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

合集下载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

03
麻醉前的评估与准备
患儿的评估
患儿年龄、体重
心脏功能
了解患儿的年龄和体重,以便选择合适的 麻醉药物和剂量。
评估患儿的心脏功能,了解是否存在心衰 、心律失常等情况,以制定合适的麻醉方 案。
呼吸系统状况
营养状况
检查患儿的呼吸系统状况,了解是否存在 肺部感染、呼吸道狭窄等问题,以确保麻 醉过程中的呼吸通畅。
果。
麻醉在介入治疗中的角色
总结词
麻醉在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确保患儿安全地度过手术过程,减轻疼痛和焦 虑,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详细描述
麻醉在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 于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需要患儿在安静、无痛的 状态下进行,因此麻醉的应用是必要的。麻醉能够确保 患儿安全地度过手术过程,减轻疼痛和焦虑,为手术创 造良好的条件。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密切监测 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确保手术的 顺利进行。同时,麻醉医生还需要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 ,确保手术效果的最大化。
术中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儿的心率、血压、呼吸 、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 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术中出现意外的处理
出血与血肿
呼吸抑制
若出现出血或血肿,应立即采取止血 措施,同时补充血液和血浆,确保患 儿生命体征稳定。
若出现呼吸抑制,应立即进行机械通 气,确保患儿呼吸通畅。
心脏骤停
若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 苏,同时给予紧急药物治疗,以尽快 恢复心脏功能。
术中监测与应对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 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 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作者:陈海林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20期作者单位:525000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通讯作者:陈海林【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7年2月~2009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54例。

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加少量咪唑安定进行麻醉,治疗组采用丙泊酚(静安)加少量氯胺酮进行麻醉。

