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老中医验方
21位全国名中医的看家验方

21位全国名中医的看家验方俞慎初教授加味五金汤: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10克、川郁金10克、玉米须15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1.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3.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4.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罗元凯教授理血通经汤:吴茱萸60克.赤芍6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红花30克.苏木30克.桃仁30克.续断60克.益母草30克.党参45克.香附45克。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闭经。
症见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或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服12克,用熟地30克、麦冬15克,煎汤送服,每日二次。
裘笑梅教授理气逐瘀消脂汤:炒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3克、橘红6克、姜半夏6克、炙甘草3克、制香附9克、元参9克、浙贝9克、炒川断9克、炒枳壳6克、失笑散12克、生山楂、牡蛎(先煎)各20克、白花蛇舌草12克、莪术6克。
〔主治〕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朱良春教授健脑散:红人参15克(参须30克可代)、地鳖虫、当归、甘杞子各21号、制马钱子、川芎各15克、地龙、制乳没、炙全蝎各12克、紫河车、鸡内金各24克、血竭、甘草各9克。
〔主治〕凡脑震荡后遗症出现头晕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则更甚;有时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冲动;面色黧黑,舌有瘀斑,脉多沉涩或细涩者,均可用之。
〔用法〕马钱子有剧毒,需经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应掌握火候,如油炸时间太短,则内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如油炸时间过长,则内心发黑而炭化,往往失效,所以在炮制中可取一枚切开,以黑面呈紫红色最为合度。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经验精选

一,治阳痿方一(古康德拟方):麻雀12只,地龙40克,蜈蚣(干品,下同)20条,淫羊藿50克。
分别研细末(麻雀去毛及内脏、焙干),混匀,分为40包,每次1包,每日2次,以米酒冲服。
20天为1个疗程。
本方治疗阳痿患者10余例,治愈率98%,总有效率100%。
方二(李保安拟方):淫羊藿、蛇床子、阳起石、菟丝子各15克,黄芪、枸杞子各20克,益智仁10克,蜈蚣10条,海狗肾1具,黄酒、白酒各500克。
诸药投入酒中浸泡10天后,每日早晚各饮服1次,每次25克,20天为1个疗程。
采用本方治疗阳痿患者24例,1~3个疗程治愈率95.8%。
二、治遗精、血精方一(胡达坤拟方):刺猬皮100克,焙干、研细末,分为7包,每日1包,以甜酒汁冲服。
采用本方治疗遗精患者11例,均获痊愈。
方二(范立金拟方):生蒲黄70克,滑石粉、栀子(炒)、当归、生地、木通、赤茯苓、生甘草各30克。
诸药共研细末,水煎连渣饮服,1日3次。
尿急尿频缓解后即去当归、生地、赤茯苓、木通、甘草。
采用本方治疗血精患者13例,7~13天全部痊愈。
三、治不射精方一(倪国新、张丽拟方):党参、麦冬、远志(制)、酸枣仁(炒)、天冬、茯苓、五味子各10克,合欢、甘草各15克。
水煎20分钟,取药汁250毫升,日服2次。
采用本方治疗少年时期遗尿引起的不射精症患者120例,治愈率85.8%。
方二(郑锡海、范玉华拟方):柴胡、香附、枳实各10克,甘草6克,白芍、牛膝各12克。
水煎服,1日1剂。
采用本方治疗功能性不射精患者46例,均获满意疗效。
四、治不育症方一(杨光伦拟方):熟地、淫羊藿、韭菜子各30克,白术、枸杞子、山萸肉、蛇床子各15克,当归12克,杜仲(炒)、仙茅、巴戟、肉苁蓉各10克,熟附子、肉桂各6克。
水煎30分钟取药汁250毫升,日分3次服。
20日为1个疗程。
采用本方治疗不育症患者28例,治愈率82%,总有效率93%。
方二(房金拟方):熟地黄、菟丝子各20克,淫羊藿、党参、枸杞子、淮山药各15克,仙茅12克,鹿角胶、紫河车各6克。
老中医秘方验方

老中医秘方验方公布!行医30年国家级名方五十九个!(2014-10-25 21:04:25)转载▼分类:医药秘方标签:健康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行医30多年,今年过年(2014年)的时候做出一个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公布我的秘方。
