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1-2第三章核能第四节裂变和聚变课后训练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1-2第三章核能第四节裂变和聚变课后训练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1-2第三章核能第四节裂变和聚变课后训练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选修1-2第三章核能

四、裂变和聚变课后训练

一、单选题

1.在核反应方程

1327Al+24

He →15

30P+X 中,X 表示的是( )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α粒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C. 核力是短程力,其表现一定为吸引力

D. 质子、中子、 α 粒子的质量分别为 m 1 、 m 2 、 m 3 ,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个 α 粒子,释放的能量是 (m 1+m 2?m 3)c 2

3.对下列各原子核变化的方程,表述正确的是( ) A. 715N+11H →612C+2

4He 是α衰变 B. 13H+12

H

→24

He+01n

是β衰变 C.

92238U

→92234

Th+24He

是核裂变反应 D. 92235U+01n

→54

140Xe+3894

Sr+201n 是核裂变反应 4.已知氘核的平均结合能为1.1 MeV ,氦核的平均结合能为7.1 MeV ,则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 ) A. 释放出4.9 MeV 的能量 B. 释放出6.0 MeV 的能量 C. 释放出24.0 MeV 的能量 D. 吸收4.9 MeV 的能量

5.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 X+Y →H 24e+H 13+

4.9MeV 和 H 12+H 13→H 24e+X +17.6MeV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 X 是质子

B. Y 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

C. 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D. 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

6.有一种典型的铀核裂变,生成钡和氪,同时放出3个中子,其核反应方程可表示为, U 92235+

X →56144Ba +3689Kr +301

n 已知部分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核子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反应方程中,X 粒子是正电子

B. 核反应方程中,X 粒子是质子

C. U 92

235 、 B 56144a 和 K 3689r 相比, B 56144a 核的比结合能最大,所以最稳定

D. 裂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大于反应前铀核的结合能

7.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的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会发生衰变,放射出 α 、 β 、 γ 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关于放射性元素氡及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γ 射线是高速电子流

B. 发生 α 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

C. β 衰变中释放的电子是核外电子

D. 三种射线中 α 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 8.大量研究发现,太阳的巨大辐射能量来自于轻核聚变,事实上在宇宙中的许多恒星内部时刻在激烈地进行着聚变反应。目前在实验室中能观察到的一种典型的核聚变反应是 H 12+H 13→H 24e+n 01+17.6MeV ,对这

个反应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个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进行,是一种化学反应

B. 一个 H 1

2 和一个 H 1

3 的质量和一定小于一个 H 2

4e 和一个 n 0

1 的质量和

C. 反应中释放17.6MeV 的能量是以内能形式出现的

D. H 2

4e 的比结合能要大于 H 1

3 的比结合能

9.静止在匀强电场中的碳14原子核,某时刻放射的某种粒子与反冲核的初速度方向均与电场方向垂直,且经过相等的时间后形成的轨迹如图所示(a 、b 表示长度).那么碳14的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

A.

614

C →24He +410Be B. 614

C →1

e +514B C. 614C →-60e +714N D. 614

C

→12H+312B

10.一个中子与一个质子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氘核,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Q 1 , 两个氘核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氦核,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 12H +12

H

→23He +01

n 。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Q 2 , 聚变反应中生成氦

核的比结合能( ) A.

Q 1+Q 2

3

B.

Q 1?Q 2

3

C.

2Q 1+Q 2

3

D.

2Q 2+Q 1

3

11.原子弹和氢弹所涉及的基本核反应方程有:① U 92235+n 01→S 3890r +X 54136

e

+10n 01 ,② H 12+H 13→H 24

e +

n

01

.关于这两个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方程①属于重核裂变

B. 方程②属于α衰变

C. 方程①的核反应是太阳能的源泉

D. 方程②中的 H 13 与 H 23e 互为同位素

12.现有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对于缓解能源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现在利用核能发电主要是利用了( )

A. 重核的裂变

B. 轻核的聚变

C. 两种方式共存

D. 核能发电对环境污染严重

二、填空题

13.100年前,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了质子。后来,人们用α粒子轰击60Ni 核也打出了质子:

2860Ni+24

He

→2962

Po+11H+X

,该反应中的X 是________(选填“电子”、“正电子”或“中子”)。此后,对原子核反应的持续研究为核能利用提供了可能。目前人类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选填“核衰变”、“核裂变”或“核聚变”)。

14.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 12

H +13H →24He +01

n .

①若已知 H 12 的质量为m 1 ,

13

H

的质量为m 2 , 24H e

的质量为m 3 , 01n

的质量为m 4 ,

则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 ΔE =________ . ②若已知

13H

的平均结合能是2.78MeV ,

12H

的平均结合能是1.09MeV ,

24H e

的平均结合能是

7.03MeV , 则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 ΔE =________MeV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5.某核反应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新的原子核X ,反应方程为 24 He + 714 N→ 817 O+ n m X ,将该方

程配平后,可知它的质量数m 为________电荷数n 为________

16.一静止的氡核( R 86222n )发生α衰变,放出一个速度为v 0、质量为m 的α粒子和一个质量为M 的反冲核钋(Po),则衰变方程为________,反冲核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7.2个质子和1个中子结合成氦3( H 23e )反应方程式为: 2H 11+n 01=H 23e .已知每个质子质量为1.007277u ,

