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7狼和小羊一、教学要求:

(六年级语文教案)7狼和小羊一、教学要求:
(六年级语文教案)7狼和小羊一、教学要求:

六年级语文教案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懂得像狼一样的坏蛋要做坏事,总是要找借口的,对这样的坏蛋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

2.教学难点:懂得像狼一样的坏蛋,与他们讲道理是不行的。

●三、教具准备:

1.教学挂图一幅。

2.头饰两个:狼、小羊。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一则寓言,题目是什么?(指名让一学生回答:《坐井观天》)它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指名让另一学生回答:讲的是小鸟和青蛙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狼和小羊。张挂教学挂图。

3.请同学们读一遍这篇课文的题目。

4.哪个同学能告诉我,从题目上看,这则寓言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答:是在狼和小羊之间发生的故事)

5.那么,在狼和小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来看课文。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两个问题:2.课文里写谁找谁的碴儿?为什么?

●三、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完成下面要求: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联系句子内容解词。

3.想一想,狼一共找了几次碴儿?

4.找出狼和小羊三次对话的有关语句。

●四、检查效果

1.指名让学生回答思考题。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

(1)什么叫“找碴儿”?(答:找碴儿就是故意挑毛病)

(2)课文里写的是谁找谁的碴儿?(答:是狼找小羊的碴儿)找了几次?(答:三次)(3)狼为什么要找小羊的碴儿?(答:因为狼想吃小羊)

2.认读生字。

(1)板书:狼脏站伙怜先再争辩扑

(2)指名要学生认读生字。

3.课堂作业。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指名提问:什么叫“找碴儿”?课文中谁找谁的碴儿?找了几次?结果怎样?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课文。

(2)这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答:是说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喝水)(3)从这段课文中,我们能不能看出来是谁先到小溪边的?(答:是小羊先到小溪边喝水,狼是后来的)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2)上一节课,我们讲了什么叫找碴儿、狼为什么找小羊的碴儿?现在,请同学回答这个问题。(答略)

(3)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狼怎么样找小羊的碴儿,它要吃掉小羊的第一个借口是什么?(答:狼指责小羊把它喝的水弄脏了,问小羊安的什么心)

(4)从狼说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狼不但是凶恶的,(想吃小羊)而且是阴险狡猾的。(明明自己想吃人家,还要指责别人弄脏了它的水,问人家安的什么心)(5)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狼和小羊所处的位置。那么小羊是怎么回答狼的呢?(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6)从小羊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羊是单纯、善良、温和而又聪明的。(“吃了一惊”,“温和地说”,从水流的方向和各自所处的位置说明自己不可能弄脏狼要喝的水)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小羊善良、聪明的申辩戳穿了狼的第一个借口。那么狼的态度怎样,它会不会到此为止,不再找碴儿了呢?我们看下面的课文。

(2)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3)从这两段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狼在它的第一个借口被小羊驳回后,并没有放弃要吃小羊的险恶用心,它的态度变得蛮横起来,又找了第二个借口。请哪位同学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狼的态度变得蛮横了?(答:“狼气冲冲地说”、“你总是个坏东西”)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狼第二次又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借口呢?(答:指责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它的坏话)

(4)小羊又是怎么回答狼的呢?请一位同学有表情地朗读一遍第五自然段。

(5)可怜的小羊为什么喊起来?(答:因为狼蛮不讲理地又一次找借口,小羊着急了)

(6)什么地方说明小羊根本不可能说狼的坏话?(答:“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呢!”)

4.讲读第六自然段。

(1)小羊又一次以事实驳回了狼的借口,狼会不会到此罢休呢?我们来看最后一段课文。

(2)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

(3)狼为什么不想再争辩了?(答:因为狼的两个借口都被小羊驳回,它实在找不出新的借口了)

(4)狼最后对小羊的态度怎样?(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向小羊身上扑去)(5)狼第三次又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借口?(答:“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6)“反正都一样”在这里说明了什么?(答:说明狼的蛮不讲理,它已经不再给小羊申辩的机会了)

