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环评报告污染治理措施
生猪养殖污染整改方案

生猪养殖污染整改方案生猪养殖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生猪养殖行业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生猪粪便、废水和废气等排放物质大量产生和排放,严重影响了周边生态环境的质量和人民健康。
因此,为了实现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污染整治工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本文将针对生猪养殖污染问题,提出一套整改方案。
一、建立生猪养殖规模管理制度1. 制定养殖规模控制指导意见,明确生猪养殖场建设的规模范围和要求。
建议根据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合理规模的控制,避免大规模养殖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2. 完善养殖场备案和审批制度,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养殖场,必须进行备案和审批,并符合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严禁无证建设和非法扩大养殖规模。
3. 强化对养殖场的监管和检查力度,定期进行环境污染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对于严重违法的养殖场,要依法停产整顿或关闭。
二、推行生猪养殖的清洁生产技术1. 优化生猪养殖场的布局设计,合理规划生产区、生活区和环境保护区,实现生活污水、粪便和废气的分散处理。
2. 鼓励和支持生猪养殖场实施高效清洁饲养技术,如粪污床养、固液分离、生物发酵等。
通过改变养殖方式,降低排放物的浓度和排放量。
3. 推广利用生物气化技术对废弃物的处理,将生猪粪便和秸秆等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4.加强养殖场废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利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技术,对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和植物净化,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三、加强养猪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1. 建立养猪场环境监测网络,对养猪场周边环境进行定期采样、监测和评估。
对于超标排放和环境质量下降的情况,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2. 建立养猪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向公众公开养猪场的排放数据、治理情况和环境监测结果,增强公众的监督意识,促进养猪场的合规经营。
四、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1. 完善生猪养殖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养殖场的准入管理、环评审批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规定,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生猪养殖项目环评报告

生猪养殖项目环评报告一、引言生猪养殖作为重要的畜牧业产业之一,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生猪养殖项目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生猪养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本报告对生猪养殖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计划在某地建设一家生猪养殖场,占地面积约100亩。
养殖场将采用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和科学管理方法,预计年养殖规模为5000头猪。
三、环境影响评价1. 用地环境影响评价养殖场选址在远离居民区和水源保护区的区域,附近没有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或文物古迹。
养殖场占地面积较大,但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2. 水环境影响评价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将采取科学的污水处理措施,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养殖场的排放物主要是粪便和废气。
本项目将采用生物有害气体处理设备,对废气进行处理和净化,以减少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量。
同时,严格控制养殖场内粪便的处理和堆肥过程,有效降低气味的扩散范围。
4.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生猪养殖场存在一定的噪声污染问题,主要来自机械设备和动物的叫声。
为了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干扰,本项目将合理规划养殖场内设备的布局,采取降噪措施,如设置隔音墙和降噪设备,以减少噪声的传播。
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猪养殖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方面。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本项目将采取防护措施,如合理规划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对养殖场周边进行植被恢复和保护,以减少土壤侵蚀和生态破坏。
四、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减少生猪养殖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将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 废水处理:建设科学合理的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2. 废气处理:采用生物有害气体处理设备,对废气进行处理和净化,减少气体污染物的排放。
2024年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2篇)

2024年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对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 养殖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
然而, 由于不规范的养殖方式和管理, 养殖业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风险。
生猪养殖作为重要的养殖业之一, 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 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治方案。
二、目标设定1.减少生猪养殖所产生的污染排放, 提高养殖环境。
