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膜及其检验测试规范标准汇编
陶瓷外观质量检测标准

陶瓷外观质量检测标准
陶瓷外观质量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表面质量:陶瓷表面应光滑、无气泡、无杂质,色泽均匀。
同时,应检查表面是否有裂纹、缺损、色差等缺陷。
2. 尺寸精度:陶瓷的尺寸精度应符合要求,不能有过多的偏差。
可以用卡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3. 形状精度:陶瓷的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不能有过多的变形。
可以用模板或塞规进行比对。
4. 透光性:对于一些需要透光的陶瓷,如灯罩、玻璃杯等,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检查时应将产品置于光源前,观察其透光效果。
5. 气孔率:陶瓷的气孔率应符合要求,不能有过多的气孔。
可以用相关仪器进行检测。
6. 热稳定性:对于高温使用的陶瓷,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承受一定范围内的温差变化。
可以将其置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进行测试。
7. 化学稳定性:陶瓷应能抵抗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侵蚀,保持稳定性。
可以将其置于相关化学物质中进行测试。
8. 机械性能:陶瓷应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如硬度、抗冲击性、耐磨性等。
可以进行相关试验进行检测。
总的来说,陶瓷外观质量检测标准是为了确保陶瓷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形状精度、透光性、气孔率、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到机械性能等方面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
详细的陶瓷制品的执行标准

详细的陶瓷制品的执行标准陶瓷制品的执行标准因产品类型、生产地区和用途而异。
以下是一份比较详细的陶瓷制品的执行标准:1.GB 4806.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陶瓷产品》:这是适用于食品接触用的陶瓷制品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陶瓷制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具体要求包括产品的材料、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吸水率、抗热震性、抗冲击性、耐腐蚀性等。
2.GB/T 6394-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该标准规定了陶瓷砖的试验方法,包括尺寸和外观质量的检验、吸水率测试、抗冻性测试、耐化学腐蚀性测试等。
3.GB/T 3810.1-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1部分:干燥、封蜡及浸泡处理》:该标准规定了陶瓷砖在干燥、封蜡及浸泡处理方面的试验方法,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适应性。
4.GB/T 3810.2-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2部分:无釉砖耐磨深度的测定》:该标准规定了无釉砖耐磨深度的测定方法,以评估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耐磨损性能。
5.GB/T 3810.3-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3部分:有釉砖耐磨深度的测定》:该标准规定了有釉砖耐磨深度的测定方法,以评估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耐磨损性能。
