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新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新人教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目标解读】【课程标准】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红楼梦》。

2.昆曲和京剧艺术。

难点: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这是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折射出《红楼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无法取代的。

正如专家所评论,《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都达到顶峰的不朽名著。

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够完全参透其中的奥妙。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新课探究】1.《红楼梦》(1)清代小说空前发展的原因: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市镇的增多,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符合广大平民欣赏要求的小说日趋成熟;同时,北宋以来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印刷业的迅速发展,客观上也为小说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2)《红楼梦》①史料研读:史料一史料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隐藏作者身世的辛酸,揭示小说的悲剧主题。

)——曹雪芹史料三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敦诚赠曹雪芹诗②问题探究:a.请你结合三则史料,谈谈《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案提示:内容:《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地位: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答案提示:《红楼梦》不仅具有很好的思想性,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全书规模宏大,人物众多,语言优美生动,刻画人物细腻传神,塑造了许多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2.戏剧(1)特点:戏剧创作进入一个繁荣时期,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新人教版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红楼梦》 1.地位:《红楼梦》是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初 名《 石头记 》,在 乾隆 晚期时排印面世。 2.作者: 曹雪芹 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经 高鹗 整 理续写了后40回。 3.内容:以贵族青年 贾宝玉 与 林黛玉 的爱情悲剧故事为 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 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 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作者重点塑造 了 贾宝玉 、 林黛玉 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 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 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 意义。
①《水浒传》
A.曹雪芹 a.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西游记》
B.罗贯中 b.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③三国演义》 C.吴承恩 c.神话小说
④《红楼梦》
D.施耐庵 d.古典小说的高峰
快乐预习感知
一、选择题
1.明清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D )
A.诗 B.词
C.戏剧 D.小说
2.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是 ( D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3.蔡元培指出:“《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这部小说的
原作者是( D )
A.司马迁
B.罗贯中
【问题2】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而古典小说却能一枝独秀,出现了诸多名家 大作,这是为什么?
探究第一,市民生活的需要。明中叶以后,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 的萌芽,新的经济因素必然要在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 中得到反映,所以最能够反映市民阶层思想感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 的通俗文艺形式小说和戏曲,便打破诗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而得到长 足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
过关 训练 (guò〃guān)
10.清朝前期(qiánqī),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出现了一 批优秀剧作。其中两部传世之作被清朝统治者认 为有怀念故国之嫌,予以禁演。这两部剧作是( ) ①《B牡丹亭》 ②《长生殿》 ③《桃花扇》 ④《窦娥冤》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过关 训练 (guò〃guān)
8.下列有关清代戏剧创作发展的特点,说法不正
确 的是 (zhèngquè)
D( )
A.剧种不断增多
B.表演艺术推陈出新
C.流派风格争奇斗艳
D.剧目多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过关 训练 (guò〃guān)
9.明朝时,昆曲表演艺术(biǎo yǎn yì shù)日趋成熟,成为一 个全国性的剧种,最有代表性的剧作家是( )C A.关汉卿 B.吴承恩 C.汤显祖 D.孔尚任
目标 导航 (mùbiāo)
课程标准

考纲要求
以《红楼梦》和京剧 明清小说。 为例,了解清代文学 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第一页,共四十四页。
首页
末页
知识 要点 (zhī shi)
一、《红楼梦》 1.作者: 曹雪芹 ;初名:《石头记》。
2.成书时间:清代(乾隆晚期)。
3.内容:以贵族青年(qīngnián)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 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 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 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描写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 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被誉为中国(zhōnɡ ɡuó)古典小 说的巅峰的著作是( ) C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一、导入新课“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这是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折射出《红楼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无法取代的。

正如专家所评论,《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都达到顶峰的不朽名著。

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够完全参透其中的奥妙。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二、探究新知(一)《红楼梦》1.展示材料:材料一下图为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材料二《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

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

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

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

不佞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

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筍,然漶漫不可收拾。

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

——程甲本《红楼梦》卷首,《红楼梦序》(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思考:(1)《红楼梦》是一本讲述什么的小说?它为什么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呢?(2)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和《红楼梦》的影响。

提示:(1)《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写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显示出封建制度的种种罪恶,以及必然灭亡的命运。

原因:《红楼梦》中,封建制度的种种罪恶体现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宗教、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红楼梦》是我们认识封建社会的一本教科书。

