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重要知识点

浮力重要知识点
浮力重要知识点

复习:

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总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

二、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同样,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体。

浮力实质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的,F浮= F下– F上

浮力的来源

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如图1所示,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前后两侧受到的压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受力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个表面由于深度不同,水的压强不同,受到水的压力也因而不相等。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1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F2,向上和向下这两个压力之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三、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用公式表示就是

F浮= G排=ρ液gV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四、物体在液体中三种状态的分析:

1、放入液体中的物体在液体中有三种状态:漂浮、悬浮和下沉,如右图示

A漂浮:(由二力平衡可知)F浮= G物= G排=ρ液gV排此时V物> V排

B悬浮:(由二力平衡可知)F浮= G物= G排=ρ液gV排此时V物= V排

C下沉:G物> F浮(F浮=ρ液gV排此时V物= V排)

2、一个密度均匀的物体放入液体中:

(1)当ρ液> ρ物时,物体静止时将漂浮在液体上;(当把物体液面上的部分切除后,液面下的物体将上浮一部分)

(2)当ρ液= ρ物时,物体静止时将悬浮在液体中的任意位置;

(3)当ρ液< ρ物时,物体静止时将下沉到液体底部。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V排= 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V物

五、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四)求浮力的几种常用方法

1. 阿基米德原理。当已知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根据排液液浮gV F ρ=求出浮力。

2. 压力差法。如果已知或根据题给条件能求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要根据S p S p F F F 向下向上向下向上浮-=-=求出浮力。

3. 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浮液空F G G =-。

4. 从平衡力的角度建立求浮力的方程。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平衡,浮F G =。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浮F F G =+3,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浮F F G =-3。

(五)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排液V 的几种表达方法

1. 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时,如果题中给出露出或浸入物体体积的几分之几,例如物体露出液面1/3,则

物排液V V 3

2=。也就是排液V 用几分之几物体的体积来表达。如果题中给出露出液面的具体体积值,则排液V 用露物V V -来表达,即露物排液V V V -=。

2. 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则物排液V V =。如果物体是空心体可用空实排液V V V +=表达。

六、练习

1.在公园平静的湖水中,经常能看到从湖底产生的气泡向上升。则气泡在水中向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不变

B.气泡所受的液体压强变小

C.气泡所受的浮力变大

D.气泡所受的浮力不变

2.

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 A .F1 B .F2 C .F3 D .F4

3.如图10所示,将系于绳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实心铁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静止在图示位置,绳子对它们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

A 、F1> F2

B 、F1=F2

C 、F1<F2

D 、无法确定

4.如右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池中缓慢注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 )

A .仍能静止

B .向下运动

C .向上运动

D .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5.江波同学看到江中停着一艘轮船,他想:如果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突然减小一半,这艘轮船的质量和浮沉情况会怎样变化呢?正确的是:质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它在水中的位置将________(选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或“不变”).

6.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

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

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________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一艘远洋轮船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后,船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相对于水面将 (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8.重为10牛的木球浮在水面上,在图中作出木球所受到的水对它的浮力的图

示.

9.木块M 漂浮在液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请你画出木块M 所受力的示意图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纳粹一潜水艇在下潜过

程中,撞到海底被搁浅而不能浮起来,这是因为 ( ) A.有浮力,但浮力小于重力 B.有浮力,且浮力等于 重力

C.潜水艇底部没有水进入,不产生浮力

D.机器坏了,不产生浮力

11.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5,密度之比是3∶10,若把它们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则它们所受的浮力之比是( )

A.3∶5

B.3∶10

C.1∶2

D.2∶1

12.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甲上浮、乙悬浮、丙下沉,在甲露出水面之前,关于它们所受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受到的浮力

B.乙受到的浮力大

C.丙受到的浮力大

D.甲、乙、丙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13关于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14.潜水员从水下15m的地方上浮到距水面lm的地方,则潜水员所受的浮力和压强( )

A.压强和浮力都将变大 C.压强和浮力都将变小

B.压强减小,浮力不变 D.压强不变,浮力变小

15.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铝块和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ρ铁=7.8g/cm3、ρ铝=2.7g/cm3、ρ木=0.4g/cm3) ( )

A.铁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B.铝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C.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D.铁块和铝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16.质量相等的木块和蜡块,漂浮在同一盆水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木块受浮力大

