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小说阅读》:窗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_《红船女子》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_《红船女子》
第二天一早,王会悟乘早班火车赶到嘉兴,安排代表们去鸳湖旅社歇息, 在同车到达的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陪同下,到南湖烟雨楼实 地观察,确定画舫的停靠位置。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王会悟让旅社账房先生帮忙租了画舫,在离开旅社前往南湖时,向旅社 借了麻将带上。
身着素色衣裙的王会悟在前边引路,边走边介绍南湖的环境,十几位西 装革履的外地“游客”,悠闲地随在其后,步入船舱。
查。一阵混乱后,没找到任何证据,只好悻悻地撤 的建议被采纳;湖面
退了。
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
那个穿灰色长衫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密探,
→王会悟示警,了解 情况后解除警报,会
正是因为王会悟的警惕,代表们才得以及时疏散。 议继续进行。
事后,马林称赞王会悟说:“这个女孩子很机警,要好
好培养。”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嘉兴南湖的一艘红 船上
屋里开会的十五个神秘人物站放哨。这个秘密
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人物:王会悟、李达
及与会代表、巡捕房
密探、巡捕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30日晚,进行第六场会议时,王会悟看到一个
身穿灰色长衫的陌生人,从厢房虚掩着的后门闯入 【理情节】
径直往楼上走,便立即叫住他,问他是谁。这人支 吾了一句,说声对不起,神色慌张地下楼走了。这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午后,雨打湖面,游人渐渐散去,南湖少有的清 【悟主题】
静。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 本文通过叙述王会悟
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雨停 协助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代表大会参会人员
了,一抹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涂在红船上,依在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小说阅读》:卖面包的小女孩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小说阅读》:卖面包的小女孩

2020 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小说阅读》:卖面包的小女孩卖面包的小女孩马海霞⑴我准备去做手术时,一个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

她把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

我丈夫忙掏出20 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⑵手术结束后,丈夫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回公司忙去了。

⑶下午,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⑷原来她会说话。

那昨天干吗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坚决不再上当。

“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

”大家对她讲。

⑸她没有离开,依旧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

我暗自庆幸:幸亏丈夫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见儿。

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也不和她目光接触,大概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⑹第二天,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

”说完便立在原地,这次大家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一般。

我看不下去了,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

”她仿佛没有听见,还呆立在那里。

“好个倔丫头,越这样,我们越不买。

”她退离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⑺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

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

⑻这天,丈夫一早过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事情,他竟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有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没有欺骗,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阅读与表达四:名著阅读+古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小说阅读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阅读与表达四:名著阅读+古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小说阅读

阅读与表达四:名著阅读+古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小说阅读一、名著阅读(一)《经典常谈》中,朱自清有这样的评价:“[他]用(诗)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

而[他]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文中的“他”是谁?对于朱自清的这一评价,你是否赞同?为什么?答:杜甫。

赞同。

杜甫的诗歌反映社会问题和时代悲剧,表现广大的实在的人生;他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且杜甫给诗创造了新的境界,引发后代诗人竞相效仿,对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保尔明白,没有别的法子解释他拒绝步行的理由,只好低声说:“我的两条腿全肿了,连走带跑一个星期我实在做不到。

