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信息的传递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信息的传递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信息的传递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信息的传递知识点全面总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1 信息的传递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实现了语音的远距离传递。

1、电话的结构: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和对方的听筒之间通过电话线连接。

2、话筒(1)话筒的结构:老式话筒主要由炭粒和膜片组成

(2)作用:把声音信号转化为变化的电流。

话筒的工作原理:声波振动→膜片相应振动→炭粒忽松忽紧→电阻忽大忽小→电流忽弱忽强

3、听筒(1)听筒的结构:听筒主要由电磁铁和薄铁膜片组成。

(2)作用:把变化的电流信号变成声音信号。

听筒的工作原理:电流忽弱忽强→磁性忽弱忽强→薄铁膜片受忽小忽大的磁力而振动→还原成声音

4、电话的工作过程:声音变化的电流声音听筒话筒

??→???→? 5、电话中的话筒和听筒的连接方式:同一部电话中,话筒和听筒是并联的,话筒与对方的听筒是串联的,对方的话筒与自己的听筒是串联的。

二、电话交换机

1、电话交换机的作用: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一般电话之间都是通过电话交换机来转接的。一个地区的电话都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每部电话都编上号码。使用时,交换机把需要通话的两部电话接通,通话完毕再将线路断开。

2、电话交换机的发展

(1)早期的电话交换机是靠话务员手工操作来接线和断线的,工作效率

低、劳动强度大。

(2)198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现代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利用电子计算机来自动接通电话,并且有多种服务功能。

知识拓展:打电话时“占线”的主要原因

①对方的电话正在通话;②对方的话机没有放好;③电话交换机之间有太多用户要通话,他们之间的电话线不够用了。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模拟通信:

(1)概念: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2)特点: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部分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

2、数字通信

(1)概念:用点“·”和画“-”的组合代表各种数字,一定的数字组合代表一个汉字;于是,一系列点和画组成的信号就可以代表一个完整的句子了。像这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使用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

(2)特点:目前通常的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数字信号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码进行加密。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

1、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产生)电磁波。

注意:“电流的迅速变化”指电流的方向或大小迅速变化,或者是方向和大小同时迅速变化。

2、电磁波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在一定条件下确实存在电磁波,也确实可以给我们传递各种信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移动电话里面发射电磁波的激起靠复杂的电子线路来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

3、常见的电磁波发射器:广播电台、电视台、移动电话等。

常见的电磁波接收器:收音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等。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波速、波长和频率

(1)波速:波传播的快慢叫做波速。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c=3.0×108m/s,空气中的波速近似等于真空中的波速。

(2)波长:一列波在传播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相邻的两个波峰(波谷)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用字母λ表示,单位是米(m)。

(3)频率:用字母f表示,其单位是赫兹(Hz)。因为通常电磁波的频率很高,所以常用的单位是千赫(kHz)和兆赫(MHz),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Hz=103Hz,1MHz=106Hz。在某确定位置,1s内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过,博得频率就是都少。

(4)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所以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成反比。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反之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知识拓展:①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相同,可见,光是电磁波。

②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f

=。其中c=3.0×108m/s;λ的单位是m;f的单位是Hz。

注意:声音和电磁波传播的最大不同点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三、电磁波家族及应用

1、电磁波家族:电磁波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各种光和射线都是波长不同的电磁波。

2、无线电波:

(1)定义: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

(2)特点:无线电波的波长从几毫米到几千米,通常根据波长或频率把无线电波分成几个波段,包括: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等。

3、应用:医用γ射线做脑外科手术,用X光片判断是否骨折;电视机、空调等设备的遥控器都是红外遥控;紫外线可以杀菌、验钞等;无线电波应用于广播、电视、移动通信、雷达、导航等。

知识拓展:电磁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同时也把人类带进了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造成了电磁污染。预防电磁污染应注意三个方面:

①选择适当位置,尽可能远离人造电磁辐射源,如不要随便靠近电视发射装置、高频电缆等。②安装屏蔽设备。③正确使用带有电磁辐射的生活器具,不要随意拆开,以免电磁波大量泄漏伤人。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广播电台

发射过程: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通过天线产生电磁波发射到空中。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收音机

接受过程: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由调谐器选出的信号含有高频电流成分,需要通过解调器将其滤去,将音频信号留下。音频信号经放大后被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了。

3、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三、移动电话

1、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移动电话是靠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2、移动电话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体积很小,适用方便,使用半径大。

缺点:只能在携带信号的电磁波能够辐射到的区域内才能够进行通话,否

则会受区域的限制。

3、基地台:移动电话的发射功率不大,接收的灵敏度也较差,为了保证通话的质量,必须建立较多的无线电台进行信号的传递,这些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