2.提高生猪养殖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3.加强生猪饲料的质量控制, 降低饲料污染带来的风险。
三、具体措施1.加强生猪养殖废弃物处理(1)引导养殖场合理规划, 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使用。
(2)鼓励采用生物技术处理养殖废弃物, 如生物滤池、生物沼气池等。
(3)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 对违反废弃物处理要求的养殖场进行处罚,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
2.加强生猪养殖环境管理(1)严格控制养殖场的规模和密度, 避免过度密集的养殖导致的污染。
(2)加强养殖场环境监控, 定期检测养殖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情况, 确保达标排放。
(3)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如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源的利用, 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加强生猪疾病控制(1)加强养殖场的病毒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 确保疫情的及时控制。
(2)推行科学的养殖管理, 包括饲养密度、饲料消化率等方面, 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4.加强饲料质量控制(1)建立饲料质量检测体系, 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和营养成分的合理性。
(2)禁止使用含有激素和抗生素的饲料, 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3)推广优质饲料的使用, 减少饲料所带来的污染风险。
四、实施计划1.在2024年年初成立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小组, 负责具体实施计划并监督其实施情况。
2.在2024年第一季度, 开展生猪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工作, 确保养殖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
3.在2024年第二季度, 加强养殖环境监控和疾病控制, 开展养殖场的环境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
2024年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范文(三篇)

2024年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范文一、背景概括生猪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生猪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饲养密度大、粪便无害化处理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生猪养殖业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污水和臭气,严重危害了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项科学、高效的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以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二、整治目标1. 减少废弃物排放:通过推行循环利用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措施,将废弃物最小化,实现废弃物零排放。
2. 控制污水排放:通过改进生猪养殖场的污水处理设施,将处理水平提高至国家排放标准。
3. 降低臭气排放: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减少臭气的散发和扩散。
4.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对辖区内生猪养殖场的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5. 提高养殖场管理水平:加强养殖场的管理,规范养殖行为,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治理措施1.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养殖场改进设施和治理技术,推广环保型养殖模式。
2. 推行循环利用技术:鼓励养殖场合理利用废弃物,如生物菌肥、秸秆等,开展有机肥料和生物柴油生产。
3.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对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要求建立集中处理设施,采用有效的生物处理和泥沙分离技术。
4. 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养殖场清洁能源利用,如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减少耗能和污染。
5. 加强养殖场管理:要求养殖场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环境培训和考核。
6. 强化环境监测:建立生猪养殖场环境监测网络,对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
7.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工作,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四、组织实施1. 设立专门机构:成立生猪养殖污染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制定详细实施方案:由生猪养殖污染整治领导小组编制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
2024年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

2024年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
突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重在实际行动。
为了有效防止生猪养殖污染环境的问题,政府将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执法,确保整治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到位。
一方面,我们将提倡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推动养殖场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
另一方面,政府将加大对污水和废弃物处理工艺的支持,加强技术研发,推进循环利用,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此外,为了进一步减少生猪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政府将积极推动环保新技术的应用。
我们将提倡生猪养殖场实行粪污资源化处理,生产有机肥料或生物能源,有效减少有机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再利用率。
