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涵
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审美特征——以《俄狄浦斯王》为例

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审美特征——以《俄狄浦斯王》为例《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一部著名悲剧作品,该剧展现了人类命运的无奈和悲剧性。
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被看作是不可抗拒的力量,人类无法摆脱。
首先,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审美特征在于强调命运的威力和决定性。
在《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俄狄浦斯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注定,并不断被命运的力量推动。
无论他如何努力逃避和挣扎,最终都无法逃脱注定的悲剧结局。
命运被描绘成一种无情而不可逆转的力量,人的努力和意志都是微不足道的。
此外,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审美特征还表现在对命运的深度思考和探讨上。
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不仅是人无法抵挡的力量,也是一个存在于人类生活和行动中的普遍现象。
剧中的角色对命运的态度、对命运的解释和思考,展示了对命运本质的深刻认识。
《俄狄浦斯王》中的角色们不仅面对自己的命运,也在对命运的思考中引发了对道德、责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最后,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对悲剧结局的追求上。
在古希腊悲剧中,悲剧结局往往是命运的惩罚和教训,也是观众审美体验的一种重要部分。
在《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最终被发现是父母亲生子,糊涂的真相导致了自己的悲剧结局,而观众也透过这个结局获得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总之,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审美特征通过深度地探讨命运的威力和决定性,宿命论的观念,对命运的深度思考和对悲剧结局的追求,展示了古希腊悲剧独特的审美价值。
而《俄狄浦斯王》作为古希腊悲剧的一部代表作,通过对命运的描绘和探讨,使观众得以感受到命运的无奈和悲剧性,从而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触动。
简述俄狄浦斯王的主题

任务名称: 简述俄狄浦斯王的主题介绍在古希腊戏剧中,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部戏剧讲述了一个关于命运、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的故事。
通过对主人公俄狄浦斯的悲惨命运的描述,该剧涉及了许多深刻的主题。
一、宿命与自由意志1.1 人类对命运的无力俄狄浦斯王生下来就被预言说将会杀死他的父亲并娶他的母亲。
虽然他的养父母试图躲避这个预言,但命运最终仍然实现了。
这表明人类对于命运的抗争是徒劳无力的,宿命是无法逃避的。
1.2 自由意志的存在尽管命运似乎不可逆转,俄狄浦斯王在追求真相和解决谜团的过程中展示了自由意志。
他对自己的起源展开调查,并最终揭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这表明即使在宿命的限制下,人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父母和子女关系2.1 亲子关系的秘密在剧中,俄狄浦斯王不知情地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这个亲子关系的秘密成为了故事的核心。
它揭示了人类对于自己过去的无知以及亲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2.2 血缘与责任尽管俄狄浦斯王对他的命运是无辜的,当他发现自己的犯罪行为时,他选择承担起道德和法律上的责任。
这表明血缘关系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标志,也意味着责任和道德的承诺。
2.3 继承的负担俄狄浦斯王的子女也承担了他们父母的罪孽的负担。
他们在母亲的自杀之后陷入了悲痛中,而她的行为让整个家庭面临了毁灭的命运。
这显示了父母行为对子女的影响,并探讨了继承负担的主题。
三、道德与责任3.1 个人与集体的冲突俄狄浦斯王发现自己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后,他感到内疚并选择独自承担责任。
然而,他的行为造成了整个国家的瘟疫。
这个冲突探讨了个人道德与集体责任之间的对立。
3.2 信仰与法律的冲突在戏剧中,俄狄浦斯王对于真相的热衷使他违背了神灵的意愿。
这引发了信仰与法律的冲突。
俄狄浦斯王相信个人的道德和真理应该高于神灵的旨意,这使他触犯了神圣法律。
3.3 道德與道德的权衡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体现了道德与道德之间的冲突。
简述俄狄浦斯王的主题

简述俄狄浦斯王的主题《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所写的一部悲剧作品,其主题是命运、自由与权力的较量。