5.小结。

(1)狼三次找碴儿,一次比一次凶,一次比一次不讲道理,而小羊始终是那样温和、善良、有礼貌、讲道理,狼为什么还要向小羊身上扑去?(答:因为像狼一样的坏蛋要做坏事,是不讲道理的)

(2)小羊该怎么样做才不会被狼吃掉呢?(答:不光要讲道理,而且要勇敢抵抗狼的进攻)

(3)小羊最后会不会被吃掉呢?请大家课后自己设想一下这个故事的最后结局。

三、课堂练习

1.指导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听写课文后的词语。

附:板书参考

7.狼和小羊

(____(省、市、区、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郑红云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3、草虫的村落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的是在田野里,作者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 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他看到了茂盛的森林——细密的草丛; 看到了迷失在森林里的游侠——一只黑甲虫;看到了散布在森林边缘的村子—— 草丛周围的虫子的洞穴;看到了大街小巷中美丽的南国少女——花色斑斓的小圆 甲虫,还有经过长途旅行到此来访的庞然大物——蜥蜴;看到了奏出灵泉般音乐 的演奏者——一群振翅鸣叫的甲虫;还看到村民们行色匆匆的劳动生活。作者以 他丰富的、独特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草虫世界,使我们感受到作 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那颗不曾泯灭的童心。 二、学情分析: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和句子,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教学目标: 三、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方法与过程目标: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 灵对话” 四、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 五、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六、授课类型:讲读课文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 抄卡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詹天佑》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詹天佑》教 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 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教学难点: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祖国,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今天将走近身怀赤子之心的爱国人士詹天佑,去感受他的爱国情怀。2.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投影:

(1)本文的中心句是:-----------------(板书:杰出爱国) (2)这篇课文通过对詹天佑的----.、------的描写勾勒出了他---------的高大形象。 (3)本文是按照先概括再具体的方法安排材料的,重点叙述了詹天佑从-------、---------、----------三个方面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三、了解背景,研读体会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 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1)当时的情况怎样? (2)当地的自然环境如何? (3)全国的反映如何? 师:顶着重重压力接受了任务,可以看出詹天佑的爱国情怀。除了这部分外,还能从哪部分内容体现出詹天佑的爱国? 2、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着一路 的高山深涧,面对着国人的殷切期盼,詹天佑面临着巨大压力,他动摇了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 3、读读第四自然段,勾画出詹天佑说、做、想的句子。 思考:从中体会到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补充资料)齐读本段。 4、课文除了写詹天佑的爱国,还有他的杰出,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研读 5、6自然段,体会詹天佑的智慧。(出示课件:开凿隧道、人字形线路示意图)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六年级上册语文《詹天佑》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詹天佑》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詹天佑像,“人”字形的线路图。学生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詹天佑像,你们知道这是谁吗?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教学预设:如果生没搜集,就由教师做简要介绍。 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自由谈 3、看来詹天佑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这节课 让我们走进课文,近距离地了解(师指课题詹天佑),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詹天佑 1、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归纳出了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让 我们一起来找到它。 2、生找到句子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合作学习,了解人物 1、生默读课文思考:杰出、爱国在文中哪些文段中表现出来的?自己读到这些文段后的体会是什么? 2、与小组内同学讨论一下,互相交换意见,以小组为单位得出 小组的观点,派出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应该在文中的2─6自然段中找句子。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刚提出修筑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 就出来阻挠,而且要挟清政府只能用本国的工程师,否则他们就要 干涉。就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接受了主持修筑铁路的任务。这个 消息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嘲笑,而詹天佑并没吓倒,而是顶住压力, 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一部分在2──3自然段。 在修筑的过程中,詹天佑分别克服勘测线路、开凿隧道、青龙桥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部分在4─6自然段,主要抓住詹天佑的语言、 动作、想法的句子。) 教学预设:生可能会出现整段勾的情况,师要适时点拨:抓重点。 3、在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狼和小羊教案