中子质量为1.008665u ,氦核的质量为3.002315u ,求 H 23e 的结合能.(已知1u =1.6606×10-27kg) 18.2015年,是我国纪念抗曰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945年7月,为了加速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促使日本早日无条件投降,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落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其爆炸力相当于2×l04tTNT 爆炸的能量(约8.4×1013J ),由此可知该原子弹中铀235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已知裂变的核反应方程 92

235

U+

1 n→

56

141 Ba+

36

92 Kr+3

1 n+201MeV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6.02×1023)

19.裂变反应是目前核能利用中常用的反应,以原子核92235U 为燃料的反应堆中,当92235U 俘获一个慢中子后发生的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可表示为:92235U+01n ﹣→54139Xe+3894Sr+301n .

已知92235U的原子质量为235.043 9u,01n的原子质量为1.008 7u,54139Xe的原子质量为138,917 8u,3894Sr 的原子质量为93.915 4u,且1u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02MeV,此裂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多少MeV?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X 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为中子,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 B

【解析】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使卢瑟福根据它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A 不符合题意; B .比结合能是衡量原子核结构是否牢固的指标,它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B 符合题意;

C .核力是短程力,其作用的范围是 10?15m ,其表现既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C 不符合题意;

D .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1个α粒子,根据质能方程知: Δ

E =Δmc 2=(2m 1+2m 2?m 3)c 2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3.【答案】 D 【解析】A . 715N+11H

→612

C+24He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A 不符合题意; B . 13H+12

H →24He+0

1n 是轻核聚变反应,B 不符合题意; C . 92238U

→92234Th+2

4He 是α衰变,C 不符合题意; D .

92235U+01

n

→54

140Xe+3894Sr+201n 是重核裂变反应,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4.【答案】 C

【解析】核反应方程: 2H 12→H 24

e +γ

聚变反应前两个 H 12 的总结合能为E 1=1.1×4MeV=4.4MeV 反应后生成的氦核的结合能为E 2=7.1×

4MeV=28.4MeV 所以反应释放的核能△E=E 2-E 1=(28.4-4.4)MeV=24MeV. 故答案为:C 。 5.【答案】 C

【解析】

A .在 H 12+H 13→H 24e+X +17.6MeV 反应中,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则X 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可知X 是中子,A 不符合题意。

B .根据 X+Y →H 24e+H 13+4.9MeV 可知,Y 的质子数是3,质量数为6,则中子数是3,B 不符合题意;

C .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C 符合题意;

D .两个核反应都放出能量,则都有质量亏损,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6.【答案】 D

【解析】

AB .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X 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X 为中子,AB 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在Fe26附近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最大,然后随核子数的增大,比结合能减小, U 92

235 、

B 56144

a

和 K 36

89r 相比, K 3689r 核的比结合能最大,所以最稳定,C 不符合题意;

D .因裂变放出能量,则裂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大于反应前铀核的结合能,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7.【答案】 B

【解析】A . β 射线是高速电子流,A 不符合题意;

B .发生 α 衰变时,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核子数少4,故中子数少2,所以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少2,B 符合题意;

C . β 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原子核中子转变质子而放出的,C 不符合题意;

D .三种射线中, γ 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8.【答案】 D

【解析】A .这个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进行,它是一种核反应,不是化学反应,A 不符合题意; B .这是一个放能反应,存在质量亏损,故一个 H 1

2 和一个 H 1

3 的质量和一定大于一个 H 2

4e 和一个 n 0

1

的质量和,B 不符合题意;

C .反应中释放17.6MeV 的能量是以核能的形式出现的,C 不符合题意;

D .核聚变反应是放能反应,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故 H 2

4e 的比结合能要大于 H 1

3 的比结合能,D 符合题

意。

故答案为:D 。 9.【答案】 A 【解析】设时间为t ,则 1

2a 1

t 2v 1t

=2 ,

1

2a 2

t 2v 2t

=4

而 a =

qE m

故有 q 1m 1v 1:q 2

m 2v 2=1:2 又因为动量守恒m 1v 1=m 2v 2 故q 1:q 2=1:2 A.

614C

→24He +4

10Be q 1:q 2=1:2. A 符合题意. B.

614

C

→1

e +514B

q 1:q 2=1:5. B 不符合题意. C.

614C

→-60e +714N

q 1:q 2=-6:7. C 不符合题意. D.

614

C

→12H+312B

q 1:q 2=1:3.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 C

【解析】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成两个氘核放出的能量为2Q 1 , 两个核子结合成氦核放出的能量为Q 2 , 核子结合成氦核释放的能量为 2Q 1+Q 2 ,氦核的核子数等于3,氦核的比结合能为 2Q 1+Q 2

3

C 符合题意,AB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11.【答案】 A

【解析】A .方程①是质量较大的核裂变为质量中等的核,属于重核裂变,A 符合题意; B .方程②是质量较小的核转化为质量较大的核,属于轻核聚变,B 不符合题意; C .太阳能的产生是由于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核聚变,C 不符合题意; D .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 12.【答案】 A

【解析】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发出的核能来发电的,即利用了重核的裂变,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 二、填空题