本文将围绕此主题展开分析。
首先,命运是《俄狄浦斯王》的主题之一。
剧中的主角俄狄浦斯曾被预言其会杀死父亲并与母亲结婚生子,这些预言最终都成为了现实。
人们无法逃脱他们的命运,这在《俄狄浦斯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剧中人物的命运受到神的支配,在人们的眼中,神祇是最不可侵犯的力量,这就是古希腊社会里的命运观。
俄狄浦斯无论如何都要承受他的命运,即使他已经知道自己将要犯下的罪行,也无法逃避。
其次,自由也是本剧的主题之一。
底比斯国王克里翁非常热衷于自由,也很崇尚让人们活得自由自在,因此他为自己的城邦建造了一个广场,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自由的思想。
尽管克里翁一再表达着让人们保持自由,但最终自由并不能逃脱命运的牵制。
俄狄浦斯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也表现出对自由的追求,他想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自由,这表明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由的珍视。
最后,权力也是《俄狄浦斯王》主题之一。
在古代希腊,国王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克里翁国王在他所掌握的权力方面是要求最严格的。
尽管克里翁国王认为他可以通过他的权力来保护国家和公民的自由,但在命运的成分面前,他的权力也许只是一种虚幻的幻觉。
当俄狄浦斯控制着底比斯国王的权力时,他值得信赖,他以其直觉和智慧化解了一系列问题,但是,当真相被揭开时,他的权力变得空洞和荒诞了。
总而言之,命运、自由与权力是《俄狄浦斯王》的主题之一。
该剧揭示了人类经历的苦痛、拯救和不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而富有哲理的故事,它教育我们必须遵循自己的道德信念,并在正确的时刻优雅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俄狄浦斯命运的理解

俄狄浦斯命运的理解
首先,俄狄浦斯命运体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在剧中,俄狄
浦斯被预言会杀死自己的父亲并娶自己的母亲。
尽管他竭尽全力逃
避这个命运,但最终却不可避免地实现了预言。
这表明人类无法逃
避命运的安排,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改变,命运仍然会按照既定的轨
迹发展。
其次,俄狄浦斯命运也体现了人类的无知和盲目。
在剧中,俄
狄浦斯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他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
了自己的母亲,最终导致了家族的悲剧。
这揭示了人类对于自己命
运的无知和盲目,我们常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决定,最终为自
己带来不幸。
此外,俄狄浦斯命运也暗示了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
尽
管俄狄浦斯被命运所束缚,但他在剧中也展现了自己的坚强和勇气,努力寻找真相并承担后果。
这表明即使命运对我们有所安排,我们
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应对命运的挑战,展现出自己的
人性和尊严。
最后,俄狄浦斯命运还提醒人们思考人类的自负和傲慢。
在剧
中,俄狄浦斯自以为能够逃避命运的束缚,但最终却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这警示人们不要过于自负和傲慢,要谦虚面对自己的命运,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俄狄浦斯命运的理解涉及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人类的无知和盲目、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关系以及人类的自负和傲慢等多个方面。
这个主题在《俄狄浦斯王》中深入探讨,给人们带来了对命运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观

《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观
《俄狄浦斯王》是著名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所写的悲剧作品。
作品中描绘了主人公俄狄浦斯为了揭开神谕所言的谜团,结果却引发
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家族的灭亡。
在作品中,命运被描述为一种
无法避免的力量,即使人们试图逃避也无济于事。
这种宿命论的题材
在古希腊戏剧中非常常见。
作品从一开始就揭示出命运的重要性。
俄狄浦斯出生时,他的父
亲拉伊奥斯带领全城庆祝,但是神使特留伊从未接到比较好的预言。
拉伊奥斯最后决定,将俄狄浦斯留在山上自生自养,并割掉了他的脚踝。
从那时起,命运便掌控了俄狄浦斯的命运。
无论他去哪里,无论
他做了什么,他似乎无法改变任何事情。
就像他的生命旅程已被预定。
在另一方面,索福克勒斯也描绘了人们的行动可以影响他们的命运,但这些影响通常是微不足道的。
虽然被视为一种宿命,但俄狄浦
斯的强烈欲望探究哪些事情引起了茫然的疾病导致他最终不能逃避现实,而这最终导致了他自己不可避免的厄运。
因此,在《俄狄浦斯王》中,命运的力量与人的自由意志紧密相关。
