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翻译理论32页PPT
合集下载
文学翻译 ppt课件

PPT课件
6
另外,除了源语的社会文化背景,译者同样也要 了解目标语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会帮助译者选择 翻译策略,甚至影响到译者翻译的语言表达。
四、要有良好的母语素养
一位翻译界的教授曾将翻译中的语言表达比喻为 足球比赛中临门的一脚:一位译者可能学了许多 翻译理论,又花费了许多时间,终于理解了原作, 搞懂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就像球员们好不容易将 球带入对方禁区了。万事俱备,只需提笔翻译。 可是这临门一脚却不争气,拙劣的汉语表达使译 文不堪入目,美感全无。
PPT课件
15
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比较,是一种最自由的叙事性的文 学形式:它既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空间 的约束;既能在文中直叙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又能在文 中根据情节的发展描述大段的景物和人物的心态。总之, 它是可以调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充 分反映五彩缤纷生活的全方位的创作“摄影机”。
翻译界中存在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 但是,文学翻译却永远是一门艺术。因为真 正的艺术永远是艺术。既然文学是艺术,文 学翻译也就不能不是艺术。不仅如此,文学 翻译还是艺术的高级形式,当代翻译大师许 渊冲说过:“文学翻译家要像画家一样使人 如历其境,像音乐家一样使人如闻其声,像 演员一样使观众如见其人。” 可见文学翻译 对译者要求之高。
PPT课件
11
3.悟性
叶廷芳深知文学翻译的艰难与奥秘。他说过, 文学翻译是所有翻译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搞文学 翻译的至少要过四道关:外语关(文学语言比其 他语言更活、更难)、知识关(文学涉及天文地 理的各种学问)、母语关(译文文学性的强弱就 看你的母语功底)、悟性关(文学中存在非理性 因素)。
如果说前三关还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善,那 么悟性关在勤奋之外还要求译者要有文人内在的 气质。
茅盾简介PPT课件作品

春天文学奖
• 2000年1月,著名作家王蒙将 其在首届“《当代》文学拉力赛”上获 得的10万元大奖捐给人民文学出版社, 倡议设立30岁以下的文学新人奖,这 便是春天文学奖。该奖项每年奖励一位 30岁以下的文学创作成就显著的青年 作者,在春天文学奖颁奖的同时出版 “春天丛书”,专门出版年度得奖者和 获得提名者的作品集。戴来、李修文、 了一容、周瑾等获此奖。
• 进步性 • 反动性
• 赵伯韬:作为帝国主义的掮客,买办 资产阶级的代表,金融界的巨头,是 以吴荪甫的对立面形象而存在的。
电视剧:陈宝国饰演赵伯韬
刘钧饰演吴荪甫
• 沈傲君 • 饰演林佩瑶
齐中旸(yang)饰演林佩珊
雷汉饰演杜竹斋
三、《子夜》的人物形象
• 吴荪甫 • 从政治、经济、伦理
等各个不同的方面、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来 描绘吴荪甫
• 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 而又矛盾复杂的民族 资本家的典型。
吴荪甫性格的二重性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名单
第一届(1982年) 魏巍《东方》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将军 吟》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古华《芙蓉镇》
第二届(1985年) 张洁《沉重的翅膀》刘心武《钟鼓楼》李
准《黄河东流去》(上,下)
第三届(1988年) 路遥《平凡的世界》凌力《少年天子》孙
六部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上总
名为“蚀”)《路》《三人行》《多角关系》
十多本散文:《宿莽》《茅盾散文集》《话匣子》
《印象·感想·回忆》《炮火的洗礼》《见闻杂 记》《时间的记录》《旧途杂拾》《生活之一 页》《脱险杂记》《劫后拾遗》《苏联见闻录》
《杂谈苏联》等
五十多部短篇
翻译理论概述课件