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7±5.3) min和(95±6.2) min,术中SpO【sub】2【/sub】的值分别维持为97%~100%和98%~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清醒时间为(50±6.4) min,治疗组为(15±3.4)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麻醉后共有13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4.07%;治疗组麻醉后共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占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时选用丙泊酚复合少量氯胺酮进行麻醉比用氯胺酮复合少量咪唑安定进行麻醉清醒更快,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于该类手术。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丙泊酚;氯胺酮Anesthesia treatment of interventional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EN Hai-lin. People's Hospital of Maoming, Maoming 525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ildren.Methods February 2007 - September 2009 where the hospital involved in my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of 108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treatment groups were 54 cases. Control group plus a small amount of midazolam with ketamine anesthesia,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propofol (Jingan) plus a small amount of ketamine anesthesia.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operation time (97±5.3) min and (95±6.2) min, intraoperative SpO【sub】2【/sub】 values were maintained at 97%~100% and 98%~100%, the differenc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wake time for the control group (50± 6.4) min, the treatment group (15±3.4) mi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tervention; Anesthesia; Propofol; Ketamine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胚胎时期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sup】[1]【/sup】。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体会
拔 出气 管 导 管 。
讨 论
资 料 与 方 法
小, 而导管较 粗 , 时会 产生 置管 困难 或 有
反 复 穿刺 , 素 化 后 更 容 易 出血 而形 成 血 肝
20 04~20 0 7年我 院收治 先天性 心脏 病行介入手术 治疗 的患者 3 4例 , 25 8 男 0
先 天性心脏病 ( H 是 小儿 最常见 C D)
23 0 7 10山 东 曲 阜 市 人 民 医 院 麻 醉 科 230 7 10山东 曲阜 中 医药 学 校
摘 要 目的 : 总结 小儿 先 天性 心 脏病 介
分泌物增加 , 证呼吸道通畅。② 导管通 保
过 心 室 和 缺 损 处 引 起 的 心 律 失 常 是 先 心
入 治 疗 的 麻 醉 处 理 方 法 。 方 法 :8 3 4例 患
因此 , 术前应 仔细 了解 患者病 情 ; 中操 术 作规范 , 动作轻柔 、 仔细 , 时刻注意心 电图 变化 , 准备好 急救 药物 和复苏设 施 , 强 加 麻 醉监护。一 旦产生心律失常 , 迅速将 导 管撤 离诱 发点。一般可 自行恢复 , 必要 时
吸、 率 、 压、 C 、 P ,等 生命 体 征 。 心 血 E G SO
本 组 术 中镇 静镇 痛 效 果 满 意 , 吸 功 呼 能 相对 稳定 , 术 过 程 中发 生 心 律 失 常 者 手
隔缺损 ( S 伞 片封 堵 术 14例 。术 前 V D) 3 禁食 4— 6小时, 醉 前 05小时肌 注 东 麻 . 莨 菪 碱 0 0 m / g 入 室 后 持 续 监 测 呼 .1 gk。
醉 方 法
室温不 低 于 2 %, 5 输液 加 温。无 菌敷 料
患者在首次注射氯胺酮后 出现膈肌痉挛 ,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
1 4 术 中的情况 判断及 处理 .
先 心病房 室 间隔 缺 损 患 儿 8 9例 。 龄 2 5 5 年 ~ . 岁, 体重 8 5 7k , . ~2 g 术前 经 临床 体检 、 声 心动 图 、 超 心电图及 x线胸 片检 查 诊断 为 继发 性 房 间隔 缺损 。 其 中 2例 合 并重 度 三 尖 瓣 反流 , 3例 合并 重 度肺 动 脉瓣狭 窄 。在 超 声 心 动 图 及 心 脏 造 影 定 位 下 行
[ 中图 分 类 号 ] 1 , 2 [ 献 标 识 码 ]B [ 文 编 号 ]10 一9 12 L ) 91 1 —2 R64 R75 文 论 0 4o 5 ( OO O —190
房 间隔缺 损 是 小 儿常 见 的先 天 性疾 病 , 以往 多 采用开 胸手 术 治疗 , 随着 1 9 9 7年来 A l zr 堵 mpa e 封 t 器 的问世 , 采用封 堵 器 介 入 治疗 小 儿房 间隔缺 损 已 经在 临床 广泛 应 用 , 院 白 2 0 我 0 7年 至 今 共对 8 9例 先心病 患儿成 功 实 施 了封 堵 术 , 多采 用 静 脉复 合 麻 醉 , 将麻醉 管理 要 点及方式 总结 如下 。 现 1 资料 和方 法
1 1 临 床 资 料 .
量 , 体 外 将 球 囊 打 涨 测 量 此 时 球 囊 直 径, 为 在 即 AS D的伸 展 直 径 。选 择 合 适 的 长 鞘 沿交 换 钢 丝 送 到右 房 , 根据 所 测得 的 AS D伸展 直径 选择 双盘 闭合 器的型 号 。将输送 金 属 杆 与 闭 合 器 尾端 螺母 连 接 , 收入短 鞘 内。沿 长鞘 用 输 送 杆 推送 闭合 器到 左 房 , 打 开远 端盘后 回撤 , 其 挡 在 AS 的 左房 面 , 超 使 D 在 声 监 视 下 放 出 闭 合 器 腰 部 , 在 房 间 隔 上, 塞 卡 堵 AS D孔 , 在右房 放 出近 端 盘 , 闭合 器从 AS 的左 右 D 两 侧 夹住房 间隔组 织 。 腰部 堵住 A D 分 流消 失 。 其 S, 经 超声证 实 闭合器满 意后 , 放 闭合器结 束封堵 术。 释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体会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的麻醉安全性以及臨床效果。

方法选自本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

其中13例患儿需要接受基础麻醉之后才能进行外周静脉开放,通过静脉推注的给药方式给予咪唑安定药物;余下47例患儿在进入导管室之后能够配合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输液,通过静脉推注的给药方式给予氯胺酮和咪唑安定。

所有患儿均使用丙泊酚维持麻醉,部分患儿追加盐酸氯胺酮。

结果所有患儿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有2例患儿术中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解除;无1例患儿出现麻醉并发症。

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进行麻醉之后,要保障患儿术中呼吸通畅,维持在合理的麻醉深度并对其体征密切观察,这是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的环节,而治疗过程中使用咪唑安定、丙泊酚还有氯胺酮等药物,能够收到高效安全的麻醉效果。

标签:先天性心脏病;小儿;介入治疗;麻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严重疾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还有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威胁,对于病情程度较低的患儿可以使用导管介入方式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具有对患儿创伤程度低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受到了医生的广泛青睐。

