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施工组织设计(高铁站站房篇)
高铁站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备注:假设C1、C2点为建设方提供的初始坐标点。
平面控制桩点做法及保护图
1.3.2.二级控制网的测设
根据场区平面规划、设计图纸及甲方提供的平面控制点,依据新建站房中心里程线K1K2和其它各分区相互关系,全站仪分别以K1为测站,K2为后视点,用“极坐标”法建立站房各分区控制网,形成平面二级控制网,各分区平面控制点在测量放线利用其相互位置关系互相校核,达到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的目的,平面二级控制网平面图见下图:
1.3.4.高程控制系统的设置
1.3.4.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 在场区内建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场区内甲方提供的有效水准点布设场高程控制网。
(3)高程控制点布置间距宜小于1km,距建筑物不宜小于25m。
1.3.4.2高程控制系统的建立
福州南站站鸟瞰图
由于本工程国铁站房与地铁结构相互交错,平面变化较大,高差起伏较大,桩基分布较广,且高低不一,因此在本工程本工程需要建立三级控制网,即一级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三级控制网。以及控制网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二级控制网对各个分区进行控制,三级控制网对各个分区内结构构件进行控制,三级控制网能够相互关联、互相校核,并且与站房中心里程线进行关联,确保站房工程与线路、站场共用统一基准线——站房中心里程线DK7+780,同时本工程在施工前一定与线路工程、站场工程高程基准点保持统一,两统一需要建设方牵头,各参建单位进行协调统一。
车站采用“下进下出”的进出站流线模式,车站竖向共分5个标高层即地上3层、地下2层,从上至下依次为铁路站台层、候车及进站层、换乘广场及铁路出站层、地铁站厅层、地铁站台层,站房建筑总高度约55.3m。车站设正线2条、旅客列车到发线12条(有效长650m);基本站台2座(西基本站台450m×20m×1.25m、东基本站台450m×15m×1.25m),中间站台5座(450m×12m×1.25m)。东、西站房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大跨度屋盖钢结构。地铁一号线车站位于国铁福建南站站站房正下面,车站呈东西走向,两柱三跨结构。
高铁站土建施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高铁站土建施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概况本文档旨在为高铁站土建施工工程提供施工组织设计。
下面将对项目的概况进行介绍。
项目名称:高铁站土建施工工程项目地点:(填写具体地点)工程规模:(填写工程规模)二、施工组织设计原则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2. 合理高效:设计合理的施工组织,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
3. 生态环保: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资源优化:合理分配和利用施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1.施工流程设计:在此进行高铁站土建施工工程的施工流程设计,包括主要施工工序、工序间的关系和配合。
2.施工顺序设计:根据施工工程的特点和难点,设计合理的施工顺序,确保施工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3.施工方法和技术:根据土建施工工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4.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和资源,确保工程按计划顺利进行。
5.施工组织结构设计:确定合适的施工组织结构,明确各施工单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协调和沟通。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防范和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
四、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措施为了确保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有效落实,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施工组织设计专门小组,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2.与各相关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协商、研究并更新施工组织设计。
3.定期开展工作会议,及时沟通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五、安全风险及处理措施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安全风险和隐患。
为了降低风险并确保施工安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施工安全风险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
2.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3.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高铁站点施工方案

高铁站点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高铁的发展对于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其快速、高效、安全的特性深受人们的青睐。
