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清华大学第3版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3章答案

习题3.1 某三相同步发电机,三相绕组连接成星形时的线电压为10.5kV,若将它连接成三角形,则线电压是多少?若连接成星形时,B 相绕组的首末端接反了,则3 个线电压的有效值UAB、UBC、UCA 各是多少?解:三相绕组连接成星形时U L = 线电压为10.5kV,则每相绕组的电压为6.06kV,3U P ,若连接成三角形U L = U P ,则线电压为6.06kV。
若连接成星形时,B 相绕组的首末端接反了,则 B 相相电压的相位与原来的相差1800,根据相量计算可得UAB=6.06 kV、UBC=6.06 kV、UCA=10.5 kV。
3.2 题3.2 图所示的三相对称电路,线电压UL=380V,每相负载Z= 6+j8Ω,试求相电压、相电流和线电流,并画出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图。
解:由题意:负载作星接U l = 3U p因U l = 380 V,则Ua = Ub = Uc =设U a = 220 / 0°(V)380 3= 220 (V)因相电流即线电流,其大小为:IA =..220 / 0° = 22/ − 53° (A) 6 + j8I B = 22 / − 173ο (A) I C = 22/ 67° (A)此时的相量图略。
3.3 有一电源和负载都是星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已知电源相电压为220V,负载每相阻抗Z = 10Ω ,试求负载的相电流和线电流。
解:负载的相电压等于电源的相电压:U p = 220 (V).Il = I p =U P 220 = = 22 (A) 10 Z3.4 有一电源和负载都是三角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已知电源相电压为220V,负载每相阻抗Z = 10Ω ,试求负载的相电流和线电流。
解:负载的相电压等于电源的相电压:U p = 220 (V)Ip =U P 220 = = 22 (A) Z 10I l = 3I p = 22 3 = 38 (A)第3章三相交流电路习题解答773.5有一电源为三角形连接,而负载为星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已知电源相电压为220V,每相负载的阻抗为10Ω,求负载的相电流和线电流。
清华大学电工与电子技术作业习题

第1章 电路理论及分析方法习题(共9题)(注:英文习题采用美国电路符号)1.1(直流电源功率)图1.1所示电路,求各电流源的端电压和功率,并判断出哪个电流源输出功率,哪个电流源吸收功率。
已知:I S1=1 A, I S2=3A, R 1=5Ω, R 2=10Ω。
(答案:U S1= -10V , U S2=40V , P S1=10W, P S2= -120W )1.2 图1.2所示电路,求8Ω电阻两端的电压U R 和恒流源的端电压U S 各是多少。
(答案: U R = -32V ,U S = -40V )1.3 图1.3所示电路,求2A 恒流源的功率。
(答案: P = -24W )1.4 (仿真习题)用仿真的方法求图1.4所示电路中的I 1 和I 2 。
(答案:I 1=0.5A 、I 2=2A )说明:1、要求自己下载Multisim 仿真软件,可以是Multisim2001、V7~V10等版本中的任一种。
2、自学第10章 Multisim 电路仿真有关内容。
3、仿真题作业要求有仿真电路图和仿真的数据结果,图和数据结果可以打印 也可以手写。
图1.1 习题1.1的图 RI S2 U S1 图1.4 习题1.4的图18V图1.2 习题1.2的图 20 V + -U R 图1.3 习题1.3的图 8 V1.5 (电源模型的等效互换法)Use source transformations to find the voltage U across the 2mA current source for the circuit shown in Figure 1.5. (Answer: U = 1.8 V)1.6 (戴维宁定理)Using Thevenin’s theorem, find the current I through the 2V voltage source for the circuit shown in Figure 1.6.(Answer : I=5A )1.7 (戴维宁定理,结点电位法)图1.7所示电路,已知 R 1=1k Ω, R 2=2k Ω, R 3=6k Ω, R 4=2k Ω, R 5=4k Ω,。
24893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学习检测解答范文

《电工电子技术》(第3版)节后学习检测解答第1章节后检验题解析第8页检验题解答:1、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组成。
电力系统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电子技术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信号的产生、处理与传递。
2、实体电路元器件的电特性多元而复杂,电路元件是理想的,电特性单一、确切。
由理想元件构成的、与实体电路相对应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
