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食品股份永济一场生猪养殖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公示【环评报告

合集下载

养殖项目环评公示模板

养殖项目环评公示模板

养殖项目环评公示模板[养殖项目名称]项目概况:[养殖项目名称]是一项位于[养殖项目地址]的养殖项目。

项目计划建设养殖场面积约为[养殖场面积]平方米,并计划养殖[养殖动物种类与数量]。

该项目将采用[养殖技术]进行养殖,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1. 水污染影响评价:- 养殖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运行方案;- 养殖废水排放标准的达标方案;- 养殖废水对周边水体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2. 大气污染影响评价:- 养殖粪便处理设施的设计和运行方案;- 养殖粪便处理后的运输和利用方案;- 养殖粪便对周边空气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3. 噪音影响评价:- 养殖场的布局和设施设计,以减少噪音的传播;- 养殖场内部和周边的噪音监测结果及预防措施。

4. 土壤污染影响评价:- 养殖粪便堆肥和施用方案;- 养殖废弃物和废弃物水处理及处置方案;- 养殖废弃物对周边土壤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5. 生态影响评价:- 养殖场周边生态环境的评估及保护措施;- 养殖动物对周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以上内容将详细评估养殖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措施。

公示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将该养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公示期为[公示期限]。

意见反馈:项目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向[养殖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反馈意见和建议,联系方式如下:联系人:[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联系人电话]电子邮箱:[联系人邮箱]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公示期结束后的[反馈截止日期]。

参与公示:养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可在公示期间查阅,具体地点和时间如下:地点:[公示地点]时间:[公示时间][养殖项目名称]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电子版本可在公示期间下载查阅,下载链接:[下载链接]特此公示。

[养殖项目负责人签名][日期]。

企业生猪屠宰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

企业生猪屠宰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

企业生猪屠宰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该项目旨在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生猪屠宰加工厂,以满足市场对猪肉产品的需求。

项目选址在农村郊区,占地面积约为100亩。

项目将引入先进的屠宰设备和技术,以确保产品安全、卫生和质量。

二、环境评估范围和方法本次环境评估将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1.建设项目对土壤、水体、大气和噪音等环境要素的影响;2.废水和废气排放的可能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3.生猪屠宰活动对周边居民和工人的安全和健康风险。

调查和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测试等。

三、环境基线评估结果1.土壤:通过采集多个样品进行土壤检测,结果显示项目选址土壤无重金属超标风险。

2.水体:对项目附近的水体进行调查和采集样品进行水质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水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大气:通过环境监测设备对项目周边空气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空气质量在可接受范围内。

4.噪音:对项目周边环境进行噪音监测,结果显示噪音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四、环境影响评估结果1.水污染防控措施:对于废水处理,项目将采用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废水排放的达标排放。

同时,将建设专门的废水处理站,确保污水不会直接排放到周围水体中。

2.大气污染防控措施:项目将采用高效的废气处理设备,对猪舍内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和处理,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同时,对于排放的废气进行监测和管控,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3.噪音控制措施:项目将采取隔音设施和降噪设备,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五、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将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监测废水、废气和噪音等排放情况。

每年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六、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和突发事件,将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人员,及时进行反应和处置,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七、环境效益评估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山西永济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新建永济七场年存栏2万头母猪养殖建设项目

