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的交际功能及其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与差异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与差异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与差异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与差异摘要:非言语在人类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非言语交际又深受文化的影响。

非言语中的体态语最能体现文化差异。

体态语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明态度、表达感情的信息载体,研究和使用体态语有助于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

文章介绍了体态语的含义、意义及功能,并且从目光接触、面部表情、手势语等六个方面分析了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可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从而避免交际时的文化误解和冲突。

关键词:体态语、跨文化交际、意义、差异“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语言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因而在不同的文化中,肢体语言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克服文化差异所产生的障碍,克服礼俗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就要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礼俗。

随着中国的对外交流日趋频繁,人们意识到,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了解和尊重外来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一、体态语的意义及功能人类的交际渠道有两种,语言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

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

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

关于非语言交际的涵盖范围和分类方法有很多,有专家认为非语言交际可被分为四大类,既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

其中,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行为,许多专家把它作为非语言行为研究的基础。

胡文仲在《英美文化辞典》中说:“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

论英汉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论英汉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为 添 加一 些别 的含 义 。 比如 , 我 们 向别 人 表 示 欢 迎 时 . 在 嘴上 一 布罗 斯 纳 安 说 : 手部 动作 实 际 上 是 身 势语 的核 心 ’ “ 因为 手 边 说 着 “ 迎 ” 一 边 与 别 人 握 手 . 样 是 对 语 言 上 的 补 充 . 样 部 动作 最 多 , 最 细腻 生 动 , 用 起 来 更 自如 在 西 方 . 开 手 掌 欢 , 这 这 也 运 摊 的行 为就 显 得 更 加 的诚 恳 表示 真诚 、 恳 , 以发 誓 时 常用 这 一 动 作 ; 在 中国 . 手 手 掌 诚 所 而 双 ( ) 调 功 能 三 强 合 十 放在 胸 前 才表 示 真 诚 、 贞 . 以 中 国人 一 般 在 寺 庙 里 祈 求 忠 所 人们 在说 话 是 , 常 附 加 一 些 适 当 的手 势 、 常 眼神 来 对 所 说 内 佛 主保 佑 时 常 用这 一 动 作 表 示 自 己 的诚 意 有 些 手 势 是 根 据 自 容 进 行 强 调 , 样 能 让 别 人 加 深 印 象 , 下 深 刻 的 记 忆 . 到 加 己 国 家与 民族 的文 化 背 景所 流 传 下 来 的 。例 如 . 手 掌 平 放 在 脖 这 留 起 将
表示 “ 见 ”还 有 我 们 在 向别 人 指 路 时 , 一 边 说 在 哪 . 边 指 里 的真 实 想 法 但在 不 同 的 民族 文 化 中 . 神所 表达 的含 义 也 有 再 ; 会 一 眼 向那 边 . 这些 都是 用 体 态 语 来 重 复 已经 用 语 言 发 出 的信 息 不 同。 ( ) 充 功 能 二 补 ( ) 势 语 言 的 意义 差 异 三 姿 体 态语 有 时可 以 为某 些 语 言 行 为 进 行 补 充 .这 样 可 以 给语 言 行 1 手 势 、

英汉体态语的文化差异[1]

英汉体态语的文化差异[1]

收稿日期:2004—10—15一、引言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中非常重要的行为。

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整个非语言研究的基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手段。

有些体态语是与生俱来的、无师自通的,这一点得到了不少语言学家的证实,如所有的人都会在高兴时微笑,悲伤时哭泣,害羞时脸红,受威胁时叫喊等等。

然而不少体态语都是经过后天习得的,因而是约定俗成的,为不同的文化所独有,从而造成体态语行为因文化而异的现象。

因此,本文拟通过对体态语的跨文化交际作用进行探讨以及对英汉体态语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来帮助人们减少或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体态语的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从而达到交际的成功。

二、体态语的内涵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

关于体态语,英语中有bodylanguage,bodymovements,gesture,bodybe-havior,kinesics等,汉语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态势语、手势语、体语、体语学、身势学、身动学等。

严格地说,上述术语分归两种类型:一种是体态语(bodylanguage),英语中的gesture,bodymovements,bodybehaviour和汉语中的身体语言、手势语、态势语和体语都属这一类;另一种是身势学或体语学(ki-nesics)。

