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芦苇
徐刚《故乡的芦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题)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18分)故乡的芦苇徐刚①大地有很多的儿女,芦苇是挺拔的一群。
②芦苇的挺拔,自然不同于青松的苍劲、翠竹的出众。
芦苇是矮小的、清瘦的,但,它也确实昂首站立着——在江畔、海滨、河旁,总之,在我的家乡,是随处可见的。
良田是芦荡里开出来的,小路是芦荡里踏出来的,炊烟是芦荡里飘出来的……③有时是无边无际的,随风起伏,时高时低,和长江里的波浪连成了浩浩荡荡的一片。
倘是夏天,这一片绿色,会教人赏心悦目,胸襟大开。
倘是秋日,绿色变成了金黄,芦花已开过,芦苇在萧瑟寒风中依旧站立着,芦叶还不时在风中发出尖厉的哨音,仿佛是面对严寒的呼叫与抗争。
那时,就连鸭子也换了一身厚厚的绒毛,有的人早已用棉衣把自己包裹起来了。
④我的老家离江边不远。
儿时,为了谋生,经常和母亲一起去芦荡里拾柴、刈丝草籽,这呼叫声是经常听到的,以至今天想起还不绝于耳。
⑤在芦荡里燃起第一缕炊烟的祖先,曾经度过了何等艰难而又凄凉的时光。
⑥我在故书堆里寻找过他们的足迹,寻找过我的故乡最初的影子——那是可以追溯到唐朝武德元年的。
那时,海岛就是一片芦荡,几群野鸭,几只螃蟹。
没有人烟,没有小路,没有村落,连鸡鸣狗叫也没有。
最早的房屋是用几捆芦苇搭成的,名为“环洞舍”。
岛上没有淡水的时候,就吃芦根——雪白如藕节的芦根,直到我儿时,依旧是孩子们常常找来吃的好东西。
⑦江流冲击,大浪淘沙,这芦根纵横的大地竟是捏得出油的肥田沃壤。
种稻得稻,种花得花,种什么长什么,岛上有了瓜果飘香,有了五谷杂粮。
从此后,芦苇便开始被故乡人认识、利用,成了岛上的一宝。
⑧临近江边的一排又一排芦苇,阻挡着潮水洪峰。
用芦苇编成的笆墙冬暖夏凉。
吃芦叶包的粽子满口都是清香。
把芦叶卷成喇叭一样的芦哨,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吹着,是田野上的一支支生活的牧歌。
穿上芦花织成的“芦花靴子”,就连冬天也变得温暖……⑨芦苇虽不能做支撑高楼的栋梁,却乐于千百年如一日地厮守着大海,面对着潮流。
它的背靠长堤,绝不是以长堤为靠山,自己能图个安逸,而是长堤的前沿和屏障。
故乡的芦苇是内心独白吗作文

故乡的芦苇是内心独白吗作文《故乡的芦苇:心中的温柔絮语》故乡那片芦苇荡,总是在我心里挠啊挠,像只调皮的小猫,时不时就要把那些回忆勾起来,那芦苇可真是我心里的一场大戏。
小时候呀,我家屋后就挨着那芦苇荡,那芦苇长得老高老高的。
春天的时候,芦苇刚冒尖儿,一个个小芽子嫩绿嫩绿的。
我就和小伙伴儿们在那芦苇荡边上的空地里玩儿捉迷藏。
那芦苇就像一群小卫士,站在那儿瞅着我们。
有一回我躲得太靠里了,结果被芦苇那细长的叶子划了手,我当时就叫起来了。
小伙伴们跑过来,还笑话我被芦苇给“欺负”了。
可我可没生气,反而盯上了那些芦苇叶,琢磨着能不能用来编个小玩意儿。
到了夏天,芦苇一下子就茂盛起来了。
风一吹啊,那芦苇就沙沙作响,像是在互相说着悄悄话。
我和小伙伴们又在芦苇边上找乐趣,逮蚂蚱。
有时候蝗虫会跳进芦苇丛里,我们就猫着腰,小心地在芦苇丛里找。
芦苇的茎杆又细又高,还有些韧性,把我挤得歪七扭八的。
那些蝗虫躲在芦苇叶下,腿紧紧地抓着芦苇茎。
我伸手去捉的时候,不小心把芦苇茎给弄折了,那声音响得吓我一跳,还以为被大人发现了呢。
秋天的时候,芦苇就像被大自然这个大画家染上了颜色,一片枯黄。
芦花飘起来的时候,就像下雪一样。
我最爱跑进去,让芦花落在头上肩膀上。
然后装作自己是从仙境来的。
有一次长辈们要去割芦苇当柴火,我就跟着去了。
看他们熟练地挥舞着镰刀,芦苇一片一片倒下。
我在旁边就捡那些芦花玩。
那芦花软绵绵的,摸起来舒服极了。
感觉就像摸着一大朵棉花糖。
现在我不在故乡了,但是每次想起故乡的芦苇,就像是想起了那些和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奔跑笑闹的日子。
故乡的芦苇啊,在我心里那就是完全属于我的小世界,自己和自己唠嗑的时候,总能想起来的美好回忆。
《再话故乡芦苇:秘密基地的故事》故乡的芦苇对我来说可不止是一片普通的植物,那简直是藏着咱们小娃子无限欢乐的神奇宝藏地。
想当年,咱们瞅着那片芦苇荡,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就挑了个位置比较隐蔽,芦苇长得又特茂密的地儿,当作咱们的秘密基地。
2024年福建中职语文模考试题含答案

