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合集下载

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提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提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提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丰富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常用的提取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浸提法:将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材料浸泡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浸泡时间和温度来促使黄酮类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最后采用蒸馏或浓缩方法得到提取物。

2. 水蒸气蒸馏法:将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材料放入水蒸气蒸馏器中,通过水蒸气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使植物材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挥发出来,再通过冷凝器冷却收集得到提取物。

3.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将植物材料与提取溶剂放入超声波提取器中,利用超声波作用使黄酮类化合物充分溶解于溶剂中,提高提取效率。

4. 微波辅助提取法:将植物材料与提取溶剂放入微波提取器中,通过微波辐射加热,使黄酮类化合物迅速溶解于溶剂中,提高提取效率。

5.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较低的粘度,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将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出来,再通过减压蒸发或蒸馏得到提取物。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黄酮类化合物的特性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优化。

同时,需要
注意提取条件的选择,如溶剂的选择、温度和时间控制等,以达到最佳的提取效果。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其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一直是天然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提取方法以及提取过程中的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包括花、果实、叶子等部位。

其中,柑橘属植物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如柚皮中含有丰富的柚皮素和橙皮素等。

此外,苦楝属植物也是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如苦楝素和芦丁等。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1.传统提取方法传统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水浸提法、乙醇浸提法和超声波辅助浸提法等。

(1)水浸提法水浸提法是最为简单的提取方法之一,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但是,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因此水浸提法提取效率较低。

(2)乙醇浸提法乙醇浸提法是常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之一。

乙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可有效地溶解黄酮类化合物。

但是,乙醇浸提法存在一定的毒性和燃爆风险。

(3)超声波辅助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浸提法是一种新型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

其利用超声波对植物细胞壁进行破碎,从而促进黄酮类化合物的释放和溶解。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快捷等优点。

2.现代提取方法现代提取方法主要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和固相萃取法等。

(1)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目前最为先进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之一。

其利用超临界流体对植物组织进行萃取,具有高效、环保等特点。

(2)微波辅助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

其利用微波加热对植物组织进行破碎和溶解,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快捷等优点。

(3)固相萃取法固相萃取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吸附原理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

其利用具有亲和力的固相材料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选择性吸附,从而实现分离和提纯。

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过程中的优化1.影响因素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料质量、溶剂种类、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工艺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工艺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工艺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丰富生物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将围绕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工艺展开探讨。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两个苯环的多羟基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和抗炎作用。

它们被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如花朵、果实、根茎等部位。

由于其生物活性的独特性,研究人员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提取工艺的研究1. 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溶剂对植物样品进行浸提,使黄酮类化合物溶于溶剂中,然后通过浓缩和干燥等步骤得到目标产物。

常用的溶剂有乙酸乙酯、甲醇等。

此方法对设备要求较低,但可能导致有机溶剂残留和产物的破坏。

2.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改进的提取方法,通过超声波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样品与提取溶剂的接触面积和渗透速度,加速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和迁移。

该方法提取效果较好,但对设备要求较高,操作难度也较大。

三、分离工艺的研究1. 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不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离。

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柱、C18柱等。

该方法分离效果较好,但操作较为繁琐。

2. 薄层层析法薄层层析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分离方法。

该方法将样品溶液涂布在薄层层析板上,通过固定相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然后用显色剂喷洒在薄层层析板上,可通过色谱带的出现判断黄酮类化合物的位置。

该方法缺点是分离效果较差,但操作简便。

四、工艺优化与产物应用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工艺研究中,工艺的优化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溶剂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参数的不断调整,可以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和纯度。

此外,对于产物的应用也是研究的重点,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抗炎药物、抗氧化剂和化妆品中的护肤成分等方面。

提取黄酮类的方法

提取黄酮类的方法

提取黄酮类的方法
黄酮类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常用于药物和保健品的研究和开发。

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预处理:将待提取的植物材料(如花朵、叶片、茎皮等)进行洗涤、破碎或粉碎处理,以增加提取效果。

2. 溶剂选择: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特性,选择适合提取的溶剂,常用的有乙醇、甲醇、乙酸乙酯等。