由于儿童天性好动且难以配合治疗过程,在介入治疗时需要先对其全身麻醉,而麻醉是否可靠安全,则是关系到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1]。

为深入了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方法和效果,对本院2011~2013年收治接受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所有患儿经ASA检测,结果为Ⅱ-Ⅲ级;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27例;年龄2~12岁,其中位年龄为6岁;体重10~25 Kg。

患儿具体心脏疾病如下:16例患儿为动脉导管未闭;30例患儿为房间隔缺损;14例患儿为室间隔缺损。

所有患儿术前均接受心脏超声,结果显示6例患儿合并有轻度的肺动脉高压;均无发现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植入术的麻醉处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植入术的麻醉处理
手术麻 醉和手术室外麻醉 的特点 , 增加了麻醉 的难度 。 大多数年龄在 1 以上先天 性心脏病 患者 常可在局部 O岁
l 月共计完成dJ先天性心脏 病导 管封堵 器植入 术 8 , 2 ,L 4例
现就麻 醉处 理报道如 下。
1 资料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选择接受先天性 心脏病导 管封堵器植 入术
应用 调节 心血管系统 的药 物( 司洛尔 、 酸甘油 ) 又如应 艾 硝 , 用利 多卡 因会厌部表面麻醉 , 文献报道 舒芬太尼 、 瑞芬太 尼可 以明显减轻气管插管时 的心血管 反应等 , 也有应 用加 大
麻醉药物剂量 来达到加深麻醉的方法从 而抑制 心血管反应 , 但效果 往往 不是很 理想 J 。近 2 O年 的实践 研究表 明 , 大多
6 期
叶军明, 等
tJ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植入术的麻醉处理 ]L  ̄
小儿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封 堵 器 植 入 术 的 麻 醉 处 理
叶军明, 钟茂林 , 谢海玉 , 国强, 李 巫光 华 , 邓云菱
( 赣南 医学 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 江西
中图分类号 :6 4 2 R 5 . 文献标识码 : B
患儿 8 4例 , 5 男 6例 , 2 例 。年龄 1 6月 ~1 。病种 女 8 岁 4岁 包括先天性室 问隔缺损 3 6例 , 天性房 间 隔缺 损 3 先 9例 , 先 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9例 , 术前均经心脏彩超确诊 。
麻醉下完成 介入手术治疗 , 局麻简便易行 , 者可保持 清醒 , 患 对生理 干扰较小 。但 对于 小儿 而言 , 即使 是小 手术 , 因为小 儿难 以合作 , 最好还是采取全 身麻 醉为宜。 全身麻 醉常采取气 管插管 , 呼吸道与 消化道很 好地隔 使 离 , 者即使发生呕 吐也 不会造 成误 吸 , 患 能够 保证 足够 的肺 通气量 、 痛和肌松满意度 。如果患者 在手术过 程 中发 生意 镇 外, 也能够及 时地投入 抢救 , 这方 面全 身麻 醉要 比局麻 有 在 更大的优势。但气 管插 管所 引起的应 激 反应对 小儿 先天 性 心脏 病人的影 响及 如何 预 防是必 须关 注的 问题 。全 麻气 管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效果观察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效果观察
的小 儿先天 性心脏 病介 入 治疗 的患者 6 8例 , 随机 分为 A 组 ( 氯胺 酮组 )和 B 组 ( 泊酚 组)各 3 丙 4例 , 察 比较 术 中各 项指 征及 不 良反应 。 观
结果 A组 ( 氟胺 酮 组) 手 术 时 间 为 (O .1 .5 mi,术 中 S O 1 32 ±42 ) n P 为 (94 ±51 )% , 组 ( 泊 酚 组 )手 术 时间 为 (0 . 8 .6 .2 B 丙 125 4 ±62 )mi ,术 中 S O 为 (8 5 . )%,两 组比较 差 异不 大 .1 n P 8. ±42 9 8 > 00 ) . ,而清 醒 时间 中 A 组 ( 5 氯胺 酮组 )为 (9 5 . )mi, 4 . ±6 5 3 8 n
中 国实用 外科 杂志 , 0 , () 0 . 2 92 6: 9 0 9 5
d J 先天性心脏 病介入治疗 的麻醉处理效果观察 xL
冯 裕 梁真 科 刘庆 龙 韦 华
【 要】 目的 观 察小 儿先 天性 心脏病 介 入治疗 的 不 同麻 醉 方 法的 临床 效果 。方法 选取 高州 市人 民 医院 自 2 0 摘 0 6年 1 月至 2 0 年 1 09 2月收 治
进行 麻醉 与 氯胺 酮 相比 清醒 更快 ,不 良反应 更 少 ,值得 临床推 广 使 用。
< O 1 。结 论 小 儿先天 性 心脏 病介 入 治疗选 用 丙泊酚 .) 0
【 关键 词】 先 天性心脏 病 ;介 入 治疗 ;麻 醉 ; 氯胺 酮 ;丙泊酚
中 图分类号 :R 2 . 754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7- 14 (0 0 9 00 - 3 6 1 89 2 1 )1- 2 7 0
中国医药指 南 2 1 7月第 8 第 1 期 00年 卷 9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2讲课文档