整理了两个礼拜,先发布我的59个药方,这些药方更多的是孙大夫的家传药方,个别的药方在日常应用中添加了少许现代药,使药方更精炼,效果更突出,换句话说,我的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真正是属于孙大夫的个人祖辈留下来的药方,这个也是无形资产。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沂蒙山区的一位干了30多年的中医,从太爷爷那辈开始我家就几辈从医,抛去所谓的“祖传”秘方咱不谈,单就本人的在基层30多年的临床治病经验而言,这些经过本人长期验证的特效药方贡献给大家,希望同仁们有需要的可以借鉴交流引用,有些药方虽然只有一句话,但那都是真言,都是称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对于有用的药方希望大家珍惜收藏并保留和宣扬。
大家知道,中医靠的是悟性,希望我的药方能给大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些时候有些疾病是必须辩证的,最起码可以作为一个基础方来用,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
对更深奥的知识还请各位老师引导指正,谢谢大家。
来路不明的未经验证的药方不值得一看,就像夜市上小贩卖的8元钱一本的里面有上千条所谓的秘方的药书。
而得到一方显效的药方,当如获至宝、兴奋至极。
“德不近佛不为医”是从医座右铭。
真心希望您能够把我的这些药方收藏转载,告诉您开诊所的朋友。
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1、手脱皮一抹灵好多朋友都知道,手掌蜕皮导致的出血和疼痛令人苦恼,有的时候拿钢笔都疼,不仅影响美观更影响工作,特别是春天树发芽和秋天树落叶的时候,一年两次蜕皮,每次时间都长达一个多月,手蜕皮非常痛苦。
临沂孙大夫有一个专门治疗手蜕皮的中药秘方,该秘方用中药公丁香、红花、黄精、黄柏、花椒、藿香叶、大黄、白矾、狗脊、苍耳子、金钱草、白芷、五倍子、苦参、当归、白矾、冰片各200克,甘草500克,维生素C100片装的100瓶,将上述药品粉碎加75度医用酒精12公斤浸泡半月沉淀滤渣而成。
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方

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方
秘方:竹叶30g,葛根21g,防风6g,桂枝10g,党参12g,细辛(后下)30g,甘草6g,独活12g,附子21g,鲜姜20片,大枣1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各服一次服用。
病例:潘某,女,34岁。
主诉:病程已两年多,鼻涕不时下。
遇冷热刺激,不停喷嚏,甚则眼泪清涕齐下,伴有头痛,左眼外眦下掣。
形气尚可,舌质绛,被薄苔,脉濡不足指下,鼻孔红充。
近半年加重。
经检查诊断为过敏性鼻炎。
证属:风邪冷客,内膜越充,冷邪不泄,逼样喷嚏,久而继着,邪客膜面,不得防御。
治以:表里双解,重在清源。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服药六剂后,清涕喷嚏显著减轻,仅晨发作一二次。
头已不痛。
更方仓卒散、交加散:
荆芥穗12g,当归10g,生地黄21g,干姜6g,焦栀子15g,附子6g,细辛(后下)45g,炒苍术10g,盐黄柏6g。
服药六剂,诸症悉除告痊愈。
追访十一年从未复发。
方解:本方主治过敏性鼻炎患者。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疗效独特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献方人:刘沛然河北国家级名老中医——上方仅供参考。
著名老中医秘方验方效验方集锦及案例

著名老中医秘方验方效验方集锦及案例中医药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积淀了数千年的历史和智慧。
在中医药的世界中,有许多被称为“秘方”的验方,经过长期的实践和验证,被广大患者所推崇和使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著名的老中医秘方及其验方效验方,并结合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一、黄芪养正方:黄芪为中药常用的一味草本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填精的功效。
黄芪养正方主要适用于体弱多病、气虚脾胃不和等病症。
具体方剂为:黄芪10g,白术10g,党参10g,白芍10g,山药15g,茯苓10g,熟地15g,红枣10枚。
将所有药物一起煮水服用,每日1剂。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患者体质得到明显改善,精神状态焕发,体力增加。
实例:一位中年女性患者,虚寒体质,身体较弱,经常感到乏力、气短,食欲不振。
经风湿科医生中医辨证后,开具了黄芪养正方进行调理。
患者服用数剂后,感到体力恢复,食欲增加,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二、桑螵蛸煎:桑螵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桑螵蛸煎主要适用于各种气血不足引起的疾病,如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病症。
具体方剂为:桑螵蛸10g,白术10g,广陈皮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黄10g,生姜3片。
将所有药物一起煎水服用,每日1剂。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患者月经恢复正常,痛经明显减轻。
