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5 ̖ 蛋白酶体
• 每个人体细胞中含有30000个呈桶状蛋白酶体,他 们能够将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降解成7到9个氨基酸 长度的肽链。蛋白酶体降解蛋白质的活性中心位 于桶状结构的中心,与细胞中其他部分隔绝。进 入活性部位的唯一通路是“锁”(lock,一种19S 的复合物),它能够识别被泛素化的蛋白质,破 坏其折叠结构,并辅助蛋白质穿过蛋白酶体的狭 窄通道,进入位于桶状结构中 心的活性位点。
8 ̖ 泛素化和去泛素化
泛素通过E1和E2被激活的过程称为泛素的活化。
泛素的活化过程是一个依赖ATP的酶促反应:
①首先泛素活化酶 ( ubiquitin activatingenzyme E1 ) 催化泛素 C 末端的甘氨酸 ( Gly) 形成 Ub - 腺苷酸中间产物 , 然后激活的泛素 C 末端被转移至 E1酶内Cys残基的-SH键上,形成高能硫酯键;
• 1977年开始阿弗拉姆·赫尔什科致力于研究网状 细胞提取物。在试图利用色谱法除去血红蛋白的 过程中,阿龙·切哈诺沃和阿弗拉姆·赫尔什科 发现此提取物可被分为两个部分,当两部分融合 在一起时,就会产生ATP依赖性的蛋白质降解。 1978年,他们认为这种活性来源于一个多肽。这 种多肽(APF-1)分子量只有9000,即为泛素。
②含有高能硫酯键的泛素通过转酰基作用使其进一 步转移到泛素载体蛋白( 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E2) 特异的 Cys 残基上 , 形成 E2 - Ub 巯基 酯;E2-Ub巯基酯提供泛素分子,使泛素C端甘氨酸 与底物蛋白的Lys 残基的氨基形成共价键 , 由第一 个泛素单体与底物蛋白内部的 Lys 残基的 ε 氨基 (或β 氨基)结合;
二 ̖
1 ̖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簡介蔡蘊明譯詹健偉校訂譯者按: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又落入了生化學家的口袋,連續兩年頒給生化學者並不常見,我想這應該是反映了現在化學研究的熱門趨勢。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讓我們注意到細胞是如何精妙的去控制它的蛋白質系統,昨日(十月六日)我在中研院生醫所聽了一場2002年諾貝爾生理及藥學獎的得主H. Robert Horvitz的演講,那是另一個熱門的題目:細胞凋亡,真是一場精采的演講,同樣的我們看到這些蛋白質的另一種運作。

前幾日與一位生技系的學生聊到他未來想走的方向,言談之間他似乎認為蛋白質的化學已經熱門了好一陣子了,恐怕熱潮已過。

不過從現實來看,在諾大的生命體系中,我們對它的瞭解實在是太少了,由這些蛋白質的研究看來,我覺得蛋白質的化學仍應是方興未艾吧!後記:詹健偉是我在2003年教過的學生,他原在植微系,後來轉入了生化科技系,從起初對生物系統的興趣加上對化學的熱愛導致他轉入生化科技的領域,然而這些年他逐漸的體認:「只有化學才能完美的解釋生物體系」,現在他已經決定投入“化學生物學”的領域。

健偉是個認真的學生,他讀我的翻譯文章極為仔細,更進一步的從一個學生化的背景看出我許多翻譯的謬誤以及不通順之處。

約莫半年前碰到他,他主動的提及願意幫我修改,一直到最近才讓我如願。

有學生如此,是我的福分,感謝健偉也祝福他!(請參考本人另一譯文:化學生物學:等待你的探索.tw/lecture/chembio9508.htm)蔡蘊明謹誌於2006年十月九日這份文章是譯自諾貝爾獎委員會公佈給大眾的閱讀資料:/chemistry/laureates/2004/public.html。

有意進一步的瞭解就得詳讀以下資訊:/chemistry/laureates/2004/adv.html。

原文附有一個很精采的動畫,對這個蛋白質控制系統有畫龍點睛之妙,推薦各位看看:/chemistry/laureates/2004/animation.html一個人的細胞中含有上百萬種的不同蛋白質,它們具有無數的重要功能:例如以酵素(或稱為酶)的型式存在的化學反應加速者,以荷爾蒙的型式存在的訊息傳導物質,在免疫的防禦上扮演要角以及負責細胞的型態和結構。