B.木块和蜡块受浮力相等

C.蜡块受浮力大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7.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实心物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F,如果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央,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5,则该物体的密度是()

A.1.0×103kg/m3

B.0.8×103kg/m3

C.1.5×103kg/m3

D.1.25×103kg/m3

18.如图所示,将两只同样盛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天平的两盘时天平平衡。将一木块放在右盘的溢水杯中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并将溢出的水取走,此时天平( )

A.右边上移

B.保持平衡

C.右边下移

D.无法确定

19.潜水艇充满水时,可以悬浮在海水中静止不动.此时,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_______ 力和_____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是_________ 。

20.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27N,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称弹簧秤读数为17N,则该金属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是______N,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物体的体积为______m3。

一个重5N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 N,它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m3. 21.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重为1.47N的石块,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98N。求:(1)石块受到的浮力;

石块的体积;(3)石块的密度

22、某物体重为0.5N,把它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0.3N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

A一定为0.3N B可能为0.2N C一定为0.5N D可能为0.4N

23、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A、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

B、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

D、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24、下列情形中,浮力增大的是【】

A.游泳者从海水中走上沙滩B.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

C.海面下的潜艇在下潜D.“微山湖”号补给舰在码头装载货物

知识点2:称重法测浮力:

1、船能漂在海上,气球能升入空中,那能否猜测一下,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呢?

能找出怎样的经验支持?

2、如图甲所示:石块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为N,

如图乙所示: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表示为N,

对比两图可以说明:,浮力的方向是。

水对石块的浮力F浮= = = N。

这种测量浮力的方法叫做称重法。称重法测浮力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物体在空气中称是3.7N,放在水中称是1N,物体受到的浮力是N。

4、某金属块的质量为500g,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把它浸没在水中称时示数为1牛,它受到的浮力是牛?将金属块缓缓拉出水面(从漏出水面到离开水面)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从而说明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在(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5、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重为20 N,当把这个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 N,这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 N;若将物块全部浸没在水中,物块所受浮力为15 N,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为_____ N。

6、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物体,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00N,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50N,求:(1)该物体的质量是多少?(2)该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知识点3: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浮力大小只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与物体自身的密度、质量、浸没在液体中的________无关。

2.将体积相同的铁球和铜球,分别吊在水中不同的位置,则甲乙两球所受的浮力:()

A.甲球大B.乙球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

3、一块铁浸没到清水中受到的浮力是F1,浸没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是F2,F1与F2的关系是:()A.F1>F2 B .F1<F2 C.F1=F2 D.不能比较

4、有一支三角形的铁制品,先后按照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浸没在某种液体中,则这四种情况下铁制品

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F1>F2>F3>F4 B.F1>F2=F3>F4 C.F1=F2=F3>F4 D.F1

<F2<F3<F4

5、甲、乙、丙、丁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把它们投入水中静止后

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它们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人自河边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若水底布满小石头,则下述体验与分析合理的是()

A.脚底疼痛感觉减弱,因为人越来越轻B.脚底疼痛感觉减弱,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

来越大

C.脚底疼痛感觉加重,因为人越来越重D.脚底疼痛感觉加重,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小

知识点4:阿基米德原理:

1.一木块在水中上浮,它从刚露出水面继续上升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浮力:()

A.逐渐增大B.逐渐变小C.不变D.先变大再变小

2.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B.同一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同一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D.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A.F1 B.F2 C.F3 D.F4

4、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A、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

B、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

D、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5、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金属柱体,柱体逐渐向下浸入水中,则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是:()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小,后不变

6、一个水桶重10 N,装满水重30 N,挂在测力计上,把水桶全部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

A.大于10 N,小于30 N

B.小于10 N

C.大于30 N

D.无法判定

7、将质量为1kg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称,其重为8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它的方向是_______(g取10N/kg)。

8、一个物体的体积为200 cm3,将其体积的二分之一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 __ N;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 __ N,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是__ ___ N。

9、A、B和C三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实心球放入盛有液体的容器中,各球所处位置如图所示,

_ __球受到的浮力最小,A球受到的浮力_____B球受到的浮力.(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10、一个重6N的实心物体,用手拿着使它刚好浸没在水中,此时物体排开的水重是5N,则该物

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N。

11.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

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

部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

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g=10N/kg)求:

(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___________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

(3)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___m3;

(4)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5)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6)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 ____。

12、有一石块,把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g水,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13、有一木块,把它轻轻的放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最后静止在水面上,从杯中溢出50g水,则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木块的重力是多少?