实例:一位年轻女性患者,多年来月经不调,且伴有痛经症状。
经妇科医生中医辨证后,开具了桑螵蛸煎进行调理。
患者连续服用数剂后,月经恢复了正常周期,同时痛经明显减轻。
三、益母草调经方:益母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益母草调经方主要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和子宫肌瘤等病症。
具体方剂为:益母草10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黄10g,山药15g,茯苓10g,生地黄10g,生姜3片。
将所有药物一起煎水服用,每日1剂。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患者月经恢复正常,伴随的不适症状减轻。
实例:一位青年女性患者,近来月经不调,并伴有腹痛、腰酸等症状。
100名老中医

全国名医无私奉献特效秘方100条 (对爸妈可能有用)1、高血压:用玉米穗上的须熬水当茶喝,半月即愈。
2、气管炎:喝大豆腐水,连续喝多日;神奇般的根除;佛教释永空提供3、关节炎:北京医生:张建明用野线麻叶裹住关节,多用几层,3日换一次,多换几次,关节部位逐渐好转。
4、红白痢疾:上海医生:李国治芝麻120克,绿豆120克,两药捣碎冲服,1日3-5次,即愈。
5、糖尿病:上海医生:马三林菜葫芦一个分7份,每份加1钱白矾,每日熬1份,3个葫芦熬21天即愈,不加盐。
6、胃病:、陕西省:王瑞石人丹12包,香附子半斤,研面分20份,每日3次,每次1包,两剂即愈。
7、食道炎、喉哑:浚县小河名医:申金太烧过的煤球2个,放盒盆内捣碎,抓入2两白糖加水,放火上熬20分钟,早晚喝三日即愈。
9、肺炎:山西太原:梁正心鱼腥草一把炖荷包鸡蛋食数日可愈。
11、治风湿:西安市医生:李政付霜后丝瓜藤500-1000克,焙干研面,每日3次,1次2-3克,红糖水冲服。
12、四肢麻木、坐骨神经疼:西安医生:钟明鸡粪六斤、鸭粪二斤,焙干放一处温热醋1斤、再装入布袋里,一榻便好,多榻几次。
13、腰疼:兰州市:杨孝忠韭菜半斤,熬水加醋喝,不加油盐,3-5天即愈。
14、头晕头疼:陕西医师:王保魁苍耳子半两,加红糖1两,煎水喝,7天即愈。
15、牙疼:河南名医:陈民生石膏粉1两,麻黄半两煎水喝,两剂即愈。
16、心口疼:洛阳医生:刘广波八角茴香烧灰,乌头二钱熬水一茶杯送下立即止痛。
17、咳嗽:洛阳医生:黄治军桔子内倒入香油烧热吃,每日三次,每次1-2个,三日即好。
18、哮喘:山西长治:张志立杏仁半两、蜂蜜一两,水煎服治无年哮喘。
19、满肚疼:包头市:王严明用小米一把焙干研面和水拌吃。
20、肝炎:滑县老店医生:高治明用猪苦胆内的水熬开喝下,一次痊愈。
21、少白头变黑发:中国医学会(1)柏壳装枕头,枕半年自黑。
(2)何首乌三两,黑芝麻三两加红糖水煮沸分三次吃完。
19位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

1、刘渡舟(1917年9月生,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1-1、〔柴胡解毒汤〕〔组成〕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 6.草河车6克〔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2、俞慎初(1915-2002),福建福清人。
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当代中医学家,中医医史学家,教育家,国家级中医药专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学家、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2-1【止咳定喘汤】﹝组成﹞:(1)蜜麻黄6克(2)光杏仁5克(3)炙甘草3克(4)紫苏子10克(5)白芥子6克( 6 )葶苈子6克(布包)(7)蜜款冬6克(8)蜜橘红5克(9)结茯苓10克(10)清半夏6克﹝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
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3)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
(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典型病例﹞: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
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
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喘,止咳袪痰,予[止咳定喘汤]加味。
处方:蜜麻黄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蜜款冬6克、浙贝母10克、盐陈皮5克、结茯苓10克、清半夏6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苈子6克(另包),水煎服。
服五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干瓜萎15克,再进五剂后,诸症悉平。
