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泌尿系统

合集下载

泌尿系统实训报告解剖学

泌尿系统实训报告解剖学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解剖学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掌握其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为今后临床医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2年10月20日三、实训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训器材1. 人体解剖学图谱2. 实体解剖模型3. 尸体解剖标本4. 实验器材:解剖剪、镊子、解剖刀、放大镜等五、实训内容1. 泌尿系统的概述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电解质和代谢废物,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2. 肾脏的解剖学特点肾脏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呈红褐色。

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组成。

皮质含有大量肾小球和肾小管,髓质含有肾锥体和集合管。

肾门为肾血管、肾盂、肾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肾的门户。

(1)肾脏的形态和位置肾脏呈豆形,长10-12cm,宽5-6cm,厚3-4cm。

位于脊柱两侧,第12胸椎至第3腰椎之间。

左侧肾脏略低于右侧。

(2)肾脏的结构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组成。

- 皮质:肾皮质位于肾实质的浅层,含有丰富的肾小球和肾小管,是肾脏的主要功能部位。

- 髓质:肾髓质位于肾实质的深层,含有肾锥体和集合管,是尿液形成的重要场所。

- 肾盂:肾盂为肾脏的末端,呈漏斗形,是尿液汇集的部位。

(3)肾脏的功能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电解质和代谢废物,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3. 输尿管的解剖学特点输尿管是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管道,左右各一,全长约25-30cm。

输尿管呈S形,起自肾盂,终止于膀胱。

(1)输尿管的形态和位置输尿管起自肾盂,沿脊柱两侧下行,穿过腹膜后进入盆腔,终止于膀胱。

(2)输尿管的结构输尿管由黏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

- 黏膜:为输尿管的内层,含有黏膜皱襞,有利于尿液的流动。

- 肌层:为输尿管的中层,由平滑肌组成,负责尿液的传输。

- 外膜:为输尿管的外层,由结缔组织构成。

泌尿系统疾病实验教学设计

泌尿系统疾病实验教学设计
综合评价
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为学 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实验教学反馈与改进
学生反馈
鼓励学生提供对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意见和 建议,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调整教学策 略。
教师反思
教师应根据实验教学评价结果和学生反馈,对实验教学内 容、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和效果。
实验技术人员
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和操作 规范,能够提供专业实验 指导的技术人员。
研究生助教
协助教师开展实验教学, 提供学生辅导和答疑的研 究生助教团队。
实验教学设备与环境
实验室设备
配备先进的泌尿系统疾病 实验设备和仪器,如尿液 分析仪、肾功能检测仪等 。
模拟教学系统
采用虚拟现实、仿真模拟 等技术,构建逼真的泌尿 系统疾病模拟教学系统。
实验动物与模型
提供实验所需的动物和疾 病模型,用于模拟人类泌 尿系统疾病的实验研究。
实验教学经费与保障
实验教学经费
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实验教学经费支持。
实验材料采购
建立规范的实验材料采购流程,确保实验所需试剂、耗材等的及 时供应和质量保障。
实验室安全与管理
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安 全与健康。
病例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典型病例,加深对泌 尿系统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 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 解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
断治疗方法。
模拟实验设备
提供模拟实验设备,如模拟尿液 分析仪、模拟超声诊断仪等,供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提高学

人体解剖学 实验八 泌尿和生殖系统

人体解剖学  实验八 泌尿和生殖系统

实验八泌尿与生殖系统[实验内容](一)观察泌尿系统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结构。

(二)观察生殖系统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结构。

[实验目的](一)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结构。

(二)了解肾的微细结构。

(三)了解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结构。

[材料与器具]泌尿系统全标本、模型或挂图,人体半身模型,肾的大体构造模型、肾小体结构模型,肾组织切片或幻灯片,男、女性生殖系统模型或男、女性盆腔正中央矢状面标本、模型或挂图,解剖盘、镊子、显微镜、组织切片、幻灯机、多媒体。

[方法与步骤](一) 观察泌尿系统1.观察泌尿系统组成及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结构取泌尿系统全标本、模型或挂图,观察可见该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图2-8-1)。