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2讲课文档

– 心脏传导阻滞是手术中导管、导丝或封堵器的伞盘对 房室结及其周围组织机械刺激、压迫、摩擦造成组织
水肿,即可发生传导阻滞,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 自行恢复。
现在二十二页,总共四十页。
心脏并发症

(2)心脏压塞
– 急性心脏压塞是一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现及抢救 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多见于ASD封堵术,少见于 VSD及PDA封堵术,分为:
1.手术种类
目前介入技术应用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 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 心脏血管及瓣膜的狭窄,通常采用球囊扩张的方 法解除,例如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主 动脉缩窄等。
• 心脏存在缺损,通常采用各种栓子封堵,例如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现在十五页,总共四十页。
现在十六页,总共四十页。
入睡后穿刺部位给予罗利混合液局麻 呼吸稳定后静注芬太尼1υg/kg,减少术后躁动
手术时间长: 间断静注氯胺酮1mg/kg 咪达唑仑0.1mg/kg
现在三十七页,总共四十页。
• 术中管理
– 应尽量靠近患儿头部 – 输液通路尽量选择伸手可及的部位,并要妥善
固定 – 穿刺股动、静脉建立左右心导管时产生锐痛,
现在三十九页,总共四十页。
• 麻醉并发症的防治
• 1. 患儿自身因素:此类患者多为儿童或婴幼儿, 营养状况、循环功能和呼吸储备能力差,对麻醉 药物的耐受性也差,极易发生麻醉意外
2.解剖因素:儿童头大、舌体大、喉头高易产生 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多,气道敏感性高, 易产生喉痉挛和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2 . 年龄较小的先行手术,以免禁饮食的时间过 长,引起脱水、低血糖
3.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容易发生反复的呼 吸道感染,一般可在控制炎症、体温正常3天 后行手术,术中严密观察呼吸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作者单位:525000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通讯作者:陈海林目的研究和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7年2月~2009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54例。

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加少量咪唑安定进行麻醉,治疗组采用丙泊酚(静安)加少量氯胺酮进行麻醉。

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7±5.3)min和(95±6.2)min,术中SpO【sub】2【/sub】的值分别维持为97%~100%和98%~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清醒时间为(50±6.4)min,治疗组为(15±3.4)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麻醉后共有13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4.07%;治疗组麻醉后共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占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时选用丙泊酚复合少量氯胺酮进行麻醉比用氯胺酮复合少量咪唑安定进行麻醉清醒更快,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于该类手术。

标签: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丙泊酚;氯胺酮Anesthesia treatment of interventional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EN Hai-lin. People’s Hospital of Maoming, Maoming 5250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ildren.Methods February 2007 - September 2009 where the hospital involved in my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of 108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treatment groups were 54 cases. Control group plus a small amount of midazolam with ketamine anesthesia,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propofol (Jingan)plus a small amount of ketamine anesthesia.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operation time (97±5.3)min and (95±6.2)min, intraoperative SpO【sub】2【/sub】values were maintained at 97%~100% and 98%~100%, the differenc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wake time for the control group (50± 6.4)min, the treatment group (15±3.4)mi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3 cases of anesthesia adverse reactions (24.07%); treatment group, two cases of anesthesia adverse reactions, accounting for 3.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children when used a small amount of propofol ketamine anesthesia than with a small amount of midazolam to ketamine anesthesia clear faster, adverse reactions, can safely be applied to the surgery.【Key words】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tervention; Anesthesia;Propofol; Ketamine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胚胎时期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sup】[1]【/sup】。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新生儿当中就有15.3~20.1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该疾病是夺走婴儿生命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预防和诊断以及及时的治疗成为重中之重。