3、电路中虽然已经定义了电量的实际方向,但对某些复杂些的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来说,某时刻电路中电量的真实方向并不能直接判断出,因此在求解电路列写方程式时,各电量前面的正、负号无法确定。
只有引入了参考方向,方程式中各电量前面的的正、负取值才有意义。
列写方程式时,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正号,即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若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负号,则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求解结果某电量为正值,说明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求解结果某电量得负值,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电量的实际方向是按照传统规定的客观存在,参考方向则是为了求解电路方程而任意假设的。
4、在图1-5中,五个二端元件分别代表电源或负载。
其中的三个元件上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已标出,在参考方向下通过测量得到:I 1=-2A ,I 2=6A ,I 3=4A ,U 1=80V ,U 2=-120V ,U 3=30V 。
试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 解析:I 1与U 1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I 1×U 1=-(-2)×80=160W ,元件1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1是负载;I 2与U 2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2=I 2×U 2=6×(-120)=-720W ,元件2获得负功率,说明元件2是电源;I 3与U 3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3= I 3×U 3=4×30=120W ,元件3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3是负载。
参考答案-《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习题册》-A06-3760

第一章直流电路一、填空题1.电源、负载、导线和控制装置2.通路、断路、和短路短路3.定向移动 I A mA μA4.某点参考点有无5. 20V -50V -30V6. b指向a a指向b 1.5 V7.阻碍 R 欧姆(Ω)8.正比反比 I=U/R9.5A10.0.4A11.电能其他电功 W 焦耳12.213.单位时间14.115.导体发热电烙铁电吹风电熨斗16.0.4548417.50Ω 2Ω18.1:2 1:1 1:1 2:119.4 6 7 320.6A21.短路二、判断题1.√ 2. √ 3. √ 4. × 5. √ 6. × 7. ×8. ×9. √ 10. × 11. √ 12. ×三、选择题1.C 2.C 3.C 4. C 5. A 6. B 7. D 8. B9. C 10. C 11.A 12. A四、问答题1.答:电流热效应的利:利用电流热效应可以制成很多电器设备,如:电烙铁、电饭煲、电熨斗等。
电流热效应的弊:元器件和电气设备发热过多,不仅消耗电能,而且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严重时还会引起电气火灾。
2. “220V ”表示这个灯泡的额定电压“40W ”表示这个灯泡的额定功率3.答:(1)对交、直流电流应分别使用交流电流表和直流电流表测量。
(2)电流表必须串接到被测量的电路中。
(3)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端流入负端流出。
(4)选择合适的量程。
五、计算题1.解:(1)C 为参考点,则 U A =-3V-5V=-8VU B =-5VU C =0VU AB = U A - U B =-8V-(-5V)=-3VU BC = U B - U C =-5VU AC = U A - U C =-8V(2)以B 为参考点,则U A =-3V=-3VU B =0VU C =5VU AB = U A - U B =-3VU BC = U B - U C =0-(5)=-5VU AC = U A - U C =-3-(5)=-8V(3)从上面的结果可知:电位随着参考点的改变而改变;电压不随参考点的改变而改变。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清华大学第3版

第1章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思1.1.1】(a) 图Uab =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a指向b。
(b) 图U ab=-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b指向a。
(c) 图U ab=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b指向a。
(d) 图U ab=-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a指向b。
