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肿瘤MRI
胸壁软组织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胸壁软组织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胸壁软组织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少见于儿童和老年人,按病理可分为良性、恶性和瘤性三类,良性多为纤维瘤,恶性多为神经纤维肉瘤,瘤性多为血管肉瘤。
不同类型的胸壁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良性肿瘤好发于皮下,通常无明显症状,多为单发,也可为多发,瘤体形状不一,瘤内偶有钙化;恶性肿瘤好发于腹部、肩部、肩胛部,无明显临床症状,瘤体边界不清、质地较硬,可转移;瘤性肿瘤好发于皮下,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僵硬,肿瘤哑铃状,可转移至肺。
胸壁软组织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胸壁软组织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少见于儿童和老年人,按病理可分为良性、恶性和瘤性三类,良性多为纤维瘤,恶性多为神经纤维肉瘤,瘤性多为血管肉瘤。
不同类型的胸壁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良性肿瘤好发于皮下,通常无明显症状,多为单发,也可为多发,瘤体形状不一,瘤内偶有钙化;恶性肿瘤好发于腹部、肩部、肩胛部,无明显临床症状,瘤体边界不清、质地较硬,可转移;瘤性肿瘤好发于皮下,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僵硬,肿瘤哑铃状,可转移至肺。
胸壁软组织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胸壁软组织肿瘤检查1.X线平片:为确诊疾病,所有患者在治疗前都需按照医院要求拍胸部平片。
拍胸部平片后,若见点状钙化,则可能为滑膜肉瘤或血管瘤;若见骨化,则可能为骨肉瘤,若见骨骼表现异常,则可能为原发性骨病或软组织肿瘤,若脂肪密度病变,则为脂肪瘤。
2.CT扫描:对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可显示骨受累及破坏范围。
若发现直径大于5mm的胸壁软组织包块,则可初步诊断肿瘤已导致骨化、钙化。
3.MRI:影像学检查在临床检测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清楚鉴别软组织病变范围,而且能提示病变是否为硬纤维瘤、皮质或骨密质等。
此方法仅用于局限性病变,若提示T1相低、T2相高,则为脂肪肉瘤,若提示T1相高、T2相也高,则可能为脂肪瘤。
4.骨扫描:显示高密度影为骨肿瘤或炎性病变,在骨扫描时常用500~600mBq双膦酸盐标记。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mri表现及文献复习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MRI表现及文献复习一、背景介绍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translucent cell sarcoma,TCS)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软组织,以浆液样透明细胞为主要成分。
该病多发生于年轻人,容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
MRI是临床诊断TCS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介绍TCS在MRI表现以及文献复习。
二、MRI表现1.信号特点TCS在MRI上呈现不同信号的特点,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
2.病灶表现TCS病灶可部分或完全包膜。
病灶形态不规则,肿瘤内部可有破坏、坏死和出血区。
此外,病灶周围可有炎症反应和水肿表现。
3.分化和浸润TCS缺乏分化,且浸润性强,可侵犯周围软组织和静脉。
4.鉴别诊断TCS需与其他软组织肿瘤进行鉴别,如软骨肉瘤、脂肪肉瘤等。
与软骨肉瘤比较类似。
三、文献复习1.文献一某文献报道了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TCS的患者,在MRI上显示病损区呈现等或稍低信号。
病变周围可有积液和微小卫星状病灶。
增强后呈显著强化,显示肿瘤具有浸润性。
2.文献二另一篇文献报道了16例TCS,MRI检查结果表明,病灶位置多为肢体、手掌、脚底等处,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呈现显著强化。
其中有7例病变周围可见卫星状小灶。
3.文献三还有一篇文献介绍了一例TCS患者,MRI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交错出现,病变处可见到不规则强化,病灶内部有液化、囊变、出血等变化。