13.【答案】 中子;核裂变

【解析】反应中的X 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为中子;目前人类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核裂变。 14.【答案】 (m 1+m 2?m 3?m 4)c 2;17.6

【解析】①该方程的质量亏损为△m =m 1+m 2-m 3-m 4 ,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 2=(m 1+m 2-m 3-m 4)c 2 . ②聚变反应前

12H

13H

的总结合能为:

E 1=(1.09×2+2.78×3)MeV=10.52MeV 反应后生成的氦核的结合能为: E 2=7.03×4MeV=28.12MeV

所以反应释放的核能△E =E 2-E 1=(28.12-10.52)MeV=17.6MeV 15.【答案】 1;1

【解析】由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 的质量数m 为:4+14-17=1;电荷数n 为:2+7-8=1. 16.【答案】 R 86222n →

P 84218

o

+H 24e ;

mv 0M

【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衰变方程为: 86222

Rn

→84218Po +24

He ,设钋核的反冲速度大小为

v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0=mv 0﹣Mv ,v =mv 0M

三、解答题

17.【答案】解:求出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再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即可求解.粒子结合前后的质量亏损Δm =2m H +m n -m α=0.020904u

由质能方程ΔE =Δmc 2=0.020904×

1.6606×10-27×(3.00×108)2J =3.1242×10-12 J. 【解析】根据核反应质量守恒先求解出核反应过程的质量亏损,再由质能方程计算能量,即为题目所求。 18.【答案】解:由核反应方程知,一个铀核裂变能放出201MeV 的能量,1mol 铀核裂变放出的能量为: △E 1=6.02×1023×201MeV=1.936×1013J ,

1mol 铀核的质量为0.235kg ,则原子弹中铀核的质量为: m= E

△E 1

×0.235kg=

8.4×10131.936×1013

×0.235kg=1.02kg .

答:该原子弹中铀235的质量是1.02kg 【解析】本题考查核裂变释放能量的计算.

19.【答案】解:根据核反应方程92235U+01n ﹣→54139Xe+3894Sr+301n .

那么质量亏损△m=(235.043 9+1.008 7﹣138.917 8﹣93.915 4﹣3×1.008 7)=0.1929U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E=△mc 2

且1u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02MeV,因此放出能量△E=1.79×102MeV.

答:此裂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1.79×102MeV.

【解析】根据核反应前后的质量得出质量亏损,结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求出释放的能量.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13章动量光电效应核能第3节核反应和核能

第3节 核反应和核能 知识点1 原子核的组成 放射性及放射性同位素 1.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基本关系 ①核电荷数=质子数(Z )=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 )=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3)X 元素的原子核的符号为A Z X ,其中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核电荷数. 2.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2)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物质发射某种看不见的射线的性质叫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3)三种射线: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共有三种,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1)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核. (2)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类,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3)应用:消除静电、工业探伤、作示踪原子等. (4)防护:防止放射性对人体组织的伤害. 知识点2 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1.原子核的衰变 (1)定义: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 (2)分类: α衰变:A Z X→A -4Z -2Y +4 2He β衰变:A Z X→ A Z +1Y + 0 -1e γ辐射:当放射性物质连续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α衰变,有的发生β衰变,同时伴随着γ辐射. (3)两个典型的衰变方程: ①α衰变:238 92U→234 90Th +4 2He ; ②β衰变:234 90Th→234 91Pa +0 -1e.

2020年高三物理高考一模试卷

2020年高三物理高考一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2018·崇明模拟) 下列物理量单位关系正确的是() A . 力的单位:kg·m/s B . 功的单位:kg·m2/s2 C . 压强单位: kg/m2 D . 电压单位:J·C 2. (2分)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某位科学家开创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 . 焦耳 B . 牛顿 C . 库仑 D . 伽利略 3. (2分)(2017·丰台模拟) 在商场中,为了节约能源,无人时,自动扶梯以较小的速度运行,当有顾客站到扶梯上时,扶梯先加速,后匀速将顾客从一楼运送到二楼.速度方向如图所示.若顾客与扶梯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加速阶段,顾客所受支持力大于顾客的重力 B . 在匀速阶段,顾客所受支持力大于顾客的重力

C . 在加速阶段,顾客所受摩擦力与速度方向相同 D . 在匀速阶段,顾客所受摩擦力与速度方向相同 4. (2分)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的小球A,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300角且绷紧,小球处于静止,则需对小球施加的最小力等于() A . B . C . D . 5. (2分) (2019高三上·吕梁月考) 地球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近地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 v1、v2、v3;角速度大小分别为、、;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a2、a3;所受向心力大小分别为 F1、F2、F3。则下列关系一定不正确的是() A . v3 >v1 >v2 B . < = C . a3 >a1 >a2 D . F3 >F1 >F2 6. (2分) (2019高三上·西安期中) 如图所示,总质量为M带有底座的足够宽框架直立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通过细线悬挂于框架顶部O处,细线长为L,已知M>m,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m获得一瞬时速度v0 ,当m第一次回到O点正下方时,细线拉力大小为()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4裂变和聚变同步训练B卷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4裂变和聚变同步训练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在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符号“X”表示中子的是() A . A+ n→ Mg+X B . Na→ Mg+X C . Be+ He→ C+X D . U→ Np+X 2. (2分)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受此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对人的安全及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作用.下列关于核反应及核衰变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福岛核电站是依靠核聚变反应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 B . 核裂变过程质量亏损,核聚变过程质量增大 C . 放射性物质半衰期越短,污染环境时间也越短 D . 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小 3. (2分)关于原子物理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 . 一束单色光照射到某种金属表面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光的波长太短 C . 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频率越高,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 D . 大量的氢原子从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只能辐射两种不同频率的光 4. (2分) (2017高二下·黑龙江期中) 北京奥组委接受专家建议,为成功举办一届“绿色奥运”,场馆周

