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问题和方式
结扎试验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四肢海绵状血管瘤的探讨

结扎试验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四肢海绵状血管瘤的探讨目的:探讨结扎试验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四肢海绵状血管瘤(CH)应用技术方法。
方法:分析经手术和病理得到证实的40例四肢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近心端结扎止血带试验(结扎试验)及压力试验,分析各自影像学特征。
结果:结扎试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瘤体体积有着明显变化,病变范围进一步增大,蜂窝状回声血窦更明显,血流较前增多,脉冲多普勒可测及较前增高静脉样血流。
压力试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同一切面同一网眼内血流信号出现颜色转变,呈红蓝交替现象(P<0.05)。
结论:结扎试验应用于四肢四肢海绵状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彩色多普勒超声;海绵状血管瘤;结扎试验;压力试验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技术及高频探头的发展,对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CH)的应用及准确诊断率有了极大提高,压力试验应用CH诊断报道广泛,而对应用近心端结扎止血带试验(结扎试验)鲜见报道。
本文通过CDU结合结扎试验及压力试验诊断CH,分析各自影像学特征,探讨结扎试验在CDU诊断CH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5年1月-2012年10月应用CDU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40例四肢CH患者。
年龄3~53岁,中位年龄(30.3±8.5)岁。
下肢24例,其中小腿和足14例,大腿10例;上肢16例,其中前臂和手10例,上臂6例。
以患肢疼痛和局部软组织肿块为主要症状和体征,局部皮色青紫及邻近关节功能障碍。
1.2 方法AT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用软组织检查条件,7.5~10.0 MHz 高频探头。
检查方法为将探头直接轻置于涂有耦合剂的患处,作多方向、多切面连续检查。
先用二维声像图确定瘤体形态、大小、边界、回声表现及与深部肌肉组织、大血管的关系;应用探头加压试验及结扎试验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观察瘤体内的形态及瘤体内血流信号改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对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价值。
方法:对30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分析。
结果: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二维表现为边界不清楚的囊实性肿块,少部分可表现为实质性肿块。
内部回声不均匀,其内可见多个条索状货枝条状暗区伴液性区或蜂窝状多囊性肿物,有时还可见伴有声影的点状强回声,为静脉石所致,CDFI为低速缓慢血流。
探头加压后血流信号明显增加特点。
结论:彩超对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海绵状血管瘤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
它的形态和质地均像海绵,故而得名。
多数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口底,生长在皮下组织内,也可生长在肌肉内,少数可在骨或内脏等部位。
但常见软组织血管瘤、缺乏皮肤颜色的改变,临床上不易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随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的发展,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率有了很大提高。
现将近6年来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海绵状管瘤的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6~2011年收治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52岁,可扪及肿块,质软,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感。
方法:使用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采用直接接触法,以肿物为中心对病变部位作横、纵切面扫查,先用二维超声观察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等,再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周边及内部血流,速度标尺调置中低档,彩色增益调至噪声刚好消失。
再用探头加压法观察肿物内部血流情况。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结果30例患者,病灶均位于皮下软组织内。
包块位于头面部10例,颈部6例,上肢外侧5例,下肢5例,臀部4例。
病灶范围 5.5cm×3.2cm×2.6cm~9.5cm×6.1cm×2.9cm。
距皮膚表面2.0~5.7mm。