中世纪翻译理论
总结词
中世纪翻译理论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 可读性。
详细描述
中世纪的翻译理论更加注重译文的流 畅性和可读性,强调在保持原文意义 的基础上,使译文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
文艺复兴时期翻译理论
总结词
文艺复兴时期翻译理论注重译文的自然表达和修辞效果。
详细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理论强调译文的自然表达和修辞效果,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美感,同时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 性。
VS
跨学科研究的实践意义
跨学科的翻译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翻译的 质量和效率,还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 交流和理解。例如,在跨文化交际中,翻 译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运 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更好地处理文化 差异和冲突。
全球化的视角与多元文化的交流
全球化对翻译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翻译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全球化视角下的翻 译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总结词
技术翻译涉及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要求译文准 确、专业、规范,能够满足特定领域的技术要求。
详细描述
技术翻译要求译者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 理解原文的技术细节和术语。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注 意译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确保技术信息的准确传递。
口译
总结词
口译要求译者具备快速、准确地传达信息的能力,包括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等形式。
近现代翻译理论
总结词
近现代翻译理论呈现多元化和跨学科的发展趋势。
详细描述
近现代的翻译理论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影响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强调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02
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
翻译理论ppt课件

Example 1 林语堂在《成功之路》一书(马尔腾著,陕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3:译者序第2页)的译者序 中林写道: “关于译笔的好坏一点声明:原文不是纯粹 的文艺作品,而是兴奋激励青年的文字,所以 在翻译时,不强从直译,而帷尽力于保持原文 的浓厚的兴奋性,激励性。为要达到这个目的, 文即使蒙不忠实之识,也在所不惜的。”
一、序跋对于译者翻译过程研究的重要性
余光中:“一本译书只要够分量,前面竟然没有 译者的序言交代,总令人觉得唐突无凭。”
Function 3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十分 注重与读者的交流
function 1
对翻译批评产生积极作用
译者的信息处理及翻译策略
翻译生产的外部环境与翻译的关系
• 译者通过内省寻求译作赖以产生的知识, 让译者把他们翻译的经历记录下来,而 后与之交谈。这种方法应该为叩开“黑 箱”提供一条独具启发意义的途径。
列宁《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中讲到; “……1848年西欧确立究制时,……工厂无产阶级当 时几乎还没有存在,而大生产中的无产阶级(如霍普 特曼所描写的德国织工,以及里昂城的织工),还是 一群粗野的入众,只能举行骚动,而绝对不能提出什 么政治要求” (中译本九十三页)时,译者加了一个 注说“霍普特曼(18十年代西里细亚织工起义情 形的《织工》剧本。”
神似论和中文写作论
• 傅东华在《飘》的译序中写道:“我的目的是求 忠实于全书的趣味精神,不在求忠实于一枝一 节。”因此对于那些“冗长的描写和心理的分 析,觉得它跟情节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关系,并 且要使读者厌倦的”,“就老实不客气地将它 整段删节了。”(傅东华译,1979:译序第3-4 页) 页)
• 面临选择,做出取舍 • 困难?局限?主客观牵制?最大努力去体现原 作精神?达到某一效果? • 公正客观地评价译作,建立多元化的批评标准。
第六章茅盾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以茅盾的《子夜》等作品为例, 以茅盾的《子夜》等作品为例,我们看到 社会剖析派小说具有如下特点: 社会剖析派小说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将小说艺术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 第一,将小说艺术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念的指导下,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念的指导下,从不同 角度较大规模地再现社会生活, 角度较大规模地再现社会生活,剖示现代 中国社会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性质。 第二,横断面的结构,客观化的描写, 第二,横断面的结构,客观化的描写,对 全般”社会做“缩影式”的反映。 “全般”社会做“缩影式”的反映。 第三,选取和开掘具有重大意义的题材, 第三,选取和开掘具有重大意义的题材, 善于描写蕴含丰厚的社会历史内容的复杂 化的性格和悲剧性的命运。 化的性格和悲剧性的命运。
《 子 夜 》 手 稿
《子夜》是茅盾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 子夜》 是社会剖析派小说崛起的标志。 品,是社会剖析派小说崛起的标志。瞿秋白 曾称赞它是“ 曾称赞它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 长篇小说” 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 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 长篇小说”,“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 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茅 盾
《子夜》的文学史意义: 子夜》的文学史意义: 1、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科学世界观为 指导的社会剖析小说。它深刻地揭示了1930年代 指导的社会剖析小说。它深刻地揭示了1930 1930年代 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它的诞生, 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它的诞生,标 志着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崛起。它也是1930 1930年代初 志着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崛起。它也是1930年代初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重大收获之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重大收获之一,同时它和巴 金的《 金的《家》等作品一起代表了我国现代长篇小说 的成熟。 的成熟。 2、《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以相当宏 子夜》 大的规模描绘了上海这个现代化大都市, 大的规模描绘了上海这个现代化大都市,成功地 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典型形象, 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典型形象,代表了中 国现代都市文学的新发展和新成就。 国现代都市文学的新发展和新成就。 子夜》 3、《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具有 宏大而复杂的现代结构和史诗风范的现实主义长 篇小说。 篇小说。
WEEK4翻理论·文学翻译概述PPT课件

