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与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的衔接_梁英
浅析高中有机化学与大学有机化学的衔接

浅析高中有机化学与大学有机化学的衔接【内容摘要】有机化学知识内容是高中化学知识的一部分组成,实现高中有机化学与大学有机化学的有效衔接,对提高化学教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文献参考法为依据,以有机化学为研究对象,对高中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学衔接进行了浅析。
大学化学所覆盖的知识内容,大多与有机化学有关,高中有机化学与大学有机化学的衔接,可避免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
高中化学教师需重视知识点的延伸,重视两者之间的衔接,以丰富知识内容,拓展学生思维,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化学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衔接教学衔接旨在使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知识点的衔接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相关内容有较全面的了解。
有机化学在整个化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化学教育的基本框架中可以看出,有机化学在其中起着启发性的作用和铺垫性的作用。
从有机化学知识内容来看,其抽象性较强,学生学习具有一定难度。
为使学生步入大学后能够顺利接洽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性且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衔接知识点①。
一、高中有机化学与大学有机化学的衔接现状1.忽视知识外延高中这一学段是极为重要的升学阶段,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高中化学教师把教学重心全然放在学生升学上,以高考为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只重视给学生讲解书本上的知识点,忽视了知识外延。
针对有机化学这部分知识点,内容较为复杂、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存有一定难度,未必能透彻理解高中化学书本上的知识点,从这一角度来看,一些高中化学教师认为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已然存在困难,何苦再拓展知识点,引申出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
2.衔接流于形式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讲解,需合理拓展知识内容。
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意识到了需丰富教学内容,酌情给学生讲解课外知识。
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以课本中的知识点为载体,拓展了有机知识点,向着大学有机化学靠拢,但是衔接流于形式,浅尝辄止,未详细深入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仅是淡淡、浅显提出,目的仅是让学生了解有这一内容的存在。
从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的知识衔接中,对教学思维方法的研讨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衔接
---化学基础理论的知识案例
1.化学反应焓变与高中的热化学原理
反应进度:
aA + bB = cC + dD
0 = dD + cC – bB – aA
0 BB
B
nA nB nC nD a b c d
: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称为反应进度。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衔接
---化学基础理论的知识案例
➢ 由:rGm = RT ln K p 计算 K p 。
平衡常数哪里来?
➢ 由:K p
pC p
pA p
c
a
pD p
pB p
d
b
计算
平衡
平衡分压。
➢ rGm 由热力学手册可 计算 。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衔接
---化学基础理论的知识案例
2.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理论 ⑤化学反应平衡移动: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衔接
---化学基础理论的知识案例
3.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
➢电解池导电机理(electrolytic cell)
电 子
-+
电 流
流
流
动
动
方 向
-
+
方 向
阴- 阳 极 +极
电池作负载,与电源正负对接, 电子从电源的负极出发(给电池负 极电子,还原为阴极),通过外电 路回到电源的正极(正极失电子, 氧化阳极)
C(s) + O2(g) = CO2 (g)
ΔrHm(3)= ΔrHm(1) +ΔrHm(2)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衔接
---化学基础理论的知识案例
2.化学反应平衡原理(解决化学反应方向性和限度)
浅析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

浅析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高中化学是学生初步接触化学基础的阶段,而大学化学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
两个阶段的知识内容和难度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有着深层次的联系。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与联系。
1.基础概念和实验技能的延续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概念,比如物质的分类、物理状态变化、化学反应、离子反应等。
在大学化学中,这些概念将会进一步深入探究,并且需要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验中,形成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因此,在高中阶段要将其所学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并在大学学习中细化和巩固。
2.化学方程式的学习高中化学中学生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知识,但是在大学化学方程式的复杂和多样性增加了。
在高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但在大学化学中,要学习各种反应钟乳石,生命活性物质的合成等,这时需要深入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反应机制。
3.各种常见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高中时期学生学习了很多常见的化学反应,比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等。
而在大学化学中要学习不同的化学反应知识,例如金属的腐蚀、酵素的催化反应等,这时需要掌握这些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实验方法。
4.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大学化学的学习中,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和深入理解化学概念和化学反应。
因此,高中阶段时学生需要掌握熟练的实验技能,并在大学阶段不断练习和提高实验分析技能。
5.化学专业的深入研究大学化学在各个方面都追求深化,这就需要学生的专业素养足够高。
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为大学化学铺垫的基础,因此需要学生在高中阶段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以便在大学学习中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是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了基础概念、实验技能和化学方程式等内容。
在大学学习中,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深入并巩固,并在深入学习各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和深入研究不同的化学专业。
浅析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

208神州教育浅析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庞赛飞郑州市第四中学摘要:大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环境与高中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对于学生来讲,他们需要转换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高中所学的化学知识都是基础的内容,而大学的化学课程加深的知识的深度,对于学生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更加重视。
本篇文章立足于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的学习角度去,找出了在知识衔接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化学;高中化学;学习衔接大学的学习环境与高中的学习环境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也不同。
大学化学的就是内容更加深奥,而高中化学所学的知识是一些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在教师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最科学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做好知识的衔接工作。
高中化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多做题的方式来提升知识水平,通过不断的做题来巩固对于知识的掌握,虽然这种方法也很好的成绩效果,但是却不适合大学化学的学习。
这是因为大学的化学所学习的内容更加深奥,更加具有专业性,侧重于培养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来获取化学知识。
培养的能力方向不同和知识的简易程度不同,这就要求在开始大学化学学习的课程之前,必须要做好知识的衔接工作。