2-2(加味五金汤)〔组成〕1.金钱草30克 2.海金砂15克 3.鸡内金10克 4.金铃子10克5.川郁金10克 6.玉米须15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秘验方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秘验方1、益气通瘀组成:太子参 15 克、枣仁 15 克、苏木 15 克、降香 15 克、丹参 15 克、桃仁 15 克、川芎 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 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 15 克、莲子心 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 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 12 克、郁金 12 克、积壳 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 20 克、白芍 15 克、僵蚕、夏枯草 12 克。
2、逐瘀调经汤组成;当归 10 克,赤芍 10 克,五灵脂 10 克,三棱 10 克,莪术 10 克,益母草 15 — 30 克,肉桂 3 克,[后下]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
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 2] 天或行经的中期[2 — 3] 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10 克,杜仲10 克,狗脊10 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
神疲乏力,小腹中作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 10 克,黄芪 10 克,煨木香 5 克,党参 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
腹疼剧烈,胀疼拒按者,加入延胡 10 克、灸乳没各 6 克、景天三七 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6 克,〈包煎〉、雪竭粉 6克分吞,花蕊石 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
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 10 克、炒柴胡 5 克、炒丹皮 10 克、勾藤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
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10 克、大黄 6 克〈后下〉。
3、化瘀止漏汤组成;当归 20 克、山楂 20 克、川芎 10 克、五灵脂 10 克、蒲黄 10 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刘渡舟(1917年9月生,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1-1、〔柴胡解毒汤〕〔组成〕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6.草河车6克〔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嗷嵯灾?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1、1钱=3.75g2、〔草河车〕即〔蚤休〕,乃常用草药。
2、俞慎初(1915年10月生,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2-1(加味五金汤)〔组成〕1.金钱草30克 2.海金砂15克 3.鸡内金10克 4.金铃子10克5.川郁金10克 6.玉米须15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1.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 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3.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 4.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典型病例〕林某,男,60余岁,1984年8月就诊,患者侨居印度尼西亚40余年,4年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
小便经常色黄如茶。
因年老不愿手术,此次以家乡甲子年灯会,特返国观光,前来求治。
俞氏鉴于以往多服西药,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味五金汤〕治之。
嘱其连服30剂,以观后效。
未服药前,曾作B超检查,服药后又作检查。
处方: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10克、川郁金10克、京丹参12克、绵茵陈15克、山栀子6克、川黄柏6克、制大黄10克(便通停用)。
水煎服,连服30剂,每天1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0克,水煎代茶。