14.在阿基米德与王冠的故事中,若王冠的质量为490g,浸没在水中称时,王冠重4.5N,求(1)

王冠在水中所受的浮力(2)它排开的水重是多少(3)它排开水的质量是多少?(4)它排开水

的体积是多少?(5)它的密度是多少?

【巩固作业】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猜想 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

2.如图1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的盛水容器中漂浮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木块,若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截去并取走,那么( )

A 、木块余下部分下沉,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增大

B 、木块余下部分下沉,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不变

C 、木材余下部分上浮,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

D 、木块余下部分上浮,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3.个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示数是7.35牛顿,使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6.37牛,求: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这个物体的体积及密度。(g=9.8N/Kg )

4.如图2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

(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a)实验所示,物重G =___________N .

(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b)实验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2=___________N .

(3)当物体浸入水后,如(c)实验所示.将(c)实验与(a)、(b)实验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 上的托力,即浮力.水对物体的浮力F 浮=_________________N .

(4)该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方法.建立起浮力概念的.

图2

5.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重为1N 的橡皮泥、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和水等器

材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将各自的橡皮泥依次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相关数据如图10所示。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图A 中橡皮泥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N 。

(2)他们经过交流发现实验结论不一致,你认为_____的实验

方案得出的结论更可靠,另一方案得出的结论不可靠的主要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与上述实验方法相同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只举一例)

初三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

第十四章《浮力》知识点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浮力基础知识点

浮力考点及知识点 (一)浮力基本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加题1、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 为 N , F 浮 ===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即浮力。 F 浮 === 继续推导得出:F 浮 === ; F 浮 ===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 ρ 计算过程: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 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 V 物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 与G 或比较ρ液与ρ物 。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 和物体 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 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实验2、某组同学利用如下器材和步骤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 . (2)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通过图 中 两个步骤测出了浮力(选填代号即可). (3)在进行步骤C 时看到的现象是: . (4)DE 两步可以算出小桶中水的重力,这个重力跟 相 等. (5)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 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_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资料讲解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_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 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 g = ρ物Vg ρ物=( V 排/V )·ρ 液= 2 3ρ液 G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精品)浮力知识点总结(完整)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F 向上—F 向下=F 浮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F=PS=ρghS 4、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gV 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5、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悬浮 下沉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例:把木块按在水里后放开,浮力的变化示意图。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6、漂浮物体“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吨(t )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 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潜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充满水时,潜艇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潜艇就会下沉。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艇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 (3)、热气球和气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克服气球没有动力的缺点,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气艇(安装带螺旋桨的发动机)。 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一、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阿基米德原理 1、什么是浮力 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的作用,这个作用叫做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所浸入的液体。 浮力的受力物体——被浸入的物体。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如图所示,此时小石块所受的浮力等于先后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差,即F浮=F-F′=G-F′。 3、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表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即: F浮=G排=m排·g=ρ液·g·V排式中ρ 液为所浸入的液体的密度,单位kg/m3;V 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浸在液体中 的体积,单位m3;g=9.8N/kg,粗略计算可取10N/kg。 4、气体的浮力 气体与液体一样,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具有浮力的作用。

实验证明,阿基米德原理对气体同样适用,即: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例1、一均匀实心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称得其重力为 G=19.6N,当把物体没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减小到F′=9.8N,求: (1)该物体没入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F浮=? (2)该物体的密度ρ=? 解答:由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读数G和F′可求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 进而先根据G=mg求出物体的质量是浸没于水中,所以再由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F浮=ρ液gV排,求出最后根据来求物体的密度,由于此物体 说明:F浮=G-F′是求物体所受浮力的一种方法,通常叫做“测量法”,F浮=ρ gV排是求物体所受浮力的液 另一种方法,通常叫做“公式法”,而且它的两个变式:ρ液 =常用于计算液体的密度; 用于在知道V排与V物的大小关系时,计算物体的体积V物,进而做物体密度ρ物等的计算。 常本题第②问,显然可利用 来计算物体的密度更为简单: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及例题

初二下物理 第十章 浮力知识点及例题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G

不同:悬浮ρ 液=ρ 物 ;V 排 =V 物 漂浮ρ 液>ρ 物 ;V 排

(完整版)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汇总

《浮力》知识点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初二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GF浮GF浮(2)示意图F浮GF浮G 下沉悬浮 上浮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F浮G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23ρ液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 液>ρ物;V排

