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环评报告-7-环境风险

合集下载

生猪风险分析报告

生猪风险分析报告

生猪风险分析报告1. 引言生猪养殖业是农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肉类需求的增长,生猪养殖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通过对生猪养殖业的风险进行分析,以帮助养殖户或相关机构更好地应对潜在的风险。

2. 风险一:疫病爆发生猪疫病是生猪养殖业面临的首要风险之一。

疫病的爆发不仅会导致大量猪只死亡,还会造成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养殖户应加强对生猪健康管理的重视,定期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和常规检测,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以及提高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3. 风险二:市场波动生猪养殖业的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价格的波动上。

市场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养殖户的收益和盈利能力。

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养殖户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如与屠宰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与养殖户组织合作的销售渠道、留存一定的库存以应对价格下跌等。

4. 风险三:环境变化环境变化是生猪养殖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对养殖环境和养殖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轻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养殖户应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合理规划养殖场的位置和设施,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5. 风险四:政策调整政策调整是生猪养殖业面临的一项重要风险。

政府的政策调整可能对养殖户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如调整养殖补贴政策、限制某些养殖环节的经营等。

为了应对政策风险,养殖户应及时关注政府的政策动态,做好政策解读和应对措施的准备。

6. 风险五:疫情防控疫情防控是当前生猪养殖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非洲猪瘟等疫情的爆发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控疫情,养殖户应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做好猪只的隔离和消毒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及时报告和处置疫情。

7. 结论生猪养殖业面临着多种风险,如疫病爆发、市场波动、环境变化、政策调整和疫情防控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风险,养殖户应加强养殖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等。

养殖场环评报告范文

养殖场环评报告范文

养殖场环评报告范文一、项目概况本环评报告是对养殖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其主要目的是评估养殖场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养殖活动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

项目名称:养殖场项目位置:xxx地区建设单位:xxx公司审批文件:xxx二、项目背景养殖场位于城市郊区,占地面积约xxx平方米。

主要经营家禽养殖业务,包括鸡、鸭、鹅等。

养殖场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为了更好地发展养殖业,提供稳定的农产品供应。

三、环境影响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由于养殖场存在大量的家禽粪便,粪便中可能会产生氨气等有害气体,对周边空气质量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为减轻氨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养殖场应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清理粪便,并与农作物混合利用,减少氨气的释放;-安装粪污处理设备,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净化。

2.水环境影响养殖场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中含有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和药物残留,有可能对周边水环境造成污染。

为此,养殖场应采取以下措施:-安装废水处理设备,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和净化,并确保排放达标;-严格控制使用药物的剂量和频率,尽量减少药物残留在废水中的含量。

3.土壤质量影响养殖场养殖密度可能较大,大量的粪便和饲料残渣可能会对土壤质量造成影响。

为此,养殖场应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清理粪便和饲料残渣,避免其堆积过多;-加强农作物耕作管理,合理施肥,确保土壤质量。

四、环境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1.环境管理措施-建立规范的粪便和废水处理系统,确保废物得到有效处理;-定期对废水和废气排放进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采取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对土壤质量的不良影响;-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

2.风险防范措施-定期对粪便和废水进行抽检,确保不含有害物质超标;-关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疾病和病原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严格管理饲料和药物使用,确保不超出安全使用标准。

五、环境监测与评价养殖场应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对大气、水和土壤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养猪场环评报告书

