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学诊断技术(1)

合集下载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常用方法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常用方法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常用方法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常用方法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为了准确诊断梅毒,血清学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的常用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1. 微量血试验微量血试验是常用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之一。

它的优势在于只需要很少的血液样本,却能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

该试验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来诊断梅毒。

这些抗体在感染后数周内开始产生,并持续存在于血液中。

微量血试验通常采用凝集试验、免疫层析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

2. 血清螺旋体沉降率试验血清螺旋体沉降率试验是另一种常用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该试验可以评估患者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水平。

试验原理是将患者血清与一定量的抗原(梅毒螺旋体)混合,并在一定时间内观察螺旋体与血清中的抗体结合沉降形成的沉降率。

沉降率越高,说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越高,暗示患者可能存在梅毒感染。

3. 链球菌溶血试验链球菌溶血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反应型血清学试验,也可用于梅毒的检测。

该试验基于患者血清中的抗链球菌溶血素抗体与试剂中的链球菌溶血素结合的反应。

通过测定溶血素结合率,可以评估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一旦患者感染了梅毒螺旋体,抗链球菌溶血素抗体的水平会升高,从而反映出可能存在梅毒感染。

总结回顾: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是诊断梅毒的常用方法。

微量血试验、血清螺旋体沉降率试验和链球菌溶血试验是其中常见的三种方法。

微量血试验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来诊断梅毒;血清螺旋体沉降率试验通过观察螺旋体与血清中的抗体结合沉降形成的沉降率评估抗体水平;链球菌溶血试验则是通过测定抗链球菌溶血素抗体的结合率进行评估。

这些试验的目的都是为了准确诊断梅毒感染,帮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展和传播。

个人观点和理解:虽然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在梅毒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这些试验对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血清学诊断技术PPT课件

血清学诊断技术PPT课件

集,此孔稀释倍数为1个工作单位
12
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
鸡新城疫红细胞凝集试验(HA试验) (过程图)
孔号
1
稀释倍数
5
生理盐水(毫升) 4*
病毒液(毫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20
40 80 160 320 640 1280
对照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3
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
三 器材 1.血凝板、 2.微量移液器 3.标准抗原 4.1%红细胞悬浮液 5.被检血清 6.稀释液
4
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
四 操作程序 (一)0.5%――1%红细胞的准备
1.阿氏液(抗凝剂)的配制
葡萄糖
1.866g
柠檬酸钠 0.8g
柠檬酸
0.055g
氯化钠 0.418g
蒸馏水 100ml
15
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
2 操作步骤 (1) 每孔加25ul的稀释液: (2) 第1孔加25ul待检血清,反复吸吹10次; 吸取25ul于第 (3) 2孔,以此类推倍比稀释至第11孔; 最后从第11孔取2 (4) 5ul弃去,第12孔为抗原对照; (3) 每孔加4单位抗原;室温下( 18-22℃)作用30分 (4) 取1%红细胞25ul加于各孔中 (5) 将血凝板振荡1分钟 (6) 室温作用30-45分钟(禽流感 37℃)观察结果 (7) 结果判定 将血凝板呈45°竖起观察
5-10分钟,用吸管吸去上清液和红细胞上层的白 细胞薄膜,将沉淀的细胞加稀释液(生理盐水)洗 涤,再用离心机3000转/分钟离心5-10分钟,充 去上清液,再加稀释液洗涤,

公卫医师考试辅导:血清学诊断

公卫医师考试辅导:血清学诊断

公卫医师考试辅导: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是公卫医师考试大纲所包含的内容,我们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试验(RIA)及免疫荧光试验(IF)
ELISA、RIA及IF均为用于检测感染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方法,均为应用标记的抗原检测血清中抗异性抗体,或应用标记的抗体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原。

(2)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blot,WB)
蛋白印迹试验(WB)是在ELISA应用原理基础上发展的一项新技术,用于检测微生物的特异性蛋白抗原或患者相对应的蛋白抗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若用此试验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可用已知微生物蛋白抗原捕捉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再结合酶标记抗人抗体并观察结果。

我们搜集整理。

(3)中和试验(NT)
中和试验(NT)为在检测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等)的血清学试验过程中,先在被检血清或其他液体标本中加人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使其发生中和反应后,再检测被检血清中其特异性抗原或抗体。

