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里程碑。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建立健全全面监测的指标体系,以科学、客观的数据为依据,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情况,为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可以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统计监测指标。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可以统计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增长率,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此外,还可以监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城镇化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为政府提供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

其次,在社会建设方面,可以监测居民就业率、失业率、教育水平、医疗保障覆盖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状况,判断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为政府提供社会政策的制定参考。

另外,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可以监测空气质量指数、水质指标、土壤质量指标、生态保护区面积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环境保护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为政府提供环保政策的制定依据。

除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指标,还可以甄别其他一些有助于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指标,例如消费水平、文化建设情况、社会安全指数、城乡差距等。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是定量化的,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为政府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同时,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应该加强监测手段和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提升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全面小康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全面小康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全面小康一、调研目的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

为了了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和进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调研和深入交流。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我们先后实地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等地的小康社区,深入了解了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2. 问卷调查: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来自不同城市和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

3. 专家访谈:我们还邀请了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交流,以了解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三、调研结果1. 教育健康:在小康社区中,教育和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2. 基础设施:小康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提升,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3. 环境保护:小康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质量、水质环境都得到了改善。

4. 经济发展:小康社区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居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5. 社会治理:小康社区的社会治理体系也得到了全面升级,社区自治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调研成果与启示1. 成果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在教育健康、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2. 民生关切:我们也发现在小康社区的建设过程中,一些民生问题还存在,比如居民的医疗保障、教育资源、住房问题等还需进一步加强。

3. 创新发展:我们认为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以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 社区治理:小康社区的社区自治和社区服务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五、建议与展望1. 建议政府加大对小康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 建议加强教育和医疗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整合,确保全民享有公平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中卫市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中卫市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D .% 2 公 民 自身 民主 权 利 满 意 度 由 20 0 0年 的 6 %上 升 到 支 出 占 G P比重 仅 为 0 4 ,实 现 程 度 最 低 仅 为 0
. %, 成 8 %, 2 以交通事 故死 亡人 数 、 火灾 事故 死亡 人 数 、 工矿 96 离 目标 值差距甚远 , 为全面实现小康 的制约 因 商 贸企 业死 亡人 数综 合测 算 的社 会安 全 指数 由 2 0 素。因此要把加快科技创 新作为提升 区域竞 争力 的中 00
达 8 %以 卜 0
全市高 巾阶段性别 比差 异系数 实现程度达到 9 . 7% 9
3生活质 量 明显提 高 .2 1 , 民生活 质 方 . . 0 0年 居
面实现程 度为 6 . 6 %,比 2 0 9 0 0年提高 2 -个 分点 、 22 、 城 乡居 民收入稳步提高 。城镇 居民人均 呵支配收 入
6. 比 20 4 %, 0 0年提高了 3 . 9 7 6个百分点 。 4民主 法制 逐 步健 全 。2 1 . 0 0年 , 民主法制方 面实
快马加 鞭奔小 康。
( ) 二 自主创 新 能 力成 为 实现 全 面 小康 的制 约 因
0 0年反 映我市反 映 自主创新 能力 的 R D经 费 & 现程度为 8 . 比 2 0 96 %, 0 0年提高 1 .个百分 点。其 中, 素 。2 1 61
21 . , 5 (0 0年价格 ) 降到 2 1 20 下 0 0年的 51 .3吨标准煤 / 万元 。 居 民收入差距 进一 步拉大 ,0 0年基 尼 系数 为 04 7 . 4 0 0年 的 10 0 %下 降到 耕 地面 积有所 减少 ,0 0年耕 地面积指 数实 现程度 为 超 出 目标 值 0 ,实现 程度 由 20 21