山西永济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新建永济七场年存栏2万头母猪养殖建设项目
补充了养殖场的环保设备,包括黑膜沼气池、消毒设备等,核实了高温好氧发酵设施和设备的数量、沼液沼渣分离设备,见P30;
核实了项目配置两台0.35MW沼气热水锅炉;
经核实项目不设有机肥加工车间;
补充了猪舍剖面图,见P31;
补充了堆肥场结构图,见P57
4
介绍沼气的综合利用方案。如锅炉混烧,应补充相关的评价内容,用于沼气发电,应给出沼气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给出沼气发电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排放量核算。
介绍了永济市畜禽养殖业禁养区规划划定方案,完善了“三线一单”的判定内容,见P3-4。
2
根据备案、项目母猪养殖场,应核实母猪养殖场的养殖规模(说清出栏情况,是猪仔还是生猪)和出栏情况,包括淘汰母猪数量。完善养殖场的主要生产设备表,包括药浴、紫外消毒、精液采集、辅助受精等设备。完善母猪场的繁育流程(辅助受精),参照《GB/T25883-2010瘦肉型种猪生产技术规范》,核实相关工程内容
④地方相关政策
2017年2月20日永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永济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的通知”。根据《永济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永济市以下范围内禁止建设养殖场(禁养区1):
a、城市水源地(城乡供水有限公司自来水公司2#水源地、蒲州济运水源地)、乡镇水源地(虞乡镇集中供水水源、风柏峪集中供水水源、郭李集中供水水源、韩阳镇集中供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延500m的范围。
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专门成立了评价小组对评价区域进行了详细的现场勘察,收集整理了与本项目有关的环境现状资料,研究了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资料。根据现场调查、收集到的有关文件、资料,开展了初步的工程分析,确定了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工作等级,在此基础上制订了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并委托山西榆航环境监测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监测,获得了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数据。

牧原食品股份永济四场生猪养殖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公示【(7)环评报告

牧原食品股份永济四场生猪养殖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公示【(7)环评报告

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9.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目的通过对本项目所在地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土壤、农作物和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结合本工程施工和运营的影响特征,对评价范围动植物、土地肥力、农业生产等生态质量影响做出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建设和运营时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

9.2 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由施工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组成,根据项目各时期工程特点,综合考虑各工程阶段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各时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详见表9-1。

9.3 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土壤据土壤普查,全市共有褐土、草甸土、棕壤、沼泽土4个土类,11个亚类,24个土属,144个土种。

本项目厂址处土壤主要为褐土性土,洪立黄土,土质偏粘,水、气、热协调,属温性土,上等肥力水平。

根据《山西省侵蚀模数分区图》,该项目区侵蚀强度Ⅷ级,土壤侵蚀模数≤100t/(km2•a),评价区地貌类型为冲湖积平原区,评价区地势平缓,为农村地区,水土流失轻微。

2)植被中条山区,流水飞泉,气候温和,为各种野生植物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草木丰盛,种类繁多,主要野生植物有:乔木:松、柏、柞木、白腊木。

橡树、漆树、核桃、梧桐,槐、榆、柳、杨、拐枣、椿、桑、七叶树等。

灌木:黄杨、条柳、荆条、紫穗槐、刺条、六骨桐,黄花条、枸子木、苦胆条、冬青、酸枣等。

竹:青竹、苦竹。

草:生长在田间、地埂、盐碱地、山坡上的野草甚多。

有蒿草、香附子、刺儿菜、盐蓬、野牵牛、野苜蓿等。

另外,在黄河滩和岩边片生长的苇子等。

项目周围无古树名木以及其他受保护的植物物种。

3)动物永济市野生动物种类繁多,金钱豹、狼、野猪、狐狸、黄鼠狼、獾、野兔、松鼠、乌鸦、禾鼠、野羊、天鹅、野鸡、野鸭、猫头鹰、布谷鸟、斑鸠等。

根据调查了解,本项目厂址位于属于农村地区,人为活动频率不高,不涉及野生动物栖息地,未见有珍稀保护动动物、国家级及省级重点保护动物。

评价区内不是国家及省级野生保护动物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生猪养殖项目环评报告

生猪养殖项目环评报告

生猪养殖项目环评报告一、引言生猪养殖作为重要的畜牧业产业之一,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生猪养殖项目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生猪养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本报告对生猪养殖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计划在某地建设一家生猪养殖场,占地面积约100亩。

养殖场将采用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和科学管理方法,预计年养殖规模为5000头猪。

三、环境影响评价1. 用地环境影响评价养殖场选址在远离居民区和水源保护区的区域,附近没有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或文物古迹。

养殖场占地面积较大,但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2. 水环境影响评价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将采取科学的污水处理措施,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养殖场的排放物主要是粪便和废气。

本项目将采用生物有害气体处理设备,对废气进行处理和净化,以减少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量。

同时,严格控制养殖场内粪便的处理和堆肥过程,有效降低气味的扩散范围。

4.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生猪养殖场存在一定的噪声污染问题,主要来自机械设备和动物的叫声。

