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体制与国外的异同
另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与中国有何不同?

另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与中国有何不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不同的国家学习和工作。
然而,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于留学和就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另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并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考试制度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课程设置方面的不同在另一个西方发达国家,学校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不仅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目,还包括音乐、体育等非主科目,并注重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而在中国的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目,非主科目的学习较少,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基础功底的打牢。
在另一个国家的大学阶段,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多种专业课程并进行自由组合,而中国的大学则需要学生在专业方向上进行严格的选择,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同时也忽略了人文社科等非专业科目的教育。
二、教学方式方面的不同在另一个国家,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学习。
教师的授课方式更注重互动和感染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而中国的教学方式则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注重的是传授知识的数量和质量。
三、考试制度方面的不同在另一个国家,学生的考试制度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而非只注重学习成绩。
考试的种类和内容更加多元化,涵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而中国的考试制度则主要采取标准化考试,注重学生在狭窄考试范围内的得分情况,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
结语以上只是介绍另一个国家教育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的一部分,但已经说明了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差异是多方面的。
学生在进行选择留学或者求职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并且扩大自己的视野,适应不同国家、文化和教育体制的需求。
最后,我们希望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能够通过交流和互相借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与国外的教育制度比较

中国与国外的教育制度比较中国与国外的教育制度有着诸多不同之处,包括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评价体系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与国外教育制度的比较,并分析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1. 教育理念中国教育制度以高分数、升学率和分数的评价为核心,追求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试能力。
这种应试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中国教育强调对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的纪律性,学生往往需要听从教师的命令和指示。
相比之下,国外教育制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国外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更多地担任辅导员和引导者的角色,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2. 课程设置中国的教育制度以考试科目为主导,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在这些科目上应付各种考试。
然而,这种设置可能导致学生只注重记忆和应试,而忽略了其他领域的发展。
而国外的教育制度更加注重灵活的课程设置和多元化的学科。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不同的课程,包括音乐、艺术和体育等。
这种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并培养他们的多元化能力。
3. 教学方式中国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式的教学。
教师通常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学生需要被动接受教育。
在教育班级中,学生往往被要求保持安静,听从教师的指示。
与之相反,国外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教师更多地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4. 评价体系中国的教育制度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排名。
这种评价体系导致学生注重应试技巧而非真正的学习,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
与之相对,国外的教育制度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师会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术表现、课堂参与、作品展示等多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种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评价。
中国与其它国家相比,教育体制有何异同?

中国与其它国家相比,教育体制有何异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教育体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不同的教育体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国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
那么,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教育体制有哪些异同呢?一、教育制度在教育制度方面,中国与许多国家相同。
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十二年制,这一点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同。
但是,中国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制比较长,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学前班和初中。
此外,中国的高中学制相对较短,只有三年,而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高中学制则较长,通常为四年。
二、学科设置中国在学科设置上注重语数英科目,而其他国家则更加注重多样化的学科设置。
例如,英国中学的学科设置包括了文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德国的学科设置包括文科、理科和商科。
此外,日本的中学课程设置还有家政、音乐、美术等选修课程。
三、教学方法中国的教育体制注重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而在许多西方国家,教育体制更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和自主学习,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例如,澳大利亚的教学方式注重实践、研究性学习,美国的教学方式注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学习压力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存在着非常大的学习压力,这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
