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以下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的全面归纳:
1. 古代国家和文化交往:
- 商朝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 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和周边地区的政治关系和文化交流。

- 周朝的政治制度和中央集权的推行。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和各国之间的政治联姻。

- 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和文化融合。

2. 希腊罗马古代文化:
- 希腊古代城邦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古罗马的建国和扩张历程。

- 希腊罗马古代艺术和哲学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3. 中世纪欧洲社会变革:
-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影响。

- 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和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 封建主义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4.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传播:
-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影响。

-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文化交流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播。

5. 近代科技文化的传播和冲击:
- 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和殖民活动。

- 近代科技的传入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冲击。

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的全面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必修三会考历史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会考历史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会考历史知识点高二必修三历史课程是中国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

在历史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高二必修三历史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发展1. 五四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影响。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期、地点、主要创始人以及它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3.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介绍北洋政府的特点、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合作的破裂。

4. 中国革命的发展:介绍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等中国革命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二、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介绍解放战争的背景、主要战役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时间、地点和意义。

3. 社会主义改造:介绍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

4. “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介绍“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的原因、主要后果和教训。

5. 文化大革命:介绍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发展1. 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介绍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2. 抗日战争和中国的外交战略:介绍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外交战略和取得的成果。

3. 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发展情况。

4. 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重要发展。

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1. 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建设:介绍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的背景、原因和意义。

3. 经济改革和发展: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方面和取得的成就。

4. “一带一路”倡议: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五、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系和影响1.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商朝的兴起和衰落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朝的兴起与黄河流域的农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商朝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奴隶制度。

商朝最辉煌的时期是在商汤和武丁两位君王的统治下。

商朝的兴起和衰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自然灾害的频繁使得社会秩序动荡,生产力水平下降;其二,贵族的贪欲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政权威信受到挑战;其三,周朝的兴起对商朝的统治产生威胁,最终导致了商朝的覆灭。

第二章周朝的兴起和衰亡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实行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的主要特点是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成熟。

周朝实行了分封制,通过与周室建立亲属关系的周王的诸侯建立的分封政权进行统治。

同时,周朝通过宗法制度对社会进行管理,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周朝的兴起和衰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诸侯之间的争霸导致了周朝政权的削弱和崩溃;其二,诸侯之间的联姻和亲属结盟使得周室与周王政权失去中央的控制权;其三,周朝的腐败和贵族的贪欲使得社会矛盾激化,封建制度成为混乱的制度。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争霸,世家豪强相争,社会矛盾激化,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

春秋时期,周室的中央政权日益削弱,霸主政治占据了主要地位,政权形态不断发展。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各个国家生产的武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军事力量也不断增强,社会的发展日益加速。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春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政治日益削弱,百家争鸣,社会政治发展进一步提速;其二,战国时期由于诸侯间的争霸,各国之间的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不断发展,使得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发展进一步加速;其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社会政治日益复杂。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分封制瓦解)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1)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考点突破: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法家。

原因:(1)法家思想认为历史向前发展,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最全归纳1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三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点之一,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史、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包括三大王朝、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期。

其中,三大王朝是指夏、商、周三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三个历史时期。

对于这三大王朝,必须掌握它们的开创者、时代背景及其贡献等方面的知识。

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开创者分别是禹、汤、周武王,他们都是在当时的混乱局面下,通过努力创造了自己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体系,使得中国古代文明得以延续。

此外,还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出现了诸如孔子、墨子、老子等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

这个时期,各国之间并不断固定,许多城市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另外,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期也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

例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王莽之乱、唐朝的开元盛世等,每个时期的高潮和低谷都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

二、现代中国史现代中国史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有着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每个事件都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对于这些事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它们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进一步了解相应的历史背景。

例如辛亥革命是在中国晚清时期的一次政治变革,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五四运动则是在十九世纪初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现代中国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经历着非常艰难的时期,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解放战争则是中共对民主革命的继续,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篇章。

三、世界史高中历史必修三涉及的最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世界史。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重点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重点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重点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必修三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点之一,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必修课程,其学习非常重要,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帮助。

而在高考中,历史必修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需要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下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重点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历史必修三。

一、坚持做好基础复习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很多,包括历代王朝、历史事件、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

因此,要想掌握历史必修三这门课程,首先必须做好基础复习。

在复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复习,比如说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政治制度的演变等,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非常重要。

二、多看历史文章,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在备考历史必修三时,我们需要多看一些历史文章,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这些文章可以是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是历史学者或者历史爱好者撰写的历史文章。

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应对各种历史题目。

三、注重历史案例的学习历史案例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通过学习历史案例,不仅可以掌握历史知识,而且可以了解一些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动,这对于我们的人生也有很多启示。

在备考历史必修三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历史案例,比如说抗战时期的一些英雄事迹、明朝中期的中兴历程等等,通过深入学习这些案例,可以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

四、强化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是历史学科的核心。

在备考历史必修三时,我们需要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我们的历史学习和考试成绩都有很大的帮助。

历史思维包括历史事实分辨能力、考证能力、推理和归纳能力等。

我们可以通过多做历史试题、读历史书籍、理解历史人物等方式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备考历史必修三。

五、关注历史文化的学习历史文化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的灵魂。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民族特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认识是相对封闭和狭隘的,这主要是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所致。

1.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源自于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人们在对待自然和社会问题时必须保持一种谦虚、尊重和和谐的态度,以便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2.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涉及到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阴阳五行以阴阳之道为基础,五行之说为主要内容,强调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了诸如“物极必反”、“有所不为”等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命运观中国古代的命运观认为,人的一生受到命运的支配,表现为“生有命,死有时”,人类生存与命运密不可分。

古人认为,人的命运由天、地、神、人以及前世今生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因此必须求助于神仙、佛菩萨等超自然的力量来化解人生难题,摆脱命运的羁绊。

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变革和社会制度的发展始终受到宗族、氏族等传统关系的影响,交替出现的封建、中央集权和分权等政治体制也反映了不同时代政治制度的差异。

1.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基于宗法制度,以宗族和氏族为基础,实行分封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封建王朝是中央政府和地方诸侯的共同组成部分,汉朝的王莽时期和北魏的孝文帝时期等是封建制度发展的顶峰。

2.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政治体制之一,它在唐朝和宋朝等时期得到了完善和发挥。

中央集权制度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评定了科举制度,注重法律制度和官员选拔,达到了统治国家和士族的目的。

3.分权制度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表现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格局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