(4)试管凝集试验
肥达氏试验是辅助诊断伤寒或副伤寒病常用的一种血清学
试验,即用已知伤寒沙门氏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及甲型或乙型副伤寒杆菌的鞭毛抗原(PA或PB抗原),
测定人血清中相应抗体效价。

血清学鉴定的实验步骤及判定方法

血清学鉴定的实验步骤及判定方法

血清学鉴定的实验步骤及判定方法
血清学鉴定的实验步骤及判定方法
血清学鉴定是对血清样本的微量元素、蛋白质和抗原/抗体的检测,用于诊断和预防疾病的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它主要是用于诊断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和疾病控制的影响。

该技术是在明确病人的病史,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免疫学和临床化学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对血清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用以诊断疾病。

血清学鉴定的实验步骤主要包括:
1、血液采样:采样前应空腹或者清晨空腹采血,并将血液用采血管或收集液瓶装入,一般收集24毫升血液,血浆在室温下或在摇床或离心机上离心30分钟,分离血浆和红细胞,冷却离心时离心速度不要太快,以免造成血浆沉淀,影响细胞膜和细胞结构的破坏。

2、实验条件的准备:将血清加入实验容器,将参考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数量等于血清的体积,用以反映血清中各物质的浓度;液体实验材料和悬浮的颗粒;酶标等工具。

3、实验过程:按照特定的实验步骤,实验者进行实验,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血清样本中物质的检测。

4、数据分析与判定:实验者收集的数据将被记录在实验报告中,比较实验结果和总结报告中的标准值,以便判断样本是否满足诊断要求。

血清学鉴定判定有多种,具体方法可根据检测物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血清学检测可以结合血清蛋白电泳,血清抗原抗体的检测,
血清抗体酶标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清微量元素检测,微量数据检测等,综合应用;血清学检测实验报告中的比较结果和报告标准的对比,来判定血清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诊断要求;也可以根据血清检测数据计算出几种指数,和指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血清检测结果是否正常。

《血清学诊断导学案》

《血清学诊断导学案》

《血清学诊断》导学案一、导言血清学诊断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各种生化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水平和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导学案将从血清学诊断的基本原理、常见检测项目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同砚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医学技术。

二、进修目标1. 了解血清学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见的血清学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3. 能够运用血清学诊断技术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三、进修内容1. 血清学诊断的基本原理血清学诊断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各种生化指标,如蛋白质、酶、电解质等,来判断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血清是血液中没有凝结的部分,包含了丰富的生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机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2. 常见的血清学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1)蛋白质:血清蛋白是血浆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

蛋白质的测定可以帮助判断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等。

(2)酶:血清中的酶主要包括肝脏酶、心肌酶和胰腺酶等,它们的活性变化可以反映出相应器官的毁伤情况。

(3)电解质:血清中的电解质如钠、钾、氯等,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物质,其浓度异常可以引起多种疾病。

3. 血清学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血清学诊断技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肝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的诊断和监测。

通过血清学检测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变化,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四、进修方法1. 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了解血清学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参与实验课和临床实习,进修血清学检测技术的操作和应用;3. 多与医务人员交流,了解血清学诊断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五、进修评估1. 完成相关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2. 参与考试,检测对血清学诊断知识的掌握情况;3. 参与临床实习,观察和记录血清学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

六、进修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同砚们应该能够对血清学诊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常见检测项目,能够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血清学诊断技术,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效劳。

血清学的原理及应用原则

血清学的原理及应用原则

血清学的原理及应用原则血清学(serology)是研究血清成分、抗原和抗体之间反应的科学。

血清学的原理是通过检测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诊断病原体感染、疫苗免疫效果、血液输血的配型等。

以下将具体介绍血清学的原理及应用原则。

血清学的原理主要涉及到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相互作用。

抗原是一种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物质,可以是病原体、细胞成分、蛋白质等。

而抗体是机体免疫应答产生的,能与抗原结合进行特异性识别并进行相应免疫应答的分子。

在血清学中,常用到的抗体有种类多样,如总IgG、IgM、IgA、IgE等等,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抗体来进行实验。

血清学主要应用的原则如下:1.血清抗体检测: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中的特定抗体来判断其是否受到其中一种感染。

例如,在一些疫情流行中,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定抗体,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该病原体,进而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2.免疫诊断:血清学可以用于诊断一些疾病,如肝炎、HIV、流感等。