同时,政府将支持生猪养殖场实施绿色农业技术,提高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对生猪养殖场的日常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生猪养殖行业能够按照环保标准生产运营。
我们将建立监测网络,定期对生猪养殖场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环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促进整个行业向环保、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

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田野上,一片生机勃勃。
然而,在这片绿色的背后,生猪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
一、问题分析1.养殖规模过大:近年来,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粪便、尿液等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2.治理设施不完善:大部分养殖场缺乏完善的治理设施,粪便、尿液等污染物无法有效处理。
3.环保意识不足:部分养殖户对环保认识不足,缺乏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4.政策监管不到位:政府对生猪养殖污染监管力度不足,导致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整治目标1.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治理设施建设和技术改进,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2.提高治理水平:加强养殖户环保意识培训,提高治理水平。
3.完善政策监管: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确保整治措施落实到位。
三、具体措施1.推广清洁养殖技术(1)改进饲料配方:降低蛋白质含量,减少氮、磷排放。
(2)采用干清粪技术:将粪便和尿液分离,减少氨氮排放。
(3)推广生物发酵床:利用微生物分解粪便,降低污染。
2.建设完善治理设施(1)粪便处理设施:建设粪便发酵池、氧化塘等设施,实现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2)尿液处理设施:建设尿液处理池,采用生化处理、膜分离等技术,降低氮、磷排放。
(3)废气处理设施:采用活性炭吸附、生物滤池等技术,减少废气排放。
3.加强养殖户环保意识培训(1)开展环保教育:定期组织养殖户参加环保知识培训,提高环保意识。
(2)推广环保技术:向养殖户推广清洁养殖技术,引导其采用环保型饲料和添加剂。
(3)建立奖励机制:对采用环保技术的养殖户给予奖励,激发其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4.完善政策监管(1)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养殖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法规落实。
(2)建立监测体系:对养殖场污染物排放进行定期监测,掌握污染情况。
(3)完善补贴政策:对治理污染的养殖场给予财政补贴,鼓励其加大治理力度。
四、预期效果2.治理水平提高:养殖户环保意识得到提升,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办法

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办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作为主要的肉类资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随之而来的生猪养殖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有效治理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去加以解决。
一、科学规划生产区域科学规划生产区域,是治理生猪养殖污染问题的重要环节。
在生产区域选择时,必须优选规划、审查、验收过合格的生产区域。
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这些资金可以为生产区域的建设提供支持。
同时,为防止生产区域范围扩大带来的养殖管理不足问题,政府也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逐步推广应用。
二、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置养殖废弃物,是生猪养殖污染问题的重要来源。
要规范养殖废弃物的处置方法,建立科学规划的废弃物处理场所。
同时,要注重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技术手段将养殖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肥料和其他产品,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三、严格监管环境治理为避免生猪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必须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
政府应当加大环境监管的力度,对生猪养殖企业进行频繁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且对违规的企业进行强制停产或处罚。
在监管过程中,严格排放标准也非常必要。
这需要各地设立监测站点,对生猪养殖企业的排放情况实时进行监测,并对排放超标的企业及时处理。
四、促进科学养殖科学养殖是预防生猪养殖污染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科研投入,研发高效、节能的养殖技术,促进生产方式的升级。
同时,要制定生猪养殖规范,明确禁止使用违规药剂等产品。
在加强科技的同时,要加强健康养殖宣传教育,让养殖户了解正确的养殖方法和标准,提高生猪养殖行业的整体水平。
总之,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政府、企业、专家和公众都应积极参与治理其问题,共同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式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不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生猪规模养殖场环境污染及疫病防控措施

2024.01 39陕西省生猪全产业链生产格局逐步形成,促进了生猪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
相比于传统个体户结构,无论是养殖环境、品种选择、饲养技术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要求养殖户积极适应现代化养殖业发展,遵从绿色环保、可持续化的生态养殖理念,提升生猪规模养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 生猪规模养殖场环境污染1.1 空气污染在生猪养殖中所排泄出的粪尿物,其中含有大量氨气、硫化物等刺激性气味,而其中的有机物质在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又会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性气体,这些气体对空气环境具有较强的污染性,并且这些气体流入空气中后,还会使气候变暖,并引发酸雨。
同时,养殖过程中的生猪饲料在不合理处置期间也将产生大量粉尘,伴随阳光照射,在一些流通性较差的猪舍内部可见大量的颗粒悬浮物,对于养殖户身体损害极大。
