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和内蒙古生态博物馆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参观内蒙古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内蒙古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内蒙古博物馆的心得体会内蒙古博物馆是一座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博物馆,位于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馆,深受其陈列的丰富内容和精美展品的震撼。

在这次参观中,我不仅了解了内蒙古的历史文化,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下面,我将就我的参观心得体会作一简要的叙述。

博物馆分为多个展厅,每个展厅都展示了不同的主题和文化元素。

首先是内蒙古的自然地理展厅,这里通过模型和图片生动地介绍了内蒙古的地理环境、地貌、气候等。

我了解到,内蒙古是我国境内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拥有广袤的草原、壮美的沙漠和秀丽的湖泊。

同时,内蒙古还是各种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如石羊、高鼻羚羊、胡兀鹫等。

这些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研究对于内蒙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接下来,我进入了历史文化展厅,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展厅。

在这里,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内蒙古的古代文明。

陈列着大量的文物和实物,展示了内蒙古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蒙古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表达。

蒙古族是内蒙古的主要民族,其在历史上的兴衰和发展对于内蒙古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历史进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历史文化展厅中,我还了解到了内蒙古的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

从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到现代的多民族社会,内蒙古是一个融合了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多个民族的地方。

在这里,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内蒙古文化。

了解了这些历史背景后,我对内蒙古的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此外,参观内蒙古博物馆还让我感受到了内蒙古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在艺术品展览厅中,展示了各种精美的民间工艺品、传统绘画和雕塑作品。

这些艺术品不仅展示了内蒙古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从这些作品中,我感受到了内蒙古的深厚艺术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

参观完内蒙古博物馆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内蒙古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魅力。

赴内蒙古参观考察心得体会(精)

赴内蒙古参观考察心得体会(精)

赴内蒙古参观学习心得体会X月XX日至XX日我有幸跟随基地考察团赴内蒙古参观学习。

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多个厂矿企业,产业基地及现代化城区的参观学习使我充分感受到了内蒙古大气磅礴的发展态势和巨大建设成就。

特别是几个地区兼顾眼前与长远、生态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与民生,形成了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特色城镇化互动的良好局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具体讲有以下几点感受: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高内蒙古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意基础设施建设,并坚持高标准,适当规划园区并全力完善园区的各项主体功能,做到了“筑巢引凤”。

不单以政策优势吸引项目和投资,还善于利用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设施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例如,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是鄂尔多斯市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结构转型、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基地。

鄂尔多斯铜川汽车博览园,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两级政府的重点园区,该项目立足鄂尔多斯,辐射晋、陕、蒙、甘、宁等周边地区,项目总占地约10平方公里,总投资60多亿元,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地区一流的汽车综合服务贸易新园区。

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是2006年建设的新型特色产业园区。

园区总规划面积40余平方公里,包括建成区、在建区和新规划区三部分。

其中,建成区聚集了内蒙古一机集团、北方重工集团、北方奔驰公司、北方创业公司等170户重点企业(项目)。

在建区共有52个项目入驻,初步形成了风电设备、重型汽车、铁路产品、石油机具、特种钢深加工、工程机械6大产业集群。

二、旅游产业文化含量高。

内蒙古地域广阔,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尽管如此,内蒙古人却并没有放弃文化资源的开发。

这一点在特色旅游产业的做大做强上表现尤为突出。

以黄河文化、成吉思汗文化、草原文化为代表,建立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

在文化资源开发上,内蒙古巧妙地把原始生态和现代文明结合在一起,打造了既有原生态的魅力吸引,又有现代文明享受,兼顾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异域风情的特色旅游产业,文化品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观内蒙古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内蒙古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内蒙古博物馆的心得体会作为内蒙古地区最大的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展陈方式吸引了众多游客。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馆,并从中获得了深刻的感受与启发。

下面是我对参观内蒙古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首先,内蒙古博物馆的展览陈列令人叹为观止。

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厅中,藏品的分类和陈列方式都非常精准。

尤其是第一展厅的“内蒙古自然与人文”展,生动地展示了内蒙古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从内蒙古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到当地牧民的日常生活、民族服饰,每一部分都被精心设计和展示,使参观者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内蒙古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另外,博物馆还设置了多个互动展览,如体验草原牧民生活、描绘内蒙古美景的 VR 屏幕等,使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内蒙古的魅力。