【思1.1.2】根据KCL定律可得(1) I2=-I1=-1A。
(2) I2=0,所以此时U CD=0,但V A和V B不一定相等,所以U AB不一定等于零。
【思1.1.3】这是一个参考方向问题,三个电流中必有一个或两个的数值为负,即必有一条或两条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是流出封闭面内电路的。
【思1.1.4】(a) 图UAB =U1+U2=-2V,各点的电位高低为VC>VB>VA。
(b) 图U AB=U1-U2=-10V,各点的电位高低为V B>V C>V A。
(c) 图U AB=8-12-4×(-1)=0,各点的电位高低为V D>V B(V A=V B)>V C。
【思1.1.5】电路的电源及电位参考点如图1-1所示。
当电位器R W的滑动触点C处于中间位置时,电位V C=0;若将其滑动触点C右移,则V C降低。
【思1.1.6】(a) 当S闭合时,V B=V C=0,I=0。
当S断开时,I=1233+=2mA,V B=V C=2×3=6V。
(b) 当S闭合时,I=-63=-2A,VB=-321+×2=-2V。
当S断开时,I=0,V B=6-321+×2=4V。
【思1.1.7】根据电路中元件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可确定该元件是电源还是负载。
】根据电路中元件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可确定该元件是电源还是负载。
当当电路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表示该元件吸收功率,为负载;当其电压与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时,表示该元件发出功率,为电源。
电力电子第三版习题及解答(doc 55页)

电力电子第三版习题及解答(doc 55页)第1章复习题及思考题解答1.1 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三者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和研究对象是什么?三者的技术发展和应用主要依赖什么电气设备和器件?答:电力技术涉及的技术内容:发电、输电、配电及电力应用。
其研究对象是: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输配电线路等电力设备,以及利用电力设备来处理电力电路中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和应用问题。
其发展依赖于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输配电系统。
其理论基础是电磁学(电路、磁路、电场、磁场的基本原理),利用电磁学基本原理处理发电、输配电及电力应用的技术统称电力技术。
电子技术,又称为信息电子技术或信息电子学,研究内容是电子器件以及利用电子器件来处理电子电路中电信号的产生、变换、处理、存储、发送和接收问题。
其研究对象:载有信息的弱电信号的变换和处理。
其发展依赖于各种电子器件(二极管、三极管、MOS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电感、电容等)。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了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力技术的新兴交叉学科。
它涉及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技术,包括电压(电流)的大小、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变换和控制。
研究对象:半导体电力开关器件及其组成的电力开关电路,包括利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芯片构成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依赖于半导体电力开关器件。
1.2 为什么三相交流发电机或公用电网产生的恒频、恒压交流电,经电压、频率变换后再供负载使用,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技术经济效益?答:用电设备的类型、功能千差万别,对电能的电压、频率、波形要求各不相同。
为了满足一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若能将电网产生的恒频、恒压交流电变换成为用电负载的最佳工况所需要的电压、频率或波形,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技术经济效益。
例如:若风机、水泵全部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每年全国可以节省几千万吨以上的煤,或者可以少兴建上千万千瓦的发电站。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二极管
二极管是一种PN结半导体器件, 具有单向导电性。
三极管
三极管是一种具有电流放大பைடு நூலகம்用的 半导体器件,由发射极、基极和集 电极组成。
基本放大电路
01
02
03
共射放大电路
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最常 用的基本放大电路,具有 电压放大和电流跟随作用 。
共基放大电路