四、结论MRI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判断TCS的病情,确定肿瘤异常信号的性质,同时为病理学提供准确的参考。
上述文献报道表明MRI在TC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度和临床应用价值。
MRI对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

MRI对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张勇;杨自力;陈月芹;赵凡;王唯伟【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的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0例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患者(良性组20例,中间性组30例,恶性组20例)的MRI资料,并对三组肿瘤的大小、瘤内信号、瘤周水肿、侵袭性及肿瘤特殊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大小在三组病变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瘤周水肿、坏死囊变、“筋膜尾征”在三组病变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恶性组中最为多见;肿瘤的侵袭性征象在中间性组和恶性组中更多见,与良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韧带样纤维瘤病的“树根征”及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的“皮肤尾征”、“脂肪尾征”以及黏液样纤维肉瘤的“筋膜尾征”等征象均为其特征性影像表现.结论:肿瘤大小、侵袭性、瘤周水肿、坏死囊变结合肿瘤的特殊征象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的术前定性诊断符合率.【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9(034)005【总页数】5页(P550-554)【关键词】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软组织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鉴别【作者】张勇;杨自力;陈月芹;赵凡;王唯伟【作者单位】273500山东,山东省兖矿集团总医院放射科;272029 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272029 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272029 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272029 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6;R445.2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为间叶源性肿瘤的一大类,在2013年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称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分为良性、中间性(局部侵袭性或偶有转移性)、恶性三个亚分类[1],尽管影像学对其的检出率几乎达到100%,但三个亚分类之间的临床症状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术前组织学定性能力较差,国内外文献对于纤维源性肿瘤的影像学报道多为单病种介绍,进一步探究三个亚分类多病种之间影像表现的异同对术前肿瘤的定性诊断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软组织肿块的MRI诊断价值探讨

【 摘
要 】 目的 : 探讨 MR 在软组织肿块 的诊断 及 良恶性鉴 别 中的价值。方法 : J 软组 织肿块 8 , 4 2例 男 4例 , 3 , 女 8例 年
nn i fs tsemain n u r( se il n a t g o o 一 su l a ttmo ep ca yi sae e a d Ob mde ute . sn i g l t )d m n st es ld fr r g h
M eh d : / da n ss0 2 s f t s ena s s r ( ya ay e ed ti MRIs n n  ̄ ie f ia t r l b feo e t o s Mt ig o i f oti u lse ema e b n lzd t eal I 8 —s we i h i s a d c mbn d c nc l g x i mae as eo p m— i
2 eatetf 蛐 .Dpr n o m
,Te2w Z dI st h l o il r 眦 t pa
¨M dcl oee ei lg , a Cl
u50 6 ,P. C/a 120 R. h n
