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整理精校版)
议论文如何使用好论据

第四是归纳分析法。
列举多个属性相关的典型论据之后,紧扣要证明的论点,对事 例的意义作深入挖掘,归纳总结出共同点,然后加以归纳升华,回 扣凸现其论点。
例:“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却在街亭这一 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实才的好友马谡,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 成为千百年来任人唯亲者之鉴。(论据一)
样,首先,她本无资格参加笔试,她却坚持要参加并考取了第一,
在经理面试之时,他诚实说出自己并无工作经验,并给了经理两
例: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 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 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 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 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 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 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 价值吗?(2005年高考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价 值与位置》)
提示
这位考生的聪明之处是从原材料中挖 掘出自己需要的三层论据含义:一是卡 特的陨落是因为给自己垒起的一道坎; 二是惋惜之余,我们还应唤起心灵的坚 强与无畏,不要让心坎将永远成为负担; 三是要成就勇敢,必须握紧拳头跨过这 道坎!
第三是概括排比法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 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 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 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 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 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 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 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 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 吗?
英国记者卡特,因一幅反映苏丹大饥荒的 新闻照片而荣获普里策奖。照片反映的是一只 专吃死尸的兀鹫,那兀鹫用贪婪的目光盯着一 个因饥饿而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等待 她死后将她吃掉。照片引起人们很大的争议, 人们质问卡特:危难时刻为何不向小女孩伸出 援助之手?你作为记者的良心何在?迪克里•卡 特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连家人也不能够理解 他,最后他在绝望中自杀了,时年只有33岁。
巧用事例论证增加议论文采(整理精校版)

巧用事例论证增加议论文采作文辅导1006 2312议论文是高中生写作运用最多的一种文体,因其思路清晰易于掌握。
但是高中生在写作时往往存在一个问题,即无论是文章整体还是段落内部都大多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呈现一种模式化。
而且由于认识世界辩证分析能力的不足,这样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虽四平八稳然而不够鲜活灵动,缺乏个性,缺乏张力,缺乏动人的魅力。
其实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就是事例的运用,我们完全可以活用这些事例,发挥高中生长于叙述抒情的特点,增加文章的文采与情感,使事例呈现别样的状态,让文章变得灵动起来。
一、让事例成为源头活水确定文章的中心后,搜索能证明文章观点的例子,然后如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展开叙述由叙而生理,巧妙引出主题。
这样的开头不突兀,不生硬,耐读,温婉中蕴涵力量,能快速抓住的心。
如2003年高考广东优秀作文《海棠依旧?绿肥红瘦?》的开头: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
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
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道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
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
可见,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二、让事例散发真情实感在行文中,以渗透个人真情实感的叙写代替严谨实在的说理,使人读了事例充分领会的褒贬爱憎,自然而然中打动,从而达到让人信服的目的。
如2004年高考浙江优秀作文《那一缕馨香》,全文就是靠浸润情感的遣词造句打动,我们选择其中的一段:始皇尝在无数目光的凄清中,让诸子百家在火光中彻底消亡,让天下儒生长眠与漠漠黄土。
天下士子不屈的灵魂随着思想的湮没垂垂老去,可叹的是,一个盛世的浮华,竟也在这一瞬间灰飞烟灭。
勿以一叶障目,勿被所谓的智慧污浊了天地人世,勿因对人文思想的禁锢成为历史倒退的魁首!三、让事例呈现细腻形象通过细细摹写事例的场景和人物的行为,用类似小说的笔法赋予事例形象,让人彷佛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内心,循着设定的思维轨迹,做出与一样的判断。
议论文素材运用八法

议论文素材运用八法为了迎战高考,每个考生都会搜集一些作文素材,但是从平时的写作训练来看,能应用在文章中的同学却很少。
针对这种现状,就如何运用平时积累的素材问题,谈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1.转换角度应用先看一则材料:一次,侯宝林想看看明代笑话集《谑浪》,探究笑的艺术,但跑遍北京大大小小的旧书摊,也没找到。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就不顾天寒地冻,一连18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一部10万字的书,就这样用笔抄录了下来。
这则材料,可写勤奋、刻苦、成功等方面内容的作文,是无须思考就能够应用的。
但换个角度,就能大大地扩展其应用范围。
如话题作文“站起来”,你可以从要在社会中站起来,成为一个巨人,就必须努力使自己拥有丰富学识的角度来应用这则材料。
命题作文“学会说不”,你能否想到既要学会向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说不,也要向自己的惰性、懦弱和意志薄弱说不?“生命的价值”这样的题目,可以从艰难曲折和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个角度来联系应用。
再如,有一道材料作文试题,你准备以“精神无价”为写作角度,那么侯宝林的拼搏精神不也可以应用吗?2.对照比较应用《元史》记载:一次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正好路边有棵梨树,行人就都去摘梨,只有许衡站着不动。
有人问:“你为何不去摘梨?”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主人了。
”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写命题作文“一步与一生”,这则材料正好可从反面应用,以不跨越道德底线的一步,成就高尚的人格来入笔。
写“激励的价值”这一话题,既可以从他人激励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自我激励的比照角度来写,这则材料不正反映了许衡能以道德信念自我激励吗?3.联想转化应用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了学校,但他靠在图书馆自学而成才。
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8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议论文如何使用素材 素材运用的方法

