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

合集下载

共轭高分子构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共轭高分子构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共轭高分子构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保、节能的追求,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作为新一代发光材料备受关注。

其中,共轭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电致发光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共轭高分子在构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

共轭高分子是由具有π电子的共轭系统连接而成的高分子。

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质,可以通过调整共轭系统的结构和改变共轭系统的长度来实现不同颜色的发光。

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共轭高分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共轭高分子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共轭系统中的π电子能够在分子内自由传递,因此共轭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

同时,与传统的发光材料相比,共轭高分子的载流子迁移率更高,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发光效率。

其次,共轭高分子能够通过固态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来提高发光效率。

传统的有机发光材料在溶液状态下通常会发生聚集引起的荧光猝灭现象,导致发光效率低下。

而共轭高分子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可以在固态聚集状态下发射荧光,极大地提高了发光效率。

此外,共轭高分子具有良好的机械可加工性。

由于其分子链结构的可调性,共轭高分子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成薄膜、纳米颗粒等形式,并且能够通过改变共轭结构来调控材料的光学性质。

这使得共轭高分子在多种载体中的应用非常灵活。

在实际应用中,共轭高分子构建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生物医学等领域。

首先,在照明领域,共轭高分子材料可以制备出高亮度、高效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OLED作为新一代照明技术,具有色彩饱和度高、能耗低、可柔性等优势,已经成为发展方向。

而共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使OLED的发光效果更加均匀且可调,能够满足更多场景下的照明需求。

其次,在显示领域,共轭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构建有机发光场效应晶体管(OFET)。

OFET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透明度高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触控面板、柔性显示等领域。

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西北工业大学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LED
ELM简介
ELD简介
PLED材料
PLED最新进展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西北工业大学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LED
ELM简介
ELD简介
PLED材料
西北工业大学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LED
ELM简介
ELD简介
PLED材料
PLED最新进展
PLED材料的性能参数
发光光谱
发射光谱通常有两种,即光致发光光谱(PL)和电致 发光光谱(EL)。PL光谱是由光能激发的,而EL光谱 则需要电能的激发。通过比较器件的光谱和不同载 流子传输材料和发光材料的光谱,可以得出复合区 的位置以及实际发光物质等信息。一般说来,光谱 分散范围愈窄,其单色性愈好
PLED最新进展
西北工业大学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1048 –1052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LED
ELM简介
ELD简介
PLED材料
PLED最新进展
西北工业大学
J. AM. CHEM. SOC. 9 VOL. 131, NO. 40, 2009
小分子类:
蒽化合物、芴类小 分子 、芳胺类材 料 、喹吖啶酮类 、 有机类硼类蓝光材 料
聚合物类:
聚对苯乙烯撑,聚 噻吩,聚苯胺、和
聚咔唑
西北工业大学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功能高分子化学-13(电活性高分子-1)

功能高分子化学-13(电活性高分子-1)

高分子驻极体的压电、热电性质
高分子驻极体带有显性电荷 物质的压电性质:物体受到一个应力时,材料发生 变性,在材料上诱导产生电荷。
d : 压电应变常数
1 Q d A T
T : 应力 Q : 电量 A : 测试材料面积
材料的压电性质是一个可逆过程。 物质的热电性质:材料自身温度发生变化时,在材料 表面的电荷会发生变化。 换能材料
O
n CH 3
MEH-PPV的合成 Gilch法
OH O
K 2CO 3; DMF; Reflux
Br O O
HCl; HCHO; ZnCl2 Reflux CH 3
CH 3
O
O
THF; tert-C 4 H 9OK
ClH 2 C O CH 2 Cl
25 OC
O
n
CH 3
CH 3
电致发光器件: ITO/MEH-PPV/Ca, 测得内电子效率为1.0%
高绝缘性非极性聚合物 制备高分子驻极体的材料 高极性聚合物
外力 测定
材料
材料形变
带电状况变化
电压值变化
驻极体压电和热电现象示意图
材料名称 聚偏氟乙 烯 聚氟乙烯 陶瓷 石英
压电常数 d31 (C/N) 20 1 171 2
热电常数 Pn[C/(cm2.K)] 4 1 50
介电常数 Ε(10Hz) 15 8.5
该法使用少。
2. 浸涂或旋涂成膜法
溶剂 涂层材料 一定浓度溶液 ITO电极 .. . ..
.
单层膜
溶剂挥发
一定浓度溶液
可制多层器件的膜
需要电致发光材料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限制了应用。 3、原位聚合法
在电极表面直接进行聚合反应而成膜。可利用 电化学反应、光化学方法引发聚合。 适用于溶解性很差的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可制得非常 薄的膜。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4. 亮度,效率高;
5. 直流驱动电压低,能耗少,可与集成电路驱动相匹配; 6. 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7. 可实现超薄的大面积平板显示;
8. 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可做成柔性显示器。
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PLED)
PLED,即第二种有机发光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也称为高分子发光 二极管(PLED),由英国剑桥大学的杰里米伯勒德及其同事首先发现。聚 合物大多由小的有机分子以链状方式结合在一起,以旋涂法形成高分子 有机发光二极管。 作为一种发光显示材料,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材料具有很强的 应用潜力,因为它是一种自发光的材料,并且还具有制作相对容易的优点。 因此在制作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s)时,PLED材料是一种很好的基 本材料,因为与小分子OLED材料20 ~25的发光效率相比,PLED材料的 发光效率则为30~40。
驱动电压30V, 但是器件的量子效率很低,小于1% 特点: (1)单层器件;(2)驱动电压高; (3)器件效率低
3). 1987年美国Kodak 公司的邓青云等采用了夹层式的多层器件结构,开创 了有机电致发光的新的时代。
创新点:(1)多功能有机层的结构; (2)超薄的有机层厚度
75nm 60nm驱动Fra bibliotek压小于10V最大外量子效率1%
最大亮度大于1000cd/m2
4).1990年,Burroughs等人将共轭聚合物聚对苯基乙烯(PPV)制作了高 分子发光二极管,简化了制备工艺,开辟了发光器件的又一个新领域, 即聚合物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
近十多年里,OLED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就器件的发光亮度、发光效率和寿命而言,OLED器件已经基本达到了 实用的要求。