6.GB/T 3810.4-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4部分:釉面色差的测定》:该标准规定了釉面色差的测定方法,以评估陶瓷砖的外观质量。
7.GB/T 3810.5-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5部分:耐污染性的测定》:该标准规定了陶瓷砖耐污染性的测定方法,以确保其在不同使用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
除了以上几个标准,还有许多其他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和要求不断完善和更新,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在购买和使用陶瓷制品时,建议查看产品标签或咨询销售人员其执行的标准和要求。
国际碳化硅陶瓷膜技术标准

国际碳化硅陶瓷膜技术标准
国际碳化硅陶瓷膜技术标准是指在国际上普遍适用的碳化硅陶瓷膜的制备、性能和应用方面的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这些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1. 制备工艺:包括材料选择、原料配比、混合和成型、烧结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2. 膜层结构:膜层的厚度、颗粒尺寸、晶相组成等方面的要求。
3. 物理性能:包括密度、硬度、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方面的要求。
4.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断裂韧性、抗磨损性等方面的要求。
5. 热稳定性:膜层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和耐热性能的要求。
6. 化学稳定性:膜层对化学腐蚀和氧化的抵抗能力的要求。
7. 表面特性:包括表面平整度、粗糙度、光洁度等方面的要求。
8. 电学性能:膜层的绝缘性能、介电常数等方面的要求。
9. 常见应用:对于常见应用领域,如电子元器件、化学工业、光学领域等方面的具体性能和标准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碳化硅陶瓷膜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工业需求,并促进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陶瓷检验标准资料

陶瓷检验标准资料陶瓷制品是指经高温热处理工艺合成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
根据原料和土质的不同,陶瓷可以分为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
普通陶瓷使用粘土、长石、石英等天然硅酸原料,而特种陶瓷则是人工合成材料。
根据土质的不同,陶瓷可以分为七种,包括骨灰瓷、特白、薄、半瓷、釉下彩绘之礼品、赭红色和米黄色。
根据烧成温度和用途的不同,陶瓷可以分为高温瓷、中温瓷、低温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艺术陶瓷等。
陶瓷的性质包括白度、透光度、光泽度、热性、耐酸性、质密性和脆性。
其中光泽度取决于瓷器表面的平坦程度和光滑程度。
热稳定性可以通过将测试样放于电炉内逐渐升温的方法来测定。
陶瓷是一种良好的耐酸材料,能耐无机酸和有机酸及盐的侵蚀,但抵抗侵蚀能力较弱。
因此,在使用餐具瓷釉时要注意弱酸碱的侵蚀,以免铅的溶出量超过一定量对人体造成危害。
日用陶瓷的质地非常致密,吸水率不超过0.5%,而陶器的吸水率则从4-5%开始。
为了改善陶器材料的脆性,已经研制出了高韧性、高强度的氧化锆陶瓷。
制作陶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原料配制原料分为可塑性和不可塑性两种类型。
可塑性原料主要是粘土类天然矿物,如高岭土、多水高岭土等,它们在坯料中起到塑化和粘结作用。
无可塑性的原料中,石英可以降低坯的粘性,烧成后的石英可以深入长石玻璃中,提高液体相的粘度,防止高温变形。
长石则属于熔剂原料,高温下溶融后可以溶解一部分石英及高岭土分解产物,对熔融后的高粘度玻璃可以起到高温胶结作用,能增加制品的密实性和强度。