“宿命”与“自我意志”之间的不断交错,虽然无论是神谕、疾
病还是自我探求,都似乎是受限制的,但却反映出古希腊人对于"命运"的理解和措施:对于在人与外界制约中"自由选择"之后,人的行动所
面临的必然后果,一种无奈与暗示的表达。
俄狄浦斯王主要内容

俄狄浦斯王主要内容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一部作品,该作品描述了主人公俄狄浦斯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悲剧命运。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介绍《俄狄浦斯王》的主要内容。
故事发生在古希腊的底比斯城,俄狄浦斯是城邦的国王。
故事一开始,城邦正深陷瘟疫之中,人们纷纷请愿国王采取措施解救城民。
俄狄浦斯派遣自己的妻子哥哥克里翁去请示神谕,而神谕的回答却让俄狄浦斯大为震惊:城邦所遭受的灾祸源于一位杀害前国王拉奥斯的凶手未被惩罚。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俄狄浦斯发誓要找出真相,并将凶手绳之以法。
在寻找凶手的过程中,俄狄浦斯逐渐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他得知自己其实是前国王拉奥斯的儿子,因为一系列的不幸事件,他被遗弃在山上,并被收养为克里翁和伊奥卡斯忒的养子。
得知真相后,俄狄浦斯感到震惊和绝望,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注定要承受不幸的命运。
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俄狄浦斯遇到了一位盲人预言家提瑞西亚斯。
提瑞西亚斯告诉俄狄浦斯,他就是杀害前国王拉奥斯的凶手。
然而,俄狄浦斯不愿相信这一事实,他认为提瑞西亚斯是在诽谤他,企图夺取王位。
两人的争吵激起了俄狄浦斯的疑虑,他开始怀疑养父养母克里翁和伊奥卡斯忒是否真的是他的亲生父母。
为了查明真相,俄狄浦斯决定去请示德尔斐神庙的神谕。
神谕给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答案:俄狄浦斯将杀死自己的父亲并娶自己的母亲。
听到这个预言,俄狄浦斯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困惑中。
他开始回忆起一系列的细节,逐渐意识到自己与预言的情节惊人相似。
在最终揭开真相的时刻,俄狄浦斯发现克里翁和伊奥卡斯忒就是他的亲生父母。
他们在得知真相后都感到无比愧疚和绝望,伊奥卡斯忒甚至选择自杀。
俄狄浦斯也无法承受这一切的打击,他刺瞎了自己的眼睛,并流放自己离开底比斯城。
《俄狄浦斯王》通过揭示人性的弱点和命运的无情,深刻探讨了命运、自由意志、道德和责任等主题。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和思考。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作品,由古希腊著名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
这部戏剧不仅在古希腊时期备受赞誉,而且至今仍然被世人所推崇。
它以悲剧的形式展现了一个悲惨的命运,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无奈。
读完《俄狄浦斯王》,我深受触动,对人生、命运和自我认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故事发生在古希腊波利斯,俄狄浦斯是波利斯的国王,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
当他得知自己注定要杀父娶母的预言后,他逃离波利斯,却在途中误杀了自己的父亲。
最终,他回到波利斯并娶了自己的母亲,实现了预言。
这个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心生怜悯和痛惜。
通过《俄狄浦斯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
俄狄浦斯是一个英俊、聪明、正直的国王,但他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试图逃避预言,却最终不得不面对现实。
这让我不禁思考,人生中有多少事情是我们能够掌控的?命运是否真的存在?或许我们只是命运的玩物,无法左右自己的生活。
此外,我也对自我认知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俄狄浦斯在得知自己的命运后,一直试图寻找真相,最终发现了自己的罪行。
这让我意识到,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内心深处一无所知,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探索,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自己的过错,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样才能真正成长。
总的来说,《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作品,它让我对人生、命运和自我认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通过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我明白了命运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也意识到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这部戏剧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启迪人心的哲学之作。