而高铁站点作为高铁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方案对于高铁运营的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高铁站点施工方案进行探讨,为高铁站点的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
二、站点选址1. 区域选择高铁站点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到地理位置、人流量、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通过深入调研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高铁站点建设。
2. 土地条件评估针对选定的区域,对土地的承载能力、地质条件等进行评估,确保选址地区的地质条件符合高铁站点建设的要求。
三、施工流程1. 前期准备在正式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包括建设方案的制定、工程人员的调配以及与相关部门的沟通等。
2. 地基处理高铁站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确保高铁站点的建设牢固稳定。
3. 建筑施工高铁站点的建筑施工分为主体结构和内部装修两个主要环节。
主体结构的施工需要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具体操作,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内部装修则需考虑乘客的舒适感,包括座椅、洗手间、商店等设施的配置。
4. 配套设施建设高铁站点的建设还需要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候车厅、候车室、候车座椅、车站广场等。
这些配套设施能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提高乘客满意度。
四、工期管理高铁站点的施工需要进行有效的工期管理,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项目进度的监控、资源的合理配置、施工质量的把控等,以确保高铁站点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五、安全管理高铁站点的建设过程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应急预案等。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确保高铁站点建设的安全。
六、环境保护在高铁站点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环境保护,遵守相关环境法规。
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要进行妥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火车站(高铁站)施工方案

火车站(高铁站)施工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需求增加,建设新的火车站(高铁站)已成为必要之举。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种施工方案,以确保火车站(高铁站)的顺利建设和使用。
二、施工准备1. 场地选择:选择一个适宜的地点进行火车站(高铁站)的建设。
考虑到交通便利性、土地面积和周边环境等因素。
对选定位置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评估。
2. 法律要求:在施工前,确保满足所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土地使用权、规划许可证等。
3. 站点设计:根据需求和功能,进行火车站(高铁站)的设计工作。
包括站台、候车室、车站大楼等。
三、施工流程1. 筹备工作: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工期安排、人员调配和物资采购等。
准备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机械。
2. 土建工程:进行土地平整、地基基础、建筑结构等土建工程。
注意施工质量和安全。
3. 电气工程:进行电力供应和照明系统的安装,确保火车站(高铁站)的正常供电和亮度。
4. 引水排水工程:进行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安装,保证站内排水畅通。
5. 室内装修:进行室内装修工作,包括地面铺设、墙面装饰、天花板装修等。
四、安全措施1. 安全标识:在建设过程中,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牌,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2. 培训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
3. 防火措施: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确保火车站(高铁站)的安全。
五、环保措施1. 垃圾处理:制定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并积极推行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2. 水资源利用:采用节水措施,如安装水-saving先进设备和设施,优化用水过程。
3. 绿化环境: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站内和周边环境的绿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质量控制1. 施工监督: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全程施工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 质量检测:对施工过程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七、总结以上是一份火车站(高铁站)施工方案的概述。
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法律法规、安全环保等因素,并进行有效的施工管理和控制。
高铁站房建筑方案