在人体半身模型上可见左、右两肾位于腹腔后上部、脊柱的两侧,紧贴腹后壁,两肾上端稍靠近,下端稍远离。

左肾上端平十一胸椎下缘,下端平第二腰椎下缘,右肾比左肾约低半个腰椎体,其上端平十二胸椎,下端平第三腰椎。

肾的内缘中部凹陷,该处即肾门,从前到后依次有肾静脉、肾动脉和输尿管出入。

输尿管为长约30厘米的扁圆柱形肌性管道,两侧沿腰大肌前面图2-8-1泌尿系统模式图下降进入盆腔内的膀胱。

仔细观察标本全长,可发现输尿管的3个狭窄处分别位于起始部、跨过髂总动脉处和进入膀胱处,这三处狭窄是泌尿系统结石易滞留的部位。

膀胱是位于盆腔内的肌性囊,其形状和大小随尿液的充盈程度不同而变。

观察两性盆腔正中央矢状面标本、模型或挂图可见,成人膀胱空虚状态下呈锥体形,尖指向前上方,前为耻骨联合,后方在男性有精囊腺、输精管和直肠,在女性有子宫和阴道。

尿道位于膀胱底部的下方,为长约3-4厘米的肌性管道,男性尿道细而长,女性尿道宽而短。

2.观察肾的大体和微细结构取肾的大体结构模型,观察可见肾形似蚕豆,外缘凸起,内缘中部凹陷(即肾门)。

在冠状切面上可见,肾的表面由内向外有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等三层被膜包绕,肾包括肾窦和实质。

泌尿系统实训报告文字

泌尿系统实训报告文字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泌尿系统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泌尿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及治疗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三、实训内容1. 泌尿系统解剖学实训(1)观察泌尿系统模型,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解剖结构。

(2)学习泌尿系统各器官的血管、神经分布,掌握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3)学习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2. 泌尿系统生理学实训(1)学习泌尿系统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掌握尿液生成、排泄和调节的生理过程。

(2)学习泌尿系统疾病的生理变化,了解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3. 泌尿系统病理学实训(1)观察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切片,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

(2)学习泌尿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4. 泌尿系统诊断学实训(1)学习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2)学习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尿液化验等。

5. 泌尿系统治疗学实训(1)学习泌尿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

(2)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准备(1)复习泌尿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及治疗学相关知识。

(2)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和诊断方法。

(3)熟悉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2. 实训过程(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泌尿系统模型,了解各器官的解剖结构。

(2)学习泌尿系统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掌握尿液生成、排泄和调节的生理过程。

(3)观察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切片,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

(4)学习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5)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3. 实训总结(1)总结泌尿系统各器官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治疗原则。

(2)分析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3)反思自己在实训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泌尿系统实验报告doc

泌尿系统实验报告doc

泌尿系统实验报告篇一:泌尿外科见习报告泌尿外科见习小结自----/--/--至----/--/--这段期间我完成了第2个轮转科室——泌尿外科,一个教会了我很多知识的科室,一个值得我怀念的科室。

转眼间来到泌尿外科已有三个月了,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基本掌握了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如: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阴囊肿大等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初步诊断及简单处理,参与与观看泌尿外科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如:经尿道碎石取石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术、腹腔镜下经腹腔肾囊肿去顶术、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耻骨上膀胱造瘘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镜下膀胱肿物切除术、膀胱穿刺术、包皮环切术、尿道肉阜切除术、尿道扩张术、包皮嵌顿复位术、睾丸切除术、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腹膜后精索静脉结扎术、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超声定位下经皮肾囊肿穿刺术、隐睾牵引固定术、鞘膜积液手术及其术后基本抗炎防止感染的基本用药。

时掌握了导尿术、膀胱灌注、更换输尿管导管、更换膀胱造瘘管对泌尿外科手术的基本流程也基本熟悉;对于科室的电子系统包括书写病志、开医嘱,处方及检验单的书写已经掌握;在外科技能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观念进行操作,包括伤口换药,伤口拆线,伤口引流管拔出,还有手术室的洗手、穿衣、带手套及常规消毒铺巾等,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外科技能操作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能做到每天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对于负责病人能够做到热情关心,熟悉病程,了解其整体情况。