围80%~90%的路灯将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将采用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热核聚变反应形成的,其核反应主要是() A . H+ H→ He+ n B . N+ He→ O+ H C . U+ n→ Xe+ Sr+10 n D . U→ Th+ He 5. (2分)(2017·西宁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B . 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C . 重核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要比轻核聚变时多 D . 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复杂结构 6. (2分) (2017高二下·盘锦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B . α粒子散射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C .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D . 原子核中所有的核子之间都具有核力 7. (2分)如图所示,印度第一艘自主研发的核潜艇于2009年7月26日正式下水,成为世界第六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核动力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在核反应中有一种是一个 U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的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 U+ n→X+ Sr+10 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核反应、核能与裂变.doc

核反应、核能与裂变 --示例教学重点:核的人工转变和核能的计算 教学难点:核能的计算 教学示例: 、人工核转变 1、质子的发现 卢瑟福 2、中子的发现 查德威克 二、核能 1、核能 2、质量亏损 3、质能方程 4、核能的计算例题1:已知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时的质量亏损 为 0.0040 X 10-27kg,则此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多少? 解: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知 =ev =2.2 mev 例题2:静止的锂核 在俘获一个中子后,生成一个氘核和一个粒子,并释放4.8mev

的能量.(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2)计算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2)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知: 三、核裂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叫 裂变. 四、铀核的裂变 1、裂变方程具有多样性 2、核能的释放举例计算铀核裂变过程 释放的能量3、链式反应动画演示此过程 五、裂变的应用 1、原子弹 2、核反应堆 六、作业v/p

--示例教学重点:核的人工转变和核能的计算 教学难点:核能的计算 教学示例: 、人工核转变 1、质子的发现 卢瑟福 2、中子的发现 查德威克 二、核能 1、核能 2、质量亏损 3、质能方程 4、核能的计算例题1:已知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时的质量亏损 为 0.0040 X 10-27kg,则此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多少? 解: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知 =ev =2.2 mev 例题2:静止的锂核

在俘获一个中子后,生成一个氘核和一个粒子,并释放4.8mev 的能量.(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2)计算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2)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知: 三、核裂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叫 裂变. 四、铀核的裂变 1、裂变方程具有多样性 2、核能的释放举例计算铀核裂变过程 释放的能量3、链式反应动画演示此过程 五、裂变的应用 1、原子弹 2、核反应堆 六、作业v/p

19.7高三物理核聚变教案

19.7 核聚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 2.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 3.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培养他们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导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更加热爱科学、勇于献身科学。 2.认识核能的和平利用能为人类造福,但若用于战争目的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人类早日和平利用核聚变能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点 聚变核反应的特点。 聚变反应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美国用了7年。氢弹爆炸释放核能是通过轻核的聚变来实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聚变的问题. 学生:学生认真仔细地听课 点评:通过介绍我国第一氢弹爆炸,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二)进行新课 1.聚变及其条件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回答什么叫轻核的聚变?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学生回答: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反应叫做聚变。 投影材料一:核聚变发展的历史进程[1] 提问:请同学们再看看比结合能曲线(图19.5-3),想一想为什么轻核的聚变反应能够比重核的裂变反

应释放更多的核能? 让学生了解聚变的发展历史进程。 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因为较轻的原子核比较重的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更大,聚变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能产生更多的质量亏损,所以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就更大 点评: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归纳补充: (1)氢的聚变反应: 2 H+21H→31He+11H+4 MeV、 1 2 H+31H→42He+10n+17.6 MeV 1 (2)释放能量:ΔE=Δmc2=17.6 MeV,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3 MeV以上,约为裂变反应释放能量的3~4倍 提问:请同学们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说明核聚变发生的条件?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思考、归纳总结并分组讨论。 得出结论 微观上:参与反应的原子核必须接近到原子核大小的尺寸范围,即10-15 m,要使原子核接近到这种程度,必须使它们具有很大的动能以克服原子核之间巨大的库仑斥力。 宏观上:要使原子核具有如此大的动能,就要把它加热到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点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考虑核聚变的条件,有助于加深理解。 教师说强调:聚变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维持反应持续进行下去,在短时间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聚变引起的核爆炸。 教师补充说明: (1)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和很多恒星的内部温度高达107 K以上,因而在那里进行着激烈的热核反应,不断向外界释放着巨大的能量。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约为3.8×1026 J,地球只接受了其中的二十亿分之一。太阳在“核燃烧”的过程中“体重”不断减轻。它每秒有7亿吨原子核参与碰撞,转化为能量的物质是400万吨。科学家估计,太阳的这种“核燃烧”还能维持90亿~100亿年。当然,与人类历史相比,这个时间很长很长! 教师:希望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太阳能有关方面的知识及其应用。 (2)上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利用核聚变反应制成了用于战争的氢弹,氢弹是利用热核反应制造的一种在规模杀伤武器,在其中进行的是不可控热核反应,它的威力是原子弹的十几倍。 提问:氢弹爆炸原理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课本图19.7-1是氢弹原理图,它需要用原子炸药来引爆,以获得热核反应所需要的高温,而这些原子炸药又要用普通炸药来点燃。 [教师点拨] [录像]氢弹的构造简介及其爆炸情况。 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还能通过什么方法实现核聚变? 学生回答:日英开发出激光核聚变新方法、有人提出利用电解重水的方法实现低温核聚变。 点评:学生自学看书,自己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轻核的聚变