[ bt c】 O jc v : oea a h a eo I i ns gadd t gi i ei r agat f o—su l s . A s at r bet e T vl t tevl f I i da oi n ii u h gbn nf m m l nn o ftsen s s i ue u M In g n sn s n g o i s ti ae
肿瘤的影像学检查

肿瘤的影像学检查肿瘤的早期检测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在现代医学中,影像学检查成为了肿瘤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准确地发现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肿瘤影像学检查的常见技术和注意事项。
一、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之一,适用于检测骨骼肿瘤和部分软组织肿瘤。
X线透视能够清晰显示骨骼的结构,骨骼肿瘤的形态和位置。
然而,X线检查对于软组织肿瘤的检测能力较弱,容易漏检。
因此,在进行肿瘤筛查时,X线检查通常会与其他影像学技术结合应用。
二、CT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密度和边界。
CT检查特别适用于检测颅内肿瘤、腹部肿瘤和胸部肿瘤。
通过不同的CT扫描方式,医生可以获取三维立体的肿瘤影像,为手术和放疗提供精准的定位和设计。
三、MRI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高级影像学技术,对于软组织肿瘤的检测有着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MRI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血流情况,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在肿瘤筛查和诊断中,MRI检查常常被用来确认肿瘤的良恶性及其浸润范围。
四、PET-CT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和CT成像,能够同时观察到肿瘤的新陈代谢情况和解剖结构,为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
PET-CT检查对于体内多发性肿瘤、复发性肿瘤和淋巴结转移的检测非常重要。
通过PET-CT图像的分析,医生可以评估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五、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伤的影像学技术,适用于对肿瘤的形态和血流情况进行初步筛查。
超声检查对于颈部、乳腺、子宫和甲状腺等部位的肿瘤有良好的分辨率和敏感性,能够及早发现肿瘤的存在。
在肿瘤筛查和术前评估中,超声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软组织占位MR表现

椎脊
旁 冷
椎
脓结
肿核
呈高信号来自7. 淋巴结炎❖ 呈孤立性或多发性淋巴结肿大,直径 1.8~2.2 cm不等,无融合现象。淋巴结质地 均匀,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 扫描,明显强化。
8.损伤
❖ 9.恶性软组织肿瘤的MRI表现 包括恶 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神经纤维肉瘤和转移性 黑素瘤,呈分叶状或多结节状占位灶,边界不 清晰,可见周围组织受侵犯。T1WI呈低信 号;T2WI信号极不均匀,从略高到极高信号 不等。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周围受 侵组织亦可见少量强化(图3)。
软组织占位病变的MRI表现
软组织占位病变的MRI表现
❖ 1. 脉管性良性肿瘤 ❖ 2. 囊肿 ❖ 3. 脂肪瘤 ❖ 4. 神经鞘膜瘤 ❖ 5. 黏液瘤 ❖ 6. 软组织炎症 ❖ 7. 淋巴结炎 ❖ 8. 损伤 ❖ 9. 恶性
1. 脉管性良性肿瘤
❖ 血管瘤和淋巴管瘤,MRI表现为分叶状占位 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极高信号,均可 见条索状纤维分隔。部分夹杂脂肪组织者 T1WI、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血管 瘤可有强化,淋巴管瘤无强化。有时血管瘤 中见少量细管状扭曲的T1WI极低、T2WI 低信号影,为呈流空效应的小血管。
淋巴管瘤
❖ Wegner将淋巴管瘤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 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和弥漫性淋巴管瘤。有 些淋巴管瘤可以含有静脉组织,是淋巴管血管混 合瘤。约65%淋巴管瘤出生即被发现,颈部淋巴 管瘤90%发生于2岁以内,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 异。临床常以颈部一侧肿块就诊,触诊肿块质地 柔软,可有波动感,透光实验阳性。肿瘤生长缓 慢,无压痛。淋巴管瘤可并发囊内出血和感染, 巨大颈部淋巴管瘤可压迫气道造成狭窄或移位, 临床表现呼吸道梗阻症状
