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植被格局与生态水文适应机制(李小雁等著)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3+湖泊面积的动态变化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3+湖泊面积的动态变化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闭
合流域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 米 , 水 下 已 形 成 较
厚盐层,因此湖泊水量的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 蒸发量( )
A.远大于2000毫米
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损失不用考虑湖水的下渗。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 湖水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 一致,因此答案选C。
微专题系列之三 湖泊面积的动态变化
【思维导图】
水量平衡原理P71 水量平衡: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
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水量平衡原理基本公式
W入 = W出 ± △u
①收入——大气降水;地下水 的输入;人工调水等。 ②支出——蒸发、植物蒸腾; 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等。
B.②③ 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增多,因此到第5次降水时,土壤含水量 D.①④ 达到饱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从而产生洪峰;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 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 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 已经饱和,入湖水量减 少不会影响湖泊盐度, 同时种植植被也不能导 致湖水的富营养化,因
注意:某一区域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在一段时期内几乎保持不变
此答案选B。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 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 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黑河流域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黑河流域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植物种类
生长 情况
红柳
良好
一般

红柳 、胡杨等混生
良好
一般
芦苇 、苦豆
(S ophora a lopecu roides) 、 甘草
一般
(G lycy rrh iza)
包气带土层 2. 0 m范围内平59
3. 15~13. 71
9. 35~12. 39
草地面积的 52%。据有关统计资料 , 20 世纪 50 60年代 , 生 长 于 张 掖 市 及 外 围 约 12 hm2 的 芦 苇 ( Ph ragm ites comm un is)现不足 2. 3 hm2 ,分布于城区 北部的沼泽池塘现已基本干涸 。 60 年代张掖市广 泛分布的 沼 泽 及 低 湿 草 甸 草 地 面 积 达 1. 2 ×105 hm2 ,产草量 1 200~1 800 kg / hm2 , 80年代中期减少 到 9 ×104 hm2 ,产草量 510~780 kg / hm2 , 90年代末 减少到 5 ×104 hm2 ,产草量不足 500 kg / hm2 。90年 代张掖市草地面积比 80 年代初期减少了 62%左 右 ,区内每个羊单位占有草地由 50年代的 3. 4 hm2 减少到 80 年代的 1. 2 hm2 ,目前不足 0. 8 hm2 。肃 南县变化最为显著 , 1949年每个羊单位占有草地约 11. 1 hm2 , 1970 年减少到 2. 0 hm2 ,到 1983 年只有 1. 6 hm2 ,目前平均只有 0. 5~0. 75 hm2 ,超载率在明 化区已达 70%。
2期 白 福等 :黑河流域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直接影响着植被的生长情况及其分布 。黑河流域下 游八道桥至额济纳旗的东河细土地带 ,土壤含水量 较高 ,植被生长也较为茂盛 ,老中幼各龄乔灌木生长 良好 ;但在建国营以北的西河沿岸细土带 ,尤其是河 流西岸 ,由于经常得不到河水灌溉 ,包气带土壤含水 量远低于东河 ,因此 ,植被生长状况普遍较差 ,乔灌 木老秋横生 ,草地稀疏 ;建国营以西的戈壁滩 ,包气 带土壤含水量很低 ,只零星分布耐旱植物梭梭 、麻黄 等 ,长势很差 (表 1) ③。

黑河流域湿地植物建群种及其主要伴生种分析

黑河流域湿地植物建群种及其主要伴生种分析

2019.10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穿越张掖299km,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各类水域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稀有性和代表性,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净化水质等生态服务功能,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黑河湿地内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候鸟三大迁徙中转站,生物多样性丰富集中,有各类植物385种,昆虫892种,野生动物209种,其中约占全世界总数3‰以上的黑鹳在黑河湿地越冬,具有不可多得的自然禀赋。

研究黑河流域湿地植物建群种及其伴生种,为我国西北典型内陆河流域湿地、水生动植物生境和水域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黑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研究地概况选择黑河流域甘州区老仁坝村典型湿地进行,位于东经100°06′—100°52′,北纬38°32′—39°24′,海拔高度1482m 。

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研究区夏季辐射强、温度高、湿度大,年均温度7.5℃,年均降水量116mm,年均蒸发量2025mm,无霜期150~160d。

