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差分及有限单元法的区别
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的区别

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的区别有限差分方法(FDM)是计算机数值模拟最早采用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
该方法将求解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个网格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
有限差分法以Taylor级数展开等方法,把控制方程中的导数用网格节点上的函数值的差商代替进行离散,从而建立以网格节点上的值为未知数的代数方程组。
该方法是一种直接将微分问题变为代数问题的近似数值解法,数学概念直观,表达简单,是发展较早且比较成熟的数值方法。
对于有限差分格式,从格式的精度来划分,有一阶格式、二阶格式和高阶格式。
从差分的空间形式来考虑,可分为中心格式和逆风格式。
考虑时间因子的影响,差分格式还可以分为显格式、隐格式、显隐交替格式等。
目前常见的差分格式,主要是上述几种形式的组合,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差分格式。
差分方法主要适用于有结构网格,网格的步长一般根据实际地形的情况和柯朗稳定条件来决定。
构造差分的方法有多种形式,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泰勒级数展开方法。
其基本的差分表达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阶向前差分、一阶向后差分、一阶中心差分和二阶中心差分等,其中前两种格式为一阶计算精度,后两种格式为二阶计算精度。
通过对时间和空间这几种不同差分格式的组合,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差分计算格式。
有限元方法的基础是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其基本求解思想是把计算域划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一些合适的节点作为求解函数的插值点,将微分方程中的变量改写成由各变量或其导数的节点值与所选用的插值函数组成的线性表达式,借助于变分原理或加权余量法,将微分方程离散求解。
采用不同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形式,便构成不同的有限元方法。
有限元方法最早应用于结构力学,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慢慢用于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
在有限元方法中,把计算域离散剖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且相互连接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基函数,用单元基函数的线形组合来逼近单元中的真解,整个计算域上总体的基函数可以看为由每个单元基函数组成的,则整个计算域内的解可以看作是由所有单元上的近似解构成。
有限差分,有限元,有限体积等离散方法的区别介绍

有限差分,有限元,有限体积等等离散方法的区别介绍一、区域离散化所谓区域离散化,实质上就是用一组有限个离散的点来代替原来连续的空间。
实施过程是;把所计算的区域划分成许多互不重迭的子区域,确定每个子区域的节点位置及该节点所代表的控制容积。
节点:需要求解的未知物理量的几何位置;控制容积:应用控制方程或守恒定律的最小几何单位。
一般把节点看成是控制容积的代表。
控制容积和子区域并不总是重合的。
在区域离散化过程开始时,由一系列与坐标轴相应的直线或曲线簇所划分出来的小区域称为子区域。
网格是离散的基础,网格节点是离散化物理量的存储位置。
大家都知道,常用的离散化方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有限体积法。
1. 有限差分法是数值解法中最经典的方法。
它是将求解区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个网格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然后将偏微分方程(控制方程)的导数用差商代替,推导出含有离散点上有限个未知数的差分方程组。
这种方法发展比较早,比较成熟,较多用于求解双曲线和抛物线型问题。
用它求解边界条件复杂、尤其是椭圆型问题不如有限元法或有限体积法方便。
2. 有限元法是将一个连续的求解域任意分成适当形状的许多微小单元,并于各小单元分片构造插值函数,然后根据极值原理(变分或加权余量法),将问题的控制方程转化为所有单元上的有限元方程,把总体的极值作为各单元极值之和,即将局部单元总体合成,形成嵌入了指定边界条件的代数方程组,求解该方程组就得到各节点上待求的函数值。
对椭圆型问题有更好的适应性。
有限元法求解的速度较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慢,在商用CFD软件中应用并不广泛。