狼和小羊教学预案(第2课时) 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 讲道理是不行的.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狼看见小羊在小溪边喝水. 第二至第六自然段讲狼先后找了三次借口要吃小羊,小羊据理力争,驳倒了狼,但 狼最终还是凶狠地扑向小羊.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哲理. 设计理念: 有专家将语文味界定为“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位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使之陶醉的审美快感。”所以,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缺一不可。 我首先致力于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是否能让他们乐于思考乐于读书放在首位,让学生始终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其次是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以促使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的感受,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很简单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是基础,是内化的过程,怎样引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动机,让学生满怀激情和思考到课文中去神游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想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抓住重点词句引领孩子们读出语言的形象,读出语言的情味,读出丰富细腻的语感,读出对语文的兴趣。我是这样想的就朝这个方向努力吧。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 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找碴儿”的意思,知道反问句表达的意思。 2、能准确流利读出狼和小羊不同的语气变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寒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微课教学设计 主讲教师: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小学曾祥梅 内容来源: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詹天佑 课型:精读课文 教学目的:通过精读课文第五、第七自然段,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怎样开凿隧道,感受其严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杰出的才华。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清朝末年清政府要修筑京张铁路,帝国主义者千方百计的阻挠、要挟,当时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在帝国主义的嘲笑声中,在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中,在这样的危难之际詹天佑——ppt(引读“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体现了詹天佑什么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二、合作探究 师: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课文记叙了修筑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下面请一位同学说一说。生说,师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学习课文(师出示自学提示)ppt 1、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圈圈画画。讨论: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用“——”、“~~~~”、“……”分别画出詹天佑所说、所做、所想的句子,适当写下自己的感受。 2、合作学习五、六自然段。交流:詹天佑是如何克服困难开凿隧道的?在纸上画画开凿隧道的示意图。再看看詹天佑又是如何克服困难设计“人”字形线路的?说说火车是如何爬上陡坡的。 三、品读:再现动人细节 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谁来说。下面请两位同学上黑板画画开凿隧道示意图。 (老师已经将居庸关、八达岭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我想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来画画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点评:画对了吗?我想问问你,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开凿隧道啊?(因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所有采用这种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画对了吗?你这是什么开凿法呀?怎么和他的不一样?请这位同学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是竖井开凿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为什么这样设计啊?(因为八达岭隧道长约1100米,是居庸关的三倍长,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缩短一半的工期)师:缩短工期就意味着可以提前竣工,用行动来给你些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狼和小羊》教案

《狼和小羊》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狼和羊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难点:理解找碴儿的意思。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狼和小羊的故事,你还认识他们吗?(出示狼和小羊图片)2、那么这里的一些词语,小朋友们还认识吗? 出示词语: 大灰狼弄脏吃了一惊温和 倒流经常争辩扑去 看见故意反正亲爱的 3.通过上学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小溪边,教师引读第一段。出示:狼来到小溪边……喝水。 4.齐读 新授 (一)精读课文 一、1、过渡:狼和小羊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赶快去文中找找答案吧。并完成黑板上的填空。 出示:课文写的是狼找碴儿想吃小羊的故事。(指名填空) 1.狼一共找碴找了几次?(3次)

2.我们一起来看看狼是怎么找碴的? 3.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狼想干什么? 生:狼很想吃小羊。 师:很好,你能找到一个词,来说明狼小吃小羊的程度吗? 生:很 师:找的非常准确,那么你能换个词语吗? 生:非常十分 换的真棒,很可以换成非常,十分特别 出示句式: 狼(非常、十分、特别……)想吃小羊。 5、既然这样,狼心里会想什么呢? (狼心里想:小羊长得肥肥的,吃起来一定非常可口,今天我可以饱餐一顿啦) 我肚子饿的嘟嘟叫,正好这只小肥羊来了,我可不能放过他,我一定要捉住他!) 狼多么想吃小羊呀,谁来读好这句话。(出示:狼很小吃小羊) 6、师:所以狼故意找碴儿:什么叫故意?(有意识的,存心) 7、狼是怎么样故意找碴儿的,他是怎么说的?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 “你把我喝得水弄脏了!你安得什么心?”指名读,齐读 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标点符号,第一个是!表示什么语气?第二个是问号,那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指名读,齐读。(凶恶) 8、好一只凶恶的狼啊,我们一起来把第二段再读一遍。 二、真的是被小羊弄脏了么?我们来看看小羊是怎么说的——(引读并出示小羊说的话:) A、大家看看,小羊说了几句话?(2句) 第一句话,出示(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的后面用了个?我们知道一般只有疑问时才用?,小羊是不是要问狼?(读小羊说的第一句)那么小羊的意思是——(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的。)出示并比较两句话 B、对,“怎么会”就是“不会”。反问句的答案在句子里含着,不需要别人回答。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作业本第3课答案