土壤主要以砂土、漠土、潮土为主,降雨多集中在6~9月。

黑河湿地植物建群种主要为芦苇,伴生种有滨麦、盐地风毛菊、蒙山莴苣和四翅蚤缀等,植被盖度分别占该群落的75.2%和24.8%。

本文通过对黑河流域典型湿地的调查与研究,分析黑河流域水域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为黑河流域湿地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方法2016年7月采用样带结合样方法进行调查,根据地形情况设置南北走向样带,样带均垂直于水陆交界线,每条样带等距离10m布置样方,共调查10m×10m样地40个,记录样方内植物的优势种、伴生种、株数、株高、盖度等,并把样方内植物种分别采集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

2.1 各指标计算方法2×2列联表将各样方调查数据排列成2×2列联表,其中a 为两个都有的样方数,b为只含有物种A 的样方数,c 为只含有物种B的样方数,d为两个种都没有的样方数,N 为样方总数。

2023高考地理:专项思维导图:湖泊缩小

2023高考地理:专项思维导图:湖泊缩小

思维导图:湖泊缩小【思维导图】[考点精析]1、自然原因(1)气候变化,根本原因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2)属于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降水少。

2、人为原因(1)过度开发导致湖泊周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塞,湖水变浅;(2)围湖造田;(3)过度引用注入湖泊的河流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饮用),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4)人类工程(水库的修建)。

【典题精研】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

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

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A.云贵高原B.东北平原C.东南丘陵D.塔里木盆地2.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3.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答案】1.B2.A3.D【解析】1.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河道弯曲到一定程度,出现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出现牛轭湖,东北平原地形平坦,河流较多,容易形成牛轭湖,B正确;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地势起伏较大,不易形成牛轭湖,AC错误;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河流水量小,不易形成牛轭湖,D错误。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结合图和分析可知,牛轭湖是由于流水河面的冲刷与侵蚀,导致河流越来越弯曲,裁弯取直体现了流水的侵蚀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3.牛辄湖形成后,由于底部植被发育覆盖,死亡后成为泥炭淤积,加上泥沙淤积,使得湖泊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D正确;牛轭湖形成后湖水不会外流,A错误;牛轭湖形成后,原河流变直,流速加快,上游不会发生河道淤积,C错误;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是人为原因,不是自然状态,B错误。

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植被变化规律及最小需水量的估算

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植被变化规律及最小需水量的估算

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植被变化规律及最小需水量的估算金晓媚;胡光成【摘要】将2000~2008年MODIS-NDVI与黑河径流量数据相结合,在区域尺度上定量研究额济纳绿洲植被的多年变化规律及其与河流径流量的关系,并对额济纳地区的最小需水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新的配水方案实施后,绿洲年均植被指数呈上升趋势并与黑河径流以及地下水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且黑河径流对额济纳绿洲的影响存在1年的滞后期.维持额济纳地区生态环境不发生退化的年最小需水量为4.5×108m3.【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年(卷),期】2010(030)001【总页数】5页(P30-34)【关键词】MODIS-NDVI;径流量;最小需水量;额济纳绿洲【作者】金晓媚;胡光成【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Q948在中国西北干旱内陆地区,降雨量少、水资源缺乏、植被稀疏,生态环境相当脆弱。

而“绿洲”则是当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依托[1]。

近年来,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北地区的绿洲呈现退化趋势,引起土壤荒漠化、湖泊萎缩等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有些地区甚至成为沙尘暴的主要源地。

黑河流域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面积约14万km2。

近几十年来随着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张掖绿洲面积的不断扩大,用水量的逐年增加,下游额济纳地区的来水量不断减少,使额济纳绿洲面积逐渐减小,湖泊干涸,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2]。

而在控制和维系绿洲生态状况的诸因素中,水的作用极为重要。

因此,研究河流流量与植被生长之间的定量关系,估算额济纳地区的最小需水量,对改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协调用水矛盾和合理配置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西北干旱内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历来已久,钟华平等[3]根据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埋深和水位变化,结合植物的长势和地面景观调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额济纳绿洲不同植物生长的地下水位埋深阈值、适宜区间及其相应的水位变幅。