一、两者学习过程凸显的问题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果没有及时的做好衔接工作,学生们就会面临沉重的学习负担,在开始学习大学化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知识的简易程度大学学习环境的不同导致的,下面就是两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的差异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是素质教育,但是高中与大学之间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是不相同的,由于高中学习是为了高考做准备,所以很多的知识都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大学学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教育,所以两者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大学里的很多学科超过及格线就基本达标,对于化学课程来讲,达到基本标准仍然需要不懈的努力。
浅谈高中有机化学与大学有机化学的衔接

浅谈高中有机化学与大学有机化学的衔接
高中有机化学与大学有机化学的衔接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学习重在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技能的熟练,这也
是高中有机化学与大学有机化学衔接的重要环节。
首先,高中有机化学主要学习有机物的定义、物性与分类,重点放在宏观层面,强调理论
知识的传授,并在此基础上概述一些简单的有机反应。
但更多的是对常见的有机反应原理
的初步了解,如醛环的形成及其断裂等。
而大学有机化学中有机物的物性和分类,则延续高中老师熟悉的基础,进一步深入探讨。
宏观层面加深了有机物的分类,针对各类有机物进行了更详细、更系统的陈述。
宏观层面
不仅是对分子结构的描述,而且对有机反应原理(如核酸双加成反应、混合反应和多步反应)等作出了深入的探讨。
此外,大学有机化学也特别强调实验室的实践,强调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的熟练。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刻了解细节,而且能进一步完成扩展知识。
因此,在高中有机化学到大学有机化学的衔接中,要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互联系。
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有机物的分类,而同时还要强调实验操作的技能。
这样才
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有机化学知识,用扎实的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运用有机化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的研究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问题,探讨其差异、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法。
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知识的差异,指出了导致衔接困难的原因。
接着讨论了影响高中生学习大学化学的因素,包括学科认知、学习策略等方面。
然后提出了解决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的方法,如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引入案例教学等。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具体实践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促进高中生顺利过渡到大学化学学习的启示,同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高中化学,大学化学,知识衔接,差异,影响因素,解决方法,案例分析,总结,展望,研究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化学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高中化学作为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起点,为他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随着学生进入大学阶段,他们会发现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涉及的知识点更加深入和复杂,需要更高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来掌握。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学生在升入大学后可能会遇到学习困难。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提高大学化学学习的效果,需要深入研究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问题,探讨影响学生学习大学化学的因素,寻找解决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的现状及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的研究意义: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知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研究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和瓶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和优化。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的研究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的研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首先比较了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与大学化学知识体系的差异,指出了在知识体系的延续和深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其次探讨了高中化学知识对大学化学学习的启发作用,强调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理解的重要性。
同时还探讨了高中化学知识在大学化学学习中的延伸应用和在实验室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体验。
最后总结了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建议,为进一步促进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加强学科间的衔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水平,促进化学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大学化学、知识体系、差异分析、启发作用、延伸应用、实验室、不足、补充、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与大学化学知识体系的差异,可以更好地指导高中教学的改革和大学课程设置的优化。
探讨高中化学知识对大学化学学习的启发作用和在大学学习中的延伸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研究高中化学知识在大学实验室中的运用以及高中化学知识的不足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补充,能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问题,为提高化学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和衔接,分析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探讨高中化学知识对大学化学学习的启发作用,并探讨高中化学知识在大学化学学习中的延伸应用和实验室中的运用情况。
通过研究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情况,旨在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进一步促进化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的衔接研究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的衔接研究【关键词】高中《有机化学基础》大学《有机化学》衔接高中《有机化学基础》内容繁多,知识点零散,部分学生觉得所学知识就像一盘散沙,难记、难学。
另外,该选修教材中部分内容涉及大学知识,如杂化轨道知识、手性分子等,空间想象力稍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吃力。
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有机化学时觉得很难适应,大多数大学教师也并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及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导致教与学的脱节。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2007)与大学《有机化学》(曾眧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比较,以供中学、大学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参考。
一、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对比由上表可见,大学与高中知识点的衔接和延伸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大学要求更高。
如第一章有机物的分类中,大学增加了杂化化合物、硝基化合物、胺、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硫醇、硫酚、磺酸;第三章对醇的学习,大学增加了醇的命名等。
(2)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学习,大学要求更细。
如第二章烷烃的化性(氧化、热裂、卤代)、炔烃的化性(亲电加成、水化、氧化、炔化物的生成及还原),第三章醇的性质(与活泼金属反应,亲核取代,与卤化磷、硫酸、硝酸、磷酸等反应,脱水,氧化,催化脱氢),第四章氨基酸的性质(两性,等电点,氨基酰基化、烷基化,羧基反应,与茚三酮反应)等。
(3)大学对有机物结构特点的学习更复杂,如第一章对碳原子成键特点的学习,大学结合轨道重叠图例、轨道波函数、氢分子轨道能级图更详细地介绍共价键的成键特点、饱和性和方向性,甲烷的SP3杂化等。
二、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衔接的特点从以上分析得知,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衔接点较多,其衔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沉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加工·学刊
No.7
2012 年 7 月
Academic Periodical of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Jul.