养猪场环评报告书

国环评证乙字第XXXX号XXX市XXXXXX有限公司标准化万头规模养殖场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二〇XX年XX月前言 (4)1.1项目由来 (4)1.2环评工作过程 (5)1.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7)1.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7)第二章总论 (9)2.1编制依据 (9)2.2评价目的与原则 (13)2.3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14)2.4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20)2.5评价重点 (26)2.6环境保护目标 (26)2.7相关规划 (20)第三章工程分析 (21)3.1项目概况 (21)3.2.4现有污染源及环保措施分析 (33)3.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48)3.4项目建设合理性分析 (48)3.5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55)第四章区域环境概况 (56)4.1自然环境概况 (56)4.2社会环境概况 (58)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 (60)5.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60)5.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 (68)5.3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189)5.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91)5.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91)5.6养殖内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93)第六章施工期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196)6.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回顾分析 (196)6.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回顾 (196)6.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回顾 (197)6.4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回顾 (197)6.5施工已采取的环保措施及存在的环保问题 (200)第七章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201)7.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201)7.2水环境影响分析 (215)7.3声环境影响分析 (218)7.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219)7.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其防治措施 (221)第八章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225)8.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225)8.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227)8.3噪声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231)8.4固废处理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232)8.5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233)第九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35)9.1经济效益分析 (235)9.2社会效益分析 (235)9.3环境效益分析 (236)9.4环境经济效益综合评述 (240)第十章环境风险评价 (241)xxx.1 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241)xxx.2 风险评价范围、等级和类型 (241)xxx.3 环境风险识别 (242)xxx.4 环境污染事故影响分析及措施 (244)xxx.5 沼气事故影响分析及措施 (248)xxx.6 风险管理 (250)第十一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254)11.1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目的和依据 (254)11.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风险类别、方法和标准 (254)11.3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255)11.4 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 (257)11.5 社会稳定综合风险分析 (257)第十二章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259)12.1清洁生产分析 (259)12.2循环经济分析 (264)第十三章公众参与 (267)13.1目的意义 (267)13.2公众参与的方式 (268)13.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273)第十四章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79)14.1 环境管理 (280)14.2 环境监测计划 (282)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284)xxx.1结论 (284)xxx.2建议与要求 (290)xxx.3竣工验收 (290)xxx.4总结论 (295)第一章前言1.1项目由来养猪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猪肉是居民的主要副食消费品。

生猪养殖项目环评报告

生猪养殖项目环评报告

生猪养殖项目环评报告一、引言生猪养殖作为重要的畜牧业产业之一,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生猪养殖项目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生猪养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本报告对生猪养殖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计划在某地建设一家生猪养殖场,占地面积约100亩。

养殖场将采用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和科学管理方法,预计年养殖规模为5000头猪。

三、环境影响评价1. 用地环境影响评价养殖场选址在远离居民区和水源保护区的区域,附近没有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或文物古迹。

养殖场占地面积较大,但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2. 水环境影响评价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将采取科学的污水处理措施,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养殖场的排放物主要是粪便和废气。

本项目将采用生物有害气体处理设备,对废气进行处理和净化,以减少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量。

同时,严格控制养殖场内粪便的处理和堆肥过程,有效降低气味的扩散范围。

4.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生猪养殖场存在一定的噪声污染问题,主要来自机械设备和动物的叫声。

为了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干扰,本项目将合理规划养殖场内设备的布局,采取降噪措施,如设置隔音墙和降噪设备,以减少噪声的传播。

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猪养殖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方面。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本项目将采取防护措施,如合理规划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对养殖场周边进行植被恢复和保护,以减少土壤侵蚀和生态破坏。

四、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减少生猪养殖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将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 废水处理:建设科学合理的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2. 废气处理:采用生物有害气体处理设备,对废气进行处理和净化,减少气体污染物的排放。

生猪养殖 环评报告书

生猪养殖 环评报告书

生猪养殖环评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生猪养殖项目进行环境评估,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和可行性。

本报告将从项目的背景介绍、环境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 背景介绍生猪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项目拟建在乡村地区,占地面积约为XX平方米,计划养殖XX头生猪。

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稳定的生猪供应,满足市场需求,并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3. 环境评估方法为了评估生猪养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我们采用了以下评估方法:- 环境监测:通过对气象、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的实地监测,了解项目的潜在环境影响。

- 问卷调查:调查当地居民对生猪养殖项目的看法和担忧,评估其对环境的认知和期望。

- 文献研究:研究相关文献,了解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和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4. 环境评估结果经过环境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水资源:生猪养殖需要大量的水,可能对当地水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

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

2. 气候影响:生猪养殖会产生大量气体排放,可能对空气质量和气候产生影响。

建议加强排放控制,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

3. 土壤污染:生猪养殖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可能导致土壤污染。

建议实施科学的粪便处理和利用,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 噪音和异味:生猪养殖可能产生噪音和异味,对周边居民造成困扰。

建议采取隔音、除臭等措施,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建设方案与保护措施为了减少生猪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水资源管理:建议实施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水循环利用、雨水收集等,减少对当地水资源的消耗。

2. 环境保护设施:建议建设生猪养殖的环境保护设施,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备等,确保排放达标。

3. 粪便处理与利用:建议实施科学的粪便处理和利用,例如建设生物气化设备、生态农田等,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4. 噪音和异味控制:建议采取隔音、除臭等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生猪养殖风险评估==-范本模板

生猪养殖风险评估==-范本模板

当前,中小型规模猪场面临着很多风险,一旦遇到风险的发生,就可以使猪场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的可使猪场经济遭受很大的损失,甚至遭受灭顶之灾。