固原市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固原市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程度 , 相差 3年。
( ) 标 进 度 二 指
经过 l 的发展 , 3 0年 有 个指标 已达 到全面小康指 标 目标 值 , 2 个 指标 的 1. %; 4个指标 实现 程 占 3 35 有 0
0 79 3 依据 自治 全面建设小康指标体 系对同原市全面小 度超 过 9 %,占 1. %;有 4个 指标 实现 程度 超过
住 稍纵 即逝 的政策 机遇 , 积极应对 困难和挑 战 , 加速推
技术 的引进 和节 能技术 的改造力度 ,促 使重点耗能企 业采用节能新技 术 、 工艺 、 备。在推动工业化进 新 新设 程 中 , 固树 立既要 “ 山银 山” 牢 金 又要 “ 水青 山” 绿 的工 业发展观 念 , 加快推进企业节能 、 降耗和减排工作 。三
21 0 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l 会 的第十个年 ,十年 个 百分点 ; 卒 十 第血为 民主法制大 类 , 提升 1. 白分点 ; 0 4个 ‘ 来 , 自治 党 委 、 在 政府 的正确领导下 , 】 市委 、 【原 古 市政 最后 是资源环境大类 , 提升 8 . 8个 分点。什会和谐大 府 团结带领 全 市各级 党政组织 和广 大 } : 部群众 ,以科 类实现程度 的大幅提升 主要原 因是地 区经济 发展差异 学发展观 为指 导,始终 把全 面小康作 为区域发展 的重 系数 已达 曰标值 ;又有高 中阶段 毕业牛性 别差 异系数 要动 力和战略任 务 ,同绕加快实现 以农业 为主导 向以 和基本社会保 险覆 盖率 的较快推进 。 T 为主 导 、 业 多产业发展并举转变 的 目标 , 不断解放思 想, 开拓创新 , 力拼搏 , 奋 使经济 发展迈 上新 台阶 , 改革
进 程稳步 推进 ,进展 总体顺 利 ,统计 监测结 果 显永 , 业率 、 会安全指数已经实现 r 早 _ 十 全面小康的要求 , 实现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调研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调研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首先,我们发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却仍然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农村经济,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其次,我们发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一些地区的教育、医疗资源丰富,而一些地区却相对匮乏。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一些弱势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

最后,我们发现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环境保护,推行绿色发展,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

综上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
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断完善社会制度,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国家统计局:我国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72.9%

国家统计局:我国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72.9%
程逐 年加快 , 现 程度从 5. 实 9% 3
稳 步 提 升 到 20 0 7年 的 7 .% , 29
五年来 , 各级妇联组织积极 协助各级党 委组织部门 展 女党 员 发 工作 , 得 了一 定 成 效 。第 十 一 取 届 全 国 人 大 代 表 和 全 国 政 协 委 员 中 女 代 表 和 女 委 员分 别 占 2 . % 1. 1 3 和 7 %,比 第十 届 提 高 3 7
性 比 例 为 4 . , 委 会 成 员 中 8% 村 2 女 性 比 例 为 2 . 比 上 届 提 高 3 %, 2
了近 6个百分点 , 有力地推进 了
基 层 民主 政 治 建设 。
( 民网) 人
● 国 家统 计 局 :我 国全 面 小 康 实 现 程 度 已达 7 . 2% 9 据 国家 统 计 局 发 布 的 (0 7 ( 0 2
20 03年相比 , 增加 23 其 中全 . %, 国 农 村 女 党 员 48 1. 人 , 7万 占
1 . 比 20 年 提 高 0 %。妇 3 %, 0 3 5 . 9 女 入 党 积 极 分 子 队 伍 也 不 断 壮 大 ,0 7年 全 国 新 发 展 女 党 员 20
平均每 年 增加 1 5个 百分 点 。 . 9 这份报告还显示 , 国小康社会 我 的实现程 度在四大 区域存在 差
比 , 加 人 数 2 1 , 占 比 例 增 2人 所
女 干部 1 , 32 地级党 委 人 占 . %; 和政府中正职女干 部分别 为 1 1 人和 2 人 ,占 2 %和 53 县 1 . 8 . %; 级 党委和政 府 中正职 女干部 分 别为 8 3人和 2 1 , 3 %和 1人 占 . 0
年 中国全面建 设小康社 会进程