2.制模制作模具需要先制作土模、原始模、CASE模,最终生产模是用石膏模制作的。
石膏模是硬模,无法制作很复杂的造型和深纹路。
制作模具的石膏要先抽空,再按1:0.7到1:0.85的比率调成石膏料,用硬性石膏做成的CASE模是原模分开来的几个组成部分。
用CASE模可以灌制出多个生产模,用于生产陶瓷制品。
CASE模使用次数过多会磨损,用其生产的产品表面会有颗粒。
CASE模与生产模可互相复制,一般要留1个或2个第一代的生产模作模种,在CASE模损坏的时候用来复制。
陶瓷材料检验标准 (2)

3.IQC将样品做好标识,视实际情况自行检验或安排送外检验。
五、原材料的抗折强度、物理性能、其他项目检验见附表。
六、处置:
1.供应商对每批来料均需加附质量证明书,并需保证质量证明书描述内容与本批货物实际情况及附表要求一致。
2.如果检测结果与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书描述内容不相符,则拒收与此相关所有来料,供应商承担由此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修订记录:日期/版次
制作
审查
核准
第1次修订/ A / 1 /版次
第次修订/ / /版次
杨宗明
第次修订/ / /版次
第次修订/ / /版次
第次修订/ / /版次
第次修订/ / /版次
第次修订/ / /版次
第次修订/ / /ຫໍສະໝຸດ 次标题陶瓷件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SJ-QP-14
修改版次
A/1
生效日期
2011/11/12
页码
第2页
附表一
做氢氟酸测试前测试抗折强度
做氢氟酸测试后测试抗折强度
型号
测试长度/mm
受力重量/kg
型号
测试长度/mm
受力重量/kg
φ8
280±5
≥10
φ8
280±5
≥10
φ8
240±5
≥17
φ8
240±5
≥17
φ8
110±5
≥42
φ8
110±5
≥38.5
φ6
270±5
≥10
φ6
270±5
≥5
φ6
120±5
陶瓷检验标准

陶瓷检验标准(总1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陶瓷産品一.概述:凡是经“高温热处理工艺合成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通称爲陶瓷制品.二.陶瓷分类、特性.1.按原料来分,可分爲以下两种.普通陶瓷:利用粘土,长石,石英等天然矽酸原料.特种陶瓷:利用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氟化物等纯度高的人工合成材料.较松软,一次烧成容易有严重针孔.第一次烧成称爲素烧,第二次爲釉烧.土的四大成分是高林土、长石、石灰石、田睦土,其中长石和石灰石决定産品的白度和硬度,高林土和田睦土决定産品的塑性和顔色.根据烧成温度来分,有高温瓷、中温瓷和低温瓷.根据用途又可分爲日用陶瓷、工艺陶瓷、艺术陶瓷等.3、陶瓷的性质白度、透光度、光泽度、热性、耐酸性、质密性、脆性.1).光泽度决定於瓷器表面的平坦与光滑程度.2).热稳定性的测定方法是将测试样放於电炉内逐渐升温从100℃起,每隔20℃取出试样投入20℃水中急冷一次,如此反复,直至试样表面出现裂纹或开裂爲止.3).陶瓷材料爲良好的耐酸材料,能耐无机酸和有机酸及盐的侵蚀.但抵抗的侵蚀能力较弱,餐具瓷釉的使用要注意在弱酸碱的侵蚀下铅的溶出量超过一定量时对人体是有害的.4).日用陶瓷质地致密,吸水率不超过0.5%,陶器吸水率从4-5%开始.5).爲了改善陶器材料的脆性,已研制出高韧性、高强度的氧化锆陶瓷.三、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粘土、非可塑性原料、助熔原料→粉碎精制→配土料→精制成浆脱水→胚料→注浆成型→脱模→修胚→自然风乾→洗胚→阴乾(其他)→上釉→烧成→电金/贴花白素彩绘→上釉→烧成→电金/贴花云土烧贴花→上釉→烧成其中窖烧(素烧)分两种:a.还原烧(从0℃加温到1000℃,此时打开透气孔进氧使之燃烧更旺直至瓷化温度烧出産品较乳白).b.氧化烧(0℃一直加温至恣化温度,烧出産品较清白).1.原料配制(原料分爲两种类型):a.可塑性的原料,其主要是粘土类天然矿物,包括高领土、多水高领土,它们在坯料中起塑化和粘结作用.b.无可塑性的原料,其中石英可降低坯的粘性.烧成的部份石英深解在长石玻璃中,提高液体相粘度,防止高温变形,冷却後在瓷坯中起骨架作用.防止坯体收缩时産生开裂和变形,长石则属於熔剂原料,高温下溶融後可以溶解一部份石英及高领土分解産物,对熔融後的高粘度玻璃可以起到高温胶结作用,能增加制品的密实性和强度.2.