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版高中思想政治知识完整归纳: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框架版课件(15张PPT)

上层建筑 氏族制度
国家产生 奴隶主专制
封建君主专制
自由平等博爱 民主政治制度
二、知识整合 网络构建
原
始 社
原始 社会
会
的
解
体 从原始社会 和 到奴隶社会 阶
级
社
奴隶
会
社会
的
演
进
①地位:最初阶段,最低级阶段。 ②生产力状况: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 ③发展阶段: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④生产关系特点 ⑤原始社会氏族管理方式:氏族议事会 ⑥原始社会解体:私有制产生 ⑦阶级
①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生产关系的特点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意义 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主要表现是: 原因:a.直接原因b.根本原因: 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
二、知识整合 网络构建
科学社会主义产 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坚定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焕发生命力
进
封建社会
生产关系、历史进步性、残
原始社会
酷统治(局限性)、主要矛
地位、阶段、生产力、生产
盾及斗争、解体
关系、社会组织、解体……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议题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核心考点
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义 的 创
1.改革开放以来的全部 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背景、 标志、意义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理论成果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成绩和进 步的根本原因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复习提纲主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原始社会(一)经济(二)社会结构(三)原始社会末期 人类的最初和最低阶段生产力(低下) 劳动者: 采集者 生产者 劳动方式:采集 农业、畜牧业 劳动工具:旧石器 新石器 劳动对象:大自然(适应自然) 大自然(改造自然) 生产关系所有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分配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社会关系:平等互助的生产关系部落联盟部落 部落 部落 部落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成员地位平等,通过氏族议事会共同管理集体事务。
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家庭劳动代替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原始社会解体出现奴隶主和奴隶主阶级二、阶级社会阶级: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一)奴隶社会1、生产关系:所有制: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分配制: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关系地位: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2、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3、社会结构: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国家产生了)4、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5、进步性: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二)封建社会1、生产关系2、封建土地所有制(1)地位: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
高中政治统编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则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要通过改革,促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3.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取代落后的生产关系的过程。
4.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5.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的解体: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 ②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取代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相应地有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③贫富分化加剧,使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促使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私有制确立影响)6.国家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根本属性:阶级性7.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7.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8.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第一课知识点梳理-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1

第一课背诵知识点梳理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即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1)劳动者——主导作用,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构成要素(2)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3)劳动对象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1)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所有制)构成要素(2)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产品如何分配(分配制)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3.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二、原始社会1.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2.生产力特点: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3.生产关系特点:(1)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2)生产关系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3)平均分配劳动产品4.主要矛盾:人与自然5.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三、奴隶社会1.私有制的产生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产品剩余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逐渐私有化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社会地位不平等原始社会解体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
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不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2.奴隶社会生产力特点: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文字的发明应用、脑力体力劳动分工)3.生产关系特点:(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4.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阶级: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5.奴隶社会产生了暴力机关:军队、法庭、监狱,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6.国家: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0个必备知识点

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0个必备知识点1. 土地也变为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2.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3.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7.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8. 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9.《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0.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12.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13.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明显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14.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剥削农民的基础。
15.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1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17.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8.近代以后中国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19.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0.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民族,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清单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题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区别:①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等三个基本因素。
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②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三方面内容。
(2)联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1)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①原始社会生活基本单位:氏族--部落--部落联盟②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氏族的管理方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
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
氏族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4)原始社会的解体: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知识清单+思维导图+易混易错(新教材新高考)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导图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
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和发展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二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统编版(2019)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私有制及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关键能力:通过分析史实材料,采用图说等方式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能够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增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2、科学精神能够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公共参与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奉献自己的力量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2.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和本质四、课前准备准备与各种社会形态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材料。
例如,原始人劳动的场景、原始人使用的工具、原始社会聚居的情况、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相关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等、奴隶社会奴隶劳动与封建社会农民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从根本上讲,我们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这有助于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通过学习本课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2、新课讲授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探究一: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五千余年,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古代传说等了解和说明原始社会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历史,我们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可以了解远古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情况,通过对古人类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早期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通过对一些民族生活和民族的考察,可以认识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通过有关的远古神话传说也能了解原始社会的一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