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冷原理PPT

合集下载

半导体制冷ppt课件

半导体制冷ppt课件
形成漂移电流。由于电流很小,故可近似认为其截 止。
2021/8/6
最新课件
1
概述 原理 特点 系统 应用
2021/8/6
二 为什么选择半导体
普通金属导体的珀尔帖效应微弱,制冷效果不佳。例 如当时曾用金属材料中导热和导电性能最好的锑-铋 (Sb-Bi)热电偶做成制冷器,但其制冷效率还不到1 % ,根 本没有实用价值。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半导体材料的广泛应用,热电 效应的效率大大提高,热电发 电和热电制冷进入工程实践。 . 20世纪80年代~ 至今
提高半导体的热电制冷的性能 开发热电制冷的应用领域
最新课件
1
概述 原理 特点 系统 应用
2021/8/6
国内
20世纪50~60年代 开始对半导体制冷进行了研究
(220)
2021/8/6
最新课件
1
概述 原理 特点 系统 应用
可见 一定的电偶对的最大制冷量只和冷端温度Tc有关( Th 一定时); 当工作温度和材料性质(α、λ、ρ)一定时,最
大制冷量只和电偶的尺寸有关,短粗的电偶制冷量 大,细长的电偶制冷量小。
2021/8/6
最新课件
1
概述 原理 特点 系统 应用
最新课件
1
概述 原理 特点 系统 应用
(2)制冷量最大的条件
由 Q 0IT c1 2I2Rk(ThTc)
(2-7)
可以看出,工作温度一定时,制冷量的大小与电流有关,对
式(2-7)对电流求偏导数并令其为零。得到
Tc IR0
使制冷量Q0取得极值的电流为
I Q0 opt
Tc
R
(2-
19)
Q0, ma( x 2TR c) 2-K(Th-Tc)

半导体制冷片的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的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的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也称为热电制冷片)是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制冷技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实现制冷。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热电效应:根据热电效应,当两个不同材料的接触处形成一个热电偶时,当偶温度发生变化时,该热电偶会产生一种电势差,即产生电能。

2. 零点电势差:当两个材料的接触处的温度相等时,该热电偶产生的电势差为零。

因此,如果可以控制一个材料的温度较低,另一个材料的温度较高,即可产生一个零点电势差。

3. P-N 接面:半导体制冷片通常使用 P-N 接面。

P型材料富含
正电荷,N型材料富含负电荷。

当电流通过 P-N 接面时,会
发生选择性散射,将热量从一个材料传递到另一个材料。

4. 热通道和冷通道:半导体制冷片中,通过将 P-N 接面分成
两部分,形成了热通道和冷通道。

热通道与冷通道之间通过热色散效应传递热量。

5. 制冷效果:当电流通过半导体制冷片时,热通道的一侧变热,这导致热电偶的一侧产生电势差。

另一侧负责较低的温度,在这一侧产生一个较低的电势差。

这个电势差会驱动热量从热通道传递到冷通道。

这样,热能就被转换成了电能。

总结:半导体制冷片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性,通过热电效应将热量从热通道传递到冷通道,实现制冷效果。

《半导体制冷实验》PPT课件_OK

《半导体制冷实验》PPT课件_OK
返回
12
附2 中间导体定律
中间导体定律 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中间导体 (第三导体),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 中间导体的引入对热电偶回路总电势没有影响, 这就是中间导体定律。
13
8
实验内容
1、半导体制冷特性测试
改变半导体制冷片两端电压,记录电流的大
小和冷端、热端温度,计算温差大小。
2、计算在不同电压下最大制冷系数
K max
Tc TH Tc
3、用作图法作半导体制冷片的U-I负载特性曲线,
并与半导体PN结的伏安特性曲线进行比较。
4、观察半导体制冷结露现象。
9
预习与思考
半导体制冷片是由PN结串联而成的吗? 半导体热电偶与PN结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
5
帕尔贴效应产生热量的多少
Qp aTc I
Qp表示帕尔贴效应产生的热量变化 a为温差电动势率 Tc为结点处的温度 I为流经导体的电流
半导体材料可以通过掺杂提高温差电动势率,
6
从而达到i
7
半导体制冷片
由多组半导体热电偶组合而成
40×40×4mm 127对热电偶组成 冷热端温差60℃
直流电通过两种不 同导电材料构成的 回路时,结点上将 产生吸热或放热现
象称为帕尔贴效应, 又称热电效应 4
帕尔贴效应的物理解释
电荷载体(载流子)在回路中运动形成电流, 如果电荷载体在不同的导体之间流动,由于其 在不同导体内所处的能级不同,在结点处就会 产生能级的跳变,当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运动, 便放出多余的能量(放热),反之则吸热。
的伏安特性曲线会相同吗?为什么? 半导体制冷与温差发电有什么联系? 半导体制冷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10
仪器实物
实验仪

