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填报工作流程(216816审定稿)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范围: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填报本表。
2.报送日期: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体化学校。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教育法有关实施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中学教育的一体化学校。
少数民族学校:是指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实施初等、中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3.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是指学校(机构)驻地的城乡分类属性,分为城区、镇区、乡村,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镇区: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学校事业统计业务工作流程

七、各业务科室将分管校长签字后的报表,报综合统计科室。
六、各业务分管校长审核签字确认。返还各业务科室。
九、校长审核签字确认。
八、完成报表录入工作,打印纸质报表套表,报校长审签。
上报资料:统计报表、报表填报说明(主要指标、数据增减5%以上指标原因说明、特殊事项说明、各业务校长审签表等)
十、报表上报县区教育局。
上报资料:校长签字并加盖公章的纸质报表、电子报表、报表填报说明(内容同上)。
十一、接收上级审核返还数据,打印纸质套表,报校长签字加盖公章,连同报表基础资料、报表填报说明等资料,一并整档保管。**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学校(源自儿园)工作流程综合统计科室
各业务科室
学校各级领导
一、参加上级工作布置及业务培训
二、召集各业务科室学习报表制度和指标解释,分解统计报表和指标到业务科室,指导业务科室完成报表填报工作
四、收集基础资料、工作表、统计报表,依据资料对报表初审并修正错误,将数据录入微机,形成上报统计报表初表,写出统计报表说明(主要指标、数据增减5%以上指标原因说明、特殊事项说明),将说明和报表返还各业务科室。
三、任务:提供统计基础资料,创建填报工作表,与上级对口业务科室、学校统计人员协商,完成统计报表填报工作。
分工情况:
学生情况---教导处(教务处处、学生处)
教职工情况---组织人事处
资产情况---财务处、总务处、资产处
其他指标---办公室或其他相关科室
统计基础资料:学生学籍情况表、教职工基本情况表、固定资产情况表,学生、教师、资产等变动文件依据,填报工作表。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流程

上报资料:统计报表、报表填报说明(主要指标、数据增减5%以上指标原因说明、特殊事项说明、各业务校长审签表等)
十、报表上报区县教育局。
上报资料:校长签字并加盖公章的纸质报表、电子报表、报表填报说明(内容同上)。
十一、接收上级审核返还数据,打印纸质套表,报校长签字加盖公章,连同报表基础资料、报表填报说明等资料,一并整档保管。
教育事业统计学校(幼儿园)工作流程
综合统计科室
各业务科室
学校各级领导
一、参加上级工作布置及业务培训
二、召集各业务科室学习报表制度和指标解释,分解统计报表和指标到业务科室,指导业务科室完成报表填报工作
四、收集基础资料、工作表、统计报表,依据资料对报表初审并修正错误,将数据录入微机,形成上报统计报表初表,写出统计报表说明(主要指标、数据增减5%以上指标原因说明、特殊事项说明),将说明和报表返还各业务科室。
三、任务:提供统计基础资料,创建填报工作表,与上级对口业务部门、学校统计人员协商,完成统计报表填报工作。
分工情况:
学生情况---教导处(政教处、学生处)
教职工情况---组织人事处
资产情况---财务处、总务处、资产处
其他指标---办公室或其他相关科室
统计基础资料:学生学籍情况表、教职工基本情况表、固定资产情况表,学生、教师、资产等变动文件依据,填报字确认,并向业务分管校长汇报审核。
七、各业务科室将分管校长签字后的报表,报综合统计部门。
六、各业务分管校长审核签字确认,返还各业务科室。
九、校长审核签字确认。
高校填报流程

↓
4、代码管理→学校代码校验
↓
5、数据管理→数据删除→删除本校以外代码 6、数据编辑→录入各基表 (高基91 补充资料表应按高校大全格式填报)
↓ ↓Βιβλιοθήκη 7、数据校验→全部数据校验 (修正所有的错误提示信息) 8、数据校验→与上年数据核查 (允许出现符合实际变动情况的提示信息,但“上学年初报表在校学生数和专任教师 数”必须与上年数相等。相关上年报表数据可查“上年相关数据表”) 9、预览打印报表→基表打印 (打印 3 份,自留1份。只需打印有数据的基表)
↓
卸载旧统计软件,安装今年最新版统计软件
↓
上网下载全省上学年统计数据,解压至 “ \高等教育统计\上年数据 ”文件夹
↓
向校内各部门收集统计相关数据信息,收集时注意比对“上年相关数据表”
↓
初算办学条件指标
↓
1、运行统计软件→选择学校级使用→选择学校
↓
2、数据管理→调查年度设定→改成本学年初
↓
3、代码管理→学校代码编辑
↓
↓ ↓
细算办学条件各项指标
↓
向学校领导汇报办学条件指标,由学校领导亲自审核报表并签字盖章 10、数据管理→数据上报→全部基表数据上报 (上报 2 份至数据盘,并另上报至一目录作为数据备份)
软 件 操 作
↓ ↓
报送 2 份纸质报表、2 份数据盘至协作组长,并通过协作组长审核
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填报流程
(学校级使用)
上网(/ghc)查看今年统计的最新信息,阅读相关文件精神
↓
填写“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编制采集表”,加盖公章后寄给教育厅规划处
教育事业统计年报系统快速操作指南

教育事业统计年报系统快速操作指南(2021年)一、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操作流程二、系统登录,修改密码(一)年报系统登录1.打开浏览器,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进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页面2.进入“教育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入口”页面,选择登录网络入口3.选择某一网络入口,进入登录界面在“登录”界面中,分别输入“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点击“登录”按钮进入主界面,中小学使用季报账户、密码登录,幼儿园和特教学校需用初始账号密码登录,账号为学校代码,初始密码为11_8888。