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表示:F浮 =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浮力的利用:(1)、轮船: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3)、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4)、密度计: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完整版)第十章流体力现象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一、在流体中运动 1.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2.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3.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二、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原理对气体也适用。 (2)公式:F浮=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特别注意】式中ρ是谁的密度?V排一定等于物体的体积吗? 4、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 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三、沉与浮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由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与其重力G物的大小关系决定: ①当__________时,物体上浮;②当__________时,物体悬浮; ③当__________时,物体漂浮;④当__________时,物体下沉。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也可通过比较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判断: ①当时,物体上浮;②当时,物体悬浮; ③当时,物体漂浮;④当时,物体下沉。 【注】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点F浮= G 不同点悬浮ρ液 =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知识 点总结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第十章浮力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必须掌握实验原理--重中之重) 2.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 浮=G 排 =ρ 液 gV 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浸入 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 关。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 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实现升空的;靠改变自身体积的大小来改变浮力的。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 -F 向下

称量法:F 浮=G 物 -F 拉 (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 浮=G 物 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G 排 =ρ 液 gV 排 (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一、选择题 1、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 B.沉下去的物体受到浮力一定比浮上去的物体受到浮力小 C.浮力大小与受到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般是不同的 2、用弹簧秤测得铁球和铝球在空气中的示数为和,当将铁球和铝球都浸在水中时,测得弹 簧秤示数是和则两球:( ) A.质量相等 B.密度相等 C.所受浮力相等 D.上述各项都无法判断 3、一物体所受重力为G,放入水中后,会沉入水底。那么这个物体所受的浮力:( ) A.等于G B.小于G C.大于G D.不能确定 4、三个质量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物体甲、乙、丙分别悬浮在酒精、水和盐水中,则这三个球 的体积:(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5、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 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34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0N C.该金属块的密度是×103kg/m3 D.在t 1至t 2 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6、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同;放入水中后,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体积关系是:V a <V b=V c

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

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4. F= Ps; 5.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8.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9.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垂直距离,单位m。)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13×105 帕= 76 cm 水银柱高。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饭容易煮好。 15.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十章《浮 力》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

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表格式) 产生原因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如下图所示。 图一浮力产生原因 知识点二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如图(2)所示。 图(2)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条件 物体 沉浮 条件 图示 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物体的沉浮条件

知识点四浮力的利用

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浮力的概念与物体浮沉的条件 1.浮力的概念: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的条件:开始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1)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①f浮<g下沉;②f浮>g上浮; ③f g悬浮或漂浮 浮= (2)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① ρ物>ρ液下沉;②ρ物<液上浮;③ ρ物=ρ液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3.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浮力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下-F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

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气体)受到的重力,写成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平衡法: 漂浮的物体:F浮=G物 悬浮的物体:F浮=G物 沉底的物体:F浮=G物-FN(FN为容器底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三、浮力的利用 1.轮船、密度计: 利用漂浮条件工作,无论浸在哪种液体中,工作时F浮不变,液体密度ρ液大时、V排小,即浸在液体中体积小,露出体积大。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 利用浮沉条件工作。可以通过改变自身重,从而改变F浮-G重的值,来实现上浮、下潜。 3.气球、飞艇: 里面充入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后,可使浮力大于重力,等于重力或小于浮力,从而实现自由升降。 四、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五、神奇的升力 由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的特殊形状,气流经机翼上方的流速比下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定义: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1、准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表示:F浮= 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能够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浮力的大小由液体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两个因素决定。浮力大小与物体自身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及物体的形状无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2)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或部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适用。 (3)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当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当液体密度ρ液一定时,V排越大,浮力也越大。 (4)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其计算公式是:F浮=ρ气gV排。 2、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有两种: (1)受力比较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F浮>G物,物体上浮; F浮 F浮=G物,物体悬浮; (2)密度比较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只要比较物体的密度ρ物和液体的密度ρ液的大小,就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 ρ液>ρ物,物体上浮; ρ液<ρ物,物体下沉; ρ液=ρ物,物体悬浮; 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如空心球,求出物体的平均密度,也能够用比较密度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浮沉。 3、准确理解漂浮条件:漂浮问题是浮力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浮力问题的关键是理解物体的漂浮条件F浮=G物。 (1)因为F浮=ρ液gV排,G物=ρ物gV物,又因为F浮=G物(漂浮条件),所以,ρ液gV排=ρ物gV物,由物体漂浮时V排ρ物,即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浮在液面上。此时,V物=V排+V露。 (2)根据漂浮条件F浮=G物,得:ρ液gV排=ρ物gV物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ρ物、V物不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与液体的密度ρ液成反比。ρ液越大,V排反而越小。 4、计算浮力的方法一般归纳为以下四种: (1)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一般用于已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形状规则的物体。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这个公式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物体都适用。计算时要已知ρ液和V排。 (3)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将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浸在液体中,静止时,物体受到重力,

