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药代谢与药物分析研究所

浙江大学药代谢与药物分析研究所
浙江大学药代谢与药物分析研究所

浙江大学药物代谢与药物分析研究所

暑期优秀大学生科研夏令营活动方案

为让国内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增进对浙江大学药物代谢与药物分析研究所各研究室及导师的了解,我们将举办2017年暑期优秀大学生科研夏令营活动。

一、参加对象

国内“985”、“211”高校(含沈阳药科大学)的药学及相关专业2017届本科毕业生,英语水平良好,学习成绩优秀,有意愿攻读本研究所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

二、活动时间

2017年7月11日报到,7月12日-7月13日夏令营活动(如时间安排有问题,可与相关研究室联系人或导师协商)。

二、活动安排

1. 研究所及各学科介绍;

2. 实验室参观;

3. 和导师及研究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进展;

4. 根据学生兴趣,参与研究室的课题,并和导师交流推免意向。

三、费用

免费安排食宿,并向外地学生提供来往旅费,限火车(硬座、硬卧中上铺或高铁、动车二等座)或汽车。

四、申请时间和报名方式

填写“2017浙江大学药学院大学生学术夏令营申请表”,并附本科成绩单1份(须加盖院系或学校教务处公章)、英语四、六级证书或其他英语考试的成

绩证明1份、以及其他证明材料,请将申请表及所有证明材料按上述顺序整合成PDF文件,文件名为“姓名-所在学校-专业”,将申请材料通过电子邮件(邮件主题为“姓名-所在学校-夏令营报名”):发送至相关研究室联系人(或导师):蒋惠娣:hdj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药物代谢和分析研究室)

周婕:zhoujie127@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精准医学和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室)

李丹:Lidancps@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药物设计和成药性预测研究室)

孙翠荣:suncuirong@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药物波谱分析研究室)

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6月20日。

五、审核及录取

由药物代谢与药物分析研究所讨论决定,录取结果将在6月30日前通知到各申请人。

附:各研究室研究生导师及联系方式:

1.药物代谢和分析研究室

曾苏:zengsu@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蒋惠娣:hdj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余露山:yuls@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周慧:zhouhui@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孙莲莉:Sunlianli@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康玉:yukang@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方伟杰:wjfang@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2.药物波谱分析研究室

孙翠荣:suncuirong@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3.药物设计和成药性预测研究室

侯廷军:tingjunhou@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李丹:Lidancps@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朱峰:zhufeng.ns@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4.精准医学和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室

陈枢青:chenshuqing@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周婕:zhoujie127@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周展:zhouzhan@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分子微生物学112300003林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科学项目的实施,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在研究人类生命科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共同组成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各种组学0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分别从调控生命过程的不同层面进行研究, 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 探讨生命的本质, 逐步系统地认识生命发展的规律.这些组学手段加上生物信息学, 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谢组学的出现和发展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必须的。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缺点和不足, 代谢组学正好可以进行弥补。代谢组学研究的是生命个体对外源性物质(药物或毒物)的刺激、环境变化或遗传修饰所做出的所有代谢应答, 并且检测这种应答的全貌及其动态变化。代谢组学方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现代化实验技术手段, 同时也为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1 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发展 代谢组学最初是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Jeremy N icholson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代谢组学是将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来研究, 并且将代谢组学定义为生物体对病理生理或基因修饰等刺激产生的代谢物质动态应答的定量测定。2000年,德国马普所的Fiehn等提出了代谢组学的概念,但是与N ichols on提出的代谢组学不同, 他是将代谢组学定位为一个静态的过程,也可以称为/代谢物组学, 即对限定条件下的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同时Fiehn还将代谢组学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分为4类: 代谢物靶标分析,代谢轮廓(谱)分析, 代谢组学,代谢指纹分析。现在代谢组学在国内外的研究都在迅速地发展, 科学家们对代谢组学这一概念也进行了完善, 作出了科学的定义: 代谢组学是对一个生物系统的细胞在给定时间和条件下所有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 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相同, 代谢组学的主要研究思想是全局观点。与传统的代谢研究相比, 代谢组学融合了物理学、生物学及分析化学等多学科知识, 利用现代化的先进的仪器联用分析技术对机体在特定的条件下整个代谢产物谱的变化进行检测,并通过特殊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整体的生物学功能状况。由于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或动物体的所有代谢产物, 而这些代谢产物的产生都是由机体的内源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因此,代谢产物的变化也就揭示了内源性物质或是基因水平的变化,这使研究对象从微观的基因变为宏观的代谢物,宏观代谢表型的研究使得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缩小而且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这点也是代谢组学研究的优势之一. 代谢组学的优势主要包括:对机体损伤小,所得到的信息量大,相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检测更加容易。由于代谢组学发展的时间较短, 并且由于代谢组学的分析对象是无偏向性的样品中所有的小分子物质,因此对分析手段的要求比较高, 在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上也不成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同时生物体代谢物组变化快, 稳定性较难控制,当机体的生理和药理效应超敏时,受试物即使没有相关毒性,也可能引起明显的代谢变化,导致假阳性结果。 代谢组学应用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7个方面:

