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脓性宫颈炎诊治规范解读
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

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黏液脓性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病因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
对于患有黏液脓性宫颈炎的患者,正确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展开讨论。
一、微生物培养1. 采集标本为了进行微生物培养,我们需要先行采集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标本。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确保采集器具的无菌,并且避免标本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采集标本后,需要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标本变质。
2. 样本处理在实验室中,对于采集的宫颈分泌物标本,首先需要通过离心的方式将其中的细胞和细菌沉淀下来。
接着,将沉淀后的细胞和细菌悬浮在适当的培养基中,然后放入孵箱进行培养。
培养条件一般为37摄氏度,需保持湿润和氧气充足。
3. 微生物鉴定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一般为24-48小时),在培养基上会出现各种不同形态的细菌菌落。
此时需要进行细菌鉴定,通过形态学、生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定,确定其种属和分类。
二、药敏测定分析1. 药敏试验在细菌鉴定的基础上,需要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这是为了确定这些细菌的耐药性,以便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药敏试验一般常用的方法有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以及MIC(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法等。
2. 抗生素选择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为我们提供有效的治疗指导。
根据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情况,医生可以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这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性,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
3. 临床应用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细菌感染的情况,必要时可以进行再次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整治疗方案。
正确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对于黏液脓性宫颈炎的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症状、病因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症状、病因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语:黏液脓性宫颈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对于广大女性朋友来说,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去了解的。
那么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症状
黏液脓性宫颈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对于广大女性朋友来说,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去了解的。
那么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症状、病因及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就从这三方面入手,为大家详细介绍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相关知识,想要了解这些知识的朋友可以一起来看看哦!
一、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症状
大部分患者无典型症状。
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以及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
妇科检查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流出,伴接触性出血。
镜下见血管充血,宫颈粘膜及粘膜下组织、腺体周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腺腔内可见脓性分泌物。
二、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病因
急性宫颈炎过去少见,主要见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和阴道异物并发感染,病原体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一般化脓性细菌。
近年来随着性疾病的增加,急性宫颈炎已成为常见疾病。
目前临床最常见的急性宫颈炎为粘液脓性宫颈炎。
粘液脓性宫颈炎特点是于宫颈管或宫颈管棉拭子标本上肉眼见到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用棉拭子擦拭宫颈管时,容易诱发宫颈管内出血。
粘液脓性宫颈炎的病原体主要为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
部分粘液脓性宫颈炎的病原体不清。
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均感染宫颈管柱状上皮,沿粘膜面扩散引起浅层感染,病变以宫颈管明显。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宫颈黏液脓性分泌物诊断详述

宫颈黏液脓性分泌物诊断详述*导读:宫颈黏液脓性分泌物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引起的外阴瘙痒及灼热感。
此外,可有腰酸及下腹部坠痛,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若合并尿道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妇科检查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宫颈触痛、触之易出血。
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因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受累,可见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多量脓性分泌物。
并发症:合并泌尿系感染。
根据病史及症状临床所见诊断不难。
擦去宫颈表面分泌物后用小棉拭子插入宫颈管内取出,肉眼看到白色棉拭子上有黄色或黄绿色黏液脓性分泌物,将分泌物涂片作革兰染色,若光镜下平均每个油镜视野有10个以上或每个高倍视野有30个以上中性粒细胞,即可诊断MPC。
对MPC者,应作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的检测。
应与宫颈癌相鉴别。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
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后期可出现异常阴道流血。
目前治疗方案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亦可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但中晚期患者治愈率很低。
作为女性要洁身自爱,加强卫生保健,注意按时妇科普查,发现症状苗头,及时就医。
1、注意经期及性生活的卫生:平时要节制性生活,不要过于频繁年轻妇女每周2次为宜。