其次,内蒙古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多样,给人以强烈的文化冲击力。

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书画、陶瓷等。

其中,内蒙古地区的文化与民族特色得到充分体现。

在玉器展区,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蒙古族玉器,如手镯、吊坠等,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展示了蒙古族独特的审美观和工艺传统。

此外,我还对博物馆收藏的一批壁画文化作品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作品连绵起伏的线条、鲜艳夺目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触动,彰显了内蒙古地区独特的艺术风格。

除了展品本身,内蒙古博物馆的智能展示设备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参观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到馆内采用了一些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增强参观体验。

例如,一些展品旁边配备了触摸屏幕,通过触摸可以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物信息。

此外,在一些展览区域,还设有VR 眼镜和全息投影设备,使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独特性。

最后,内蒙古博物馆的参观氛围非常好。

除了展览本身,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专题讲座、文化交流等,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体验机会。

同时,博物馆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热情服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们不仅为游客提供参观指引,还能够详细解答游客的各种问题,使参观者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博物馆参观考察报告

博物馆参观考察报告

博物馆参观考察报告博物馆参观考察报告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博物馆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场所。

近日,本人参观了某市博物馆,以下是本次考察的报告。

一、场馆基本情况介绍该市的博物馆位于市中心,建筑风格古朴而典雅,整个博物馆分为四个楼层,展出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历史、自然、文物、艺术等多个方面。

馆内设有讲解员,为观众提供专业的讲解和解答疑惑。

二、博物馆展区介绍1.历史展区历史展区是该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展出了该市从古代时期至今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其中包括具有代表性的陶瓷、青铜器、金银器等。

该展区设计先进,展品极具代表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该市悠久的历史文化。

观众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历史风貌。

2.自然展区自然展区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生动而神秘的自然世界。

展区内多彩的动植物标本、逼真的场景还原和交互式的展示形式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得到了极佳的体验。

该展区的设计思路以生态回归为主题,展示了该市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成果。

3.文物展区文物展区是该博物馆最有特色的展区之一。

该展区展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包括古代的书画、器物等,再现了悠久的文化历程。

其中“古诗文展示区”设计精妙,通过文物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为观众带来了极佳的视听体验。

而“名人文化展示区”则展示了该市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和其代表作品等,让人感受到了古今交融的氛围。

4.艺术展区艺术展区是该馆的一个闪光点。

该展区精选了多种不同颜色和表现形式的艺术形态,给观众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外,该馆还定期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演出等,让观众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获得了关于艺术知识和文化的深度体验。

三、博物馆观众服务介绍该博物馆观众服务贴心有佳,从进馆后的导览服务到讲解员的详细解释,无不让参观者犹如经历一次文化盛宴。

此外,该馆还有专门的休息区和儿童参与区等,为各类观众提供了更加舒适和亲切的参观体验。

四、个人感受本次参观让我对该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也提高了我对文化事业的关注度。

参观内蒙古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内蒙古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内蒙古博物馆的心得体会内蒙古博物馆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座展示内蒙古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馆,并深受其陈列的文物和展览所吸引。

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博物馆的外部设计非常吸引人。

整座建筑采用了现代和传统元素的结合,塑造出独特的形象。

红色的砖墙和古色古香的木雕窗户营造出浓郁的蒙古族文化氛围。

同时,建筑外部的雕塑和景观设计也展现了内蒙古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民族传统。

进入博物馆的大厅,我被迎接着的巨大骨骼模型震撼到了。

这些模型是巨大的恐龙和古代动物的复制品,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内蒙古地区的古生物历史。

通过这些模型,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内蒙古丰富的古生物资源,并对地质演变的历史变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发现博物馆对于内蒙古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展示。

从古代的草原游牧民族到现代的工业化发展,每个展厅都能看到精心策划的陈列品。

例如,我了解到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服饰,进而学习到了唐代和元代蒙古族的丰富文化遗产。