2024年福建中职语文模考试题现代文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每题3分,共15分)《故乡的芦苇》①多年来令我魂牵梦绕,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②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
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般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增添了几分恬静和飘逸。
③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④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中探出尖尖的脑袋。
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开它那狭长的叶子。
⑤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卷起裤腿,光着脚丫,走进芦苇荡,在芦苇丛中穿梭、嬉戏。
我们会拔下芦苇秆,做成各种各样的玩具。
比如,把芦苇秆削成口哨,放在嘴边轻轻一吹,便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那声音在芦苇荡里回荡,仿佛整个芦苇荡都变成了一个天然的音乐厅。
我们还会把芦苇秆编成小笼子,用来捕捉蜻蜓、蝴蝶等小昆虫。
⑥到了夏天,芦苇已经长得郁郁葱葱,成了我们避暑的好去处。
我们会在芦苇丛中找一块较为开阔的地方,铺上一层厚厚的芦苇叶,然后躺在上面,透过芦苇叶的缝隙看那湛蓝的天空,听那风吹芦苇发出的沙沙声,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
有时,我们也会在芦苇荡里捉迷藏,那茂密的芦苇就成了我们最好的藏身之处。
⑦秋天,是芦苇最美的季节。
当秋风乍起,芦苇的叶子渐渐由绿变黄,最后变成一片金黄。
整个芦苇荡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在秋风中起伏着,摇曳着。
这时,我们会拿着镰刀,走进芦苇荡,收割那些成熟的芦苇。
我们把收割来的芦苇捆成一捆捆,背回家去,让大人们用来编织芦席、做扫帚等。
⑧冬天,当雪花飘落,芦苇只剩下光秃秃的茎秆,在寒风中挺立着。
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寒冬,芦苇依然有着它独特的韵味。
我们会在雪后的芦苇荡里奔跑、玩耍,那白色的雪与黑色的茎秆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别样的冬日画卷。
故乡的芦苇如何写批注

故乡的芦苇如何写批注故乡的芦苇是我童年时光里最为亲切的伙伴,它总是那样随风摇曳,伴着我对故乡的认知。
记忆中的芦苇池塘,总是弥漫着清新的微风,抚摸着童年时代那稚嫩的脸庞。
如今,再次提及故乡的芦苇,我感慨万千,因为它们已经成为了象征,代表着一颗颗美好的心灵。
芦苇在故乡的形象是那样的淳朴、自然,它们生长、漂浮在水中,与天空、云朵、河岸融为一体。
故乡的芦苇,是那样不拘小节,不追求名利,只愿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这片属于它们的家园。
它们用自己的根系,牢牢地扎在这片土地上,即使面对风霜雨雪,它们依旧能顶住压力,继续生长。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
在我眼中,故乡的芦苇是那样的亲切。
它们似乎能听懂我的心灵之语,每当我倾诉它们的端详,它们似乎都能用那温柔的肢体,抚摸着我的脸庞,安慰着我的心灵。
于是,我总是能感受到它们给予我的温暖、关怀和信任。
除了那些儿时的记忆,故乡的芦苇还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那些历经风雨的芦苇,依旧风采犹在。
它们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那些曾经有过的情感。
正是这些芦苇,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懂得了如何去保护、去珍惜那些与我息息相关的生命。
然而,故乡的芦苇也让我感到担忧。
随着故乡的开发与扩张,许多芦苇的家园正面临着破坏。
它们或是被砍伐、或是被掩埋,这样的景象让我无法忍受。
我害怕,那些曾经美好的芦苇,在经历岁月洗礼后,会失去原有的面貌,失去那份让我感受生命的温暖。
此时此刻,我更能深刻地理解到故乡的芦苇,是那样可爱、有趣、珍贵。
它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它们用自己的坚强,为我们证实了一个顽强的精神;它们用自己的无私,为我们证明了生命的力量。
在远离故乡的日子里,我依然怀念着那些记忆中的芦苇。
它们仿佛永远长在我的心中,陪伴着我度过每一个难关,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而如今,我愿为故乡的芦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护、去珍惜那些曾经陪伴过我的生命。
让它们继续用自己的坚强与执着,去证明生命的力量。
《故乡的芦苇》教案设计

