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子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疖的防治

秋疖的防治……夏秋季节,是外科痈疖发病的高峰。
秋疖尤其好发于幼儿和体弱多病者。
正常人体皮肤上布满毛囊和皮脂腺,夏秋时节天气闷热,排汗不畅,皮脂腺分泌过于旺盛。
如果不经常清洁皮肤,油污、灰尘就会堵塞汗腺和皮脂腺,细菌自毛囊侵入人体,引起以毛囊为中心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局部呈现红肿热痛的小疖。
范围大、症状更重的即为痈。
秋疖真恼人,生疖后,特别是疖子快破溃时,患者搔痒难眠,常用手抓搔、挤压,使手上的细菌和疖中的脓栓进入血液,严重者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进而诱发脑膜炎或肾小球肾炎等,至此“秋疖”的祸害就大了。
秋疖如何防治呢?1.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秋天的气温虽然早晚比较低,但中午前后仍较炎热,适宜细菌的生长繁殖。
所以要教育孩子保持清洁卫生,做到常洗澡,常换衣,及时洗去皮肤上的细菌和污垢。
2.多吃清火解毒食物。
祖国医学认为,绿豆、冬瓜、海带性味甘凉,具有清火明目、消暑止渴、疏解热毒等功效,可让孩子适当多吃。
此外,给孩子适量服些六神丸、消炎解毒丸等具有清凉解毒作用的药物,有助于消除孩子体内的“火毒”。
3.勤给孩子剪指甲。
指甲内极易藏污纳垢,又不易洗净,蚊虫叮咬皮肤后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搔抓,指甲内的致病菌就会进入皮肤,继发细菌感染而生疖。
所以,常给孩子修剪指甲是预防秋疖的重要环节。
4.服用足量抗生素。
如果孩子身上生了疖子要及时治疗。
可口服或肌注足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复方新诺明等。
疖子初发阶段,外涂2%~5%碘酊每日数次,可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疖肿中期,采用局部治疗,如采用热敷,有利于减轻疼痛和消散炎症;也可外敷金黄散、百多帮软膏、鱼石脂软膏等。
5.头面部的疖子不能挤。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生疖成熟后,只要用手把脓挤出来就好了,其实疖子尤其是头面部疖子挤脓是十分危险的,万万使不得。
因为头面部的血管直接与颅脑相通,而且血管本身无静脉瓣。
当外力压迫时,血液逆流入脑,挤疖子时,细菌可以随着血液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和海绵窦栓塞。
疖患者健康教育

疖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简介
又称疗,是单个毛囊极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局部皮肤擦伤、不清洁、皮脂过多或环境温度较高,全身或局部抵抗力减弱时,都可导致疖的发生。
在身体不同部位,多个疗同时或反复发生称为疖病,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儿童或糖尿病病人。
(二)健康指导
1.及时治疗疖,防止感染扩散。
2.保持疗周围皮肤清洁,防止感染扩散到附近毛囊。
3.切开引流者,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按时到医院清洁创面并换药,促进创口愈合。
4.避免挤压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以防引起化脓性颅内海绵状静脉窦炎。
5.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
6.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损伤。
7.糖尿病病人应有效控制血糖。
如何预防和治疗外阴疖肿

如何预防和治疗外阴疖肿1. 概述外阴疖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由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的小结节。
严重的感染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等症状。
本文档旨在提供预防和治疗外阴疖肿的专业建议。
2. 预防措施2.1 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
清洗后应彻底擦干,包括皮肤皱褶处。
2.2 经期卫生月经期间应使用合格的一次性卫生巾,并勤换,避免使用过小的或不透气的卫生棉条。
2.3 穿着适宜穿着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并避免长时间潮湿环境下穿着化纤类内裤。
2.4 避免搔抓不搔抓患处,以免引起感染或加重症状。
2.5 性卫生性伴侣之间应共同治疗,避免性生活直至症状消除。
3. 治疗措施3.1 初期症状在疖肿初期,可采取以下措施:- 冷敷: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 局部用药:如抗生素软膏或凝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2 抗生素治疗如果疖肿有脓头或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口服抗生素治疗。
3.3 切开引流对于较大的疖肿,可能需要手术切开引流,医生会在脓肿最低点切开一个小口,以排出脓液。
3.4 术后护理- 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伤口换药。
- 保持伤口周围清洁干燥,避免浸水。
4. 注意事项- 若疖肿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 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可能较弱。
- 避免自行挤压疖肿,以免感染扩散。
5. 结语通过以上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阴疖肿的发生和加重。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如有任何疑问,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
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出疖子

