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诊断鉴别诊断共54页

合集下载

胆管癌临床诊断标准

胆管癌临床诊断标准

胆管癌临床诊断标准
一、症状
胆管癌的症状主要包括黄疸、腹痛、体重下降、发热等。

其中,黄疸是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胆管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等物质在体内蓄积所致。

腹痛可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或剑突下疼痛,有时可放射至肩背部。

体重下降和发热等症状也可能出现。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肝功能检查可显示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的异常升高,提示胆管梗阻和肝功能受损。

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9-9、CEA等可能在胆管癌患者中升高,但其特异性不强,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胆管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超声、CT、MRI、ERCP等。

超声检查可观察胆管扩张程度及肿瘤位置,CT和MRI可显示胆管扩张程度及肿瘤范围,有助于判断肿瘤分期。

ERCP可直接观察胆管内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四、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是胆管癌确诊的依据,可通过手术切除、穿刺活检等方法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诊断可明确肿瘤性质、分化程度、浸润范围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五、鉴别诊断
胆管癌需与其他引起黄疸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胆结石、肝炎、肝硬化等。

同时,还需与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如胰腺癌、肝癌等。

鉴别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胆管癌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面。

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可对胆管癌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胆管癌鉴别诊断

胆管癌鉴别诊断
1.胆囊癌:多发生于胆囊体部和底部。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痛,可放射至肩背部,能触及右上腹肿物时往往已到晚期,常伴有腹胀、体重减轻或消瘦,甚至出现黄疸、腹水、全身衰竭。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首推超声检查,CT是胆囊癌的重要诊断手段。术中探查示诊断胆囊癌的重要手段。
2.胆囊良性肿瘤:症状与肿瘤部位有关,位于底部、体部者一般无临床表现,位于颈部附近者可有上腹闷胀、不适、隐痛,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B超是最实用和有效的检查方法,电脑彩超的诊断价值更高,能观察光团内有无彩不如电脑彩超。
3.胆管良性肿瘤:一般无症状,只有当肿瘤长到足以造成胆管梗阻时才会出现症状。有上腹部疼痛、黄疸和出现胆管炎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手术探查后明确。

胆管癌诊断与治疗PPT

胆管癌诊断与治疗PPT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胆管癌病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化学物质、辐射等环境因素可能导致胆管癌 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等可能导致胆管 癌 疾病因素:患有肝硬化、胆结石等疾病可能导致胆管癌
临床表现
黄疸:胆管癌患者可能出现 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 尿液等发黄
超声检查:对胆管癌的诊断具有较 高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MRI检查:对胆管癌的诊断具有较 高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PET-CT检查:对胆管癌的诊断具 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 蛋白、尿糖等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 功能、肾功能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 MRI等
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活检、 细胞学检查等
腹痛:胆管癌患者最常见的 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阵发 性疼痛
体重下降:胆管癌患者可能 出现体重下降,表现为食欲
不振、恶心呕吐等
发热:胆管癌患者可能出现 发热,表现为低热、高热等
胆道感染:胆管癌患者可能 出现胆道感染,表现为胆道
炎症、胆囊炎等
胆管癌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对胆管癌的诊断具有较高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 郁等不良情绪
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保证充足 的睡眠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 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擅自停药或 改变用药剂量
预防复发措施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进行B超、CT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服用抗肿瘤药物,预防复发