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湖泊缩小的影响及对策

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湖泊缩小的影响及对策

思维导图:湖泊缩小的影响及对策【思维导图】[考点精析]5.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1)咸水湖:自然原因:①降水少,蒸发旺盛;②全球变暖,加剧蒸发;人为原因:①过度地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小;②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治理措施:①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②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2)淡水湖:原因治理对策自然原因泥沙淤积,湖面减小禁止天然林的过度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湖面减小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危害(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2)影响航运(3)破坏生物多样性【典题精研】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最终注入内蒙古的居延海。

居延海因湖面缩小分裂成两个湖泊——苏泊淖尔(东居延海)和嘎顺淖尔(西居延海)。

下图是黑河流域示意图。

(1)试分析居延海分裂成两个湖泊的自然原因。

(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居延海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

(2)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

【分析】本题以黑河和居延海为背景材料,考查湖泊成因及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旨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由所学知识可知,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来回答。

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较远,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湖面水位下降;由于农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人们过度引入湖的河流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面萎缩;由于湖泊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湖水流向两侧,导致湖泊从中间分开,形成两个湖泊。

(2)由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知识清单-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知识清单-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内容速览►高考考情·速览(三年考情分析)►知识体系·构建(思维导图建构)►基础知识·清单(4大知识点)●植被●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关键能力·拓展(5个能力点)能力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思路(答题指导)能力点二生物多样性能力点三垂直带谱图的判读能力点四雪线和林线能力点五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素养提升·训练(模拟+真题)►核心概念森林、草原、荒漠、土壤、成土母质、有机质、自然带、整体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雪线、林线、生物多样性1.主要植被类型(1)森林森林的垂直结构一般都有乔木、灌木和草本三层,以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为复杂,可以分成5~8层,各层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其他森林类型分层较简单。

(2)草原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枯黄的原因相同吗?答案不相同。

热带草原干季草类枯黄是适应气候干旱的结果,温带草原冬季草木凋零是适应气候寒冷的结果。

(3)荒漠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以森林植被为例,其群落结构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非常活跃,因此形成了以下功能,如表所示:3、环境因素对植被的影响4.植被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没有分布说明该地区环境条件较差,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原因。

(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生长旺盛说明这些植被具有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

如下表:5.天然植被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1.土壤形成过程2.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影响3.土壤的组成4.土壤的性质及影响因素5.土壤剖面构造6.土壤的功能和养护土壤的养护(1)休耕:土地耕作一段时间后,暂停种植农作物一段时间,以恢复土壤肥力。

(2)轮作:在田地中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从而可以调节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7、我国土壤的地域差异1.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2.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3.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4.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实例1.地域差异(1)形成①同纬度地区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黑河流域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介绍完整ppt

黑河流域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介绍完整ppt

预案生成
用户GUI
专家知识
GIS/辅助工具
优化算法
水文模型
社会经济分析
方案决策
事实上,现在还没有好的水文模型能在整个黑河流域尺度上对水文过程进行精确模拟,从而不能准确地进行水土资源评价。
Visual c++ 7
地图显示、简单查询
遗传算法
水量分配
水资源现状评价
方案的辅助评价
强调流集域成界模线生型成的前沿性(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系统具备通用、扩展
– Integrated / Distributed / General – Powerful跟fast是以后的目标
2. Target Users
• Management Users
– 要求简单、实用的系统功能
• Scientific Users
– 强调集成模型的前沿性(分布式水文模型 SWAT),系统具备通用、扩展
3.2 算法工具箱
水文模型
SWAT TopModel
PRMS 水文系统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
HBV 相似理论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优化算法
遗传算法模块
模拟退火算法模块
线性规划方法模块
多目标优化方法模块 复合式的优化算法模
块 模糊数学方法模块
4. 开发思路
• Heihe DSS在逻辑上包括三部分,即前 处理、模型和工具、后处理。前处理主 要是负责数据的集成和管理(导入、转 换等),以及模型所需参数的自动生成。 模型和工具包括修改后的SWAT和水资 源管理模型,和用于这些模型的辅助工 具。后处理是指将模型结果以报表、地 图或其它可视化的手段提供给用户
In progress
自动流域生成
模拟退火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