目前的商用CFD软件中,FIDAP采用的是有限元法。
3. 有限体积法又称为控制体积法,是将计算区域划分为网格,并使每个网格点周围有一个互不重复的控制体积,将待解的微分方程对每个控制体积积分,从而得到一组离散方程。
其中的未知数十网格节点上的因变量。
子域法加离散,就是有限体积法的基本方法。
就离散方法而言,有限体积法可视作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的中间产物。
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的区别

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的区别
有限差分法是一类数值分析方法,它是基于差分方程来解决一定类别
的偏微分方程或积分方程,以求得近似解。
它将偏微分方程抽象成一系列
分布在有限区域内的相连点上的离散数学模型,从而使得本来不可解的微
分方程可以近似地变成可解的差分公式,而实际上只是用有限个离散量来
代替连续量,实现状态的模拟和描述。
有限元法也称为有限元分析,是解决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之一。
有限元法将一个定义在有界区域上的连续域分解为有限个单元,并建立一
种合理的元素模型,用此模型描述物体的本构特性和它们在边界处的分布,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解决局部有限元素方程,组合解得整体
有限元素解,从而解决问题。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求解的机制不同,有限差分法是将偏微分
方程转化为离散数学模型,而有限元法是将定义在有界区域上的连续域分
解为有限个单元,然后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解决局部有限元素方程;2、
精度不同,有限差分法的精度取决于离散化的程度,而有限元法依赖于所
建立模型的准确性,有限元法的精度普遍比有限差分法要高;3、应用范
围不同,有限差分法能处理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而有限元法只能处理。
有限元法与有限差分法的主要区别

有限差分方法()是计算机数值模拟最早采用地方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该方法将求解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个网格节点代替连续地求解域.有限差分法以级数展开等方法,把控制方程中地导数用网格节点上地函数值地差商代替进行离散,从而建立以网格节点上地值为未知数地代数方程组.该方法是一种直接将微分问题变为代数问题地近似数值解法,数学概念直观,表达简单,是发展较早且比较成熟地数值方法.对于有限差分格式,从格式地精度来划分,有一阶格式、二阶格式和高阶格式.从差分地空间形式来考虑,可分为中心格式和逆风格式.考虑时间因子地影响,差分格式还可以分为显格式、隐格式、显隐交替格式等.目前常见地差分格式,主要是上述几种形式地组合,不同地组合构成不同地差分格式.差分方法主要适用于有结构网格,网格地步长一般根据实际地形地情况和柯朗稳定条件来决定.构造差分地方法有多种形式,目前主要采用地是泰勒级数展开方法.其基本地差分表达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阶向前差分、一阶向后差分、一阶中心差分和二阶中心差分等,其中前两种格式为一阶计算精度,后两种格式为二阶计算精度.通过对时间和空间这几种不同差分格式地组合,可以组合成不同地差分计算格式.有限元方法地基础是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其基本求解思想是把计算域划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地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一些合适地节点作为求解函数地插值点,将微分方程中地变量改写成由各变量或其导数地节点值与所选用地插值函数组成地线性表达式,借助于变分原理或加权余量法,将微分方程离散求解.采用不同地权函数和插值函数形式,便构成不同地有限元方法.有限元方法最早应用于结构力学,后来随着计算机地发展慢慢用于流体力学地数值模拟.在有限元方法中,把计算域离散剖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且相互连接地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基函数,用单元基函数地线形组合来逼近单元中地真解,整个计算域上总体地基函数可以看为由每个单元基函数组成地,则整个计算域内地解可以看作是由所有单元上地近似解构成.在河道数值模拟中,常见地有限元计算方法是由变分法和加权余量法发展而来地里兹法和伽辽金法、最小二乘法等.根据所采用地权函数和插值函数地不同,有限元方法也分为多种计算格式.从权函数地选择来说,有配置法、矩量法、最小二乘法和伽辽金法,从计算单元网格地形状来划分,有三角形网格、四边形网格和多边形网格,从插值函数地精度来划分,又分为线性插值函数和高次插值函数等.不同地组合同样构成不同地有限元计算格式.