胆管癌的CT诊断ppt课件

胆管癌的CT诊断ppt课件

18
肝外胆管癌
• 浸润性肝外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内最常见,
高密度占位或导致黄疸的管壁增厚,增厚 管壁强化
• 息肉样肝外胆管癌:扩张胆道内低密度占
位,在粘膜表面播散,可导致弥漫性病变
19
早期胆管癌
早期胆管癌定义为癌肿局限于胆管粘膜或 纤维肌层,除了少数例外,这些肿瘤往往 没有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或神经周围及 淋巴管浸润。早期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有 着良好的预后。5年生存率估计为83%– 100%
壶腹癌
壶腹部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十二指 肠乳头下方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处,壶腹部 周围癌大都为腺癌,起源包括胰腺头部、 胆总管远端、十二指肠或者壶腹部本身的 肿瘤,因此严格意义上并不完全是胆管癌, 但作为胆道系统远端出路,本文一并阐述 其CT影像学特点
36
• 壶腹癌根据大体形态可分为三型:隆
起型,溃疡型和混合型,其中隆起型 又分两亚型,为暴露型(exophytic)和 非暴露型(intramural,粘膜下),判断 的依据为覆盖粘膜是否有癌组织。
32
53岁男性累及胆总管 胰腺段的良性胆道狭 窄. (a, b) 扫描(a) 肝 动脉期和 (b) 门静脉 期胰腺段胆总管扩张 (arrow). (c, d) 扫描在 (c) 肝动脉期和 (d) 门 静脉期显示胰腺内胆 总管不扩张,并且没 有高强化征象
33
•相对于良性狭窄来说,恶性
病变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强化 更明显,狭窄管壁厚度大于 1.5毫米,累及节段较长,胆 总管近段扩张更明显。
65岁男性胆管癌伴有肝节段性萎缩:动静脉 期扫描显示萎缩肝左叶外段内集聚的扩张肝 内胆管 (arrows) ,在萎缩肝段内的肿瘤组织 显示不清。
23
53岁女性患者,肝内胆结石合并胆管癌, 因为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左叶切除术A, 门 静脉期扫描示局部肝内胆管扩张 (arrow) 和沿着扩张胆管周围软组织密度影 (arrowheads). B, 动脉期显示胆管壁增厚强化 (arrowheads) C, 同层面门静脉期扫描示 胆管壁明显强化 (arrowheads)

胆管癌诊断金标准

胆管癌诊断金标准

临床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综合判断确诊胆管癌,最终的病理学检查为确诊胆管癌的标准。

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肝外胆管,即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可出现右上腹部隐痛或胀痛、进行性黄疸、脂肪泻、陶土样大便等症状。

1、体格检查:可出现全身皮肤黄染,或能触及肿大的胆囊。

但需注意,中下段胆管癌可出现胆囊肿大,而上段胆管癌胆囊一般不肿大,反而可能缩小;
2、影像学检查:首选超声检查,可见肝内胆管出现扩张或胆管内存在肿物,也可进行CT检查,可观察到肝内和近端胆管扩张,扩张的胆总管突然变小或中断,即为肿瘤部位。

同时也可行核磁检查,能显示肿瘤范围,判断肿瘤是否发生肝脏转移;
3、实验室检查:能看到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均显著升高,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可能升高;
4、病理学检查:可在X线的引导下,做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检查,穿刺抽取胆汁进行检验,或直接进行穿刺活检,提取组织进行检验。

胆管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胆管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毛细胆管 → 小叶间胆管 → 肝段胆管→ 肝叶胆管→ 左、右肝管→ 肝总管→ 胆总管 → 十二指肠乳头。

•肝内胆管直径>4mm为扩张,4-5mm轻度扩张,5-9mm为中度扩张,>9mm为重度扩张。

•肝外胆管(肝总管及胆总管)>10mm为扩张。

•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较女性多见,具体病因不明。

•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时多为中晚期 。

•早期 :右上腹部隐痛和钝痛,继而出现进行性黄疸。

•晚期:出现脂肪泻、陶土样大便等胆道梗阻表现深度黄疸但胆囊空虚-肝门胆管癌特征,中下段胆管癌-胆囊肿大积液。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肿瘤标志物CA199,联合CEA和CA125等。

•胆管癌分四型(发生部位)。

•周围型:肿瘤发生于肝内毛细胆管,又称胆管细胞性肝癌。

•肝门型: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肝总管与左、右肝管起始部之间,最常见,占50-75%,又称Klatskin瘤。

•中段胆管癌:指位于胆囊管开口至十二指肠上缘。

•下段胆管癌:位于十二指肠上缘至十二指肠乳头。

•I型:肿瘤位于肝总管未侵犯左右肝管汇合部。

•II型:肿瘤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未侵犯左右肝管。

•III型:肿瘤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侵犯右肝管(IIIa型)或侵犯左肝管(IIIb型)。