制模土模→原始模→CASE模→生産模(石膏模)石膏模是硬模,産品不可以有很复杂的造型和很深的纹路,石膏有吸水性,生産时就是用其吸水性成形的,制作模具的石膏要先抽空,再按1:0.7到1:0.85的比率调成石膏料,用硬性石膏做成的CASE模是原模分开来的几个组成部份(即所谓的分片),分片时要考虙脱模时不会拉伤土胚,用CASE模可灌制出多个生産模用於生産,当我们需要加快进度的时候就需要作更多的生産模,如无纹路花瓶的CASE模的使用寿命是150-200次,纹路复杂的寿命只有30-40次,CASE模使用次数过多会磨损,用其生産的産品表面会有颗粒.CASE模与生産模可互相复制,所以一般要留1个或2个第一代的生産模作模种,在CASE模损坏的时候用来复制.3.打浆泥浆的成分中加入解凝剂(学名水玻璃),解凝剂的比例爲千分之三,打浆程式是:快速打浆→慢搅→打入吸铁机(含铁过重,烧出的産品会有黑点)→进入过滤震动筛,过滤网要在120目以上(一目等於每平方厘米120个网孔)→进入储浆筒.4.成形成形的方式有:注浆成型法(平台注浆、高压注浆、车台成型) 、冲压成型干压法成型.a.冲压成形:又称爲可塑法成型,用於制作地砖、瓷砖或餐具用之盘/碗;可塑成型可分爲雕塑,印坯,拉坯,旋压和滚压等种类.b.注浆成型:有纹路的模子平均25-50次;没有纹路的模平均50-70次.c.车台成型:车台成型主要用於杯、碗等器皿,它的特点是速度快,可24小时操作,10秒1 个産品,其流程爲:炼土机下料→将土炼成湿度,直径均合乎要求的条状→切土机切割(根据産品的用量切出土条的长度)→有烘乾设备的机械车台成型.d.平台注浆:石膏模用橡皮筋捆紧後,注满泥浆,第一次大约爲15分钟,往後依次延长时间,一个模具一天12小时可灌8次,工人下班後要烘乾模具,保持模具的吸水性.e.高压注浆:多用於盘子等大而平,依平台注浆方法生産易变形的産品.f.干压法成型:利用压力,将乾粉坯料在模中加压成致密坯体的一种成型方法.5.整修用笔沾水刷洗彧用海棉沾水刷洗,整修模线和注浆口,并有原来的泥浆粘合附件(如马克杯的杯把).6.乾燥坯体乾燥的方法自然空气乾燥、热空气乾燥、辐射线乾燥、以及微波乾燥等.7.烧窑窑烧:较易发生的总是如下:a.裂痕、暗裂;b.跳釉及针孔;c.温度.裂痕:明显的裂痕绝对不可接受,细裂痕则可以填充料补平.裂痕易发生的地方一般在産品底部、附件粘合的地方、以及刀片修整之处.跳釉及针孔:跳釉发生的情况:土质与釉不合,收缩密度不均所致.针孔:胚体表面有杂质,上釉之前未清除,基本上跳釉与针孔都可以用补釉的方式改正.温度:釉中含有铅、铬,因此,如果烧成温度不足时,铅、铬的含量会过高,测试会无法通过(一般可以用铁质硬物轻敲産品,视其声音来判断温度,并可同时检验産品暗裂的情形.)烧结过程大致可分爲低温蒸发(小於300℃),氧化分解和晶型转化成300--950℃),坡化成瓷和保湿(950℃),冷却定形四个阶段.窑的种类A.立方窑规格有1、2.5、3、4、6、8、16、32立方,一般有4立方的,其优点是既可烧氧化,又可烧还原,灵活度高,其缺点是热量浪费大,且时间性不够的话易形成色差,立方窑的加热顺序是从两边向中央加温,若要均匀,必须烧足13-14个小时.时而的台车要拉出须降温到600度左右,热量浪费大.烧成时间:白云土约8-10小时,全瓷13小时,所以烧成慢,且很费瓦斯,而且会有火头火尾.火头:指窑上层东西烧成会较大.火尾:指窑下层东西烧成会较小.此窑较大的缺点爲烧成後,不可将窑立即打开.,需续渐将窑门打开.否则冷却即热,,陶瓷会破裂.B.隧道窑一般爲20、25、35、40米,这四种.看工厂SPACE,而隧道窑可分爲三种阶段: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一箱20米的窑差不多6-8小时从头到尾,每隔30~45分钟出一台车,但必须看东西大小而定,它优点在於速度快,烧成稳定.烧成温度全瓷1280-1320度,半瓷1200度,白云土1050度陶土1000度以下,红土700-800度.8.彩绘陶瓷的彩绘方式有釉上和釉下两种.釉上画油漆,釉下是画色料、色精、水顔料.其程式爲:素烧600度→画色料→上釉→烧出成品.A.釉釉原则分爲三种:透明釉、大白釉、色釉,透明釉可用於BONE、NEWBONE、PORCELAIN,因爲该土质爲白色,可用透明釉.大白釉用於半瓷,因土爲黄色,所以不适用透明釉;色釉用於半瓷,白云土也可用於釉; BONE、NEWBONE、PORCELAIN不适用色釉,因爲上述三种均爲高温色釉的原料.B.花纸花纸分爲二种:1.纲版印刷 2.平面花纸.