1.2 水体污染同上述空气污染一样,皆由排泄粪尿物所引起,在饲料转化率低下的情况下,粪尿物中将含有重金属、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如果养殖户未对这些粪尿排泄物加以无公害处理,而直接对外排放,将导致被排放的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和重金属超标现象,进而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使得该水体区域内水生动物大量死亡。
如果这些污染物质渗透进地下水,也将严重危害人们的饮水安全。
1.3 土壤污染生猪规模养殖对土壤污染主要体现为粪污还田利用,因其规模化饲养,造成养殖场内粪尿堆肥和渗透高出周边土壤的环境容量,对土壤造成污染。
同时,一些养殖场中养殖户生态环保意识较差,污水排放前没有进行处理,导致排放污水中金属元素严重超标,对周边农田土壤造成污染,使其出现土壤透水性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致使农作物大量死亡。
而其中所携带的病原体和寄生虫卵也增加了生猪疫病传播风险。
2 生猪规模养殖中疫病防控措施2.1 生长环境防控养殖场地选址:养猪场址的精挑细选尤为重要,既要确保场址处于地势平坦、附近水源充足的地区,还要综合考虑养猪场周边交通、风向等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6.1 废气防治措施6.1.1 恶臭污染物控制分析(1)养殖场控制措施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猪粪堆放、清理等工艺产生恶臭气体,属无组织排放,由于恶臭物质无法定量测算,以臭气浓度进行考虑,要求项目猪舍每天清理猪粪至少三次,保持场区内道路清洁,杜绝猪粪随意散落。
堆肥场必须经常打扫,并经常喷洒消毒剂,蚊蝇滋生季节喷洒虫卵消毒液,杜绝蚊蝇滋长。
本项目采用干清粪工艺,干清粪工艺是粪便一经产生便分流,干粪由机械或人工收集、清扫、集中、运走,尿及污水则从排污道排入污水处理装置,当天产生的干粪及时清运至堆肥场。
猪粪做到日产日运,不在猪舍内存储。
猪粪采用密闭车运输,运至堆肥场后直接进行堆肥,尽量减少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
本项目设置猪淋浴设施,定期给猪淋浴,并经常刷拭猪体,进行修蹄,保持猪体的清洁卫生。
每天保持猪舍清洁干净,定期清理,在猪舍内设置排风装置。
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减少猪体产生异味及猪舍恶臭气体的排放。
污水处理构筑物均为加盖密闭池体,在处理发酵过程中,减少臭气向外扩散。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减少恶臭气体排放量,减轻臭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其防治措施是可行的。
(2)猪粪厌氧发酵技术防臭措施可行性分析根据相关资料分析测定猪粪便中的污染物含量见表6-1,数据以单位猪粪中主要污染物含量标注。
表6-1 猪粪便中主要污染物含量(kg/t)表6-1所列数据为刚排泄出粪便的污染物含量,猪粪添加辅料初步发酵除臭处理后,含水率降低至45%左右,NH3-N大部分转变为有机氮,少量挥发,同时恶臭气味基本消除,有害病原菌、草籽、虫卵被初步杀灭,而在发酵完成后,物料水分降至17%左右,恶臭气味完全消失,有害病原菌、草籽全部杀灭。
物料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有机质分解情况一览表见表6-2。
表6-2 微生物有机质分解情况一览表由此可见,发酵菌对猪粪除臭起到关键作用,可有效减少恶臭气味产生,因此物料发酵完成后,恶臭气味基本消除。
通过面源模式对场界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本项目在采取以上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可使场界空气中臭气浓度≤20(无量纲)、氨≤1.5mg/m3、硫化氢≤0.06mg/m3,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相应标准要求。
本项目养殖饲料应采用理想蛋白质体系配方,以提高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的吸收效率,减少氮的排放量和粪的生产量。
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醇制剂和植物提取液等活动物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恶臭气体的产生。
这些微生物进入家畜体内后,能使肠内的有益细菌增殖,使肠的活动能力增强,从而达到抑制粪尿恶臭的目的。
在选用饲料时,一是要注意消化率高、营养变异小,二是要注意选择有毒有害成分低、安全性高的饲料。
在饲料中补充合成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一方面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同时又降低了动物排泄物中的氨气(NH3)产生量,减少臭气的产生。
利用生物方法,将EM 有效微生物菌剂加入饲料中,可以促畜禽生长并降低粪便的臭味。
如台湾源泉公司开发研制出一种叫“亚罗康菌”的微生物制剂,直接添加到饲料中,可将猪、猪体内的NH3、硫化氢(H2S)、甲烷(CH4)等转化为可供畜体吸收的化合态氮和其他物质,可使排泄物中的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都明显降低,从而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并减少臭气的产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添加剂时,应选择微生物、低聚糖等无公害饲料添加剂,以保证畜产品安全和无公害。
另外,分阶段饲喂,即用不同养分组成日粮来饲喂不同生长不育阶段的畜禽,使日粮养分更接近畜禽的需要,可避免养分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营运期向发酵场内投放吸附剂,也可减少恶臭污染物气味的散发。
常见的吸附剂有沸石、膨润土、海泡石、凹凸棒石、蛭石、硅藻土、锯末、薄荷油、藁属植物等。
其中,沸石类能很好的吸附NH3和水分,抑制NH3的产生和挥发,降低臭味。
综上所述,本项目采取以上恶臭防治措施后,可使生产过程产生的恶臭废气得到有效控制,使恶臭气体扩散面积降至最低,有效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设置200m的卫生防护距离和500m卫生防护控制距离,可有效地杜绝养殖场恶臭污染物对周围新建大气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本项目采取的恶臭防治措施可行。
6.1.2 粉尘治理措施饲料加工破碎工序产生的粉尘,经设备自带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沉淀收集,放入已破碎好了的粉状料内,不外排。
6.2 废水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6.2.1 沼气工程综合利用本项目养殖场废水发酵后产生的沼气是一种发热值很高的优质气体燃料。
本项目污水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生产生活燃气,可满足全场用气量。
是沼气工程综合利用的一种形式。
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具有以下优点:(1)沼气综合利用工程能使畜禽养殖污水处置做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2)沼气综合利用工程能与宏田猪养殖基地实际紧密结合,能够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处理与利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3)沼气综合利用工程的工艺技术成熟可靠。