一. 本周教学内容:轻核的聚变 二. 知识要点: 1. 了解轻核的聚变特点,知道可控热核反应,知道热核反应及其应用。 2. 本章知识网络 三. 疑难辨析: 1. 核物理学中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轻核的聚变、简称聚变。聚变放出核能的原因是原子序数很小的轻核(质量数小于30)结合成一个原子序数大些的核时,会有质量亏损,因而放出核能。 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十分接近,达到10-15m的近距离。由于原子核都是带正电的,要使它们接近到这种程度,必须克服巨大的库仑斥力。这就需要原子核有足够的动能,有一种办法,就是把它加热到几百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因此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热核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使反应进行下去。 热核反应与核裂变反应相比具有以下优越性:① 就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而言,热核反应释放的核能比裂变反应大得多;② 裂变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由于放射性强、半衰期大,处理起来比较困难,而热核反应在这方面的问题要简单得多; ③ 就核燃料的储量而言,热核反应所用的燃料氘,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丰富。 2. 利用人工方法控制的热核反应称为可控热核反应。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氢弹的工作原理也是热核反应。 3. 本章知识网络

【典型例题】 [例1] 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聚变成一个氚核,已知质子的质量为< style= > =1.0073u,中子质量为解: (1)聚变方程为 (2)质量亏损Δm=mH 2mn-m=(1.0073 2×1.0087-3.0180)u=0.0067u 释放的核能ΔE=Δmc2=0.0067×931.5MeV≈6.24MeV (3)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为 B. 解:由定义可知,A、C正确 [例3] 甲、乙两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在匀强磁场中衰变后的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的(甲)和(乙)所示。

高中物理 裂变、聚变教案

高中物理裂变、聚变教案 课题引入 1、核反应有些释放能量,有些吸收能量,人们想利用核能,当然必须选那些释放核能的核反应。什么样的核反应能释放核能呢?利用天然放射性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行吗?例如 U 238在α衰变时放出的α粒子具有4.18MeV的能量,但它的半衰期很长,达4.49亿年,衰变非常缓慢,功率太小。利用人工转变行吗?例如 ①可放出能量5.6MeV; ②可放出能量4.8MeV; 但粒子击中原子核的概率太低,只有百万分之一、二。实在得不偿失!有哪些核反应才真正具有实用价值呢? 2、说明有些重核分裂成中等质量的核,有些轻核结合成中等质量的核都能发生质量亏损放出巨大能量。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聚变。本节(包括课本第六节、第七节)介绍裂变和聚变。 重难点分析 1、裂变和聚变 精确的研究表明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跟原子序数的关系,如人教社教材中图24-11所示,这个图线是解释那些核反应释放能量的根据。这个图线表达了原子核组成的重要规律。按图线分析可知,怎样的反应有质量亏损是释放能量的,从而明确:裂变是重核分裂为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聚变是轻核结合为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 2、铀核的裂变 铀核的裂变,一般分裂为两个中等质量的核,叫二分裂,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一种典型的反应如下述核反应方程所示: (也有三分裂、四分裂现象,但出现的概率极低,约为二分裂的千分之三和万分之三。) 这个核反应的结果中,又释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会引起其他原子核的裂变,形成链式反应,使裂变继续下去。当然维持链式反应是要有一定条件的,这个条件是,每次裂变产生的中子,至少平均有一个能再度引起裂变反应。这些中子,有的可能被杂质吸收,有可能穿出裂变物质体外,因而不能引起新的裂变发生。为维持链式反应要减少裂变物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核聚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课时作业19 核聚变 1.目前核电站利用的核反应是( ) A.裂变,核燃料为铀B.聚变,核燃料为铀 C.裂变,核燃料为氘D.聚变,核燃料为氘 答案:A 2.下列核反应方程式中,表示核聚变过程的是( ) A.3015P→3014Si+01e B.21H+31H→42He+10n C.14 6C→14 7N+ 0-1e D.238 92U→234 90Th+42He 解析:因为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叫聚变,此题关键在一个“聚”字,暗示变化之前应至少有两种核,四个选项中只有B 符合要求。 答案:B 3.太阳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仍保持1千万度以上的高温,其主要原因是太阳内部进行着激烈地( ) A.衰变反应B.人工核反应 C.裂变反应D.热核反应 解析:太阳内部时刻都在进行着轻核聚变反应,即热核反应,并伴随着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答案:D 4.下列关于聚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使聚变产生,必须克服库仑斥力做功 B.轻核聚变需要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因此聚变又叫做热核反应