经期禁止同房,人流术后产后宫腔手术后不宜过早同房,一般宫腔手术后1个月后方可同房。
而产后需3个月,每次同房前后无论男女都要养成清洗外生殖器的习惯,同时力戒粗暴的性交行为。
积极防治发生宫颈炎的各种感染,对忆发生各种细菌病毒滴虫真菌及性传播感染者,应有针对性地给予抗滴虫抗真菌及搞病毒的药物,防止向宫颈癌前期病变发展。
2、避免性生活混乱:不少国家报道,性龄早及性生活紊乱是宫颈癌发病的直接高危因素。
性龄早是指18岁前就有性生活,比25岁以上有性生活者患病率高出13.3倍。
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诊疗规范(试行)

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诊疗规范(试行).txt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段荒唐;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声叹息。
非淋菌性尿道炎诊疗规范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诊疗规范(试行)〔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mucopurulent cervicitis),NGU(MPC)〕1、诊断标准NGU及MPC的诊断应根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1.1 接触史患者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
1.2 临床表现潜伏期平均为1~3周。
男性病人表现为尿道炎,常有尿痛或尿道分泌物。
尿痛的程度比淋病轻,有时仅表现为尿道的刺痛和痒。
尿道分泌物常有浆液性或粘液脓性,较稀薄,量也较少。
女性病人有尿急、尿痛等尿道炎症状,但主要为宫颈内膜炎。
宫颈有充血、水肿、触之易出血、黄色粘液脓性分泌物增多以及下腹部不适等症状。
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病人症状轻微或无任何临床症状。
1.3 实验室检查用涂片、培养检查,无淋病奈瑟菌的证据。
男性尿道分泌物革兰染色涂片检查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在油镜(1000倍)下平均每视野≥5个为阳性。
晨起首次尿或排尿间隔3~4小时的尿液(前段尿15ml)沉渣在高倍镜(400倍)视野下,平均每视野≥15个多形核白细胞有诊断意义。
或者男性病人<60岁,无肾脏疾病或膀胱感染、无前列腺炎或尿路机械损伤,但尿白细胞酯酶试验阳性者也可诊断为NGU。
女性宫颈粘液脓性分泌物,黄色,在油镜(1000倍)下平均每视野多形核白细胞>10个有诊断意义(但应除外滴虫感染)。
目前由于对衣原体的培养和诊断试剂盒的使用尚无条件或不够规范,临床实验室诊断中只需见到有炎症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并排除淋球菌感染即可作出诊断。
1.4 病例分类1.4.1 报告病例具备1.1,1.2及1.3各项指标。
1.4.2 确诊病例经实验室检查,可证实有沙眼衣原体或其他致病的病原体。
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

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摘要】黏液脓性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炎症,由多种微生物引起。
本文通过对黏液脓性宫颈炎病人的宫颈分泌物进行采集和培养,成功分离和鉴定了引起炎症的微生物。
在药敏试验中,我们发现不同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药敏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有效地选择适合的抗生素治疗患者。
我们还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强调了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培养及药敏测定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微生物的抗药性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黏液脓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培养、药敏测定、样本采集、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药敏结果、研究进展、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黏液脓性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感染病,主要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
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
黏液脓性宫颈炎常表现为白带增多、带下异味、下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黏液脓性宫颈炎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而微生物培养及药敏测定是诊断黏液脓性宫颈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感染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可以确诊病原体,为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
药敏试验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本文将介绍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通过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准确有效的参考,并促进黏液脓性宫颈炎的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2. 正文2.1 样本的采集和培养样本的采集和培养是进行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培养及药敏测定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进行这一步骤时,首先需要采集患者宫颈分泌物样本。
为了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集过程需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以避免外部微生物的污染。
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

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黏液脓性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宫颈疾病,其病因多与致病微生物感染有关。
正确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测定能够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为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依据。
黏液脓性宫颈炎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涂片法和培养法。
直接涂片法是将分泌物或黏液在玻璃片上进行涂片,然后在明场和暗场下观察细菌形态和运动特点,通过颜色、形态、排列等特征来初步鉴定细菌种类。
直接涂片法虽然简便快捷,但其结果主要是质的观察,对于分离和定量培养菌株的作用有限。
培养方法是将分泌物或黏液接种到适当的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经过适当的温度和时间培养,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特点,可从中获得纯种菌落用于鉴定和药敏测定。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平板、巴斯德四重培养基等,其中营养琼脂平板是用于细菌的常规培养,能够提供细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巴斯德四重培养基则适用于多种致病菌的培养,可同时检测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的细菌污染,同时要掌握好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以及菌种的存放条件等。