中国的高考制度将学生的全部前途和命运都绑在了一起,这使得学生和家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私人财产在教育上,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是极其罕见的。
五、文化背景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在文化背景上也存在差异。
中华文化中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观念使得中国教育体制在塑造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上具有独特性,而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则更注重学生个人的自由教育,鼓励学生多元化地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才华。
总之,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在教育体制方面存在着差异。
学科设置、教学方法、文化背景等都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需要更多地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体制变革,从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制度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制度的差异是什么?教育制度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而且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社会地位及其未来的财富积累。
对于中文生成标题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制度的差异是什么?”这一问题,下面将针对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国教育制度的特点1、强调考试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考试的强调。
由于中国的高考制度,许多学生在初等教育阶段就开始备考高考,这导致了许多中小学生在学习上的焦虑和压力。
2、注重理论学习中国的教育制度注重理论学习,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过于侧重理论学习却忽略了实践应用,这也是制约中国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因素。
3、标准化管理中国的教育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包括课程设计、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方面都精细规划,但是这也容易造成教育标准化程度过高的问题。
二、西方国家教育制度的特点1、注重素质教育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注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这种教育体系不注重分数和考试,更侧重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2、开放性课程西方国家的教育课程比较开放,多样化的课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进行选择。
与中国的标准化授课不同,西方国家的教育课程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
3、教育自由度大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十分开放,学生和家长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学校和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此外,西方国家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公益活动,培养自信、勇气和创新意识。
总结: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认真学习,已经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
而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也使得西方国家在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近年来,中国也在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改革,期待能够更富包容性的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中式教育与外国教育最根本的区别15条

中式教育与外国教育最根本的区别15条1. 教学方式不同: 中国教育重视传统、正统和集体,而外国教育则讲究创新、思想开放和个人发挥。
2. 课程体系差异很大: 中国教育重视理论学习,而外国教育则讲究情境学习。
3. 教学资源不同: 中国教育以课本为主要教材,而外国教育则从海量信息网络中进行必要的选择。
4. 评价方式不同: 中国教育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外国教育则多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评价标准。
5. 课外活动各异: 中国教育以安排课外系统学习为主,而外国教育则着重课外活动组织形式的多元化。
6. 课程考核形式不同: 中国教育以抽考为主,而外国教育则以问答、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考核。
7. 考试模式不同: 中国教育以试卷考试为主,外国教育则以随机体验考试、理论考查为主。
8. 教育内容差异: 中国教育注重学习科学知识,而外国教育则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为重点。
9. 教育重点不同: 中国教育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主,而外国教育则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
10. 使用信息技术不同: 中国教育以传统教育和使用网络为主,而外国教育则以科学教学技术、电子教学资源为主。
11. 学习空间不同: 中国教育以操场、教室等为主,而外国教育则以旅行、家庭圈等多元空间为主。
12. 教育体制不同: 中国教育分高中、大学等阶段,而外国教育则以幼儿园、小学、中学三阶段大类划分。
13. 教学语言不同: 中国教育以汉语为主,而外国教育则以英语为主。
14. 教育质量要求不同: 中国教育更加重视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而外国教育则更加注重应用能力。
15. 学生培养方式不同: 中国教育以章法式的教导为主,而外国教育则以相对自由的培养模式为主。
中国的教育体系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相比,存在哪些差异?

中国的教育体系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相比,存在哪些差异?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而教育体系则是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的总体实现过程。
中国的教育体系和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有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分三个方面来介绍这些差异:一、学科设置在中国,学生在小学至中学时期的学科设置相对趋向内向,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目的教育。
而在其他国家中,一些学科如物理、生物、语言学等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地关注。
例如,在美国的高中,学生需要同时修读历史、政治、地理等非主科目。
这也导致了中国教育体系中专业化相对较强的现象。
二、体育与艺术教育相较于其他一些国家如欧美等国家,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体育与艺术教育相对不够均衡。
体育于健康有益,可以培养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但大部分学校体育课被视为较为次要的课程,有时还被取消或缩短。
同样地,艺术教育在其他国家却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这些国家,学生可以选择学习艺术类课程如音乐、绘画等以发掘自己潜在的艺术才能。
三、教育理念与方法教育理念是衡量教育体系成败的标准之一。
在中国,教育体系重视教师的权威性以及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在其他国家,教育体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同时,在其他国家,学生可以参与更多的课外活动与社会服务,拓宽视野,学会团队合作与领导力。