为了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干扰,本项目将合理规划养殖场内设备的布局,采取降噪措施,如设置隔音墙和降噪设备,以减少噪声的传播。

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猪养殖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方面。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本项目将采取防护措施,如合理规划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对养殖场周边进行植被恢复和保护,以减少土壤侵蚀和生态破坏。

四、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减少生猪养殖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将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 废水处理:建设科学合理的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2. 废气处理:采用生物有害气体处理设备,对废气进行处理和净化,减少气体污染物的排放。

牧原食品股份永济四场生猪养殖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公示【(7)环评报告

牧原食品股份永济四场生猪养殖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公示【(7)环评报告

第九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9.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目的通过对本项目所在地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土壤、农作物和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结合本工程施工和运营的影响特征,对评价范围动植物、土地肥力、农业生产等生态质量影响做出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建设和运营时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

9.2 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由施工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组成,根据项目各时期工程特点,综合考虑各工程阶段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各时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详见表9-1。

9.3 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土壤据土壤普查,全市共有褐土、草甸土、棕壤、沼泽土4个土类,11个亚类,24个土属,144个土种。

本项目厂址处土壤主要为褐土性土,洪立黄土,土质偏粘,水、气、热协调,属温性土,上等肥力水平。

根据《山西省侵蚀模数分区图》,该项目区侵蚀强度Ⅷ级,土壤侵蚀模数≤100t/(km2•a),评价区地貌类型为冲湖积平原区,评价区地势平缓,为农村地区,水土流失轻微。

2)植被中条山区,流水飞泉,气候温和,为各种野生植物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草木丰盛,种类繁多,主要野生植物有:乔木:松、柏、柞木、白腊木。

橡树、漆树、核桃、梧桐,槐、榆、柳、杨、拐枣、椿、桑、七叶树等。

灌木:黄杨、条柳、荆条、紫穗槐、刺条、六骨桐,黄花条、枸子木、苦胆条、冬青、酸枣等。

竹:青竹、苦竹。

草:生长在田间、地埂、盐碱地、山坡上的野草甚多。

有蒿草、香附子、刺儿菜、盐蓬、野牵牛、野苜蓿等。

另外,在黄河滩和岩边片生长的苇子等。

项目周围无古树名木以及其他受保护的植物物种。

3)动物永济市野生动物种类繁多,金钱豹、狼、野猪、狐狸、黄鼠狼、獾、野兔、松鼠、乌鸦、禾鼠、野羊、天鹅、野鸡、野鸭、猫头鹰、布谷鸟、斑鸠等。

根据调查了解,本项目厂址位于属于农村地区,人为活动频率不高,不涉及野生动物栖息地,未见有珍稀保护动动物、国家级及省级重点保护动物。

评价区内不是国家及省级野生保护动物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一、项目概述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旨在提高生猪养殖效率和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选址于××省××市,占地面积约××平方公里。

主要包括猪舍建设、设备采购、生产管理等环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是我们的首要考虑因素。

二、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措施1. 水资源影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项目对周边水资源的影响不可忽视。

我们将采取以下控制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猪舍内设置废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经过处理后排放;-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生产和冲洗猪舍,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定期监测水质,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2. 气体排放影响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甲烷、氨气等有害气体,对周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气体排放:- 定期清理猪舍内粪便,减少甲烷产生;- 利用科技手段优化通风系统设计,降低氨气排放浓度;- 按照国家标准设置猪舍与周边居民区的距离,减少气体对居民的影响。

3. 土壤污染影响大量的养殖废弃物会给周边土壤质量带来潜在风险。

我们将采取以下控制措施保护土壤质量:- 对养殖废弃物进行分类储存,并定期清理、处理;- 按照规定距离设置储存物料的区域,避免直接与土壤接触;- 定期监测土壤质量,确保不受污染。

4. 噪音影响养殖场内猪只声音、设备噪音等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干扰。

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噪音影响:- 优化猪舍结构,减少猪只声音传播;- 安装噪音防护设备,降低设备噪音;- 定期检修设备,确保正常运行,减少噪音产生。