译者想要传神地译出文学作品,首先要对它 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这是翻译的基础。译者 只有自己先理解了原文,才能用另一种语言 对作品再创造,才能进一步去传达作品的风 格和思想。
2021
18
二、把握原文的风格
风格是什么?布封说:“风格即其人。”福 楼拜说:“风格不但就是其人,而且还是一 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一)
1) 语言的形象性
在情节描写中,作家崇尚具体形象,力避抽象演绎。 与这一特点相伴的词语特征是: (1) 准确。 (2) 多限定词、修饰词。这也是为了使描述准确和具体。 如D·H·劳伦斯的The Odour of Chrysanthemums 的开 头一句:The small locomotive engine, Number 4, came clanking, stumbling down from Selston with seven full wagons.(四号小火车的车头拖着七节装满货 物的车厢,从赛尔斯顿方向跌跌撞撞地开了过来,一 路上发出叮叮咣咣的声响。)
风格乃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 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 立场观点、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各不相同, 他们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述形象等方 面也各不相同。这种写作和艺术风格,常常 比表达的意义本身还重要。
2021
19
三、了解双语的社会文化背景
文学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必然有反映社会文 化的一面。因此,文学翻译就不能不对原作 中包含的社会生活映象进行认识和反映,或 者说对原作中反映的社会生活进行再认识和 再反映。而译者如果没有对源语的社会文化 背景深刻的理解,就不可能具有敏锐的美学 和社会学眼光,自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再 创作也就不能进行到一个比较深的层次了。
2021
18
二、把握原文的风格
风格是什么?布封说:“风格即其人。”福 楼拜说:“风格不但就是其人,而且还是一 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一)
1) 语言的形象性
在情节描写中,作家崇尚具体形象,力避抽象演绎。 与这一特点相伴的词语特征是: (1) 准确。 (2) 多限定词、修饰词。这也是为了使描述准确和具体。 如D·H·劳伦斯的The Odour of Chrysanthemums 的开 头一句:The small locomotive engine, Number 4, came clanking, stumbling down from Selston with seven full wagons.(四号小火车的车头拖着七节装满货 物的车厢,从赛尔斯顿方向跌跌撞撞地开了过来,一 路上发出叮叮咣咣的声响。)
风格乃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 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 立场观点、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各不相同, 他们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述形象等方 面也各不相同。这种写作和艺术风格,常常 比表达的意义本身还重要。
2021
19
三、了解双语的社会文化背景
文学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必然有反映社会文 化的一面。因此,文学翻译就不能不对原作 中包含的社会生活映象进行认识和反映,或 者说对原作中反映的社会生活进行再认识和 再反映。而译者如果没有对源语的社会文化 背景深刻的理解,就不可能具有敏锐的美学 和社会学眼光,自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再 创作也就不能进行到一个比较深的层次了。
茅盾ppt(29页)