通过检测特定抗体的水平,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其中一种疾病的存在与程度,并辅助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疫苗免疫效果评估:通过检测疫苗接种者的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水平,可以评估其对疫苗的免疫应答程度。

这对监测疫苗的效果、改进疫苗设计以及制定预防疫苗接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4.输血配型和血型鉴定:在输血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配型,以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相容。

血清学检测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反应特性,进行血型的鉴定和配型。

这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后的副反应和免疫反应。

5.病原体感染监测:血清学可以用于监测其中一种病原体的流行情况和感染率。

通过检测群体中抗体阳性率的变化,可以了解病原体的传播趋势和控制策略的效果。

总的来说,血清学的原理是通过检测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诊断感染性疾病、评估免疫效果、进行输血配型等。

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抗体和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地诊断疾病、定量测定抗体水平,并为临床治疗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血清学诊断的用途

血清学诊断的用途

血清学诊断的用途
血清学诊断是通过检测和分析血清中的生物标志物来诊断和监测疾病的方法。

血清学诊断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血清学诊断可以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
体或抗原来确定感染性疾病的存在。

例如,通过检测抗体可以确诊病毒感染(如HIV、乙肝、流感等)、细菌感染(如梅毒、结核病、肺炎等)和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弓形虫病等)。

2.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自身免疫疾病是由免疫系统错误地
攻击自身组织引起的疾病。

血清学诊断可以通过检测特定的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体核糖体等,来确定自身免疫疾病的存在,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3.肿瘤标记物检测:血清学诊断对于某些肿瘤的早期筛查和
监测也非常重要。

检测血清中的特定肿瘤标记物,如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可以用于肿瘤诊断、筛查和疾病进展的监测。

4.药物监测:血清学诊断可以用于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
全性。

检测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药物剂量是否适当,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常见的例子包括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等的监测。

5.过敏性疾病的诊断:血清学诊断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
定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来确定过敏性疾病的存在,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血清学诊断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可以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进行诊断和治疗监测,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

羊布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羊布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羊布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羊布病(Brucellosis)是一种由布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传染病,以母羊不孕、流产、产死胎或弱胎,公羊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等临床特征。

羊布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凝集试验(Agglutination Test)凝集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可用于检测布氏杆菌的特异性抗体。

该方法是将细菌悬液与待测血清混合,观察其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如果待测血清中含有布氏杆菌的特异性抗体,会与细菌产生凝集反应,从而间接检测出布氏杆菌感染。

2.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补体结合试验可以检测布氏杆菌的抗原和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该方法是将待测血清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再加入补体,观察是否发生补体结合反应。

如果待测血清中含有布氏杆菌的抗体,会与抗原结合并激活补体,从而间接检测出布氏杆菌感染。

3.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布氏杆菌抗原和抗体的方法。

该方法是将特异性抗体与荧光染料标记,再与待测样本中的抗原反应,观察是否有荧光信号产生。

如果有荧光信号产生,说明待测样本中含有布氏杆菌抗原。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该方法是将特异性抗原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再与待测血清中的抗体反应,加入酶标二抗后显色反应,用酶标仪测定光密度值,从而检测出布氏杆菌抗体。

5.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assay)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该方法是将特异性抗原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再加入胶体金标记的抗体,形成金标复合物,利用胶体金颜色变化产生的颜色信号来判断待测样本中是否存在布氏杆菌抗原或抗体。

以上是羊布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各种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白痢沙门氏菌