议论文如何使用素材素材运用的方法
一、正反对照,相互映衬
议论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正反对照论证法。
正面论述当然得使用正面材料,反面论证则要使用反面材料。
这样有正有反,正反结合,才能使自己的论证逻辑更加严密,论述更加有说服力。
二、同类叠加,连续用例
连续、密集地使用多个同类型的材料,让素材发挥“集团作战”的作用,使有着共同指向性的素材一起论证观点,从而彰显论证的力度和深度,也使文章显得丰满厚实。
三、一线串珠,镜头组接
以文章的中心论点为线,安排多组表现同一中心的素材,相应地推出若干段文字,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加以组合,捕捉几个特写镜头,剪辑组合素材。
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如果考生手中的事例较多,且性质相似的时候,可采用此法,使文章在结构上呈现出并列形式,一目了然。
四、点面结合,详略有致
剪辑素材时,考生还可以用点面结合、详略有致的方法。
所谓“点”就是在文章中突出某个新颖、别致的事例;所谓“面”就是在文章中展现某些一般性、普遍性的事例。
不过,“点”需要详写,“面”则可略写。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值得借鉴。
当然,以上的方法可综合运用,进一步增加文章的魅力,斩获更高的分数。
议论文写作运用素材的技巧

议论文写作运用素材的技巧
首先,选择合适的素材。
在写议论文时,应选择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的素材。
这包括可靠的统计数据、案例研究、专家观点等。
通过引用权威
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或是引用知名学者的观点,可以给读者留下信服的
印象。
其次,要确保所选素材与论点一致。
在写议论文时,关键是为支持自
己的观点寻找相关的素材。
素材应该与论点直接相关,并能够提供证据和
证明。
如果素材与论点的关联性不明显,读者可能会对你的观点产生疑问,降低对论文的说服力。
此外,要注意素材的客观性。
写议论文时,应尽量避免引用主观的素材,如个人经验、个人感受等。
这会减少论文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相反,
选择公认的事实、专家的观点和第三方研究结果,可以增加论文的权威性。
最后,要对素材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仅仅引用素材并不能充分支持
自己的观点,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可以通过说明素材的背景、概
括其主要观点、分析其可信度和适用性等方式,来解释和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
综上所述,选择适合的素材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的关键。
选择具有说服
力和可信度的素材,并确保与论点一致。
同时,保持素材的多样性和客观性,并对素材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可以提高论文的质量和说服力。
希望
以上的技巧对您写作一篇高质量的议论文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备考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