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生物样品分析

主题词:@生物样品/分析;@生物样品分析/药代动力学 分类号:R912.1;R927.2 文献标识码:A 无论在临床药理、药物作用机理研究或新药开发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获得的资料最终能否用于临床实践或药物研究结果的说明和解释,取决于研究方案和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设计和实施。 应用于化学药品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包括中药和中药复方)分离、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已有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导,尤其是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使分析和检测手段越来越快捷、准确。然而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除正确设计和精心实施外,尚应包括了解该方法的特性及其限制因素。方法的特性包括被测物在体液中的稳定性,分析测试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萃取过程的回收率,定量计算的线性关系,工作曲线,以及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1 方法学验证 1.1 稳定性 从生物样品(体液)的收集到样品的分析完成,样品中的待测药物(有效成分)必须是稳定的。否则将导致易变的回收率并降低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分析方法建立的过程中,应了解待测成分(药物)在不同的pH、光照等情况下的稳定性,同时也应了解、考察生物样品及分析操作过程中待测成分的稳定性。这一点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来说应特别注意,因为除待测的有效活性成分外,中药中尚有许多未知成分,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这些成分与待测成分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待测成分“量”和/或“质”的改变。 体液中药物稳定性的考察应包括在室温和储藏温度(-20℃或-80℃)两种情况的研究。如发现有明显的降解,则应采取特殊措施来防止。(如尿液中加甲苯以抑制细菌生长,含三硝基甘油血清中添加少量硝酸银抑制三硝基甘油的降低等)。如要了解较长时间的储藏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一般是制备与分析样品含有相同药物(成分)和代谢物的对照样品,两者作平行处理,从对照样品的分析结果可判断药物稳定性的情况。 1.2 灵敏度 分析方法灵敏度的要求取决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时所用药物的剂量,给药次数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等特征。临床前或临床(药理)资料有助于分析方法的选择和确定。一般来说,分析方法应有一定的浓度范围。但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物或代谢物的浓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此时可采用一些简便的方法(如样品的稀释),使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浓度落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虽然在同一研究中可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但应尽量避免,以利于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 1.3 选择性

浙大远程药物化学离线必做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药物化学”离线作业(必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绪论、化学结构与活性、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 一、名词解释: 1.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一门化学学科,由生物学、医学和化学等学科所形成的交叉性综合学科,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构效关系,解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创制并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 2.先导化合物: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特定药理活性,明确的化学结构并可望治疗某些疾病的新化合物。 3.脂水分配系数:即分配系数,是药物在生物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水相中物质量浓度之比,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 4.受体:使体内的复杂的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可以识别活性物质,生成复合物产生生物效应。 5.生物电子等排体:是指一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原子、基团或片断的价电子的数目和排布,可产生相似或相反的生物活性。 6.药效团:某种特征化的三维结构要素的组合,具有高度结构特异性。 7.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识别生成药物受体复合物的能力。 8.药物代谢:又称药物生物转化,是指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转变成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的正常系统排出体外。 9.第Ⅰ相生物转化:是指药物代谢中的官能团反应,包括药物分子的氧化、还原、水解和羟化等。 10. 第Ⅱ相生物转化:又称轭合反应,指药物经第Ⅰ相生物转化产生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除体外的轭合物。 11. 前药:是指生物活性的原药与某种化学基团、片断或分子经共价键形成暂时的键合后的新化学实体,本身无活性,到达体内经代谢,裂解掉暂时的运转基团,生成原药,发挥生物活性。 12. 内在活性:是表明药物受体复合物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的能力,激动剂显示较强的内在活性,拮抗剂则没有内在活性。 13.结构特异性药物:是指该类药物产生某种药效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密切相关,机理上作用于特定受体,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结构,化学结构稍加改变,引起生物效应的显著变化。 14.结构非特异性药物:是指该类药物产生某种药效并不是由于药物与特定受体的相互作用,化学结构差异明显,生物效应与剂量关系比较显著。