高铁站房建筑方案高铁站房是高速铁路的入口和出口,是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重要交通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功能。
因此,高铁站房的建筑方案必须兼顾实用性、美观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三个方面来探讨高铁站房的设计。
首先,高铁站房的建筑风格应该与周围环境和城市风貌相协调。
在建筑风格上可以有多种选择,如现代、传统、抽象等,但无论选择哪一种风格,都应该与周围建筑相呼应。
例如,在历史悠久的城市中,高铁站房可以采用传统的建筑风格,使其与周围的古建筑相融合,展现出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而在现代化城市中,高铁站房可以采用现代的建筑风格,突出科技感和现代感。
总之,高铁站房的建筑风格应该具有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特点,使其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其次,高铁站房的空间布局应该合理,以方便旅客进出和行动。
高铁站房应该设置宽敞明亮的大厅,以容纳大量的旅客,并且要合理规划出入口和通道,方便旅客的进出。
此外,高铁站房还应该设置舒适的候车区域和商业区域,为旅客提供休息、购物和餐饮等服务。
另外,高铁站房还应该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如自动售票机、自助取票机、电子导览系统等,以提高旅客的便利性和服务质量。
最后,高铁站房的功能配置应该充分满足旅客的需求。
高铁站房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还应该成为城市的一个综合性服务中心。
因此,在功能配置上,高铁站房可以设置银行、医院、邮局、酒店等,为旅客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此外,高铁站房还可以设置展览馆、庭院、绿化带等公共休闲设施,为旅客提供文化、娱乐和休闲的场所。
总之,高铁站房的功能配置应该充分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求,创造一个舒适便利的环境。
综上所述,高铁站房的建筑方案需要考虑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等因素。
通过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建筑风格,合理规划的空间布局和充分满足旅客需求的功能配置,可以打造一个实用、美观、舒适的高铁站房,为旅客提供便捷的出行和丰富的服务体验。
高铁站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xx站改扩xx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中铁xx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3月xx站改扩xx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一、工程现状及周边环境二、本次施工的主要内容(拆除部位、范围)三、本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四、进出站过渡方案1、指导思想2、具体流线和平面布置五、改造工程主要施工方案1、施工主要道路、平面布置2、主要施工方案六、主要节点工期目标七、安全保证措施八、进度保证措施九、质量保证措施十、环保措施一、xx火车站目前现场情况既有xx车站总建筑面积33439m2,由站房和东西配楼组成。
其中站房建筑面积21245m2,东西配楼各6097m2。
既有xx站房为线侧平式站房,最高聚集人数5000 人。
站房为两层建筑,主要包括候车,售票,行包,出站厅及辅助生产办公用房。
东西配楼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主要是客房及生产办公用房。
车站设6 米宽进站天桥一座,7 米宽出站地道一座,天桥进站,地道出站。
车站设五个站台,站台雨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棚。
既有站房平面布局中心对称,车站长度230 米,中心部位是两个与站台成45°的方形候车室与三角形进站广厅呈倒“品”字布局,西侧设出站厅及售票厅,东侧设行包房,靠站台侧设客运办公用房,贵宾室设在两候车室间靠站台侧三角空间内。
候车室两层,均设有内天井,进站天桥设在站房中部,旅客流线组织为上进下出。
车站广场东西长300米,南北长170米,中心广场为T字形布置,T字形腋下左侧为公交车站和社会车辆停车场,右侧为社会车辆停车场和出租车环形载客道路,其中绿化沿T字中心广场边线布置。
在广场中央为临时售票厅,用以缓解如春运等客流高峰期的购票压力。
既有xx火车站鸟瞰图既有xx火车站站前概貌二、改扩建部位及改扩建情况说明本次改造范围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站房,改造范围主要包括:广厅,站房柱廊,候车室(区),出站厅(拆除原有结构新建),售票厅,外立面。
第二部分为站台站场,改造范围主要包括:站台加高,无站台柱雨篷(拆除原有结构新建),新建地道,天桥等。
高铁站房铝板幕墙施工方案

高铁站房铝板幕墙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计划现场勘查:对高铁站房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查,了解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评估施工难度,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技术准备: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编制铝板幕墙施工专项技术方案,明确施工要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材料准备:按照设计要求,提前采购并储备足够数量的铝板、连接件、密封胶等施工所需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人员准备:组建一支具备铝板幕墙施工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掌握施工技能。
设备准备:配置足够的施工设备,如升降机、焊机、切割机等,确保施工设备性能良好,满足施工需求。