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更加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
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

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概述《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讲述了主人公俄狄浦斯在追寻自己身世真相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命运的摆布,最终走向悲剧结局。
本文将从不可抗力、自由意志和命运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
不可抗力的力量在《俄狄浦斯王》中,不可抗力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一开始,预言告诉俄狄浦斯他将会杀死自己的父亲并娶自己的母亲,而这个预言成为了他命运中的一部分。
尽管他试图逃避,但他的举动实际上成为命运的推动力。
不可抗力的力量在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俄狄浦斯的父王拉奥斯曾试图通过将他绑在婴儿床上丢弃在野外来阻止预言的实现,然而,这一举动最终成就了命运的安排。
这种命运之力超越了人们的意愿,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命运仍然会按照既定的轨迹发展。
自由意志与命运尽管命运在《俄狄浦斯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作品也强调了自由意志对于个体命运的影响。
俄狄浦斯虽然受到命运的支配,但他的行动也有一定的自由度。
他决定调查自己的身世并揭露真相,这表明他认识到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对于命运的塑造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作品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对话,即俄狄浦斯与逃避预言的克里昂之间的对话。
克里昂认为命运不可抗拒,而俄狄浦斯则表示他不相信命运,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和行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种对话体现了主人公对自由意志的坚持,同时也展示了对命运的挑战。
命运的惩罚在《俄狄浦斯王》中,命运并不总是仁慈的。
俄狄浦斯逐渐揭开真相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竟然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他陷入了巨大的内心痛苦之中。
这也成为了他的惩罚,他不得不承受自己行为的后果。
此外,作品中还有诸多不幸的情节,如俄狄浦斯的爱妻玛利亚自杀,以及他的两个儿子相继死亡。
这些不幸事件的发生无疑是对俄狄浦斯的惩罚,他与自己抗争的结果正是导致他最终命运的损失。
总结《俄狄浦斯王》通过展示一个人与命运的斗争,深刻探讨了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关系。
尽管不可抗力在人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作品也强调了个体的选择和行动对于命运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涵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涵摘要:古希腊悲剧是对古希腊社会生活的想象化和抽象化,作为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索福克勒斯(约前496-前406年)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同一个主题――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对抗。
其作品《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时代命运悲剧的杰出代表并流传千古。
而其艺术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这部作品根植于当时的文化土壤,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引发了后人的众多解读。
关键词:戏剧艺术;艺术创作;《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思想内涵一、人和命运的对抗在古希腊人眼中,“命运”是超越自然的,具有强大的力量,不管是人还是神,都无法与之抗衡,更无力阻止命运的发生。
在《俄狄浦斯王》中,“神谕”是“命运”这一抽象概念的具象表现。
俄狄浦斯的亲生父母为了逃避太阳神的预言将其抛弃,但俄狄浦斯被科任托斯国王收养。
成年后的俄狄浦斯为了躲避自己会杀父娶母的神谕,离开科任托斯。
在半路上,他失手杀死了自己亲生父亲,但他并不知情。
后因解开斯芬克斯之谜,拯救了底比斯人民,被立为国王并娶了自己的生母至此,杀父娶母的神谕在俄狄浦斯身上实现,他的命运悲剧也自此形成。
