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合集下载

新形势下中医医院发展状况分析及建议

新形势下中医医院发展状况分析及建议

新形势下中医医院发展状况分析及建议[摘要]近年来,在西医成为主流医学的大背景下,中医的发展受到很大冲击,全国大多数中医院处境艰难,特别是地市级以下中医院。

由于中医院建院时间短、起点低、基础差、发展困难较大,急需加强扶持和倾斜;在中医院的调查分析中,发现目前大多数中医院与综合性医院相比,硬件设施落后、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学术发展较慢而临床阵地日渐缩小、中医西化等问题。

一旦将医疗推向市场,老百姓治病靠自己掏腰包时,中医医院就缺乏了竞争力。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中医医院从财务角度素、财政投入、人才培养和管理理念等方面分析阻碍中医院发展的根本原因。

提出了革新管理理念、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等建议。

目的在于探索新医改下如何突破中医院发展瓶颈,实现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医医院;发展分析;建议医院收入分药品收入、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四部分。

因为中医医院以中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50%以上,所以药品收入是中医医院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而医院的西药和中成药按要求加价15%,草药加价25%,综合加成率基本上为18%左右,靠药品获利的空间是很有限的。

并且随着近几年的药品降价、顺价,医院的收入也大幅下降,医院每年损失的药品利润上百万元。

2中医医疗收费项目的局限性在现行的辽宁省医疗服务价格中包括中医外治、中医骨伤、针刺、灸法、推拿疗法、中医肛肠、中医特殊疗法、中医综合类等总计8大类97项,这些项目大多数为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的中医药特色项目、优势病种治疗项目、常见病适宜技术和中医药继续教育推广项目。

反观西医诊疗项目达上千项。

在这近100项的中医特色的诊疗项目中,根据同行业的调查和成本测算,近2/3项目处于亏损状态,有一定结余的只有部分中医肛肠类项目和少数的骨伤治疗项目。

自2003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来,西医的治疗项目,尤其手术、口腔收费得到了上升空间,而中医收费经多次申请,微调一次。

而且中医诊疗项目的疗程长,操作及治疗所占用的时间也长,治疗项目基本都是打包计费,其治疗成本如针灸的耗材——棉签、针灸针,理疗——电费都在涨价,中医收费的利润空间大大被压缩。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如下。

1.中医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药在妇科疾病中有着较长的临床应用历史,且具有优势和独特性。

很多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中医药在妇科疾病中的疗效。

中药治疗妇科炎症、子宫肌瘤、月经不调等具有显著效果。

尤其是在痛经和不孕症的治疗方面,中医药的疗效备受认可。

2.中西医结合诊断技术:中西医结合诊断技术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关键,通过结合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和现代医学的检查和影像技术,提高了对疾病的准确诊断和辨证论治的能力。

结合B超、病理等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可对妇科炎症、卵巢囊肿等疾病进行综合诊断。

3.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时,需要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一些研究着重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路径和治疗规范的制定,以提高治疗效果和规范临床操作。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展望: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1.加强研究方法学的建设: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需要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的特点和现代医学要求的研究方法学框架。

通过建立统一的病例选择、分组、干预和随访等研究流程,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统计学能力。

2.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力度:虽然中医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广泛,但仍存在一定的临床应用欠缺科学证据的现象。

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大对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力度,深入研究其药理机制,提高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

3.加强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中医药和现代医学各自具有独特优势,两者的融合可以充分发挥治疗效果。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中,需要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合作,形成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操作规范。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在不断发展中。

通过加强中西医结合诊断技术的应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加强研究方法学建设,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有望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

2024年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场分析现状

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中西医结合医院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提供综合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在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医院在中国的医疗市场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

2. 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定义和特点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一种独特的医疗机构,其特点在于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技术和治疗理念。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在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优势,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3. 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场的发展现状目前,中西医结合医院在中国的医疗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很多大城市已经建立起了专门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同时,一些传统的中医医院也加入了中西医结合的行列。

4. 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医院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个体差异,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则注重科学性和治疗技术的精确性,可以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5. 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场竞争现状由于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医疗机构的关注。

目前,这个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

有些中西医结合医院在规模和技术水平上占据优势,但也面临着来自传统中医医院和西医医院的竞争。

6. 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场的机会和挑战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场的机会在于人们对健康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中西医结合的模式能够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然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医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金、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7. 发展策略和未来趋势为了在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关的发展策略。

这包括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加强科研和创新,改善服务质量,并与传统中医和西医医院进行合作和交流。