《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芦苇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掌握芦苇的主要用途。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故乡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认同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芦苇的概述介绍芦苇的学名、科属、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基本知识。
2.2 芦苇的用途讲解芦苇在生活、工业、艺术等方面的应用,如席子、苇编、绘画等。
2.3 故乡的芦苇景观描述故乡芦苇的生长区域、景观特点,以及与故乡文化的联系。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芦苇的基本知识、用途和故乡的芦苇景观。
3.2 教学难点理解芦苇在故乡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观察、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4.2 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芦苇的直观认识。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以故乡的芦苇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和兴趣。
5.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内容,讲解芦苇的基本知识、用途和故乡的芦苇景观。
5.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对故乡芦苇的认识和感受,分享与芦苇相关的故事或经历。
5.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芦苇工艺品制作,如苇编、绘画等,体验故乡芦苇文化的魅力。
5.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引导他们关注和保护故乡的生态环境。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芦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故乡芦苇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6.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问答、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3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和总结反思中的表现,以及对芦苇相关知识的掌握。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芦苇制品加工厂,实地了解芦苇的加工过程和产品制作。
7.2 拓展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故乡芦苇的文学作品,加深对故乡芦苇文化内涵的理解。
《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故乡的芦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故乡芦苇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故乡的芦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对故乡芦苇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环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故乡的芦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芦苇的特点。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感受故乡的美好氛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故乡的芦苇》,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中提到的芦苇的特点,展开讨论。
(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芦苇的特点。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深入学习(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进行赏析。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芦苇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故乡的芦苇为题材,进行写作练习。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5.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故乡的芦苇》。
《故乡的芦苇》

现代社会对芦苇的认知与态度
文化价值
芦苇在故乡的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一种 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
生态价值
芦苇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净化水 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栖息地等功能。
经济价值
芦苇在故乡的经济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被用于制 作工艺品、造纸等。
芦苇在故乡未来的命运预测
保护与恢复
04
故乡的变迁与芦苇的命运
故乡环境的变迁对芦苇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变化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故乡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 这对芦苇的生长和分布产生了影
响。
生态系统的改变
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系统破坏, 使得芦苇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数量减少。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故乡的变迁,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芦苇的栖息
芦苇在绘画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线条与色彩
01
在绘画中,芦苇常常以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呈现,通过笔
触和色彩的运用,表现出芦苇的柔美和坚韧。
光影与质感
02
画家们常常通过光影和质感的处理,表现出芦苇在阳光下的闪
耀和在风中的摇曳,以及其独特的质感。
构图与意境
03
芦苇在绘画中常常作为构图的元素之一,与其他元素相互映衬
气候条件
芦苇适应性强,可在不同 气候条件下生长,但一般 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Fra bibliotek土壤要求
芦苇生长的土壤要求较低 ,但以肥沃、排水良好的 土壤为佳。
芦苇的外形特征
01
02
03
04
高度
芦苇的高度因品种和生长环境 而异,一般高度在30~150厘
米之间。
茎
芦苇的茎直立,多分枝,表面 有棱纹,茎的直径在1~4厘
故乡的芦苇的读后感

故乡的芦苇的读后感读了《故乡的芦苇》这篇文章,那些关于故乡芦苇的描写,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童年,拉回到了那片充满生机与温暖的土地。
在作者的笔下,故乡的芦苇是那么美,那么亲切。
而对于我来说,故乡的芦苇同样承载着无数珍贵的回忆。
我的故乡,也是一个遍布芦苇的地方。
每到春天,当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大地,芦苇就像是听到了呼唤一般,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它们探出嫩绿的芽尖,一点点地生长,仿佛是在小心翼翼地探索这个全新的世界。
那些芽尖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
随着夏天的到来,芦苇长得愈发茂盛。
它们修长的身姿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就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属于它们的故事。
每一株芦苇都像是一个绿色的精灵,在水畔舞动着。
而那一片片芦苇丛,则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泛起层层绿浪。
我们这些孩子最喜欢在芦苇丛中玩耍。
穿梭在其中,感受着芦苇轻轻拂过脸颊的温柔,那痒痒的感觉总是能让我们咯咯直笑。
有时候,我们会在芦苇丛中捉迷藏。
茂密的芦苇成了最好的掩护,让寻找的人常常无功而返。
记得有一次,我藏得特别好,小伙伴们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我。
我躲在里面,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大气都不敢出。
直到太阳快落山了,他们都准备放弃的时候,我才忍不住自己跑了出来,看着他们一脸惊讶的表情,我心里别提多得意了。
到了秋天,芦苇开始逐渐变黄。
那金黄的颜色,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迷人。
远远望去,那片芦苇丛就像是一片金色的稻田。
而这时,大人们就会拿着镰刀走进芦苇丛,收割下那些成熟的芦苇。
他们把芦苇带回家,可以用来编织各种生活用品,比如苇席、苇篓等等。
我总是好奇地围在大人身边,看着他们熟练地编织,心里充满了敬佩。
冬天,当寒风呼啸而过,芦苇变得干枯。
但它们依然挺立在那里,像是坚守岗位的战士。
下雪的时候,洁白的雪花落在芦苇上,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银装。
这时候的芦苇丛,又成了我们的乐园。
我们会在里面堆雪人、打雪仗,欢笑声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