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性,因此溶剂的选择需根据具体化合物而定。

3. 固液提取:将预处理后的植物材料与选择的溶剂混合,进行固液提取。

可以采用浸泡法、回流法或超声波法等。

4. 过滤:将提取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去除固体杂质,得到纯净的提取液。

5. 浓缩:将提取液通过蒸发或减压浓缩,浓缩至一定的体积,以增加目标化合物的浓度。

6. 结晶或萃取: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特性,可以通过结晶或萃取等方法将目标化合物进一步纯化。

7. 干燥:将提取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干燥处理,去除溶剂和水分,得到干燥的黄酮类化合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取方法仅为一般性的步骤,具体的提取方法还需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和样品的特点进行优化和调整。

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

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

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
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取黄酮化合物的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属于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抗氧化性质。

碱溶酸沉法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来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初始处理:将待提取的植物材料进行粉碎、筛选,确保颗粒大小均匀,以增加提取效率。

2. 碱处理:将植物材料与一定比例的碱溶液混合,一般常用的碱有氨水或氢氧化钠。

通过碱性条件的调节,可以使得黄酮类化合物在碱性环境中形成离子或碱金属盐。

这有助于提高黄酮类化合物在提取溶剂中的溶解度,促进其提取。

3. 沉淀:在碱性条件下提取的溶液中,黄酮类化合物形成阳离子或盐的形式,通常与酸发生反应,回到中性环境中。

通过酸的加入,可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从而使得黄酮类化合物失去溶解性,发生沉淀。

4. 分离和纯化: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法,将黄酮类化合物的沉淀与溶液分离。

得到的沉淀可以经过洗涤和干燥等步骤进行纯化。

5. 结晶与收集:最后,通过调节溶剂的挥发性来诱导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晶。

结晶完毕后,可以用相应的溶剂溶解并收集黄酮类化合物。

总的来说,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是通过碱性条件下的形成离子或盐的方式,增强黄酮类化合物在提取溶剂中的溶解度,随后通过酸的加入使其沉淀,最终得到纯化的化合物。

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简单易行且高效,可广泛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纯化过程中。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重要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

在植物学、药学以及医药领域中,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介绍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和技术。

一、提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存在于根、茎、叶、花等不同部位,因此,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提取方法:1. 浸提法浸提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

将研究对象的植物材料与适量的溶剂(如乙醇、乙醚、水等)一起浸泡一段时间,使溶剂渗入植物材料中,溶解黄酮类化合物的同时将其提取出来。

2.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加速提取过程。

将植物材料与溶剂置于超声波浴中,超声波的压缩与膨胀引起溶剂中形成微小气泡,气泡破裂时带动溶剂迅速进入植物细胞内,加快提取过程。

3. 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一种温和的提取方法。

将植物材料与水一起在蒸馏器中加热,水蒸气通过植物细胞,带走黄酮类化合物,随后凝结回成液体,得到提取物。

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后的植物提取物中往往还有其他杂质和成分,需要通过纯化技术进一步分离和纯化黄酮类化合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纯化方法:1. 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最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之一。

将提取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然后通过填充了固定相的柱子进行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在固相上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差异而被分离。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之一。

利用高压泵将样品通过填充了固定相的柱子进行分离。

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可以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3. 冻干法冻干法是一种将溶液中的水分通过减压冻结脱水的方法。

将提取物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然后经过冷冻和真空干燥过程,将溶剂中的水分蒸发掉,得到纯化后的黄酮类化合物。

三、应用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1)水提取法:黄酮化合物包括黄酮苷元和黄酮苷类两种其中黄酮苷类有一定的水溶性,尤其在热水中的水溶性增大。

缺点是提取后杂质较多并且提取率低,且容易霉变,一般提取后用乙醇处理方能进行下一步实验。

(2)有机溶剂提取法:对于黄酮苷类和极性较大黄酮苷元,甲醇和乙醇都是较常用的提取剂,一般用60%左右的希醇提取黄酮苷类,95%的提取黄酮苷元,如提取物中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等脂溶性色素则应用石油醚萃取这些色素。