对于病人反应的问题,自己能处理的可以先处理,或者及时向带教医生汇报。

我会继续努力,积极主动承担任务,抓住锻炼机会,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争取在下一个科室学习可以得到更大、更多的收获。

篇二:泌尿外科月实习报告月实习报告5月份我在泌尿外科科室实习.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基本掌握了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如: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症、阴囊肿大、腹股沟疝等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初步诊断及简单处理,了解了泌尿外科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如: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经尿道碎石取石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经皮肾镜穿刺造瘘术和膀胱穿刺造瘘术及其术后基本的抗炎防止感染的基本用药,同时掌握了导尿术;对于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及泌尿外科手术的基本流程也已熟悉;对于科室的电子系统包括书写病历、开医嘱,处方及检验单的书写已经掌握;在外科技能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观念进行操作,包括伤口换药,伤口拆线,伤口引流管拔除,还有手术室的洗手、穿衣、戴手套及常规消毒铺巾等,经过一个月的锻炼,外科技能操作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外科泌尿系统实训报告

外科泌尿系统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泌尿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涉及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外科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外科泌尿系统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员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及手术操作技能。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3年3月15日至2023年3月25日实训地点:XX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三、实训内容1. 理论课程- 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学- 泌尿系统疾病概述- 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方法- 泌尿系统疾病治疗原则-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临床案例分析2. 实践操作- 泌尿系统疾病临床查体- 泌尿系统疾病影像学检查- 泌尿系统疾病实验室检查- 常见泌尿系统手术操作-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术后护理四、实训过程1. 理论课程在理论课程中,我们邀请了泌尿外科专家进行授课。

专家详细讲解了泌尿系统疾病的解剖生理学、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员对泌尿系统疾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环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临床查体: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模拟患者进行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查体,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

- 影像学检查: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进行泌尿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

- 实验室检查: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进行泌尿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

- 手术操作: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常见泌尿系统手术操作的学习,如肾切除术、膀胱切开取石术等。

- 术后护理: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常见泌尿系统疾病术后护理要点。

五、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学员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解剖生理学、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操作方面:学员通过模拟患者和手术操作的学习,提高了临床技能,掌握了常见泌尿系统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团队合作方面:在实训过程中,学员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泌尿系统实验

泌尿系统实验

实验九泌尿系统实验一、肾、输尿管、膀胱和女性尿道大体解剖【目的要求】1.在标本上指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连续关系。

2.在标本上观察辨认肾、输尿管、膀胱和女性尿道的位置及形态特点。

3.仔细观察肾的剖面结构,解释膀胱三角的概念。

【实验用品】1.男、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离体概观标本。

2.离体肾及肾的剖面结构标本,膀胱离体标本。

3.男、女性盆腔正中矢状切面标本。

4.显示腹膜后壁及盆腔器官的标本。

【实验内容与操作】1.在男、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离体概观标本上,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连续关系。

2.在显示腹膜后壁器官的解剖标本上,观察肾的位置及被膜,比较左右肾的位置差异。

注意肾门的位置和出入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及肾盂,观察肾盂和输尿管的关系。

3.将离体肾作冠状切开,从剖面上分辨肾皮质和肾髓质的构造和特点,指出肾柱、肾锥体、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和肾盂的位置。

注意观察肾小盏、肾大盏和肾盂的连属关系。

4.在显示腹膜后壁器官的解剖标本上,寻认输尿管,并追踪观察其行径和形态,注意辨认三个狭窄部位。

5.取离体膀胱标本,结合男、女性盆腔正中矢状切面标本,观察膀胱的位置和毗邻,注意男女性的区别。

6.在离体膀胱标本上观察其形态,切开膀胱壁,寻认输尿管的开口和尿道内口,观察膀胱三角的黏膜特点。

7.在女性盆腔正中矢状切面标本上,观察女性尿道的形态、长短、毗邻和尿道外口的开口部位。

二、肾的微细结构【目的要求】1.通过显微镜观察肾的组织切片,区分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