诺贝尔ppt课件

诺贝尔ppt课件
总结词
艺术创新、跨领域合作
详细描述
诺贝尔艺术领域奖项不仅关注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形 式,还涵盖了电影、设计等新兴领域。这些获奖作品体 现了艺术家们在艺术创新和跨领域合作方面的探索和实 践,为世界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 ,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风格成为20世纪最具创新性的 艺术形式之一,而莱热的《城市广场》则将立体主义与 城市主题相结合,展现了现代都市的繁华与冷漠。
诺贝尔奖的发展历程
自1901年开始颁发以来,诺贝尔奖已 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成为全球 范围内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奖项之 一。
诺贝尔奖的奖项设置
诺贝尔奖的奖项类别
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等五大奖 项,每个奖项的奖金金额为100万瑞典克朗。
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
获奖成果必须是在前一年有重大贡献的人,并且成果需经过国际认可的学术机 构认证。
详细描述
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了光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的规律。这一理论为量子 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篇章。
化学领域的重大发明
总结词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元素,为放射性研究奠定了基 础,并因此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的诺贝 尔化学奖。
详细描述
居里夫人在研究铀矿的过程中,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元素。这 两种元素具有强烈的放射性,为后来的核能开发提供了理论 基础。居里夫人的发现还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 进步。
诺贝尔ppt课件
conten的杰出人物 • 诺贝尔的科学与技术贡献 • 诺贝尔的人文与艺术贡献 • 诺贝尔奖的未来展望 • 总结与感悟
01
诺贝尔简介
诺贝尔奖的起源与发展
诺贝尔奖的起源

高中化学诺贝尔与诺贝尔化学奖展示课用ppt课件

高中化学诺贝尔与诺贝尔化学奖展示课用ppt课件
诺贝尔父母的优良素质对诺贝尔的影响很大。
Hale Waihona Puke 1.诺贝尔的生世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意志顽强,不甘落后。 诺贝 尔的父亲很关心小诺贝尔的兴趣爱好,常常讲科学家的 故事给他听,鼓励他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诺贝尔的母 亲卡罗莱曼,是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妇女,讲求实际,乐 观豁达,谦虚有礼。她对孩子既严格又慈爱,经常带着 诺贝尔做一些浇花、锄草、清除垃圾的劳动。
1.诺贝尔的生世
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 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母亲出生于比较富有的 农民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位善良、智慧的贤 妻良母。他从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那里学习了工程 学的基础,也像父亲一样具有发明的才能。诺贝尔的 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位发明家,在俄国拥有大型 机械工厂,1840—1859年其父在圣彼得堡从事大规模 水雷生产,这些水雷及其他武器曾用于克里米亚战争。 他发明了家用取暖的锅炉系统、设计了一种制造木轮 的机器、设计制造了大锻锤、改造了工厂设备。在父 亲永不停息的创造精神影响和引导下,诺贝尔走上了 光辉灿烂的科学发明道路。
《诺贝尔化学奖》 -----从名人的化学思想得到的启发
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
诺贝尔这一名字在世界上几乎家喻户晓,这不仅因
为诺贝尔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实业家,更重要的 是他为了促进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和平而 设置了世界瞩目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得到的不仅仅是奖 金,更重要的是荣誉,是为推动全人类的科学进步和社 会发展作出贡献的自豪。诺贝尔奖的精神光芒四射,诺 贝尔的名字流芳百世。
他与许多富豪不一样,他一贯轻视金钱和财产。 当他母亲去世时,…….他曾经说:”金钱这种东西,只 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 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诺贝尔》课件