县级登录页面:校级登录页面:4.首次登录时,弹出修改密码界面,必须修改密码后才可继续使用,密码中需要有字符数字及符号。
(幼儿园、特教学校需进行此操作)(三)注意事项1.年报、季报录入时应选择国产浏览器,搜狗浏览器、360浏览器等国内浏览器需极速模式。
2.首次登陆系统时,谷歌浏览器若出现如下:“您的连接不是私密连接”,点击,点击进入登陆界面。
3.首次登录搜狗浏览器时,若出现安全提示,点击继续进入登陆界面。
(四)重置密码(县级权限),校级账户密码由县级重置,初始密码为11_8888(五)退出系统(点击页面右上角的设置按钮,选择退出登录)三、校级年报信息录入1.账号登录后,页面如下图(管理账户页面)2.选择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年报模块。
进入信息采集录入页面。
3信息采集录入(选择想要录入信息表格,点击后进入表格页面)界面报表中空白单元格,填报数据:白色单元格为输入区,正常填报;蓝色为计算区,根据设定好的计算公式,自动计算出结果;浅蓝色为引用区,意思是此单元格的指标是从其他报表引用的,不需要进行填写。
引用格的值会跟随被引用的单元格数值变化。
*每填报完成一张报表,需点击“保存”按钮,保存填报数据。
四、系统功能(一)校验功能1.点击“校验”按钮,弹出校验框。
注意:校验是直接针对学校中的所有要填报的报表进行校验,刷新校验状态,需要关闭弹出框,然后重新打开弹出框。
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流程图

最新可编辑word 文档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流程图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统计人员参加上
级统计工作培训会 办公室安排统计数据任务分工 办公室组织校内统计工作培训会 职能部门 采集填报数据 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核 签字盖章报办公室 办公室整理
汇总数据
核对无误报学校 领导审阅签章 打印完整 报表盖章 报表上报上级部门 学校网站 数据维护
报表及职能部门上报数据归档。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制二〇一三年六月目录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 (1)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范围 (2)基础教育县(区)统计报表填报范围 (3)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 (6)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幼儿园) (78)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 (100)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中学) (136)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181)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特殊教育学校) (232)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1.填报范围:经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机构)均应填报本报表。
具体填报参见《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范围》表。
2.报送时间: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填报范围基础教育县(区)统计报表填报范围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基础教育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包括:幼儿园、小学、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级中学、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工读学校、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弱智学校、其他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统计报表操作流程

学校统计报表操作流程学校统计报表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它能够提供学校各项工作的指标和数据,并对学校的发展和改进起到指导作用。
下面是学校统计报表的操作流程。
首先,为了保证学校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收集数据,比如通过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系统等获取相关数据。
确保每一项数据都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统计人员。
接下来,学校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统计报表的内容和周期。
统计报表的内容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其中包括学校的人员构成、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的财务状况等方面。
统计报表的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一般可以选择月报、季报或年报。
然后,学校需要指定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统计报表的制作工作。
这些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还需要熟悉学校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他们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根据需要生成相应的报表。
在制作统计报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就需要统计人员对数据进行核对和审核,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发现数据有误,应及时与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沟通,进行数据的修正和更新。