人们认为俄狄浦斯是无辜的,因为他杀父娶母的命运在出生前就已被安排好。
面对命运,俄狄浦斯及其生父母都没有屈服,为了使自己和亲人摆脱厄运的摆布,他们尽自己的所能,与之抗衡,最后虽败犹荣,他们的反抗行为闪动着人性的光辉和智慧的火花。
智慧、勇敢以及责任感并没有帮俄狄浦斯打破命运的安排,反而让他一步步陷入命运早已为其设定的怪圈。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然而本质上,俄狄浦斯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也不必为自己的罪恶承担责任,因为其悲剧命运早已被神谕设定好,所以俄狄浦斯不是灾难的制造者而是受害者。
那么真正该为这悲剧命运负责的人应该是命运,或者说是设定其命运的神灵,在悲剧中命运有时等同于神灵。
在原始的人类看来,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由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量控制的,他们将这种人类无法理解和控制的神秘力量归结为神明的意志。
在悲剧作品中,神明的意志就是命运的代名词,它常常通过神明的意志警示人们,让人感觉其无法抗拒而又不可捉摸,唯有遵从。
人们将自然灾难以及人的生与死等自然规律归结为神明的意志:同时一些社会动荡和战争等社会矛盾也被认为是神明的意志。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俄狄浦斯王》中,作为神明的阿波罗并没有直接引发这场命运悲剧,他仅是用神谕来预言这场悲剧将会发生,并没有直接引导悲剧的发生。
反而是,在俄狄浦斯有限理性的指导下,命运的悲剧慢慢逼近,灾难悄悄降临,不明真相的俄狄浦斯无法预测命运的走向,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将自己引向命运的沼泽,虽然他的行为高尚勇敢,他是为城邦的人民,才不顾一切地追查事情的真相,但这灾难却是在他的追查之下一步步逼近的。
在一切水落石出之后,俄狄浦斯与其母伊俄卡斯特都陷入到极端的恐惧和痛苦之中,为了求得解脱,躲避命运的可怖的一面,伊俄卡斯特上吊自杀,而俄狄浦斯则刺瞎双目自行流放以承担自己的罪责。
俄狄浦斯愿意接受惩罚,而不是以自杀来躲避命运的无常,表明他认同自己应该承担责任。
“俄狄浦斯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他的“错误”,不是“道德上的缺陷”,而是“无知”,暗示理性人类其实对自己的生命无法把握。
如果从俄狄浦斯的角度来分析悲剧的原因,我们就可以看到,命运代表着人的有限性以及人性的缺损。
它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不断支配着人的行为,而人却无法识破。
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命运往往是性格外化的结果,性格的缺陷会在命运中表现出来。
当悲惨的命运出现在俄狄浦斯面前,似乎在嘲笑俄狄浦斯,嘲笑人类,充满了反讽意味。
人与命运抗衡,显得苍白无力。
人的有限性和人性的缺陷在与命运的对抗中暴露无遗,为了对抗命运,俄狄浦斯离开自己的家乡,后来为了拯救忒拜城又一直追查真相,他以为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但命运悲剧最后还是全部发生了。
二、人的有限理性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在与无限世界的斗争中,自然会形成悲剧性的结局,有限的理性并不足以战胜强大的世界。
关于人的定义,和索福克勒斯同时代的苏格拉底说过,“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亚里士多德也对《俄狄浦斯王》推崇备至,把人定义为“理性的生物”。
不难看出,索福克勒斯在剧作中是赞扬理性精神的,但是俄狄浦斯自以为的理性精神,却是有限的,在福所克勒斯笔下不值一提,被嘲讽的非常可怜。
在索福克勒斯的安排下,俄狄浦斯的思考与判断看上去充满理性,但却指引他走向灾难。
俄狄浦斯过分看重理性的力量和主体的作用,并认为理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
俄狄浦斯勇敢、拥有智慧,充满力量,对神充满敬畏,推崇自由意志,并且他拥有正直的品质,对民众和国家充满责任感,俄狄浦斯将这些世俗化的价值观看作衡量世界尺度,并想借助它们探究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帮助自己和人民远离厄运,以此获得自由与幸福。
他以为,只要他利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并且遵守世间的价值规定,就可以避免厄运和悲剧。
但是人靠主体的力量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走出封闭的自我是不可实现的。
精神挣扎的过程中,人性中阴暗的一面也会出现。
在他追寻自己主体性的过程中,拉伊俄斯因阻碍他而被杀死,反过来,伊俄卡斯忒有助于他,因而成了他的妻子。
他一直想要突破自我,躲避命运的安排,但是主体的力量和自由的意志无法帮助他逃避前方的命运悲剧,厄运像神谕预测地那样悄悄降临在他身上;在他背起道德的责任,宣布对杀死拉伊俄斯的凶手的诅咒,殊不知他正是在审判自己虽然他以智慧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他的智慧为世人崇拜,但是他却无法破解命运之谜,他没有认识自己,也没有认识人的本质,他也没有明白外部世界,在面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命运时,他显得无知而自大。