文章编号: 1671-9646 ( 2012) 07-0161-02
大学有机化学与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的衔接
梁 英, 毕洪梅, 张金艳, 沈 勇, 徐凤英
doi: 10.3969/jissn.1671-9646( X) .2012.07.049
The Knowledge Link of Organic Chemistry in College and Organic Chemistry Foundation of High School
LIANG Ying, BI Hong-mei, ZHANG Jin-yan, SHEN Yong, XU Feng-ying ( College of Science,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9, China) Abstract: By comparing contents and knowledge systems and discussing knowledge link in college organic chemistry and in PEP organic chemistry foundation of high school, we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in college. Key words: new course standard; organic chemistry; organic chemistry foundation; knowledge link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理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摘要: 通过比较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讨论知识点的衔
接, 以期为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新课标;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 知识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主要
化学性质,酶的特点核酸的作用
如醇的消去反应、 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 苯酚的酸 性、 溴代反应和显色反应, 醛的氧化和催化加氢反应, 羧酸的酸性、 酯化反应, 酯的水解, 有机合成基本方 法和思路。 有机化学首先介绍醇、 酚、 醚、 醛、 酮、 醌、 羧酸、 羧酸衍生物、 取代酸的分类、 结构、 命名、 异构、 物理性质, 在分析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引出给类 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分析化学性质的实质, 总结各类 化学反应的活性及机理, 重在机理的学习。
( 3)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在 油 脂 中 介 绍 了 油 脂 的 组 成 和结构, 油脂的水解 ( 皂化) 和 氢 化 , 通 过 科 学 视
野辅助介绍了肥皂的去污原理及合成洗涤剂; 在糖 类中采用学与问和科学探索介绍了葡萄糖与果糖、 蔗糖与麦芽糖、 淀粉与纤维素的物理性质及应用, 葡萄糖与果糖和麦芽糖的还原性, 蔗糖与麦芽糖、 淀粉与纤维素的水解, 还通过科学视野辅助介绍分 子的手性及 D/L 标 记 法 ; 在 蛋 白 质 和 核 酸 中 介 绍 了 氨基酸、 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的两性、 成肽反应, 蛋白质的水解、 盐析、 变性、 黄蛋白反应, 酶的特 点与核酸的作用。 有机化学首先介绍各类化合物的 存在、 用途、 结构、 命名和物理性质, 系统介绍了 它们的化学性质, 给出了皂化值、 碘值、 酸值、 蛋 白质系数、 核酸系数等概念, 还介绍了类脂、 甾族 化合物、 单糖的环状结构。
( 晓虹)
酸性、酯化反应,酯的水解,有机
合成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的
油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
水 解 和 氢 化 , 糖 类 中 的 葡 萄 糖 与 核 酸 的 概 述( 分 类 、结 构 、命 名 、异
果 糖 、蔗 糖 与 麦 芽 糖 、淀 粉 与 纤 维 构) ,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应
苯的结构及取代反应
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烯烃的
自 由 基 加 成 反 应 历 程 ,芳 烃( 含 稠
环 芳 烃) 的 亲 电 取 代 反 应 历 程 和
定位规律,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
应历程和消除反应历程, 顺序规
则 , 顺 反 异 构( Z/E 标 记 法) , 电 效
应和空间效应,休克尔规则
醇、苯酚、醛、羧酸、酯的物理
1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的比较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的比 较见表 1。
2 知识点的衔接
( 1) 有机化学基础中脂肪烃、 芳香烃和卤代烃的 物理性质、 结构和反应类型是通过思考与交流的形 式获得的; 通过科学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辅助 介绍碳原子的杂化; 通过实验和思考与交流学习烷 烃氯代, 烯烃炔烃加成和聚合, 苯的取代和加成, 卤代烃的取代和消去等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是按照 分类、 结构、 命名、 异构、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重要化合物、 反应机理等顺序系统学习各类化合物 的相关知识, 由具体反应总结反应机理, 通过对反 应机理的学习, 加深对一类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由 电效应和空间效应从理论上解释反应的活性、 粒子 的稳定性和芳烃的定位规律。 在顺反异构着重介绍 了 Z/E 标记法。