CT及MRI在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参考价值

检查 脂肪 滑膜 软骨 纤维 平滑肌 横纹肌 胚胎性横纹 合计 方法 肉瘤 肉瘤 肉瘤 肉瘤 肉瘤
CT MRI 3 4 1 1 2 2 1 l 1 1
结 论 CT及 MRI 在 四肢 软 组 织 肿 瘤诊 断 中仅 可 辅 助 辨 别 软 组 织 肿 瘤 性 质 , 明 确 肿 瘤 位 置及 大 小 , 对 于 定 性 欠佳 , 仍 以病 理 检 测 为 主 。
关 键词 : cT: M RI ; 四肢软组织肿瘤 ; 诊 断
四肢软组织 肿瘤 种类繁多 , 表现各 异 , 多起源 于间叶组织 , 且有 良恶性之 分。术前影像学检查 , 特别对于深部其它 检查难 以定性 软
异, × = 2 . 4 0 , P > 0 . 0 5 ; CT检 查 与 病 理 结 果 对 比 ,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 = 3 . 7 6 , P > 0 . 0 5 ; M RI 检查与病理结果对比 , 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 x 。 : 6 . 6 7 , P < 0 . 0 5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CT及 MRI 在 四 肢 软 组 织 肿 瘤 诊 断 中 的 参 考 价 值 。方 法 对 我 院 2 0 1 0年 1月" 2 0 1 2年 1 2月 收 治 4 2例 四 肢 软 组 织肿 瘤 患者 进
行资料回顾 , 分 析 两 种 影 像 学 检 查 方 法 对 四 肢 软 组 织 肿 瘤 检 出率 及 影 像 特 点 。结 果 4 2例 患 者 良性 2 9例 , 占总例 数 6 9 . 0 5 %; 恶性 1 3例 , 占总 例
软组 织肿瘤起 源不同 , 相同部 位表现益不相 同, 特别是 四肢深部
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诊断

【关键 词】 血 管 瘤 ;软组 织 ;磁 共 振 成 像 中 图分 类 号 :R543;R445.2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6—9011(2012)09—1556—03
血 管 瘤 是 软 组 织 中较 常 见 的 良性 肿 瘤 。 由大 量 新 生 血 管 所 构 成 ,约 占 软组 织 肿瘤 的 7 。位 置 表 浅 的 血 管 瘤 ,如位 于 皮 肤 或 皮 下 ,临床 上 可 根 据其 特 征 性 皮 肤 颜 色 改 变 和 查 体 多 能 明确 诊 断 ,但 位 置 较 深 血 管 瘤 ,如 发 生 于 肌 肉 内 和 肌 间 隙 ,单 靠 临 床查 体 难 以 明确 诊 断 。 而 M RI检 查 则 在 这 方 面 具 有 优 势 。本 文 收 集 了 32例 经 手 术 病 理 证 实 的 软 组 织 血 管 瘤 的病 例 ,对 其 MRI表现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析 ,旨在 探 讨 和 提 高 其 影 像 诊 断 的准 确 性 。
垦兰墅堡兰盘查 生筮 第 9期 J Med Imaging Vo1.22 No.9 2012
软 f soft tissue hemangiom a
丁小 南 ,袁 建华
(浙 江 省 人 民 医 院放 射 科 浙 江 杭 州 310014)
1 材 料 与 方 法
本 组 32例 中 ,男 19例 ,女 13例 ,年 龄 1O~ 79岁 ,平 均 30.5岁 。其 中蔓 状 血 管 瘤 18例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2例 ,毛 细 血 管 瘤 1例 ,血 管 脂 肪 瘤 3例 ,未 分 型 的 8例 。临 床 表 现 :发 现 体 部 肿 块 ,其 中 肿 块 逐 渐 增 大 13例 ,伴 有 疼 痛 9例 ,酸 胀感 3 例 。病 程 2周 ~ 37年 ,平 均 8.6年 。体 检 :肿 块 质 软 8例 ,质 中 6例 ,质 硬 5例 ,边 界 清 楚 11例 ,边 界 不 清 2例 ;有 压 痛 13 例 ,活 动 度 可 4例 ,活 动 度 差 7例 ,突 出 于 皮 肤 表 面 的 5例 , 皮 肤 表 面呈 红 色 1例 ,紫 红 色 1例 ,青 紫 色 1例 。B超 检 查 发 现 低 回声 团块 2例 ,混 合 回声 团 块 3例 。 手 术 所 见 :肿 块 不 规 则 ,多 无 包 膜 ,内 含 血 管 样 组 织 ,内 见 血 栓 形 成 的 9例 ,部 分 肿块 呈海 绵 状 团 块 ,触 之 易 出 血 ,部 分 肿 块 与 周 围 组 织 粘 连 ,包 绕 神 经 和 肌 腱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 肪肉瘤
MRI:信号取决于肿瘤内部成分和结构
分化良好者:T1W、T2W信号同良性脂肪瘤,但 呈分叶状,内可见不规则粗大纤维分隔
分化差者:T1W内信号不均匀,T2W信号明显增 高
脂 肪肉瘤
T1W
STIR
C+
平滑肌肉瘤
少见,主要发病年龄40-60岁
发病部位:腹膜后、四肢深部等部位 可有出血、坏死、囊变,很少有钙化 MRI:T1W信号与肌肉相近,T2W信号明显增高, 但不均匀
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病变检出率高