2.在光镜下辨认肾小球、肾小囊、近曲小管、细段、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实验用品】肾组织切片(HE染色)【实验内容与操作】1.肉眼观察对光观察可见肾组织染色深浅不一,染色较深的为皮质,较浅的为髓质。

2.低倍镜观察肾皮质内许多散在的红色圆形结构即肾小体切面。

周围密布的管腔断面即肾小管。

在皮质深面无肾小体的部分为肾髓质,可见口径大小不同的肾小管和集合管横切面。

3.高倍镜下观察重点辨认肾单位各部的结构。

医学泌尿系统实验教学设计

医学泌尿系统实验教学设计
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安排与进度
实验前准备
学生需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 骤。
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 、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教师应对实验报告进行 批改和评分,及时反馈给学生。
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4-6人,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 作。
实验步骤演示
通过多媒体或实物展示,演示实 验操作步骤,强调操作规范和注
意事项。
互动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通过讨论解 答问题,加深对实验原理和操作
的理解。
学生实验操作与指导
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人数适中,确保每个学 生都能参与实验操作。
操作指导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 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相关实验教材 ,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
注意事项。
预习思考题
提供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实 验相关问题,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实验器材准备
确保实验所需的器材、试剂等准备 充分,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课堂讲解与演示
实验原理讲解
详细讲解实验涉及的医学泌尿系 统相关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实验
背景和意义。
通过模拟临床场景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临 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 态度,包括对实验数据的客观分析、 对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以及对实验误 差的正确处理。
培养医学人文关怀精神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医学人文关 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患者需求 ,培养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的医学人 文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小体与球旁复合体模式图
1. 球旁细胞(juxtaglomerular cell)
(1)由近血管极处入球微动脉管壁的平滑肌细胞
特化形成 (2)特点: ① 立方或多边形,核大色浅
② RER.,GOL. 发达 ③ 胞质充满分泌颗粒(含肾素) ④ 与内皮细胞之间无弹性膜和基膜
(分泌颗粒易于释放入血)
▶肾素:为蛋白水解酶,使血浆的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 张素Ⅰ;后者在肺血管转换酶作用下→血管紧张素Ⅱ; 促进血管收缩和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升高血压。
② 肾小囊 (renal capsule): 双层上皮囊
血管极
➢ 壁层:单层扁平上皮 ➢ 肾小囊腔
血管球
肾小囊 壁层
➢ 脏层:足细胞
尿
近曲小管

形态:
体积大, 有多级突起,胞体凸向肾小囊腔
结构:
LM 核大染色浅 EM RER., RE. , Gol. 发达; Lys. , 吞饮小泡常见; 微管, 微丝丰富
4. 调节 受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和心房
肽(房利钠尿多肽)调节
肾髓质光镜图
1.直集合管; 2.远直小管; 3.细段
肾髓质模式图
(五)球旁复合体 ( juxtaglomerular complex)
又称肾小球旁器( 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JGA)
➢ 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的三角形区域 ➢ 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
肾小叶:每个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
肾冠状切面模式图
肾皮质光镜图
1. 皮质迷路 2. 髓放线 3. 肾小体
(二)组成及分布
血管球(皮质迷路、肾柱) 肾小体

肾小囊

近曲小管(皮质迷路、肾柱)

近端小管 近直小管
肾小管 细 段
髓袢(髓放线、肾锥体)

远端小管 远直小管
尿
远曲小管(皮质迷路、肾柱)

1. 近曲小管 2. 远曲小管 ↑ 致密斑 3. 入球微动脉 4. 出球微动脉
肾小体扫描电镜图
G 血管球;↑ 尿极
【绘图】
兔肾皮质迷路光镜图 HEX40
1. 近曲小管 2. 远曲小管 ↑ 致密斑 3. 入球微动脉 4. 出球微动脉
4.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
入球微动脉 出球微动脉
② 功能:选择性通透血浆成分 形成原尿 ——180L/d
(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分子量 70kD以下、直径4nm以下的 物质可通过,如葡萄糖、多肽、 尿素、电解质和水)
足细胞、滤过膜超微结构模式图
5. 肾小管(renal tubule)
单层上皮性小管,近端接肾小囊,远端接集合管
(1)组成: ① 近端小管(proximal tubule) ② 细 段(thin segment) ③ 远端小管(distal tubule)