对于权函数,伽辽金()法是将权函数取为逼近函数中地基函数;最小二乘法是令权函数等于余量本身,而内积地极小值则为对代求系数地平方误差最小;在配置法中,先在计算域内选取个配置点.令近似解在选定地个配置点上严格满足微分方程,即在配置点上令方程余量为.插值函数一般由不同次幂地多项式组成,但也有采用三角函数或指数函数组成地乘积表示,但最常用地多项式插值函数.有限元插值函数分为两大类,一类只要求插值多项式本身在插值点取已知值,称为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另一种不仅要求插值多项式本身,还要求它地导数值在插值点取已知值,称为哈密特()多项式插值.单元坐标有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和无因次自然坐标,有对称和不对称等.常采用地无因次坐标是一种局部坐标系,它地定义取决于单元地几何形状,一维看作长度比,二维看作面积比,三维看作体积比.在二维有限元中,三角形单元应用地最早,近来四边形等参元地应用也越来越广.对于二维三角形和四边形电源单元,常采用地插值函数为有插值直角坐标系中地线性插值函数及二阶或更高阶插值函数、面积坐标系中地线性插值函数、二阶或更高阶插值函数等. 对于有限元方法,其基本思路和解题步骤可归纳为()建立积分方程,根据变分原理或方程余量与权函数正交化原理,建立与微分方程初边值问题等价地积分表达式,这是有限元法地出发点.()区域单元剖分,根据求解区域地形状及实际问题地物理特点,将区域剖分为若干相互连接、不重叠地单元.区域单元划分是采用有限元方法地前期准备工作,这部分工作量比较大,除了给计算单元和节点进行编号和确定相互之间地关系之外,还要表示节点地位置坐标,同时还需要列出自然边界和本质边界地节点序号和相应地边界值.()确定单元基函数,根据单元中节点数目及对近似解精度地要求,选择满足一定插值条件地插值函数作为单元基函数.有限元方法中地基函数是在单元中选取地,由于各单元具有规则地几何形状,在选取基函数时可遵循一定地法则.()单元分析:将各个单元中地求解函数用单元基函数地线性组合表达式进行逼近;再将近似函数代入积分方程,并对单元区域进行积分,可获得含有待定系数(即单元中各节点地参数值)地代数方程组,称为单元有限元方程.()总体合成:在得出单元有限元方程之后,将区域中所有单元有限元方程按一定法则进行累加,形成总体有限元方程.()边界条件地处理:一般边界条件有三种形式,分为本质边界条件(狄里克雷边界条件)、自然边界条件(黎曼边界条件)、混合边界条件(柯西边界条件).对于自然边界条件,一般在积分表达式中可自动得到满足.对于本质边界条件和混合边界条件,需按一定法则对总体有限元方程进行修正满足. ()解有限元方程:根据边界条件修正地总体有限元方程组,是含所有待定未知量地封闭方程组,采用适当地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可求得各节点地函数值.有限体积法()又称为控制体积法.其基本思路是:将计算区域划分为一系列不重复地控制体积,并使每个网格点周围有一个控制体积;将待解地微分方程对每一个控制体积积分,便得出一组离散方程.其中地未知数是网格点上地因变量地数值.为了求出控制体积地积分,必须假定值在网格点之间地变化规律,即假设值地分段地分布地分布剖面.从积分区域地选取方法看来,有限体积法属于加权剩余法中地子区域法;从未知解地近似方法看来,有限体积法属于采用局部近似地离散方法.简言之,子区域法属于有限体积发地基本方法.有限体积法地基本思路易于理解,并能得出直接地物理解释.离散方程地物理意义,就是因变量在有限大小地控制体积中地守恒原理,如同微分方程表示因变量在无限小地控制体积中地守恒原理一样. 限体积法得出地离散方程,要求因变量地积分守恒对任意一组控制体积都得到满足,对整个计算区域,自然也得到满足.这是有限体积法吸引人地优点.有一些离散方法,例如有限差分法,仅当网格极其细密时,离散方程才满足积分守恒;而有限体积法即使在粗网格情况下,也显示出准确地积分守恒.就离散方法而言,有限体积法可视作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地中间物.有限单元法必须假定值在网格点之间地变化规律(既插值函数),并将其作为近似解.有限差分法只考虑网格点上地数值而不考虑值在网格点之间如何变化.有限体积法只寻求地结点值,这与有限差分法相类似;但有限体积法在寻求控制体积地积分时,必须假定值在网格点之间地分布,这又与有限单元法相类似.在有限体积法中,插值函数只用于计算控制体积地积分,得出离散方程之后,便可忘掉插值函数;如果需要地话,可以对微分方程中不同地项采取不同地插值函数.。
有限差分,有限元,有限体积等离散方法的区别介绍

有限差分,有限元,有限体积等离散方法的区别介绍1 有限差分方法(FDM)是计算机数值模拟最早采用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
该方法将求解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个网格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
有限差分法以Taylor级数展开等方法,把控制方程中的导数用网格节点上的函数值的差商代替进行离散,从而建立以网格节点上的值为未知数的代数方程组。
该方法是一种直接将微分问题变为代数问题的近似数值解法,数学概念直观,表达简单,是发展较早且比较成熟的数值方法。
对于有限差分格式,从格式的精度来划分,有一阶格式、二阶格式和高阶格式。
从差分的空间形式来考虑,可分为中心格式和逆风格式。