3桃花心木 、根据注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y eng 遭( 殃) ( 央 )求 ( 秧 )苗 wei 枯( 萎) ( 委 )员 ( 萎 )缩 du cn 绸( 缎) 片 ( 段) ( 锻 )炼 f an 三( 番) 五次 (翻: ) 来 :覆去 、看拼音,- 写词 语。 k u w e ch a y e g du cn li c y 1 f a n (枯萎 )( 插 秧 ) ( 锻 炼) (一番) b o b o sh 盹j 1 u 盹f eng b c o y u (勃勃 生 机) ( 狂 风 暴 雨) 三、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没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 没有任何原因。 3、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4、 依靠别的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四、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高大)的树 (独立自主)的心 (百年)的基业 (笔直)的树苗 五、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 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 老天下雨 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 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 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 题了。”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 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 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 读画线的句子,注意其中加点的词语。对于树来说, “不确定”指的是 老天下雨是算不 准的:对 于人来说,“不确定”指的是 生活给予的困难和帮助都是没数的 。树要学会在 “不确定”中 找到水源、拼命扎根 :而人则要在“不确定”中 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 这是一种 借物喻人 的写法。 2、 联系生活实际,你要想到哪些生活中的“不确定”?我们又应该怎样面对这些“不确定” 呢? (莫名其妙)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 依赖 ) (奇怪)的人 (巨大)的能量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了解时代背景。 2.下载古风背景音乐,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板书:寒食) 简介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

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二、学习古诗《寒食》 (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自学“宫、侯”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师相机指导。 (二)知诗人,解诗题。 请学生自己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提示: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 1.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作标记。相机理解“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等词语,大致梳理诗歌内容。 2.展开想象悟诗情。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御柳斜) 提示:飞花:飘扬的杨花。御柳斜: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

六年级语文下册 詹天佑教案 人教版

詹天佑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否则”、“赞叹不已”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顺着作者的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否则”、“赞叹不已”造句。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板书课题《詹天佑》。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后来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1881年,年仅21岁的詹天佑抛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到了祖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刚刚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顺利地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他又设计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对照生字表自己识字。对于字音不好掌握的字要多读几遍,字形复杂的字要自己想办法记住它。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2.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3.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4.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时安排:3课时重点和难点:重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难点: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初步感知。2、给课文分段并学习课文第一、二段。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学生介绍)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詹天佑》。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投影出示问题:(1)詹天佑是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2)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

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课文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课文2到6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2.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1)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 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第三段:4—6自然段。第四段:第7自然段。)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以四人小组为 单位,根据投影给出的提示一起学习、讨论。(投影出示问题) 3.请个别学生回答:(1)当时的情况怎样?(帝国主义的阻挠)怎样阻挠?“要挟”什么意思?(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那么在这里,帝国主义是利用我们什么弱点,强迫答应他们的什么要求呢?(2)当地的情况怎样?我们可以从外国报纸的一句话可以看出“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 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这句话我们还能看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人民十分藐视,认为中国人是不可能修成这条铁路的。)还能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这点?(“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3)全国的反映如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轰动)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詹天佑真是为中国人争了一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