对人类体态语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正式研究是从达尔文开始的,他在1872年出版的《人类和动物感情的表现》一书中提出人类和动物的表情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对体态语进行系统研究的要首推伯德惠斯特尔。

他在1952年出版的《体语学导论》中提出身势学的理论。

而法斯特的《体态语》是反映体态语研究成果的另一代表之作,被人们称为非语言交际领域行为科学家所做研究的总结。

自此以后,体态语成为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

澳大利亚演说家爱伦·皮斯的《体态语》和美国教授布罗斯纳安的《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就是这一研究成果的体现。

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目录一、体态语地概述 (2)二、中西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 (2)(一>体态语文化差异地根源 (3)(二>体势语地文化差异 (3)(1>面部表情 (3)<2)手势 (4)<3)身体其他部位 (6)(三>体距地文化差异 (6)(四>体触地文化差异 (7)三、总结···············································8b5E2R G b C A P四、参考文献············································8p1E a n q F D P w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专业名称:初等教育英语方向作者:郑婷摘要:体态语是人类多种交际方式中至关重要地一种.成功地人际交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无声表达自己以及准确理解别人地体态语地能力.只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够达到交际地最佳效果.而中西体态语文化因历史、政治、民族等条件地不同,具有一定地差异性.为了克服交流障碍,可以从体势、体距、体触三方面来了解体态语地文化差异.DXDiTa9E3d关键词:体态语;体势;体距;体触一、体态语地概述提到交流,我们自然会想到语言,即我们每天说地不计其数地话.但是,除了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对我们日常地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地身体语言──体态语.RTCrpUDGiT体态语是一种表达和交换信息地可视化<有地伴声)符号系统,它由人地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或者通俗地讲,当人体动作能够传递相关信息时,这些动作有了语言地功能,就成为体态语了.在现实生活中,体态语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同时留给对方更大地想象空间.心理学家得出一个有趣地公式:一条信息地表达=7%地语言+38%地声音+55%地人体动作.这表明,人们获得地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地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5PCzVD7HxA人类地体态语具有一定地共性,语言不通、地域不同、文化相异地人们可以通过体态语进行一定程度上地有效交流.然而,共性地体态语主要是指一些先天性动作<如欢乐之笑,痛苦之哭)和自发动作<如双臂抱胸,双腿交叉等),而更多地体态语却是后天习得地,根植于本民族地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宗教环境中,从而具有了各自地民族特性,自然而然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就产生了.随之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因为体态语地差异而产生误解.jLBHrnAILg二、中西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一个日本人问一个美国旅客,机场是否提供行李车服务.美国人想告诉他,机场不但提供行李车服务,而且还是免费提供!于是他用了人人皆知地表示“OK”地圆形手势作答.然而对那个日本人来说,这个手势表示“钱”,因此,日本人断定行李车服务收费昂贵.而这时,旁边一位突尼斯人看到了这一幕,于是认为美国人在对日本人暗示“他是一个卑鄙无耻地小偷”,让他小心点,否则杀死他.xHAQX74J0X 如果该案例中地日本人、美国人、突尼斯人事先知道“OK”这一手势可表示不同地含义,也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由此可见,了解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对克服交流障碍具有至关重要地作用.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为了扫除交流障碍,了解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应从哪些方面来掌握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呢?LDAYtRyKfE按照学术化地观点,我们可以从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地根源、体势语、体距和体触四个方面来研究其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Zzz6ZB2Ltk(一>体态语文化差异地根源中国是历史悠久地礼仪之邦,同时也是封建中央专制集权格局和传统主体文化最稳固、延续时间最长地国家.