药敏测定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感染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检测和评价的过程。
常用的药敏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纸片扩散法、稀释法和自动化方法等。
纸片扩散法是指将不同抗生素分别浸渍到纸片上,然后将纸片放置在含有感染菌株的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通过观察菌落形成的抑制圈的直径来判断该菌株对该抗生素的敏感性。
稀释法是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加入到含有感染菌株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不同浓度下的细菌生长情况,以确定最低抑菌浓度。
自动化方法则是通过现代仪器设备进行检测,能够同时检测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及其浓度。
在进行药敏测定时,需要选择常见的宫颈炎细菌作为检测对象,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对于宫颈炎的治疗,应该根据药敏测定结果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感染致敏细菌较严重的患者,应优先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生理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

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摘要】黏液脓性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治疗选择也复杂多样。
本文针对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微生物培养方法和药敏测定的原理与步骤,验证了该技术在黏液脓性宫颈炎治疗中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该研究对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此研究对于提高黏液脓性宫颈炎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滥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黏液脓性宫颈炎, 微生物培养, 药敏测定, 数据分析, 重要性, 研究方向, 病原微生物, 原理, 步骤, 结论, 引言1. 引言1.1 背景介绍黏液脓性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
该病可导致宫颈粘膜产生炎症反应,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颜色异常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疼痛、瘙痒等不适感。
目前,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是对该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步骤。
通过培养可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类型,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药敏测定则可以评估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
深入了解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方法及原理对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黏液脓性宫颈炎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培养方法、药敏测定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探讨该病诊断治疗的新思路。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对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和药敏测定,可以有效地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减少患者的痛苦。
深入研究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方法,也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参考,促进黏液脓性宫颈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

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黏液脓性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炎症,常见于性生活多变或卫生习惯不良的女性。
此病症主要是由一些微生物引起的,因此针对引起此病症的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对于治疗和预防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有关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的相关知识。
我们需要了解引起黏液脓性宫颈炎的一些主要微生物,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霉菌、滴虫和螺旋体等。
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是通过检测患者分泌物中的微生物来确定感染种类和药物敏感性的一种方法。
这一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样品采集。
医护人员使用无菌棉签或刮片,采集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样本。
样本需要在无菌条件下采集,以保证后续培养及药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步,培养。
将采集的样本涂抹在含有营养成分的琼脂平板上,然后放置在37摄氏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性,培养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会在琼脂平板上生长形成菌落,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可以初步判断出感染的微生物种类。
第三步,药敏测定。
待微生物培养出来后,需要进行对不同抗生素的药敏测定。
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便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药敏测定是通过在含有抗生素的琼脂平板上培养微生物,并观察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微生物生长的情况来进行的。
根据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和最低抑菌浓度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得到关于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的结果。
这些结果对于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药敏测定的结果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必要的药物抵抗。
除了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外,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也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感染源的及时识别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该病的传播,降低感染率。
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对于该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4):241-242. 2.龚培尧,等.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4):8384-8385.