最后,学校可以将制作好的统计报表进行审核和汇总,然后形成最终的报表文件。
这些报表文件可以以纸质形式进行归档,也可以保存在电子文档中,以备查询和分析。
总之,学校统计报表的操作流程需要有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明确统计报表的内容和周期,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制作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形成最终的报表文件。
通过统计报表,学校能够了解各项工作的状况和问题,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数据采集工作流程一、前期准备工作(一)在每学年开学初(9月初),各县(市)区教育局召开学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布置会,辖区内各级各类独立法人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负责统计工作的老师参会。
县级教育事业统计布置会后,各级各类学校参会人员要及时向校长汇报会议精神。
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要及时召开所属中小学、幼儿园统计报表布置工作培训会。
(二)县、乡(镇)、街道教育主管部门召开学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布置会后,要求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负责财务、后勤、办学条件的老师为成员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核把关。
(三)成立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工作方案,然后由校长组织召开学校级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安排布置会,参会人员为教育统计工作领导小组所有人员,学校统计员传达上级教育部门统计工作会议要求、内容等并安排工作。
各成员要分工合作,各班主任主要负责本班学生信息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教务和人事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教职工信息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财务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学校资产以及设施设备、图书数据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校舍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学校办学条件以及校舍方面的数据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
(四)印发“学生信息台账采集表”、“教职工信息台账采集表”、在校生死亡信息台账采集表”、“办学条件信息台账采集表”、“资产信息台账采集表”等台账下发相关教师填报。
明确统计工作任务、方法步骤、相关表册的上报时间,并对统计工作的法律法规、相关指标进行解释。
要求组内成员会后各司其职,积极行动,认真按会议要求开展本年度统计工作。
二、数据采集(一)学生信息采集统计报表中学生相关数据采集主要依据是《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第一手基础数据,做到统计报表数据与学籍信息完全吻合,若两套数据在统计时点出现数据不一致,应计实统计,并书面情况说明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并逐级上报情况说明。
主要做法是:每学年开学第一周,学校要求各班摸清学生基本情况,并维护、更新、完善相关表册。
中小学教育事业统计在校学生信息台账(模版1)填报范围: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学前教育事业统计在园(班)幼儿信息台账(模版1-1)学校名称(公章):校长签字:教务主任签字:班主任签字:填报日期:填报范围:幼儿园、附设幼儿班。
当年新招学生信息采集:每学期开学新生报名时,要求家长带户口簿到学校,班主任对学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少数民族、家庭地址、家长信息、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儿童、是否寄宿等<详见模版>)等指标进行采集,同时要认真做好【模版1、模版1-1】所有指标数据的采集、审核工作,确保每个学生信息核实无误并经家长、班主任签字认可后报教务主任审核签字。
通过对【模版1、模版1-1】相关学生信息整理,导入到《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模版和省网学籍模版后上传至学籍管理系统,同时完成当年新生学籍信息的数据采集审核工作。
老生在校学生信息采集: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下载学生花名册电子数据,将国网信息系统中现有的学生信息对应导入到【模版1、模版1-1】相关列中,然后将【模版1、模版1-1】表册按班级打印下发到各班班主任手中,各班对学籍有变动的学生进行增加和删减,并对学生基础信息逐一进行认真核实,对信息有变动的学生及时修改、补充完善。
在采集学生信息时,确保【模版1、模版1-1】中每个学生信息核实无误并经家长签字认可后报教务主任,教务主任负责对所有信息进行审核把关,对于学籍学生与报表学生不吻合(学生已转出学籍暂未转出,学生已在校就读学籍暂未转入等)的情况,在【模版1、模版1-1】一览表中“备注”栏中说明情况,最终完成【模版1、模版1-1】指标和国网、省网学籍的学生信息的采集审核工作。
【模版1、1-1相关指标解释】1、民族:全国5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2、出生日期:在校生年龄以九月一日满周岁计算。
在校生年龄界定:以公历8月31日为年界线,公历8月31日(含8月31日)前出生的,按本人实际周岁计算;在9月1日后(含9月1日)出生的,按本人实际周岁减1计算。
3、身份证件号:18位身份证号码各位的含义: 1-2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3-4位地级市、盟、自治州代码;5-6位县、县级市、区代码;7-14位出生年月日,比如19670401代表1967年4月1日;15-17位为顺序号,其中17位(倒数第二位)男为单数,女为双数;18位为校验码,0-9和X。