( 2)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通 过 学 与 问 、 实 验 、 资 料 卡 片、 思考与交流和科学探究等多种形式讲授了醇、 苯酚、 醛、 羧酸、 酯的物理性质, 部分化学性质,
收稿日期: 2012-03-05 基金项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改课题资助项目 ( 2011 年) 。 作者简介: 梁 英 ( 1964— ) , 女, 黑龙江人, 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化学教学与科研。 E-mail: liangying-64@163.com。
耗和加工成本, 有助于提升我国油料加工的综合效 益和油脂营养价值。
在武汉中油宏大公司进行的生产试验表明, 应用 该工艺技术, 油脂天然活性成分损失率小于 10%, 能 耗、 炼耗、 加工成本分别降低 40%, 10%, 30%以上, 且操作温度低, 脱胶脱酸效果好, 可广泛应用于现有 油脂加工企业。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为组长的鉴 定委员会认为, 该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结语
综上分析, 在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 中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学中主要有机化合物的典型代 表化 在学生具备了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 识的基础上, 大学有机化学将进一步学习、 深化、 拓宽这些知识, 加强反应机理的学习, 从理论上掌握 各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使之系统、 完善, 达到举一 反三, 触类旁通灵活应用的目地。 因此, 教师在教学 设计过程中, 应分析并准确把握教材中知识之间的衔 接, 在教学实施时, 从学生的认知新起点开始, 避免 学生知识学习的断档及重叠, 形成良好的延续及统一, 这对学生的顺利学习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的研 究,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油料所一项科研成果使色拉油变成“ 矿泉水”
2012 年 4 月 19 日 , 由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油 料 作 物研究所黄凤洪研究员主持的“ 油脂高效提质清洁 精炼技术及固体脱酸剂研究” 的技术成果, 通过了 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据介绍, 该项研究 以废弃的油料作物种子皮 ( 壳) 为原料, 采用 定向 活化技术, 开发出广适性的食用植物油新型固体脱 酸剂, 通过联用固体脱胶技术, 建立了油脂高效提 质清洁精炼技术工艺。 与现有技术相比, 该技术能 有效保留油脂中的天然活性成分, 明显降低能耗炼
·162·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 年第 7 期
表 1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的比较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有机化学知识点
脂肪烃、 芳香烃和卤代烃的
脂肪烃、 芳香烃和卤代烃的
命名、物理性质,烷烃氯代,烯烃 结构、异构、命名、物理性质和化
炔烃加成和聚合,烯烃顺反异构, 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烯
自 2004 年起, 我国各地陆续开始实施新课标教 学, 2007 年新学年开始, 全国已有 19 个省实施新课 标 教 学 。 截 止 2010 年 , 全 国 全 面 过 渡 完 新 课 标 教 学。 在实施基础教育新课标过程中, 以“ 科学探究” 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已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从课程结构的设计到内容标准的确定, 从评价体系 的建立再到考试方案的设计都在逐步完善。 目前, 就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标教材有“ 人教版” “ 鲁版” “ 苏版” 等多种中学教材。 这些教材的体系特点是分 模块进行授课, 选修模块选用了较多大学化学课程 讲授的内容, 其中选修 5 有机化学基础很多省份都 选学此模块, 所以入学的部分理科生已经学习了许 多大学有机化学的内容。 为了避免知识上的重复, 有必要了解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 容和教学要求, 以利于教师在授课时能做到心中有 数, 从学生已有的基础为大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的 起点, 在现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新的、 合理科学的知识体系。 通过比较新课标人教版高中 化学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与大学有机化学的内容 与知识体系, 讨论知识点的衔接, 以期为大学有机 化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 课 程 教 材 研 究 开 发 中 心 .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M] .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2007.
[2] 叶 非 , 冯 世 德 . 有 机 化 学 [M] . 北 京 : 中 国 农 业 出 版 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