以上30例海绵状血管瘤声像图表现为:①边界不清楚的囊实性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其内可见多个条索状或枝条状暗区伴液性区或蜂窝状多囊性肿物,10例可见单个或多个强回声斑,后方均未见明显声影,即静脉石。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皮肤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皮肤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价值马雪华;任庆芹;黄静【摘要】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血管瘤一般在真皮内发展,后期也可能累及表皮.以往诊断主要依靠二维超声及CT和造影检查,但二维超声分辨率低,灵敏度差,且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功能,诊断及鉴别诊断功能相对低下.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发展及应用,对血管瘤的诊断更加准确,为此本研究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皮肤软组织血管瘤36例,总结其超声表现,以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7【总页数】2页(P537-538)【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瘤;诊断【作者】马雪华;任庆芹;黄静【作者单位】单县中心医院超声科,山东单县274300;单县中心医院超声科,山东单县274300;单县中心医院超声科,山东单县27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血管瘤一般在真皮内发展,后期也可能累及表皮。
以往诊断主要依靠二维超声及CT和造影检查,但二维超声分辨率低,灵敏度差,且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功能,诊断及鉴别诊断功能相对低下。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发展及应用,对血管瘤的诊断更加准确,为此本研究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皮肤软组织血管瘤36例,总结其超声表现,以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自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科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皮肤软组织血管瘤3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4例;年龄2个月~60岁,平均年龄34.2岁。
病变发生在颈部16例,胸壁7例,背部5例,臀部3例,上肢3例,下肢2例。
1.2 仪器与方法使用ACUSON-ASPEN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
嘱受检者取舒适体位,并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对不合作小儿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软组织肿瘤超声

软组织肿瘤超声软组织肿瘤软组织肿瘤来自间叶及神经外胚叶的各种组织,即从神经纤维、脂肪、横纹肌、平滑肌、血管、淋巴管、间皮、滑膜及组织细胞发生的肿瘤。
对于软组织肿瘤超声有助于诊断:有无肿瘤 b :哪一种肿瘤 c :准确的位置和大小形态; d:与周围组织关系等。
一、脂肪瘤( lipoma )1.病理特点脂肪瘤外观呈球形、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有菲薄的包膜。
切面为黄色或淡灰色,质软,常被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为大小不一的小叶。
镜下所见:脂肪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尽管脂肪瘤富含血管,但由于血管被扩大的脂肪细胞所挤压,难以显示。
2.临床表现脂肪瘤是间胚叶肿瘤中最常见一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任何有脂肪存在的部位。
最常发生于体表皮下脂肪组织,好发部位是四肢及躯干的腰背部。
典型的脂肪瘤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
位于体表的脂肪瘤质软,可推动,边界清楚,无压痛,位于深部脂肪瘤触诊较困难,一般无压痛。
3.声像图表现体表脂肪瘤常是椭圆形,长轴与皮肤平行。
多数内部回声可比脂肪回声强,少数回声低,一般有包膜, CDFI :肿瘤内多无血流信号。
肌间脂肪瘤位置深,回声同前,若超声难以明确诊断时,尤其彩色血流成像显示病灶内有血流时则需借助磁共振成像4.鉴别诊断脂肪瘤与软组织陈旧血肿机化的鉴别。
后者有外伤史,声像图上可有液性暗区,后方回声增强比软组织脂肪瘤明显。
5.临床意义超声诊断软组织脂肪瘤,明显优于 X 线,比 CT 及磁共振成像廉价,快速,简便,应作为此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二、脂肪肉瘤(liposarcoma)1.病理特点肿瘤起源于间叶细胞,形态复杂,可以由近似成熟的脂肪组织直至很原始的梭形或圆形间叶细胞构成。
脂肪肉瘤可分为五种组织学类型:高分化型、粘液型、圆细胞型、多形型和去分化型脂肪肉瘤。
2.临床表现脂肪肉瘤在所有软组织肉瘤中居第二位,约占所有恶性软组织肿瘤的10%-18% 。
脂肪肉瘤常发生于男性( 55%-61% ),最好发病于 50-70 岁年龄段。
超声对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超声对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为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5例共54处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超声声像图均表现为混合性回声团块,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多条迂曲扩张的管状结构,4处病变内可见血栓所致的低回声,10处可见钙化所致的强回声伴声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36处病变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探头加压放松后管状结构内可见血流信号,18处病变内可见低速静脉或动脉血流信号,探头加压放松后血流信号均较前增多。