(2)特点: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精练而生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知识梳理+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知识梳理+练习题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红楼梦(107-108页)1.清代文学艺术取得很大成就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107页导入框)2.作者:曹雪芹(前80回)高鹗(后40回)3.初名《石头记》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4.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5.历史意义:(1)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6.《红楼梦》的艺术特点:《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炼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7.《红楼梦》的流传:出版后,虽然被统治者列为禁书,却始终无法禁绝,还吸引了很多学者对其进行全面研究,以至于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红学。

至今,又被译为多种文字。

8.评价:(1)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

(2)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二、昆曲和京剧艺术(109-111页)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1. 清朝戏剧的繁荣发展(1)发展原因: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

(2)观看戏剧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3)剧种不断增多,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

2.昆曲(1)兴起: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2)特点:昆曲集中体现了南曲的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杂糅诗词歌赋,结合舞蹈武术,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1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清朝前期的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1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清朝前期的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 ,使学生理解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艺术特色 ,知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还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知道清朝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 ,最||有影响的昆曲由盛转衰、京剧的形成与开展 .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 ,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 ,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其一 ,七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红楼梦?原著 ,教师单纯的叙说介绍 ,对学生而言 ,终究是隔靴搔痒 ,且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详尽介绍 .对此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已有认知 ,引导学生通过气氛热烈的课堂活动 ,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但切忌弄成单纯的故事会 ) .其二 ,由于地域的限制 ,可能学生对昆曲和京剧并不了解,教师可联系已学知识 ,点到即可 .【方式方法】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曹雪芹像、?红楼梦?插曲及昆曲、京剧选段等 .【教学过程】-、复习二、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头曲的片断 .提问: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哪部小说改编的 ?它的作者是谁 ?创作于哪一朝代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由此此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 )?红楼梦?教师在组织有关?红楼梦?的教学时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置"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红楼梦?的主题是爱情吗? 〞 "?红楼梦? 问世后,为什么几经统治者的封禁?〞 "?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 "对?红楼梦?的研究形成所谓的‘红学 ,说明了什么?〞等不同层次和角度的问题 ,在引导学生发表见解的根底上实现相关的教学目标 .2.联系前面学过的明朝小说 ,概括明淸小说开展的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开展 ,使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广泛的题材;②市民阶层的扩大 ,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增多;③印刷业空前兴旺 .(二 )昆曲与京剧艺术1.概述: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开展到淸代 ,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①戏剧创作 ,紧密联系社会现实 ,反映人民的心声 ,受到群众的喜爱;②当时 ,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③清朝吋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 ,剧u繁多 ,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 ,流派风格争奇斗艳 ,雅俗共赏 .艽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 .④市民阶层的扩大 .2.昆曲①播放昆曲?牡丹亭?片段,让学生体会一下昆曲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昆曲的开展:原是 ,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到明朝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代表作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艺术特色:集中体观了南曲淸柔婉转的特点 ,又保存了局部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 ,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揉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 ,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清朝前期 ,昆曲艺术开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昆曲的衰落朝中期以后 ,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原因:因循守旧 ,作品庸俗 ,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 .昆曲的兴盛到衰落 ,说明一种艺术要保持长盛不衰 ,必须与时俱进 , 不断吸收新鲜的东西 .3.京剧(1)播放京剧片断 (旦、老生的唱腔 ) ,感受其不同 .(2)简述京剧的诞生:四大徽班进京一 "皮黄戏〞 (京剧、京戏 )(3)概述京剧:戏曲剧种 .形成于北京 ,流行全国 .它以徽调、汉调为根底 ,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演变而成 .自咸丰、同治以来 ,经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创立和开展 ,逐步形成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 ,对各剧种影响很大 ,被称为 "国剧〞 .唱腔根本上为板腔系(有板眼的唱腔 ,以板、鼓或梆子击节 ) ,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 .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锣、铙、钹等打击乐器伴奏 .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 ,多用虚拟式程式动作 .角色主要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和许多分支,各描较为夸张的脸谱 .服装称为 "行头〞 ,突出装饰美 ,式样以明代服装为根底 ,不同朝代的人物均可穿着 ,但随身份、年龄、职业而区别 .传统剧目在一千个以上,在舞台上广泛流传的有二百多个 .在教学过程中 ,不必拘泥于戏剧专有名词 ,让学生大致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即可 .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对京剧目前不景气的看法 ,提出振兴京剧艺术的建议等 .四、课堂小结明清小说和戏剧的繁荣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艺的需要 .【课后作业】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 附:板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1课时课程内容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有条件的地方,欣赏戏剧、曲艺表演艺术。

