染、栓塞等并发症,除此之外还会因为胃肠道长期缺乏刺激而导致VLBWI胃肠道萎缩,吞咽和吸吮功能逐渐减弱或消失[5]。
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作者:刘莉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护理观察。
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采取恒温箱保暖复温、监护呼吸、控制血糖、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对有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蓝光治疗及营养管理,并配合护理。
结果平均住院32d,存活出院18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
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并配合护理应着重加强保暖,严密监护呼吸,给予合理的喂养及静脉营养,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婴儿;疾病;护理出生体重[1]。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男12例,女8例;体重1150-1490g;胎龄32-35周;单胎18例,双胎2例。
入院年龄1h至3d。
1.2 临床方法采取恒温箱保暖复温、监护呼吸、控制血糖、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对有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蓝光治疗及营养管理。
早产儿出院后必须随访,第一年的前半年就1-2个月随访一次,后半年2-3个月随访一次,以后仍需半年随访一次,随访的重点是神经系统发育、生长发育、营养评估、行为测试等。
必要时进行头颅B超或CT、脑电图等检查,随访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相关科室进行处理与治疗。
2 护理2.1 按早产儿护理常规护理。
2.2 观察病情变化①电监护仪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
注意呼吸暂停情况,如患儿呼吸减慢,呈下降趋势,即予物理刺激,促使其自主呼吸恢复,发绀不能改善时给予复苏囊加压给氧[2]。
②观察黄疸情况,黄疸高峰期每4小时经皮测胆红素(TCB)1次,如TCB>18.1(8mg/d1)即给予光疗。
注意有无嗜睡、烦躁等核黄疸的早期表现。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总结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对58例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应用中心静脉管PICC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记录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
结果 58例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全部置管成功,留置中心静脉管时间最长的为54d,最短时间为4d,平均留置时间为28.4d;置管期间2例发生脱管,阻塞5例,静脉炎4例,3例发生穿刺点渗血。
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应用PICC置管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能够有效得用于早产儿的静脉营养与给药,需要加强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早产儿痛苦,为其提供安全静脉通路。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 PICC 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250-02极低出生体重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出生后几周内无法从胃肠道获得营养,研究表明[1],PICC技术操作简单、易行,适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静脉营养,现本院对58例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应用PICC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基本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85例,患儿男46例,患儿女39例,胎龄在28~30周的患儿为22例,30~32周的患儿有48例,32~35周的患儿有15例,平均胎龄为31.4周,体重最高为1500g,最小的为980g,平均体重为1250g。
对于置管早产儿出生日龄,其中出生第2天置管为12例,出生第3天置管为36例,出生第4天置管为22例,出生第5天置管为10例,出生第8天置管为4例,出生第12天置管为1例;穿刺部位中,腋静脉16例,肘正中静脉9例,贵要静脉42例,大隐静脉14例,腘静脉2例,颈静脉1例,颞浅静脉1例。
极低出生体重儿行PICC导管中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作者单位:215008 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吴惠莲: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综述与讲座·极低出生体重儿行PICC 导管中并发症的护理进展吴惠莲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3.04.073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作为一项护理人员可单独操作的侵入性操作广泛应用于临床。
我国于1996年首次报道将PICC 导管应用于新生儿[1]。
虽然,新生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许多患儿必须接受长时间的静脉营养和并发症的抢救,频繁的穿刺和高静脉营养液的输入在很大程度上给新生儿的心理、身体上带来了创伤。
PICC 在儿科临床成功的应用对挽救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生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PICC 的使用所引发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生命。
1 PICC 置入方法PICC 置管采用1.9Fr 的PICC 导管。
穿刺静脉首选上肢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入锁骨下静脉至上腔静脉,或下肢大隐静脉入腹主静脉至下腔静脉。
将患儿置于已加温的红外线抢救台上,安置好体位,保持气道通畅。
连接带心电、呼吸、经皮测血氧饱和度监护功能的监护仪。
VLBWI 静脉非常表浅,穿入导管鞘时,穿刺针应尽量贴近皮肤,减少针头与皮肤的角度。
操作前可根据情况给予水合氯醛灌肠以减少患儿的哭闹,尤其是使用人工呼吸机的新生儿,操作前镇静很重要,可防止患儿因哭闹挣扎发生气压伤。
2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及相关因素2.1 感染 VLBWI 是指出生体重≤1500g 的新生儿,胎龄一般在32周以下,多见于早产儿,其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下,对感染十分敏感。
VLBWI 发生感染时临床症状表现常不明显,可能会有不吃、不哭、不动等临床表现,等到发现时,患儿情况已经很危急。
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加强患儿置管和拔管时穿刺处的清洁和换药,加强置管端的观察,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避免感染的发生。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常见并发症早期干预措施及护理