此外,同志,我还不知道您是谁。

”“我是你们团的参谋长,这是其一。

其二,我再次命令您下马。

如果您是个残废,那么我可没叫您在部队里工作,这不能怪我。

”保尔好像挨了一鞭子,他猛地一抖缰绳。

但是,古谢夫那只粗壮有力的手阻止了他。

保尔受到这样的侮辱,忍不住要发作,同时他又竭力克制自己,内心斗争了好几分钟。

现在的保尔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任性地从一个部队跳到另一个部队的普通战士了。

他现在是营政委,全营战士就站在他身后。

他自己的行动会给全营树立什么样的服从军纪的榜样呢!况且他担任部队的训练工作,又不是为这个花花公子干的。

想到这里,他忍着剧烈的关节疼痛,朝队伍的右翼走去。

1.在人生历程中,保尔遭受的“侮辱”不止选文这次。

请将他遭受的“侮辱”按时间排序(C)①冬妮娅嫁给富商,富商瞧不起当筑路工人的保尔,讥讽嘲笑保尔。

②在车站食堂里,一个流里流气的黄毛小子盛气凌人地向保尔挑衅。

③瓦西里神父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把他赶出教室,罚他站墙角。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③①2.结合选文,说说保尔的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给你的启发是什么?答:隐忍、克制、顾全大局、服从军纪(自制力强、坚强、以身作则、有责任心、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沉着冷静、沉稳坚韧)。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小说阅读_《中国地图》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小说阅读_《中国地图》
④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图测绘。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 ⑤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
_【赏标题】“中国地图”既指文中的中国地图实物,又指装在爷爷心中的中国地图。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
第二步:找设错点,回读分析。A项,“皱着眉头”出现在文章第⑪段,根据文章第⑮~⑯段内容可知,“皱着眉头”是小兵想带爷爷去榆林看一看,给他一个惊喜而故意为之,并不是“对新地图没有标出毛乌素沙漠感到疑惑”。B项,“禹迹图”出现在第⑫段,根据后句爷爷的话语“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可知他对传统测绘精神的重视。C项,“爷爷在榆林的工作经历”出现在第②段,“爷爷重回榆林的情节”出现在⑭段,前后形成呼应,表现祖国山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D项,需联系全文进行分析:爷爷提问—小兵回答—爷爷疑惑—邀请爷爷实地察看—爷爷感叹变化之大。第三步:判定。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判定选项正误。
第二层(④~⑬段):孙子小兵为爷爷解答关于新《中国地图》中的疑问,并要开车带爷爷到榆林实地走访。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5 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5 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5 小说阅读(七考点七技巧)小说阅读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从命题材料看,小说阅读材料几乎都来自课外,所选材料突出思想性,注重艺术性和时代感,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材料的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从考查内容看,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对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的把握,始终是命题的方向和重点;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价、情感体验、写法揣摩、哲理感悟等为考查着力点;而对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将会更加灵活;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人文发展要素的试题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从题型看,与散文的考查一样,以主观性试题为,选择、填空等客观性试题将进一步淡出,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表达的的开放性试题会逐步增加,而且赋分相对较高。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5个左右,赋分多在12-15分之间,有的省市会高达20分。

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形式】1.阅读全文,概括/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4.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5.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6.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答题要点】1.总体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分析情节发展,感知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3.品析人物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借助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以此衬托主要人物。

4.品读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

5.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结局的外因。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1小说阅读之5品味语言特色体会词句含义原卷版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1小说阅读之5品味语言特色体会词句含义原卷版

专题11 中考复习之小说阅读(过关测试)考点5:品味语言特色,体会词句含义一、词语赏析(一)(2020·甘肃兰州·中考)斗虎莫言①关东那地场到底有多么冷..。

....,真冷....,无法子跟你们说清楚,怎么说也是个冷②但也有不怕冷的,俺家那匹黑马就不怕冷。

俺家那匹黑马是匹公马,有点野,蹄子热①,嘴尖,除了俺爷爷敢使唤它,别的人都不敢近它的身。

但它是一身的好活,在俺爷爷的手里,无论是拉车还是拉犁,都是一匹顶两匹。

因为这一点,尽管它一身的坏毛病,俺爷爷还是舍不得卖它。

③这匹马一到初冬就拴不住了,无论你用什么样的缰绳,它也能给你咬断。

它一大清早就跑出去,傍黑天才回来。

既然是能够自己回来,索性也就不拴它了。

刚开始家里人对黑马出去的目的有几种猜想,一是说它出去找母马谈恋爱,一是说它出去找草吃。

但后来觉得这几种猜想都不对头。

周围屯子里谁家有匹母马我们都知道,没听谁家说起过。

关于这匹马出去打野食的说法也不成立,冰天雪地,一根草也没有,灌木条子和树皮它肯定不喜欢吃。

况且它每天晚上回来就吃个不停,咀嚼草料的声音彻夜不息。

如果白天在外边吃到了野食,夜里就不会有这样好的食欲。

④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这匹马喜欢玩,白天它是出去游山玩水去了。

这种说法太浪漫了点,毕竟是匹马。

但这匹马每天回来时就大汗淋漓,好像一个刚跑完了马拉松的运动员,身上还有一些或深或浅的血口子。

它到底出去干了些什么?的确是个让人心痒的谜。

后来我爷爷决定跟踪这匹马,看看这家伙到底去干什么了。

⑤这天,爷爷跟踪着马到了后山的一块被稀疏的林子和一蓬蓬的灌木围绕着的平地,不由得吃了一惊。

爷爷看到一只老虎在那儿烦躁地转着圈子,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我家的马进了场子,活动了一下身体,对着老虎叫了几声。