未来,中西医结合医院有望在中国医疗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8. 总结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场的快速发展反映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变化。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与研究论文(共3篇)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与研究论文(共3篇)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途径与研究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探讨中西医不仅是两种医学技术,更是两种医学文化,中西医结合研究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繁荣人类医疗事业,为人类医学科学的发展增添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以及新诊疗模式。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已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门新医学。

以下从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由来、中西医学特点、优势、不足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优越性等方面思考和探讨中西医结合医学。

1“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由来中西医学的碰撞引发社会各界对待中、西医学的不同态度中、西医学的交流由来已久,有学者认为追根溯源应从唐朝孙思邈肇始,他吸纳古印度吠陀医学精华融入中医之中,将其“地、水、风、火”四气并入五行,并用中医理论解释之,可谓中西医结合之先驱。

随着明清“西学东渐”的盛行,中西医学的碰撞引发的中医有无存在之必要、能否发展、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等有关中医兴废的问题引起了医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待中、西医学的态度分歧不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不同派别:(1)以余云蚰为代表的“废中崇西派”,主张废止中医,独尊西医。

(2)以汪昂、王清任为代表的“接受西说派”认为中西医是两种互不相同而又相对独立的医学体系,主张中西医并存。

(3)以朱沛文、唐宗海、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医汇通派”认为:中西医两者各有优劣,主张两者应找到“交融点”,衷中参西、取长补短、融合汇通。

(4)丁福保、恽铁樵、陆渊雷等人则提出了“中医科学化”的主张。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创建和发展近代的“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中西医团结合作,为现代“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经验。

而“中西医结合医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则始于1956年毛泽东同志“把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讲话。

中西医发展调研报告总结

中西医发展调研报告总结

中西医发展调研报告总结
根据中西医发展调研报告,总结如下:
1. 中西医发展趋势:中西医结合是未来中医发展的重点方向,中西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将更加密切结合,以提高疗效和治疗效果。

2. 中西医融合的优势: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和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西医在急性疾病和现代医疗技术方面具备优势。

两者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3. 中西医教育和科研:中西医教育要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具备中西医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人才。

科研方面,要鼓励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项目,推动中西医融合的科学研究。

4. 中西医制度和政策:政府应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

建立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标准和规范,推广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

5. 中西医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要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与康复,西医要重视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加强中西医医院和医生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加综合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融合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加强教育、科研、制度和政策的支持,以及提供综合化的医疗服务,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的优势,提高医疗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中医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医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医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近年来,中医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体系,中医药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中医行业的现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关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中医疗法。

中医药产业也因此迅速崛起。

据统计,中医药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首先,在中国国内,中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支柱。

庞大的中医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和创新。

中医院、中药厂商和中医药研究机构纷纷崛起。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并将中医药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推动中医药事业向前发展。

其次,在国际舞台上,中医药也逐渐赢得了认可。

中国的中医学和中药学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正式学科,并被列入到一些国际组织的正式医学范畴中。

越来越多的海外患者前来中国接受中医治疗,并将中医药引入自己的国家。

此外,中医药的养生理念和保健方法也被广泛接受和传承。

二、中医行业发展的趋势1. 国际化发展趋势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是当前的主要趋势。

随着全球交流和合作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医药的疗效和价值表示兴趣。

未来,中医药将进一步走向世界,与西医药一道构建全球化的医药体系,为全人类健康服务。

2. 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科技创新是中医行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疗效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组学、生物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中医药的研究将更加精准和高效,药物的研发和制造将更加科学和规范。

3. 教育培训体系完善为了推动中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势在必行。

中医药教育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培训更多的中医师和中药师。

此外,要加强国际间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家和跨国合作人才,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 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是中医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然而,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医疗服务的提升,一些管理问题也逐渐浮现。

本文将针对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首先,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中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的特殊性需要具备中西医结合背景的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

然而,目前市场上能够胜任中西医结合医疗工作的专业人才仍然较为缺乏。

因此,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与引进,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其次,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中存在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的特殊性要求医院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然而,一些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服务质量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化。

针对这一问题,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提高整体医疗服务的水平。

此外,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中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上,由于中医药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一些中西医结合医院可能在中医药资源的利用上存在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策略,加强中医药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确保资源的均衡分配。

最后,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中存在宣传和推广不足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推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对于广大患者来说,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仍然相对陌生,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知。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加大对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的宣传力度,推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服务项目,增加患者对中西医结合医疗的信任与认可。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中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资源配置不均衡以及宣传推广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加强人员培训与引进,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并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相信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管理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之我见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之我见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之我见 本文简要回顾了半个世纪中西医结合医学在防病治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与研究新药、人才培养和机构设置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并介绍了结合医学的国际现状。