完备地纲常观念、谨严地等级秩序、系统地礼乐教化、向心型地内敛文化模式,熏陶出中国人谦谨、从众、克制、重礼节、尚伦理、表现含蓄等民族性格特征.而英语国家由于交通较发达,异族入侵和民族迁徙频繁,其古老文化较难保持强有力地历史延续性,呈现出富于变动性和扩张性地多元文化混杂地格局.这些国家较早地击溃专制集权而步入了现代社会体制.这样地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使英语国家地人富于冒险精神、崇尚独立、张扬个性、注重个人表现等,形成外向、自信、直率、随便等民族性格特征.dvzfvkwMI1(二>体势语地文化差异我们地面部表情以及手势、腿、脚、躯干地姿势都属于体势语.所以,可从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位三个方面来研究中西体势语地文化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及其所引起地交流障碍.rqyn14ZNXI(1>面部表情达尔文说:“面部与身体地富于表达力地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地力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地语言,是比嘴里讲地更复杂到千百倍地语言.”地确,借助和利用面部表情可以更好地表达和传递自己地思想感情.但是,同样地面部表情在不同地国家可能会有不同地含义.例如,在西方一些国家,眨眼是一种感兴趣地表示,而在中国一些地方,冲陌生人眨眼则是一种挑衅行为,冲女人眨眼更是不可为.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就很可能会造成误解.如在中国和讲英语地国家不论微笑还是大笑,通常表示友好、赞同、满意、高兴、愉快,但在某些场合,中国人地笑会引起西方人地反感.有一个这样地例子,在餐厅里,一个外国人偶然摔了一个碟子,他本来就感到很窘,而在场地中国人发出笑声,使他更加觉得不是滋味,又生气,又反感.EmxvxOtOco当然,中国人地这种笑,不论是对本国人还是对外国人,并非是嘲笑当事人,也不是幸灾乐祸.这种笑有很多意思.可以表示:“别当一回事儿”,“一笑了之”,“没关系”,“我们也常干这种事”等.不过,对于不了解这些意思地人,这样一笑会使他们感到不愉诀,而且会对发笑地人产生反感.SixE2yXPq5面部表情地一个重要方面是目光接触.在英语国家,盯着对方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地.即使用欣赏地目光看人——如对方长得漂亮——也会使人发怒.而在中国,目不转睛地看可能仅仅是对某人某物感到好奇或者是惊讶,自然不会引起别人地强烈反感.6ewMyirQFL <2)手势手势动作语言是一种表现力极强地肢体语言,它不仅丰富多样化,而且简便、直观性强,所以运用范围广、频率高、收效好.一个很好地例子就是荣获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受观众喜爱地歌舞类节目特别奖地《千手观音》,二十一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地姑娘用她们地手势语向全国亿万观众传递信息,表达了新春地祝福.但在不同地国家民族间,不少手势也存在很大地分歧.倘若不了解其中地差异,就很容易造成交流障碍.kavU42VRUs中国人与英美人有一些相同地手势,但表达地意义确不同.中国人表示“2”时,常伸出中指和食指,英美人则用这一手势表示胜利<现在地中国也引用了此表示法);中国人表示八时伸出食指和拇指,而英美人通常用这一手势表示“2”.曾经一位在上海进行商务谈判地美国人在饭店用餐时点了啤酒,服务人员问他要几瓶,这位商务人员伸出食指和拇指.很快服务人员送上八瓶啤酒,美国商人看了目瞪口呆.y6v3ALoS89中英用手势表示数字法差别悬殊.英语国家地人是将一个个手指掰开,中国人是将一个个手指弯下.英语国家地人数“一”时伸出右手食指,数“2”时再伸中指,再伸无名指表示“3”,加上小手指表示“4”最后伸开拇指表示“5”就多数情况而言,中国人数数时是从右手拇指开始,一个个手指弯曲.弯下拇指表示“1”,再弯下食指表示“2”,依次类推表示“3”、“4”、“5”.也可用左手食指掰动右手指数数.当然,现在也有许多中国人使用掰开手指地方法来计数.在英语国家中表示“6”至“10”必须用两只手,即用一只手表示“5”,另一只手再从“1”数至“5”.中国人也用双手表示“6”至“10”,但一般只有儿童才用.M2ub6vSTnP中西方手势地差异除表现在数字方面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现将不同之处举例如下:A. 动作一样,意义不同:向上伸中指:在中国有些地方表示“胡扯”,四川等地用这一手势来表示对对方地侮辱;在美国、法国表示愤怒或极度不快.0YujCfmUCw向上伸小指:在中国表示小、微不足道、拙劣、最差地等级或名次,还可表示轻蔑;在美国,表示懦弱地男人或打赌.eUts8ZQVRd大拇指向下:在中国表示向下、下面;在英美等地表示不同意,不能结束,或是对方输了;在法国、墨西哥表示坏运气、死了、无用.sQsAEJkW5T4)伸出地中指压在伸出地食指上:在中国表示数字“10”,在美国、法国等国家表示祈祷幸运.B. 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过来”(叫别人过来>:中国地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美国地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中国人对此反感>.GMsIasNXkA“丢人”(半开玩笑>:中国地肢体语言:伸出食指,用指尖在自己脸上划几下,象搔痒,不过手指是直地.美国地肢体语言:伸出两只手地食指,手心向下,用一个食指擦另一个食指地背面.TIrRGchYzg“我吃饱了,’(吃饭后>:中国地肢体语言:一只手或两只手轻轻拍拍自己地肚子。