《詹天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2、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施工、阻挠、控制、居庸关、嘲笑、毅然、勘测、勉励、测绘、泥浆、竣工、蔑视、攀山越岭、赞叹不已。〖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2、投影出示詹天佑画像,提问:你们猜猜他是谁?能讲一讲他的故事吗?3、教师补充介绍詹天佑。 4、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读后找出中心句。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新词 ⑴读准生字的字音,练习用生字组词。 ⑵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⑶辨析形近字: 挠()绕()娆()控()嘲() 浇()饶()烧()腔()潮() 扛()毅()绘()浆()岔() 抗()意()会()浆()忿() 竣()峻()藐()俊()骏() 渺() 2、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⑴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默读课文,在书上划批自己的体会或问题。 ⑶小组交流自学成果,小组长把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⑷学生质疑,有些学生之间能解决的就直接解决,有些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朗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出示上节课质疑的问题,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新知 1、学习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本段的第3句话。抓住“第一条”。“完全”等词语来理解。 2、学习第2、3自然段。 ⑴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合适的短语作为这一部分的小标题。 ⑵理解句子:“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意思是当时的清朝政府修筑不了这条铁路。再过几十年也修不了,要修这条铁路,只有依靠外国人。 ⑶教师小结:1905年,正是清朝末年,那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声中,在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中,詹天佑毅然接受了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任务。多么了不起啊! ⑷指导朗读:使学生在读中对詹天佑承担修筑京张铁路的复杂背景和面临的巨大困难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3、学习4~6自然段,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⑴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⑵自学“勘测线路”,主动探索学法。 这一段重点表现了詹天佑的什么品质?②你是抓住什么来体会詹天佑的这种品质的?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可抓关联词语,可抓詹天佑的所说、所做、所想,可抓重点语句等。进而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⑶画一画,学习“开凿隧道”。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工程十分艰巨。詹天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开凿方法,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让学生画出两种开凿方法的草图,教师不须多讲,学生自会明白。①学生画草图。(可让一个人到台前画。)②学生对照图进行讲解:(演示动画)③引导:詹天佑为什么要根据地势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开凿方法呢?(节省时间,缩短工期。)如果都使用中部凿井法好不好?(这是本文的疑点,可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之在争辨中明理。)④指导朗读。 ⑷演一演,学习“设计线路”:①读课文,思考: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了火车爬上陡坡的问题。)②演一演:教师演示“人字形线路”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③练习朗读,边读边想象。④教师小结:勘测线路,詹天佑做到了精益求精;开凿隧道,表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又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工作中他时刻不忘为国争光,为人民争气,真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⑸抓“赞叹不已”,促想象。①齐读这一段。②讨论: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为什么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内容“是个笑话”、“还没出世呢”等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工程师不但能建成京张铁路,而且提前两年竣工。)③引导学生抓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解析 古诗词三首 一、 宿(sù)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bó)烟渚(zhǔ), 日暮客愁新。(全诗围绕一个“愁”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1、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移舟:划船靠岸。 泊:停泊靠岸。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客:诗人自己。 野旷:原野空旷。

天低树:天低于树,天比树低。 2、诗人简介 孟浩然,字浩然,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因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主要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 3、多音字 宿(1)sù宿舍、住宿(2)xiǔ一宿、半宿(3)xiù星宿、二十八宿 泊(1)bó漂泊、淡泊(2)pō湖泊、血泊 4、易错字词 宿、建、德、舟、渚、暮、旷、低 5、诗文翻译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小洲边,日落时分使我又增添--份新的哀愁。 原野空旷,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俯身观看映照的月亮离我那么近。 6、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这两句触景生情,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又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 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借景抒情,由远及近描绘了一片辽远清旷的江色,勾起了诗人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和思乡之情。