如何预防出疖子介绍疖子,又称疮疖、酒疖、酒巴,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在脸部、颈部、腋窝、股根等部位出现。
它是由于皮肤表面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以及有时会有化脓。
对于很多人来说,疖子是一个烦人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外貌,还给人带来不适。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疖子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疖子的方法,以帮助您保持皮肤的健康。
方法一:保持身体清洁保持身体的清洁是预防疖子的关键步骤之一。
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1.每天洗澡:使用适合您肤质的肥皂或洗液,温和地清洗全身。
特别注意清洁容易出现疖子的部位,如脸部、颈部和腋窝。
2.更换干净的衣物:勤换洗干净的衣物和内衣,避免使用潮湿的或有污渍的衣物。
3.注意脸部清洁:每天早晚用温水和温和的洁面产品洗脸,随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
方法二:保持皮肤湿润保持皮肤湿润是防止疖子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1.使用适当的保湿产品: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保湿霜或乳液,并在清洁后轻轻按摩涂抹于皮肤上。
2.补水:多喝水,保证身体充分的水分摄入,帮助皮肤保持湿润。
3.避免长时间使用空调或暖气:长时间在空调或暖气下待会导致空气干燥,容易造成皮肤水分流失。
方法三:合理饮食饮食对于预防疖子也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1.多摄入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皮肤健康有益。
多吃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和坚果。
2.控制糖分摄入:研究发现,高糖饮食与皮肤炎症和感染有关。
减少糖分的摄入,有助于降低疖子发生的风险。
3.增加纤维摄入量: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促进身体废物的排泄,从而减少皮肤感染的风险。
方法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疖子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方法:1.接触细菌的物品要保持清洁:如手巾、手机等。
经常清洗或使用消毒液进行清洁。
2.避免揉眼和拉扯面部皮肤:这样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增加患疖子的风险。
如何防治麦粒肿

求医问药区内(即从眉间的鼻根部至口角两侧连线内的区域)的疖子,更是严禁挑破和挤压的。
因为面部危险三角区内有大量的血管直接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挤压该处的疖子容易使致病菌沿静脉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那么,如何防治疖子呢?1.应保持皮肤清洁,使汗腺及皮脂腺的分泌排泄通畅,避免细菌在皮肤上滋生,从而减少疖子发生的机会。
2.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瓜果,少吃糖分高的甜食和油腻、刺激性的食物。
3.可用适量的蒲公英、菊花、金银花、麦冬、甘草等煎水代茶饮用。
该药茶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湿的功效,能有效地预防疖子的发生。
4.得了疖子要及时进行治疗。
当疖子初起未破溃化脓时,可用75%的酒精棉球贴在疖子上面,再用胶布或纱布条固定,每3~5小时更换1次;或用氯霉素注射液直接涂在初起的疖子表皮上,每3~5个小时涂抹1次;或用20%的鱼石脂软膏或红霉素软膏外涂患处。
当疖子的顶部出现黄白色脓栓时,可在消毒疖子的表面后,用消毒针头轻轻刺破脓栓处,以使脓液排出。
同时可口服抗生素。
◆四川华平如何防治麦粒肿编辑同志:我的眼皮上经常会长麦粒肿,有时会同时长出2~3个,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的学习。
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和治疗麦粒肿吗?江苏曹志华曹志华读者:麦粒肿又叫做“针眼”,该病多半是在患者的抵抗力减弱、出现营养不良或患有眼睑缘炎时,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
临床上将麦粒肿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类。
①外麦粒肿:外麦粒肿是患者眼睫毛根的皮脂腺或毛囊发生了急性化脓性炎症。
该病发病较急,其主要表现是;患者的眼睫毛根部会出现局限性红肿和疼痛。
患者的眼睑上还会出现局部水肿和充血,并有胀痛和压痛感,接近眼睑缘等部位可出现硬结,这些硬结经数日后会逐渐软化,并可在眼睫毛根部形成黄色的脓疱,这些脓疱可自行破溃排脓。
若这些硬结压迫到了外眦部的静脉,还会引起眼球结膜水肿;②内麦粒肿:内麦粒肿是患者的眼睑板腺发生了急性化脓性炎症,其症状与外麦粒肿相似,但因眼睑板腺生长在致密的组织内,所以该病患者会感觉到非常疼痛。
疖和痈的预防保健