跟骨骨折是骨科常见损伤,治疗方法多种,治疗效果不一, 常留下疼痛、扁平足、创伤性火节炎、跛行等后遗症,影响关节 功能。近年来我院骨科运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唧J钛板内同定 对跟骨骨折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Iii『术后进行专科护理指导, 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5年4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27例患万方Fra bibliotek据・92・
生国塞厦医型!Q!Q堑!旦筮!!鲞筮!!翅£塾i塾!墼』!坚垡!!壁!!燮堕型丛鲤堡i堕!望:!Q!Q:!!!:!!:盟!:!1
参考文献
[1]周晓光,肖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4:323. [2]金汉珍,黄德珉,宵希吉.实用新佳儿学[M].2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0:664. [3]王剑桥.于台平.早产儿与喂养不耐受[J].中华殳j幼临床医学杂 志。2007,3(5):288-290. (收稿日期:2010一05—21)
0.5
g/次,2次/d,连服5~7 d,不仅促进胃排空,还可改善肠道
DOI: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0.18.058 作者单位:475000河南省开封市妇产医院
pH值刺激肠蠕动。开奶不易过早或加奶过快,导致呕吐、腹 胀、胃潴留等,开奶过迟又可使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危险性加大。
DOI:10.3760/cma.j.i∞n.1674—4756.2010.18.059
2.2.2引流管护理:保持'-3l流管通畅,负压吸引装置保持较大 的负压,以免引流不畅,造成感染。
作者单位:835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医伊宁市农I,【I师医院外j科
万方数据
心理护理:骨折多以外伤所致,患者多有恐惧、焦虑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护理观察。
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采取恒温箱保暖复温、监护呼吸、控制血糖、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对有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蓝光治疗及营养管理,并配合护理。
结果平均住院32d,存活出院18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
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并配合护理应着重加强保暖,严密监护呼吸,给予合理的喂养及静脉营养,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婴儿;疾病;护理
出生体重18.1(8mg/d1)即给予光疗。
注意有无嗜睡、烦躁等核黄疸的早期表现。
③每班听诊肠鸣音1次,注意有无腹胀、呕吐。
2.3 做好保护性隔离专室收住,专用物品,专人护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病区。
做好病房物品表面和空气消毒。
入室前用流动水洗手,穿隔离衣裤、专用室内鞋、戴帽子、口罩,接触患儿前后用流动水洗手或速效手消毒剂擦手。
接触患儿的所有物品均消毒后专用。
暖箱固定专用,各项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3]。
2.4 室温夏天维持在24-26℃,冬天维持在26-28℃,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
2.5 孕周小于34周及吸吮吞咽反射不协调的早产儿给予鼻饲;吃奶有发绀的患儿,应分次喂养,必要时在吃奶前后给氧半小时;
可应用非营养性吸吮,微量喂养。
2.6 体温护理患儿娩出后应马上擦干水分,并用干燥、预热的毛毯包裹,尽快置入暖箱,并不宜裸体,以防大量的不显性失水。
暖箱内温度和湿度根据患儿孕周和体重调节。
2.7 呼吸管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除口鼻腔呼吸道分泌物,呼吸暂停频繁经应用氨茶碱无效或吸入氧浓度0.5l/分,pao3仍60mmhg,应采用无创cpap,仍无效则改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随时监测血气,必要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
2.8 预防核黄疸密切观察黄疸的进展与转归,遵医嘱补充白蛋白。
血清胆红素接近17112mol/l时,应及早光疗,必要时可予以换血[4]。
2.9 加强脐部与五官护理。
2.10 健康教育①在不违反消毒隔离制度的前提下,探视时鼓励父母参与照顾患儿的活动,如抱抚、亲自喂奶等;指导家长配奶、沐浴等方法。
②指导家长家庭基础护理及早期干预的方法;强调定期专科门诊随访的重要性;患儿出院后即与当地社区服务部门联系,按时预防接种。
3 结果
经过对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临床治疗。
平均住院32d,存活出院18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
4 讨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反应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护理质量,
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低出生体重儿因其特殊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不但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的培训。
极低出生体重儿病情重、病程长、变化快、病死率较高,要提高存活率,不仅需要正确的治疗措施,还需要增加护士责任心。
勤巡视,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和精心护理,把握每一个护理环节,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本组有1例患儿死于呼吸衰竭[5]。
所以一旦发生呼吸暂停,要即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规范合理使用呼吸机,如压力支持通气以及常频机械通气。
同时选用氨茶碱、纳络酮等药物兴奋呼吸中枢。
压力支持通气作为一种全新理念的机械通气模式能明显地降低患儿的呼吸功能,使人机关系更加协调,提高机械通气的质量,可有效地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总之,良好的护理可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淑红.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01):176-178.
[2] 刘晓燕.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3):103-104.
[3] 卢丽.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呼吸暂停经口胃管喂养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20):121-122.
[4] 黄美华,荣晓萍,龚瑾.9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分析与
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05):89-91.
[5] 宋桂花,张娟娟.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护理[j].全科护理,2010(15):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