游览博物馆期间,我特别留意了展馆中的文物精品展示。

这些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例如,我看到了以蒙古王府为背景的国画展,这些国画展现了蒙古傣汗时期的疆域和政治风貌。

此外,内蒙古博物馆还收藏了丰富的青铜器、陶瓷等古代艺术品,这些展品展示了古代民族艺术的魅力和内蒙古地区的独特历史。

不仅如此,博物馆还特别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体验。

在展厅中设置了一些互动装置,让观众能更深入地理解展品和历史。

例如,我见到了一个仿真的恐龙足印模型,可以亲自体验走在巨大恐龙足迹上的感觉。

这样的设计让参观者更加身临其境,增强了参观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最后,我要提及的是博物馆的教育活动。

博物馆定期组织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向公众传递相关地区的历史文化知识。

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内蒙古地区传统音乐的讲座,深入了解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这些教育活动丰富了参观的内容,让观众能够在娱乐和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呼和浩特内蒙古博物馆参观后感

呼和浩特内蒙古博物馆参观后感

呼和浩特内蒙古博物馆参观后感哇塞,去完呼和浩特的内蒙古博物馆,我就像经历了一场超级酷的穿越之旅!一走进博物馆,那种宏大的气场就把我给震住了。

大堂宽敞明亮,感觉自己一下子变得好渺小。

然后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眼睛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到处都是新奇的玩意儿。

先说说那些恐龙化石吧。

以前我只在电视上见过恐龙,觉得它们离我超级遥远。

可在这儿,它们就那么真实地展现在我眼前。

那些巨大的骨架,有的高耸着,感觉随时要复活似的,我都忍不住想,如果真的恐龙站在我面前,我是不是会被它一口吞掉啊,哈哈。

特别是那种长长的脖子的恐龙,我就在想,它那么长的脖子,会不会经常扭到呀,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傻。

再说说那些关于草原文化的展览。

哇,内蒙古的历史和文化真的是超级丰富啊!那些古老的蒙古族服饰,精美得不像话。

每一针每一线都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就在想,以前的蒙古族人民可真厉害,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情况下,能做出这么漂亮的衣服。

那些服饰上的图案,有的像云朵,有的像骏马,一看就充满了对草原生活的热爱。

而且那些马鞍啊,马镫啊,做得都特别精致,感觉都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一件件艺术品呢。

还有那些展示草原生活场景的小模型。

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小蒙古包,还有里面摆放着的生活用品,就好像我自己走进了一个古老的蒙古包里,和牧民们一起喝着奶茶,听着马头琴悠扬的声音。

我都能想象到他们放牧的画面,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像一朵朵会移动的白云,牧民们骑着马,自由自在的,这种生活真的太让人向往了。

在博物馆里,我还看到了很多古代的兵器。

那些寒光闪闪的刀剑,让我不禁联想到古代的勇士们在草原上征战的画面。

他们骑着马,挥舞着兵器,保卫着自己的家园。

我就想啊,要是我能回到那个时候,我能不能也成为一个勇敢的战士呢?不过看了看自己这小身板,还是算了吧,哈哈。

整个参观过程,就像是读了一本超级厚又超级有趣的历史书。

我一边走一边感叹,原来内蒙古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精彩故事。

这个博物馆就像是一个宝藏盒子,把内蒙古从古至今的宝贝都装在里面。

参观贵州省博物馆后的心得体会

参观贵州省博物馆后的心得体会

参观贵州省博物馆后的心得体会繁华的生活容易迷离人的眼睛,在都市的霓虹灯下,不免会有一种感伤,一种渴望,一种向往,想要挣脱尘世的束缚,寻觅一处安静,一种恬淡,一份和谐,体味生命的庄严与伟大……怀着这份渴望,我们在学院党课负责人领导下,我们来到了贵州省博物馆。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贵州省博物馆,也许,来贵州旅行的游客更喜欢依恋贵州原生态的景观,比如说:贵州的山:苗岭逶迤,乌蒙磅礴,大娄山耸峻,梵净山雄奇,万峰林俊美,云台山瑰丽。