考虑时间因子的影响,差分格式还可以分为显格式、隐格式、显隐交替格式等。
目前常见的差分格式,主要是上述几种形式的组合,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差分格式。
差分方法主要适用于有结构网格,网格的步长一般根据实际地形的情况和柯朗稳定条件来决定。
构造差分的方法有多种形式,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泰勒级数展开方法。
其基本的差分表达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阶向前差分、一阶向后差分、一阶中心差分和二阶中心差分等,其中前两种格式为一阶计算精度,后两种格式为二阶计算精度。
通过对时间和空间这几种不同差分格式的组合,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差分计算格式。
2 有限元方法的基础是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其基本求解思想是把计算域划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一些合适的节点作为求解函数的插值点,将微分方程中的变量改写成由各变量或其导数的节点值与所选用的插值函数组成的线性表达式,借助于变分原理或加权余量法,将微分方程离散求解。
采用不同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形式,便构成不同的有限元方法。
在有限元方法中,把计算域离散剖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且相互连接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基函数,用单元基函数的线形组合来逼近单元中的真解,整个计算域上总体的基函数可以看为由每个单元基函数组成的,则整个计算域内的解可以看作是由所有单元上的近似解构成。
计算流体力学中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法的区别

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的区别1. FDM1.1 概念有限差分方法(FDM)是计算机数值模拟最早采用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
该方法将求解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个网格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
有限差分法以Taylor级数展开等方法,把控制方程中的导数用网格节点上的函数值的差商代替进行离散,从而建立以网格节点上的值为未知数的代数方程组。
该方法是一种直接将微分问题变为代数问题的近似数值解法,数学概念直观,表达简单,是发展较早且比较成熟的数值方法。
1.2 差分格式(1)从格式的精度来划分,有一阶格式、二阶格式和高阶格式。
(2)从差分的空间形式来考虑,可分为中心格式和逆风格式。
(3)考虑时间因子的影响,差分格式还可以分为显格式、隐格式、显隐交替格式等。
目前常见的差分格式,主要是上述几种形式的组合,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差分格式。
差分方法主要适用于有结构网格,网格的步长一般根据实际地形的情况和柯朗稳定条件来决定。
1.3 构造差分的方法构造差分的方法有多种形式,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泰勒级数展开方法。
其基本的差分表达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阶向前差分、一阶向后差分、一阶中心差分和二阶中心差分等,其中前两种格式为一阶计算精度,后两种格式为二阶计算精度。
通过对时间和空间这几种不同差分格式的组合,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差分计算格式。
2. FEM2.1 概述有限元方法的基础是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其基本求解思想是把计算域划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一些合适的节点作为求解函数的插值点,将微分方程中的变量改写成由各变量或其导数的节点值与所选用的插值函数组成的线性表达式,借助于变分原理或加权余量法,将微分方程离散求解。
采用不同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形式,便构成不同的有限元方法。
2.2 原理有限元方法最早应用于结构力学,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慢慢用于流体力学、土力学的数值模拟。
在有限元方法中,把计算域离散剖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且相互连接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基函数,用单元基函数的线形组合来逼近单元中的真解,整个计算域上总体的基函数可以看为由每个单元基函数组成的,则整个计算域内的解可以看作是由所有单元上的近似解构成。