认为是医学自身的发展和医学发展新模式给了中西医结合的更多机遇。

结合是必然,但结合又是个过程。

如果将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和内容表达为交叉兼容、互补结合和结合创新,就目前国内总体而言是创新还不多。

在展望未来时,作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同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和总结,以求真、求实、求新的科学态度,在各自所从事的专业内外去努力寻找交叉点和结合点,在新的世纪里,中西医结合医学从基础性研究到临床应用,从医到药,特别在创新性研究方面当有更多突破。

1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现状中西医结合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科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疾病防治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规律出发,一直予以高度的重视和积极支持,因此有了长足发展。

如今的状况是: 1·1 防病治病方面 创立了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诊断与治疗模式和方法。

由于采用辨病和辨证结合、微观与宏观结合,无论是临床应用还是在理论上都有所创新。

如骨折的动静结合治疗、部分急腹症的非手术治疗、多脏器衰竭的综合治疗、运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病,以及对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皮肤病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对针刺镇痛、中医脏象的研究等都已有较为丰厚的积累,己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现代化的诊疗规范和标准。

1·2 运用现代技术研究和开发传统中草药方面 如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再到人工合成,从砒霜中分离三氧化二砷和四氧化四砷,从五味子中提取联苯双脂,从川芎中提取川芎嗪,从青黛中提取靛青红,从苡仁中提取苡仁内脂,从丹参中提取丹参酮等,所制成的制剂有些被准入欧美医药市场,有些被WHO推荐为常规用药。

1·3 从人才到机构中西医结合医学已形成体系 (1)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11月10日发布的于1993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学科分类与代码》已明确将“中西结合医学”列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该研究对该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近3年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

主要
针对该院政策支持不够、中医理论继承薄弱、中医人才的缺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市政府提出的中医药治疗政策和该院的激励机制、人才引进,重视中医人才的培养等对策进行了分析总结,以促进该院中医临床运用及可持续发展。

标签:中医发展;存在问题;对策;中西医结合医院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approximate 3 year’s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TCM in our hospital. Mainly focu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our hospital insufficient policy support,weak TCM theory,lack of talents of TCM,and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treatment policies of TCM established by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and strategy of incentive mechanism,talent introduction,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alents of TCM cultivation,which expected to promote the TCM clinical us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hospital.
[Key words] TCM development;Existing problems;Strategy;Combin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2]。

在西医标准化、科学化等的冲击下,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3]。

因此,应充分认识中医药的发展现状,针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正确的应对政策与措施,使中医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从而振兴中医药事业,使其蓬勃发展[4-5]。

现对该院中医近3年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

1 2014年前存在的问题
1.1 政策支持不够
目前很多中西医结合医院普遍存在以经济效益为主而“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6-7]。

尽管该院拥有4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和1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中医治疗在临床中的运用较多。

但因该院实行政策如:中医科研、新技术运用无奖励;该院医师开具中医技术治疗尚无奖励论著、著作、科研课题及科研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名贵中草药报账比例低或不报账,配方中报账,(如红花、虫草和三七等),导致该院中医人员不学中医、不用中医,中医专业医师也不开中药饮片,且不采取中医治疗。

目前该院中医发展已至瓶颈,在该院中医受到西医临床的排斥,尤其是外科系统,2014年中药饮片仅占总药品比例的8.6%。

中医发展的现状不佳,2013年和2014年该院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临床路径病历书写率仅为18%和26%,临床医师很少用中医,严重制约着该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1.2 中医理论继承薄弱
该院有省级名中医1名,市级名中医3名,中医继承没有鼓励政策,师徒均无好处。

该院名中医未带该院的中医师,致使中医师后备人才很少学中医和用中医,中医药在理论上继承乏力、创新不足是导致中医临床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目前对中医的理论研究仍局限于整理与继承方面,学术继承的困顿直接导致中医人才学术水平偏低。

1.3 中医人才的缺乏
中医药人才不足,中医药人才所占比例偏低,名老中医或优秀中医人才更是严重匮乏,中医传统治疗技术继承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8]。

该院部分外科主任对中医不够重视,不愿意引进中医人才,该院中医人才所占比例仅为1:7。

中医药最大的危机是后继无人,严重影响中医工作的开展。

尽管在国家大力提倡下,中医耳穴、熏洗、耳贴、足浴等在中医护理运用较好,但在该院因中医护理专业人员缺少(以西医护士为主)而发展相对滞后。

在20个临床科室主任中,中医主任仅有2个。

1.4 中医评价规范
不少中医院因中医诊疗的落后逐渐西化及中医药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甚至运用西医政策规范和标准来评判中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院中医的发展。