结论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多数血管组织伸延、迂曲扩张而形成的海绵样腔隙,其并没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故又将其归为血管畸形[1,2]。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优势,本次研究中作者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54处病变,进行声像图特征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5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1~61岁,平均年龄22.6岁,且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及病理得到确诊。
1. 2 方法采用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4~9 MHz。
充分暴露受检部位,对病变部位的多个切面进行仔细扫查。
应用二维超声声像图观察并记录病变位置、大小、内部回声、边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病变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并测量相应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等。
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标准

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标准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疾病,它通常发生在肝脏和脑部。
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
者是否患有海绵状血管瘤。
以下是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的一些标准:
1. 血流动力学特征,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具有多个血管腔和错综
复杂的血管结构。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瘤内的血流动态,包括动脉和
静脉的血流方向和速度。
2. 形态特征,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多个囊状或海
绵状的结构,具有高度回声和不规则的形态。
这些特征有助于与其
他肿瘤进行区分。
3. 血流灌注特征,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瘤内的血流灌注情况,
包括动脉和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形态。
4. 血管壁特征,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壁通常不规则,超声检查
可以显示血管壁的结构和厚度,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5. 血栓形成,海绵状血管瘤易发生血栓形成,超声检查可以帮
助发现瘤内的血栓,并评估其对血流的影响。
总的来说,超声检查是一种快速、无创的诊断方法,对于海绵
状血管瘤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
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超声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与临床研究

易 漏诊 。
为病变区有不规则的彩色 血流信号 , 呈红 、 蓝点片状 , 彩色血流 充 盈瘤体 的间隙即 网格状或 蜂窝状 暗区 内, 血流很 低 , 色血 流 若 彩
组织信号特点表现上 ,T定性诊断准确 率为 9 % , I 8 % , C 0 MR 为 5
尽管 C T高于 MR , 两组定性诊断无 明显差异 , I但 不具 统计 学意义
法: 与手术及 MR 对照海绵状血 管瘤超 声表现 与病理结果 。结果 :6例 由手 术证 实, 与 MR 证 实。结论 : 色多普勒是 海绵状血 I 2 4例 I 彩
管瘤首 选诊 断工具 , 注意与蔓状 血管瘤及淋 巴瘤鉴 剐。 但
【 关键 词】 彩 色多普勒 ; 海绵状血管瘤 ; 诊 断价值
现将海绵状血管瘤图像特征及规律报告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定有关 。在检查时可做超声加压试验 , 探头在病 变区逐渐加压过 程 中, 二维超声可见瘤体及 间隙缩小 , 彩色 多普勒 检测 出以蓝 色
为主的彩色血流 , 表示血液 背离探头 , 提示 大量血 流从瘤 体 内溢 出。探 头减压过程 中 , 可见瘤体 及其 腔隙恢复 原状 , 彩色 血流 以 红色为主 , 提示大量血流 回流朝 向探 头。此种 加压试 验 阳性 , 是 诊断海绵状 血管瘤 的特征表现 , 也是 与蔓状血 管瘤 、 巴瘤 的主 淋 要鉴别之处 。彩色多普勒在海 绵状血管瘤 诊断 上应用 占有重 要 的位置 一J 6。在临床 表现 为 四肢 、 干 或颈 面部 出现 柔 软 的肿 躯 块, 穿刺可获红色血液 , 超声检查 肿块部位 出现 网格状 或蜂 窝状 无 回声暗区 , 暗区可见 彩色 血流 , 声加 压试 验 阳性 , 可 明确 超 即 诊断 。 参考文献 [] 1 周永 昌, 郭万学. 超声 医学[ . 京 : 学技 术 文献 出版 社 , M] 北 科
MRI_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软组织海绵状_蔓状血管瘤

2 2
T 1WI 高 3 2 5 24 96 < 0 05 低 2 15 17 等 4 2 6
T 2WI 高 34 3 37 40 04 < 0 05 低 2 20 22
增强 强化 不强化 35 19 54 1 45 > 0 05 5 6 11
瘤周 清晰 不清晰 1 5 6 5 62 < 0 05 海绵状 蔓状 合计
L I J ie , G UO Qi yong
1 1*
Hale Waihona Puke , PA N Sh i nong , YA N G J un
1
2
( 1 . Dep ar tment of Radiology , Shengj ing H osp ital of China M edical Univ er sity , Sheny ang 110004 , China; 2 . Dep ar tment of Ultr asound, the F irs t H osp ital of China M ed ical Univer sity , S heny ang 110001,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 o assess the value of M R I and co lor Doppler ultr aso nog 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soft tissue caver n Methods M R I and co lo r Doppler ultr aso no gr aphy findings o f