(3)碱提取法:黄酮类化合物大多都有酚羟基,易溶于碱性溶液,碱水溶解和再将溶液调成酸性,则黄酮类化合物即可析出。

当提取花果实等含有大量果胶,粘液等水溶性杂志的药用部位时,以用石灰水是上述杂质沉淀。

实例:(1)碱溶酸沉淀法:原理,黄酮类化合物成弱酸性,易溶于碱性溶剂。

底物:银杏叶片器材:微量移液器(1 ml) (上海热电仪器有限公司) ,TGL216C型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 2XZ21 型旋片式真空泵(临海市精工真空设备厂) , 752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MP500B型电子天平(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 , EK2120G型分析天平(日本A&D 公司) ,3041 型恒温水浴锅(德国KOTTERMANN 公司) ,索氏提取器。

试剂:乙醇、盐酸、NaNO2、Al (NO3 ) 3、NaOH等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芦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方法:准确称取5. 000 g银杏叶粉,加入蒸馏水,用浓度为8%的NaOH 溶液调节其pH值,在一定的物料配比、温度、pH值、时间条件下煎煮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在一定温度下用稀盐酸调到一定pH值后静置24 h,抽滤,沉淀物水洗至中性, 60 ℃恒温下干燥得干浸膏(总黄酮)。

(2)有机溶剂提取法:原理:黄酮类化合物极性较小,易溶于极性较小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等,但不易溶于极性较大的溶剂如水灯。

材料:山楂叶片试剂:95%乙醇AR;甲醇CP;三氯化铝CP;盐酸CP;丙酮CP;乙醚CP;氨水CP;正丁醇CP;冰乙酸CP;乙酸乙醋CP. 仪器:紫外光可见光自动记录分光光度计,旋转薄膜蒸发器,高速冷冻离心机。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三)炭粉吸附法

主要适于苷类的精制工作。通常,在植 物的甲醇粗提取物中,分次加入活性炭, 搅拌,静置,直至定性检查上清液无黄 酮反应时为止。过滤,收集吸苷炭末, 依次用沸甲醇、沸水、7%酚/水、15%酚/ 醇溶液进行洗脱,各部分洗脱液进行定 性检查(或用PPC鉴定)。
二、分离 较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一)柱层析法
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吸附剂或
载体有硅胶、聚酰胺及纤维素粉等。 此外,也有用氧化铝、氧化镁及硅 藻土等。
1.硅胶柱层析: 此法应用范围最广,主要适于分离 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 高度甲基化(或乙酰化)的黄酮及 黄酮醇类。少数情况下,在加水去 活化后也可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 合物,如多羟基黄酮醇及其苷类等。
2. 聚酰胺柱层析:
对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来说,聚酰胺
是较为理想的吸附剂。其吸附强度 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 基的数目与位置及溶剂与黄酮类化 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 能力的大小。
聚酰胺柱层析可用于分离各种类型
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苷及苷元、 查耳酮与二氢黄酮等。
黄酮类化合物从聚酰胺柱上洗脱时
Hale Waihona Puke 酸 性 :7 , 4- 二 OH 溶 于 5%NaHCO3 液 ) 7-或4-OH (5%Na2CO3液) 一般OH(0.2%NaOH) 5-OH (4% NaOH液)
(三)根据分子中某些特定官能团进 行分离
在黄酮类成分的混合物中,具有邻
二酚羟基成分与无此结构的成分, 可用铅盐法分离。有邻二酚羟基的 成分可被醋酸铅沉淀,不具有邻二 酚羟基的成分可被碱式醋酸铅沉淀, 达到分离的目的。
与黄酮类成分混存的其它杂质,如
分子中有羧基(如树胶、粘液、果 胶、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等) 或邻二酚羟基(如鞣质等)时,也 可被醋酸铅沉淀达到去杂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溶剂提取法: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步骤多、周期长、产率低、产品中有机溶剂易残留。