《半导体制冷》课件

《半导体制冷》课件
制冷功能。
冷端散热器
将半导体组件的冷端热 量散发到环境中,保持
低温状态。
电源和控制模块
提供工作电压和电流, 控制半导体制冷系统的
运行状态。
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工作流程
热端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环境中,维持热平衡 。
通过电源和控制模块调节电流大小和方向,可以控制 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温度。
通电后,电流通过半导体组件,产生珀尔贴效 应,即热量从热端通过半导体组件传递到冷端 。
03
半导体制冷系统的设计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半导体制冷系统的设计原则
高效性
确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高效地转换电能 ,实现快速制冷。
安全性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能,防止过 热、过流等潜在风险。
稳定性
系统应具备稳定的运行状态,保证制冷效果 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科研领域
用于精密测量和实验设备的制 冷和温度控制,如光刻机、质
谱仪等。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2
半导体制冷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
半导体制冷系统的组成
热端散热器
用于将半导体产生的热 量散发到环境中,保持
系统正常工作温度。
半导体组件
由许多单体半导体元件 串联或并联组成,实现
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挑战和机遇
技术成熟度
目前半导体制冷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仍存在效率、稳 定性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成本问题
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制造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低 端市场的应用。
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半导体制冷技 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推动产业发展。

半导体制冷ppt

半导体制冷ppt

半导体制冷原理
珀尔帖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不同的导电材料 构成的回路时,其接触面上将产生吸热或放热 现象。
半导体制冷原理

其机理主要是电荷载体在不同的材料中处于 不同的能量级,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荷载 体从高能级的材料向低能级的材料运动时, 便会释放出多余的能量。反之,电荷载体从 低能级的材料向高能级的材料运动时,需从 外界吸收能量。能量在不同材料的交接面以 热的形式放出或吸收。
半导体制冷优缺点
缺点
1.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效率低 2. 电偶对中的电源只能使用直流电源 3.电偶堆元件采用高纯稀有材料,再加上 工艺条件尚未十分成熟,导致元件成本 比较高
半导体制冷的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半导体温差电片件应用范围有: 制冷、加热、发电,制冷和加热应用比较普 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军事方面:导弹、雷达、潜艇等方面的红 外线探测、导行系统。 2、医疗方面;冷力、冷合、白内障摘除片、 血液分析仪等。
半导体制冷Leabharlann 理用P型和N型半导体粒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 列,将它们用金属连接片焊接成一个电偶 对,接上直流电源后将电流从N极流向P极 的那端作为冷端,用于制冷,而将P极流 向N极的一端作为热端,用于放热 。
半导体制冷原理
在实际中一级制冷是不能达到制冷要求 1.串联

2.并联 3.串并联混合
半导体制冷优缺点
优点
1.不使用制冷剂,故无泄漏,对环境无污染。 2.尺寸小,重量轻,适合小容量、小尺寸的特殊的制冷环 境。 3.无运动部件,因而工作时无噪声,无磨损、寿命长,可 靠性高。 4.半导体制冷器参数不受空间方向的影响,即不受重力场 影响,在航天航空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5.作用速度快,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易控制,调节方 便,可通过调节工作电流大小来调节器制冷能力 。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作者: ————————————————————————————————日期: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致冷器件是由半导体所组成的一种冷却装置,随着近代的半导体发展才有实际的应用,也就是致冷器的发明。