目录
黏液脓性宫颈炎概述
2 黏液脓性宫颈炎的诊断标准
黏液脓性宫颈炎的治疗管理
黏液脓性宫颈炎的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无 典型症状
有症状者主要表现 为阴道分泌物增 多,呈黏液脓性, 以及出现经间期出 血、性交后出血等
➢ 衣原体培养,因其方法复杂,临床少用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为临床常用的方法,但由
于各试剂盒敏感性、特异性不同,使得检测阳性率变化较大 ➢ 核酸检测,包括核酸杂交及核酸扩增,尤以后者为检测衣原体感染
敏感、特异的方法。但应做好质量控制,避免污染
➢ 培养法:需要液态培养基及固态培养基上均阳性才能确诊 ➢ 核酸检测:包括核酸杂交及核酸扩增,目前较少用于临床
•
1.刘中立等.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603-604. 2.徐新美,等.中国皮肤病学杂志.2002;16(6):416-417.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4):241-242.
因宫颈的解剖位置特殊,若MPC诊 治不及时或不正确,感染很容易上 行至子宫、输卵管等器官,造成盆 腔炎性疾病等不良后果。此外, MPC对妊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等有诸多影响
MIC90(mg/L) 杜克嗜血杆菌 0.25
解脲支原体 0.064
沙眼衣原体 0.032
淋球菌
0.03
阿奇霉素全面覆盖黏液脓性宫颈炎的常见致病菌
• 对于引起MPC的常见病原菌,阿奇霉素均能覆盖1-3
阿奇霉素
引起MPC的常见病原菌
沙眼衣原体
解脲脲原体
淋球菌
人型支原体
1. 世界卫生组织性传播感染处理指南 2003年P4,第53页-54页.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等.《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3. Gilbert DN,et al.The Sanford Guide To Antimicrobial Therapy 43rd 2013.
阿奇霉素治疗沙眼衣原体性宫颈炎效果显著
• 与对照组相比,阿奇霉素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及尿道炎
的治愈率高
100
86
83
80
治愈率(%)
60
40
20
2009年我国一项多中心宫颈炎的研究,将患者分为莫西沙星(莫西沙星400mg,每日1次,连服7d);头孢菌素 +阿奇霉素(二代以上头孢菌素×7d+阿奇霉素1.0g顿服),比较两组对宫颈炎的疗效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4):241-242.
阿奇霉素安全性好,是妊娠B类用药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菌素治疗宫颈炎疗效显著
• 研究显示,头孢菌素+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疗效卓越,总有效
率高达98.5%
100.00%
96.60%
98.50%
80.00%
总有效率%
头孢菌6素0.0+0阿% 奇霉素,有望成为治疗宫颈炎的推荐治疗方案
40.00%
20.00%
0.00%
莫西沙星
头孢菌素+阿奇霉素
有诱发出血的存在、从宫颈内 排出脓性黏液,都是宫颈炎症 最直接的迹象,定义为MPC
2010年前国内对MPC的认识不足,诊断治疗不规范 因此,《黏液脓性宫颈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诞生
• 指南诞生前国内对于MPC不够了解、缺乏具体的诊断治疗标准,造成临床上 对MPC的诊断、治疗不足,给患者和医生均带来不良影响
病菌,因此经验性治疗需要覆➢盖沙目一眼前般沙采衣眼用原衣“原扩体体 大新 的诊 金断 标试 准剂 ”临 然床 而评 医价 疗
单位检验科往往以胶体金检测卡作为
评价衣原体新诊断试剂的标准,而衣
原体胶体金检测卡的灵敏题,这样的
评价很难得到科学的结论
1.龚培尧,等.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4):8384-8385. 2.王则宇,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3):183-184.
• WHO 2003年性传播感染治疗指南对阿奇霉素的评价1:
– 该药物目前被归类在妊娠“B类药物”
指南指出妊娠期用药建议使用头孢菌素及阿奇霉素治疗3
• 2010美国STD指南对希舒美推荐:阿奇霉素有效、安全2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ment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2.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 2010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4):241-242.
病原体不清楚 的患者
可采用广谱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包括需氧 菌、厌氧菌、衣原体和( 或) 淋病奈瑟菌、 支原体等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4):241-242.
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经验性治疗应覆盖沙原衣原体
• 沙原衣原体是引起MPC的主要致病菌,占57.47%1;并且目前沙原衣原体在临床上很
沙眼衣原体性宫颈炎
由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伴有衣原体感染,故若为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治疗时除选 用抗淋病奈瑟菌药物外,同时应用抗衣原体感染药物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4):241-242.