中英体态语的交际功能及其文化异同修改稿111

中英体态语的交际功能及其文化异同修改稿111

Communicative Functionsand Cultural Differencesof Body Language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Name :Supervisor :Major:AcknowledgementFirst and foremost, I would like to avail myself of the opportunity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Miss Zhao Jiongwei, my tutor, who has taken her precious time off from her tight schedule, reading my thesis carefully and offering me constant encouragement, valuable suggestions and enlightening instruction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completion of my thesis.I would also like to acknowledge my indebtedness to all the instructors who have contributed their time, thoughts, skills and encouragement to this thesis.I am also grateful to all the classmates and friends who have given me generous support and helpful advice in the past few years.Finally, I wish to devote this paper to my beloved family, who have given my life and love, and have been supporting me.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ization, th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s we all know, the communication of human beings includes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uch as body language, facial expressions, touching and so 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Becaus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ne body language may refer to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ultures. It will be helpful to have better communication with different people if we are familiar with the meaning of body language in different cultures. For this aim,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First,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ulture and the language. The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forming reasons of the body languag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body language in daily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ople’s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author also provides some strategies of using body language.摘要全球化的日益推进,使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

中日文化差异下的体态语比较

中日文化差异下的体态语比较

中日文化差异下的体态语比较本文对日中两国非语言交际中比较常见的一些体态语进行比较,从中探析相同的含义在不同民族中体态语的差异。

标签:非言语交际体态语比较一、关于体态语“文化”被简洁地定义为“一个社会的信仰和实践的总和”,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语言,社会的信仰得以表达和传播;借助语言,社会成员大部分的交际得以实现。

体态语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非语言交际的必要手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主体,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伯德维斯泰尔提出,通称体态语或体态语义学。

它是人们通过人体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手势、姿势、身势等动作与表情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意图等。

体态语是人们交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态语是有声语言的有效补充,正确运用体态语能够起到传情达意、沟通交流及增强口头语言表达力度的作用。

体态语可以与口头语言相互配合、共同使用,也可以脱离语言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体态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因此,在对语言的学习与研究中,了解和掌握体态语十分必要且大有裨益。

二、中日体态语比较不同的国家与地区,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体态语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其表现形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日本文化渊源于中国,但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中日两国文化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差异,人际交往中体态语所表达的含义和表现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通过对中日两国常见体态语的分析比较,笔者试图找出两国常见体态语含义和行为的异同,以期更好地为日语教学服务。

(一)行为与含义相同的体态语1.人差指を鼻に向ける——将食指冲鼻在中日两国,这个动作一般都表示“自己,我”。

2.小指と小指をからめる——相互钩小拇指这是日本的孩子们立誓约时所做的动作,一般表示“约好”。

在中国也表示相同的意思。

3.親指を下に向ける——将拇指冲下在中日两国,这个动作都表示“下,下边,底下”。

4.指先を上に向けて、もう一方の掌に下から触れる——将一只手的手指向上,抵住另一只手的掌心在中日两国,这种动作一般都表示“停止,中止”。

从体态语探析中日文化差异

从体态语探析中日文化差异

中日文化异同【摘要】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内的国家,隔海相望。

所以,自历史以来,日本曾多次被中国侵略,而中国也曾经历过抗日战争。

本文的笔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但是在日本留学十年之久。

所以,笔者对于中日两地的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本文抛开其他历史因素,公平公正的对中日文化的异同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日文化茶道肢体语言异同一茶道渊源众所周知,在中古时期的日本文化,是深受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在长达两百余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极其深远,特别是日本茶道的诞生和发展,与中国茶道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

现今,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茶都是人们喜欢的饮品。

而在“茶”的其中。

中日茶道也具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

二中日茶道文化的主要区别笔者曾在中日两地品尝多种茶,深受中日两地茶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从而对中日两地茶文化的不同有着自身独特的见解。