溶剂系统主要有乙醇,水溶液、丙酮-水溶液、NaOH-水溶液、NaOH-乙醇等。

精提物常在粗提物制备基础上精制,常用液-液提取法、沉淀法和吸附.洗脱法。

以60%丙酮为起始溶剂粗提取,再脱脂、去银杏酚酸等15道工艺制成提取物。

NaOH-水溶液提取效果最好,NaOH-乙醇溶液次之,正丁醇萃取水溶液中银杏黄酮苷,获得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5 min温度60℃4次,萃取物中黄酮苷含量为57%。

V水:V正丙醇=1:25最佳。

银杏叶精提物树脂吸附纯化法以石油醚回流提取,再以80%乙醇回流提取,减压浓缩,新型澄清剂沉降,树脂分级吸附,pH值为3—4酸水和酸性25%乙醇洗涤,75%乙醇洗脱,喷雾干燥将银杏叶洗净,于60℃烘干至恒重,粉碎,过50目筛。

称取粉末25 g,置于索氏提取器中恒重,粉碎,过50目筛。

称取粉末25 g,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入60%乙醇至250.0 ml,80℃下回流提取3.0 h,蒸馏回收乙醇,并用活性炭脱色,得银杏叶黄酮提取物。

乙醇浓度为50%一70%时,提取率随浓度增加提高,当浓度70%时提取率达最大。

随水浴温度升高总黄酮提取率快速增加。

当温度80℃时提取率达最大。

提取时间为三小时为佳。

黄酮类化合物(英语:Flavonoid,又称类黄酮[1])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在则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的一系列化合物。

他们来自于水果、蔬菜、茶、葡萄酒、种子或是植物根。

虽然他们不被认为是维生素,但是在生物体内的反应里,被认为有营养功能,曾被称为“维生素P”:黄酮类(英语:Flavones)是一类基于2-苯基色原酮-4-酮(2-苯基-1-苯并吡喃-4-酮)骨架的黄酮类化合物,如右图所示。

银杏叶黄酮的研究程序溶剂提取法: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步骤多、周期长、产率低、产品中有机溶剂易残留。

溶剂系统主要有乙醇,水溶液、丙酮-水溶液、NaOH-水溶液、NaOH-乙醇等。

精提物常在粗提物制备基础上精制,常用液-液提取法、沉淀法和吸附.洗脱法。

以60%丙酮为起始溶剂粗提取,再脱脂、去银杏酚酸等15道工艺制成提取物。

NaOH-水溶液提取效果最好,NaOH-乙醇溶液次之,正丁醇萃取水溶液中银杏黄酮苷,获得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5 min温度60℃4次,萃取物中黄酮苷含量为57%。

V水:V正丙醇=1:25最佳。

银杏叶精提物树脂吸附纯化法以石油醚回流提取,再以80%乙醇回流提取,减压浓缩,新型澄清剂沉降,树脂分级吸附,pH值为3—4酸水和酸性25%乙醇洗涤,75%乙醇洗脱,喷雾干燥具体方法:将银杏叶洗净,于60℃烘干至恒重,粉碎,过50目筛。

称取粉末25g,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入60%乙醇至250.0ml,80℃下回流提取3h,蒸馏回收乙醇,并用活性炭脱色,得银杏叶黄酮提取物。

乙醇浓度为50%一70%时,提取率随浓度增加提高,当浓度70%时提取率达最大。

随水浴温度升高总黄酮提取率快速增加。

当温度80℃时提取率达最大。

提取时间为三小时为佳。

黄酮及其甙类预实验方法(1)盐酸-镁粉反应:+HCl-Mg →红色(2)三氯化铝反应:+AlCl3 →黄色(3)浓氨水反应:+NH3 →亮黄或橙色(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聚酰胺或硅胶G(1)盐酸一镁(或锌)粉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1ml,加放少量镁粉(或锌粉),然后加浓盐酸4-5滴,置沸水浴中加热2-3分钟,如出现红色示有游离黄酮类或黄酮甙(以同法不加镁粉做一对照,如两管都显红色则有花色素存在。

如继续加碳酸试液使成碱即变成紫色双转变为蓝色,即证明含花色素)。

黄酮类的乙醇溶液,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能被镁粉还原,生成花色甙元而呈现红色或紫色反应(个别为淡黄色、橙色、紫色或蓝色)。