的平板凝集试验

的观察
阳 性
血清学诊断技术(1)
新城疫病毒、 禽流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血清学诊断技术(1)
一 病料的采集和处理
活动物: 气管、喉头、呼吸道分泌物(拭子)
死动物 : 肝、脾、肺等内脏用生理盐水(肉汤) (含双抗2000单位/ml) 制成10-20%组织匀浆 4℃冰箱作用2-4小时或过夜 1000转/分 离心10分钟 取上清液备用
血清学诊断技术(1)
二 鸡胚接种
1 取9-11日龄SPF鸡胚,每个样接种5-10个鸡胚 2 取上述处理的上清液0.2ml
接种于鸡胚尿囊腔中 3 37℃培养4-7天 4 每天照蛋2次,弃去24小时内死亡鸡胚 5 收集死胚及培养结束时的活胚
放4℃冰箱中冷却2小时以上(过夜) 6 收取尿囊液测定其HA活性(效价)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放室温作用15--20分钟
0.5%红细胞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液(毫升)
作用温度与 时间
混合均匀置18-22℃作用45-60分钟,对照管出现3.结果报告 (1).鸡的免疫临界水平。 (2).鸡群的HI抗体水平是以抽检样品的HI抗体效价(log2)
四 操作程序
(一)琼脂板制备
1 琼脂粉1g 磷酸盐缓冲液100ml 2 加热煮沸, 摇动烧瓶使琼脂粉溶解 3 加入8g氯化钠振荡烧瓶,使氯化钠溶解, 4 待琼脂稍凉不烫手,倒板厚度为2.5—3mm 5 琼脂凝固后,将其倒置湿盒内,4℃保存备用
血清学诊断技术(1)
(二) 打孔
1 用打孔器按7孔梅花图案打孔 孔径为3mm-4mm,孔距为3mm 大平皿可打六组梅花孔
病鸡为
IICP是每只鸡8天所有观察数值的平均数强毒力病毒ICPI 为2,温和毒数为0
血清学诊断技术(1)
(三) 静脉致病指数(IVPI)
1 将HA高于24的新鲜感染尿囊液 用生理盐水做 10倍稀释 2 给10只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0.1ml 3 每天观察一次,共10天,每次观察记录正常鸡 为0,病鸡1, 瘫痪鸡、有神经症状者为2, 死鸡记作3(死鸡以后每天仍记3)
阴性者需传代2次
血清学诊断技术(1)
三 病毒鉴定
禽流感病毒与其他血清型的副粘病毒 以及某些细菌支原体也具有血凝性 可用相应特异阳性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 或全血平板凝集抑制试验进行鉴定 新城疫→血凝抑制试验→禽流感→ 琼脂扩散试验→不同血清型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
血清学诊断技术(1)
四 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测定
血清学诊断技术(1)
6 新城疫病毒室温(18℃—22℃)作用 30分; 禽流
感病毒37℃作用30分.夏季结果出现快,冬季较慢

城疫病毒时间长,温度高易发生洗脱
7 结果判定
1).完全凝集孔为终点
2).将血凝板成45°角竖立观察
3).红细胞呈泪滴状沉淀为不凝集
4).孔底没有红细胞沉淀,红细胞均匀平铺于孔底为凝
2 打孔后用7#针头挑出孔内琼脂 3 最后在酒精灯上烧烤封底
血清学诊断技术(1)
(三) 加样
1 中间孔加抗原 2 外周孔加血清 1、4 孔加阳性血清; 其他
孔加待检血清; 加样至满孔为止; 3 室温下放置10—20分钟
使孔内液体扩散完毕或液面下降 4 将琼脂板倒置于湿盒内
37℃温箱内作用24-72小时观察结果
完全抑制孔红细胞呈泪滴样下沉,此孔为抑制终点.
血清学诊断技术(1)
孔号
稀释倍数
生理盐水 待检血清
鸡新城疫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试验) (过程图)
1
2
3
4
5
6
7
8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单位:μl
9
10

对照
25
25
25 (25)弃去
4单位抗原
-
+
++ +
+
血清学诊断技术(1)
注意 能使鸡红细胞完 全凝集的病毒 液的最高稀释 倍数,称为该 病毒液的红细 胞凝集效价。 如上例,病毒 病的HA效价为 1:320。
血清学诊断技术(1)
(四)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1. 抗原准备(工作浓度的准备 )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试验)时,病毒抗原液 25ul内需含4个凝集单位,所以,应将原菌抗原毒作 成320/4=80倍稀释。
集,此孔稀释倍数为1个工作单位
血清学诊断技术(1)
鸡新城疫红细胞凝集试验(HA试验) (过程图)
孔号
1
稀释倍数
5
生理盐水(毫升) 4*
病毒液(毫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20
40 80 160 320 640 1280
对照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血清学诊断技术(1)
五 结果判定
(一) 当阳性血清与抗原孔之间出现清晰沉淀线