3、祝谌予(1914年生,北京市名中医,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师承京城名医施今墨)3-1〔降糖方〕〔组成〕1.生黄耆30克2.生地30克3.苍朮15克4.元参30克5.葛根15克6.丹参30克〔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温服用。
〔加减〕1、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克,或加乌梅10克。
2、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用10克,知母用10克,生石膏重用30克~60克。
3、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0克~15克、熟地30克。
4、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0克、黄连5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
5、皮肤痒,加白蒺藜10克、地肤子15克、白藓皮15克。
6、下身搔痒,加黄柏10克、知母10克、苦参15~20克。
7、失眠,加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0克。
8、心悸,加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9、大便溏薄,加薏苡仁20克、芡实10克。
10、自觉燥热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引火归元。
11、腰痛、下肢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0克~30克、狗脊15克~30克。
4、李孔定(1926年5月生,绵阳中医学校主任医师、副校长)4-1【消斑汤】〔组成〕鲜泽漆10克(干品减半)、大茯苓30克、黄精30克夏枯草30克、连翘15克、山楂15克、枳壳12克甘草3克〔主治〕斑历(淋巴结核)〔用法〕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200毫升,煎3次,将药液混匀,分3次温服,1日1剂,连服1~2个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药期间加强营养。
〔加减〕(1).若斑历已溃加黄耆30克、制首乌15克,以补气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2).未溃则配合外治,用生川乌、草乌各30克研极细末,蜂蜜调敷患处,纱布固定,一日一换,忌食辛辣燥烈之品。
〔典型案例〕李某,女,23岁,1988年入院。
病史:1988年5月,发现右颈部有一结块,大如核桃,皮色不变,推之可动,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即至某医院诊治。
诊断为「颈淋巴结结核」。
经肌肉注射链霉素等治疗,左颈部亦有结核发生,日久结核固定,皮色变暗红,于7月2日切开排脓,流出稀薄脓液(脓液涂片找到结核杆菌)。
术后,转本院治疗。
检查:颈部两侧有疮口两处,周围皮肤暗红,两疮口均有白色腐肉,疮口呈潜行性。
四周有空腔,流出稀薄脓液,并挟有败絮样物质。
诊断:颈淋巴结核)。
治疗:内服消斑汤加黄耆30克、玄参10克。
入院当日即行清创,术后撒七三丹,敷以红油膏纱布盖贴,之后腐肉渐脱落,脓水减少,肉芽组织逐渐生长,最后用生肌散收口共治疗40天,疮口愈合。
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5、朱良春(1917年7月生,江苏省南通市主任医师)5-1【健脑散】〔组成〕红人参15克(参须30克可代)、地鳖虫、当归、甘杞子各21号、制马钱子、川芎各15克、地龙、制乳没、炙全蝎各12克、紫河车、鸡内金各24克、血竭、甘草各9克。
〔主治〕凡脑震荡后遗症出现头晕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则更甚;有时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冲动;面色黧黑,舌有瘀斑,脉多沉涩或细涩者,均可用之。
〔用法〕马钱子有剧毒,需经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应掌握火候,如油炸时间太短,则内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如油炸时间过长,则内心发黑而炭化,往往失效,所以在炮制中可取一枚切开,以黑面呈紫红色最为合度。
〔典型案例〕李某,男,42岁,军人。
在检查施工过程中,突然从上落下之铁棍击于头部而昏倒,当时颅骨凹陷,继则出现血肿,神智不清达20余小时,经抢救始苏,半年后曾在某地检查,脑组织萎缩1/4,整日头昏痛,健忘殊甚,记不得老战友姓名,有时急躁易怒,失眠神疲,面色晦滞,苔薄腻,舌边尖有瘀斑,脉细涩。
予健脑散治之,服药一周后,头昏痛即见减轻,夜寐较安,精神亦略振,自觉爽适。
坚持服用2月,症情平稳,续予调补肝肾,补益心气之品善后。
6、方药中(1921年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6-1【升麻甘草汤】〔组成〕升麻30克、甘草6克〔主治〕本方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方。
一般与后面所述之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合用。
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能损害严重,转氨酶长期持续在高限,中医辨证属于毒盛者,恒合用该方。