企业与风险始终相伴,风险与利润又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高风险往往也意味着高回报,这就要求猪场经营者既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在风险中抢抓机会,在风险中创造利润,化风险为利润;又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管理风险的智慧,驾驭风险的能力,把风险降到最低。

1 中小规模猪场遇到的主要风险1。

1 猪群疾病风险这种因疾病因素对猪场产生的影响有两类:一是生猪在养殖过程中或运输途中发生疾病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大规模的疫情将导致大量猪只的死亡,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疫情会给猪场的生产带来持续性的影响,净化过程将使猪场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进而降低效益,内部疫情发生将使猪场的货源减少,造成收入减少,效益下降。

二是生猪养殖行业暴发大规模疫病或出现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猪养殖行业暴发大规模疫病将使本场暴发疫病的可能性随之增大,给猪场带来巨大的防疫压力,并增加在防疫上的投入,导致经营成本提高;生猪养殖行业出现安全事件或某个区域暴发疫病,将会导致全体消费者的心理恐慌,降低相关产品的总需求量,直接影响猪场的产品销售,给经营者带来损失。

1。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即因市场突变、人为分割、竞争加剧、通胀或通缩、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原材料供应等变化导致市场份额急剧下降的可能性.对于国内生猪市场,由于市场的无序竞争,生猪存栏大量增加,导致饲料价格上涨,生猪价格下跌。

外销生猪存在着销售市场饱和的风险。

1.3 产品风险产品风险即因猪场新产品、服务品种开发不对路,产品有质量问题,品种陈旧或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猪场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生猪产品,并且产品品种单一,存在产品相对集中的风险;对种猪场而言,由于待售种猪的品质退化、产仔率不高,存在销售市场萎缩的风险;对商品猪场而言,由于猪肉品质不好,不适合消费者口味,并且药物残留和违禁使用饲料添加剂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出现猪肉安全问题,导致生猪销售不畅。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一、项目概述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旨在提高生猪养殖效率和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选址于××省××市,占地面积约××平方公里。

主要包括猪舍建设、设备采购、生产管理等环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是我们的首要考虑因素。

二、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措施1. 水资源影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项目对周边水资源的影响不可忽视。

我们将采取以下控制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猪舍内设置废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经过处理后排放;-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生产和冲洗猪舍,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定期监测水质,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2. 气体排放影响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甲烷、氨气等有害气体,对周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气体排放:- 定期清理猪舍内粪便,减少甲烷产生;- 利用科技手段优化通风系统设计,降低氨气排放浓度;- 按照国家标准设置猪舍与周边居民区的距离,减少气体对居民的影响。

3. 土壤污染影响大量的养殖废弃物会给周边土壤质量带来潜在风险。

我们将采取以下控制措施保护土壤质量:- 对养殖废弃物进行分类储存,并定期清理、处理;- 按照规定距离设置储存物料的区域,避免直接与土壤接触;- 定期监测土壤质量,确保不受污染。

4. 噪音影响养殖场内猪只声音、设备噪音等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干扰。

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噪音影响:- 优化猪舍结构,减少猪只声音传播;- 安装噪音防护设备,降低设备噪音;- 定期检修设备,确保正常运行,减少噪音产生。

三、环境保护投入我们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保护环境,以下是部分投入计划:1. 建设环保设施的投入:××万元;2. 环境监测设备的投入:××万元;3. 废水处理设备的投入:××万元;4. 废弃物处理设备的投入:××万元。

生猪养殖环境评估报告

生猪养殖环境评估报告

生猪养殖环境评估报告生猪养殖环境评估报告是对养殖场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旨在提供可行的环境改善方案,促进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通过对现有养殖场环境的调查和数据分析,以及借鉴相关研究和经验,得出以下评估结果和建议。

一、环境评估结果1.噪音污染:生猪养殖场内常常存在噪音污染问题,主要源于养殖设备的运转、动物叫声以及车辆交通等。

噪音对养殖场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影响。

2.气味污染:生猪养殖场的气味往往较为刺激,臭气对养殖场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环境造成很大的困扰,并有可能影响到其身体健康。

3.水环境污染:养殖场养殖生猪所需的饮水一般来自地下水或者河流湖泊,而养殖废水往往含有较高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污染物,有可能污染水源,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土壤污染:养殖场的粪便和废弃物超过环境容量负荷时,容易导致土壤污染。

一方面,粪便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度积累,可能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另一方面,含有重金属、抗生素和激素等的废弃物会渗入土壤,对土壤质量造成恶化。

二、环境改善建议1.噪音污染控制:在养殖设备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低噪音的设备;此外,改善动物饲养管理,降低动物叫声的频率和强度,有效控制噪音污染的产生。