花纸可分爲釉上和釉下花纸,釉上DECAL爲釉烧後再进行电花,釉下爲在土坯乾燥後贴上花纸,再上釉(只限於透明釉)但釉下DECAL有顔色的限制,较不受欢迎;;纲版和平面的分别在於表面的触感,釉上手摸会有粗糙感,平面的DECAL摸不出来,非常平滑,相当於釉中.平面花纸较贵於纲版,一般平面的DECAL均爲进口,因爲平面DECAL窑的纲非常细,每一立方有几千个纲点.台湾的技术尚有问题.电花纸温度以800度准则.花纸顔色金色温度低780度左右.粉红色温度比较高810度左右.电花纸体积有区分,窑内温度比较难控制,産品体积大,温度一般800度,体积小,温度越高,贴花纸以平面较好处理.而浮面容易産生跳花和裂缝.花纸成份釉药含铅都需检验,以餐具组,食品组爲主.A.磁器:跳釉、流釉、裂釉(对光看,放水中,手指敲无回音),积釉、针孔,彩绘越界变形,破损、漏白、掉漆、刷痕.跳釉定义:釉在熔融过程中,産生卷缩,使坯体出现无釉的光秃地方.跳釉现象:几处小的地方,像龟裂干土似的裂纹,卷缩成小滴或小斑黑点脱离大部份坯面,可以在士下棚板上的垫土发现.跳釉産生原因:釉施在不清洁(如油污)的士上,或其他情况,令釉不能和生还完全粘结.从表面看,面涂施得很好,可是在烧成早期,釉开始烧结时,那些接触不良的地方就疏松,开裂,或就缩回而露出底坯.不论怎样情况,事後熔化等都不能补前必须用水清洗.用喷施法施釉时,要是在施釉的一层上过分喷湿釉,就会使釉层疏松,在烧成时就有後起的倦缩发生.以常导致倦缩是生釉的收缩和乾裂.有些原料=氧化锌,轻质磷酸镁,铅百及硬质硼酸钙具有大的收缩度.在生釉上有任何裂纹一定要擦掉,全由干釉所填满爲止.凡高度收缩的,都要更换灰以纠正.流动性的釉很少倦缩.在烧火早期时发生釉面开裂,到了釉熔化面能流动时就会将裂纹补好.釉下彩绘施得太厚,则在器皿仍是灰粉状及耐火状的一层留在釉的下面.熔化的釉在这种表面上,就不易自动的流布於全面.纠正的方法是将釉下彩薄薄地施一层,同时在釉下色料中加少许胶或粘结剂.B.茶具:渗漏,花纸跳,彩手柄变形,贴紧,上釉不均.C.陶器:对於彩绘、油漆、瓷漆等可处理和残余的表面涂层,和在儿童物品上的油墨不应包括铅的混合涂层,其中所有的含铅涂层的重量超过所有彩绘的稳定涂层或干彩绘薄膜重量的0..06%(600MG/KG(PPM)﹒D.餐具:对於采绘、油漆、瓷漆等可处理和残余的表面涂层,和在餐具物品上的油墨不应包括铅的混合涂层,其中所有的含铅涂层的重量超过所有彩绘的稳定涂层或干彩绘膜重量的0.06%(600MG/KG(PPM)热振荡:将陶器容器浸入0-4℃冷水中,在达到恒温之後,将样品取出,并立即放入100℃的沸水中.应不破损,无裂纹,或有碎屑.可洗碟性:将一半样品放入洗碟机中低的架子,另一半放入高架子.在强洗设置,54-60℃的热水中,及热乾洗设置中进行5次完整的洗刷循环.样品不应出现变色、褪色、裂纹或破损.微波性:样品在小的800瓦特的微波的高能量中进行2个循环,一半的样品要装满水,而另一半只有1/2的水.在一个循环中,样品中从室温加热到沸腾,再冷却到室温.样品应没有变色、褪色、裂纹或破损.注意事项产品须没有可处理的潜在的锐角、锐边.所有的产品须对眼睛和皮肤无毒,无刺激性.湿彩绘须作为单个体测试(不作为混合物,也不作为产品涂层的填充物) 所有的物品须满足品质综合的艺术性要求.产品验收应遵循以下原则: 无破损部件,粗糙的工艺不正确的性能修饰.所有的产品应具有设计功能,且对要求的性能标签需验证.日用陶瓷的验货标准盘类:1. 显见面:落渣不能超过2个,缺釉不能超过2个,挂釉不能超过2个,黑点不能超过2个(每个黑点不能超过1mm)。
陶瓷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陶瓷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一、一般要求
1. 陶瓷产品应具备良好的整体外观和触感。
2. 陶瓷产品表面应无明显的裂纹、划痕或凹凸瑕疵。
3. 陶瓷产品的颜色应均匀、清晰,无污点或色差。
4. 陶瓷产品应具备良好的光泽度和透明度。
5. 陶瓷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合同约定的尺寸和重量要求。
二、物理性能要求
1. 抗压强度:陶瓷产品应具备足够的抗压强度,以保证正常使用过程中不易破碎或变形。
2. 水吸收率:陶瓷产品的吸水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合同约定的要求,以确保产品不易受潮或变质。
3. 耐温性:陶瓷产品应具备良好的耐温性能,能够承受正常的使用温度范围内的热冲击。
4. 抗冻性:适用于户外使用的陶瓷产品应具备足够的抗冻性能,能够承受低温条件下的冻融循环。
三、安全性能要求
1. 陶瓷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或合同约定的要求,不得含有有害物质。