2006年浙江大学427数学分析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1 / 3 2006年浙江大学427数学分析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数学分析(427)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 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一、(20分) ()i 证明:数列 1111ln (1,2,3,)23n x n n n =++++-=收敛; ()ii 计算:1111lim()1232n n n n n →∞ +++++++. 二、(15分) 设()f x 是闭区间 [],a b 上的连续函数,对任一点(),x a b ∈,存在趋于零的数列,使得 2()()2()lim 0k k k k f x r f x r f x r →∞++--=. 证明:函数()f x 为一线性函数. 三、(15分) 设()h x 是 (),-∞+∞上的无处可导的连续函数,试以此构造连续函数()f x ,在 (),-∞+∞上仅在两点可导,并且说明理由.

2 / 3 四、(15分) 设22222221()sin ,0(,)0,0x y x y x y f x y x y ?++≠?+=??+=?. ()i 求(,)f x y x ??以及(,)f x y y ??; ()ii 问(,),(,)f f x y x y x y ????在原点是否连续?(,)f x y 在原点是否可微?试说明理由. 五、(20分) 设()f x 在()0,+∞的任何闭子区间[],αβ上黎曼可积,且0()f x dx +∞ ?收敛, 证明:对于常数 1a >,成立 000lim ()()xy y a f x dx f x dx ++∞+∞-→=??. 六、(15分) 计算曲面积分 32222()S xdydz ydzdx zdxdy I ax by cz ++=++?? 其中 {}2222(,,)S x y z x y z r =++=,常数0,0,0,0a b c r >>>>. 七、(15分) 设V 为单位球: 2221x y z ++≤,又设,,a b c 为不全为零的常数,计算: cos()V I ax by cz dxdydz =++???. 八、(20分) 设函数21()12f x x x =--,证明级数 ()0!(0)n n n f ∞=∑收敛. 九、(15分) 设()f x 在)0,+∞??上可微,(0)0f =.若有常数0A >,使得对任意 ) 0,x ∈+∞??,有

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技术

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技术 摘要:代谢组学是效仿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思想,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的研究方式,是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大都是相对分子质量1000以内的小分子物质。先进分析检测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计算分析方法是代谢组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文章主要综述了将代谢组学中的图谱、数据信息转换为相应的参数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方法 代谢组学是以代谢物分析的整体方法来研究功能蛋白如何产生能量和处理体内物质,评价细胞和体液内源性和外源性代谢物浓度及功能关系的新兴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应的研究能反映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受内外环境影响后相互协调作用的最终结果,更接近反映细胞或生物的表型,因此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而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包括预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非监督和监督方法,非监督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等;监督方法包括显著性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等,本文就是主要综述代谢组学图谱信息转化为参数信息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1预处理 数据的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谱图的处理;生成原始的数据矩阵;数据的归一化以及标准化处理过程。针对实验性质、条件以及样品等因素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预处理可以通过实验系统自带的软件如XCMS软件。进行,因此一般较容易获得所需的数据形式。 2数据分析方法 2.1 主成分分析PCA是多元统计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最大程度上提取原始信息的同时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的过程,其目的是将分散的信息集中到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分上,有助于简化分析和多维数据的可视化,进而通过主成分来描述机体代谢变化的情况。PCA 的具体过程是通过一种空间转换,形成新的样本集,按照贡献率的大小进行排序,贡献率最大的称为第一主成分,依次类推。经验指出,当累计贡献率大于85%时所提取的主成分就能代表原始数据的绝大多数信息,可停止提取主成分。在代谢组数据处理中,PCA是最早且广泛使用的多变量模式识别方法之一。,具有不损失样品基本信息、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的同时避免原始数据的共线性问题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PCA存在着自身的缺点[1]:离群样本点的存在严重影响其生物标志物的寻找;非保守性的代谢组分扰乱正确的分类以及尺度的差异影响小浓度组分的表现等,其他的问题之前也有讨论[2]。针对PCA 的缺陷采用了不同的改进措施,与此同时,为了简化计算,侯咏佳等[3]。提出了一种主成分分析算法的FPGA实现方案,通过Givens算法和CORD IC算法的矢量旋转,用简单的移位和加法操作来实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分析,只需计算上三角元素,因此计算复杂度小、迭代收敛速度快。 2.2 聚类分析CA是用多元统计技术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同类样本应彼此相似,相类似的样本在多维空间里的彼此距离应较小,而不同类的样本在多维空间里的