2.气味污染处理:加强养殖场内的粪便处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臭气的处理和消除。

可以利用生物过滤和喷淋等技术手段,将臭气转化为无害物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3.水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养殖场的废水处理工作,采用生物降解和植物净化等技术手段,降低废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污染物的浓度,保证排放达到国家相关要求。

4.土壤污染防治:控制养殖规模,合理规划养殖场,避免超出环境容量负荷,定期收集和处理养殖废弃物。

可以采用厌氧消化和堆肥等处理技术,使粪便中的有机物质迅速转化和降解,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三、环境监测与管理1.定期监测:建议养殖场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和抽样分析工作,包括废水、土壤和空气等环境要素,确保相关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环境风险分析
7.1 废水事故排放风险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确定可能发生的最大环境风险为废水事故渗漏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严重的影响,另外还有废水事故排放对地表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7.1.1 废水事故渗漏分析
项目经处理的废水在非农灌季节将储存在田间池内,因事故渗漏进入周围土壤,从而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因此必须杜绝废水事故渗漏。

7.1.2 废水事故排放分析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发生故障,未经处理的废水事故外排,顺农灌沟渠进入地表水——高洞河,势必对高洞河的水质造成影响,因此必须杜绝废水事故排放。

7.1.3 事故防范对策和建议
为杜绝废水的事故排放,应采取以下措施:
(1)坚强废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维护,及时发现处理设备的隐患,确保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开、停、检修要有预案,有严密周全的计划。

(2)应设有备用电源和易损易耗部件、零件的备件,以备停电或设备出现故障时保障及时更换使废水能及时处理。

(3)厌氧池、田间池等必须做地面硬化防渗处理。

(3)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

经常性监测并做好值班记录,实行岗位责任制。

(4) 设置不小于300m2的废水事故应急池。

(5) 废水贮存池必须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建设。

7.2 暴雨影响及对策建议
由于经处理后的废水在非灌溉季节需在田间池储存近90天,此时如突降暴雨,会造成田间池污水外溢,从而对地表水系产生影响,因此,田间池池必须设置顶棚,在池边设置围堰和排水沟,避免暴雨时雨水大量进入池内而造成污水的外溢。

7.3 疾病事故风险
7.3.1 常发病危害
场如管理不善,会诱发常见疾病,如口蹄疫、炭疽等,而且传播很快,甚至感染到人群。

猪的常发病除了猪瘟、猪流感、仔猪副伤寒、嗜血杆菌病、腹泻以外,近几年来还流行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和弓形体病等。

其中猪瘟、猪水泡病、猪链球菌病等为人畜共患病,应加以特别区别及注意。

1.猪附红细胞体病。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均易感,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本病多发生在夏季,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特别是猪虱。

另外,注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等也可传播。

应激因素如饲管不良,气候恶劣或其它疾病,可使隐性感染猪发病。

主要呈现出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

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

育肥猪病初精神委顿,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

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治疗本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正有效的药物却不多。

可选用血虫净、咪唑苯脲、新胂凡钠明配合四环素、土霉素等治疗。

2.猪链球菌病。

多发于春、夏两季,呈散发性传染。

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被病猪污染的物器是传染媒介。

主要发生于体重10kg-30kg仔猪,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猪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

突然发病,少食或不食,精神不好,常在猪患感冒发烧后继发。

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

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

8周龄内仔猪常于两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侧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

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出血斑。

病公猪可见包皮内积尿,挤压流出白色、混浊、恶臭的液体。

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天-3天死亡。

近年来,该病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

但肌注强效阿莫西林15mg/kg体重,2.5%恩诺沙星注射液2.5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天,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

混合感染猪瘟时,还要全群紧急接种猪瘟疫苗。

3.猪弓形体病。

多见于3月龄仔猪,6月龄以上猪发病较少。

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可通过胎盘、消化道、呼吸道及吸血昆虫传播。

突然发病,常表现为流感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表现为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红紫色。

体表淋巴结肿大,有的下痢或便秘,并带有粘液或血液,怀孕猪感染可引起流产或死亡。

以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嘧啶加甲氧苄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4.湿疹。

猪湿疹又称猪湿毒症,主要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造成的。

以高温季节发病较多。

急性者大多发病突然,病初时猪的颌下、腹部和会阴两侧皮肤发红,出现如蚕豆大的结节,瘙痒不安,以后则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水泡、丘疹、破裂后常伴有黄色渗出液,结痂及鳞屑等。