C.原子弹爆炸能产生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所以氢弹可以利用原子弹引发热核反应 D.太阳和许多恒星内部都在激烈地进行着热核反应 解析: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5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由于原子核带正电,要使它们接近到这种程度,必须克服巨大的库仑斥力。 答案:A、C、D 5.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是人类利用核能的两种主要方式,但只有重核的裂变被人类和平利用,其原因是轻核聚变( ) A.产能效率不高 B.核燃料储量不够丰富 C.核废料的处理比较困难 D.反应速度的控制比较困难 解析:裂变和聚变都释放核能,聚变产能效率高,核燃料储量丰富,且核废料容易处理,缺点是核反应速度难以控制,D正确。 答案:D 6.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是人类获得核能的两种主要途径,下面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都有质量亏损 B.裂变过程中有质量亏损,聚变过程中质量有所增加 C.裂变过程中质量有所增加,聚变过程中有质量亏损

高三物理裂变1

22.6 裂变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 (3)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4)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应用教学图像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激情,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2)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利用核能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3)确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变化过程必然遵循能量守恒的观点。 教学重点:链式反应及其释放核能的计算;重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通过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推理得出由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释放能量这一结论。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一)引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于1945年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上空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刹那间,这两座曾经十分美丽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大家还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国家建成了许多核电站,我国也相继建成了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等。我想,现在大家一定想知道原子弹爆炸及核发电的原理,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裂变,通过学习,大家就会对上述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二)进行新课 1、核裂变(fission) 提问:核裂变的特点是什么?(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称为裂变) 总结: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核裂变都能放出核能?(只有核子平均质量减小的核反应才能放出核能) 总结:不是所有的核反应都能放出核能,有的核反应,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大,这样的核反应不放出能量,反而在反应过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核聚变》教案-新版

3.6《核聚变》教案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 (2)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 (3)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漠的能源前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培养他们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导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更加心爱科学、勇于献身科学; (2)认识核能的和平利用能为人类造福,但若用于战争目的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人类早日和平利用核聚变能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点:聚变核反应的特点。聚变反应的条件。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一)引入新课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胜利。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到第一颗氢弹爆炸胜利,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美国用了7年。氢弹爆炸释放核能是通过轻核的聚变来实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聚变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聚变及其条件 提问:什么叫轻核的聚变?(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反应叫做聚变) 提问:为什么轻核的聚变反应能够比重核的裂变反应释放更多的核能?(因为较轻的原子核比较重的原子核核子的平衡质量更大,聚变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能产生更多的质量亏损,所以平衡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就更大) 归纳补充: (1)氢的聚变反应: 22312341 1H+ 1H→ 1He+ 1H+4 MeV、 1H+ 1H→ 2He+ 0n+17.6 MeV (2)释放能量: ΔE=Δmc2 =17.6 MeV,平衡每个核子释放能量3 MeV以上,约为裂变反应释放能量的3~4倍

高三物理核反应和核能

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 一、知识点梳理 1、核反应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典型的原子核人工转变: 14 7N+4 2 He 17 8 O+1 1 H 质子1 1 H的发现方程卢瑟福 9 4Be+4 2 He 12 6 C+1 n 中子1 n的发现方程查德威克 2、核能 (1)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质量之和.质量亏损.(3)质能方程:质能关系为E=mc2 原子核的结合能ΔE=Δmc2 3、裂变 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裂变 典型的裂变反应是: 235 92U+1 n90 38 Sr+136 54 Xe+101 n 4.轻核的聚变 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轻核的聚变.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较多,典型的轻核聚变为: 2 1H+3 1 H4 2 He+1 n 5.链式反应 一个重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时,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核,同时释放若干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就可以使这种裂变反应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二、典型例题 例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v。)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氢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νe+37 17Cl→37 18 Ar十 0 -1 e 已知37 17Cl核的质量为36.95658 u,37 18 Ar核的质量为36.95691 u, 0 -1 e的质量为0.00055 u,1 u 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高中物理之核裂变知识点

高中物理之核裂变知识点 核反应: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研究表明 原子核的质量虽然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成正比关系。其核子的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有如图的关系:核子的平均质量是:原子核的质量/核子数。 裂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叫做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聚变。

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裂变为氙(Xe)和锶(Sr),有时裂变为钡(Ba)和氪(Kr)或者锑(Sb)和铌(Nb),同时放出2~3个中子。铀核还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不过这种情形比较少见。 铀核裂变的许多可能的核反应中的一个是: 铀核的裂变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发现,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一种典型的反映是裂变为钡和氪,同时放出三个中子,其核反应方程是: 裂变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上述裂变中,裂变后的总质量小于裂变前的总质量,质量亏损:释放出的能为:

在这个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可以计算如下: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E= △mc2=141MeV.说明:如果1克铀全部裂变,它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化学能。 铀核裂变时,同时释放出2~3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他U235核裂变,就可使裂变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做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 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释放出的中子又引起了其他铀核的裂变,也就是链式反应。 由裂变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使裂变物资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原子弹 “小玩意儿”钚装药重6.1千克,TNT当量2.2万吨,试验中产生了上千万度的高温和数百亿个大气压,致使一座30米高的铁塔被熔化为气体,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弹坑。在半径为400米的范围内,沙石被熔化成了黄绿色的玻璃状