疖和痈的预防保健
*导读:疖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自毛囊或汗腺侵入所引起
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炎症常扩展到皮下组织。
疖和痈是体表的毛囊和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疖和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治疗的方法大同小异,疖和痈的预防也可以按相同的方法。
疖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自毛囊或汗腺侵入所引起的单个
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炎症常扩展到皮下组织。
痈也是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但较疖少见,却更为严重,是由金黄葡萄球菌引起的多个相邻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感染,多发于项、背等皮肤厚韧之处,中老年人易患此病。
疖和痈的预防措施可按如下规则:
1.如果疖或痈长在面部(特别是鼻唇周围),千万不要随意挤压与针挑,也应避免碰撞因为这样会使感染扩散。
应严防细菌进入血液,尤其不能让细菌进入颅内,以免造成可怕的危险。
2.长疖后,最好是洗淋浴,不要泡在浴缸里洗澡,以免感染浸延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3.长疖后,在烹食汤前应将手洗净,因为疖上的细胞进入暖热的食物,会加速繁殖,产生毒素,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
4.在治疗疖、痈时,最好同时口服抗菌素,如牛黄解毒片、头孢氨卡片等。
5.如需手术切开排脓,应去医院请医生施行。
6.疗效不佳,或复发严重的,应当增医院检查,以排降患糖尿病的可能性。
外阴疖肿预防措施讲解

外阴疖肿预防措施讲解
1. 引言
外阴疖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主要由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
它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的小结节,可能伴有脓液分泌。
为了保障女性的健康,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2. 预防措施
2.1 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干燥是预防外阴疖肿的关键。
每天用温水和温和的无香型肥皂清洗外阴部,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
2.2 衣物选择
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紧身不透气的衣物,如尼龙或合成纤维材质。
及时更换内裤,避免长时间穿着同一件内裤。
2.3 生理习惯
女性在月经期间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使用卫生巾而不是棉条,并确保在月经结束后的第一时间更换。
2.4 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使用香精或刺激性的卫生巾和护垫。
减少骑自行车和坐浴
的频率,以减少对外阴部的压迫和刺激。
2.5 性卫生
性行为前后应清洗外阴部,性伴侣应同时进行。
避免多个性伴
侣和混乱的性行为,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6 注意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
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蔬菜和坚果。
2.7 及时治疗
如有皮肤破损、炎症或感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以免病情恶化。
3. 结语
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外阴疖肿的发生风险。
然而,如果出现任何症状,应立即咨询医生,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是预防外阴疖肿最有效的方法。
预防疖肿的方法有哪些