常用数值分析方法4有限差分法与有限单元法

(3)把所有单元的这种特性关系按一定的条件(变形协调条件、连 续条件或变分原理及能量原理)集合起来,引入边界条件,构成一组以 结点变量(位移、温度、电压等)为未知量的代数方程组, 解之就可得 到有限个节点处的待求变量 。
(2)几何划分法:以几何区域 形状为依据来划分,如对矩形区 域可采用矩形离散化网格,非矩 形区域可采用三角形、四角形或 其他形状的网格,以适应温度场 分布的要求。
图4.2 扇形网格和三角形网格
差分方程的建立过程(之二)
——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
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实际上就是以差分代替微 分、以差商代替微商的过程,是以有限小量去代替无限 微量的近似化过程。
4.1.2 有限差分法的主要步骤
1、构成差分格式
x 2 x 1 x
首先选择网格布局、差分形式和步长;其次,以有限差分
代替无限微分,即以x2 替微商(导数)d y
,x以1 差分x 方代程替代dx替.微以分差方商yx程22 及xy11边界yx条件代。
dx
2、求解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通常是一组数量较多的线性代数方程(即:线性方 程组)。其求解方法有下列两种:(1)精确法,又称直接法, 即消元法;(2)近似法,又称间接法,即迭代法。
图4.5 受轴向载荷的变截面杆
1 前处理过程
(1) 求解域离散化
先将求解的问题分解为结点和单元。为简单起见,将杆划分成五个结 点和四个单元(如图4.6所示)。
给定的变截而杆简化为四个独立的部分,每部分的截面面积恒定(为 组成该单元的两个结点处的面积的平均值)。
有限体积法 有限差分法 有限元法

有限体积法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
有限体积法、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是数值计算中常用的三种方法。
它们都是通过将连续的物理问题离散化为离散的数值问题来求解的。
有限体积法是一种基于控制体积的方法,它将物理问题离散化为一系列控制体积,并在每个控制体积内求解平均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求解守恒方程,如流体力学中的Navier-Stokes方程。
有限体积法的优点是可以处理复杂的几何形状和非结构化网格,但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基于差分近似的方法,它将物理问题离散化为一系列网格点,并在每个网格点上求解函数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求解偏微分方程,如热传导方程和波动方程。
有限差分法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快,但需要规则的网格。
有限元法是一种基于变分原理的方法,它将物理问题离散化为一系列有限元,并在每个有限元内求解函数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求解复杂的几何形状和非线性问题,如结构力学和电磁学。
有限元法的优点是可以处理复杂的几何形状和非线性问题,但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
有限体积法、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都是数值计算中常用的方法,它们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物理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有限差分方法(FDM)是计算机数值模拟最早采用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
该方法将求解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个网格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
有限差分法以Taylor级数展开等方法,把控制方程中的导数用网格节点上的函数值的差商代替进行离散,从而建立以网格节点上的值为未知数的代数方程组。
该方法是一种直接将微分问题变为代数问题的近似数值解法,数学概念直观,表达简单,是发展较早且比较成熟的数值方法。
对于有限差分格式,从格式的精度来划分,有一阶格式、二阶格式和高阶格式。
从差分的空间形式来考虑,可分为中心格式和逆风格式。
考虑时间因子的影响,差分格式还可以分为显格式、隐格式、显隐交替格式等。
目前常见的差分格式,主要是上述几种形式的组合,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差分格式。
差分方法主要适用于有结构网格,网格的步长一般根据实际地形的情况和柯朗稳定条件来决定。
构造差分的方法有多种形式,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泰勒级数展开方法。
