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楼(节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课文、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课文、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课文、教案、导学案课文时间八年后。

地点福聚德店堂。

此时是福聚德的鼎盛时期。

雕梁画栋的大楼金碧辉煌,门前那块黑底金字的陈年老匾泛着辉光。

门前停的是汽车、马车、绿呢大轿,门里进出的是达显贵、商贾名流。

福聚德已是赫赫扬扬,名噪京师。

今天是大年初六,饭庄店铺大开张。

福聚德伙计们簇拥着王子西。

将那两块老年间的铜幌子,当当正正地挂在门前。

尔后,掌案的把砧板剁得当当响,掌勺的啪啪啪地敲着炒勺,账房把算盘拨拉得噼啪响,百年老炉中的炉火像浇上了油,烧得呼呼蹿火苗子,这就是旧时买卖家讲究的“响案板”,以求新年里买卖。

福聚德的伙计们头脸干净,新鞋新帽,面带笑容,垂手而立,迎接着新年里的第一批客人。

王子西福顺,盯着点儿门口、胡同口,有要紧的主顾先喊一声。

福顺(已经长成个大小伙子)放心吧,二掌柜! (下)王子西过了正五过初六,过了初六还照旧,说话这年就过完了。

常贵咱们大开张,对过儿大关张。

王子西全赢德那掌柜的就不是发家的样儿,伙计多吃半个馒头,他都耷拉脸子。

常贵那边伙计也怪可怜的,跟掌柜的说说,怎么搭济下。

王子西这事儿他想得到,别忘了,他爹也当过伙计。

常贵这十来年了,我都没敢问过,玉升楼掌柜的真干过那么缺德的事儿?王子西就为丢了几两金子,用这样的大秤(指墙上挂着的丈把长的大秤)把柜上的伙计,出门称一次,进门称一次。

常贵老爷子就这么窝囊死的?王子西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心里窝着口气。

常贵今天大开张,怎没见他?王子西唉,头年一忙,我忘了给侦缉队。

送礼了。

常贵那可是些惹不起的祖宗。

王子西这不孟实又打点去了。

(拿出一张单子)这是今天的水牌,上什么菜你编排一下,下半晌瑞蚨祥家、警备司令吴家有定座。

我今天得赶致美斋头炉萝卜丝饼。

(常下,王欲下)唐茂昌带福子气冲冲地上。

王子西( 见脸色不对,小心地)大爷今天得空儿,没上戏园子?唐茂昌卢掌柜呢?王子西外出了。

唐茂昌昨天我让福子拿五百块钱,他为什么不给?王子西他说“六西四”分账是合同上写的,每月初一准把月钱送到府上去,额外的福子(狗仗人势地)额外的?这儿全是大爷的!大爷拿钱买行头置场面干的是正事儿,不像他拿钱养!王子西哟,你可别这么嚷,玉雏儿而今顶半个掌柜的。

18、天下第一楼(节选)优质精品教案

18、天下第一楼(节选)优质精品教案
18、天下第一楼(节选)(何冀平)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天下第一楼(节选)》 备课人: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语言,感受作品浓郁的京味特色,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 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教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戏剧的相关内容及课文的写作背景。(重点) 学 2、把握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难点) 重 3、品味戏剧语言,感受作品浓郁的京味特色。(重点) 难 点 学习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说到何冀平你也许并不知道,但下面的这些作品你一定不陌生。 《黄飞鸿》《新龙门客栈》《新白娘子传奇》《明月几时有》图片展示 以及《黄飞鸿》《新白娘子传奇》简短视频欣赏。 以上都是何冀平的作品,对于编剧而言,他们永远没有作品出名,然而也 正是他们勤奋敬业而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而又绝不张扬、兢兢业业而又默 默无闻的精神,成就了篇篇无法超越的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一篇佳作《天下第一楼》。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何冀平,1951 年出生于广西,中国内地作家、编剧、制作人,何冀平小 学毕业后,以语数双满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毕业于中央戏剧 学院戏剧文学系。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辑,1988 年,创作的《天下第一 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所创话剧《天下第一楼》,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作品,曾赴香港、 台湾地区及日本、新加坡、韩国等演出,至今演出近五百场,为北京人民艺 术剧院五十周年庆典五部分经典剧作之一。一九八九年移居香港,投身影视 创作。曾创作《新龙门客栈》《西楚霸王》《黄飞鸿》《创业玩家》《香港 故事》《帝女花传奇》《楚留香》《风生水起》《新白娘子传奇》等电影电 视作品。 2、走近作品 《天下第一楼》为中国 3 幕话剧。 首演:1988 年 6 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于北京。 该剧描写了创业于清代同治年间、传至民国初年的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 由入不敷出、势如累卵到东山再起、名噪京华而又面临倒闭的曲折发展历程; 歌颂了卢孟实、玉雏姑娘、罗大头、常贵等人的聪明才智、事业心与实干精 神;控诉、批判了游手好闲的败家子习气和黑暗腐朽的社会势力。 1991~1993 年,剧组赴日本、香港、台湾等地演出,均以深刻的思想内 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获得巨大成功。