1.“道”中国的茶文化吸收了儒、道、佛、三家的精华强调中庸、禅茶一味、天人合一,形成了自己的精神。

中国文化又遵循儒道互补,儒家的礼、义、仁、德和中庸和谐的观念以及道家的无为、自然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很大,因此中国的茶文化崇尚自然美,不象日本那样注重严格的仪式,只有广泛性和大众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虽然也有茶道却没有生成日本式的“茶道”,应该说称之为茶艺更为合适。

与此相对,中国茶一进入日本的同时就具有禅的意味,这与被尊为“茶神”的陆羽有着颇大的渊源,《茶经》同日本的茶道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日本的茶道又同中国的庄周玄学深刻地结合在一起。

茶道创始人千利休是大德寺古溪和尚的弟子,从武野绍鸥到珠光接受了茶法,完成茶道,和禅门都有着缘分。

茶道大家千利休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宗旨,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介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因此,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和互相谦让,以调节人际关系。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摘要】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存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

只注重体态语,忽略了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中的其它方面,是片面的;只注重语言交际,忽略了体态语在交际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不完全的交际。

【关键词】体态语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在实际生活中,言语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在使用言语进行交际,其他任何交际手段都无法与言语相比,但这不等于说言语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

Albert Mehrabian认为,情绪信息只有7%通过语言表达,55%由视觉符号传递,38%由副言语符号传达。

可见非言语交流的重要。

非语言交际手段是一种比言语交际更为古老更为方便的交际手段。

因为在有声言语产生之前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人类的交际工具只能是非言语的,用动作、表情传达信息应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交际工具。

而这些动作,表情更多的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体态语。

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与通讯手段的飞速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p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是一只手(或双手)与对方握手或点头表示;欧美人常以拥抱和亲吻来表示;日本人常以鞠躬来表示;库泊爱斯基摩人用拳头捶打对方的头和肩来表示;萨摩亚人用互相嗅闻对方来表示;瑞典的拉普人用互擦鼻子来表示;太平洋群岛上的波利亚人见面时常用边拥抱、边抚摸对方的后背来表示;拉丁美洲有些地方用拍背来表示;可见,在有声言语交际可能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存在的意义差异,将直接影响双方交往的顺利进行。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 眼神在人们身体能够传递信息的部位中,眼睛是最重要、最能传递微妙信息的部位。

眼睛能够表示兴趣、厌倦、移情、敌视、理解、误解和其他信息。

而调控眼睛的重要手段是眼神。

眼神最能表示人的内心活动,所以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

比如,睁大双眼可以表示愤怒或惊讶;半睁双眼可以表示困惑或轻视;睡眼朦胧可以表示困倦或厌倦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人际间的交流主要通过两种渠道: 语言的和非语言的。

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表情、姿势也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进行人际沟通。

本文论述了体态语的交际功能及其文化差异。

[关键词] 体态语; 交际功能; 文化差异一、引言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 语言的和非语言的。

[ 1] (P24)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 它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Birdwhistell 曾对同一文化的人在对话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作了一个量的估计, 认为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的30% 左右。

Samo var 则更为肯定地说: / 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 在面对面交际中, 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 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0 。

美国的研究还表明, 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 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 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多达93%。

[ 2] (P14) 由此可见, 非语言交际在人类的整个交际过程中有着语言交际不可替代的作用。

非语言交际的方式很多。

包括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副语言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非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体态语。

二、体态语体态语是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 包括人的面部表情, 身体姿势, 肢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 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

体态语由个人发出,有社会共知含义, 并有可能对交际对象产生影响和发生作用。

体态语的历史, 无疑比任何自然语言的历史都要久远。

有人猜测, 在自然语言产生之前, 人类的祖先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体态语信息进行交际的。

与体态语的历史相比, 体态语研究的历史要短得多。

对人类体态语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的亚理士多德, 正式研究则从达尔文开始的, 他在1872 年出版的5人类和动物的感情表现6一书中提出人类和动物的表情有许多相似之处。

对体态语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当推Birdw histell, 他在1952 年出版的5体语学导论6 中提出身势学的理论。