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一、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运用素材巧妙地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对素材进行阐释。
语言一旦亮起来,文章一定会异常耀眼,与人不同。
我总结了以下四种方法。
第一,排比列举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一组素材,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
一篇文章里若能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不但会加强语势,突出内容,加重感情,而且会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适合自身才是王道”这一主题时,列举了史蒂芬?霍金、巴尔扎克、司马迁三个人。
他写道:“一部《时间简史》诠释了史蒂芬?霍金这位呕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整个生命历程,一部《人间喜剧》演绎了巴尔扎克这位孤独而热烈老人的全部心声,一部《史记》升华了司马迁这位受宫刑老人的尊严,他们都因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成功。
”(2009考生优秀作文《适合自身才是道》)第二,名句串联名句串联,就是将一些名言名句、诗词歌赋按照需要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
有一点要注意,只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拥有豪迓慷慨的双翼去飞翔”时这样写:“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让人生充实、快乐。
但凡有名留世者,无不是拥有豪迈慷慨人生态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自信的豪迈慷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杀敌报国的豪迈慷慨:…胡未灭,鬓先秋,尘暗旧貂裘‟是陆游壮志未酬的豪迈慷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毛泽东英雄人生的豪迈慷慨……这些彪炳史册的人,哪一个不是拥有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第三,参差句式我们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有变化地使用不同句式,以变换节奏,可以使语言抑扬有致,变化而不呆板,丰富而不单一。
这样,文章既摇曳多姿,又朗朗上口。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扬长避短”这一主题时这样写道:“短跑冠军,兔子莫属,为避狼追,强学游泳,重短轻长,此路不行。
小溪没有大海的伟岸雄壮,但它发挥出自己清秀灵动的特长,谱出了高山流水的乐曲。
议论文如何运用素材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议论文如何运用素材议论文的写作技巧一、学会分析,吃透含义,要给素材定性对一名学生来讲,要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是素材的积累,不断地有新的鲜活的素材补给,能够化为自己的学识见解。
而有了这些素材之后,重点在如何发挥它们的功能,体现素材在文章中的效用,正确理解写作素材的意义。
素材本身无所谓优与劣,如矿山中的各类矿物质,主要看你的利用提炼的目的,所以先要对自己掌握的素材的内涵分析理解透彻。
有些素材含有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如预先不加以深入推究,在使用时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二、体味多元,注重选取,素材可一料多用一个好的素材其内涵与外延是非常丰厚的,它所蕴涵的常常不只是一个人、一件事本身,其中往往可以读到由此想开去的思想情感、政治文化、历史哲理等等。
从材料中读出不同的感受,提炼出各自理解的意义,并在不同的话题中从各自的角度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其文章的思想内涵得以提升,达到了较好的论证效果。
三、贴着行文,顺着思想,素材运用不死搬硬套把素材融化在自己的话语中,同自己作文的思考方向、议论角度与中心和谐地结合,读来没有一般学生把素材与自己文章的论述隔开的毛病。
现在我们老师对学生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中动不动屈原李白苏轼等一类情况颇有看法,称之为“伪崇高”“伪文化”“伪思想”等,因为这些文章中的素材往往不是来自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而是靠死记硬背硬塞到文章中的。
这已经引起高考作文复习中许多师生的关注,我们也强调多用现实生活素材,所以学生也小心翼翼不太敢用。
对此,我想,若能够对素材有真正的理解感受还是可以大胆使用,不必忌讳。
四、文章不能写偏题扣住话题“距离”直入中心,接着的素材运用紧扣前面提出的中心观点的阐发与支撑,素材之后又扣住中心进行阐述。
总的来说,素材的运用要能够贴着自己的文脉,顺着自己的思想,不能够写偏题。
议论文怎样叙述事例(整理精校版)