其工作原理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电子流所需的能量,通上电源后,电子负极(-)出发,首先经过P型半导体,于此吸热量,到了N型半导体,又将热量放出,每经过一个NP模块,就有热量由一边被送到令外一边造成温差而形成冷热端。

冷热端分别由两片陶瓷片所构成,冷端要接热源,也就是欲冷却之。

在以往致冷器是运用在CPU的,是利用冷端面来冷却CPU,而热端面散出的热量则必需靠风扇来排出。

致冷器也应用于做成车用冷/热保温箱,冷的方面可以冷饮机,热的方面可以保温热的东西。

半导体致冷器的历史致冷片是由半导体所组成的一种冷却装置,于1960左右才出现,然而其理论基础Peltier effect 可追溯到19世纪。

下图(1)是由X及Y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所组成的封闭线路,通上电源之后,A点的热量被移到B点,导致A点温度降低,B点温度升高,这就是著名的Peltier effect。

这现象最早是在1821年,由一位德国科学家ThomasSeeback首先发现,不过他当时做了错误的推论,并没有领悟到背后真正的科学原理。

到了1834年,一位法国表匠,同时也是兼职研究这现象的物理学家JeaNPeltier,才发现背后真正的原因,这个现象直到近代随着半导体的发展才有了实际的应用,也就是「致冷器」的发明。

一、因半导体致冷片薄而轻巧,体积很小,不占空间,并可以携带,做成车用电冷/热保温箱,放置车上,不占空间,并可变成冰箱及保温箱,夏天可以摆上几瓶饮料,就可以便冰饮,在冬天就可以变成保温箱。

图(1)致冷器件的作用原理致冷器的名称相当多,如Peltier cooler、ther moelectric、thermoelectric cooler (简称T.E或T.E.C)、thermoelectric module,另外又称为热帮浦(heatpump)。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之欧阳引擎创编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之欧阳引擎创编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欧阳引擎(2021.01.01)致冷器件是由半导体所组成的一种冷却装置,随着近代的半导体发展才有实际的应用,也就是致冷器的发明。

其工作原理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电子流所需的能量,通上电源后,电子负极(-)出发,首先经过P型半导体,于此吸热量,到了N型半导体,又将热量放出,每经过一个NP模块,就有热量由一边被送到令外一边造成温差而形成冷热端。

冷热端分别由两片陶瓷片所构成,冷端要接热源,也就是欲冷却之。

在以往致冷器是运用在CPU的,是利用冷端面来冷却CPU,而热端面散出的热量则必需靠风扇来排出。

致冷器也应用于做成车用冷/热保温箱,冷的方面可以冷饮机,热的方面可以保温热的东西。

半导体致冷器的历史致冷片是由半导体所组成的一种冷却装置,于1960左右才出现,然而其理论基础Peltier effect可追溯到19世纪。

下图(1)是由X及Y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所组成的封闭线路,通上电源之后,A点的热量被移到B点,导致A点温度降低,B点温度升高,这就是著名的Peltier effect。

这现象最早是在1821年,由一位德国科学家Thomas Seeback首先发现,不过他当时做了错误的推论,并没有领悟到背后真正的科学原理。

到了1834年,一位法国表匠,同时也是兼职研究这现象的物理学家JeaNPeltier,才发现背后真正的原因,这个现象直到近代随着半导体的发展才有了实际的应用,也就是「致冷器」的发明。

一、因半导体致冷片薄而轻巧,体积很小,不占空间,并可以携带,做成车用电冷/热保温箱,放置车上,不占空间,并可变成冰箱及保温箱,夏天可以摆上几瓶饮料,就可以便冰饮,在冬天就可以变成保温箱。

图(1) 致冷器件的作用原理致冷器的名称相当多,如Peltier cooler、thermoelectric、thermoelectric cooler (简称 T.E 或T.E.C)、thermoelectric module,另外又称为热帮浦 (heat pump)。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