二、资源配置计划人员配置: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数量,确保施工工序有序进行。
材料配置:根据施工进度及现场情况,及时调度材料,确保材料供应充足、及时。
设备配置:根据施工需要,合理配置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设备数量、型号满足施工要求。
三、铝板安装方案测量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测量定位,确保铝板安装位置准确。
连接件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连接件,确保连接牢固、稳定。
铝板安装:按照测量定位结果,依次安装铝板,确保铝板平整、美观。
密封处理:对铝板接缝处进行密封处理,确保幕墙防水、防尘性能良好。
四、施工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清理墙面,确保墙面平整、干燥、无油污。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
连接件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连接件。
铝板安装:按照测量放线结果,依次安装铝板。
密封处理:对铝板接缝处进行密封处理。
质量检查:对施工完成的铝板幕墙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五、施工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职责,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有序。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六、施工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目标,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高铁站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汇报人:
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质量监督与检测
建立质量管理体 系,明确质量目 标和责任
制定严格的施工 工艺标准和检验 方法
定期对施工过程 进行质量检查和 评估
采用先进的检测 设备和技术,确 保工程质量和安 全
质量事故处理与预防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责任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Part 03
高铁站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噪声控制
采用低噪声设备:选用低噪声的 施工设备和工具,减少噪声污染。
设立隔音屏障:在施工现场周围 设立隔音屏障,减少噪声对周围 环境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 和休息时间进行高噪声的施工作 业,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 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减少噪声产生。
高铁站施工方
z
案及安全措施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
目录
01 高 铁 站 施 工 方 案 03 高 铁 站 环 境 保 护 措 施 05 高 铁 站 成 本 控 制 措 施
02 高 铁 站 安 全 措 施 04 高 铁 站 质 量 保 障 措 施
Part 01
培训方式:现场讲解、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试、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估,确保员工掌 握安全知识与技能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 施工安全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提高安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范围 (1)1.3.设计概况 (1)2.工程概况 (3)2.1.线路概况 (3)2.2.主要技术标准 (3)2.2.1.站房建筑设计 (3)2.2.2.生产生活房屋建筑设计 (4)2.2.3.站房结构设计 (9)2.2.4.生产生活房屋结构设计 (9)2.2.5.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10)2.2.6.电气设计 (11)2.2.7.通风空调设计 (12)2.3.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12)2.4.工程特点 (13)2.4.1.工程专业繁多,交叉协调复杂 (13)2.4.2.生产生活房屋特点 (13)2.4.3.工期紧迫 (13)2.4.4.质量要求高 (13)2.5.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的分析和对策 (13)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14)3.1.自然特征 (14)3.2.交通运输条件 (15)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的情况 (15)3.4.当地建筑材料分布情况 (15)4.总体施工组织安排 (15)4.1.建设总体目标 (15)4.1.2.安全目标 (16)4.1.3.工期目标 (16)4.1.4.环保、水保目标 (16)4.1.5.其他管理目标 (16)4.2.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17)4.2.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17)4.2.2.组织机构管理职责 (19)4.2.3.施工区段划分和任务划分 (20)4.3.开竣工时间及总工期 (21)4.4.总体施工顺序及主要阶段工期安排 (21)4.4.1.总体施工顺序 (21)4.4.2.主要阶段工期安排 (21)4.5.施工准备、征地拆迁和建设协调方案 (23)4.5.1.施工准备 (23)4.5.2.建设协调方案 (28)4.5.3.征地拆迁及站前单位对场地的移交要求 (29)4.6.