2. 陶瓷产品表面应平滑,不得有棱角或尖锐部件,以防止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生受伤。
3. 陶瓷产品边缘部分应处理圆滑,不得存在割伤风险。
四、包装要求
1. 陶瓷产品的包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合同约定的要求,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损坏。
2. 包装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得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
五、标识要求
1. 陶瓷产品上应有清晰、完整的产品标识,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商、生产日期等信息。
2. 陶瓷产品应标明国家相关认证标志或合同约定的认证标志,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或合同要求。
以上为陶瓷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的一般要求,具体检验方法和标准可根据产品类型和用途进行补充制定。
陶瓷生产技术要求和测试技术

日用陶瓷技术要求日用陶瓷饮食器具遵循瓷种和传统特色分类,现有产品国家标准8个: 日用瓷器GB/T 3532-1995青花日用细瓷器GB10811-1989 青花玲珑日用细瓷器GB10812-1989 建白高级日用细瓷器GB10814-1989 日用青瓷器GB10813.1-1989 日用精陶器GB10815-1989 紫砂陶器GB10816-1989 骨灰瓷器GB/T13522-1992还有行业及地方产品标准多项,如砂锅QB/T3732.2-1999等。
1. 吸水率:细瓷类产品不大于0.5%,普瓷类产品不大于1.0%,炻器类产品不大于 3.0%。
2. 热稳定性成套或系列产品:餐具以中型盘、碗类产品为代表,茶、咖啡具非成套或系列产品,小、中型号产品,18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大、特型产品:16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
3. 白瓷白度(推荐性指标)、釉面光泽度(无光釉除外)及成套产品的釉色色 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4. 产品不许有炸釉、磕碰、裂穿和渗漏缺陷。
5. 产品规格误差口径误差:口径等于或大于60mm 的允许±1.5%,口径小于60mm 的允许±2.0%。
高度误差:允许±3.0%。
重量误差:±6.0%。
6.有盖产品盖与口基本吻合壶类在倾斜70 度时,盖子不许脱落。
当盖子向一方移动时,盖子与壶口的距离不得超过3mm 。
壶嘴的口部不得低于壶口3mm 。
7.成套产品要求配套无差错,花面色泽要求其本一致。
项目 等级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白 度 ≥70.0≥60.0≥51.0 光泽度 ≥81.0≥80.0 色 差≤1.0≤2.0 ≤3.08. 光滑与平稳优等品的向面、花面、口、底(沿)基本光滑,放在平面上应平稳。
一等品、合格品的釉面、花面、口底(沿)基本光滑,放在平面上基本平稳。
9.产品外观质量产品的外观质量包括缺陷名称、测定物理量、计量单位、产品规格、缺陷允许范围方面,具体要求见表2,应须符合下列要求:10.其它要求变形测定按GB 3300执行光泽度测定按GB 3295执行白度、色差测定按QB/T1503执行产品规格误差、缺陷尺寸测定按GB 3301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式陶瓷微孔滤膜元件(HY/ T 063-2002)及其测试方法(HY / T 0 6 4-2002)汇编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 1陶瓷微孔滤膜c e r a mi c mi c r o p o r o u s f i l t r a t i o n m e m b r a n e陶瓷微孔滤膜是采用多孔陶瓷材料制成的压力推动型膜,包括陶瓷微滤膜、超滤膜3 . 2 孔隙率p o r o s i t y孔隙率是膜的微孔总体积( 与微孔大小及数量有关) 与膜的总体积的百分比率,以%表示。