云层叠嶂,岩奇石秀。

构成一片涛翻浪卷的山海。

贵州的水:众多的激流、壮观的瀑布、灵秀的湖泊和舒爽的温泉,汇成米人的水景资源,江河湖泊与山川峡谷交辉相映,相得益彰。

贵州的林:茂密幽深,千资百态,有植根山岩的青松,有盘踞水中的奇树,还有绵延起伏的竹海,或古树参天,雄伟壮观,或亭亭玉立,青翠欲滴。

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市,自然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著名古楼阁-甲秀楼文化风格的建造设计;以明清建筑的人文景观为主的青岩古镇景区,更是人们拍照留念的好地方;还有五公祠……但是,在我看来,假如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贵州这片热土,那么贵州省博物馆是你一定要去的地方。

在那里,他会让你对贵州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贵州的文化,贵州的民俗风情,贵州的经济发展……然而,我院党课实践就组织了一次参观贵州省博物馆的大型活动,参加人员积极分子,活动时间持续了一个下午。

这一次的博物馆之旅,让我更深爱这个美丽可爱的贵州,更深刻的体会到它文化底蕴,民俗风情,还有悠久的历史。

下午两点钟,大家就已经集中在学校门口等待出发。

虽然踏上这片热土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但对它了解还甚少,当然,去博物馆也是第一次,心里不免有一种渴望,一份急切,当然,也少不了遐想……在那里,能看到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能否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一个小时左右,以后,我们终于到了博物馆,随即你便会体味到磅礴的气势,仿佛呼吸都变得澎湃起来。

与外面的世界只是隔了一堵墙而已,这一堵墙的距离竟然如此不同。

参观内蒙古博物馆心得.doc

参观内蒙古博物馆心得.doc

参观内蒙古博物馆心得9月6日至12日在呼和浩特参加了一个由国家人事部培训中心举办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学习之余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馆。

该馆建成于2007年,位于呼和浩特市政府附近,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2万平方米,分上下四层,其中包括8个基本陈列展厅和8个专题陈列展厅。

8个基本陈列展厅陈列内容包括内蒙古地区远古生态环境、地质矿产资源、古代北方民族史、内蒙古革命斗争史以及近现代民族民俗等,展出内容非常丰富。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彻底的了解一个地方,那么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把去当地博物馆作为旅程的第一站。

只有在充分了解其历史渊源和人文风土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对后面的游览起到很好的作用。

也可以更好的避免人们戏称所谓的;中国式旅游;了!我欣赏内蒙古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的地理环境,更对馆内收藏的古生物化石情有独钟。

这里汇集了内蒙古的化石珍品,反映了内蒙古古生物化石的概况、生物进化的历程、戈壁沧桑变迁的奇迹。

距今二亿二千五百万年到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中生代,内蒙古曾是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生息的乐园,并成为当今世界驰名的恐龙化石产区。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这里的恐龙化石了,据说保存在这里的查干诺尔龙化石是目前已经修复装架的亚洲白垩纪时期最大的恐龙!体长12米,身高6米多,有4层楼高。

这种庞然大物在6千万年前不知为何就消失了,有的说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结果,有的说是气候变化的原因,有的说是疾病流行的原因。

不管如何,生命的出现以及人类的出现,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奇迹!一种苍桑感油然而生!参观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感受自然人文之美北风瑟瑟,滴水成冰,中国日报记者王恺昊踏进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带您开启一段精彩的旅程。

每年,世界各地的游客涌向内蒙欣赏草原风光,了解这片土地上蕴藏的民族文化。

游客若是初次造访此地,位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东部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寒冷漫长的冬季,低温让室外景区黯然失色,不过,博物馆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和内蒙古生态博物馆考察报告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Guizhou and Inner Mongolia Ecological Museum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贵州和内蒙古生态博物馆考察报告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可以看出,中国博物馆学会按照战略意图行事,考虑了(世界)几代生态博物馆,回顾和评价了生态博物馆发展经历,按照博物馆的成长趋势,扩大了国际合作。

这是中国方面的一个明显特点。

从大的方面看,中国表现出了根据几个生态博物馆的经验,具有扩展建立国家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的潜力。

这一现象和世界其他国家已经建立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的过程相似(例如法国、日本、意大利、波兰、瑞典、巴西和墨西哥)。