高中物理之核聚变知识点

高中物理之核聚变知识点 核聚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叫做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聚变。 轻核的聚变(热核反应) 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这种核反应叫做聚变。 轻核的聚变:

根据所给数据,计算下面核反应放出的能量: 发生聚变的条件: 使原子核间的距离达到10的负15次方m. 实现的方法有: 1、用加速器加速原子核; 2、把原子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108~109K 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

核聚变的利用——氢弹 可控热核反应——核聚变的利用 可控热核反应将为人类提供巨大的能源,和平利用聚变产生的核量是 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我国的可控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1.热核反应和裂变反应相比较,具有许多优越性。 ①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②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③轻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2.现在的技术还不能控制热核反应。 ①热核反应的的点火温度很高; ②如何约束聚变所需的燃料;

③反应装置中的气体密度要很低,相当于常温常压下气体密度的几万分之一; 3.实现核聚变的两种方案。 ①磁约束(环流器的结构) ②惯性约束(惯性约束) 习题演练 1. (2011年绍兴一中检测)我国最新一代核聚变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首次放电、显示了EAST装置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使等离子体约束时间达1000 s,温度超过1亿度,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合肥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此类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并能实际运行的地方.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氘,在海水中含量极其丰富.已知氘核的质量为m1,中子的质量为m2,He的质量为m3,质子的质量为m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氘核聚变成一个He所产生的另一个粒子是质子B.两个氘核聚变成一个He所产生的另一个粒子是中子C.两个氘核聚变成一个He所释放的核能为(2m1-m3-m4)c2 D.与受控核聚变比较,现行的核反应堆产生的废物具有放射性 2. 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是人们获得核能的两个途径,下列说

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

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 一、考点聚焦 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Ⅱ要求 核反应堆.核电站Ⅰ要求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轻核的聚变Ⅰ要求 可控热核反应.Ⅰ要求 二、知识扫描 1、核反应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典型的原子核人工转变 14 7N+4 2 He 8 O+1 1 H 质子1 1 H的发觉方程卢瑟福 9 4Be+4 2 He 6 C+1 n 中子1 n的发觉方程查德威克 2、核能 〔1〕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质量之和.质量亏损.〔3〕质能方程:质能关系为E=mc2 原子核的结合能ΔE=Δmc2 3、裂变 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开释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裂变 典型的裂变反应是: 235 92U+nSr+136 54 Xe+101 n 4.轻核的聚变 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开释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轻核的聚变.聚变反应开释能量较多,典型的轻核聚变为: 2 1H+HHe+1 n 5.链式反应 一个重核吸取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时,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核,同时开释假设干个中子,假如这些中子再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就能够使这种裂变反应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三、好题精析 例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v。〕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能够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氢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νe+37 17Cl→37 18 Ar十 0 -1 e 37 17Cl核的质量为36.95658 u,37 18 Ar核的质量为36.95691 u, 0 -1 e的质量为0.00055 u,1 u质量对应的能量 为931.5MeV.依照以上数据,能够判定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A〕0.82 Me V 〔B〕0.31 MeV 〔C〕1.33 MeV 〔D〕0.51 MeV [解析] 由题意可得:电子中微子的能量E≥E ?=mc2-〔m Ar+m e-m Cl〕·931.5MeV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复习(有答案)

原子物理 内容知识点 学习水平说明 物 质 原子的核式结构 A 物质的放射性A 原子核的组成A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 A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B 只要求写出简单的核反应方 程,不涉及衰变定律。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B 核能的应用核电站A 我国核工业发展 A 宇宙的基本结构 A 天体的演化 A 一.原子 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做了用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 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3.为了解释实验结果,卢瑟福提出了如下的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米,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0-15~10-14米。 α粒子散射实验

【典型例题】 1.下面有关物理史实及物理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A)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完全能解释α粒子散射现象 (B)麦克斯韦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预言光是电磁波 (C)双缝干涉图样的中央明纹又宽又亮 (D)用紫光照射某金属表面能产生光电效应,那么用红光照射该金属也可能发生光电效应2.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C) (A)汤姆生(B)玻尔(C)卢瑟福(D)查德威克 3.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 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右面平面示意图中的四条线表示α 粒子运动的可能轨迹,在图中完成中间两条α粒子的运动轨迹。 4.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 A )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5.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C )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6.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A)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7.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CD ) (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 (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 8.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 (B)原子中的质量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 (C)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质量都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 (D)原子中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很小的区域范围内 二.原子核 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天然放射性)

高三物理裂变和聚变

裂变和聚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 3.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4.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5.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 6.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 7.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应用 教学图像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激情,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2.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利用核能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3.确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变化过程必然遵循能量守恒的观点。 ★教学重点 1.链式反应及其释放核能的计算。 2.重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 聚变核反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 1、通过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推理得出由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释放能量这一结论。 2、聚变反应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重核裂变 (一)引入新课 教师: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于1945年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上空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刹那间,这两座曾经十分美丽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大家还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国家建成了许多核电站,我国也相继建成了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等。我想,现在大家一定想知道原子弹爆炸及核发电的原理,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裂变,通过学习,大家就会对上述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2019-2020年高二物理《核聚变》教学设计教案