明实验成立
(二) 如果被检血清与抗原孔之间出现沉淀线 或阳
性血清的沉淀线向邻近被检血清孔内侧偏弯者,被检血清判为
阳性
(三) 如果被检血清孔与抗原孔之间没有沉淀线;而且阳性血
清孔沉淀线直向被检血清孔则被检血清判为阴性
血清学诊断技术(1)
的平均值表示的。 (3).检样中HI抗体效价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太大时,。 (4).大型养鸡场,每次进行抽测时,抽样率一般不低于
0.1%-0.5%,小型鸡群,抽样率应有所增加,一般认为 理想的抽样率应为2%。 (5).鸡群接种新城疫疫苗后,经2-3周测血清中的HI抗体效 价若提高2个滴度以上,表示免疫应答良好,疫苗接种 成功;若HI抗体效价无明显提高,表示免疫失败。
血清学诊断技术(1)
二 适用范围
鸡白痢、鸡伤寒 鸡毒支原体、滑液囊支原体 鸡副嗜血杆菌病(鸡传染性鼻炎)
血清学诊断技术(1)
三 器材
凝集抗原、阳性、阴性血清 被检血清,移液器(5—50ul) 载玻片,25℃灯箱
血清学诊断技术(1)
四 操作程序
(一)准备
试验前20分钟自4℃冰箱取出抗原; 阴、阳性血清和被检血清; 使其达到室温,并将抗原液振荡均匀
(一) 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最小致死量)
1 将新鲜感染尿囊液进行101--109稀释 2 每个稀释度接种5枚9—11天 SPF鸡0.1ml/胚 3 置37℃培养。每日照蛋2次 4 连续观察7天,记录每个鸡胚死亡时间
最小致死量为引起所有鸡胚死亡最大稀释度
MDT最小致死量引起鸡胚死亡平均时间 强 毒—60小时 中等毒力—61-90小时 低等毒力—90小时
血清学诊断技术(1)
2 操作步骤 (1) 每孔加25ul的稀释液: (2) 第1孔加25ul待检血清,反复吸吹10次; 吸取25ul于第 (3) 2孔,以此类推倍比稀释至第11孔; 最后从第11孔取2 (4) 5ul弃去,第12孔为抗原对照; (3) 每孔加4单位抗原;室温下( 18-22℃)作用30分 (4) 取1%红细胞25ul加于各孔中 (5) 将血凝板振荡1分钟 (6) 室温作用30-45分钟(禽流感 37℃)观察结果 (7) 结果判定 将血凝板呈45°竖起观察
血清学诊断技术(1)
2.抗原血凝价的测定 每种抗原做两排,结果取均值
1). 1-12孔加生理盐水25ul 2). 第1孔加抗原25ul,反复吹打10次吸取25ul到第2孔, 依此类推倍比稀释至第11孔 3). 最后从第11孔吸取25ul弃去,第12孔做生理盐水对照 4). 所有孔加25ul 1%红细胞 5). 将血凝板振荡1分钟
(二).被检血清 将被检鸡群编号登记,用消毒过的干燥注射器采血,注
入洁净干燥试管内(微量法可用孔经2-3毫米塑料管由翅 静脉采血),在室温中静置或离心,待血清析出后使用。
注意: 每只鸡应更换一个注射器,严禁交叉使用。
血清学诊断技术(1)
(三) 血凝抗原效价测定 (操作量25ul)
(1)抗原 一般以鸡新城疫II系或Lasota系作为已知抗原。 来源: 1).购买: 目前也有用聚乙二醇使Lasota系病毒液浓缩,作
混匀放入100 ml葡萄糖瓶内,10磅115度10分钟 高压灭菌。冷却后4℃保存备用。
血清学诊断技术(1)
2.采血 取健康鸡翅静脉或心脏采血,(按阿氏液2份,血液1
份) 注意:(1). 两只健康的鸡血混合;
(2). 阿氏液的量要够
血清学诊断技术(1)
3. 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将血液注入离心管中,经3000转/分钟,离心
血清学诊断技术(1)
(二)试验过程 1. 取抗原液25ul滴于载玻片上 2 . 迅速在抗原液上滴加等量的被检血清 3. 快速用牙签将血清与抗原混匀 4. 并涂布成 2cm大小的片状 5. 在灯箱附近不断晃动玻片2分钟,观察
有无凝集
血清学诊断技术(1)
五 结果判定
2 分钟内出现明显凝集(背景透亮)为阳性;背景均 匀一致呈混浊样,无凝集者为阴性.
血清学诊断技术(1)
(二) 脑内致病指数(IICP)
1、取凝集价在24以上的新鲜感染尿囊液 水10倍稀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