药物分析作业(3)答案

药物分析作业布置(2011秋冬) 第三次作业离线(第7章~第10章) 四、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 1.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指在流动相中添加适宜离子对试剂(待测组分的反离子),在一 定pH 条件下,与呈离解状态的被测组分作用,生成离子对结合物,从而改善被测物分离效果的方法。 2. 效价测定法——系以国家生物标准品或生物参考品为对照,用体内法或体外法测定供试 品的生物学活性,并标明其活性单位的一种分析方法。 3. 企业标准——药品生产企业为了品牌创优、市场竞争而自行制订用于控制其药品质量的 标准。属于企业内部药品质量标准,非法定标准,仅在本厂或本系统的管理上有约束力。 4. 中药饮片——由原产地采收加工的中药材,经切制、炒制或蒸、煮、煅等炮制加工处理 后,称为中药饮片。 五、问答题(共2题,每题8分,共16分) 1、 试述HPLC 法系统适用性试验内容、测定方法与要求。 答:HPLC 法的系统适用性试验内容包括:理论板数(n )、分离度(R )、重复性和拖尾因子(T )。测定方法与要求如下: n =16(t R /W )2或2 2 /)( 54.5h R W t n =,n 应符合各品种项下规定; W W t t R R R 2 1)(212+-= 或) (70.1)(22/,22/,112h h R R W W t t R +-= ,R 一般≥1.5; 1 h 0.052d W T = ,峰高定量时T 应在0.95~1.05; 重复性:取对照液,连续进样5针,测定峰面积的RSD ,应≤2.0%。 2、 说明色谱内标法定量的操作方法与计算。 答:配制两个溶液:校正因子测定液和样品测定液。校正因子测定液由已知浓度的对照品和内标物质组成;样品测定液由待测样品和内标物质组成。同法进行色谱测定,记录相应的色谱峰面积。 根据校正因子测定液中A 对 和A 内 ,以及已知浓度C 对 和C 内 ,计算校正因子(f ):

药理毒代动力学及其研究方法

全国药物安全性评价专题负责人第二期高级培训班
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药物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
毒代动力学及 其研究方法
李川
(021-********;chli@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089451.html,)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
2009年11月·成都
演讲内容
一 新药安评与体内药物暴露 二 影响体内药物暴露的因素 三 毒代动力学的概念 四 毒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实施 五 小结
一 新药安评与体内药物暴露
过去20多年在新药研发领域发生的变化
45% 30%
ADME/PK
15%
0%
Financial
CaImndpirdoavteed
Formulation
Commercial Human AEs
ToAxnicimityal
EfCficliancicyal
Other
Br. J. Clin. Pharmacol. 25: 387 (1988)
Nature Rev./Drug discovery 3: 711 (2004)
化合物资源
新药上市前必须对其 安全性进行仔细评估
药物发现
1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2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
药药物物候候选选化化合合物物
非临床安评研究
由于开展临床试验的伦理限制,必须先在
新药开发
1 临床前研究 2 临床试验
动物上进行全面的新药安评,以揭示新药 对动物器官组织的毒副作用,研究其剂量
药药安


依赖性、体内暴露相关性和可恢复性等, 帮助确定临床试验的初始安全剂量和应观
效代评


察的潜在毒副作用。
临床试验中的新药安全性考察
新药安全有效评价体系
安全性始终是临床试验关注的重点,影响临床试
验的推进。先从低剂量、小范围人群开展临床试
验,在安全性得以保证后,再增加给药剂量、扩
大人群已验证药物的有效性。
为什么在药物安评中要考虑体内药物暴露?
(确定药物的两个要素:功能和物质)
剂量-暴露
体内药物暴露
(化学形式/浓度)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反映药物“物质” 的一种形式 相对准确
浓度-效应
给药剂量
反映药物“物质” 的一种形式
好用,但不准确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毒副作用
1