4 分类与型号4.1 分类管式陶瓷微孔滤膜按通道数不同可划分为单管和多通道两种形式,按其平均孔径大小可分为陶瓷微滤膜和陶瓷超滤膜。
陶瓷微滤膜的平均孔径在50nm -104nm之间,常用孔径规格主要有5000n m, 1000nm, 800nm, 500nm, 200nm, 100nm等几种; 陶瓷超滤膜的平均孔径在2nm-50nm之间,常用的孔径规格主要有50nm, 20nm, 4nm等几种。
4.2 型号陶瓷微孔滤膜元件的型号由代号和阿拉伯数字按下列规则组成。
4.2. 1 外型规格以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
常见的规格见表1所示。
4.2.2 膜材料代号以金属元素符号表示,几种常用的膜材料见表2.示例:CM-M-800-C-Al表示陶瓷微孔滤膜元件为:cm为陶瓷微孔滤膜元件,M为微滤,孔径为800 nm,通道数为19个通道,外径为30 mm,膜材料为氧化铝。
5 要求及测试方法(T)T 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T 3.1 干膜d r y m e mb r a n e干膜是指孔内无浸润剂,并充满渗透剂的陶瓷微孔滤膜。
T 3.2 湿膜we t me mb r a n e用浸润剂充分浸润后的陶瓷微孔滤膜称为湿膜。
T 4 主要试剂和材料本方法中所用下列试剂均为分析纯。
—纯净水: 符合G B 1 7 3 2 3 各项技术指标。
—固体N a O H.—浓度为9 8 %的硫酸。
—异丁醇。
—异丙醇。
—甲基红指示剂: 0 . 1 %的甲基红指示剂。
—酚酞指示剂: 1 %的酚酞指示剂。
T 5 仪器和设备—分析天平: 感量为0. 001g—工业天平: 最大称量1k g , 感量为0. 01 g ,超声清洗仪。
电热干燥箱: ( 0-3 0 0 )℃—干燥器。
—材料实验机。
—夹具,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图A1弯曲强度试验.—游标卡尺,精度为0.02 mm,—纯水通量和最大孔径的测量装置,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图A2,—平均孔径测试装置,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图A3,—耐酸、碱腐蚀性能测试装置,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图A4,—锥形瓶和烧杯等5. 1 外观质量陶瓷微孔滤膜外观质量要求为:整体色质均匀、肉眼观测无裂纹、无剥落现象,端面平整。
5.2 尺寸公差陶瓷微孔滤膜元件外径允许公差不大于0.2 mm,长度允许公差不大于2 mm,允许弯曲度不大于1 mm,通道内径允许公差不大于标准通道内径的5%.T 6.2 尺寸检验方法按以下规定进行T 6.2.1 陶瓷微孔滤膜元件的直径采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长度采用精确度为1mm的卷尺测量。
T 6.2.2 弯曲度采用长度不小于元件长度的金属尺或木尺作靠尺,用精确度为0.5 m m的钢板尺测量,元件外表面与靠尺之间的最大间隙作为陶瓷微孔滤膜元件的弯曲度。
T 6.2.3 陶瓷微孔滤膜元件的通道内径采用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
5.3 性能要求陶瓷微孔滤膜元件的性能要求包括:最大孔径、平均孔径、孔隙率、纯水通量,表3给出的是常见的几种孔径的性能要求T7.1 纯水通量及最大孔径的测试采用纯水通量和最大孔径测量装置进行测量,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图A2所示。
T 7.1.1 纯水通量测试与计算将电导率小于10μm·cm-1、浊度小于0.1 NT的纯净水,在操作压力为0.1 MPa,温度为25℃的条件下,压过陶瓷微孔滤膜,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透过滤膜的纯水体积,即为纯水通量,按公式(1)计算:式中: F —膜的纯水通量,m3·m-2·h-1,Q一单位时间的膜的纯水透过量,m3··h-1;A —有效膜面积,m2T 7.1.2 最大孔径测试与计算首先将膜用选定的浸润剂浸润,以氮气为气源,逐步增大膜两侧的压差,测出最小出泡压力,并计算出最大孔径。