2010年宁夏五市全面小康进程中期统计监测报告

2010年宁夏五市全面小康进程中期统计监测报告

活质 量 、 民主法制 、 文化 教育 、 资源 环境 等 6个 方面 来
看 。( 详见表 1 )
21 0 0年五市全面小康六大方面 实现程度 表 1 \ 五 市
银川市 石嘴山市 吴忠 固 市 原市 卫市 中
宁夏与 五市 全面小 康 总体进 程 实现程 度
表2 单位 : %
2 宁 夏 五 市 全 面小 康 0 0年 1 进 程 中期 统 计 监 测 报 告
陈郁 喻乐 天
按 照 国家统计局 的统计 监测制度 , 我们对 银川 、 石 嘴山、 吴忠 、 固原 、 中卫五市 2 1 年全 面建设小 康社会 00 ( 以下简称 “ 面小康” 进程进行 了统 计监测 。因各市 全 ) 较 大差异 , 加之统计监 测指标体 系尚有 不完善 的地 方 ,
二 、 市 加快全 面小 康社 会 的主要 问题 五 1人均 GD 、 P偏低 。人均 G P是指一定时期 内按 D 常住人 口平均计算 的 G P 是从总体上反映一个国家 D。
或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 目前世界通用的 是
文化教育 7 . 5 . 5 . 4 . 1 2 3 7 0 60 90 . 6 6
五市‘ 社会和 宴 现程度最高的是石嘴山市 8 . 比 5 %, 0 20 年 1 个百允 ; 00 瘸 8 其 固原市, 嫩 实 为 83 3%。

“ 生活质量 ”实现 程度最高 的是银川 市 9 2 。 1 % 比

经济社会发展基 础 、 地理位置 、 源禀赋等各方 面存在 2 0 年提高 2 个百分点 ; 资 00 3 其次是石嘴山市, 达到 8 2 。 9% “ 民主法制” 的实现程度普遍较高 , 且保持 了逐年上 因此 ,各市之间全 面小康 进程并不完全存 在更加严 密 升 的趋势。 实现程度最高的是固原市 9 %, 20 6 比 0 0年提

四川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四川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产业结构有 待优 化升级 。2 o 0 7年 四川
第 三产业 比重为 3 . 65 %,比 2 o 0 0年 降 低 2 . 9个 百 分 点 , 实 现 程 度 仅 为 7 .%。城 市 化进 程 滞后 。2 o 3 0 o 6年 四 川 城镇 人 口比重 为 3 .%,实 现 程度 56
了 “ 现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奋 斗 目标 实 的 新 要 求 ” 四川 省党 的 九 届 四次 全 会 。
们 栅嬲 川
革 步 伐加 快 ,社 保覆 盖面 迅 速扩 大 ,
20 0 7年基本社 会保障 覆盖率实 现程度 为 4. 71 %,比 2 0 0 o年提 高 3 . 54个百分 济持续增 长 ,总量跃 上新 台 阶。党 的 十六 大以来 ,四川 G P每年 上一个千 D
经 济 分 析
热 点 透 视
l 广
20 0 7年 四 J 全 面 建 设 l I
小 康 实 现 程 度 达 6 .% , 95
比 2O 0 0年 的 5 .% 提 高 46
1 . 百 分点 ,总 进 程 呈 49个
现加 速 态 势 。
四川省
党 的十六 大提 出了全 面建设 小康 社会 的宏伟 目标 ,十七大 进一 步提 出
9 .%。地 区发 展 差 异 逐 步 缩 小 ,地 区 98
统 计局制 定的 《 全面建 设小康 社会 统
计 监测指 标体 系》,对 2 0 o 7年 四川 省 全 面建设 小康社会 进行 统计监 测 。现 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
经济发 展差异 系数 由 2 0 0 0年 的 5 . 87 % 降低 为 4 . 82 %,实现 程 度达 到 l 0 0 %。
城 乡差 距 、分 配 差 距 略 有 扩 大 。2 o 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
的奋斗目标。

依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1],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和各地统计研究部门对2000年~2010年全国及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统计监测。

结果表明,过去的十年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努力克服了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生产成本上涨、“非典”疫情、罕见的冰雪灾难与大地震、泥石流,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众多不利因素的阻碍,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加快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与自然环境爱护态势良好。

全国及各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9.6%提高到2010年的80.1%
据最新统计数据分析,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2]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05个百分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经济进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都有较大的提高(见表1)。

表1:2000-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在六大方面的实现
程度
单位:﹪
(一)经济进展取得重大成就,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0.3%提高到2010年的76.1%
“经济进展”包括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和失业率(城镇)五项监测指标,要紧反映经济方面的进展情况。

据监测,2010年中国在经济进展方面的实现程度为76.1%,比2000年提高25.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58个百分点。