议论文怎样叙述事例作文辅导0124 10:57::议论文怎样叙述事例一、叙例简明扼要,用概叙,不用描述议论文的“叙”不同于记叙文的“叙”。
它具有论证性功能,是运用现有的已被证实了的材料论证中心论点的正确可靠。
一般说它没有叙写事物,塑造形象的任务,所以不必像记叙文那样具有形象,也不必完完整整。
“叙事”是为了“喻理”。
议论文有时也作比较具体的叙述,但它仍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不作绘声绘色的描写,叙到足以喻理即止。
事例导引:这几天老天不作美,整天鹅毛大雪,搞得周天寒彻。
我父亲患急性阑尾炎,经医生诊断需及时开刀,我特地去医院服侍父亲。
在路上,我专拣有人走过的“雪道”。
心想,那么多人走过的路,一定不很滑。
然而没走几步,便摔倒在地,满身都是雪。
口袋中的钢笔都摔坏了,蓝墨水把淡黄色的外套染蓝了。
于是横下一条心,闯自己的路,勇敢地在那些“未开垦”的雪地上走,另辟新径。
踏在雪地上发出吱吱的声音,身后留下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谁知这条新径,使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这件事使我悟出了一条道理:旧辙要循,新路不可不拓。
这里通过走“雪道”与另辟新径的对比中悟出一条道理,因此冬天的雪景、父亲的病情、摔跤的情状,同论点没有多大联系,应删去。
这个论据可这样叙述:“雪后,我去医院探病,先拣‘雪道’走,然而却摔了跤。
于是我决心闯自己的路,在‘雪道’旁另辟新径。
谁知这条新径使我顺利地到达了医院。
这件事使我……”这样简要的叙述完全可以证明“旧辙要循,新路不可不拓”这个论点。
拓展练习: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
他儿时曾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
有一次,他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了一段曲子,老师您也不一定弹奏得了。
”海顿不以为然,心想:我有什么复杂的曲子不能弹奏呢?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子递给了老师。
海顿弹奏了一阵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曲子呀,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弹奏这样的曲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
作文辅导
1027 20:06
::
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
一、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运用素材
巧妙地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对素材进行阐释。
语言一旦亮起来,文章一定会异常耀眼,与人不同。
我总结了以下四种方法。
第一,排比列举
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一组素材,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
一篇文章里若能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不但会加强语势,突出内容,加重感情,而且会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适合自身才是王道”这一主题时,列举了史蒂芬·霍金、巴尔扎克、司马迁三个人。
他写道:“一部《时间简史》诠释了史蒂芬·霍金这位呕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整个生命历程,一部《人间喜剧》演绎了巴尔扎克这位孤独而热烈老人的全部心声,一部《史记》升华了司马迁这位受宫刑老人的尊严,他们都因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成功。
”(2015高考模拟考生优秀作文《适合自身才是道》)
第二,名句串联
名句串联,就是将一些名言名句、诗词歌赋按照需要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
有一点要注意,只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拥有豪迓慷慨的双翼去飞翔”%主题时这样写:“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让人生充实、快乐。
但凡有名留世者,无不是拥有豪迈慷慨人生态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自信的豪迈慷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杀敌报国的豪迈慷慨:‘胡未灭,鬓先秋,尘暗旧貂裘’是陆游壮志未酬的豪迈慷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毛泽东英雄人生的豪迈慷慨……这些彪炳史册的人,哪一个不是拥有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
第三,参差句式
我们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有变化地使用不同句式,以变换节奏,可以使语言抑扬有致,变化而不呆板,丰富而不单一。
这样,文章既摇曳多姿,又朗朗上口。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扬长避短”这一主题时这样写道:“短跑冠军,兔子莫属,为避狼追,强学游泳,重短轻长,此路不行。
小溪没有大海的伟岸雄壮,但它发挥出自己清秀灵动的特长,谱出了高山流水的乐曲。
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但它发挥特长演绎了傲雪的经历;由此而悟,扬长避短。
”(2015高考模拟考生优秀作文《扬长避短》)
第四,妙用设问
运用设问句式自问自答,既能有力突显文章的观点,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收到良好效果。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拼搏方能成功”时,举了铁人王进喜的例子,他这样写道:“是谁,让自己的画像和雷峰、焦裕禄等名人并列在一起?是谁,让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外国友人面前多次提起自己的名字?是谁,连续打破钻井的记录?是他,号称铁人的王进喜。
这一切成功都是他靠拼搏取得的。
”
二、把素材运用得与众不同
上面几种方法能够把素材用准、用好,但我们还要对素材有独特的感悟与加工能力,做出个性化的分析,使其与众不同。
我总结了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从现实切入
从现实切入,就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已有的素材,对素材进行现实意义的分析,来完成文章观点的阐发。
例如一位学生从现代人团队理念切入,写出刘邦成就千秋大业的原因。
他这样写道:“刘邦之所以成就千秋大业,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
在激烈险恶的斗争中,好的团队凝聚的力量无可抵挡。
张良的智慧、樊哙的勇猛、刘邦的缜密(以退为进),组成了一支力挽狂澜、绝处逢生的力量。
然而项羽的团队缺乏沟通、人心涣散,项伯夜会刘邦、项羽优柔寡断、范增怒言相斥,四面楚歌的结局已露端倪。
团队的力量可以决定个人命运,甚至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
”
第二,多角度审视
多角度挖掘素材的内涵,寻找材料之间的交叉点,对材料进行边缘化处理,写出个性化的材料。
例如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现有两种分析:
(1)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
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就算死,也不枉一个铮铮之臣,但他选择生,让朋友亲人都感到难堪的生。
也许只有那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才能证明这一行为的价值:虽斗转星移,仍不失为与日月争光的鸿篇巨制。
有一个流传的“退麝临岩”的故事,当麝鹿被猎人追赶至岩边时,麝鹿会将麝香取出,还与大地。
司马迁隐忍痛苦,开后世史书先河,无异于将自身宝贵的“麝香”交还中华文化。
(2)面对李陵被俘降敌的消息,朝堂上下瞬间凝固了。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
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
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
他敢在万众一声的局面下说公道话,他敢在众口一词的局面下讲出真话,刘彻震怒了,结果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你依然是一个敢说真话的男子汉,一个顶天立地、气吞
山河的男子汉!
同是写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的素材,但不同的是例(1)写出了司马迁“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例(2)写出了司马迁“敢说真话”,同一个素材是可以多角度分析的。
第三,合理演绎
有很多素材所写的人物往往是粗线条的,对这些素材,我们可以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运用想象,合理演绎,以表述文章的观点。
例如庄子,他的故事有“鼓盆而歌”“庄周梦蝶”“濠梁之辩”“钓于濮水”等,我们可以依据文章的主旨,灵活变通素材并进行叙述、描写、议论,达到应有的目的。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全面诚可贵,适合价更高”这一主题时,演绎了“钓于濮水”这则素材。
他这样写道:“庄子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坦然生活。
茫茫大雾中,依稀看见一叶扁舟,一位老人正持竿垂钓,他就是放弃楚相的庄子。
河水汤汤,庄子静坐,脸上挂着微笑,他清楚自己不是当官的人选,并且当官也不是自己所长,要不然,今天所看到的庄子将是一位官场中的庄子。
非宁静无以致远……他走适合自己的路,过着淡泊宁静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