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古诗

合集下载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一、课内古诗背诵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二、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四首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四首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四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四首》共包括《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及《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按课文出现顺序整理分享原文及译文如下:观沧海[魏晋]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

我把对朋友关心、担忧的情绪寄托给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吧。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初一语文上册必背课文与古诗词

初一语文上册必背课文与古诗词

初一语文上册必背课文与古诗词初一语文上册的必背课文与古诗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以下是一些初一语文上册常见的必背课文与古诗词:1. 《论语》选读 - 孔子的《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教诲。

2. 《岳阳楼记》 - 范仲淹的这篇散文,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3. 《滕王阁序》 - 王勃的这篇骈文,以其华丽的辞藻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被誉为“骈文之冠”。

4. 《出师表》 - 诸葛亮的这篇表文,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先帝的怀念。

5. 《桃花源记》 - 陶渊明的这篇散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

6.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的这篇散文,通过对醉翁亭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7. 《江雪》 - 柳宗元的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的情怀。

8. 《望岳》 - 杜甫的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9. 《春望》 - 杜甫的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10.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的这首诗,通过对鹳雀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憧憬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11. 《静夜思》 - 李白的这首诗,以夜晚的宁静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2. 《将进酒》 - 李白的这首诗,通过对酒的赞美,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这些课文与古诗词是初一学生必须掌握的,它们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一、第一首《秋词》秋词刘禹锡〔唐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首诗开篇就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直截了当地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说出了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

“秋日胜春朝”,使用对比的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充满生机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的方式抛出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秋胜过春呢?先说了自己的看法,再作解释。

第三句体现了五言绝句中的第三句破局转折的结构性特点。

用一个场景感很强的画面来把诗歌的情感丰富度拉开。

诗人用特别典型有动感的具体事物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一只飞速上升的白鹤冲破云霄,这句就一个感觉,动感十足。

这幅画面可以是看做对“秋日胜春朝”的解释。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里的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这样的描写里面根本找不到什么悲凉的气息。

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白鹤一飞冲霄是“实”,自己的诗情得旷远是“虚”。

这样的两句把“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自然而然就得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

这首诗,读起来根本读不到悲凉的感受,体会到的是博大的胸怀和高昂激越的气概。

二、第二首《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古诗词】初一上册语文古诗12首及翻译

【古诗词】初一上册语文古诗12首及翻译

【古诗词】初一上册语文古诗12首及翻译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白话译文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话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白话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初一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古诗汇总

初一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古诗汇总

初一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古诗汇总初一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古诗: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初一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古诗汇总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白话译文: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得知你被贬龙标去跋涉五溪。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白话译文:在青山中旅途,在绿水中行舟。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加宽阔。

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还未消去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白话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

夕阳早已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白话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12篇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12篇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12篇1.《登鹳雀楼》——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静夜思》——李白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庐山瀑布》——李白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登飞来峰》——杜甫
* 赤壁怀古——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登高》——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思君恩》——白居易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8.《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人才?
* 笑痴缘野水,歌舞为谁开?
9.《登鹳雀楼》——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登黄鹤楼》——崔颢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2.《饮酒》——杜甫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参考资料
以上古诗内容参考了相关古代诗人的作品,在确认相关出处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初一上册语文书必背古诗

初一上册语文书必背古诗

初一上册语文书必背古诗一、原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衍生注释:1. “碣石”:山名,在现在河北昌黎。

2.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3. “竦峙”:高高地耸立。

竦,高起。

峙,挺立。

4. “星汉”:银河。

三、赏析:主题上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色,展现了大海包容万象的气势。

情感上曹操在诗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从表现手法看,前四行诗写的是观海初得的大概印象,有点像拍电影的全景镜头。

后面几句就神奇了,诗人展开想象,日月星辰的运行好像都是从大海里出来的,这就让海带上了一种神秘、宏大的感觉,是一种夸张和想象的表现手法的完美融合,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海那种如同宇宙般浩渺无垠的气势。

四、作者介绍:曹操,他可不仅仅是个只会打仗的军事家,还是个文学大拿呢。

他一生南征北战想要统一全国,在这个过程中,写下了好多好诗。

他的诗风格大都豪放大气,从《观沧海》就能看出来了,这家伙心里有着很大的抱负,看着大海就想到了自己的事业,壮志凌云啊。

五、运用片段:示例一:在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描写自然的壮丽景观。

我写道:“当我踏上那座海边的山峰,看见那波澜壮阔的大海时,我突然就想起了曹操那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大海的浩瀚实是难以用言语尽述。

它的波涛汹涌就像岁月的洪流,荡涤着我的心灵。

”示例二:和朋友们一起去爬山,站在山顶眺望远方。

我跟朋友说:“你看这大片的山河,多壮观啊。

就像曹操看大海写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咱们眼前的山河也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神奇。

”示例三:学校组织演讲比赛,主题是关于梦想的力量。

我演讲的时候说道:“梦想就像《观沧海》中的大海一样,有着无限的可能。

曹操眼中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有着包容一切的胸怀和气势,我们的梦想也要像那大海,有接纳万物的气魄,有澎湃不止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
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
枯藤老树昏鸦,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小桥流水人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古道西风瘦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夕阳西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断肠人在天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夜雨寄北李商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杨花落尽子规啼,君问归期未有期,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闻道龙标过五溪。

巴山夜雨涨秋池。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我寄愁心与明月,何当共剪西窗烛,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随风直到夜郎西。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浣溪沙晏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烟笼寒水月笼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莫言下岭便无难,
夜泊秦淮近酒家。

去年天气旧亭台。

赚得行人空喜欢。

商女不知亡国恨,夕阳西下几时回?正入万山圈子里,
隔江犹唱后庭花。

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山放过一山拦。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
常记溪亭日暮,半亩方塘一鉴开,
沉醉不知归路。

天光云影共徘徊。

兴尽晚回舟,问渠那得清如许?
误入藕花深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