优良的软组织分辨力,充分显示病变全貌 明确判断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数量 清楚显示肌肉、肌腱、韧带和血管解剖结构 显示对邻近组织结构的侵犯或推移等改变 观察肿瘤的MRI信号强度特点判断其内部结构
软组织肿瘤的MRI信号特征
大多数肿瘤呈T1W低、T2W高信号,无特异性。
影 像 检 查
平片:可发现肿瘤所致的软组织肿胀 肿瘤内的静脉石、钙化、骨化 观察肿瘤与骨骼、关节的关系 C T:可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与邻近组织的关系; 确定肿瘤内部结构(脂肪、出血、钙化、骨化) 以上检查方法:缺乏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对肿瘤 具体范围及与邻近组织受侵犯情况无法明确
影 像 检 查-----MRI
软组织肿瘤的影像诊断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朱莉莉 杨世埙 李明华
概 述
起源于纤维、脂肪、平滑肌、横纹肌、血管、淋巴 管、间皮、组织细胞等的肿瘤 病理分类:15类(WHO-1994年) 肿瘤发病率:良性:3/4,恶性:1/4 良性:血管瘤、脂肪瘤多见 恶性: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滑膜肉瘤、横纹肌肉 瘤和平滑肌肉瘤最常见
恶性软组织肿瘤-- MRI
病理基础:肿瘤侵袭性强、生长速度不均、易坏 死出血、包膜多不完整、向周围组织浸润 MRI表现:可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边界 清晰或模糊,信号多不均匀,可伴有周围结构的 侵犯,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强化,中央强化较差 MRI病理定性:由于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低、失 去其来源组织正常信号强度难以进行病理定性。 但根据发生部位、特殊信号(如脂肪、钙化等) 可提出诊断的可能性
良性软组织肿瘤- MRI
病理基础:肿瘤生长缓慢、有完整包膜、瘤内实 质均匀,一般无坏死 MRI表现: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多有 薄层包膜,信号均匀,邻近结构可有推移但不受 侵犯,增强扫描可无强化或均匀强化 MRI病理定性:除脂肪瘤、血管瘤和一些神经源 性肿瘤(信号、血管流空和增强形式)等特征性 改变外,其余不易进一步明确诊断
MRI对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
MRI良恶性征象重叠较多 肿瘤种类较多、成分复杂、分化程度不一 某些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呈侵袭性生长 常规MRI:T2W信号强度的不均匀性、肿瘤的边界、邻 近结构(血管、神经和骨骼)的侵犯情况和增强后的 不均匀强化--对鉴别有帮助 DWMR、PWMR:定量分析,提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能力肿瘤术后局部残留、复发的诊断-肿瘤放疗、化疗疗 效的对照评价
滑膜脂肪瘤
又名树状脂肪瘤 原发性,但常与退变、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相关 常累及膝关节,约20%为双侧性 平片:可显示透亮区 MRI:滑膜的脂肪增生伴关节内积液,可伴邻近关 节面骨质侵蚀、滑膜囊肿、关节退变
滑膜脂肪瘤
脂 肪肉瘤
占成人软组织肉瘤的第二位 中老年男性,分布于躯干、下肢较多 来自胚胎的间叶组织,不是脂肪组织衍变 分型:分化良好型、黏液样型、圆形细胞型、 多形性型、逆分化型 特点:体积较大、瘤组织变异复杂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
蔓状血管瘤(动静脉性血管瘤)
常见四肢、颈部 由小动脉、小静脉组成伴动静脉瘘
由分化较好的血管构成,壁增厚腔扩大,扭曲缠 绕呈紫色团状 MRI:T1W、T2W扭曲扩张的流空信号及不同程 度高信号
血管瘤例1
血管瘤例1
血管瘤例1
神经鞘瘤
由Schwann细胞起源,多见于40-60岁男性 多见于神经干(四肢屈侧的大神经干较多) 包膜完整,境界清晰 MRI:T1W呈肌肉信号强度,T2W表现不一,可 有坏死、囊变,增强后明显强化
脂肪瘤:短T1长T2信号,STIR与皮下脂肪同步降低 血管源性肿瘤:血管流空信号为特征 神经源性肿瘤:沿神经走向,呈菱形或纺锤状 脂肪肉瘤:较完整包膜,瘤内可见脂肪成分 纤维肉瘤:周围水肿,境界不清,信号不均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老年人多见,青少年罕见; 境界不清,信号不均,周围水肿。 侵袭性纤维瘤病:肌肉内占位,相对均质,无钙化、 无坏死、无脂肪组织
侵袭性腱鞘巨细胞瘤
侵袭性腱鞘巨细胞瘤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是关节、腱鞘的滑膜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病变