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治疗方案
合并细菌性阴道病 患者,应同时治疗 细菌性阴道病1
单纯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用药方案
单纯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
主张大剂量、单次给药
• 常用药物有第三代头孢菌素
– 如头孢曲松钠250mg,单次肌注,或头孢克 肟400mg,单次口服; 或大观霉素4g,单次 肌肉注射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4):241-242.
黏液脓性宫颈炎诊治规范解读
目录
1 黏液脓性宫颈炎概述
黏液脓性宫颈炎的诊断标准 黏液脓性宫颈炎的治疗管理
您有遇到过这些临床症状吗?
阴道出血
宫颈黏液脓性分泌物
这些都是黏液脓性宫颈炎 (MPC)的典型临床症状
宫颈黏液脓性分泌物
宫颈黏液脓性分泌物
Marrazzo JM,et al.Infect Dis Clin Am.2005;19:333-349.
棉拭子标本上,肉 眼见到脓性或粘液 脓性分泌物
A、B中任一项+C=初步诊断
B
显微镜检查阴道分 泌物白细胞增多
用棉拭子擦拭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4):241-242.
黏液脓性宫颈炎的进一步诊断
• 在做出初步诊断以后, 需进一步做衣原体及淋 病奈瑟菌的检测
妇科检查见宫颈充 血、水肿、黏膜外 翻,有黏液脓性分泌 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 流出,伴接触性出血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4):241-242.
宫颈炎症的初步诊断标准
A A、B是MPC黏的两液大脓特性征性宫体颈征炎,当临床出现A、B中
于宫颈管任或一宫项颈管,再加上C即可做出宫颈炎症的初步诊C 断
黏液脓性宫颈炎的致病微生物特点
MPC致病微生物特点1 :
• 致病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淋病奈瑟菌、 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和某些 支原体等。 ( 2) 内源性病原体: 包 括需氧菌、厌氧菌以及与细菌性阴 道病有关的病原体
• 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均感染宫 颈管柱状上皮,沿黏膜面扩散引起 浅层感染,病变以宫颈管为主
• 2010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 作组讨论并制订了《黏液脓性宫颈炎 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清楚明确指出 了MPC的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
黏液脓性宫颈炎多隐匿发病,危害严重
• MPC较隐匿,49%的
MPC是没有临床症状2
• MPC危害严重,易 发生上行感染3
• 宫颈炎是常见的 女性下生殖道感 染,有研究显示 宫颈炎的发病率 高达55%1
沙眼衣原体性宫颈炎用药方案
• 如多西环素 100mg,每日 2 次,连服7d
治疗药物主要有: • 四环素类 • 大环内酯类 • 喹诺酮类
• 主要有阿奇霉素1g 单次顿服,或红霉 素500mg,每日4 次,连服7d
• 主要有氧氟沙星300mg,每日2 次, 连服7d; 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1 次,连服7d; 莫西沙星400mg,每日 1次,连服7d
• 白细胞监测
• 病原体监测:应做衣原体及淋病 奈瑟菌的检测,以及检查有无细 菌性阴道病及滴虫性阴道炎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4):241-242.
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白细胞监测
• 白细胞检测可检测宫颈管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中的白细胞
检测结果 标准
(1)宫检颈管测脓结性 果具备两项其中(物2之)湿或片阴一检道即查分白泌可细
• 经验性治疗应包括针对各种可能的病原微生物的治疗,需包括需氧菌、厌氧菌、衣原 体(和或淋菌)、支原体等
具有性传播疾病 高危因素的患者
尤其是年龄< 25 岁、有新性伴或多性 伴、未使用保险套的妇女,应使用针对沙 眼衣原体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不同患者类型 的经验性治疗
低龄和易患淋病者 使用针对淋病奈瑟菌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可以同时做宫颈管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