主要进度指标及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29)4.6.1.工期目标 (29)4.6.2.施工进度安排 (29)4.6.3.专业工程工期及关键节点工期安排 (29)4.7.工程接口及配合 (30)5.临时工程 (35)5.1.施工现场布置原则 (35)5.2.施工现场布置说明 (35)5.2.1.施工围挡要求 (35)5.2.2.门禁及监控管理 (36)5.2.3.施工便道布置 (36)5.2.4.临时设施布置 (37)5.2.6.临时用水布置 (38)5.2.7.现场临时排水设计 (38)5.2.8.临时用电规划 (39)6.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46)6.1.网架施工方案 (46)6.1.1.工程概况 (46)6.1.2.施工现场准备 (47)6.1.3.网架安装 (47)6.1.4.檩条的安装 (56)6.1.5.网架安装安全防护措施 (57)6.1.6.钢网架涂装 (57)6.2.金属屋面施工方案 (63)6.2.1.工程概况 (63)6.2.2.工艺流程 (63)6.2.3.屋面板及其它构件加工制作、安装方法 (64)6.2.4.过程控制措施 (70)6.2.5.材料、成品质量控制 (72)6.2.6.成品及半成品保护 (72)6.2.7.屋面板制作和安装过程质量保证措施 (75)6.3.异形铝板外墙施工方案 (76)6.3.1.铝板外墙设计概况 (76)6.3.2.施工准备 (76)6.3.3.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77)6.3.4.质量验收标准 (78)6.3.5.质量控制要点 (80)6.4.与市政高架平台及“四电”系统集成工程等的交叉施工、衔接配合 (80)6.4.1.交叉施工困难 (81)6.4.2.方案制定 (81)6.5.高大空间铝条板吊顶反吊法施工方案 (82)6.5.1.工程概况 (82)6.5.2.施工方法 (82)6.5.3.施工要点 (83)6.5.4.施工质量标准 (86)7.施工方案 (87)7.1.施工测量 (87)7.1.1.施工准备 (87)7.1.2.平面控制网、高程系统的测设 (88)7.1.3.建筑施工测量 (89)7.1.4.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92)7.1.5.测量控制措施、要点 (93)7.2.桩基施工 (94)7.2.1.工程概况 (94)7.2.2.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及方法 (94)7.2.3.施工中特殊情况及防治处理方法 (99)7.2.4.试桩检测要求 (100)7.3.土方工程 (101)7.3.1.施工准备 (101)7.3.2.施工部署 (101)7.3.3.土方开挖 (102)7.3.4.土方回填 (102)7.4.钢筋工程 (104)7.4.1.钢筋采购 (104)7.4.2.钢筋的进场验收和检验 (104)7.4.3.钢筋堆放及标识要求 (105)7.4.4.钢筋加工 (106)7.4.5.钢筋连接 (108)7.5.模板工程 (118)7.5.1.模板设计 (118)7.5.2.模板安装 (121)7.5.3.柱钢模安装 (124)7.5.4.模板拆除 (125)7.5.5.模板的维护和修理 (125)7.5.6.模板安装质量标准 (126)7.5.7.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27)7.6.混凝土工程 (127)7.6.1.施工准备 (128)7.6.2.混凝土浇筑的总体安排 (128)7.6.3.搅拌站的选定 (129)7.6.4.配合比原材料要求 (129)7.6.5.混凝土的浇筑 (130)7.6.6.泵送性能的提高 (133)7.6.7.浇筑工艺流程 (134)7.6.8.施工缝设置及处理 (137)7.6.9.混凝土的养护 (139)7.6.10.检测试验 (139)7.7.脚手架工程 (140)7.7.1.结构层支撑脚手架施工 (140)7.7.2.外脚手架施工 (142)7.7.3.工艺流程 (144)7.7.4.施工方法 (145)7.7.5.检查验收 (149)7.7.6.架体拆除 (149)7.8.砌体工程 (151)7.8.1.工程概况 (151)7.8.3.施工准备 (151)7.8.4.砌筑要求 (152)7.8.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 (153)7.8.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 (155)7.8.7.质量要求 (155)7.8.8.砂浆及混凝土试块的制作、留置 (156)7.9.塔吊安拆 (156)7.9.1.塔吊选择及平面布置 (156)7.9.2.塔吊基础施工方案 (157)7.9.3.塔吊安装方案 (159)7.9.4.塔吊拆除 (177)7.10.防水工程 (179)7.10.1.施工部署 (179)7.10.2.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 (180)7.10.3.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91)7.10.4.聚氨酯防水涂膜 (197)7.10.5.细部防水处理 (198)7.11.钢筋混凝土屋面 (199)7.11.1.站房屋面工程概况 (199)7.11.2.生产生活用房屋面工程概况 (200)7.11.3.施工准备 (201)7.11.4.施工方法 (202)7.11.5.施工工艺 (202)7.11.6.质量标准及验收 (206)7.12.装饰装修工程 (207)7.12.1.工程概况 (207)7.12.2.装修控制重点 (208)7.12.3.施工工艺 (215)7.12.5.内墙面施工 (226)7.12.6.地面施工 (234)7.12.7.外墙面真石漆施工 (241)7.13.门窗工程 (243)7.13.1.防火门窗安装 (243)7.13.2.断热铝合金门窗 (245)7.14.幕墙工程 (246)7.14.1.工程概况 (246)7.14.2.玻璃幕墙加工工艺 (246)7.14.3.玻璃幕墙加工工艺及安装标准 (250)7.14.4.玻璃幕墙加工技术保证措施 (252)7.14.5.玻璃幕墙施工方法 (256)7.14.6.石材幕墙施工 (260)7.15.停车场工程 (263)7.15.1.工程概况 (263)7.15.2.施工准备 (264)7.15.3.工艺流程 (264)7.15.4.施工方法 (265)7.16.季节性施工 (276)7.16.1.冬季施工措施 (276)7.16.2.雨季施工措施 (280)7.17.电气工程 (283)7.17.1.防雷接地 (283)7.17.2.