浙大远程教育药物分析(A)在线答案2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6分 1.与亚硝酸钠—硫酸反应显橙黄色,随即转为橙红色,可用以下方法鉴别的药物是()。 A 苯巴比妥 B 司可巴比妥钠 C 硫喷妥钠 D 异戊巴比妥 正确答案:A 2.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橙红色沉淀的是( )。 A 黄体酮 B 炔雌醇 C 氢化可的松 D 丙酸睾酮 正确答案:A 4.复方炔诺孕酮滴丸中炔雌醇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采用选择含量测定方法()。 A 四氮唑比色法 B Kober反应比色法

C 酸性染料比色法 D 亚硝酸钠滴定法 正确答案:B 5.维生素A在盐酸存在下加热后,在350-390nm波长间出现3个最大吸收峰,这是因为维生素A发生了( )。 A 氧化反应 B 脱水反应 C 水解反应 D 异构化反应 正确答案:B 6.青霉素在碱性或青霉素酶的作用下,易发生( )。 A 差向异构化 其指示终点方的法是( )。 B K2CrO4指示剂法 C 银-玻璃电极电位法 D 过量Ag+与巴比妥类药物形成二银盐沉淀 正确答案:C

8.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过程中,水相pH太大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原因是()。 A 酸性染料全部成盐 B 有机碱药物全部游离 C 有机碱药物全部成盐 D 酸性染料全部游离 正确答案:B 9.某药物与碳酸钠试液加热水解,放冷,加稀硫酸酸化后,析出白色沉淀并有醋酸臭气产生,则该药物是( )。 A 阿司匹林 B 盐酸普鲁卡因 C 对氨基水杨酸钠 D 盐酸利多卡因 )。 11.《中国药典》中,正文是()。 A 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 B 由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等组成 C 收载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

药理学知识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名词解释集锦一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理学中的重要知识。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学习过程中,考生要掌握:药物作用与选择性,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量效关系,构效关系,药物作用机制,受体概念与特性,受体类型,受体调节,激动剂与拮抗剂,并且熟悉受体占领学说、跨膜信息传递,还要了解受体其他学说、受体药物反应动力学。 1.药物作用(action):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构成了药物作用机制的主要方面。 2.药物效应(effect):药物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原有功能的改变。 3.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如兴奋、亢进、抑制、麻痹、衰竭等。药物的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药物作用特异性与药理效应选择性之间的关系。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的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及补充治疗。 4.药物的不良反应(untoward effects):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性反应、变态反应、致畸作用等。 5.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血药浓度高低成正比,亦与药效的强弱有关,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 6.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这种反应类型为量反应。 7.质反应:观察的药理效应是用阳性或阴性,结果以反应的阳性率或阴性率作为统计量,这种反应类型为质反应。 8.半数有效量(ED50):指使一群动物中半数动物产生效果的药物剂量。 9.半数致死量(LD50):指使一群动物中半数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10.药物的安全评价指标:治疗指数及安全界限。 11.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LD50)伴数有效量(ED50),数值越大越好。安全界限:(LD1)/ED99 12..构效关系:特异性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2015浙大远程教育《药物分析》在线必做作业答案

1.阿托品具有下列哪个反应?()。 A 氟离子的茜素氟蓝反应 B 重氮化-偶合反应 C Vitali反应 D 戊烯二醛反应 E 与香草醛的缩合反应 2.药物的杂质限量是指()。 A 杂质的定量限 B 杂质的最小允许量 C 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D 杂质的检测限 E 杂质的含量 3. 药物中有关物质的检查,一般采用()。 A 滴定法 B 色谱法 C 紫外光谱法 D 比色法 E 热重分析法 4. 由信噪比S/N=10测得的最低浓度或量()。 A 准确度 B 定量限 C 检测限 D 精密度 E 线性范围 5. 《中国药典》对药物中残留溶剂的测定采用()。 A 高效液相色谱法 B 质谱法 C 紫外-可见光谱法 D 毛细管电泳法 E 气相色谱法 6. 甲苯咪唑中无效晶型的检查()。 A 红外分光光度法 B TGA C GC D 比浊度法 E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7. 用回收率表示()。 A 准确度 B 定量限 C 检测限