半导体制冷器的原理与使用一、原理概述 半导体制冷器的用途很多 ,可用于制作便携冷藏/保温箱、冷热饮水机等。

也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

目前制冷器所采用的半导体材料最主要为碲化铋,加入不纯物经过特殊处理而成 N 型或 P 型半导体温差元件。

以市面常见的TEC1-12605为例,其 额定电压为:12v, 额定电流为5A,最大温差可达60摄氏度,外型尺寸为4 X 4 X 0.4Cm,重约25克。

它的工作特点是一面制冷而一面发热。

接通直流电源后,电子由负极(-)出发,首先经过 P 型半导体,在此吸收热量,到了 N 型半导体,又将热量放出, 每经过一个NP 模组,就有热量由一边被送到另外一边,造成温差,从而形成冷热端。

下图是一个致冷器的典型结构,由许多 N 型和 P 型半极体之颗粒互相排列而成, 而 N P 之间以一般的导体相连接而成一完整线路,通常是铜、铝或其他金属导体,最后用两片陶瓷片像汉堡包一样夹起来。

二、安装使用 制冷片的安装及使用很简单。

在安装前,最好准备一点导热硅脂,然后,找一节干电池,接在制冷器两根引线上,就可感到一端明显发凉而另一端发热,记住引线的极性并确定好制冷器的冷、热端。

正式安装时,在制冷器两端均匀涂上导热硅脂,在CPU与散热器之间插入制冷片,请注意先试好的冷热面方向,冷面贴着CPU,热面与强力的(功率越高越好)散热片接触。

然后想法固定好三者。

要注意风扇的卡子不能太短,否则会很难固定。

固定好后,就可以给制冷片和风扇接上电源了(一定要注意极性),如果你机箱电源功率小于250W,我劝你别接到机箱电源上,否则有可能因电源功率不足,造成电脑无法正常工作。

推荐使用外接电源,在12V电压下制冷片的制冷量和冷热面温差都比较合适。

微机电源接线图三、注意事项1、注意热端的散热。

半导体制冷的热面温度不应超过60℃,否则就有损坏的可能。

若在额定的工作电压(12V)下,一般的散热风扇根本无法为制冷片提供足够的散热能力,容易造成制冷片过热损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 它是利用“塞贝克”效应的逆反应——珀尔帖

效应的原理达到制冷目的。
理 ➢ 塞贝克效应就是在两种不同金属组成的闭
与 技
合线路中,如果保持两接触点的温度不同,就
会在两接触点间产生一个电势差——接触电动 势。同时闭合线路中就有电流流过,称为温差
术 电流。反之,在两种不同金属组成的闭合线路
中,若通以直流电,就会使一个接点变冷,一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NEXT 4
➢ 图2-162示出无回热空气制冷机系统图

➢ 图2-163所示是冷箱中制冷温度是环境

介质的温度

1-2是等熵压缩过程


2-3是等压冷却过程

3-4是等熵膨胀过程

4-1是在冷箱中的等压吸热过程
5
现在进行理论循环的性能计算,单位制 冷量及冷却器的 单位热负荷 分别是:


( P N)Tc (2-158)
18
当电流通过电偶对时,热电元件内还要 放出焦耳热。焦耳热 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即:

Qj I 2R
(2-159)


式中R 为热电元件的电阻。若电偶臂的
理 与 技
长s1度, s为2 L,R,则电阻L率(为11 及22),截(2面-1积60为)

s1 s2
w w c w e c p (T 2 T 1 ) c p (T 3 T 4 ) (2-148) 制
冷 原
q0
cp(T1T4)
(2-149)
w cp(T2T1)cp(T3T4)

与 若不计比热随温度的变化,并注意到
技 术
T2
T3
(
pc
k1
)k
T1 T4
p0
7
则上式可简化为:
q0
cp(T1T4)
(2-149)
个变热,这称为珀尔贴效应,亦称温差电现象15
制 冷 原 理 与 技 术
NEXT 16
➢ 半导体材料内部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它产 生的温差电现象比其他金属要显著得多,所以

热电制冷都采用半导体材料,亦称半导体制冷
冷 ➢ 图2-165所示,当电偶通以直流电流时,P 原 型半导体内载流子(空穴)和N型半导体内载流

w cp(T2T1)cp(T3T4)