〔用法〕常合入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味散、加味黄精汤方中同煎,煎服法亦同上。
〔典型病例〕郭某,女,30岁,1969年5月初诊。
患者确诊肝炎已10年。
经中医药物治疗,10年来转氨酶在500单位以上始终不降,麝浊10单位,百治无效。
就诊时,患者肝区疼痛,波乏无力,纳差,舌红,脉弦细滑数。
根据上述症征,辨证为肝肾阴虚,波及脾胃,邪毒炽盛。
拟养肝助脾疏肝,佐以解毒为法,予加味黄精汤合升麻甘草汤治疗。
升麻最大用量为45克。
服药两周后,症状明显好转。
一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肝功,转氨酶、麝浊均下降至正常值,仍宗上方继续治疗两个月,每月复查肝功均保持正常值,诸症消失。
停药一年后复查肝功仍在正常范围。
1983年患者因它病来诊,述自1969年治疗取效后,10余年来肝功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其中只有一次因外出劳累,转氨酶一度升高,患者自服原方20剂,再调恢复正常。
刘渡舟“柴胡解毒汤”后的备注“1钱=3.75g”应为1钱=3.125g。
原文如此,现予以更正。
7、董廷瑶(1903年生,上海市著名中医儿科专家、主任医师)7-1、【温脐散】〔组成〕肉桂1.5克公丁香1.5克广木香1.5克麝香0.15克〔主治〕小儿肠麻痹〔用法〕本方共研细末,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
纳药末于半个蛋白凹处,覆敷脐上,外扎纱布。
2小时后如能肠鸣蠕动,矢气频转,则为生机已得,便畅腹软,转危为安。
如未见转气,可再敷一次,必可见功,屡用屡验。
〔典型案例〕陶某,男,11个月。
因脾常不足,泄利6天,脾更虚惫,腹部胀满,西医诊断为肠麻痹症。
高热干渴,恶心呕吐,气促如鼓,叩之,舌红口燥、药入即吐。
此属脾气虚惫,症情危急,急于外敷【温脐散】,希获转机。
2小时后肠鸣连连,矢气频转,腹部稍软,续敷一次,次日复诊,患儿气机舒缓,便下稀溏而通畅,腹部柔软,形神转佳,热度退净,舌质转淡,苔薄腻。
但泄利尚多、小溲短少,睡时露睛。
是为脾阳虚衰,即予附子理中汤主之。
药用米炒党参5克、土炒白朮6克、炮姜2克、焦甘草3克、淡附片4.5克、广木香3克、茯苓9克、车前子9克(包),二剂。
三诊时泄利已,腹软溲长,便仍溏软,舌淡而洁。
中焦阳气未复,尚须温扶。
药用米炒党参5克、土炒白朮6克、炮姜2克、焦甘草3克、煨木香3克、炒石榴皮6克、淡附片4.5克、炒扁豆9克,三剂。
药后便下转原、纳和神振,续以温扶而安。
8、锺一棠(1915年6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8-1【沙参银菊汤】〔组成〕南北沙参各15克银花20克菊花10克薄荷6克(后下)杏仁10克清甘草2克〔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等。
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口干,喉痒咽痛,咳嗽或气急,舌质偏红,脉数。
〔用法〕每剂煎2次,头汁用冷水约5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煮沸5-6分钟即可;二汁加冷水约400毫升煮沸5分钟,勿过煮。
亦可将药物放入热水瓶中,用沸水冲泡1小时后茶饮服。
〔加减〕1.咽喉肿痛者去杏仁,加元参20克,桔梗6克,蝉衣10克;2.肺热偏盛、体温较高可加重沙参、银、菊用量,或改用野菊花15克,或加黄芩15克、蒲公英30克;3.咳嗽较剧去薄荷加前胡15克、象贝15克;4.气急较甚去薄荷、加枇杷叶(包)15克、地龙10克;5.宿有痰饮去薄荷,加半夏20克、茯苓18克、芦根20克。
〔典型病例〕包某,男,3岁,1991年11月6日初诊。
患儿平素容易感冒发热,常需注射青、链霉素或氨青霉素等一周以上方能控制。
近二日又发热咽痛、咳嗽频作,稍气促,今呕吐一次,不思食,舌尖红、脉细数。
因哭闹不能打针而求治中医。
查:咽峡充血,左侧扁桃体Ⅰ大,测体温39.6℃。
诊断:急性气管炎。
证属风热咳嗽。
治宜疏风散热,清肺止咳。
处方:北沙参10克、银花8克、野菊花8克、薄荷3克、黄芩8克、前胡8克、生甘草2克。
4剂。
嘱将药置热水瓶中沸水泡服。
11月13日复诊,患儿母诉,服药2剂热即退至37.8℃,心除。
4剂药后即不发热,咳嗽大减,胃纳增。
又自服原方3剂,诸症皆除,惟晚间偶有余嗽,舌洁、脉细,上方去野菊花、薄荷,加南沙参10克、麦冬8克,3剂以巩固。
9、李介鸣(1916~1992,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主任医师)9-1【温阳益气复脉汤】〔组成〕人参15克黄耆20克北细辛6-15克制附片10克炙麻黄6克麦冬12克丹参18克五味子12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主治〕心肾阳虚,心阳不运所致脉象迟滞结代、心悸怔忡、胸憋气短等症。
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窦综合征以缓慢为主者,及窦性心动过缓(单纯性)。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煎。
〔加减〕1.有房颤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神敛气,去附子、麻黄、桂枝、减细辛用量;2.心痛者加元胡、生蒲黄、檀香活血行气;3.胸憋者加瓜蒌、薤白宣痹通阳,或用菖蒲、郁金解郁理气;4.头晕者加菖蒲、磁石开窍通阳;5.气喘者加重人参用量,补元固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