人教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18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18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18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下第一楼》是人教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卢沟桥事变后,我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不屈不挠,英勇抵抗的故事。

本文通过描绘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奋斗和牺牲,展现了我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分析、鉴赏和批判,以及对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历史题材的课文,他们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局限,对于文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专业术语可能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背景的知识框架,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主人公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专业知识的理解。

2.解决方案:在导入环节,简要介绍相关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历史背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分析问题,提高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课文内容,解答问题。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8.1[教学设计]天下第一楼(节选)(第1课时)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8.1[教学设计]天下第一楼(节选)(第1课时)

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第1课时)教学目标1.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把握主要的戏剧冲突。

2.探究福聚德衰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1.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把握主要的戏剧冲突。

2.探究福聚德衰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1.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把握主要的戏剧冲突。

2.探究福聚德衰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如果处处有人拖后腿,那么这个集体最终将注定失败。

今天,让我们学习《天下第一楼》,深入体会这个道理。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作者简介”的内容。

学生了解作者何冀平。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写作背景”的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二、知识链接【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故事梗概”的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全剧的剧情,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正音释义【活动内容】检查预习。

教师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意思,再让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并加以点拨。

鼎盛()侦缉()怯懦()幌子()忌讳()拾掇()赫赫扬扬()骂骂咧咧()拾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幌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请高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雕梁画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赫赫扬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读通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整体感知【活动内容】1.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身份?学生结合课文及注释,自主列举出文中的人物及其身份,同桌之间交流。

2.快速阅读全文,梳理主要情节。

学生边读边标注出每个情节的大致范围,同桌之间交流概括。

教师提示学生留意舞台说明中人物的上下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本剧的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天下第一楼》(节选)教师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天下第一楼》(节选)教师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天下第一楼》(节选)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天下第一楼》(节选)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年轻人立志建造世界上最高的楼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对高度的追求和对梦想的执着。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此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梦想的力量和人类不断探索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同时,他们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可能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梦想的力量,培养他们不断探索、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把握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2.难点:对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互动式教学: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课堂上的听力训练和朗读指导。

2.相关图片和视频:用于创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PPT:用于课堂上的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铁塔、迪拜塔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高度”的理解,从而引出课文《天下第一楼》。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之后,教师展示PPT,对课文进行讲解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九年级统编版《天下第一楼(节选)》教学设计

九年级统编版《天下第一楼(节选)》教学设计

九年级统编版《天下第一楼(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话剧的相关知识,包括剧本的构成要素(人物、情节、台词等)。

积累文中重点字词,理解剧情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理解戏剧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剧中人物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体会社会变迁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卢孟实、罗大头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把握剧本的矛盾冲突,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和人物与时代背景的冲突。

2.教学难点理解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

引导学生通过戏剧语言解读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老北京的传统建筑图片,特别是老字号店铺的照片,如全聚德等,向学生介绍这些老字号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故事。

然后引出《天下第一楼》,提问:“在这样的老字号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人间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剧本《天下第一楼(节选)》中的人物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何冀平,包括她的创作风格、在戏剧创作领域的成就,以及《天下第一楼》这部作品在戏剧史上的地位。

2.讲述剧本的创作背景,老北京的烤鸭店文化以及当时社会的变迁,传统行业在时代浪潮中的兴衰沉浮,为理解剧情和人物做铺垫。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点出文中的生字词,如“幌子”“怯懦”“忌讳”等。

教师在学生朗读后,对这些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和强调。

2.请几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如语气、语调、情感等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化的变化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的意识。

2.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并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尺、寸、丈、尺”、“五行”等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 通过阅读课文,启发学生的感悟和思考,使学生懂得珍惜历史文化遗产,引领学生学会走进生活,去感受美的文化。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文化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的表达方式,运用文化知识分析文化现象。