管路敷设 (285)7.17.3.线槽及桥架安装 (288)7.17.4.导线敷设 (292)7.17.5.电缆敷设 (294)7.17.6.电缆头制作 (300)7.17.8.开关插座安装 (307)7.17.9.配电箱(柜)安装 (309)7.17.10.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 (311)7.17.11.综合布线系统 (316)7.17.1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320)7.17.13.电气防火检测 (321)7.18.给排水及消防工程 (322)7.18.1.结构预留预埋 (322)7.18.2.支吊架安装 (325)7.18.3.给水系统 (326)7.18.4.卫生器具安装 (334)7.18.5.重力雨水系统 (337)7.18.6.消火栓系统 (342)7.18.7.消防系统调试、检测 (347)7.19.通风空调工程 (348)7.19.1.通风与空调风系统 (348)7.19.2.设备安装 (354)7.19.3.防腐绝热 (359)7.19.4.系统调试 (360)7.20.监控系统及标识工程 (364)7.20.1.综合显示系统施工方法 (364)7.20.2.视频监控系统施工方法 (366)8.资源配置方案 (370)8.1.物资的管理原则和供应方式 (370)8.1.1.物资采购供应原则 (370)8.1.2.物资采购供应分类 (370)8.2.材料厂的设置 (371)8.3.物资供应方案 (371)8.3.1.甲供物资的供应与管理 (371)8.3.2.自购物资和地方材料的供应与管理 (371)8.4.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372)8.4.1.钢材技术标准及技术要求 (372)8.4.2.水泥技术标准及技术要求 (372)8.4.3.其他物资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 (372)8.5.主要物资材料供应计划 (372)8.6.物资材料的检查与验收 (373)8.7.主要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配备原则 (373)8.7.1.与工程规模相适应 (373)8.7.2.与施工方案相适应 (373)8.7.3.与施工管理相适应 (374)8.8.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374)8.9.主要测量、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置计划 (374)8.10.施工机械及测试设备保障措施 (374)8.10.1.机械设备保障措施 (374)8.10.2.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374)8.10.3.机械设备供应应急预案 (375)9.管理措施 (377)9.1.标准化管理 (377)9.1.1.施工专业化、生产工厂化、作业机械化 (378)9.1.2.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标准化 (381)9.1.3.人员配备标准化 (399)9.1.4.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管理 (400)9.1.5.过程控制标准化 (415)9.2.质量管理措施 (415)9.2.1.质量保证体系 (416)9.2.2.质量保证制度 (421)9.2.3.质量保证措施 (427)9.2.4.主要部位质量标准 (455)9.3.安全管理措施 (463)9.3.1.安全管理方针及目标 (463)9.3.2.安全保证体系 (464)9.3.3.安全管理制度 (467)9.3.4.项目安全教育和管理的亮点 (476)9.3.5.风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479)9.3.6.安全防护措施 (480)9.3.7.重点专业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486)9.4.工期、投资管理措施 (501)9.4.1.工期管理措施 (501)9.4.2.投资管理措施 (508)9.5.环保、水保、文物保护措施 (508)9.5.1.环境保护措施 (508)9.5.2.水土保护措施 (516)9.5.3.文物保护措施 (518)9.6.节约用地措施 (519)9.6.1.正式工程 (519)9.6.2.临时工程 (519)9.7.冬、夏、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19)9.7.1.雨季施工措施 (519)9.7.2.夏季施工措施 (522)9.7.3.冬季施工措施 (522)9.8.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 (524)9.8.1.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524)9.8.2.预案启动步骤及流程 (525)9.8.3.应急预案响应范围 (526)9.8.4.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526)9.8.5.应急培训、演练和定期检查 (534)xx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9.9.信息化管理 (535)9.9.1.BIM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 (535)9.9.2.BIM技术具体实施 (536)10.引用的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 (544)10.1.引用的设计文件 (544)10.2.施工规范 (544)11.施工组织图表 (548)附表11-1:劳动力配置计划表 (548)附表11-2: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549)附表11-3: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 (550)附表11-4:进度-成本S曲线图 (551)附表11-5:施工进度计划(进度横道图) (553)附图11-6: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53)附图11-7:标段指挥部办公、生活区平面布置图 (553)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