• 1917~1918年,茅盾接受了《学生杂志》编 辑朱元善的请求,为该杂志连续翻译了短篇科 学小说《三百年后孵化之卵》、《两月中之 建筑谭》和《二十世纪之南极》。翻译这篇 小说,既是给中学生提供历史和科学知识的通 俗读物,同时也显示出他对文学译品具有更大 的兴趣。
• 1918年,回乌镇与孔德沚结婚。
重译
• “真正的名著应该提倡重译, 要是两个译本都好,我们可以 比较研究他们的翻译方法,对 提供翻译质量很有好处。”茅 盾提倡名著多有几个译本,让 名著的译本“百花齐放”。
重译 示例
There was no possibility of taking a walk that day. We had been wandering, indeed, in the leafless shrubbery an hour in the morning; but since dinner (Mrs. Reed, when there was no company, dined early) the cold winter wind had brought with it clouds so sombre, and a rain so penetrating, that further outdoor exercise was now out of the question.
• 1921—1926年间,茅盾在《小说月报》和《文学周报》等刊 物上发表了包括匈牙利、波兰、捷克、芬兰、智利、巴西、 乌克兰、犹太等弱小国家与民族的小说和诗歌译品百余篇.
• 1927年至1928年又先后完成发表《幻灭》、《动摇》、《追 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开始以茅盾为笔名发表作品 。
个 人 生 平
茅盾当时写的这部小说,就是著名的《蚀》三部 曲:《幻灭》、《动摇》和《追求》。
• 1918年,回乌镇与孔德沚结婚。
重译
• “真正的名著应该提倡重译, 要是两个译本都好,我们可以 比较研究他们的翻译方法,对 提供翻译质量很有好处。”茅 盾提倡名著多有几个译本,让 名著的译本“百花齐放”。
重译 示例
There was no possibility of taking a walk that day. We had been wandering, indeed, in the leafless shrubbery an hour in the morning; but since dinner (Mrs. Reed, when there was no company, dined early) the cold winter wind had brought with it clouds so sombre, and a rain so penetrating, that further outdoor exercise was now out of the question.
• 1921—1926年间,茅盾在《小说月报》和《文学周报》等刊 物上发表了包括匈牙利、波兰、捷克、芬兰、智利、巴西、 乌克兰、犹太等弱小国家与民族的小说和诗歌译品百余篇.
• 1927年至1928年又先后完成发表《幻灭》、《动摇》、《追 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开始以茅盾为笔名发表作品 。
个 人 生 平
茅盾当时写的这部小说,就是著名的《蚀》三部 曲:《幻灭》、《动摇》和《追求》。
茅盾的翻译理论

中期(1919——1936)
五四运动爆发后,茅盾开始专注于文学翻译, 介绍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正式走上了文 学翻译的道路。 他翻译的第一篇小说是契科夫的短篇《在家 里》这是茅盾的第一篇白话翻译小说。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尽可能终于原作”
作二戏这 家十剧一 的多、时 作个论期 品国文的 。家、翻 和诗译 民歌作 族等品 的,, 五内包 十容括 多涉小 位及说 、
1920年 正式介入文学圈 参加“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
1920年 茅盾同时在文学和政治两个舞台崭露 头角
1922--1927 没有在文学上没有取得突破性成就
1927
写成小说《幻灭》,这是矛盾的 第一篇小说
经上海逃亡日本,创作了另一部 长篇小说《虹》 茅盾的小说创作进入爆发期 《子夜》 《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 收》《残冬》
达原作的主题、思想、形象等,而不是追求简单的形式对等, 在“形貌”和“神韵”发生冲突时,应舍“形”取“神”。 矛盾后来发展了他的翻译“神韵”论,提出“意境”论,即 翻译中在传达意境。茅盾认为文学翻译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 式,这样就把翻译上升到艺术创作的高度,为翻译提出了文 艺学美学的要求。在艺术创造性翻译思想的前提下,茅盾提 倡翻译与创作并重,并向翻译工作者提出了从事翻译的要求。 茅盾的翻译观及其方法论缜密科学、自成体系,是其一生翻 译经验的总结,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中 期 翻 译 特 点
后期(1936——1948)
中国抗战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运动高涨。茅盾一生的最 后一篇译作大概是西蒙诺夫的小说《蜡烛》。 直到全国解放,茅盾所介绍的外国文学仍不出于苏联作品 而且解放后他就停止了翻译实践活动。 “当自己的民族解放事业尚在最艰苦阶段上奋斗的时候, 对于表现了自己决定自己命运,创造出人类的地上乐园, 而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拯救了人类命运,推动了历史前进 的苏联文学,自然不能不发生身后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