2. 培养学生珍惜历史文化遗产、走进生活,去感受美的文化的意识。

【教学方法】1. 阅读教材,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思考。

2. 通过文化讲解,阐述文化知识。

3. 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2. 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去感受文化传承。

二、阅读文本1. 让学生逐段朗读文本,理解古代文化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现象。

2. 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背景,并进行思考和探究。

三、文化讲解1. 讲解文本中出现的文化知识,如“尺、寸、丈、尺”、“五行”等。

2. 通过具体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探究式教学1. 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辅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文化现象。

五、课堂讨论1. 鼓励学生就文化传承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引导学生讨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手段的导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文化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化知识;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中的文化现象;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进行自由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天下第一楼(节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天下第一楼(节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天下第一楼(节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下第一楼》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对梁启超的评价。

2.了解男子汉大丈夫的传统形象,明确“男子汉大丈夫”这个传统形象的内容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3.学习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感悟社会文化与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天下第一楼》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对梁启超的评价。

•了解男子汉大丈夫的传统形象,明确“男子汉大丈夫”这个传统形象的内容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难点•学习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感悟社会文化与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介绍文学背景,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梁启超,引起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20分钟)•学生自行阅读《天下第一楼》节选。

•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梁启超的事迹和人物评价。

3. 分组讨论(30分钟)•老师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梁启超的形象和文学形象的关系。

•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梁启超在文学中的形象特点。

4. 思辨讲解(30分钟)•老师就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讲解,指导学生理性思考、提高分析能力。

•老师讲解“男子汉大丈夫”的传统文化形象,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5. 互动讨论(20分钟)•学生就老师的讲解内容展开互动讨论,强化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行发言,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6. 总结(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为下一节课进行预告。

•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天下第一楼》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习了传统文化的“男子汉大丈夫”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第一楼(节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文章主题,体会剧本的语言韵味和生活气息;明白和谐的含义,培养团结他人、热爱和谐的处事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语言美。

【教学方法】
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创办文明班级吗?(不能)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拖后腿,便会导致这个集体的失败。

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这个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自学互研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何冀平,中国剧作家。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

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2.生难字词
(1)字音
1 / 3
侦缉(jī)怯懦(qiè nuò)忌讳(jì huì)打镲(chǎ)
撂杆(liào)捣蛋(dǎo)幌子(huǎng)雕梁画栋(dòng)
(2)词义
【侦缉】侦查缉捕。

【怯懦】胆小怕事。

【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

【拾掇】惩治。

【凄惨】凄凉悲惨。

【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捣蛋】借端生事,无理取闹。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幌子】比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读评结合起来感悟语言特色和人物性格。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高超,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三、合作探究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上述情节(见步骤二—2)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交流点拨】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2.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1)克五: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

(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
【交流点拨】“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来呢?这明显是个反讽的
2 / 3
句子。

作者看似在这里只是说克五一人,事实上是讽刺了一大批欺软怕硬的人,他们仗着自己有一丁点地位就欺压朴实善良的民众,而面对恶势力,却又谄媚地赔着笑脸。

(2)卢孟实: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

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交流点拨】让成顺将喜事办得有面子,也是为了维护尊严,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3.分析卢孟实形象。

【交流点拨】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不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

4.分析其他几人形象。

【交流点拨】罗大头:恃才自傲,迂腐固执,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脾气火爆,同时又一身正气,直率,不屑与小人为伍。

常贵:同情他人,老实厚道。

福子:仗势欺人,谄媚姿态。

唐茂盛:势利。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
文章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上述情节(见步骤二第2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德衰落的原因的认识。

【交流点拨】修鼎新的一句话“一个人干,八个人拆”是对上述情节最好的概括。

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这比坐吃山空的后果更加严重。

罗大头是烤鸭一把手,克五又知道他藏着烟土,这无疑是罗大头将要出事的信号;且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离去,这对于“福聚德”无疑是有打击力的。

此外,连小伙计都不成器。

种种迹象,几乎都指向“福聚德”即将衰落。

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说,这是勤劳务实的人与东家少爷、克五这样混吃混喝的人的矛盾,是平民与欺压平民的官僚之间的矛盾。

这矛盾,才是“福聚德”真正衰落的原因。

四、当堂演练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发言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结合分析的人物形象,代入角色进行朗读。

3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