《诺贝尔》课件

激励创新精神
诺贝尔奖获奖者的研究成果对推动科学发 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 供了重要支撑。
诺贝尔奖成为全球范围内科学家和文学家 的最高荣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投身于 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
促进国际合作
提升社会认知
诺贝尔和平奖关注全球性问题,倡导国际 合作与和平发展,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 了积极作用。
04
诺贝尔奖的争议和批评
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和公正性
评选过程主观性
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中,评委的 主观因素可能导致评选结果的不
公正。
获奖者偏向性
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往往偏向于西 方科学家和发达国家,对于非西 方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存在一定
的歧视。
奖项设置局限性
诺贝尔奖的奖项设置相对固定, 难以涵盖所有领域和新兴科技, 导致某些重要科技成就被忽略。
02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的设立和评选
设立
诺贝尔奖由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设 立,旨在奖励在科学、文学和和
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评选机构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 ,由各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
评选标准
诺贝尔奖评选注重获奖者在相关领 域的原创性贡献和创新性成果,同 时强调获奖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实际 影响。
诺贝尔奖的奖项和获奖者
诺贝尔奖的评选和颁发引起了全球范围内 的广泛关注,提高了社会对科学、文学和 和平事业的认知和支持。
03
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就和故事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
总结词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 ,他因相对论和光电效应理论而闻名于世。
详细描述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 了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他最著名的理论是 相对论,其中包括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特殊相对论解释了无重力状态下物体的运 动,而广义相对论则描述了重力是如何影响 物体运动的。此外,爱因斯坦还因提出光电

《诺贝尔》课件

《诺贝尔》课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01 02 03 04
05
Part One
出生日期:1833年10月 21日
出生地:瑞典斯德哥尔 摩
家庭背景:父亲是工程 师,母亲是教师
教育经历:在斯德哥尔 摩皇家理工学院学习化
学和工程学
职业经历:在瑞典、俄 罗斯、英国等地从事炸
奖项设置:包括 物理、化学、生 理学或医学、文 学、和平五个奖 项
评选标准:以诺 贝尔遗嘱为依据, 注重科学、文学、 和平等领域的贡 献
评选过程:由诺 贝尔基金会负责, 每年评选一次
颁奖仪式:每年 12月10日在瑞典 首都斯德哥尔摩 举行,由瑞典国 王亲自颁奖
推动科学研究:鼓励科学家进行创新和探索 促进国际合作:加强各国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 推动社会进步:通过科学研究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创立诺贝尔奖, 推动科学、文学、 和平等领域的发 展和进步
创立诺贝尔奖:表彰在科学、文学、和平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推动科学研究:鼓励科学家进行创新和探索,推动科学进步 促进文化交流:通过文学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倡导和平理念:通过和平奖,倡导和平、非暴力解决争端的理念
Part Two
设立时间:1901年
获奖条件:作品具有艺术价值、思 想深度和文学技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奖项目的:表彰在文学领域做出杰 出贡献的作家
获奖者:包括莫言、鲍勃·迪伦等著 名作家
获奖者:马丁·路德·金
获奖原因:为非暴力抗争做出贡献, 推动美国民权运动
添加标题

《诺贝尔化学奖》课件

《诺贝尔化学奖》课件
发展推动了科学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展望未来,化学领域将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科学成 就和社会价值。
《诺贝尔化学奖》PPT课 件
了解诺贝尔化学奖的历史和意义,以及其在化学领域的影响和贡献,让我们 一起探索这个世界上最高荣誉的化学奖项。
诺贝尔化学奖的前身
1
发端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于1895年遗嘱设立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对化学发展的杰出贡 献。
2
创立
1901年首次颁发,最初设立为物理化学奖。后来,物理学和化学分设为两个独立 奖项。
1
皮埃尔·居里
居里夫人的丈夫,与她一起共享了1903年的化学奖,以及1911年独自获得的诺贝尔化学奖。
2
林奈乌斯·保罗·埃米希乌斯
196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为有机化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方法。
3
马丁·彼得·贝肯
1985年和2002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对DNA修复和基因组稳定性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诺贝尔化学奖的历史背景
初期获奖人
最早的获奖人包括马里·居里和亨 利·贝克雷尔,他们为辐射学和电 化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位女性得主
居里夫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 学奖的女性,以其放射性研究而 闻名。
核物理的贡献
欧内斯特·卢瑟福的研究为核物理 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也获得 了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人
诺贝尔化学奖与化学领域
诺贝尔化学奖的荣誉激励了世界各地的化学家,推动了化学科学的进步和创新。化学领域的发展正朝着更加可 持续和环境友好的方向迈进。
诺贝尔化学奖颁奖仪式
1 历史与现状
诺贝尔化学奖颁奖仪式始于1901年,目前在诺贝尔宴会上隆重举行。
2 盛况和流程
仪式包括颁奖致辞、奖章佩戴、获奖人演讲和晚宴等环节,庄重而庄重。