从五项监测指标来看,2010年人均GDP达到29992元(当年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0年的2.56倍,十年间年均增长9.8%,实现程度首次超过60%,达到64.0%;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76%,比2000年的0.90%几乎翻了一番,实现程度为70.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1%,比2000年的39.0%上升了4.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86.2%;城镇人口比重达到49.95%,比2000年的36.22%上升了13.73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83.3%;失业率一直保持在目标范围内,实现程度为100%。

(二)社会和谐程度逐步改善,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7.5%提高到2010年的82.5%
“社会和谐”包括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进展差异系数、差不多社会保险覆盖率和高中时期毕业生性不差异系数五项监测指标,要紧反映社会进展的协调程度。

据监测,2010年中国在社会和谐方面的实现程度为82.5%,比2000年提高25.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50个百分点。

从五项监测指标来看,2010年基尼系数[3]略高于2000年的0.412,实现程度为79.8%;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为3.45,比2000年的2.85上升了0.60,实现程度为70.3%;地区经济进展差异系数[4]为50.95%,比2000年的68.74%缩小了近18个百分点,已达到预定目标;差不多社会保险覆盖率[5]达到65.6%,比2000年的13.3%上升了52.3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72.8%;高中时期毕业生性不差异系数为99.25%,比2000年的110.64%缩小了11.4个百分点,实现程度接近100%。

(三)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8.3%提高到2010年的86.4%
“生活质量”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五项监测指标,要紧反映居民生活的进展变化情况。

据监测,2010年中国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实现程度为86.4%,比2000年提高28.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81个百分点,在六大方面中实现程度提升的幅度最大。

从五项监测指标来看,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可能为10046元(2000年不变价),是2000年的2.73倍,实现程度为67.0%,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旧较大;恩格尔系数[7]为38.4%,比2000年的45.6%下降了7.2个百分点,已达到预定目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8]达到27.0平方米,比2000年的19.0平方米增加了8.0平方米,达到预定目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4‰,比2000年的39.7‰降低了23.7个千分点,实现程度为73.2%;平均预期寿命可能达到73.5岁,比2000年的71.4岁增加了2.1岁,实现程度为98.0%。

(四)民主法制逐步健全,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84.8%提高到2010年的93.6%
“民主法制”包括公民自身民主权利中意度和社会安全指数两项监测指标。

据监测,2010年中国在民主法制方面的实现程度为93.6%,比2000年提高8.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公民自身民主权利中意度[9]达到82%,比2000年的60%增加了22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91.1%;以2000年为基期,从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生活安全和生产安全四个方面综合来计算的社会安全指数[10],2010年实现程度达95.6%。

(五)文化教育事业稳步进展,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8.3%提高到2010年的68.0%
“文化教育”包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三项监测指标,要紧反映文化教育方面的进展情况。

据监测,2010年中国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实现程度为68.0%,比2000年提高9.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97个百分点。

从三项监测指标来看,我国文化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2008年以来,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等优势进一步凸显,2010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2.75%,比2000年提高了将近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55.0%;受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因素的阻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0.22%,比2000年的11.68%下降了1.46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63.9%;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可能为8.64年,比2000年的7.79年提高0.85年,实现程度为82.3%。

(六)资源环境爱护态势良好,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65.4%提高到2010年的78.2%
“资源环境”包括单位GDP能耗、耕地面积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三项监测指标,要紧反映资源利用状况和环境爱护成果。

据监测,2010年中国资源环境方面的实现程度为78.2%,比2000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28个百分点。

从三项监测指标来看,由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实施,2010年单位GDP能耗已下降至1.21吨标准煤/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比2000年的1.4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了17.6%,实现程度为69.5%;以2000年为基期计算的耕地面积指数[11]2010年为94.5%,仍操纵在目标范围之内;从空气、水、绿化等方面综
合计算的环境质量指数[12]达到76.7%,比2000年的59.2%增加了17.5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76.7%。

二、四大区域[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均有上升,但区域间差距仍然较大
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看(见表2),十年间中国四大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均有明显提升。

2010年,东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88.0%,比2000年提高23.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77.7%,提高22.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71.4%,提高18.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为82.3%,提高22.0个百分点。

从十年来的年均增长速度来看,东部地区增幅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表2:2000-2010年中国四大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