MRI、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软组织海绵状、 蔓状血管瘤
李 杰1 , 郭启勇1* , 潘诗农1 , 杨 军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对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问题
和方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多数血管组织伸延、迂曲扩张而形成的海绵样腔隙,其并没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故又将其归为血管畸形[1,2]。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优势,本次研究中作者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54处病变,进行声像图特征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5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1~61岁,平均年龄岁,且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及病理得到确诊。
1. 2 方法采用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4~9 MHz。
充分暴露受检部位,对
病变部位的多个切面进行仔细扫查。
应用二维超声声像图观察并记录病变位置、大小、内部回声、边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病变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并测量相应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等。
最后利用探头加压试验[3],即适当地加压和放松探头以观察病变形态及内部血流信号的变化。
2 结果
2. 1 45例患者共54处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均经手术病理得到证实。
54处病变,其中位于四肢34处,躯干9处,颜面部8处,颈部3处,本组病变最大者约10 cm×3 cm×cm,最小者约cm ×cm×cm。
2. 2 54处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二维声像图表现均呈混合性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48处混合回声内以低回声为主,6处以高回声为主,边界均不清晰,内均可见多条迂曲扩张的管状结构,管径宽窄不一,其中4处病变内可见低回声团块,10处病变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强回声伴声影。
2. 3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结果36处病变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加压放松探头后病变内血流信号均可显示;12处病变内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呈低速静
脉血流频谱,6处病变内可见细条状血流信号,呈动脉血流频谱,最大峰值流速范围约~cm/s,阻力指数范围约~,上述病变挤压放松探头后血流信号均较前增加。
3 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不同于具有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特征的血管瘤,而是属于一种血管畸形,由大小不等的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彼此延伸、交通呈海绵状,窦腔充满静脉血,因血管畸形血流速度缓慢,常伴有血栓形成,后者常出现机化伴有钙质沉积。
病变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婴幼儿、儿童期或青春期逐渐增大,成人期增大较不明显。
病变部位好发于颈面部及四肢躯干的皮下软组织、肌肉组织及肌间隙内,部分也可发生在腹腔脏器内[4]。
海绵状血管瘤多表现为质地柔软的肿块,部位表浅时,局部皮肤常略呈蓝色或浅紫色,有时甚至隐约可见迂曲扩张的血管,压迫肿块可见其略有缩小,放松后恢复。
二维声像图通常表现为混合回声团块,内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晰,团块内可见多条迂曲扩张的管状结构,部分管状结构内可见血栓所形成的低回声或者血栓机化形成的强回声伴声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管状结构内显示颜色暗淡的红蓝相间的血流信号或因流速缓慢而无明显血流
显示,且探头加压时彩色血流主要为蓝色,放松后彩色血流主要为红色,即探头加压实验阳性[3-5]。
本组研究中多数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可能因血流速度缓慢所致,而加压放松探头后管状结构内血流信号可以显示,在部分可显示血流信号的病变内,测得的频谱多以较低速的静脉血流频谱为主,小部分则可测得由病变灌注血管所致的少量动脉血流频谱,挤压放松探头后血流信号均较前增多。
另外海绵状血管瘤还应与蔓状血管瘤相鉴别[6,7],蔓状血管瘤也称为先天性动静脉畸形、高流量血管畸形,内呈较丰富的红蓝相间的彩色血流,颜色明亮,动静脉瘘部位的血流呈多色镶嵌样,无需加压即可显示,由此二者可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分辨力[8],有助于识别病变病理组织学的改变,但其对钙化灶不敏感,且价格昂贵,儿童的配合性差。
临床上也可以通过造影、穿刺等方法进行判断,但创伤性较大,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便快捷、无创伤、可重复性强,检出率高,并且能够准确定位病变的部位,清楚显示其大小、边界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可以准确区分
动、静脉血流性质以及测得动静脉血流速度和阻力系数,并可对病变内血栓机化形成的强回声静脉石做出准确的评价。
综上所述,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