法斯特的5体态语6 是反映体态语研究成果的另一代表之作, 被人们称为非语言交际领域行为科学家所做研究的总结。

自此之后, 体态语成为一门新的边缘科学, 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

[2] (P14)三、体态语的交际功能体态语在交际中有5 种基本功能: 重复、补充、替代言语行为、调节和否认交际事件的真实性。

[1] (P24)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替代功能。

人类特殊的成员个体在不能或不便使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情况下, 以同一思维结果为出发点, 以情感意义相对应的体态语言替代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

体态语言的这种能在情感意义上替代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功能, 我们称之为替代功能。

聋哑人使用的手语,港口码头和海轮军舰上使用的旗语, 体育竞赛中仲裁人员使用的判决语, 岗亭上交通民警指挥人流的手势语, 都属于替代型体态语言。

[ 3] 体态语的替代功能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是用体态语交流简洁明了, 更加突出主要信息。

比如在比赛场上, 周围人声鼎沸, 运动员相互之间只要打个以示胜利的/ V0字手势, 彼此就信心倍增。

第二种是在特殊场合下, 用体态语交流比较含蓄、得体。

比如在公共场合, 有人言谈举止无礼, 他的朋友想用言语指出他的缺点又怕伤了他的自尊, 只好向他使眼色, 以阻止其行为。

第三种情况是言谈话语已成多余, / 此时无声胜有声0。

第四种情形是因环境阻碍, 人们只能用非言语符号进行交际。

比如特警就有一套只有他们才懂的特殊体态语。

他们在解救人质时, 为了不打草惊蛇, 只好使用手势或眼神传递信息。

[4] (P37)2. 补充功能。

有声语言的表达有时是苍白无力的, 非语言行为可以对语言行为起到修饰和描述的作用。

据国外心理学家测定: 人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时, 55% 的内容需要借助身体各部位的姿态和动作, 38%借助声音, 而只有7% 借助语言。

通过眼神、面部肌肉运动、手势、身姿等诸多无声的体态语将有声语言形象化、情感化、生动化, 以达到先声夺人、耐人寻思的效果, 且能充分弥补有声语言表达的乏力和不足。

[ 3] 例如: 一个人犯了错误以后, 一面检讨, 一面以沉痛或后悔的表情来表明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体态语长于表现微妙模糊的意念流动, 有利于将深层复杂的情感内涵整体传送出去, 纵深表意能力强, 往往通过简短的造型组, 就能成功凝聚直达内心的内容, 达到千言万语说不清,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这对于弱化/ 言不尽意, 书不尽言0 的障碍, 产生理性逻辑之外的语言深层共鸣是非常宝贵的。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对溢美言辞习以为常, 对阿谀奉承深恶痛绝时, 一次微笑的赞许, 一个真诚的吻, 背上得到友好的一拍, 都会令人心动, 催人上进。

体态语在这里不仅为言语表达作了最好的注解, 而且还交流了情感, 给交际对象带来了比言辞更神奇的力量。

3. 强调重复功能。

体态语可以强调或重复要阐述的某个信息, 在言语交际中有较强的辅助作用。

头和手的动作常常可以对所讲的话起强调作用。

例如讲话人说: / 我们一定要清除不正之风!0 同时, 他头向前倾, 伸出手掌或拳头用力向下压去, 以表示态度的坚决。

[ 2] ( P4) 又如, 你告诉某人, 办公楼在教学楼的西面, 同时用手指向西方给以重复。

4. 调节功能。

调整式是指在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 信息交流畅通协调的动作。

调整适用于交谈的开始和结尾, 以及听者准备说和说者准备听时的信号。

交谈时, 人们常以手势、眼神、头部动作或停顿暗示自己要讲话、已讲完、或不让人打断。

[ 2] ( P4) 用非语言符号来协调人际对话结构, 有利于信息传达的准确畅达。

5. 否定功能。

语言表达可以言不由衷, 但体态语却是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非语言行为所表达的意思可以完全与语言行为相反, 而有时非语言信息往往更具有真实性。

[ 5]比如, 当天真的孩子拒绝别人给他的食物时, 他口说/ 我不吃0 , 实际上眼睛正紧紧盯着食物, 还悄悄的咂嘴, 表示非常想吃, 只是因为父母一再教导过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才说/ 不吃0。