教学目标 1. 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

2.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国粹” o3.通过小组分享、阅读小说片段、视频、问题探讨等方式,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4.尝试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培育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

两个子目内容呈并列教材分析关系,集中反映了清朝前期文化繁荣。

文学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开展、繁荣又是以一定社会政治、经济为根底的。

学习清朝前期文学艺术,首先要了解清朝前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开展的状况。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衰落时期。

政治上,清朝统治者用40年时间逐步完成了对全国的军事征服,并采取系列措施稳固统治,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逐渐开展到顶峰。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严厉的控制政策。

统治稳固过程中,满洲民众语言衣食、习俗等迅速汉化,学习汉文、读汉文著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

片段二列出书中一位重要人物的描写,请学生猜想是哪一主角?继续提问:你知道这是通过谁的眼睛向读者介绍林黛玉的么?教师介绍是通过贾宝玉的眼睛来讲述林黛玉,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这样写?片段三:(过渡)曹雪芹借着黛玉进府,带出了许多人物的出场。

每个人物出场的描写也是轻重不一的,对比之下衬托出一些重要就是出场的特殊。

列出王熙凤出场片段,请学生分析王(3)同学阅读材料,猜人物。

(林黛玉)(4)学生猜想。

(5)学生讨论(6)小组讨论(受宠、地位高、提醒学生所用照片均为经典的87版《红楼梦》中角色教师整理学生的答复,得出结论:《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的多面,人物角色的饱满。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课练】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课练】七年级下册历史
7 8 9 10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素养达标
11. 学科素养·史料实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品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 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作者重点塑造了贾宝 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 情 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 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可知,京剧脸谱( B )
A.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123456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4.被称为京剧奠基人的高朗亭,曾作为“三庆班”领衔主演进京献
艺,为乾隆皇帝祝寿。该史实发生于( D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1)写出材料一中“作品”的名称及其揭示的时代特征。 作品:《红楼梦》。 时代特征: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11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2)材料二中的两部作品是哪一时期哪一艺术形式的典型代表?结 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统治者对这两部作品的处理体现了当时在 思想文化上实行怎样的政策? 作品:清朝的昆曲。 政策:文化专制政策。
7 8 9 10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0.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 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 价的是( D ) A.《全唐诗》辑录的诗歌有近5万首 B.明长城由城墙、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C.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 D.《红楼梦》是艺术成就最高的清代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题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清代的文学成就与特色;知道昆曲与京剧的相关史实,了解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和特色;以《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昆曲的兴衰和京剧的兴起为例,探究清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明确它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
用具
课时练课件多媒体
教学
环节
说明二次备课复习
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唱脸谱》。

你知道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又是为何会产生京剧这一新的戏曲形式呢?
课程讲授目标导学一:《红楼梦》
1.教师讲述《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
2.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

)
3.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答案提示: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读教材,教师简要地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5.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的影响。

答案提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目标导学二:昆曲和京剧
1.图片展示昆曲脸谱。

2.提出问题:戏曲兴起的历史概况。

答案提示: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

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

3.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昆曲的代表作。

答案提示: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4.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昆曲的特点。

5.读教材,教师简短地介绍京剧兴起的背景。

(清朝中期以后,昆曲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逐渐走向衰落。

) 6.读教材,简短地介绍京剧兴起的过程。

7.史料解读。

材料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材料二:(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

——毛泽东
8.你能从材料中看出《红楼梦》的主题意义吗?
答案提示: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9.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明清时期戏剧与小说的共同点。

答案提示:在思想内容上反映了反抗封建制度的主题,在时代背景上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特点。

三、课堂总结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戏剧也是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3 板书设计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古典小说特点:反封建传统;突出个性;反映现实问题
代表作:《红楼梦》
昆曲和京剧的繁荣概况: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
表现:
昆曲: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等
京剧形成
小结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戏剧也是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古典小说特点:反封建传统;突出个性;反映现实问题代表作:《红楼梦》
二、昆曲和京剧的繁荣概况: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
表现:昆曲: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等
京剧形成
课后
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