这是由于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一个碱性氧原子,致能溶于稀酸中被还原成带四价的氧原子即锌盐。

本法是鉴别黄酮类的一个反应。

但花色素本身在酸性下(不需加镁粉)呈红色,应加以区别。

(2)荧光试验:①三氯化铝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点于滤纸片上(干后再点1次,使其浓度庥中),干后,喷雾1%三氯化铝乙醇试液,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呈现黄色、绿色、橙色等荧光为黄酮类;呈现天蓝色或黄绿色;荧光,则为二氢黄酮类。

这是区别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鉴别反应。

②硼酸丙酮枸橼酸丙酮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1ml,在沸水浴上蒸干加入饱和硼酸丙酮溶液及10%枸橼酸丙酮溶液各0.5ml,蒸去丙酮后,在紫外光灯下观察,管内呈现强烈的绿色荧光(黄酮或其甙类)。

(3)碱液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点于滤纸片上(干后,再点一次,使其溶液集中),干后,喷1%碳酸钠溶液或在氨蒸气中熏几分钟,呈现亮黄、绿或橙黄色。

如将氨气熏过的滤纸露置空气中,颜色逐渐裉去而变为原有的颜色(黄酮或其甙类)。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

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

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酮醇分子结构图以黄酮(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黄色色素。

其中包括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及其氢化的还原产物,也即以C6-C3-C6为基本碳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或碳糖基的形式存在,也有以游离形式存在的。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含有羟基、甲氧基、烃氧基、异戊烯氧基等取代基。

由于这些助色团的存在,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

又由于分子中γ-吡酮环上的氧原子能与强酸成?盐而表现为弱碱性,因此曾称为黄碱素类化合物。

种类根据三碳键(C3)结构的氧化程度和B环的连接位置等特点,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下列几类:黄酮和黄酮醇;黄烷酮(又称二氢黄酮)和黄烷酮醇(又称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异黄烷酮(又称二氢异黄酮);查耳酮;二氢查耳酮;橙酮(又称澳咔);黄烷和黄烷醇;黄烷二醇(3,4)(又称白花色苷元。

价值黄酮类化合物中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很多,如槐米中的芦丁和陈皮中的陈皮苷,能降低血管的脆性,及改善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用于防治老年高血压和脑溢血。

由银杏叶制成的舒血宁片含有黄酮和双黄酮类,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全合成的乙氧黄酮又名心脉舒通或立可2-苯基色原酮分子结构图定,有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

许多黄酮类成分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抗菌的活性。

护肝,解肝毒、抗真菌、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最早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类化合物,现在则泛指两个苯环(A环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相互联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根据中央三碳的氧化程度、是否成环、B环的联接位点等特点,可将该类化合物分为多种结构类型,其基本母核结构见下表。

盐酸-镁粉还原反应取药材粉末少许与试管中,用乙醇或甲醇数毫升温浸提取,取提取液加镁粉少许振摇,滴加几滴浓盐酸,1-2min内即出现颜色。

大多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显红-紫红色,黄酮类显橙色,异黄酮及查尔酮类无变化。

如芦丁的盐酸镁粉反应中溶液由黄色变红色。

其他还原反应还有:盐酸-锌粉反应,黄酮、黄酮醇类常不显色,只有二氢黄酮醇类可被锌粉还原呈深红色;钠-汞齐反应,黄酮类成分可产生黄、橙、红等色;四氢硼钠(钾)反应,仅二氢黄酮醇类可被四氢硼钠还原呈红色,其他黄酮类不反应。

金属盐类试剂络合反应黄酮类成分和铝盐、镁盐、铅盐、锆盐等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的络合物,可供某些类型黄酮的鉴别。

产生络合作用的条件是黄酮类成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如5-羟基、3-羟基或邻二羟基。