T2
T3
(
pc
k1
)k

T1 T4 p0

技 术
(pc)1kk1
T1 1 T2 T1
T4 T3 T4
(2-150)
p0
8
因为热源温度是恒值,此时比较标准循环 应当是可逆卡诺循环,其 制冷系数 为:
制 冷
c
T1 T3 T1
原 因此上述理论循环的 热力完善 度为:
yopipr最大。
12
为此对式(2-152),求导,并令 可得:
d dy
(
pr
)
0
制 冷 原
1 yopi
1(1 x
xx1sc)(xxsc1)
1xxx1sc
(2-154)


因为与压力比y的关系为:
技 术
y T4a T1
T3 T1
T4a T3
(
x
pc
k1
)k
(2-155)
p0
13
则按式(2-154)可求出最佳压力比:
计算证明,有一半的焦耳热传给热电
元件的冷端,引起制冷效应降低。 19
除了焦耳热以外,由于半导体的导热,从
电堆热端还要传给冷端一定的 热量 Q k:
制 冷
Qk k(ThTc) (2-161)
原 式中k ——长L 的热电元件 总导热系数

与 技
若两电偶臂的导热系数及截面积分别为1, 2
及 s1, s2 则:

➢ 压缩式空气制冷机的工作过程也是包括等 熵压缩,等压冷却,等熵膨胀及等压吸热

四个过程


➢ 这与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四个工作过程相

近,其区别在于工质在循环过程中不发生 集态改变
2
图2-162 无回热空气制冷机系统图
Ⅰ-压缩机 Ⅱ-冷却器 Ⅲ-膨胀机 Ⅳ-冷箱
图2-163 无回热空气制冷机 理论循环的p-V图与T-s图
理 子(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运动,并在金属

片与半导体接头处发生能量的传递及转换。
技 术
➢ 如果将电源极性互换,则电偶对的制冷端 与发热端也随之互换。
17
当电偶对通以直流电I 时,因珀尔贴效
应产生的 吸热量 与电流I 成正比
制 冷
Q I
(2-157)
原 理
式中 ——珀尔贴系数
与 它与导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可按下式计算

q 0h 1h 4cp(T 1T 4) (2-144)


q ch 2h 3cp(T 2 T 3) (2-145)


单位压缩功 和 膨胀功 分别是:

w ch 2h 1cp(T 2T 1)(2-146)

w eh 3h 4cp(T 3T 4)(2-147)
6
从而可计算出循环消耗的 单位功 及 制热系数:
理 与 技
( T 1 )T (3T 1)T cT 0 (2-151) c T 2T 1 T 1 T 2T 0

显然,永远 TcT2 c
9
图2-164 无回热空气制冷机实际循环
➢ 图2-164中 1-2s-3-4s-1 为实际循环,而
制 循环 1-2a-3-4a-1 可认为是只考虑换热端部 冷 温差,这样计算的 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 为:
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制冷循环
2.3.1 空气制冷


2.3.2 热电制冷

2.3.2.1 热电制冷的原理

2.3.2.2 热电制冷的特性分析
与 技
2.3.2.3 多级热电堆

2.3.3 蒸气喷射式制冷循环
1
2.3.1是以空气

作为工质的,并且称为空气制冷机

制 冷 原
(
pc p0
)opi
(
x
k
)k1
yopi
(2-156)

与 ➢ 在分析理论循环时,认为提高循环经 技 济性应采用尽可能小的压比。但对于实
术 际循环存在最佳压力比,此时制冷系数
最高。
14
2.3.2 热电制冷
2.3.2.1 热电制冷的原理
➢ 热电制冷(亦名温差电制冷、半导体制冷或
制 电子制冷)是以温差电现象为基础的制冷方法,
原 理 与 技 术
pr
1x xy
se
1
ysc
se
ysc11xyxysessce
(2-152)
11
上式中:

ycp(T3 T4a) T4a(TT43a 1) T4a (2-153)
冷 原
cp(T2a T1) T1(TT21a 1)
T1
理 称为循环的 特性系数 。而 x T3 /T1

技 术
由给上定式的可 情以 况看 下出 ,, 必在 然有Tc一,T个0, 最Tc佳,值T0

kL1(1s1 2s2) (2-162)
20
因此,电偶对 的制冷量 应为珀尔贴热量 与传回冷端的焦耳热量和导热量之差,即:

Q 0(PN )Ic T 1 2I2R k(T h T c) (2-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