三、环境保护投入我们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保护环境,以下是部分投入计划:1. 建设环保设施的投入:××万元;2. 环境监测设备的投入:××万元;3. 废水处理设备的投入:××万元;4. 废弃物处理设备的投入:××万元。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兴宾二场生猪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说明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兴宾二场生猪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说明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兴宾二场生猪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说明建设单位: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20年4月目录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公众参与调查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首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公开内容及日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公开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网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其他......................................................................................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3.1 地理位置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西南角。

东经110°15′00″~110°45′33″北纬34°44′50″~35°04′50″。

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合阳县隔河相望;南依中条山与芮城接壤;东邻运城市;北接临猗县。

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43.5公里,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

距运城市56公里,距省城太原市468公里。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永济一场生猪养殖建设项目位于永济市卿头镇董村南620m 处。

厂址地理坐标为北纬34°53′15〞,东经110°42′41〞。

厂址地理位置图见图2-1,区域位置见图3-1。

3.2 自然地理概况3.2.1 地形地貌永济市辖区地处山、塬、河的交汇处,山与河之间为长条平川,黄河川道区有阶地、滩地和水面,东北侧为河水冲积平面,地形复杂,南高北低,东西狭长。

北部为平川,地势平坦,是运城盆地的一部分,海拔在350米左右;由于地势低凹,部分地区为盐碱下湿地;南部为中条山,横亘东西60公里,是永济与芮城的天然界山,山势高峻,北陕南缓。

平原区海拔高度一般在335米~400米之间。

地层分布特点:除中条山区外,其他均属新生界地层分布。

根据地貌分区原则:大区按成因类型,亚区按形态类型划分,永济市可划分为:侵蚀构造型、剥蚀堆积型、堆积型三个大区,其中,亚区为带状中条山区、黄土台垣区、山前倾斜平原区、冲湖积平原区、黄河阶地区。

主要山峰有首阳山、宝玉台、雪花山、方山、五老峰、郑家山、卫家山等,海拔最高处在中条山—雪花山最高峰,海拔1993.9米,海拔最低处在黄河,海拔334米。

本项目位于冲湖积平原区,场区四周均为耕地。

3.2.2 地质构造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太古界涑水群(Ars)、元古界汝阳群(R)及洛峪口群(L)、古生界寒武系(∈)、新生界第四系(Q)地层。

现按地层时代由老至新描述如下:①太古界涑水群(Ars):岩性主要为混合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黑云母片麻岩、石英岩、片岩等,这些岩石因受多次构造运动以及岩性复杂称为涑水杂岩。

又由于长期受剥蚀风化作用,裂隙发育,地层难以分层次。

分布于中条山上。

②元古界汝阳群(R):白草坪组(Rb):岩性为紫红色、灰绿色中层状石英岩与页岩互层。

分布于中条山西北侧的凤伯峪、陶家窑一带。

厚44~69m。

北大尖坪组(Rbd):岩性以白色、浅红色中层状至厚层状石英岩、石英砂岩为主,夹有灰紫色、紫红色、灰绿色页岩及灰黄色硅质灰岩。

分布于中条山区的凤伯峪、陶家窑、王家山、龙源一带。

厚300~388m。

③元古界洛峪口群(L):崔庄、三教堂组(L c-s):主要分布于中条山西北侧王家山、南寨子、南帮、王官峪、明亮、石榴峪一带,东坡北、后茨林村北也有零星出露。

岩性主要为杂色页岩夹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层面具有波痕、泥裂现象。

厚111~198m。

洛峪口组(Ll):岩性主要为灰白色厚层状含燧石条带状硅质灰岩、硅质灰岩、白云岩。

分布于中条山西北侧王家山东、南寨子、他儿园以南、百二盘水库以北、明亮一带,茨林沟东、西两侧、槐树峪北零星分布。

厚度259m。

④古生界寒武系(∈):辛集组(∈1x):岩性下部为淡红、灰白色、黄色砂砾岩和砾岩,砖红色铁质、泥质灰岩;上部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