老虎也叫了几声。

我家的马在奔跑时脖子上的鬃毛竖起来,像波浪一样翻滚着,十分威风。

然后我家的马就和老虎展开了生死大搏斗。

我家那匹马能够将身体立起来,两只前蹄好像拳击手的两个拳头一样灵活而有力。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5小说阅读之主题(解析版)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5小说阅读之主题(解析版)

小说阅读之主题专题导航【考点解读】1、新课标对小说阅读主题掌握的基本要求:能够明确什么是小说主题,清晰小说的政治主题、道德主题和人物精神主题。

在掌握小说主题脉络的基础上,把握小说的基本内容。

2、考查内容: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主题的方法,小说主题与标题含义、写作手法、中心句、段落作用等题型相结合。

【常见题型】1、结合小说主题,谈谈你对某句话(中心句)的理解或看法。

文中作者或人物的议论抒情句往往能够体现文章主题,由议论抒情的内容引出文章主题。

2、某某这一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文章主要人物言行,由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引出文章主题。

3、文章标题的含义。

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目,是文章主题的体现,起统领全文的作用。

分析文章题目,尤其标题所所蕴含的象征义、双关义、引申义等往往与主旨紧密相关,由题目引出中心思想,表层与深层分别分析概括。

4、文章中段落的作用。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携领的作用,文章的结尾起的画龙点睛、暗示主题的作用。

重点段落的结构作用与内容作用都与小说主题息息相关。

5、文章某一写作手法对于小说主题的作用。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暗示或突出小说主题。

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2021春•安居区期中)小说阅读。

口罩黄大刚①街上戴口單的人越来越多了。

开始是零星几个人戴,人们还像看怪物似的,嘴上虽不说,眼里却藏着不屑。

2020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2020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2020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小说阅读欣赏是中考语文必考题,一般采用主客观混合的形式,以主观题为主,考试需要掌握答题技巧。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一)故事情节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某某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8、起线索作用。

9、埋下伏笔。

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某某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小说阅读》:窗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

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

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

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

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

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

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

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

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

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

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

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

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

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

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

剩下的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

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
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

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

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21.概括小说中“不靠窗的病人”心态变化的过程。

(3分)
愉悦陶醉→→→→→心满意足→惊愕不已
22.设想小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景或结局,并阐明理由。

(3分)
示例:他感到被欺骗,贪欲变成仇恨,病情加重,一命呜呼。

理由:按人物性格发展逻辑,顺理成章。

23.小说题目的含义及“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24.就小说运用的一种写法作简要赏析。

(3分)
25.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试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3分)
【答案】
21.(3分)嫉妒而惭愧怨愤不平冷酷麻木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2.(3分)示例一: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羞愧难当,痛不欲生,在悔恨中死去。

理由:让两位病人同死窗下,因由有别,结果一致,合理延伸悲剧,传递正能量。

示例二:他在感激中醒悟。

理由:给沉重的主题一片亮色,拓展主题的宽度。

示例三:他在噩梦中经受折磨。

理由:让人物灵魂经受折磨,让放任嫉妒和贪欲付出代价,拓展主题的深度。

评分:情景或结局合情合理2分,理由得当1分,共3分。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3.(4分)含义:①“窗”既指病房实际的窗,也喻指人物的心灵。

②“窗”是生活的透视和折光。

作用:①“窗”是文中人物关注的焦点,是故事发生的缘起,也是故事的落点。

②故事围绕“窗”展开,它引发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③反映了作品主题,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评分:含义2分,作用2分,共4分。

其中“作用”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2分。

意思对即可。

24.(3分)示例一:对比。

小说中两个人物品行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对善美的赞颂和恶丑的鞭挞。

或美丽与荒凉的景象进行对比,说明心怀贪念和嫉妒的人,看不到世间的美丽风景,平静淡泊的人,则可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示例二:情节逆转(或突转)。

小说结尾出人
意料,异峰突起,给读者新奇的心理体验,发人深思;引发读者对靠窗病人关于窗外情景描述的回顾与再认识;对贪念与冷酷给予无情鞭挞。

示例三:细腻的心理描写。

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人物自身的心理矛盾冲突,呈现其由欲念到恶念的心理变化过程,推动情节的发展。

评分:写法1分,赏析2分,共3分。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5.(3分)示例:①人应该控制自身的贪念,不能任其泛滥。

②人要去除对他人的嫉妒,怀有平常之心。

③对待自己要长善抑恶。

④要做一个高尚善良的人。

⑤善良的人性令人称颂,丑恶的人性令人唾弃。

⑥拒绝冷漠,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

评分:围绕示例①-③其中之一作阐述得3分,围绕示例④一⑥其中之一作阐述得2分,共3分。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