《电致发光》PPT课件

《电致发光》PPT课件
致发光显示器面板,并开始量产, 同年9月,使用了先锋公司多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摩托罗拉手机大批量
上市。 近年来,OEL的突破性进展,并引起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已有
90多家公司在开发OEL,而且每个月都有新公司加入。 国内公司有: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维信诺公司(南风化工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清华创业投资公司、咸阳彩虹集团等在北 京注册成立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与彩虹集团合作已在建立1条小 试实验线、廊坊市锡丰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大学、吉林大学与有关公司合作 开发的谈判也在积极进行之中等。 这一切都表明,OLED技术正在逐步实用化,显示技术又将面临新的革命。
(4)电子在穿过发光层后,被另一侧的界面俘获。
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一般采用交流驱动,在交流驱动情况下,
当外加电压反转时,上述4个过程重复进行,实现连续发光。
基板
透明
第 一
电极 绝


分散型 交流电 致发光
分散型 直流电 致发光
玻璃 或柔 性塑 料板 玻璃 基板
ITO膜 ITO膜
发光层
第 二



ZnS:Cu,Cl ( 蓝 — 绿) ZnS:Cu.Al(绿) ZnS:Cu,Cl,Mn (黄 色)

致发光
薄 膜 型 玻 璃 ITO膜
直流电 致发光
基板
ZnS:Mn 薄 膜
有机 电致 发光
玻璃 或柔 性塑 料板
ITO膜
空 穴 输 运 层
有机薄膜
电 子
(Alq3)
输 运

Al 商品化 精 细
阶段
矩阵
显示
Al 研 究 阶段
Mg Ag

功能高分子化学课件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功能高分子化学课件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功能高分子化学课件电致发光 材料及器件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介绍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基础知识、性质和广泛应 用。通过这个课件,您将会了解到电致发光技术的原理和未来发展趋势。
电致发光基础知识
发光机理
电致发光是通过电流激发发光分子产生能量释放的现象。激发电子跃迁至激 发态,然后通过光致发光机制将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
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的应用
广泛应用于
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和照明等 领域。
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的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将实现更高的亮度、更低的功率消耗,并进一步 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结语
• 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 未来,我们有望见证更多创新的发光材料和器件应用的出现。
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质
1 发光性能
衡量发光材料亮度、色彩饱和度和发光效率等方面的性能。
2 稳定性
评估材料在长时间使用中的稳定性,如寿命、耐热性和抗氧化性。
3 加工性能等
材料在制备电致发光器件时的可加工性、薄膜制备条件等方面的性能。
电致发光器件
器件种类
电致发光器件根据使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无机电致发光器件。
发光颜色发生机制
发光颜色的发生取决于发光材料的能带结构和有机染料(用于有机电致发光 材料)的分子结构。
常见的电致发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含有有机分子的材料,可实现丰富多彩的颜色和高亮度。
无机电致发光材料
使用无机物质制备的材料,具有稳定性和长寿命的特点。
杂化电致发光材料
结合有机和无机组分的材料,优化了发光性能和稳定性。
器件构成
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提取层等是组成电致发光器件的关键组成部分。