主要分布于中条山西北侧王官峪、百王山一带。

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变厚薄,厚50~64m。

馒头组(∈1m):岩性为钙质页岩、泥质白云岩、灰岩、白云质泥灰岩、白云质灰岩,主要分布于中条山西北侧王官峪、百王山一带,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变厚,厚17.9~30.2m。

毛庄组(∈1mz):岩性上部为白云质灰岩,中下部以页岩为主夹灰岩。

厚度12~14m。

徐庄组(∈2x):岩性下部主要为页岩,上部为泥质灰岩、鲕状灰岩、泥质条带状灰岩。

主要分布于中条山西北侧王官峪、百王山一带,厚261m。

⑤新生界第四系(Q):、全新统洪、冲积物(Q4 pal ):岩性为低液限粉土、级配不良砾、卵石混合土、混合土卵石,主要分布于现代冲沟地带,厚度不等。

全新统残、坡积物(Q4edl):岩性以块碎石混合土为主。

分布于岸坡及山坡地带,厚度不等。

2)构造永济市处于涑水盆地,受燕山时期形成的汾渭堑地的控制,运城凹陷,贯穿包括永济在内的整个涑水河盆地,呈NE-SW向展布。

从重力测量和地震测量资料看,北西侧沉降小,东南侧沉降大,沉降中心位于本市东部与运城市接壤地带。

在卿头镇石桥村钻孔1168.54m,新生界尚未揭穿。

中条山北麓大断裂出现在燕山期,以后受喜马拉雅山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断裂大大加剧,第四纪至今仍在剧烈活动。

该断裂在全市境内全长达50km,走向呈NEE,为一高度正断层,端面斜角67°以上,断距近千米,控制了盆地的基本特征,即南浅北深,南陡北缓的地势。

3.2.3 气候永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自然降水不足,气象灾害频繁。

永济市多年平均风速为2.7m/s,其中4月风速最大,为3.2m/s,最小值出现在9月,平均值为2.3m/s,永济市主导风向为WSW,风频占19.06%,其次为ENE和静风,分别占了15.26%和14.69%,全年日照平均为2263.7小时,光照以6-8月份最充足,占全年日照时数的35%,全年有光照的日数近200天。

年平均气温13.8℃。

地域分布是:北部气温低,南部平原地气温高,南北温差接近1℃。

从时间分布上是:冬季漫长,长达5个月(11月-次年3月);春季短暂而升温快;夏季多高温天气,最高气温曾达41.5℃;秋季后期气温降幅大,月降幅达7.3℃。

近二十多年来,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气温有升高趋势,年平均升高0.1-0.2℃。

特别是冬季增温明显。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在500-600毫米之间。

雨量分布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雨量在时间分布上很不均匀。

从永济市气象站资料上分析,年平均降水量为504.7毫米,夏季雨量占49%,秋季占29%,春季占20%,冬季雨量仅占3%。

雨量的年际变化幅度也不少,最多年达919.2毫米,最少年仅288.0毫米,变幅之大达3倍有余。

永济市的主要天气灾害有:干旱、热风、大风、霜冻、雷击、冰雹、暴雨及连阴雨等。

3.2.4 地表水流经永济的主要河流有黄河、涑水河、姚暹渠(人工排水渠)及湾湾河,另有山涧沟溪、湖泊及引黄渠系等。

黄河是流经本区的最大河流。

依据龙门水文站水文观测资料统计,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934~1991年)为1014.4m3/s。

汛期多发生在每年七~八月份,九~十月偶有发生,最大洪峰流量21700m3/s,(1967年8月11日),一般年份洪峰流量4710~16400m3/s。

最枯流量为53.2m3/s(1978年6月28日)。

黄河初冰日期多发生在十一月份,终冰日期在二月份。

黄河一年之中一般有5~18天含沙量大于100Kg/m3,最长达23天。

涑水河发源于绛县陈村峪,自北东向南西流经绛县、闻喜、运城、临猗,于永济弘道园以西汇入黄河,河长195km,流域面积5565km2。

沿途修建有吕庄、上马两座中型水库,几乎拦蓄了上游的全部径流。

上马水库以下至伍姓湖以上干枯无水。

蒲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30万m3,现状年(2005年)为716万m3。

由于沿河城镇、厂矿废污水大量排入,涑水河实际上已成为一条排污河,水质污染严重。

涑水河为本区第二条大河流,当涑水河进入本区以后,由于受黄河堤坝阻挡,迫使它在蒲州老城以南地区就地积蓄下渗,使这一地区长期造成盐渍化。

1988年永济市人工开挖涑水河,由本区向西而后转向南于韩阳镇北引入黄河,由于污水长期入渗补给,使该区地下水水质处于恶化状态。

姚暹渠原名永丰渠,是一条古老的人工河道,开凿于公元505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

