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详细解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敬业与乐业》知识讲解

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 是很难造就的呀! ②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 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③主一无适便是敬——《论语》——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业。 ④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自知——《庄子》——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 蝉翼罢了。 ⑤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国藩——坐在这座山上,又想着那座山,结果一事无成。 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⑦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礼记》——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 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⑨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孔子)做人是发愤读 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4.有业、敬业和乐业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从行文形式上讲,这三者是并列的关系,但从内容上讲存在着逻辑的先后和意思上的递进关系。 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和主体,敬业是有业者应持的最基本的态度,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乐业。这在 文中都有清楚的论述,作者也是将敬业乐业作为人生境界来追求的。
5.提出论点后先论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论述的? 提出论点后先论述了“有业”,提出“有业之必要”的分论点。接下来引用孔子的话证明“无 业”则无药可救的道理,这是从反面论证分论点。紧接着,又用百丈禅师的故事证明有业的重要性。 百丈禅师是名僧,实际上隐喻了“有业”可以功成名就的道理,从而论证了分论点。在此基础上得出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了“有业”是做人的根本。在对“无业”的懒人表示厌恶 的同时,也指出了“有业”者对现在的职业应采取的态度,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 在这里,“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只有“有业”,才可以进一步谈到“敬业”与 “乐业”,这样就使论述思维严密,结构严谨,无懈可击。 这一段作者的论述思路是:提出论点→论证“为什么”(“有业”的重要性)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6《敬业与乐业》重要知识点

6《敬业与乐业》重要知识点一、生字词:断章取义直截了当主一无适不二法门心无旁骛全副精力解剖惟其如此拣择秘诀佝偻承蜩羡慕亵渎喉咙淘神算盘层累强聒不舍骈进杜绝领略烦闷衔接东张西望捷径二、文中的名言:安其居,乐其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三、课文分析:1、本文的标题:“敬业与乐业”,点出了本文的中心论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第一段:(1-2)揭示中心论题——敬业与乐业;第二段:(3-4)论述敬业的重要;第三段:(5-6)论述乐业的重要;第四段:(7)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3、论证方法:引用论证法,引用名言警句;举例论证法: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以及作者的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等。
4、第一段的标点符号要注意。
6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梳理【基础须知】字音旁骛(wù) 解剖(pōu) 痀瘘(gōu lóu) 承蜩(tiáo) 亵渎(xièdú) 妥(tuǒ)当骈(pián)进教诲(huì) 禅(chán)师拣(jiǎn)择强聒(qiǎng guō)不舍【重点梳理】一、作家作品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
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书。
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作品,代表作《饮冰室合集》。
他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较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
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
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
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敬业与乐业》重点分析及知识点1

《敬业与乐业》重点分析及知识点敬业与乐业·重点分析一、作品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第3~4段), 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二层(第5~6段)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 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二、关于语言本文语言表达具有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色。
如第四段中, 作者在举例比较英、法两国的国民性质, 在对比英、法两国人在公事房里头的表现和走路时的注意力之后说: “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 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
句中“比较得是否确切, 姑且不论”这些语句则必不可少, 体现了语言的周密和准确。
因为如果直接说“这些话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 就仿佛作者完全肯定了那位法国学者书中的话, 语言表达显得欠周密。
加上这么十来个字, 讲演的逻辑性就更强了。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一、词语积累旁骛(wù)亵渎(xiè dú)衔着(xián)层累(lěi)骈进(pián)强聒不舍(qiáng guō)二、作家作品梁启超(1873~1929年), 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 学者。
字卓如, 号任公, 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 并称“康梁”。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革命”。
早年所作议论文, 流利畅达, 感情奔放, 颇有特色。
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三、课文简析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 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 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2.了解乐业与敬业的区别和联系;3.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乐业与敬业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2.通过文本学习,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运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即什么是成功?成功与乐业有什么关系?2.阅读文本并理解(40分钟)1)整体阅读首先,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本文主要讲了什么?”2)精读文本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逐段精读课文,会地“读一段,理解一段”。
1.第一段——“勤奋的昆虫——蚂蚁”讲解蚂蚁作为一个优秀的小动物,它们在百忙之中仍然不忘自己的“职责”,并用自己的努力帮助整个蚁穴。
从而引出,“敬业与乐业的关系”。
2.第二段——“农民伯伯的故事”介绍作者的爷爷经营种植业的故事,阐明劳动可以创造辉煌,指出乐业同样需要敬业。
3.第三段——“如何选择职业”讲解选择职业时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长处,但也需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4.第四段——“职业和地位”讲解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每个人都要敬业。
5.第五段——“职业和品德”阐述一个人的品德和职业的成就息息相关,进而引出了“职业道德”的概念。
3)课文理解老师根据文本的理解,出题,让学生理解课文。
3. 总结思考(15分钟)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与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联系,并就职业和道德展开讨论。
4. 作业(10分钟)评价教学课程后,老师布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作业:1.回答本课的思考题;2.搜索并阅读职业道德相关的资料,总结自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四、知识点1. 乐业与敬业敬业是指对自己从事的行业、职业有高度的敬畏、责任心和自我要求。
乐业是指在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意义。
2.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在从事某一职业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具体职业道德规范。
其目的是为了发挥职业行为的良好习惯和积极作用,提高本身价值,提升社会地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6敬业与乐业教学课件(含配套教案)