共基放大电路具有高频特 性好、输入阻抗高、输出 阻抗低等特点。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 础第三版
2023-11-10
目录
• 电工技术基础 • 电子技术基础 • 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应用 • 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实验及课程设计
01
电工技术基础
直流电路
总结词
直流电路是电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路,是电工技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详细描述
直流电路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以及电源、负载等其他元件。通 过这些元件的组合和连接,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电路模型,如欧姆定律、基尔 霍夫定律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运放广泛应用于模拟信号 的处理、信号运算、反馈 控制等领域。
03
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应 用
家用电器中的电工技术
电源技术
用于为家用电器提供电力,如交流电源、直 流电源等。
电磁兼容性
研究如何减少家用电器之间的电磁干扰,保 证良好的电磁环境。
电路设计
为家用电器设计各种电路,如电源电路、控 制电路、安全保护电路等。
交流电路
总结词
交流电路是电流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路,是电工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详细描述
交流电路包括正弦交流电、非正弦交流电、交流电路的功率等基本概念。通过分 析交流电路,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物理量,如电压、电流、阻抗等。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3版习题库及答案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 3 版)习题库第 1 章P15 练习题1.填空题(1)电力系统由、输电、降压、配电及五个环节组成。
(2)触电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3)电流分为三级:感知电流、电流、电流。
(4)人体触电的方式主要有触电、触电、跨步电压触电等。
(5)现场触电急救的原则可总结为八个字:、、、。
(6)常见低压试电笔的电压测量范围为。
2.单选题(1)在工程中,U、V、W 三根相线通常分别用()颜色来区分。
A. 黄、绿、红B. 黄、红、绿C. 红、黄、绿(2)在金属容器内、隧道内施工时,应采用()安全电压。
A.36VB. 24V 或12VC. 6V(3)电伤是指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A.内部组织B. 表皮C. 局部(4)触电事故中,内部组织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这属于()。
A.电击B. 电伤C. 电灼伤(5)感知电流是使人有感觉的()电流。
A.最大B.最小C.平均(6)摆脱电流是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电流。
A.最大B.最小C.平均(7)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关键在于()。
A.触电的方式B.人体电阻的大小C.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实行紧急救护(8)触电者呼吸停止,但心跳尚存,应施行()。
A.人工呼吸法B. 胸外心脏按压法C. 心肺复苏法(9)触电者呼吸和心跳都停止,应采取()。
A.人工呼吸法B. 胸外心脏按压法C. 心肺复苏法(10)对触电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时,需掌握在每分钟()。
A. 8~10 次B. 12~16 次C. 20 次(11)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左右。
A. 80~100 次B. 100~120 次C. 大于120 次(12)人体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所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 )。
A.单相触电B.两相触电C.接触电压触电(13) 低压试电笔检测电压的范围是()。
A. 60~500VB. 800VC. 大于1000V(14)用低压试电笔区分相线与中性线时,当试电笔触及导线,氖管发亮的即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思1.1.1】(a) 图U ab=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a指向b。
(b) 图U ab=-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b指向a。