他不认识自己的亲身父亲,而误将其杀死,他也不认识自己的亲身母亲,娶其为妻,并共同生活多年,他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下深重的罪孽,更不理解为何这命运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俄狄浦斯过分相信自己,理性是有其局限性的,他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过分依赖自己有限的理性与智慧,同时,他做事专断而多疑,更听不进别人的逆耳忠言。
当先知忒瑞西阿斯不愿说出杀死老国王的真凶时,俄狄浦斯恶言相向,先知忒瑞西阿斯万般无奈之下说出了俄狄浦斯就是凶手。
被愤怒占据上风的俄狄浦斯反而指责先知,称其策划了阴谋,并极力嘲讽他的才智。
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事情并未像俄狄浦斯预判的方向发展,他就在毫无依据的情况下怀疑是整个事件是克瑞翁想夺取王位而谋划的阴谋诡计。
伊俄卡斯忒善意地劝解他,却被俄狄浦斯讥讽“让这女人慢慢享受她的高贵之躯吧”。
人们因为爱他尊敬他而不愿意说出事情的真相,但是他却不理解,对关心他的人恶言相向,片面的理性让他丧失了真正的判断力,进而展现出非理性的一面。
俄狄浦斯“认为以自己的智慧和理性足以逃避厄运。
强烈而偏执的激情――对自身理性的崇信和盲从”。
他拼命追查的真相恰恰又是他竭力想要否定的,也是他最不想看到的结果有限的理性引导他向事情的真相走去,但是这又与他心中的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俄狄浦斯虽然拥有智慧,也能保持理性,面对杀父娶母的命运和作为罪人的身份时,他的智慧和理性也显得捉襟见肘,苍白无力。
有限的理性和道德都不是精神的最后宿地。
所以,虽然英雄们想要凭借自己的理性、智慧和勇气来征服世界,但是等待他们的往往是悲剧的命运,人的有限理性并不是万能的,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当俄狄浦斯明白他所遭遇的厄运是无可逃避时,他也就认识到了人的有限性和世界的无限性。
俄狄浦斯追求并肯定自己遵循的价值,但他又无意识地将其摧毁。
当他摧毁自己肯定的价值时,他也就感受到了这种价值的局限性和极限性,这种价值是可以被否定的,同时他也就认识到了世界的无限性。
三、认识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俄狄浦斯王》表明了人类开始具有主体意识,开始探寻自我。
索福克勒斯在剧中对于“人”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用艺术的手法说出了自己的哲学思考,俄狄浦斯追寻真相的过程,正代表着人类追寻自我,探索命运的过程。
在《俄狄浦斯王》出现之时,人们已经开始觉醒,那是一个迷茫与觉醒交替的时代。
随着个体意识的觉醒,人们也有了个体行动意识,俄狄浦斯就具有强烈行动意识,从出生开始,他的人生中伴随着各种反抗。
他的每一次的反抗行为都有理性的指导,作为人,他努力争取自己的权利与自由,他从来没有顺从邪恶的命运,而是以积极的行动反抗。
他的行动意识折射了人类开始积极认识自身和探索世界。
但是探索真相的精神也将俄狄浦斯引向了悲剧的命运,在他追寻真相时,先知忒瑞西阿斯及其母亲伊俄卡斯忒都劝阻过他停止寻找真凶,但都没有令他改变心意“这位善解谜语的老人终于窥测到自己的从前在暗中发生的遭遇,以恐怖的心情认识自己所处的境地。
自己的谜语既已解出,他就像亚当,正当他认识到善恶之分时,他就失去幸福了”。
他也曾感到恐惧和害怕,他也曾害怕神谕在自己身上应验,但为了帮助城邦消除灾难,他内心更多地是充满了勇往直前不惧牺牲的勇气。
“俄狄浦斯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不停地寻找真相,尽管找出的真相会损害他”。
身处国王的位置,俄狄浦斯严格遵循神的旨意,积极追查真相,这让他的人格和道德变得崇高。
他担忧的是城邦的所有人,而不光是自己,他毫不含糊地审查整个案件,固执地要查明真相。
“我对天起誓,不管那位被发现的凶手是独自一人还是与人共谋,必将一生不幸。
我承诺,如若他是我家人,我也甘愿承受这加诸于他人身上的诅咒”。
面对国家和百姓,俄狄浦斯怀有深深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他真诚地想为城邦消弭灾祸,结果却导致自己的毁灭,这是自甘的、主动的受罚”。
他的悲剧的命运让人心生同情。
当灾难降临时,歌队曾劝说他以死解脱,因为死去比瞎眼活着轻松许多。
但俄狄浦斯拒绝了,他遵守了诺言,刺瞎自己的双眼,将自己流放,为自己和城邦赎罪,这比死去更需要勇气,更需要责任感。
面对命运的悲剧,若是以死逃避,也是无济于事,灾难和悲惨的境地并不会因此而消失。
他没有逃避自己的责任,没有一死了之,也没有意图为自己的悲惨开脱和辩解,而是宁愿自己一人承担罪行而不愿牵连他人,他让自己余生重新开始,这个开始包含着无限痛苦,但是也使他变得崇高和伟大。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人类只有“面临自身无法解答的问题,面临为实现意愿所做努力的全盘失败”。
时,才会认清自己的本质。
认识自我即追寻自由。
作为天下万物的精华,人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人也具有社会性,人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人不可能无拘无束的发展,约束总是时刻存在的,作为社会“人”,人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不断地反抗,不断地认识自己。
面对命运的真相时,俄狄浦斯没有选择去死,而是选择通过惩罚自己获得自我救赎,他的选择表明了他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自由的重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