(一)一般结构
1. 被膜 纤维膜(致密结缔组织) 2. 实质 (1)皮质(包括肾柱)
皮质迷路(cortical labyrinth) 髓放线(medullary ray) (2)髓质 肾锥体(renal pyramid) 底:与皮质相接 尖:肾乳头,突入肾盏 肾叶: 每个肾锥体以及与其相邻的皮质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 决利利
实验八 泌尿系统
实验目的
目录 Contents
实验材料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肾单位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2.掌握膀胱壁的光镜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
1.光学显微镜。 2.肾皮质和膀胱壁组织切片。
三、实验内容
1.肾皮质( HE 染色)【绘图】。 2.膀胱壁(横切面 HE染色)。

弓形集合管(皮质迷路)
集合管 直集合管 (髓放线、肾锥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乳头管 (肾乳头)
肾单位和集合管模式图
(三)肾单位
1. 定义 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小体+肾小管 2. 分类 (1)浅表肾单位:85%,肾小体于皮质浅、中
层,体积较小;肾小管短,在生成尿液中发 挥主要作用 (2)髓旁肾单位:15%,肾小体于皮质深层, 体积较大;肾小管长,在浓缩尿液中发挥主要 作用 3. 数量 每个肾有约150万个
毛细血管袢
入球微动脉 (粗短) 出球微动脉(细长)
血管系膜: 系膜基质
球内系膜细胞
➢ 部位:位于Cap.之间 ➢ 形态:星形多突,突起
可伸入内皮与基膜间 ➢ 结构:细胞器丰富 ➢ 功能:收缩、合成、吞噬、支持
入球微动脉
出球微动脉 血管极
血管球 肾小囊壁层
近曲小管
尿极
肾小体模式图 下图局部放大
肾皮质迷路光镜图
▶ 髓襻(medullary loop)肾单位袢/亨勒袢(Henle loop) 近端小管直部、细段、远端小管直部构成 U形袢分降支和升支
(2)功能:重吸收和排泄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5. 肾小管(renal tubule)
(3)细段:管腔小,单层扁平上皮,有利于水和离子通过
(4)远端小管
① 组成:远曲小管和远直小管 ② 结构:远曲小管和远直小管结构相似——
单层立方上皮 细胞较小、分界清楚、色浅;腔大、规则,无刷状缘 基部质膜内褶发达,有丰富的钠泵
③ 功能: 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 重吸收水、Na+; 排K+、H+、NH3 受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调节
肾髓质光镜图
1.直集合管; 2.远直小管; 3.细段
肾单位和集合管模式图
4.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
(1)结构: ① 血管球(glomerulus) ② 肾小囊 (renal capsule)
(2)滤过膜
入球微动脉
血管球 肾小囊壁层
出球微动脉 血管极
近曲小管
尿极
肾小体模式图
4.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
① 血管球(glomerulus)
功能:
参与基膜的形成与更新,维持血管球的形状,调节血管球滤过率
肾小体模式图
足细胞扫描电镜图
足细胞及毛细血 超微结构模式
4.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
(2)滤过膜(filtration membrane) 滤过屏障(filtration barrier)
① 组成: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 裂孔膜
肾髓质模式图
(四)集合管
1. 组成 分为弓形集合管(短)、直集合管和乳头管
(管腔规则,管径逐渐变大)
2. 结构
单层上皮小管 立方 柱状 高柱状
(1)光镜——染色浅、分界清、核居中/近基部
(2)超微——细胞结构简单,细胞器少
3. 功能
(1)重吸收水、Na+ (进一步浓缩尿液) (2)离子交换: 排出K+、H+、NH3 (3)吸收HCO3- (酸化尿液) (4)调节机体酸碱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