(c) 图U ab=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b指向a。
(d) 图U ab=-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a指向b。
【思1.1.2】根据KCL定律可得(1) I2=-I1=-1A。
(2) I2=0,所以此时U CD=0,但V A和V B不一定相等,所以U AB不一定等于零。
【思1.1.3】这是一个参考方向问题,三个电流中必有一个或两个的数值为负,即必有一条或两条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是流出封闭面内电路的。
【思1.1.4】(a) 图U AB=U1+U2=-2V,各点的电位高低为V C>V B>V A。
(b) 图U AB=U1-U2=-10V,各点的电位高低为V B>V C>V A。
(c) 图U AB=8-12-4×(-1)=0,各点的电位高低为V D>V B(V A=V B)>V C。
【思1.1.5】电路的电源及电位参考点如图1-1所示。
当电位器R W的滑动触点C处于中间位置时,电位V C=0;若将其滑动触点C右移,则V C降低。
【思1.1.6】(a) 当S闭合时,V B=V C=0,I=0。
当S断开时,I=1233+=2mA,V B=V C=2×3=6V。
(b) 当S闭合时,I=-63=-2A,V B=-321+×2=-2V。
当S断开时,I=0,V B=6-321+×2=4V。
【思1.1.7】根据电路中元件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可确定该元件是电源还是负载。
当电路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表示该元件吸收功率,为负载;当其电压与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时,表示该元件发出功率,为电源。
可以根据元件电压与电流的正方向和功率的正、负来判别该元件是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例如某元件A电压、电流的正方向按关联正方向约定,即将其先视为“负载模型”,如图1-2(a)所示,元件功率P=UI。
设U=10V(电压实际方向与其正方向一致),I=2A(电流实际方向与其正方向一致),U、I实际方向一致,P=UI=10×2=20W>0(P值为正),可判断A元件吸收功率,为负载。
设U=10V(电压实际方向与其正方向一致),I=-2A(电流实际方向与其正方向相反),U、I实际方向相反,P=UI=10×(-2)=-20W<0(P值为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2 • 负),可判断A 元件发出功率,为电源。
同理,元件B 电压、电流的正方向按非关联正方向约定,即将其先视为“电源模型”,如图1-2(b)所示,元件功率P =UI ,若P =UI >0(P 值为正),可判断该元件发出功率,为电源;若P =UI <0(P 值为负),可判断该元件吸收功率,为负载。
(a)(b)图1-1 思考题1.1.5的电路图 图1-2 思考题1.1.7的电路图【思1.1.8】A 元件的KVL 方程为U =E 1-IR 1=10V ,A 元件电压、电流的正方向按非关联正方向约定,P A =IU =-10W <0,可判断其吸收功率,为负载(其电压、电流实际方向一致)。
B 元件的KVL 方程为U =E 2+IR 2=10V ,B 元件电压、电流的正方向按关联正方向约定,P B =IU =-10W <0,可判断其发出功率,为电源(其电压、电流实际方向相反)。
若由U 、I 的正方向及其值正、负先判定它们的实际方向,则元件A 、B 为发出还是吸收功率是很容易判断的。
【思1.2.1】(1) 错。
因为有载工作状态下的电压源、恒压源、电流源、恒流源,如果在其两端电压的实际方向与流过它的电流实际方向相反,则向外电路发出功率,为电源;反之,则由外电路吸收功率,为负载。
(2) 错。
两个电源等效的条件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外特性(V -A 特性),此题对任意相同的外接电路都具有相同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如图1-3(a)和(b)所示的恒压源和恒流源电路,它们外接相同的1Ω电阻元件,尽管此时它们输出相同的U 、I 、P ,但它们并非等效电源。
例如将电阻1Ω增大到2Ω,两个电源输出的U 、I 、P 不再相等。
(a) (b)图1-3 思考题1.2.1的电路图 (3) 对。
(4) 错,电源只对外电路等效,对内电路则不等效。
(5) 错,恒压源与恒流源之间不可以等效变换。
【思 1.2.2】U R =-10×2=-20V ;P E =10×2=20W >0,非关联正方向,它发出功率;S I P =-10×2=-20W <0,关联正方向,它发出功率。
第1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 • 3 • 【思1.2.3】(a) I S =69=1.5A ,R S =6Ω,电流源的I S 正方向向上。
(b) I S =3-410=0.5A ,R S =4Ω,电流源的I S 正方向向下。
(c) E =5×5=25V ,R 0=5Ω,电压源的E 正方向向上。
(d) E =3×6-3=15V ,R 0=3Ω,电压源的E 正方向向下。
【思1.2.4】利用等效电压源和电流源化简方法,可把教材图1.2.8化简为图1-4(a)和(b)所示。