80%累及膝关节,其次髋、踝、肩、肘关节等 以受累及关节的滑膜组织增生和含铁血黄素沉积 为特征,滑膜增生呈绒毛状突起,多数的绒毛结 节相互融合成肿块,增大的滑膜结节可压迫侵蚀 相邻骨质。
谢 谢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例1
滑膜软骨瘤病
发生于关节滑膜,病理为滑膜增生肥厚,表面形 成大小不等的软骨或骨软骨体,游离于关节腔内 称为游离体。 多见于男性,好发年龄30-50岁,以膝关节最多, 其次为肘、髋、踝关节。
滑膜软骨瘤病
典型X线:关节内外数目不一、大小不等的钙化或 骨化游离体,而关节间隙关节面常保持正常
滑膜肉瘤
平片:可显示软组织肿胀和肿块,肿瘤内表现斑 点状钙化,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MRI:显示肿瘤范围,判断关节内外的侵犯程度
在T1W呈低到中等信号,T2W呈中等或高信号,信 号常不均匀,病灶内可见钙化或淤血
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 邻近骨骼可见相应骨质破坏及信号改变
小
结
平滑肌肉瘤
血管瘤
由血管内皮细胞构成,无包膜
可位于皮肤、皮下浅层或深层软组织、滑膜或累 及多层结构 分毛细血管型、海绵型、静脉型和混合型
海绵状血管瘤
血管瘤中最常见,常累及深部软组织 由扩张血窦及充满血液的腔隙构成 平片及CT:可见肌束内圆形静脉石 骨膜增生及皮质增厚(近骨膜时) MRI:呈串珠状,T1W呈等或略高信号 T2W明显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
MRI:可显示滑膜增厚,关节积液
关节及关节周围游离体,T1W、T2W通常显示为低 信号结节,尤其在T2加权像上与滑膜内高信号的 液体形成对照更易于显示。
滑膜软骨瘤病
滑膜肉瘤
是一种具有滑膜组织分化倾向的恶性肿瘤
多见于青壮年,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四肢,膝关节周围多见,通常靠近腱鞘、滑 膜、关节囊,关节腔里罕见。 大体切面可见出血、坏死、钙化及囊变。
MRI可显示肿瘤内的某些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学特性 (如脂肪、出血和纤维组织等)及肿瘤内的继发 改变(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等)。 MRI 对某些具有特征性 MRI 信号的良性肿瘤(如脂 肪瘤、血管瘤和错构瘤)可作出组织学诊断。
软组织肿瘤的MRI信号特征
短T1W:脂肪、出血 典型代表:良性脂肪瘤
短T2W:胶原、脱氧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 钙化及气体 典型代表:纤维瘤、PVNS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平片:正常或显示为无钙化的软组织肿块,可伴骨 质侵蚀--关节两相对关节面多发性骨质侵蚀
MRI:能清晰显示增厚的滑膜及关节积液
MRI:滑膜的绒毛结节状隆起、关节周围的软组织 肿块(内含铁血黄素沉积),T1W、T2W均呈低信 号特征性改变
部分病例可侵蚀骨结构,对于早期骨质缺损
MRI对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
根据肿瘤的边界、信号特征及邻近结构的受累情况 综合考虑:恶性肿瘤多边界不清,信号不均,中心 坏死以及邻近骨及血管的受侵。良性肿瘤则相反。
MRI对恶性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学诊断正确性低。
Gd-DTPA 增强可提供更多有关病灶血供情况以及病 灶边界和周围结构关系等信息
纤 维 瘤
脂肪瘤
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 发病年龄39-50岁,女性;好发四肢、躯干体表 浅层:多数呈球形或结节形,有完整包膜 深层:形状多变,多见于胸壁、手足深部软组织 MRI:边界清,内部信号均匀 T1W、T2W均呈脂肪高信号; STIR 信号与皮下脂肪同步降低-特征性表现
脂 肪 瘤
足 底 纤 维 瘤
纤 维肉瘤
好发年龄30-50岁中年,好发四肢、躯干
生长迅速,术后易复发,易转移 分表浅型与深部型 MRI:HW和T2W信号增高明显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发病年龄50-70岁,好发于男性 下肢好发,尤以大腿多见 大体:质软,有假包膜,内见出血、囊变 镜下:多种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组织 细胞、多核巨细胞) MRI:肿瘤边界清晰(肿瘤有假包膜) T2W信号不均匀(纤维细胞及胶原成分) 如有钙化对诊断有帮助
来源于纤维组织的良性肿瘤
纤维瘤由致密纤维构成 MRI: T1W呈低信号 MRI: HW、T2W信号大部分增高不明显
纤维瘤
足底纤维瘤
常位于足底腱鞘中间,边缘表浅,具侵袭性
T1W信号尚不均匀,与肌肉信号相似 T2W信号等于或略高于肌肉 STIR呈高信号 强化差异大,60%有明显强化
肿瘤瘤体沿神经干生长-主要诊断依据
神经鞘瘤例1
T1W
T2W
T1WC+
腱鞘巨细胞瘤
肿瘤来源于滑膜组常见于指(趾)端及指(趾)间关节处 膝关节、足踝、手腕及髋关节也可发生 症状:多数为无痛性、生长缓慢的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