如急性患猪治疗不及时,常转慢性,猪的皮肤粗厚、瘙痒,猪常揩墙擦树止痒,导致全身被毛脱落。

常出现局部感染、糜烂或化脓,久之猪体消瘦,虚弱而死。

高温季节不要在猪舍内积肥,而应该常清扫猪圈,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防止圈内漏雨,并勤把垫草置于太阳下暴晒。

墙壁湿度大的还可撒一些石灰除潮。

对急性者可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10ml-20ml,同时内服VA5000I 鄄U,VC片和复合VB片各0.5g-2g;必要时可注射肾上腺素0.5ml-1.5ml;对于患部出现潮红、丘疹,可用鱼石脂1g,水杨酸1g,氧化锌软膏30g,混合后涂擦,每天一次;患部渗出液较多时,可涂擦3%-5%龙胆紫酒精溶液或撒上等份的硼酸和鞣酸混合粉剂。

慢性湿毒症的治疗:红花9g、当归15g、党参14g、苍术9g、桃仁9g、生芪15g、茯苓9g、赤芍12g、丹参15g,煎水去除药渣后掺入少量精料给患猪喂服;外洗治疗时先用肥皂水洗净患部,再涂擦10%硫磺煤焦油软膏;如果病猪患部化脓感染,可先用0.1%高猛酸钾液或0.3%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再涂擦磺酊或撒上消炎粉。

如患部结痂、鳞屑积聚,可先用3%双氧水冲洗干净,再涂上鱼石脂软膏。

7.3.2 疾病防疫和对策建议
在猪场生产中应坚持“防病重于治病”的方针,防止和消灭疾病,特别是传染病、代谢病,使更好地发挥生产性能,延长使用年限,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1)日常的预防措施
①养猪场应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

生产区门口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内设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消毒池内应常年保持2%-4%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药。

②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时应更换工作服及鞋帽,经消毒室消毒后才能进入。

③饲养人员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如发现患有危害人、猪的传染病者,应及时调离,以防传染。

④经常保持猪舍、猪床、猪体的清洁,猪舍、猪床应保持平整、干燥、无污物(如砖块、石头、炉渣、废弃塑料袋等)。

⑤定期检测各类饲料成分,经常检查、调整、平衡日粮的营养,特别是蹄病发生率达15%以上时。

(2)发生疫情时的紧急防制措施
①应立即组成防疫小组,尽快做出确切诊断,迅速向有关上级部门报告疫情。

②迅速隔离病猪,对危害较重的传染病应及时划区封锁,建立封锁带,出人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消毒,同时严格消毒污染环境。

解除封锁的条件是在最后一头病猪痊愈或屠宰后两个潜伏期内再无新病例出现,经过全面大消毒,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解除封锁。

③对病猪及封锁区内的猪只实行合理的综合防制措施,包括疫苗的紧急接种、抗生素疗法、高免血清的特异性疗法、化学疗法、增强体质和生理机能的辅助疗法等。

④病死猪尸体要严格按照防疫条例进行处置。

⑤出现重大疫情时必须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中相关规定。

非传染病故的猪,在当地畜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养殖场隔离区内深井填埋。

7.4 沼气利用风险防范措施
(1)沼气的危险特性
沼气是一种无色、有味、有毒、有臭的气体,它的主要成分甲烷在常温下是
,甲烷对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毒、易燃易爆的气体。

甲烷分子式是CH
4
空气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气约轻一半。

甲烷溶解度很少,在20℃、0.1千帕时,100单位体积的水,只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气体,其爆炸极限为4.9%~16%(体积百分比)。

厌氧池是严格密封的,里面充满沼气,氧气含量很少。

就是盖子打开后,沼气也不易自然排除干净。

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无色气体,当空气中浓度达到30%左右时,可使人麻醉;浓度达到70%以上时,会使人窒息死亡。

沼气中的另一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也是一种易使人窒息性气体。

同时,加入沼气池中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也能产生一些有毒气体。

因此下池检修或清除沉渣时,有窒息和中毒事故的发生。

(2)事故防范措施
①输送沼气导管上的阀门要灵活、严密,不能漏气。

②导气管应经常检查,确保不漏气。

③导气管上应装上压力表。

压力过高应排出气体;压力不足时应停止使用,重新进料充气,以防止回火。

④使用沼气必须与可燃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保证安全。

⑤使用沼气时发现漏气,应立即打开门窗,熄灭室内各种火源,以防止沼气爆炸。

⑥下池检修或清除沉渣时,必须提高警惕,事先采取安全措施,防止窒息和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