《诺贝尔奖》课件

《诺贝尔奖》课件
《诺贝尔奖》PPT课件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最高荣誉的科技奖项之一, 涉及多个领域的成就。 本课件将带您穿越历史,探索其设立、分类和得主,以及其影响与意义。
历史背景
诺贝尔奖的创办人是爱尔兰工程师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曾是诺贝尔炸药的发明人,他希望通过这个奖项来鼓 励全世界的科学家、作家和平者作出卓越贡献。
诺贝尔奖的设立
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 文学和和平五个奖项。这些奖项旨在表彰那些“在近一年内为人类利益作出最 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的分类和颁发机构
物理学奖
表彰在物理学领域做出杰出 贡献的科学家。
化学奖
表彰在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 献的科学家。
生理学或医学奖
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做 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或医生。
文学奖
表彰在文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
和平奖
表彰为和平促进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或组织。
诺贝尔奖得主与贡献
马丁·路德·金
他通过非暴力抗议和演讲,为美国黑人民权争取平 等。
玛丽·居里
她发现了镭元素,对放射学做出重要贡献。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他提出了相对论理论,改变了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认 知。
艾米·诺赛斯
她以儿童文学作品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
诺贝尔奖的影响与意义
1 激励
诺贝尔奖激励科学家、作 家和平者为人类福祉做出 更多贡献。
2 奖项声誉
荣获诺贝尔奖将永远成为 得主的骄傲和成就。
3 社会影响
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就和贡 献对全球社会产生深远影 响。
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
中国已经有多位杰出人士荣获诺贝尔奖,涉及物全世界最高荣誉的科技奖励,表彰那些在科学、文学和和平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它的影响与意 义深远,激励着科学家们努力创新,为人类福祉做出更多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 阿弗拉姆·赫尔什科1937年出生在匈牙利,犹太 后裔,13岁移民以色列,现年67岁,1969年在耶 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曾在旧金 山加州大学从事研究,1972年起在以色列工学院 任教。2004年10月6日获诺贝尔化学奖
5
• 欧文·罗斯现年78岁,195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 博士学位,现就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 校。三名获奖者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就一直致 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
13
• 在活性位点目标蛋白质被降解成7~9个氨基酸长度 的短肽片段后,从蛋白酶体的另一段被释放。此 外,19S复合物上还含有一种异肽酶,能够将泛素 从底物蛋白质上除去。因此,蛋白酶体本身对蛋 白质并没有选择性,具有选择性的是E3酶,它只 对待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泛素化标记。
14
6 ̖“多步泛素引发”学说
• (3)E3酶识别待降解的目标蛋白质(靶蛋白), E2-泛素复合物结合到目标蛋白质附近,泛素标记 物从E2酶转移到目标蛋白质上;
• (蛋白质的泛素化)
• (4)E3酶释放已被泛素标记的蛋白;
15
• (5)重复最后一 步,直至蛋白质上 连接的多个泛素形 成一条短链;
• (6)泛素短链在 蛋白酶体开口处被 识别,泛素标记物 被切除,蛋白质被 切割成小片段。
•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两种识别机制,即N-end 规则 和一种新的区别于N-end 规则的N 端氨基酸残基 识别机制
7
二 ̖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1 ̖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两种降解过程:
• 一种:溶酶体,不需要能量,无选择性的降解。 主要是降解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取的外源蛋白 质。
• 另一种:需要能量,高效率、指向性很强的降解 过程。比如多数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这个过程 需要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即泛素—蛋白酶体途 径( UPP )介导的蛋白水解过程