作为尾号的校验码,是由把前十七位数字带入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计算的结果是0-10,如果某人的尾号是0-9,都不会出现X,但如果尾号是10,那么就得用X来代替,因为如果用10做尾号,那么此人的身份证就变成了19位。
X是罗马数字的10,用X来代替10。
4、户口所在地:(1)户籍所在的地区。
(2)一般用“省级+县(市)级”表示户口所在地。
(如: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5、户口性质:我国户口性质只有两种:(1)农业户口;(2)非农户口。
6、就读方式:走读生、寄宿生7、随迁子女: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随父母到输入地(同住)并在校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填报说明:本指标统计因为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异地工作,随同父母来到异地就读普通中小学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包括跨区(县)招生或择校等原因到异地就读的学生;不包括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
8、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的乡村,随务工父母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9、农村留守儿童:指外出务工连续半年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10、随班就读:指在普通中小学接受基础教育的残疾人。
11、残疾类型:指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和其他残疾(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
残疾人的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12、就读状态:在读、转出、转入、毕业、复学、休学、退学、结业、死亡。
13、退学原因:失能、家庭、厌学、路途遥远、出国、其他。
注意事项:注意各指标与基础基331中小学、特殊教育学生变动情况中退学列数据对应。
(1)失能:指因身体或其他原因造成学生丧失学习能力,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
(2)家庭:指因家庭贫困或家长意志造成的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
(3)厌学:指受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因素影响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造成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
(4)路途遥远:指因居住地据学校路程太远或途中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的中断学业、放弃学籍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
14、政治面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
备注:对于学籍学生与报表学生不吻合,请在备注栏表示:“学生已转出学籍暂未转出”、“学生已在校就读学籍暂未转入”字样。
以上模板可以生成相关基表主要指标数据:幼儿园(基础基211、基础基311、基础基341);小学(基础基212、基础基312、基础基331、基础基333、基础基341);初中(基础基213、基础基313、基础基331、基础基333、基础基341);普通高中(基础基213、基础基314、基础基331、基础基333、基础基341);特殊教育(基础基214、基础基315、基础基331、基础基332、基础基333、基础基341)。
基础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死亡实名制基本情况统计台账(模版2)学校名称(公章):校长签字:政教主任签字:班主任签字:填报日期:填报范围:幼儿园、附设幼儿班、小学、教学点、附设小学班、初级中学、职业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附设普通初中班、附设职业初中班、附设普通高中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死亡学生信息采集:每年做报表时,将“基础教育学生死亡实名制统计台账”表印发各班主任核实填报。
死亡类型:事故灾难类(溺水、交通、拥挤踩踏、房屋倒塌、坠楼坠崖、中毒、爆炸、火灾);社会安全类(打架斗殴、校园伤害、刑事案件);自然灾害类(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地震、暴雨、冰雹、雪灾、龙卷风):其他(自杀、猝死、传染病、其他)。
1、打架斗殴:指由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造成的死亡。
2、校园伤害:指由于学校教职工对学生伤害造成的死亡。
3、刑事案件:指由于外来人员入侵,在校园及校园周边实施犯罪造成的死亡。
以上模板可以生成相关基表主要指标数据:基础基332表。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采集:面表基础基112表中小学上学年体验学生中各个等次学生数,主要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中采集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
(二)教职工信息采集数据采集:将学校现有教职工花名册信息或教职工人事管理系统相关表册对应导入到【模版3、4】相关列中,将导好数据的【模版3、4】表打印下发给各位教职工,教职工对本人信息进行核对,对年龄、职称、所任科目、学历等<详见附表>有变动的信息进行修改完善,签字确认后交教务处审核确认汇总。
教务主任在对教职工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的基础上,还应对【模版3、4】相关数据就行认真审核、补充、修改完善所有信息,并准确掌握学校教职工增减变动信息;教职工中党员、团员信息;教师接受培训情况(参加国培计划、省市县级培训、继续教育等)、教职工中骨干教师等信息。
上述信息采集后,请主管部门负责人事工作的老师从“人事管理专用网络”导出本校教职工信息再次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再填报纸质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