8、诗文总结 写了诗人停船夜宿建德江边时看到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juǎn)地风来忽吹散(sàn), 望湖楼下水如天。 1、注释 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2、诗人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大文豪,世称“三苏”。其诗词清新豪放,善用夸张和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3、多音字 卷(1)juàn试卷、卷宗(2)juǎn卷纸、卷筒 地(1)dì土地、种地(2)de飞快地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3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三首古诗。 3.通过诵读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4.体会故事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委婉含蓄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诗中寄托的情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体悟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寒食》 一、导入解答 寒食节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寒食》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 春城/无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是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四、布置作业 背诵《寒食》。 《迢迢牵牛星》 一、导入。 以四大民间爱情传说导入(《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强调民间传说对后人的滋养。 二、整体把握。 1.初读:指名读。订正字音后齐读。 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织女思念牛郎) 她的思念深吗?有何为证?(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二读:指名读,互相评价。在评价中把握诗作情感。 三、研读探究。 1.形象塑造。 (1)读完全诗,你觉得自己心目中的河汉女是什么形象? [提示]美丽、楚楚可怜。如“皎皎、纤纤、素手”等词语表现出的形象。 专情,深情。如“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等句表现出的形象。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2)诗人是怎样刻画出这样的形象的? [提示]正面的细节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 正面描写:皎皎,洁白明亮之意,言星之皎皎亦言人之洁白。纤纤,细弱的样子。素手,洁白的手。 小结:塑造人物形象其实很简单——抓细节,用映衬。 2.叠字。 你有没有发现本诗写作上的其他特色?尤其是形式上?——叠字。 请背出你所知道的运用了叠字的古诗词名句。(学生背诵) 给出示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七个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学生仿写。挑选一句比较有感觉的诗句仿写一句话,表达出叠字在诗词句中的作用。评价时注意:原句对作者的称谓;自己表述的简洁性、形象性。 请学生为本诗的叠字运用作小结。 (形式上: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内容上:反复渲染,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3.三读:齐读1~2遍。尝试背诵。 四、小结。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zhá)札弄机杼(zhù)。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mò)脉不得语。 赏析:

最新语文六年级《詹天佑》教案(精品)

语文六年级《詹天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本课14个生字及14个新词。 能力: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思品: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产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教学难点: 开凿隧道的方法。 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时代背景。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教学重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教学难点:开凿隧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谁能结合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学生介绍) 师:刚才同学们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詹天佑》。 二、自读悟情 (一)预习展示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读生字组词。(投影) 施挟庸涧峭嘲勘勉纬饥隧渗竣邈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哪些字在写法上应该注意?你能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吗? 挟()侠()峡()涧()间()峭()俏()悄() 峻()竣()俊()隧()遂()饥()讥()肌() (3)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1)学生自由读书。 (2)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两人互相检查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问题,默读思考。(投影) (1)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用“”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本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三课时)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出处: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詹天佑》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詹天佑》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公开课《詹天佑》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概况】 全日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组中的首篇课文《詹天佑》,讲的是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说明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文章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来安排材料。在具体叙述的段落里,又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写的。针对本单元训练点“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落实课文二、三重点段,突破“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些难点,确定的教学目标为: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阻挠”、“主持”造句;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懂得读文章要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精讲第二、三两段;理解全文,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詹天佑像;“人”字形线路图,硬纸剪成的火车模型:阅读有关介绍詹天佑事迹的书。 【教程设计】 在揭示课题,明确要求,初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找出中心句,理解文章思路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并以此为线索,让学生找出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具体体现在哪件事上。(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之事)接着,想想这部分的前后各写了什么?学生以此作为分段的依据,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给合训练点,讲读第二段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围绕詹天佑“在怎样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这一问题,抓“阻挠、要挟、嘲笑”的分析,从“阻挠、要挟、嘲笑”的意思理解,该是怎样阻挠的?阻挠不行就要挟,怎样要挟?目的是什么?以及嘲笑什么?结合训练点深入理解这一段。 三、突破难点,讲读第三段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之事,课文第三段选择了三方面的典型材料,即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后两方面的学习是课文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勘测线路”之后,运用这种方法,自学“开凿隧道”与“设计人字形线路”两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上真正起到主体作用?先谈“勘测线路”这一部分的教学设想。 1、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哪些困难? 2、他是怎样克服的? 3、概括说话,从詹天佑勘测线路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运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自学即“勘测线路”这一训练方法提出的三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搞懂这两部分的内容。也就是詹天佑在“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从中说明了什么?不过,这里的难点,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⑴中部凿井法是怎么回事? ⑵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中怎么上坡? 由此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来突破难点: 中部凿井法: ①开凿隧道一般采用什么方法?(在黑板上挂两端凿进的平面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搞清凿井的与凿进的不同之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詹天佑》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詹天佑》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也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xié),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yōnɡ)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kān)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wěi)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些外国人要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suì)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shèn),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