喻论证
人“ 之有 本业
“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
”
阅读第6、7自然段,回答: 1.什么叫“敬”,作者又是怎样阐述的?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论证“敬业”这一问题?
1.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 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 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 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 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 “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 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 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 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态度决定一切
6 敬业与乐业
学习目标
1. 反复朗读,积累经典语句和格言,理解 “敬业”与“乐业”的含义。(重点)
2. 体会演讲词口语化的特点,学习写演讲 词。(难点)
3. 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在求知中体会学习—1929),字卓如,号任公, 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 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 “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 说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 文学创作的新局面。有《饮冰室合集》存世。
阅读第8自然段,回答:
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 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 “做苦工”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 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之后更深 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 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 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 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 “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的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的,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见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部编 语文 9上--6 《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6 《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参考答案:观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这一观点的分别从“有业”是前提(举例、对比论证),“敬业”最为必要(例证、引证论证),“乐业”是最高境界(对比、道理论证)展开阐释和论证的。
二、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
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
如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在论述“敬业”时,引用朱子、曾国藩、庄子的名言为“敬业”作结。
三、议论文在论述过程中,常使用一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内容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
试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如第6段中“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和第7段“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采用设问的方式过渡,承接上文论述“敬业”的重要性,开启下文论述如何做到“敬业”。
再如第6段“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和第7段“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中,关联词“凡……没有不……”,“所以……”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
四、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
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点拨:此题意在让同学们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开拓同学们的思路。
参考答案:例如,“有业之必要”的理由:(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3)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4)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5)事业上的小小成功,能够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6)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例:陈景润为了证明数学定理,不畏艰辛与枯燥,用了几麻袋的草纸,执着于自己所忠于的事业当中,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业与乐业》课文详细解析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①演讲词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段析】交代文题的由来,并表达自己对“敬业乐业”精神的崇尚。
第一部分(1):演讲开头,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开头总起全篇,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
【品味】“不二法门”极言“敬业乐业”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也显示了作者坚定的信心,用在这里显然非常合适。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段析】指出“有业”是前提,是“敬业乐业”的必要条件。
【品味】无业,便无可敬者,便无可乐者,其道理简单易懂,不需多言。
“理至易明”四字用得非常简练,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段析】引用《论语》中的句子说明无业之人无药可医,意在表明“有业”是基础与前提。
【品味】孔子确实认为这两种人是难以教育的,但《论语》中并未记载孔子说这两句话时的神态、动作。
作者大胆而合理地加以想像,加上了“摇头叹气”四个字,使得行文更加生动,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无奈。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
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段析】举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人要不断劳作。
【品味】“每日”与“日日”说明了百丈禅师从切实行动出发,坚持劳作、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与前文中“二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相印证。
“绝对”一词表达的是无可商量的语气,老禅师的为人让人钦佩。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段析】指出以上两段征引的用意,同时指出自己的话是针对何种人讲的。
【品味】两个“简直”,语气是有所加强的,作者对待懒人的态度也是毫不留情、辛辣严厉的。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让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段析】用朱熹的话,指出什么是“敬”,并列举了不同的职业,阐明它们都是“可敬”的,都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做的人也便是第一等人。
【品味】“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形象生动地表明人类生存的意义在于创造,而非消耗。
本段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是前面深奥道理的具体阐释,也是向下一问题的过渡,真可算得上是一举多得。
前句是由上文事例得出的结论,后句是由结论得出的观点,自然回答上文设问:“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双重否定句更显立场鲜明。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②作者在此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段析】引用庄子、孔子、曾文正的名言,把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作比较,强调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的道理。
【品味】“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是对前面所列举的职业的一个高度概括。
“你”“我”已经涵盖了全体社会成员。
两个“不必羡慕”是针对世俗的心理提出的告诫。
引用曾文正的话,强调敬业。
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
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
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段析】本段从“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都要淘神费力,对于那些无法逃避的事,不如从中找寻乐趣。
有四个理由使我们可以找到乐趣,这四个理由浸透着深刻的人生体悟和哲理。
第二部分(2~8):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承接开头部分,分别论述“敬业”与“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条理清晰。
【品味】“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这句话有些类似于佛家的观点,但并不完全相同,这里的“苦”显然指“辛苦”,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做任何事都是辛苦的;’的意思,既然如此,那何不让这种辛苦变得有意义些呢?引用孔子的话谈学习、工作之境界:知、好、乐。
“领略”的对象往往是高大而富有韵味的事物,而这里所领略的对象是“职业”,作者对“职业”的敬仰之情显而易见。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段析】本段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并提出了自己的深切期望。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们要“敬业乐业”。
【品味】“责任心…‘趣味”,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收束全篇,与题目有珠联璧合、异曲同上之妙。
答案速查:①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演讲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源,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演讲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②先解释什么是敬。
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然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的方法。
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