其基本的差分表达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阶向前差分、一阶向后差分、一阶中心差分和二阶中心差分等,其中前两种格式为一阶计算精度,后两种格式为二阶计算精度。
通过对时间和空间这几种不同差分格式的组合,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差分计算格式。
2 有限元方法的基础是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其基本求解思想是把计算域划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一些合适的节点作为求解函数的插值点,将微分方程中的变量改写成由各变量或其导数的节点值与所选用的插值函数组成的线性表达式,借助于变分原理或加权余量法,将微分方程离散求解。
采用不同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形式,便构成不同的有限元方法。
在有限元方法中,把计算域离散剖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且相互连接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基函数,用单元基函数的线形组合来逼近单元中的真解,整个计算域上总体的基函数可以看为由每个单元基函数组成的,则整个计算域内的解可以看作是由所有单元上的近似解构成。
根据所采用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的不同,有限元方法也分为多种计算格式。
从权函数的选择来说,有配置法、矩量法、最小二乘法和伽辽金法,从计算单元网格的形状来划分,有三角形网格、四边形网格和多边形网格,从插值函数的精度来划分,又分为线性插值函数和高次插值函数等。
不同的组合同样构成不同的有限元计算格式。
对于权函数,伽辽金(Galerkin)法是将权函数取为逼近函数中的基函数;最小二乘法是令权函数等于余量本身,而内积的极小值则为对代求系数的平方误差最小;在配置法中,先在计算域内选取N个配置点。
令近似解在选定的N个配置点上严格满足微分方程,即在配置点上令方程余量为0。
插值函数一般由不同次幂的多项式组成,但也有采用三角函数或指数函数组成的乘积表示,但最常用的多项式插值函数。
有限元插值函数分为两大类,一类只要求插值多项式本身在插值点取已知值,称为拉格朗日(Lagrange)多项式插值;另一种不仅要求插值多项式本身,还要求它的导数值在插值点取已知值,称为哈密特(Hermite)多项式插值。
单元坐标有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和无因次自然坐标,有对称和不对称等。
常采用的无因次坐标是一种局部坐标系,它的定义取决于单元的几何形状,一维看作长度比,二维看作面积比,三维看作体积比。
在二维有限元中,三角形单元应用的最早,近来四边形等参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对于二维三角形和四边形电源单元,常采用的插值函数为有La grange插值直角坐标系中的线性插值函数及二阶或更高阶插值函数、面积坐标系中的线性插值函数、二阶或更高阶插值函数等。
对于有限元方法,其基本思路和解题步骤可归纳为(1)建立积分方程,根据变分原理或方程余量与权函数正交化原理,建立与微分方程初边值问题等价的积分表达式,这是有限元法的出发点。
(2)区域单元剖分,根据求解区域的形状及实际问题的物理特点,将区域剖分为若干相互连接、不重叠的单元。
区域单元划分是采用有限元方法的前期准备工作,这部分工作量比较大,除了给计算单元和节点进行编号和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之外,还要表示节点的位置坐标,同时还需要列出自然边界和本质边界的节点序号和相应的边界值。
(3)确定单元基函数,根据单元中节点数目及对近似解精度的要求,选择满足一定插值条件的插值函数作为单元基函数。
有限元方法中的基函数是在单元中选取的,由于各单元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在选取基函数时可遵循一定的法则。
(4)单元分析:将各个单元中的求解函数用单元基函数的线性组合表达式进行逼近;再将近似函数代入积分方程,并对单元区域进行积分,可获得含有待定系数(即单元中各节点的参数值)的代数方程组,称为单元有限元方程。
(5)总体合成:在得出单元有限元方程之后,将区域中所有单元有限元方程按一定法则进行累加,形成总体有限元方程。
(6)边界条件的处理:一般边界条件有三种形式,分为本质边界条件(狄里克雷边界条件)、自然边界条件(黎曼边界条件)、混合边界条件(柯西边界条件)。
对于自然边界条件,一般在积分表达式中可自动得到满足。
对于本质边界条件和混合边界条件,需按一定法则对总体有限元方程进行修正满足。
(7)解有限元方程:根据边界条件修正的总体有限元方程组,是含所有待定未知量的封闭方程组,采用适当的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可求得各节点的函数值3 有限体积法(Finite V olume Method)又称为控制体积法。
其基本思路是:将计算区域划分为一系列不重复的控制体积,并使每个网格点周围有一个控制体积;将待解的微分方程对每一个控制体积积分,便得出一组离散方程。
其中的未知数是网格点上的因变量的数值。
为了求出控制体积的积分,必须假定值在网格点之间的变化规律,即假设值的分段的分布的分布剖面。