6.2.2 养殖场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目前针对养殖场废水比较成熟、适用的处理工艺有两大类,一类是以综合利用为主的“能源生态型”处理利用工艺,另一类是以污水达标排放为主的“能源环保型”处理利用工艺。
“能源生态型”处理利用工艺是指畜禽场污水经厌氧无害化处理后不直接排入自然水体,而是作为农作物的有机肥料的处理利用工艺。
“能源环保型”处理利用工艺指的是畜禽场的畜禽污水处理后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或以回用为最终目的的处理工艺,该工艺要求最终出水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本项目采用能源生态型和能源环保型相结合的废水处理工艺,养殖场废水先经污水处理装置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场区内和周围农户燃气,沼液经沉淀、接触氧化处理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后,部分经碳化过滤池处理作回用冲洗水,其余进入生物氧化塘,进一步消减污染物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蔬菜)用水标准用于农灌和绿化灌溉。
干猪粪、沼渣、沉渣、污泥送堆肥场生产有机肥。
(1)典型能源生态型处理利用工艺工艺适宜的条件: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合理配置,即周围有足够的农田或市场能够消纳厌氧发酵后的沼液、沼渣,使沼气工程成为能源生态农业的纽带。
工艺特点:①畜禽场污水、粪便可全部进入厌氧消化器;②沼气、沼液产量大;③主体工程投资少、运行费用低;④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采用能源生态型的沼气能源环境工程,项目建设目标是尽可能的多生产沼气,并通过对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实现沼气能源环境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畜禽粪便、废水在经厌氧消化处理和沉淀或固液分离后,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料,用于绿色食品生产,使粪便得到能源、肥料多层次的资源化利用,生态农业得以持续发展,并最终达到区域内畜禽场污水的“零排放”。
这种工艺遵循了生态农业原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典型能源环保型处理利用工艺工艺适宜条件:项目建设点周边排水要求高,污水需达标排放。
工艺特点:①在工艺前期尽可能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形物,降低厌氧消化器工作负荷。
②猪舍内清出的粪便以及固液分离机分离的粪渣可制作有机肥或直接外卖;③污水达标排放,有效防止二次污染;采用能源环保型的沼气能源环境工程,项目建设目标是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固体沼渣制作有机肥,并通过对沼气的利用降低工程运行费用,此类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目前该工艺一般采用高效厌氧发酵器与先进的好氧反应池(SBR)相结合的典型工艺路线。
6.2.3 本项目废水处理的选择本项目污水采用典型能源加典型生态相结合的废水处理工艺。
其优点有:(1)年存栏猪7000头,为沼气工程提供粪便6497t/a,猪场粪便为工程提供了稳定发酵原料;(2)养殖场周围农田和场区内的绿化用地可消纳完工程生产的废水,并通过减少购买有机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项目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6-1。
(1)栅栏由于废水中含较多纤维及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为保证后续处理工序的顺利进行,在集水池前设有1个栅栏对污水进行过滤。
(2)厌氧池厌氧池是该污水处理工程的主体构筑物。
高浓度的有机污水经消化池底部进入与池内带微生物的污泥均匀混合,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使有机物分解并生成CH4为主的沼气,在池(罐)顶部被收集,通过管道输出,经气水分离,脱硫送入储气罐。
去除了大部分有机物的污水从池顶出水管自动流出。
厌氧池具有以下特点:①处理能力强,有机负荷高。
②运行管理简便,装置没有泵等复杂的电器需要人工操作,节省了人力,减少了动力消耗,同时具有投资少等优点。
③对各种冲击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④无填料堵塞问题,运行稳定。
(3)沉淀分离池利用物理自由沉淀原理,将沼液、沼渣沉淀固液分离。
沼渣经初步晾晒后,送到堆肥场再进一步晾晒或堆肥发酵,脱水腐熟,作有机肥出售。
沼液进入中间池后续处理。
(4)接触氧化池从中间池过来的污水,通过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对污水起到净化作用。
接触氧化池是在不断充气(氧)的情况下,氧气溶解于污水中,污水中的溶解氧和有机物扩散到生物膜内为好氧菌利用,微生物细菌以有机污染物为食料,从而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
(5)生物氧化塘通过栽种耐有机物水的高等植物,吸收由二次沉淀池流入的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6)预计处理效果本项目采用厌氧发酵+沉淀+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本项目废水经处理的量为102.3m3/d,碳化过滤池出水水质中COD274mg/L、BOD588mg/L、SS164mg/L、NH3-N11mg/L,TP7mg/L,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69-2001)中的集约化养殖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限值的要求,回用作猪舍冲洗水;生物氧化塘出水水质中COD137mg/L、BOD576mg/L、SS82mg/L、NH3-N7mg/L,TP9mg/L,满足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48-92)用于养殖场周围约3450亩的农田和场区绿化灌溉。
废水处理预计效果见表6-3。
表6-3 各处理单元预计处理效果单位:mg/L6.2.4 废水处理的可行性猪养殖场废水属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可生化性较好。
直接好氧处理既难以达标,又容易造成污泥膨胀。
厌氧生物处理有许多优点,最主要的是能耗少,操作简单,因此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廉,而且由于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少,所需的营养物质也少。
同时,厌氧发酵所产生的大量沼气可供本场生活燃气使用,体现污水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
传统的厌氧处理工艺投资较高、容积荷低、去除率低。
采用厌氧处理工艺方案,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在酸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的挥发性有机酸,挥发性有机酸在厌氧反应器内的甲烷化细菌的下分解成甲烷和水。
液、固、气三态物质在反应器顶部由三相分离器分离。
该处理工艺具有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负荷、液固气三态物质分离完全、COD 去除率高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