《电活性高分子材料》PPT课件

《电活性高分子材料》PPT课件

说明:
①、制备时的温度应达到该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以上,熔点
以下。
精极化过程越快、极化程度越大。 ③、当聚合物沉积在电极表面时,电荷可以通过电极注入材 料内部,使驻极体带有真实电荷。如果聚合物与电极保持一定间 隔,可以通过空气层击穿放电,给聚合物表面注入电荷。因此热 极化过程经常是一个多极化过程。 特点: 优点是--极化得到的极化取向和电荷累积可以保持较长时间。
体纤维--卷烟过滤嘴(可替代醋酸纤维)。
精选课件ppt
14
第三节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
一、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概述 1、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
当施加电压参量时,能够将电能直接转换成光能量的功能高 分子材料称为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其中电致发光又称电致荧光 现象。
2、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发展史 20世纪初发现晶体(SiC)电致发光材料,60年代发现非晶态
铍等的络合物,恶二唑衍生物PBD等。 B、高分子电子传输材料
聚吡啶类的PPY、奈内酰胺聚合物4-AcNI、聚苯乙烯磺酸钠 等。
精选课件ppt
20
②、空穴传输材料 相比于电子传输材料还未普遍使用。包括有机空穴传输材料
和高分子空穴传输材料。 A、有机空穴传输材料
主要有芳香二胺类TPD和NPB及其衍生物。 B、高分子空穴传输材料
精选课件ppt
9
三、高分子驻极体的形成方法
高分子驻极体的制备多采用物理方法实现。最常见的形成方
法包括热极化、电晕极化、液体接触极化、电子束注入法和光电
极化法。
如,热极化、电晕极化形成法:
1、热极化法形成法
➢ 是制备极化型高分子驻极体的主要方法。
➢ 在升高聚合物温度的同时,施加高电场,使材科内的偶极子指 向化,在保持电场强度的同时,降低材料温度,使偶极子的指 向性在较低温度下得以保持,而得到的高分子驻极体。

电致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材料(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简称EL材料)是一种能够在电
场的作用下产生发光现象的材料。

它具有在室温下工作、发光效率高、寿命长、能耗低等优点,因此在显示、照明、生物医学、安全标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EL材料的基本原理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发生辐射
而产生光。

目前,主要的EL材料包括有机EL材料和无机EL材料两大类。

有机EL材料是指以有机化合物为基础的EL材料,其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
可制备成薄膜、柔性度高,适合于柔性显示器件的制备。

有机EL材料的发光颜色
丰富,可以通过不同的有机分子设计实现多种颜色的发光,因此在显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机EL材料是指以无机化合物为基础的EL材料,其优点是发光效率高、寿
命长、稳定性好,适合于大面积照明和显示领域的应用。