12
5 ̖ 蛋白酶体
• 每个人体细胞中含有30000个呈桶状蛋白酶体,他 们能够将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降解成7到9个氨基酸 长度的肽链。蛋白酶体降解蛋白质的活性中心位 于桶状结构的中心,与细胞中其他部分隔绝。进 入活性部位的唯一通路是“锁”(lock,一种19S 的复合物),它能够识别被泛素化的蛋白质,破 坏其折叠结构,并辅助蛋白质穿过蛋白酶体的狭 窄通道,进入位于桶状结构中 心的活性位点。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1
目录
一 ̖ 人物简介 二 ̖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的内容 三 ̖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的应用 四 ̖ 展望
2
一 ̖ 人物简介
200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 沃、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 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也就说说他们发现了一 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阿龙·切哈诺沃
阿弗拉姆·赫尔什科
3
欧文·罗斯
• 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博士,以 色列生物学家、化学家,第一位获得科学类诺贝 尔奖的以色列人, 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 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 院士,中国南京大学名誉教授,南京大学化学与 生物医药科学研究所所长。1947年生于以色列海 法,1981年在以色列海法工学院获医学博士学 位,198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1980年在以色列海法市工学院任教,1992被聘为 教授。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2013年12月19日当 选中科院生物化学部外籍院士。
10
3 ̖ 泛素的结构与组成
泛素含有76个氨基
酸残基,广泛存在
于真核生物,目前
尚未发现泛素存
在于原核生物
中,泛素的氨基
酸序列极其保
守。泛素基因主
要编码两种泛素
前体蛋白质:一种
是多聚泛素,另一
11
4 ̖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upp )的组成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 upp ) 由泛素( ubiquitin, ub) 以及一系列相关的酶组成。 除泛素以外还包括4 种 酶家族:泛素活化酶 ( E1 ) 、泛素偶连酶 (E2)也称泛素载体蛋白 、 泛素-蛋白连接酶( E3) 和蛋白酶体 (proteasome) 。
16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过程
泛素分子 被激活 被激活的泛素分子 E3
E2 激 活
E1
多泛素化
E2
需降解的
蛋白质
17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过程
ATP
蛋白酶体 降解
18
7 ̖ 泛素识别靶蛋白的机制
• 靶蛋白通过被泛素途径的酶E2或E3识别基 而将泛素连接到靶蛋白上。有时对靶蛋白的识别 还需要特定位点的磷酸化并且要达到一定的磷酸 化阈值。
• 1970年代末,赫什科借着带薪休假的机会,带着 当时还是博士后的切哈诺沃,到美国费城福克 斯·蔡斯癌症研究中心的罗斯实验室进行访问研 究,在那里完成了三位获奖者的大部分合作研 究,发表了一系列生物化学论文。
6
• 在宣布大厅,切哈诺沃笑言,还没来得及把消息 告诉亲朋好友,也没想以后怎么用这笔奖金, “在此刻,我觉得我已经不是我自己了!当记者 问到,作为一名非美国人赢得科学类的诺贝尔奖 有什么感受,他激动地说:“我深深为我的祖国 感到骄傲!”切哈诺沃还说,他相信他们的发现 对攻克癌症以及多种疾病会有很大帮助。
8
生物体内细胞中蛋白质的降解
8090%
异常蛋白
短周期蛋白 内质网相关
蛋白 长周期蛋白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1020%
膜蛋白 细胞外蛋白
溶酶体途径
氨基酸 小肽
9
2 ̖ 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概述
• 蛋白质的降解是一个精细控制的过程,首先有待 降解的蛋白质被一种多肽(称之为泛素)所标记 (蛋白质的泛素化),接着这些泛素化的蛋白质 进入细胞的蛋白酶复合体的活性位点,蛋白质被 降解成7~9个氨基酸长度的短肽片段后,从蛋白酶 体的另一段被释放。
在后来的研究中,三位科学家及其成员们发现了 与此相关的3种酶,分别命名为E1、E2、E3,并且 在据此提出了“多步泛素引发”假说,即在人体 细胞中含有多种E1酶、E2酶、E3酶。蛋白质在细 胞内的降解的过程:
• (1)1、E1类酶激活泛素,该过程需要ATP(三磷 酸腺苷)提供一定能量;
• (2)泛素分子被转移到E2酶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