初二物理浮力知识点汇总

一、浮力定义 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二、浮力计算方法 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量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浮、悬浮时,F(浮)=G(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三、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pagebreak] 四、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五、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3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 G 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六、浮力的方向与产生的原因

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二、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体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 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浮力公式: (1)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 F向上-F向下 (2)称重法:F浮= G物- F弹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ρ液V排g (4)漂浮:F浮= G物 (5)悬浮:F浮= G物 五、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 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ρ液V排g 3.请用实验验证“浸 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受到的 浮力跟它排开水的重力有 什么关系”。 答:①用测力计测 出合金块在空气中的

重力G 和空桶的重力G 1 ;②在溢水杯中倒满水,把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③用测力计测出桶和溢出水的总重G 2 ;④浮力F 浮=G-F ,G 排=G 2-G 1 ⑤比较F 浮和G 排 。 4.用实验验证: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它受到的浮力跟它在水中浸没的深度无关。 答:用细线系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把石块浸没在水中的几个不同 深度,观察发现测力计示数看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即验证了浸没在水中的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在水中浸没的深度无关。 六、物体的浮沉条件: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七、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 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公式:m 排 = m 船+ m 货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G F 浮

浮力重要知识点

复习: 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总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 二、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同样,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体。 浮力实质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的,F浮= F 下– F上 浮力的来源 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如图1所示,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前后两侧受到的压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受力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个表面由于深度不同,水的压强不同,受到水的压力也因而不相等。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1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F2,向上和向下这两个压力之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三、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用公式表示就是 F浮= G排=ρ液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四、物体在液体中三种状态的分析: 1、放入液体中的物体在液体中有三种状态:漂浮、悬浮和下沉,如 右图示 A漂浮:(由二力平衡可知)F浮= G物= G排=ρ液排此时V物> V排 B悬浮:(由二力平衡可知)F浮= G物= G排=ρ液排此时V物= V排C下沉:G物> F浮(F浮=ρ液排此时V物= V排) 2、一个密度均匀的物体放入液体中: (1)当ρ液> ρ物时,物体静止时将漂浮在液体上;(当把物体液面上的部分切除后,液面下的物体将上浮一部分) (2)当ρ液= ρ物时,物体静止时将悬浮在液体中的任意位置; (3)当ρ液< ρ物时,物体静止时将下沉到液体底部。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 不同:悬浮ρ液= ρ物;V排= 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V物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1:浮力 1.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施力物体:液体。 4.产生原因:由于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 5.液体中浮力的计算方法: (1)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做液体中的重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2)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减去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见识试点2) 6.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采用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2)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3)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结论: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知识点3:物体的浮沉条件 1. 2.浮力的应用实例: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浮。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浮力单元知识点总结

《浮力》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二、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体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 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浮力公式: (1)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 F向上-F向下 (2)称重法:F浮= G物- F弹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ρ液V排g (4)漂浮:F浮= G物 (5)悬浮:F浮= G物 五、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 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ρ液V排g

3.请用实验验证“浸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水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答:①用测力计测 出合金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和空桶的重力G 1 ;②在溢水杯中倒满水,把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③用测力计测出桶和溢出水的总重G 2 ;④浮力F 浮=G-F ,G 排=G 2-G 1 ⑤比较F 浮和G 排 。 4.用实验验证: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它受到的浮力跟它在水中浸没的深度无关。 答:用细线系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把石块浸没在水中的几个不同深度,观察发现测力计示数看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即验证了浸没在水中的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在水中浸没的深度无关。 六、物体的浮沉条件: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七、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 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G F 浮 G F 浮 F 浮 G F 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