这些教育方式突显了其他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同的一面。
结语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体系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相比,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教育特点,也正是这些多样性让教育更有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要坚信自身的教育体系,同时更加开放和接受世界各国的优秀教育经验,以期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体制有何不同?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体制有何不同?教育是国家的命根子,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以下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体制的不同之处:一、教育政策不同中国的教育政策比较注重普及教育,近年来实施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基础教育。
而在某些发达国家,教育政策更加注重培养人才和提高学科水平。
例如美国的高等教育虽然收费,但是政府会提供贷款、奖学金和减免等多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去接受高等教育。
二、教育课程不同中国的教育课程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都会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
而在某些西方国家,除了基础课程之外,学生还需要选修各种选修课程,例如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电影、历史等。
三、教育评价方式不同中国的教育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他们的升学和未来发展。
而在某些西方国家,除了考试之外,学生还需要参加各种社区服务、体育运动和文艺活动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升学和未来发展的一部分评价标准。
四、教师人才培养不同中国的教师人才培养比较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一般需要学习师范课程并且需要通过严格的教师资格认证。
而在某些西方国家,教师人才培养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和思想能力,一部分教师工作经验通过成为学校教师助理和实习教师等途径来积累。
五、学生治理方式不同中国的学生治理方式比较严格,学生需要服从老师和学校管理的指导,学校会对学生实行严格的管理,例如实行寝室制度、食堂制度、纪律制度等。
而在某些西方国家,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创造性,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
总结: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存在巨大差异,这表明了各国对教育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不同。
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反思中国的教育体制,找到适合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在教育体系中,中国和其他国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在教育体系中,中国和其他国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中国教育体系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虽然都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但是在具体的实施和理念上仍然存在很大的不同。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教育体系最大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的不同教育观念是任何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中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在中国,很长时间以来,教育被看作是一种“应试教育”,也就是说,重点在于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而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也随之而来。
相反,其他国家更注重未来的职业,所以更注重高中、职业教育的培养。
二、教育制度的差异教育制度是体现国家教育观念和实践的重要手段。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制度更为集中,总体来说层次分明,但也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负担。
而在其他国家,教育制度则更为分散,这种制度也更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自由和快乐。
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在一些中国的教育资源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基础的教育资源非常优越,但是在边远地区和一些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缺乏仍然很显著。
而在其他国家,教育资源的分配相对平均,使用科技手段创新的教育资源平台也更为普及和健全。
四、教师素质评价标准的不同一个优秀的教育体系离不开有素质高的教师。
在这方面,中国体系不同于其他国家,对于教师的素质评价标准集中在考试成绩、教学平均分和论文发表等传统指标上,这一做法会导致教师部分过分追求个人成绩、牺牲自我教育和教学创新,而在其他国家,教师评价标准更加优化,围绕教育质量、教育的科技化和教师的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和考核。
总而言之,中国和其他国家存在着各自独特的教育体系和制度。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我们应该认真对比分析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机制,不断改进和优化中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和制度,让我们走向更加高质量与严格要求的教育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1班韦含笑201111010144当今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的认识与感受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
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像英美法德日这些发达国家在崛起时无一不把国民教育摆在首位。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德国,在普鲁士帝国时期,小学就开始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学习的范围全面实用而科学,从此以后,德国将国民教育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并在各个领域催生出一大批光辉璀璨的巨星。
也正应为如此。
才使德国拥有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叫板英法美等强国的实力。
而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着淘汰的命运。
中华历经五千年之沉浮而不消逝,我想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几未间断的教育史。
而今天中国实行的教育制度尽管比起封建时期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是难脱其影响。
当今社会都知道中国是实行应试教育,但是生活才是最大的考试,“减负等于加正”这句话也不无道理,教育局的作用,也已只局限于学校的上空,却永远无法下来深入。
当然,这应试教育也与中国上千年的科举制度相连,人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有人说应试教育培养了一批人才,又埋没了一批人才,每年高考与中考有多少人因为一时失误抱憾终身,又有多少人因为一时失误没有走进理想中的学府!但是这种应试教育又不得不让我们学习一些与以后专业无关的课题,但这些知识却有时可以派上大用场。
这一点,是我们不能否认的。
但是整天的读书,写字,做功课让我们少了许多玩与想像的时间。
有时许多东西就是在玩乐中明白的。