4、广播、电视、移动电话信号传递的异同

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一、微波通信

1、微波

(1)特点:微波的波长为10m~1mm,频率为30MHz~3×105MHz。微波比中波和短波的频率更高,可以同时传递更多的信息。

(2)性质:微波的性质更接近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因此每隔50km左右就需要建立一个微波中继站,它可以把上一站传来的信号处理后,在发射到下一站去,信号传递的越远,需要的中继站就越多。

2、微波通信

(1)特点: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就越多。微波的波长较短,频率较高,所以采用微波通信可以增大信息的传输量,一条微波线路可以同时开通几千、几万路电话。

(2)缺点:微波通信需要大量的中继站进行信号处理,如遇到高山和大洋无法建立中继站时,微波通信就无法继续。

3、微博的应用:主要用于广播电视、移动通信、雷达、导航、加热等方面。

(1)微波能传递信息,人们根据这一原理用于广播电视、移动通信。

(2)微波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雷达。

(3)某些频率的微波还能加剧水和脂肪分子的热运动,使物体温度升高,微波炉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二、卫星通信

地球的同步卫星可以相对地面“静止”,利用这些卫星作为微波通信的中继站,把地面站送来的信号接受下来,进行放大,然后转发给另外的地面站,实现信息的传递。

1、通信卫星大多数是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相同。在地球周围均匀的布置三颗同步卫星,就可覆盖几乎全部的地球表面,实现全球通信。

2、组成: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地面站和传输系统三部分组成。

3、月球不能作为中继站的原因:月球也是地球的卫星,可以反射微波,但离我们太远了(约38万千米),信号衰减较大,时间延迟较长,而且只有当两个通信点同时看到月球时,才能完成这两点间的通信。

4、卫星通信的优点:远距离传递信息,通信容量大,干扰小,质量好,效

率高,不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建设速度快。

三、光纤通信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与微波相比,光的频率更高。用光来通信,其容量要高出短波、微波的百万倍、千万倍。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它能产生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光——激光。1966年,华裔物理学家高锟提出用光纤通信的构想,这使得用光进行通信的幻想得以实现。

1、光纤通信: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1)激光是一种颜色单一(非常纯)、强度大、方向高度集中的光。

(2)光纤:一种非常细的玻璃丝,全称叫做光导纤维,激光可沿光纤传播,不受外界干扰。

(3)光缆:把若干条光纤集成束,外面包上保护层,便成为光缆。

2、光纤通信的原理:利用携带信息的激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所携带的信息传到了远方。

3、光纤通信的特点:由于光的频率很高,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传输大量信息。光纤通信可长距离传输信息,容量大,不怕雷击,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四、网络通信

1、组成:把可以高速处理信息的计算机用导线、光缆和微波等连在一起,就可以构成网络,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是因特网。

2、网络通信:网络通信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主要是满足数据通信的需要。它将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附属设备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配备相应的网络软件,

以实现通信过程中资源共享而形成的通信系统。由于计算机能够高速处理多媒体信息,并且有交互性,所以在网上传递的电子邮件不仅有文字,还有图像和声音,这是传统的通信手段难以同时做到的。

3、应用:

(1)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目前使用最频繁的网络通信形式,每个电子信箱都有自己的“地址”,这样才能把邮件送到正确的地方。电子信箱的地址的格式为:

(2)除了通过网络收发电子邮件外,还可以通过网络通信系统查阅资料、看新闻、购物、进行视频点播,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信息的传递》中考真题链接(Word版)

中考真题链接 ?类型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2017·上饶一模如图21-F-1所示是老师上课用的扩音器,其中话筒的工作原理是利用________现象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而扬声器又把____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 图21-F-1 2.2017·莒县二模电话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____________。 ?类型二电磁波的海洋 3.2017·成都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只能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 B.光纤通信没有应用电磁波 C.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波和可见光都属于电磁波 4.2017·临沂2017年1月18日,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墨子号”与地面控制系统交流靠的是() A.次声波B.X射线C.红外线D.电磁波 5.2018·十堰如图21-F-2所示的用电器中,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图21-F-2 6.2018·烟台“北斗”卫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通信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等服务。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A.声波B.超声波 C.次声波D.电磁波 7.2017·内江为了减少电磁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A.禁止在市区建设移动通信基站 B.把家用电器集中安放在厨房 C.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 D.使用电器时,离电器越近,受电磁波的辐射越小 8.2017·六盘水4G手机使用4G网络,能够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图像,4G网络是利用________(选填“电磁波”“超声波”或“次声波”)来传输信息的,这种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 9.2018·江西骑行共享单车前,需先用手机扫码将信息通过________传递到共享平台,共享平台再将解锁信息以________m/s的速度传递到该车,进行解锁。 10.2017·淮安如图21-F-3所示,超市收银员只要将读码器对准商品上的条形码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1、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 1 J / s 6、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 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热量: 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b.单位:焦耳(J)。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信息的传递+练习含详解一