无机EL材料的发光机理
复杂,通常包括发光中心和激活剂等组成,通过控制发光中心和激活剂的种类和浓度可以实现不同颜色的发光。

除了有机EL材料和无机EL材料,近年来还出现了混合型EL材料,即有机无
机杂化EL材料。

混合型EL材料综合了有机EL材料和无机EL材料的优点,具有
发光效率高、寿命长、制备工艺简单等特点,因此备受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EL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未来,随着
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EL材料将会在显示、照明、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18
光致发光
紫外激发时,入射光被有机发光材料吸收, 使基态电子激发到激发态,形成电子—空穴 对,即激子非辐射复合。
可编辑ppt
19
电致发光
电致发光的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 即电能转变成光能。在具有一定的载流子 迁移率和固态荧光量子效率的有机薄膜发 光材料两边各加一个电极,即可制备出简 单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施加一定的电 压后,就会发生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 (electroluminescence,简称EL)现象。
可编辑ppt
20
材料的电接触
(1)金属电极与聚合物材料的电接触
聚合物材料的导电特性与聚合物结构有关, 由于给电子聚合物材料电离能较低,与固体 电极接触时容易给出电子而形成阳离子自由 基,通过氧化—还原过程形成空穴型导电材 料;而受电子聚合物材料,由于其电子亲和 势较大,容易从接触电极得到电子从而形成 阴离子自由基.通过氧化—还原过程形成电 子型导电材料。
可编辑ppt
17
余辉在10 -8 秒以下的称荧光.如受外来光 线激发发光的荧光灯发光;受阴极射线激发 发光的电视屏发光;都为荧光.荧光是冷光, 其余辉时间与发光体温度无关.荧光灯管和 电视屏上都涂有发光物质,荧光灯上涂的发 光物质常为卤磷酸钙.
磷光邮票与荧光邮票的区别:磷光邮票和荧 光邮票都是发光邮票,在紫外灯照射下发出 蓝绿色余辉,主要区别是撤除紫外线照射, 荧光邮票亮光立即消失,而磷光邮票亮光消 失较慢。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
可编辑ppt
1
概述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开发无机半导体 电致发光器件,因为它们在通讯、光信息处理、 视频器件、测控仪器等光电子领域有着广泛而重 要的应用价值。
无机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粉末、半导体薄膜等 电致发光器件尽管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 其复杂的制备工艺、高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 不能大面积平板显示、能耗较高以及难以解决短 波长(如荧光)等问题.使得无机电致发光材料的 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可编辑ppt
3
⑤器件很薄,附加电路简单,可用于超小 型便携式显示装置;
⑥响应速度快,是液晶显示器(LCD)的1000 倍;
⑦器件的像元素为320个,显示精度超过液 晶显示器的5倍;
⑧寿命可达一万小时以上。
但是用有机小分子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 发光稳定性差,距实用要求还相差甚远。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21
电致发光的量子效率
聚合物电致发光的一个重要参数是量子效 率,它是指在一定电功率输人下的光功率 输出。提高量子效率,即是减少器件的无 用的电功率损耗。设总的电功率输入为P, 电流为J,则
可编辑ppt
22
载流子注入效率
由于发光器件有一串联电阻R只的存在.有部 分功率要消耗在焦耳热上。这一串联电阻是聚 合物的体电阻和聚合物与金属电极的欧姆接触 电阻之和。对发光有贡献的功率是JV,V是加 在器件上的电压,J是流人器件的总电流,总 的注入电流分为如下部分:
4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不仅具有小分子有机电 致发光材料的特点,而且有可弯曲、大面 积、低成本的优点,
可编辑ppt
5
聚合物电致发光的一些基本概念
载流子 激子 单线态与三线态 磷光和荧光 电致发光的量子效率 载流子注入效率
可编辑ppt
6
激子
激子是处在激发态能级上的电子与价带 中的空穴通过静电作用束缚在一起而形成 的一种中性准粒子。激子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Frankel激子,即紧束缚激子,它的 激发限制在分子的内部或其附近,简称小 激子;另一类是弱束缚激子,即wannier激 子,它的作用范围可以在多个分子之间, 因而降低了电子和空穴问的库仑作用,增 加了它们的距离,也称其为大激子。
一个光子,或者产生多个声子。对有机发
光材料来说为获取较高的量子效率,当然 希望激子复合后主要产生光子。
可编辑ppt
8
可编辑ppt
9
可编辑ppt
10
单线态与三线态
可编辑ppt
11
可编辑ppt
12
可编辑ppt
13
可编辑ppt
14
基态的分子中,电子都处于尽可能低的能 量状态,要使电子从低能轨道跃迁到高能 轨道,必须供给能量。当分子受到光的照 射时,如果光子的能量能满足电子所需能 量时,电子便有可能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进 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这叫电子的跃迁,此 时分子的电子排布违反了构造原则,称处 于激发态。
可编辑ppt
2
有机化合物电致发光材料
有机化合物可通过分子设计的方法合成数量 巨大、种类繁多的有机化合物发光材料,使 得由有机材料构成的电致发光器件有着众多 的优势
①可实现红绿蓝多色显示;
②具有面光源共同的特点,亮度≥200cd/m2; ③不需要背照明,可实现器件小型化;
④驱动电压较低(直流l0v左右),节省能源;
可编辑ppt
15
基态的最高占有轨道中有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又称单线态。激发后,在两个轨道中各有一个电 子,但它们自旋仍然相反,仍叫单线态,由于是 激发态,所以又称激发单线态。激发单线态不但 违反了构造原则中的能量最低原则,也违反了洪 特规则,非常不稳定,它们可以通过一种系间交 叉(ISC)的方式使跃迁的电子自旋方向反转, 使不同轨道中的两个单电子自旋方向相同,这时 能量有所下降,称三线态(用T1表示)。无论单 线态或三线态的激发态都是不稳定的状态,它们 会通过不同方式失去能量回到基态,这叫失活。
可编辑ppt
16
磷光及荧光
物质受到外来光线、电子、高能粒子的照 射时,就会发光.如果照射引起物质原子 外层电子扰动,电子受激后向低能级跃迁, 就可发射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
当照射停止后,发光仍能持续一段时间, 称为余辉,余辉的久暂决定于发光物质的 成分,通常在10-10秒以上.余辉在10-8 秒以上的称磷光.磷光的余辉时间与发光 物体温度高低有关,通常随发光体温度升 高而减少.
可编辑ppt
7
有机发光材料因分子间范德华力作用较弱,
对于处在激发态的有机分子,其电子与空
穴基本属于一个分子。因此大多数的有机 分子所形成的激子属于Frankel激子类型。 设激子的能级Eex。位于价带底能级Ec与价 带顶能级Ev之间,则它的激发能为Eg`= Eex—Ev ,小于Eg=Ec--Ev。显然激子的 束缚能为Ec—Eex;激子最终发生复合,即 在此过程中电子落人空穴之中,或者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