根据有色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可进行定量测定。

常用的试剂有三氯化铝、醋酸铅、醋酸镁与二氯氧化锆等试剂。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形成,是由葡萄糖分布经过莽草酸途径和乙酸-丙二酸途径生成羟基桂皮酸和苹果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编辑] 必需维生素定义维生素的定义中要求维生素满足四个特点才可以称之为必需维生素:•外源性:人体自身不可合成(维生素D人体可以少量合成,但是由于较重要,仍被作为必需维生素),需要通过食物补充;•微量性:人体所需量很少,但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调节性:维生素必需能够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或能量转变;•特异性:缺乏了某种维生素后,人将呈现特有的病态。

[编辑] 历史由于维生素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人类很早就意识到它的存在。

早在古埃及时,人们就发现进食某些食品可以避免患夜盲症,但是那时人们还不知道它的具体机理。

中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经指出,用动物肝脏防治夜盲症,用谷皮汤熬粥防治脚气病。

1747年英国海军军医詹姆斯·林德总结以前的经验,提出了用柠檬预防坏血病的方法,但是他还不知到究竟是什么物质对坏血病有抵抗作用。

1912年,波兰化学家卡西米尔·冯克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能够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物质(硫胺),他称之为Vitamin,这是第一次对维生素命名。

随着分析科学和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维生素被发现,人们开始用字母来区别不同的维生素,出现了维生素A、维生素B1等名称(在汉语中,曾经使用维生素甲、维生素乙这样的说法,但现在已经基本不再被使用)。

[编辑] 人类所需重要维生素维生素分为两种,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吸收后体内贮存很少,过量的多从尿中排出,且容易在烹调中遇热破坏;“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可随脂肪为人体吸收并在体内储积,排泄率不高。

每一种维生素通常会产生多种反应,因此大多数维生素都有多种功能[2]。

人体一共需要13种维生素,其中包括4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和9种水溶性维生素(8种维生素B,维生素C)。

通称同效维生素化学名称溶解性推荐饮食中摄取量(男性,年龄19–70)[3]营养缺乏病最大摄取量(UL/day)[3]过量疾病维生素A 视黄醇、视黄醛、类胡萝蔔素、β-胡萝蔔素脂溶600µg女性建议500µg第三孕夜盲症, 干眼症, 视神经萎缩和角膜软化症[4]3,000µg维生素A过多症期女性建议600µg哺乳需求女性建议900µg 维生素B1硫胺素水溶1.2 mg脚气病, 神经炎, 魏尼凯氏失语症N/D[5]?维生素B2核黄素水溶1.3 mg口腔溃疡,皮炎,口角炎,角膜炎,舌炎, 脂溢性皮炎, 口腔炎等N/D?维生素B3烟酸、烟碱酸水溶16.0 mg糙皮病失眠, 口腔溃疡, 癞皮病等35.mg维生素B5泛酸水溶5.0 mg[6]感觉异常,肌肉痉挛, 过敏性湿疹N/D?维生素B6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水溶1.3-1.7mg贫血[7]100mg本体减值,神经系统受损维生素B7生物素水溶30.0 µg 皮肤炎, 肠炎N/D?维生素B9叶酸水溶400 µg妊娠期间缺乏维生素B9可导致出生缺陷, 例如婴儿神经管缺陷;恶性贫血1,000µg(参考维生素B6的营养缺乏病)维生素B1 2钴胺素、羟基钴胺、甲基钴胺水溶2.4 µg巨幼细胞性贫血[8]恶性贫血N/D?维生素抗坏血酸水溶90.0 mg 坏血病2,000mg参考维生素C摄入过量C 维生素D 胆利钙素脂溶5.0µg-10µg[9]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病(佝偻病)50µg维生素D过多症维生素E 生育酚、三双键生育酚脂溶15.0 mg维生素E缺乏非常少见;然而,新生婴儿缺乏此维生素会罹患溶血性贫血;[10]不育症, 习惯性流产1,000mg?维生素K 叶绿醌(维生素K1)、甲萘醌(维生素K2)脂溶120 µg出血倾向, 凝血酶缺乏, 不易止血N/D?[编辑] 分类列表[编辑] 维生素缺乏或过量人体会储藏脂溶性维生素,所以摄入过量会积存在身体特别是肝脏中,有中毒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