该院使用的中药仅限于优势病种和临床路径产生廉价有效的中药制剂,每年中医疗效分析仅针对于中医优势病种和临床路径,缺乏对更广泛中医诊疗技术的评价和改进方案。

2 2015年该院采取的对策及成效
2.1 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
基于本市政府规定,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采用中医药治疗,可享受额外5%的医保报销,2015年该院提出奖励政策如管床医师书写甲级中医病历或医师开具中药饮片或临床医师开展中医新技术,医院将给予适当的奖励,该院内科系统和绝大多数外科医师开始写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临床病历,2015年11月起每月最少435份,最多达1240份。

此外,由于有经济奖励,许多西医人员开始写中医病历,2015年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临床路径病历书写率为89%,中医处方比例达38.6%(见表1)。

该院2015年中药及中成药占总药品比例已上升至15%。

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中药饮片不占药品收入,所以鼓励开中药饮片,2015年中药饮片比例达10.2%(见表1)。

此机制为该院中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2 人才引进,重视中医人才的培养
国家和省中医重点专科聘请了中医专家每月来该院坐诊和教学查房,使中医重点专业门诊量有所增加,还带来了一些新的中医诊疗技术,以运用于临床。

目前,该院中医重点专科的中医疑难病例讨论执行较好,每年均有中医优势单病种及中医临床路径的疗效分析和改进方案,中医重点专科中医收入比例已上升至
21.6%(见表1),其余科室执行仍不佳。

最近统计显示,该院中医类及中西医结合医师占总医师比例24.4%(其中中医师所占比例达77.4%,见表1),中医专业护士占比11%,比例有所升高,2015年该院中医护理开展了52种项目,较去年增长10.64%(见表1),但仍较低且接收中医专业进修的医护人员仍较少,仅为10.4%。

为提高该院中医人才中医理论及技能,不仅邀请省内著名老中医至该院内坐诊、授课,以培训年轻中医师,还选派中医医师到四川省骨科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每年度国内或省内中医学术年会。

此外,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第五批全省老年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通知,要求该院名老中医带中医师学徒,使一些年轻中医医师有机会跟师学习,以取得宝贵的经验。

该院还规定每年年终对全院西医和中医人员进行中医知识考试,其结果与个人评先、评优、晋职晋升、个人调动挂钩,该院中医人才的理论及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3 结语
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的时代,中医必须要坚持中医自己的发展规律,在发展过程中走自己的实践研究之路[9]。

中医人员是实施中医治疗及护理技术操作的成员,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需用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中医理论内涵,学习和掌握各种中医理论、技术和技能,确实做到正确、安全、有效,取得患者的理解、信任和合作,使治疗达到满意效果[10]。

在2015年,该院中医工作推进比较大:如医务人员对中医及护理兴趣较浓,愿意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诊疗,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各科室配备了中医研究生,医院的中医文化氛围较浓厚;在政府政策支持下,绝大部分患者开始接受中医治疗技术。

然而,由于中医院校毕业的医务人员少,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水平不高,中医技术的开展疗效不佳,不够理想。

此外,国家对中医技术报账比例低,病人接受程度受影响,开展受到一定阻碍。

[参考文献]
[1] 张广清,关丽娟.中医护理特色与存在问题[J]. 现代临床护理,2010,9(2):60-63.
[2] 史慧敏,李富和. 北京市昌平区社区中医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 (9B ):2962-2966.
[3] 桑滨生. 关于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考[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8,1(2):39-43.
[4] 杨小生,王永胜. 浅谈某市基层中医医院中医药的发展现状[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6):287-288.
[5] 刘家强,乔明琦,张惠云. 关于中医发展问题的讨论[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9):1759-1760.
[6] 李晓军,张红,黄卫华. 中医药文化逐步在中医医院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J]. 河北中医,2014,36(8):1279-1280.
[7] 陈益高. 发展中医药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4):240-242.
[8] 姚勤. 中医医院发展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建议[J]. 湖南中医杂志,2008,24(1):3-4.
[9] 李建,樊惠兰. 从培养模式改革谈中医临床型人才培养[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1):77-78.
[10] 唐乾利,何清湖. 中医发展现状与现代化的若干问题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2728-2730.
(收稿日期:2016-0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