从积分区域的选取方法看来,有限体积法属于加权剩余法中的子区域法;从未知解的近似方法看来,有限体积法属于采用局部近似的离散方法。
简言之,子区域法属于有限体积发的基本方法。
有限体积法的基本思路易于理解,并能得出直接的物理解释。
离散方程的物理意义,就是因变量在有限大小的控制体积中的守恒原理,如同微分方程表示因变量在无限小的控制体积中的守恒原理一样。
限体积法得出的离散方程,要求因变量的积分守恒对任意一组控制体积都得到满足,对整个计算区域,自然也得到满足。
这是有限体积法吸引人的优点。
有一些离散方法,例如有限差分法,仅当网格极其细密时,离散方程才满足积分守恒;而有限体积法即使在粗网格情况下,也显示出准确的积分守恒。
就离散方法而言,有限体积法可视作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的中间物。
有限单元法必须假定值在网格点之间的变化规律(既插值函数),并将其作为近似解。
有限差分法只考虑网格点上的数值而不考虑值在网格点之间如何变化。
有限体积法只寻求的结点值,这与有限差分法相类似;但有限体积法在寻求控制体积的积分时,必须假定值在网格点之间的分布,这又与有限单元法相类似。
在有限体积法中,插值函数只用于计算控制体积的积分,得出离散方程之后,便可忘掉插值函数;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对微分方程中不同的项采取不同的插值函数。
4 多重网格方法通过在疏密不同的网格层上进行迭代,以平滑不同频率的误差分量.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多重网格法基本原理微分方程的误差分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频率变化较缓慢的低频分量;另一类是频率高,摆动快的高频分量。
一般的迭代方法可以迅速地将摆动误差衰减,但对那些低频分量,迭代法的效果不是很显著。
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是相对的,与网格尺度有关,在细网格上被视为低频的分量,在粗网格上可能为高频分量。
多重网格方法作为一种快速计算方法,迭代求解由偏微分方程组离散以后组成的代数方程组,其基本原理在于一定的网格最容易消除波长与网格步长相对应的误差分量。
该方法采用不同尺度的网格,不同疏密的网格消除不同波长的误差分量,首先在细网格上采用迭代法,当收敛速度变缓慢时暗示误差已经光滑,则转移到较粗的网格上消除与该层网格上相对应的较易消除的那些误差分量,这样逐层进行下去直到消除各种误差分量,再逐层返回到细网格上。
目前两层网格方法从理论上已证明是收敛的,并且其收敛速度与网格尺度无关[哈克?#####迹?988]。
多重网格法是迭代法与粗网格修正的组合,经过证明迭代法可迅速地将那些高频分量去掉,粗网格修正则可以帮助消除那些光滑了的低频分量,而对那些高频分量基本不起作用。
科研中国 在多重网格计算中,需要一些媒介把细网格上的信息传递到粗网格上去,同时还需要一些媒介把粗网格上的信息传递到细网格上去。
限制算子Iih(i-1)h是把细网格i-1层上的残余限制到粗网格i层上的算子,最简单的算子是平凡单射,另外还有特殊加权限制;插值算子Iih(i-1)h是把粗网格i层上的结果插值到细网格i-1层上的算子,一般采用线性插值或完全加权限制算子。
5 近似求解的误差估计办法共有三大类:单元余量法,通量投射法及外推法.单元余量法广泛地用于以FEM离散的误差估计之中,它主要是估计精确算子的余量,而不是整套控制方程的全局误差.这样就必须假定周围的单元误差并不相互耦合,误差计算采用逐节点算法进行.单元余量法的各种不同做法主要来自对单元误差方程的边界条件的不同处理办法.基于此,该方法能够有效处理局部的残余量,并能成功地用于网格优化程序.通量投射法的基本原理来自一个很简单的事实:精确求解偏微分方程不可能有不连续的微分,而近似求解却可以存在微分的不连续,这样产生的误差即来自微分本身,即误差为系统的光滑求解与不光滑求解之差.该方法与单元余量法一样,对节点误差采用能量范数,故也能成功地用于网格优化程序.单元余量法及通量投射法都局限于局部的误差计算(采用能量范数),误差方程的全局特性没有考虑.另外计算的可行性(指误差估计方程的计算时间应小于近似求解计算时间)不能在这两种方法中体现,因为获得的误差方程数量,阶数与流场控制方程相同.外推法是指采用后向数值误差估计思想由精确解推出近似解的误差值.各类文献中较多地采用Richardson外推方法来估计截断误差.无论是低阶还是高阶格式,随着网格的加密数值计算结果都会趋近于准确解.但由于计算机内存与计算时间的限制,实际上不能采用这种网格无限加密的办法.由Richardson所发展起来的外推方法,可以利用在不同疏密网格上得出的结果估计相应的收敛解,可以估计所用离散方法截断误差的阶数,可以估计所得数值计算的截断误差.该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简单地用于复杂湍流流动;并且在数值计算中数值解必须单调地趋近于其收敛值.而文献提出的单网格后向误差估计思想,在采用有限元法FEM,有限容积法FVM时均有应用,并且还用于网格优化程序,但该方法也不能用于复杂湍流流动的数值分析.6 近年来发展的多尺度计算方法包括均匀化方法[9-11]、非均匀化多尺度方法[12-15]、以及小波数值均匀化方法[16]、多尺度有限体积法[17]、多尺度有限元法[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