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给予每一个生态博物馆和当地领导层以权利,允许他们在形成生态博物馆的相互联络中发挥作为参与者的作用。

对于这一点,紧迫的是伴随着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的建设(这通常是学者和政府权力机构的任务),紧紧依靠各地生态博物馆的合作。

建立一个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没有强有力和胜任的地方生态博物馆领导,将会影响生态博物馆的有效发展。

现有的中国生态博物馆中的信息中心是好的,既“临近”又“遥远”。

“临近”是指生态博物馆有一个展示中心,介绍有关项目、地区和当地居民的信息。

“遥远”,是指七个生态博物馆指南(中英文)介绍了地区和居民情况,但不幸的是,对于外国人来说,要想了解当地政府(关于交通、住房、教育、农业和手工艺)和当地居民的联系很难。

可能的情况是,将整个中国生态博物馆发展项目的信息资料上网,这将使中外学者和七个生态博物馆获益,这将可能成为相互了解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去参观中国生态博物馆仍然有一些问题。

比如旅游路线
问题可能还没有给予优先地位(缺少旅游设施,当地居民的收益潜力很低)。

但是,尽管这几个生态博物馆位置遥远,每一个生态博物馆可以作为附近区域本民族的参照点。

这些生态博物馆的潜能已经超越了保护自身的遗产,而是为周边类似村寨保护遗产树立了榜样。

除了生态博物馆自身,成百万少数民族通过参观这些生态博物馆,会认识到自己遗产的重要性。

梭戛生态博物馆
强势:生态博物馆的建立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有了供水设施),取得了居民的信任;大量居民参与保
持当地遗产,依然保持此区域的生活特点;具有区域和当地居民的雄厚的独特性。

弱点:大多数古老的记忆和传统得到了保存,最难的问题是保存过去和连接现在(更进一步说,是“原真性”和“展示”);自治的生态博物馆领导在当地政治因素面前软弱无力(这是由于以前形成的后果)。

问题:谁从老房子中搬到了新房子中,是否现在居住于村寨的居民会在将来迁出?苗族居民是否需要金钱经济?比如,他们是否能够发展商业活动(例如纺织和刺绣)?苗族居民是否从生态博物馆中有收益?生态博物馆是否依赖居民自己可以发展?生态博物馆是否影响了他们的发展(举例来说,获得更好的居住条件)?对于整个苗族来说,此生态博物馆是否能作为参照点,其他苗族人是否参观此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怎样和地区发展计划相联系(例如,对景观和环境较小影响的条件下,是否可以作为非苗族人修复历史房屋的榜样)?
镇山生态博物馆
强势:从经济条件看,生态博物馆有收益(具有旅游饭馆和商店);已经意识到房屋的修复要保持地区建筑风格;一些青年人(可能是专家)参与了生态博物馆项目。

弱点:可能生态博物馆获益分配不均匀(有些青年人不理睬现存生态博物馆)。

问题:关于现在营业的商店和饭馆,是否由当地居民经营?还是这些活动依赖于地方商人?
敖伦苏木生态博物馆
强势:15户村民参与了生态博物馆管理,具有潜力参与和连续;地方民族博物馆(明年将在百灵庙城建成开馆)的工作人员将指导新的生态博物馆的工作;参观途径是特殊的(小批参观者乘坐大篷车),对文化景观影响较小;内蒙古民族风情看上去很丰富,具有独特性。

弱点:当多数人住入了新房子,老的生活习俗将很难保存(例如帐篷中的生活)。

中国生态博物馆发展的潜力
组织村民管理并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供水是中国博物馆学会和政府给予的礼物,是否日后他们将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加强每一个生态博物馆和本民族的联系,为本民族群众树立一个榜样;生态博物馆活动要紧密联系当地发展计划;建立中国生态博物馆间的内部联系网络,相互交流学习(在论坛期间,已经有了一定的相互联系);将生态博物馆地方产品推
向市场,通过记忆工程和现在的活动,允许居民创新,筹集资金;建立网站(由村民和中国博物馆学会共同管理),进行现有生态博物馆的流动展览,作为相互联系的工具。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