信息的传递课后练习(一) 题一: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小 B.电磁波的波长越长频率越高 C.电磁波的应用会不同程度影响人们的健康 D.电磁波可以携带信息、捕捉信息,但不能承载并传播信息 题二: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见光不是电磁波B.电磁波的波长越短则频率越低 C.红外线和可见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D.电磁波、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题三:利用红外线可以() A.夜晚寻人B.杀虫C.使荧光物质发光D.进行遥控 题四:“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在海水里与海面上的母船传递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是利用水声通信系统发出的声波,而不是电磁波,其原因可能是() A.电磁波不能传递图像信号 B.电磁波不能传递声音信号 C.电磁波不能在海水里传播 D.因海水导电,电磁波传播的距离很有限 题五:在2013年芦山地震救灾中,先遣救援人员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发生灾情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抗震救灾指挥中心,为救灾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传递信息主要依靠()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红外线D.电磁波 题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传播

B.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超声波能用来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D.光纤通信是一种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题七:电视机换台时,实际上是在改变() A.电视台发射电磁波的频率B.电视台发射电磁波的波速 C.电视机接收电磁波的频率D.电视机接收电磁波的波速 题八:下列电器中,工作时既需要接收电磁波,又需要发射电磁波的是() A.手机B.收音机C.电视机D.手电筒 题九:3G时代的到来,将使我们可以使用3G手机随时随地进行无线网络登录.对于手机无线上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B.使用电磁波传输模拟信号 C.使用超声波传输数字信号D.使用红外线传输模拟信号 题十:手机通讯靠电磁波传送。现将一只手机悬挂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拨通手机发现手机发出铃声和闪烁的光;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消失而闪烁的光依然存在;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发现铃声逐渐变强并仍然有闪烁的光。根据上述现象得到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声音、电磁波均不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 B.声音不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而电磁波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空气 D.声音、电磁波均需要空气才能传播 题十一:能有效避开雷达探测的飞机被称为“隐形飞机”,它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能够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对电磁波的吸收;它的表面制成特殊形状,雷达发出的电磁波遇到飞机时,被飞机反射回雷达设备的电磁波强度(填“增强”或“减弱”)。

九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常考点复习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不同的情况表现为不同的力)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及体积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 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 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二、质量符号:m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天平的使用方法 (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 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符号:ρ单位:千克/米 3 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 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 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运动情况的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注意:研究或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没有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取任何物体,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为了方便,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2)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长短。 (3)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V)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2019-2019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车载GPS导航仪是通过与导航卫星互相传递信息,确定汽车的准确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如图),为汽车驾驶员导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导航仪与导航卫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B. 导航仪上的移动电话是通过电流传递信息 C. 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 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比光的传播速度慢 2.在今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习主席的重要讲话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迅速传遍了神州大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传输信号的是电磁波,习主席讲话的音调越高,波速就越快 B. 从收音机中能听到习主席的讲话,说明声波也属于电磁波 C. 话筒的作用是将声音信号转化成变化的电信号 D. 为减少电磁污染,可以采用超声波通过卫星进行现场直播 3.妈妈给小明买了一台平板电脑(iPad),小明发现它可以WIFI无线上网、3G通信、蓝牙三种网络通信技术,通过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小明知道了这三种技术其实都是利用() A. 电磁波 B. 紫外线 C. 可见光 D. 超声波 4.关于电磁波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磁波波长越短,频率越低 B. 电磁波可传递信息和能量 C. 红外线和紫外线不属于电磁波 D.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同 5.日常生活中,当打开或关闭电灯时,会从附近的收音机中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杂音的产生原因是() A. 电路通断时发出的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 B. 电路通断时收音机内元件因放电冒出火花 C. 通断电路的瞬间电流过大将机内元件烧坏 D. 收音机内有灰尘等杂物 6.无需wifi信号,点亮LED灯就能上网,复旦大学成功实现了这一国际前沿通讯技术,在LED灯中安装一个微芯片,便可让其变成无线网络发射器.点亮LED灯,灯光下的电脑通过一套特制的接收装置接收光信号即可上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 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 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 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 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信息的传递 【学习目标】 1.知道无线电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它的速度等于光速。知道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定性关系。 2.知道无线电波的几个主要波段,它们的传播特点和主要用途。 3.知道什么是模拟信号、调频、调幅和调谐。 【要点梳理】 要点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电话: (1)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2)听筒:把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2.电话交换机: 一个地区的电话都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每部电话都编上号码。使用时,交换机把需要通话的两部电话接通,通话完毕再将线路断开。如果在一台交换机与另一台交换机之间连接上若干对电话线,这样,两个不同交换机的用户就能互相通话了。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模拟通信:在话筒将声音转化成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这声音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2)数字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数字通信。 要点进阶: (1)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