•IV型:肿瘤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并侵犯肝总管及左右双侧肝管。

•大体上分为浸润型、外生肿块型和腔内结节乳头型,以浸润型多见。

•组织学上分为腺癌、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

腺癌为多,又分为乳头状腺癌、硬化性腺癌及粘液样腺癌。

•特点:肿瘤细胞少,纤维组织丰富。

(对比剂滞留于肿瘤中丰富密集的纤维间质内——延迟强化)。

•常引起病变部位以上胆管树的梗阻性扩张 。

•常并发胆道及肝内的感染,影响整个肝脏的功能。

•胆汁性肝硬化。

•门静脉的高压和门静脉周围纤维化。

•患者常因并发症而死亡。

•生长缓慢,发生远处转移少见 。

•其扩散方式有局部浸润、淋巴转移以及腹腔种植。

•浸润主要是沿胆管壁向上、向下以及横向侵犯周围组织、肝、血管、神经束膜。

胆管癌的CT诊断课件

胆管癌的CT诊断课件

病例二:进展期胆管癌的CT表现
总结词
进展期胆管癌在CT上表现为明显的胆管肿 块、胆管扩张和淋巴结转移。
详细描述
进展期胆管癌在CT上通常表现为明显的胆 管肿块,伴随胆管扩张和淋巴结转移。胆管 肿块通常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时强
化明显。淋巴结转移在CT上表现为淋巴结 增大,密度增高,增强扫描时强化。
鉴别诊断
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资料,鉴别胆管癌与其他类似病变,如 胆囊癌、胰腺癌等。
PART 03
胆管癌的CT表现
胆管扩张
肝内胆管扩张
由于肿瘤阻塞或压迫肝内胆管,导致肝内胆管扩张,通常呈囊状或串珠状改变 。
肝外胆管扩张
肿瘤侵犯肝外胆管时,可引起肝外胆管扩张,通常在胆囊管以上平面即出现胆 管扩张。
跨学科合作
加强影像医学、肿瘤学、病理学等学 科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胆管癌的CT 诊断和治疗研究。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胆管壁增厚
胆管壁均匀增厚
肿瘤直接浸润胆管壁,导致胆管壁均匀增厚,增强扫描时可 见强化。
胆管壁不均匀增厚
由于肿瘤生长不均,可导致胆管壁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时 强化程度不一。
胆管内肿块
肿块大小
胆管内肿块可大可小,但多数情况下 肿块较大,可占据整个胆管腔。
肿块形态
肿块形态多样,可为圆形、椭圆形或 不规则形,部分肿块可呈分叶状。
PART 05
病例分析
病例一:早期胆管癌的CT诊断
总结词
早期胆管癌在CT上表现为胆管壁增厚、强化,但无明显 肿块或阻塞。
详细描述
早期胆管癌在CT上通常表现为胆管壁的局限性增厚和强 化,但无明显肿块形成。增厚的胆管壁可能会引起胆管 的狭窄或阻塞,但通常不伴随明显的胆管扩张。增强扫 描时,增厚的胆管壁通常呈现明显强化。

肝内胆管癌的诊断及分期【表格原创】

肝内胆管癌的诊断及分期【表格原创】

肝内胆管癌的诊断及分期【原创】
肝内胆管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肝脏的肿块。

患者常伴有腹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盗汗等,但患者一般无黄疸表现。

血清碱性磷酸酶通常会升高,其他的肿瘤标志物如CEA、CA 19-9也可能升高。

对包块型肝内胆管癌,影像学检查B超、CT、MRI是诊断的常用方法,而对浸润生长的则不易诊断,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可显示正确的扩散程度。

另外肝内胆管癌通常可以通过细针穿刺得以确诊。

如果病理回报为腺癌,而又没有其他原发病灶,既可确诊。

CT比MRI更易证明淋巴结转移情况。

肝内胆管癌的分期
肝内胆管癌的分期系统包括AJCC癌症分期和LCSGJ分期等。

需要说明的是均有文献支持或质疑上述分期,甚至建立自己的分期模型。

1997年日本肝癌研究协会在UICC 肝胆肿瘤TNM分期的基础上,制定出肝内胆管癌的TNM分期标准。

见下表:
肝内胆管癌的TNM分期
AJCC癌症分期第七版中肝内胆管癌的分期
原发肿瘤T:
T1 单发肿瘤无血管侵犯(包括门静脉或肝静脉等主要血管或微血管)
T2a 单发肿瘤伴血管侵犯T2b 多发肿瘤伴或不伴血管侵犯
T3 肿瘤穿破脏层腹膜或直接侵犯肝外组织
T4 肿瘤伴管周浸润
区域淋巴结N: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存在远处转移(存在腹腔动脉、腹主动脉和腔静脉周围淋巴结转移即认为M1)
TNM分期:
I期:T1N0M0 II期:T2N0M0 III期:T3N0M0
IVA期:T4N0M0 IVB期:任何TN1M0,任何T任何NM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