式中: D max —测试膜的最大孔径,m;σ —溶剂的表面张力,N/m;ΔP —出泡压差,Pa.T 7.2 平均孔径测试采用平均孔径测试装置测定。
T 7.2.1 原理对不同孔径的陶瓷微孔滤膜元件可选用气体排除法和液—液排除法测定,如表1所示。
气体排除法是指利用气体排除陶瓷微孔滤膜孔中的浸润剂,通过测定气体的流量和膜两侧的压差,得到平均孔径的方法。
液—液排除法则是用另一种与浸润液不相溶的浸润性稍低的液体来代替气体,以排除样品中孔内的浸润液体,通过测定液体的流量和膜两侧的压差,得到平均孔径的方法。
膜孔中的毛细作用根据L a p l a c e 方程确定:式中: D m —平均孔径,μ M ;△P m—湿膜流量为干膜流量一半时所对应的膜两侧的压力,MPa ;σ —两种液体间界面张力,N / mT 7.2.2 试样制备将陶瓷微孔滤膜元件两端烧釉,以免渗透剂从端面渗透而影响测试结果。
T 7.2.3 测试方法T 7.2.3.1 气体排除法试验a ) 将洗净后的陶瓷微孔滤膜测试元件放入120℃烘箱中,烘3h,以除去水分及其他挥发性成分。
b )将陶瓷微孔滤膜安装在渗透器中,渗透器结构如附录B ( 提示的附录) 中图B 1 所示。
以氮气为气源,逐渐加压,使氮气流过干膜,测得不同压力下相应的气体通量,作图得于膜流量曲线。
c ) 从漏斗向渗透器腔体中加入浸润剂并用真空泵抽吸,至整个渗透器中充满渗透剂。
以氮气为气源,逐渐加压,使氮气流过湿膜,测得不同压力下相应的气体通量,作图得湿膜流量曲线。
d )当湿膜流量为干膜流量一半时所对应的孔径就是平均孔径。
T 7.2.3.2 液—液排除法a )将洗净后的陶瓷微孔滤膜测试元件放入120℃烘箱中,烘2h-3h,以除去水分及其他挥发性成分b ) 从漏斗向渗透器腔体中加人异丁醇—水饱和水相,并用真空泵抽吸,使渗透器中充满渗透剂,在储液罐内加人异丁醇一水饱和油相,以氮气为气源,逐渐加压,使异丁醇—水饱和油相流过水相浸润得湿膜,精确记录压差和相应的流量值,作图可得湿膜流量曲线。
c )当压力上升到0.7 MP a,此时可认为膜孔完全打开,排除渗透侧的浸润剂后,减压测定不同压力下的渗透液流量,作图可得干膜流量曲线。
d )当湿膜流量为干膜流量一半时所对应的孔径就是平均孔径。
T 7.3 孔隙率测试T 7.3.1试样的制备从检测样品中部和两端各取一块试样,每块试样长度不小于2 5 m m,试样用水超声清洗5min后,置于电热干燥箱中于110℃下烘干至恒重,取出置于干燥器中,称量精确到0. 01g ,T 7.3.2 试验步骤按G B / T 1 9 6 6 中5 . 2 给出的有关细则操作。
T 7.3.3 结果计算按G B / T 1 9 6 6 第6 章给出的细则计算。
5 . 4 弯曲强度不同外型规格的陶瓷微孔滤膜元件的弯曲强度应满足表4中的规定。
T 7.4 弯曲强度测试T 7.4.1 试样的制备截取3 根长度为1 2 0 mm的陶瓷微孔滤膜T 7.4.2 试验步骤a)试样用水超声清洗5 min后,置于电热干燥箱中于110℃下烘干至恒重,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b)调节支座之间的距离为100 mm,把试样放在支座上,以10 N/s的速度施加负荷直至试样破坏,读出破坏时的负荷值F(N).T 7.4.3 数据处理原则以全部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5 . 5 耐酸、碱腐蚀性能陶瓷微孔滤膜元件的耐酸、碱腐蚀性能的要求如表5 所示。
T 7.5 耐酸、碱腐蚀性能测试T 7.5.1 试样的制备截取6根长度为120 mm的陶瓷微孔滤膜。
T 7.5.2 试验步骤a)将试样用蒸馏水超声清洗5 min;b) 110℃下干燥2h,称量后,各取3根分别置于两个3 000 mL的锥形瓶内;c)在两锥形瓶中分别加人2 000 ml的20%的硫酸和10%的NaOH溶液;d)装上回流冷凝器。
用带有调压器的电炉加热溶液和试样,控制在20 min内达到微沸状态。
调整电压,在微沸状态下保持1h,关闭电炉;e)冷却30 min后,从冷凝器上端加入蒸馏水100 mL,取下锥形瓶,倾出液体后,将试样取出,置于搪瓷盘中用大量水冲洗1h,用指示剂测试为中性后,停止水冲洗;f)110℃下干燥2h,准确称量;g)进行弯曲强度测试。
T 7.5.3 计算方法酸、碱腐蚀质量损失率按式(4)计算:式中: L m —质量损失率,%;m0—腐蚀前试样质量,g;m’ —酸或碱腐蚀后的质量,9。
酸、碱腐蚀强度损失率按式(5)计算:式中: L f—强度损失率,%;F0—腐蚀前试样的强度,N;F’ —酸或碱腐蚀后的强度,N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