介入治疗创伤小,风险相对较低,恢复速度比体外循环直视手术快,近几年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sup】[2]【/sup】。

本文就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时,针对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用2007年2月~2009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8例,其中男66例,女42例,年龄1~12岁,平均7.4岁,平均体重为18.3 kg。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20例,房间隔缺损28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治疗组54例,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21例,房间隔缺损26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1.2.1 术前准备手术前,常规禁食禁饮【sup】[3]【/sup】。

术前30 min给予患儿肌肉注射阿托品0.02 mg/kg【sup】[4]【/sup】。

1.2.2 麻醉诱导两组均采用静脉全麻的麻醉方法,对照组静注1~2 mg/kg 氯胺酮,患儿睡着后加注咪唑安定0.2~0.4 mg/kg【sup】[5]【/sup】。

治疗组静注0.5 mg/kg氯胺酮后,接丙泊酚(静安)微量泵输注。

均采用面罩式供氧。

1.2.3 维持麻醉根据患儿体动情况及手术时间,对照组静注氯胺酮0.5~1 mg/kg维持麻醉。

治疗组微量泵泵入丙泊酚4~7 mg/(kg·h)维持麻醉【sup】[6]【/sup】。

1.3 观察并记录数据观察记录患儿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手术中呼吸频率、SpO【sub】2【/sub】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比较2.2 对照组、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7±5.3)min、(95±6.2)min,对照组术中SpO【sub】2【/sub】值为(97~100)%,治疗组术中SpO【sub】2【/sub】值为(98~100)%,两组手术时间、SpO【sub】2【/sub】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清醒时间为(50±6.4)min,治疗组的清醒时间为(15±3.4)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做噩梦、呼吸抑制、复视、烦躁不安、荨麻疹等,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总用时、术中SpO【sub】2【/sub】值、术后清醒时间比较表3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n(%)]注:与对照组比较,【sup】*【/sup】P<0.05从表3可见,对照组麻醉后有2例恶心,3例做噩梦,2例呼吸抑制,4例复视,1例烦躁不安和1例荨麻疹,共有13例不良反应,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7%。

治疗组麻醉后有1例恶心和1例烦躁不安,共有2例不良反应,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7%。

两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胚胎时期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从而导致心脏血管畸形。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大血管错位、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等都属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范畴【sup】[7]【/sup】。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内因是遗传,外因很多,任何可以影响胚胎心脏发育的因素都可以导致小儿先天心脏病,怀孕期间患有流行性感冒、风疹、腮腺炎、糖尿病等等,都可以导致婴儿患上此病。

由于近几年介入技术的进步以及器械设备的发展,很多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已无需通过开胸体外循环手术进行治疗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法与原始的开胸手术治疗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危险性比较小、可控性强、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较快等【sup】[8]【/sup】。

唯一的缺点就是治疗费用较高。

临床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自身条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

介入技术应用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大体可以分为两类:(1)心脏血管及瓣膜的狭窄,通常采用球囊扩张的方法解除,例如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2)心脏存在缺损,通常采用各种栓子封堵,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此次研究的患者类型属于后者,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常用的麻醉剂就是氯胺酮和丙泊酚,这两种麻醉剂都具有起效快、时效短的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氯胺酮和丙泊酚两组在手术时间以及术中SpO【sub】2【/sub】值方面都无明显差异。

当氯胺酮作为麻醉剂时,如果手术时间过长,不宜重复追加,这样会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不利的。

更主要的是氯胺酮作为麻醉剂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如恶心、呼吸抑制、复视、烦躁不安等),它引起的不良反应是丙泊酚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数倍之多。

对于儿童,尤其是婴儿,如此强的不良反应是其自身所承受不了的,不但对患儿的康复起到抑制作用,还会给患儿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使患儿意志消沉,消极地接受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