些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 (2)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现代电话已经全部采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了,用数字信号传输的电视节目也已经进入家庭。 要点二、电磁波 1.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 (1)波峰、波谷:在一列水波的传播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2)波长:邻近的两个波峰(波谷)的距离,叫做波长。 (3)波速:用来描述波传播速度的物理量。 (4)电磁波的传播速度:c=2.99792458×108m/s (5)电磁波频率的单位:赫兹(Hz) 要点进阶: (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光也属于电磁波。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要点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受 (1)无线广播信号的发射由电台完成。话筒把播音员的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产生电磁波发射到空中。 (2)信号的接受由收音机完成。收音机的天线接受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转动收音机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由调谐器选出的信号含有高频电流成分,需要通过解调将其滤去,将音频信号留下。 2.电视的发射和接受 (1)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跟无线电广播工作过程相似。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流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 (2)电视机的接受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受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示器把它还原成图像。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三章 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1、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2、分子——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颗粒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称为分子。用10-10m做单位。 3、物质处于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固态物质,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具有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资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无关) 2、符号:m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3)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6、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 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在刻度盘中间或左右摆动的幅度一样,表示平衡。在调节平衡螺母前,游码要放在0的位置。哪个肩高平衡螺母就向哪个方向移动。(3)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4)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每向右移动一格,就等于向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5)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 7.复数测量法 三、密度符号:ρ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 2、公式:密度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对应质量的单位kg 体积单位立方米。密度单位克每立方厘米对应克和立方厘米 3、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1克每立方厘米= 103 千克每立方米 4、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同种物质, 密度值一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6、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由于热胀冷缩,物质的体积会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密度。(水的反常膨胀——4摄氏度的水密度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水的密度都变小) 四、量筒使用方法、 1、以什么单位标度。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 2、最大量程是多少 3、分度值是多少 4、读数时要与液面凹底相平。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信息的传递习题及答案

信息的传递 一、选择题、21世纪教育网 1.(2010四川内江,2题)200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三人获得,其中,因为光纤通信技术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被称为“光纤之父”的美籍华人是() A.丁肇中B.李政道C.钱学森D.高锟 2.(2010内蒙古赤峰,3题)中央电视台1台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为56.5~64.5MHz,中央电视台2台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为183~191MHz,这两个电视台所发射的电磁波在空中传播时() A.1台发射电磁波速度大于2台发射电磁波速度 B.1台发射电磁波速度小于2台发射电磁波速度 C.1台发射电磁波波长大于2台发射电磁波波长 D.1台发射电磁波波长小于2台发射电磁波波长 3.(2010福建龙岩,3题)在光纤通信中,光信号是怎样经过漫长而又曲折的线路,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呢? A.是靠光纤壁不断地反射而向前传播 B.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那样传播 C.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传播 D.是靠光纤壁不断地折射而向前传播 4.(2010江苏连云港,8题)华人科学家高锟以“涉及光纤传输的突破性成就”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光纤中是沿中轴线直线传播的 B。光纤通信与有线通信一样,都需要金属导线 C。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导线”是“光导纤维” D。光纤通信中传播的物质—光,不是电磁波 5.(2010湖北孝感,25题)关于电磁波及其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 B.移动电话只能接收电磁波,不能发射电磁波 C.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D.无线电波中,长波的频率小于短波的频率 6.(2010福建泉州,14题)下列几种波中,不属于电磁波的是 A.微波 B.无线电波 C.光波 D.声波 7.(2010年湖南湘潭,5题)关于超声波和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均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均不能穿透人体 D. 只有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8.(2010年山东滨州,2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声、光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 B、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 C、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 D、根据公式c=λf可以推断了,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 9.(2010年湖南长沙,22题)2009年3月1日北京时间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完成全部使命后,准确落于月球的预定撞击点,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假如你登上了月球,在月球上可以完成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B.开演唱会 C.用电风扇送风 D.用水银气压计测大气的压强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 查字典物理网分享了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 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 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 比热容(c):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 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 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 =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2013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与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就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就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 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与,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与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与其她形式的能(主要就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就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就是焦耳。(热量就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就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就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就是能量而不就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 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就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