其中,I S1=5A ,I S2=2010=2A ,I S =5-2=3A ,再利用并联电阻分流原理可得 I 3=-223+R R R ×I S =-10105+×3=-2A(a) (b)图1-4 思考题1.2.4的电路图 【思1.3.1】(1) 对。
(2) 错。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电压和电流的叠加运算,不适用于功率的叠加运算。
(3) 对。
(4) 错。
应用戴维南定理求等效电压源内阻R 0时,凡恒压源应短接,恒流源应开路。
【思1.3.2】根据叠加原理可得,I 与U S 成正比,所以,当U S 增大到30V 时,I 等于3A 。
【思1.3.3】根据叠加原理可得,当电路仅将恒流源断开后,电压表的读数为U V =12-8=4V 。
【思1.3.4】当开关S 断开时,其等效电路图如图1-5(a)所示,R ab =R 5∥(R 1+R 3)∥(R 2+R 4)。
当开关S 闭合时,其等效电路图如图1-5(b)所示,R ab =R 5∥(R 1∥R 2+R 3∥R 4)。
(a) (b)图1-5 思考题1.3.4的电路图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4 • 【思1.3.5】其等效电路图如图1-6所示,R ab =(4∥4+3)∥6=3011Ω。
【思1.3.6】其等效电路图如图1-7所示,R ab =8+4=12Ω。
图1-6 思考题1.3.5的电路图 图1-7 思考题1.3.6的电路图【思1.3.7】(a) E '=U 0=2+1×1=3V ,R 0=1Ω。
(b) E '=U 0=24-24663-+×6=12V ,R 0=3∥6=2Ω。
(c) E '=U 0=1×4+10=14V ,R 0=4+4=8k Ω。
(d) E '=U 0=61030+×10-62040+×40=-2.5V ,R 0=30∥10+20∥40=1256Ω。
由图1-9(a)得E '=U 0=10-1×4=6V ,由图1-9(b)得R 0=4Ω,由图1-9(c)得I =40R R E +'=642+=1A 。
【习题1.1】【解】(1) 各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如图1-10所示。
(2) 从图1-10中可知,元件1、3、5上电流的实际方向与电压的实际方向相反,故为电源。
元件2、4上电流的方向与电压的实际方向相同,故为负载。
电源1、3、5上消耗的功率分别为P 1=U 1I 1=5×1=5W ,P 3=U 3I 2=4×2=8W ,P 5=U 5I 3=3×3=9W 。
负载2、4上消耗的功率分别为P 2=U 2I 1=1×1=1W ,P 4=U 4I 3=7×3=21W 。
【习题1.2】【解】(1) 从电路图可得,流过回路ABCDA 的电流为I =111AC r R E U +-=411828+-=2A 。
由此可求出E 2=U AC +I (R 2+R 3+r 2)=28+2×(2+6+1)=46V 。
(2) V A =E 3=5VV B =V A -IR 1=5-2×4=-3V 或V B =E 1+Ir 1-U AC +V A =18+2×1-28+5=-3V V C =V B -E 1-Ir 1=-3-18-2×1=-23V 或V C =-U AC +V A =-28+5=-23VV D =V C -IR 2=-23-2×2=-27V 或V D =Ir 2-E 2+IR 3+V A =2-46+12+5=-27V第1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 • 5 •【习题1.3】【解】利用电源等效变换法化简后可得图1-11(a)和图1-11(b)。
(a)(b) 图1-10 【习题1.1】各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图 图1-11 【习题1.3】的图在图1-11(a)中,E 3=I S R 3=3×1=3V ,I S1=11R E =252.=1.25A 。
在图1-11(b)中,R 0=2121R R R R +=56=1.2Ω,E 0=I S1R 0=1.25×1.2=1.5V 。
所以,I =5430320R R R R E E E +++++=7538112111351....+++++=2A 。
由KCL 定律可得I R3=I S -I =3-2=1A ,所以,U =I R3R =(I S -I )R 3=(3-2)×1=1V 。
【习题1.4】【解】根据弥尔曼定理可得U ab =4321332121111R R R R R E R R E E +++++-=2131241310242012+++++-=21316131034+++-=12=2V 【习题1.5】【解】由题可知,因本电路中有三个电源,故应用叠加原理解题分三步进行,I S2、I S1、E 1单独作用时的等效电路分别如图1-12(a)、(b)、(c)所示。
由图1-12(a)得U 1=321312S R R R R R I ++ 由图1-12(b)得U 2=321211S R R R R R I ++ 由图1-12(c)得U 3=-321321)(R R R R R E +++ 根据叠加原理可得U =U 1+U 2+U 3=321312S R R R R R I +++321211S R R R R R I ++-321321)(R R R R R E +++ =321321211S 312S )(R R R R R E R R I R R I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6 •(a) (b) (c)图1-12 【习题1.5】的图【习题1.6】【解】根据叠加原理可得U ab 可看成为三个电源(E 、I S1、I S2)共同作用时,在ab 支路上产生的电压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