又如, 甲对乙说: / 你干得真不错。

0 同时却向丙使眼色表示不满。

四、体态语的文化差异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5原始文化6 一书中指出,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文化与语言是相辅相成的, 文化包含着语言, 并影响着语言, 而语言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保存文化、交流文化和反映文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 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 是世代相传的, 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的共同习惯, 为某一社会群体内的成员所共有, 构成了该群体文化的一部分。

[ 4] ( P8) 从某种意义上说, 体态语丰富了文化的内容。

体态语和文化密不可分, 许多体态语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 体态语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由一定的文化环境决定。

体态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在一定的时期内表现出相应的时代特征。

曾经流行的体态语不复使用, 原有的体态或是转化了原先的意义, 或是增加了新的内容, 一些新的体态语产生并投入使用。

[ 6] ( P5) 最能体现时代性特征的是礼仪体态。

例如: 旧社会我国男子见面时彼此打躬作揖, 女子则道/ 万福0 , 普通百姓见皇上或达官贵人则下跪或五体投地, 晚辈拜见长辈, 徒弟拜见师傅也要行叩头礼。

而今天则是最为流行的握手, 没有老少、尊卑、男女之分。

在美国, 男士曾经流行戴礼帽, 进入社交场合, / 脱帽0 便成了典型的礼仪形态。

然而, 当代美国的男士们戴礼帽者寥寥无几, 当然也不存在脱帽行礼了。

[ 6] ( P5)体态语最重要的属性是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积淀的结果。

不同的民族之间在体态语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人常以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 竖起小指表示轻蔑, 但是日本民族以竖起大拇指表示/ 老爷子0 , 竖起小指则表示/ 情人0, 在英国竖起大拇指表示要搭乘别人的车。

双手举起, 掌心向外, 这一手势在英国表示请听众安静; 在希腊则是一种侮辱性行为。

中国人见面时多以握手致礼, 而英美诸国的人们多用拥抱和接吻。

在同一民族区域内, 不同的地方在体态语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客人接受主人的敬茶, 通常恭身,双手接茶, 以示谢意; 而在福建、广东、广西地区, 客人则用右手食指弯曲点触桌面, 像叩头一样表示谢意。

[ 6] (P6)吕叔湘先生在1977 年谈到语言差异的比较时指出: / 一种情况是彼此不同, 第二种情况是此一彼多或此多彼一, 还有一种情况是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

0 [ 2] (P10) 体态语的文化差异情况也是如此, 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同一个含义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体态语表达方式。

例如: 在宣誓时, 英语国家的人是右手掌张开, 右臂高高举起, 有时还要将左手放在5圣经6 上, 也可以是右手高举5圣经6 ; 而中国人宣誓所采用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者致敬的动作, 即右手紧握, 手心朝外举过肩头; 日本人则是右手指并拢, 右手臂斜向上举起。

在表示肯定或同意时, 中国人通常点头, 而日本的阿伊努人把双臂摆到胸前并上下摇动, 马来西亚内地的黑人把头向前猛冲一下, 印度的旁遮普人把头向后猛仰, 斯里兰卡人将下巴以弧线向下低垂然后移向左肩,而孟加拉、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非洲某些国家中的人则把头左右摇摆, 同我们表示否定或不同意时的摇头动作无多大区别。

[ 7] ( P391)其二, 同一体态语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这是非言语交际行为中的/ 假朋友0, 即/ 貌合神离0 的行为, 在理解和仿效中最容易出问题。

例如: / OK0 这一手势的含义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中国人习惯表示的是/ 零0 ; 美国人表示/ 很好0 、/ 很棒0 、/ 了不起0 ; 法国人表示的是/ 零0 或/ 无0 ; 日本人表示的是/ 钱0; 某些地中海国家表示的是/ 孔0或/ 洞0 ; 在巴西或希腊等国则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污秽动作。

[ 2] (P 11) 有些动作在中国汉文化中一般只表示一种含义, 在别的文化中就可能表示多种不同的含义。

例如: 在中国, 有人在谈话或作报告时常常有一种下意识的动作: 两手相钳,两个拇指互相搓动。

做这一动作的人并不表示任何含义, 最多只是一种悠闲自得的表现而已。

然而, 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 这一动作却含有/ 洋洋自得0 、/ 闲极无聊0 、/ 极其无趣0 或/ 烦躁不安0 等多种含义。

即使在同一文化背景中, 同一个手势或动作也可以传递各种不同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