我不奢望中国废除应试教育,与国际教育方法接轨,因为这种应试教育是千百年来所流传下来的体系,但我却希望能像美国一样多次高考的机会,多培养一些社会实践能力,这对以后走入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部门虽然是大张旗鼓地说素质教育,不可否认,有些地方是实行了那种教育方式,但是更多的地方依然走的应试教育的老路子。
真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没办法啊,因为教育部门注重考试的分数,家长看的也是孩子的分数,学校理所当然地也注重分数。
于是把大部分的担子压在了学生的身上。
时间可以验证应试教育的利与弊。
应试教育铸就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人才”,并且应试教育又促使了“分不够,钱来凑”的腐败风气的蔓延。
这种教育体制使得中国的学生千篇一律,创新性极差,世界观、价值观也有一些瑕疵,而且在这种教育体制下的学生素质和国外的相比还比较低!对比中国与美国的教育:1.中国与美国教育的差异首先在于两国初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同中国初等教育将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好处高分看成首要目标;而在美国,初等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2.对待成绩的态度不同对中国孩子来说,一份不好的成绩单会使他收到来自各方压力。
然而在美国,每个学生年终的成绩单都时间私人的物品。
家长方面也不会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
分数在大人心中比能力要差得远。
而中国大部分学生的目的是“拿高分”。
3. 两国在知识观是存在差异: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和对知识的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即中国教育的静态与美国之间的动态差异,这一动一静这反映两国知识观的差异。
4.两国在提供该学生的环境上不同美国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就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的运动研究方法的能力。
而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采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能做学问的相互脱节的两阶段战略。
5.两国课程设置不同比如关于外国语言的学习。
在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只有英语一种(除专业外),这是教育系统为全体学生做的统一选择。
而在美国,学生选择德育的就大得多,包括西班牙语,发育,拉丁语等。
还有在美国不用教材的课是存在的,他们通常叫做"家庭生活"课。
课程内容包括缝纫,烹饪和增强自信心等等。
他教给学生的是书本以外生活之中的事情,他教给学生如何生活。
6.教育模式和高考制度不同中国的启发式教育存在着一个弊端,就是其实一直到某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诱导学生,使他们找到"唯一的答案"。
在美国学校的教学法,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教师一致的正确答案外,还给与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去探索教师和学生都没未知但却客观存在着的潜在答案。
在中国,除了少数人才不用看"高考"分数外,其余的均以"高考"成绩为录取人学得最重要的,唯一标准。
但在美国学生年年都参加各类考试中的至少一种考试,一次失手,情有可言,两次失手,也可以理解……因此,这些考试成绩就可作为非常重要的录取入学考量标准。
7.学习负担不同美国几乎每周都回放一天假。
但在中国,周末可能被无情占有,就连绚丽多彩的假日也会因繁重的作业的充斥而黯然失色。
8.家庭教育不同1)美国教育小时管得严,美国父母会立下许多规矩,而孩子越大管得越松;中国父母恰恰相反,小时候百般溺爱,长大处处限制,甚至连大学专业,恋爱都横加干涉。
2)美国教育注重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这个教育差别使得美国孩子比中国更具自立性。
美国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以抓基础来补不足.我国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因而我国教育的完善必须抓创新来补不足。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应的是不同的文化内涵,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方法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应中国现在的社会。
总之,我们需要的是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的现代化教育。
再看看国内外的一些数据对比:各国国民有大学生学历的比例如下:1、俄罗斯:54%2、加拿大:48.3%3、以色列:43.6%4、日本、新西兰:41%5、美国:40.3%6、芬兰:36.4%7、韩国:34.6%8、挪威:34.2%9.澳大利亚:33.7%10.爱沙尼亚:33.3%11.爱尔兰、丹麦:32.2%12.比利时:32.1%13.英国:31.8%14.瑞士:31.3%而中国的是多少呢?中国国人中有高等教育的学生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最多也不会超过10%,似乎只有6%左右。
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像上海可以高达48.4%,而在西部山区,如西藏,新疆偏远地区只有0.4%。
综上所述,以我之愚见,在中国教育制度可以有以下改革的余地:1、提高大学、中学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现在大多数学生上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好好学习,以便以后能出人头地,有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去学,而且如果这种教育见效,中国将会免去很多棘手的问题。
比如贪污、比如社会的一些经济问题,包块犯罪都可能会减少一大批,所以我把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改变的教育和引导看的最重要!2、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看出来,中国近几年对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比较重视。
但是在我看来还是有很大问题的,首先就是不实在,感觉上所谓的自主创新只是提提罢了,感觉应该实实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就是创新意识在也存在很多不均匀的情况,比如上海,北京的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比较好一点,但是想河南,山东就比较差一点,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知识的主人,不能一味的只是应试教育,淡然这就需要国家政府投入跟多的人力财力,希望国家能吧这一项放在重要的地方。
这一项可以参考美国,反面教材可以参考印度!3、承受力,记着我上初三时,语文老师一句话说的很好,上学,学习是必要的,但是还要学习一种承受力,一种对未来的承受力,一种对生活的承受力,一种对逆境的承受力,一种对挫折的承受力,一种对压力的承受力。
如果有了这种承受力,即便缺少知识方面的优势,但是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在社会上站住脚,就能后期勃发!这一项可以参考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教育。
这也许就是日本人那种“武士道精神”的诠释吧!4、素质的教育,不是素质教育!众所周知,在国外,中国人有时候是被看不起的,比如我一个哥在丹麦留学,他对我说,本来丹麦人就看不惯外国人(因为丹麦国家福利很高,如果外来人口过多,福利就会下降),更看不过中国人!为什么?不是中国穷、不发达。
而是中国学生在丹麦不团结,甚至出现国人骗国人的情况,而且素质不高,这就是别人看不起中国的原因吧!所以我以为要想中国国人能昂起头,不能只看GDP,还要看素质!这一项可以参考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挑起国都有德国,但是为什么他们还能迅速的发展起来?就是因为国人的素质和耐力!5、对特长、个人优势的培养。
人从生下来就不是一样的,如果都以为的按照一种模式去培养,去教育肯定是不行的!一个人会有他个人以特有的优秀的地方,而教育就需要去发现这些并去培养它,才能使人才成功!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得反正该适当的地位,就像如果让比尔盖茨去打拳击,让泰森去搞经商,最后他俩谁也不会有现在的荣誉!所以在教育中就应该去发现这些优势发展这种优才能是人才辈出!而不能只是一个模子里培育有高等素质的机器!6、还要提高全民知识素质的提升,因为中国有大学学历的人的比例确实很低,向美国都已过半,只有全民知识素质达到一定的高度,国家文明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说,中国的教育制度方面虽然有了很多成就,但是还有很多路要走!包括中国当今文化很多方面都是已经把旧的房子拆除,但是新的房子还没建起来。
改革的路还有很长!望中国未来的教育、国力能够立于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