/预防疖肿的方法有哪些疖是人体皮肤单个毛囊或皮脂腺因细菌感染(一般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在人体的头、面、颈、腋和臀等部位尤易发生。
疖在初患时红肿热痛,成熟后其中央出现黄白色小脓头,待自行破溃,脓栓排空即愈。
但若处理不当,如胡乱挤压会使细菌随血液进入颅脑(海绵窦或脑膜),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则病情就十分危险。
另外,营养不良、抵抗力较弱的小儿会有病情缠绵多发,此起彼伏,以致进入疖病期的情况,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疖子,中医认为是热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
细小如钉而反应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
疖子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
疖子虽小,但也不可忽视对它的预防和治疗。
1、季预防疖子,要做到勤洗衣服、床单、被单以及凉席、枕席,并晾晒消毒,出汗后用毛巾及时擦洗干净,如排汗太多可用温水淋浴冲洗,以保持皮肤光亮整洁,不给病菌繁殖留下半点温床,不给病菌侵入毛囊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2、保护好毛发多、易摩擦部位的皮肤免遭破损,如洗头时用指腹而不是指甲搓洗头皮,否则容易划破头皮;搓澡时,用力要适度均匀,以防角质层受损,降低皮肤的抵抗力;蚊虫叮咬及皮肤病等引起的瘙痒,应尽可能避免搔抓,并采取止痒或治疗措施。
3、庭居室要注意选择早晚凉爽时,进行通风换气,以保持空气清新;中午高湿高温时,可适当利用空调、电风扇等为房间降温除湿,老年人可自行摇扇取凉,小孩可由大人代为摇扇降温祛湿,以免小儿出汗太多而生痱子,进而诱发疖子。
4、整饮食结构,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辅以高蛋白富营养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肥甘厚腻之品;多喝凉白开水和淡茶水,少喝或不喝冰镇饮品;多吃西瓜、西红柿、冬瓜等消暑祛湿的果蔬;常喝绿豆汤、酸梅汤等解渴又解热的汤品。
5、初起的疖子,应尽快热敷,促其消散吸收,其周围涂搽酒精,防止扩散;已形成的疖子,用鱼石脂膏外敷;有脓尖时,点涂石碳酸,促其自行脱落; 脓肿形成,可切开排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疖子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疖病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长疖子,是毛囊被细菌感染后形成的较大块的红色肿物,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侵犯毛囊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疖好发于富有毛囊和皮脂腺的头、面和背部,以及易受机械性刺激的颈部、腰部和臀部。
从临床看,小儿易患该病,老人、新产妇次之。
多见于夏秋季节,发生于暑天者称为“暑疖”、“热疖”。
疖肿是毛囊被细菌感染后形成的较大块的红色肿物。
疖肿多发生在人体受压的部位,如颈部领圈处或臀部。
疖肿在形成的过程中往往有剧烈的搏动性跳痛,尤其如果疖肿长在前额或下颌等皮肤组织致密、张力较高的部位,会痛得更加厉害。
一般过一两天后,红色肿物的中央会形成脓拴,二三天后会自行破溃。
也有的疖肿可能不发生破溃而自行消失。
疖肿虽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是因为毛囊间紧密相邻,若不及时处理已经长出的疖肿,不仅疼痛难忍,而且容易引起周围皮肤的感染,会长出更多的疖肿来。
预防疖肿的主要方法就是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澡、洗头、理发,勤换衣服、剪指甲,有条件者在饮水中可加金银花、菊花、莲子心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疖肿要避免挤压,特别是对面、鼻、唇部的疖要格外小心。
疖肿要及时就医,反复多发的疖肿,应注意排除是否患有糖尿病。
预防产褥期疖肿,要注意:
1、产后饮食。
产褥期间的饮食调养和妊娠期间的饮食调养同样重要。
产后前一二天内,产妇应当吃些清淡而易于消化的食物。
以后的饮食同怀孕期间相仿,不应偏食或挑食。
饭菜要多样化,粗细粮搭配着吃,荤素夹杂着吃,唯有这样,身体才会康复得快,奶水才会量多质好。
夏季多饮西瓜汁,多喝冬瓜汤。
2、居室环境。
产妇睡的房间要安静、清洁和冬暖夏凉。
热天更要注意空气流通。
3、清洁卫生。
产后必须早晚刷牙,注意口腔卫生,否则易患牙病。
产后必须注意清洁卫生。
产后可以洗澡,但不能盆浴,以防污水流入阴道引起感染。
每天用温开水洗涤下身1~2次,尤其在大便后。
卫生巾更需勤换。
4、保持足够睡眠。
每天保证8~10小时,以利于乳汁分泌和产后康复。
5、产后适当运动。
适量的运动有利于康复,也可以预防便秘。
疖为阳证、热证、实证,因此,饮食方面应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有清热解毒、化湿、清暑功效的食物,如西瓜、冬瓜、苦瓜、绿豆等。
或者用鲜佩兰、鲜藿香、鲜金银花煎
汤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炎热夏季,如果高温作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对于一些有糖尿病及体质虚弱者,应及时治疗原发病,增强体质。
原文地址:/cc/2014/0807/19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