后因隋朝大业年间,都盐史姚暹为保护盐池正常生产大规模整治而改名。

该渠设计泄水流量15m3/s,自夏县王峪口起,沿中条山北麓截王峪口、柳沟、寺沟、刁崖沟、史家峪、赤峪沟、元沟等七条沟道来水,向西南和苦池水库,经安邑、运城市区,至永济入伍姓湖,全长86.58km,姚暹渠在永济区段长22.5km。

湾湾河发源于永济市中条山陶家窑峪,最后流入伍姓湖,属季节性河流。

长15 km,流域面积152 km2。

永济境内中条山区有大小沟溪44条,最长的沟有8km,最短的仅有1km。

—般年份有清水流出的有29条,多年平均总清水流量约为0.304m3/s。

本市境内有伍姓湖、鸭子池两个湖泊。

伍姓湖:地处永济城区东北约2.5km,西界三张村,北靠伍姓村,南近同蒲路,东至孙常村北。

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5.9公里。

总控制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水面10.04平方公里,湖水来源主要是上游涑水河、姚暹渠、湾湾河水汇入,山涧沟溪汇入,以及山前洪积扇下部潜水溢出及厂矿企业的废水污水汇入。

鸭子池:在东西阳朝村北,是中条山诸峪水汇集之处,今已干枯,大部分已经被虞乡农场开垦为耕地。

引黄渠系:全市引黄渠系几乎覆盖了除首阳和董村部分面积之外的全部区域,固定渠道长度达1230km,设计施肥面积为58万亩,多年平均灌水量为800多万m3。

本项目厂址位于姚暹渠南侧5600m处,区域地表水系图见图3-2。

3.2.5 地下水1)水文地质及区域地下水类型区城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及其赋存条件,可划分为基岩裂隙含水系统、倾斜平原孔隙含水系统及冲湖积平原孔隙含水系统三种类型。

(1)基岩裂隙含水系统分布于中条山山区,含水介质为太古界变质岩,由于基岩经过多次构造变动,构造裂隙较为发育;同时由于基岩长期裸露,遭受风化剥蚀,故基岩浅部风化裂隙也很发育。

其中的构造裂隙经后期的充填作用,储水性能较差,而风化裂隙的储水性较好。

故中条山区赋存着比较丰富的风化裂隙水。

风化裂隙水埋深不大,多为潜水,沿冲沟两壁、沟底及山前有潜水出露形成山区地表径流。

基岩裂隙含水系统按汇水条件的不同,可划分为局部汇水系统和沟溪汇水系统。

①局部汇水系统:指山前局部分水岭范围内的裂隙地下水,以地下径流的方式汇集山前,流入山前的孔隙水含水系统。

该汇水系统的特点是:裂隙水由降水渗入补给,赋存于风化裂隙中,经过缓慢的运动,汇集到山前,最后以地下径流的方式补给孔隙水,径流过程中基本无泉水溢出。

②沟溪汇水系统:指沟溪分水岭范围内的汇水系统。

该系统裂隙水由降水入渗补给后,在沟壁及沟底又以泉水的形式溢出,汇入沟溪形成地衷径流,在流动过程中,一部分蒸发,一部分在适当的条件下重新潜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这部分重新潜入地下的水在一定条件下又会再度溢出成泉。

这个含水系统的特点是:裂隙水经过地表—地下—地表的反复多次转化,最后在山前沟溪口以两种方式补给孔隙水,一是以地表径流的方式流出山区后再入渗补给孔隙含水系统;二是以地下径流的方式进入山前孔隙含水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