2019-2020年高二物理《核聚变》教学设计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 2.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 3.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培养他们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导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更加热爱科学、勇于献身科学。 2.认识核能的和平利用能为人类造福,但若用于战争目的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人类早日和平利用核聚变能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点 聚变核反应的特点。 聚变反应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美国用了7年。氢弹爆炸释放核能是通过轻核的聚变来实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聚变的问题. 学生:学生认真仔细地听课 点评:通过介绍我国第一氢弹爆炸,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二)进行新课 1.聚变及其条件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回答什么叫轻核的聚变?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学生回答: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反应叫做聚变。 投影材料一:核聚变发展的历史进程[1] 提问:请同学们再看看比结合能曲线(图19.5-3),想一想为什么轻核的聚变反应能够比重核的裂变反应释放更多的核能? 让学生了解聚变的发展历史进程。 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因为较轻的原子核比较重的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更大,聚变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能产生更多的质量亏损,所以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就更大点评: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归纳补充: (1)氢的聚变反应: 2 H+21H→31He+11H+4 MeV、 1 2 H+31H→42He+10n+17.6 MeV 1 (2)释放能量:ΔE=Δmc2=17.6 MeV,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3 MeV以上,约为裂变反应释放能量的3~4倍 提问:请同学们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说明核聚变发生的条件?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思考、归纳总结并分组讨论。 得出结论 微观上:参与反应的原子核必须接近到原子核大小的尺寸范围,即10-15m,要使原子核接近到这种程度,必须使它们具有很大的动能以克服原子核之间巨大的库仑斥力。 宏观上:要使原子核具有如此大的动能,就要把它加热到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点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考虑核聚变的条件,有助于加深理解。 教师说强调:聚变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维持反应持续进行下去,在短时间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聚变引起的核爆炸。 教师补充说明: (1)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和很多恒星的内部温度高达107K 以上,因而在那里进行着激烈的热核反应,不断向外界释放着巨大的能量。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约为3.8×1026 J,地球只接受了其中的二十亿分之一。太阳在“核燃烧”的过程中“体重”不断减轻。它每秒有7亿吨原子核参与碰撞,转化为能量的物质是400万吨。科学家估计,太阳的这种“核燃烧”还能维持90亿~100亿年。当然,与人类历史相

高二物理放射性、裂变、聚变练习

1.α粒子散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当α粒子束穿过金箔时[ ] A.绝大多数α粒子发生很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不发生偏转 B.绝大多数α粒子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很大偏转,有个别α粒子反弹回来 C.绝大多数α粒子只有很小角度的偏转 D.大多数α粒子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小角度偏转 2.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而发现质子的科学家是[ ] A.卢瑟福 B.居里夫妇 C.贝可勒尔 D.查德威克 3.关于β粒子,下面哪几句话是正确的[ ] A.它是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的 B.它和电子有相同的性质 C.当它通过空气时能使空气分子电离 D.它不能贯穿厚纸板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力只是质子与中子之间的作用力 B.核力是核子间的作用力 C.核内中子可转化为质子 D.核内质子可转化为中子 5.某放射性原子核A,经一次α衰变成为B,再经一次β衰变成为C,则[ ] A.原子核C的中子数比A少2 B.原子核C的质子数比A少1 C.原子核C的中子数比B少1 D.原子核C的质子数比B少1 线,有关这种射线说法不妥的是 A.来源于原子核 B.能穿几厘米的铅板 C.在磁场中不偏转 D.它是一种带电粒子流 7.不同元素都有自已独特的光谱线,这是因为各元素的[ ] A.原子序数不同 B.原子质量数不同 C.激发源能量不同 D.原子能级不同 8.一原子质量单位为u千克,且已知1u=931.5Mev,c为真空中光速,当质量分别为m1、m2千克的两种原子核结合成质量为M千克的新原子核时,释放出的能量是[ ] A.(M-m1-m2)c2J B.(m1+m2-M)×931.5J C.(m1+m2-M)c2J D.(m1+m2-M)×931.5Mev 9.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代表质子的方程是[ ]

高中物理-核聚变、核裂变练习

高中物理-核聚变、核裂变练习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1.(江苏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一典型的铀核裂变方程是23592U+X→14456Ba+8936Kr+310n,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X是质子 B.该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C.23592U的比结合能小于14456Ba的比结合能 D.释放出的中子对于链式反应的发生没有作用 解析:该反应是裂变反应,X是中子,释放的中子引起链式反应,故A、B、D错误;23592 U的比结合能小于14456Ba的比结合能,C正确。 2.2010年3月31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实现首次质子束对撞成功。科学家希望以接近光速飞行的质子在发生撞击之后,能模拟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并产生新的粒子,帮助人类理解暗物质、反物质、以及其他超对称现象,从根本上加深了解宇宙本质,揭示宇宙形成之谜。欧洲科研机构宣布他们已经制造出9个反氢原子。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B )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C.由1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1个不带电荷的中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解析:根据反粒子定义,“反粒子”与“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但带有等量的异性电荷。因此“反氢原子”应该具有与氢原子相同的质量,相反的电荷符号且等量的电荷量。所以反氢原子是由1-1H核和01e构成的。 3.2002年,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有一次是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的结果,该站揭示了中微子失踪的部分中微子在运动过程中转化为一个μ子和一个τ子。在上述研究中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致,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②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致,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可能一致 ③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一定一致 ④若发现μ子和中微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的运动方向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