E 线性范围 8 . 实验条件下被检杂质的适宜浓度,古蔡法检查砷盐为()。 A 0.0002mg B 0.002mg C 0.01~0.05mg D 0.1~0.5mg E 0.01~0.02mg 9. 在砷盐检查中,为除去反应液中可能存在的微量硫化物干扰,在检砷装置的导气管中需填充什么?() A 碘化钾试纸 B 硝酸铅棉花 C 溴化汞试纸 D 醋酸汞棉花 E 醋酸铅棉花 10. 实验条件下被检杂质的适宜浓度,铁盐检查为()。 A 0.0002mg B 0.002mg C 0.01~0.05mg D 0.1~0.5mg E 0.01~0.02mg 11. 中国药典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A 前言、正文、附录 B 目录、正文、附录 C 原料、制剂、辅料 D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E 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12. 若炽灼残渣留作重金属检查时,炽灼温度应控制在()。 A 500~600℃ B 600℃以上 C 700~800℃ D 650℃ E 500℃以下 13. 可采用直接芳香第一胺反应进行鉴别的药物是()。 A 对乙酰氨基酚 B 盐酸利多卡因 C 盐酸丁卡因 D 磺胺嘧啶 E 氯氮卓 14. 具有直接三氯化铁反应的药物是()。 A 地西泮 B 乙酸水杨酸

2001年浙江大学436数学分析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1年浙江大学436数学分析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数学分析(436) 一、(30分) ()i 用“εδ-语言”证明2211lim 3233n n n n n →∞-+=+-; ()ii 求极限tan 21lim(2)x x x π→-; ()iii 设101(ln )1x f x x x <≤?'=?>?,且(0)0f =,求()f x . 二、(10分) 设()y y x =是可微函数,求(0)y ',其中 2sin 7x y y ye e x x =-+-. 三、(10分) 在极坐标变换cos ,sin x r y r θθ==之下,变换方程2222(,)z z f x y x y ??+=??. 四、(20分) ()i 求由半径为a 的球面与顶点在球心,顶角为2α的圆锥面所围成区域的体积; ()ii 求曲面积分222()()()s I y x dydz z y dzdx x z dxdy =-+-+-??,其中S 是曲面 222(12)z x y z =--≤≤的上侧.

五、(15分) 设二元函数(,)f x y 在正方形区域 [][]0,10,1?上连续,记[]0,1J =. ()i 试比较inf sup (,)y J y J f x y ∈∈与supinf (,)y J y J f x y ∈∈的大小并证明之; ()ii 给出一个使等式inf sup (,)supinf (,)y J y J y J y J f x y f x y ∈∈∈∈=成立的充分条件并证明之. 六、(15分) 设()f x 是在 []1,1-上可积且在0x =处连续的函数,记 (1)01()10n n nx x x x e x ??-≤≤?=?-≤≤?? . 证明:11lim ()()(0)2n n n f x x dx f ?-→∞=?.

药代动力学(王广基)word

前言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药物体代谢物及代谢机理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药物在体代谢产物和代谢机理研究,可以发现生物活性更高、更安全的新药。近年来,国外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评价新药中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药物进入体后,经过吸收入血液,并随血流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药理作用,作用结束后,还须从体消除。通过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求算相应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后,对可以药物在体过程进行预测。因此新药和新制剂均需要进行动物和人体试验,了解其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药物代谢动力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药物代谢动力学》课程教学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本书是在原《药物动力学教学讲义》基础,经多年修正、拓展而成的。全书十三章,三十余万字,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 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容。 本书编著者均是长期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教学和研究第一线的教师。因此,本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编者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主编:王广基 副主编:晓东,柳晓泉 编者(姓氏笔画为序) 王广基、晓东、西敬、劲、柳晓泉

容提要: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机体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容。共十三章,分别为概述、药物体转运、药物代谢、经典的房室模型理论、非线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统计矩理论及其应用、生物利用度及其生物等效性评价、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实践、手性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计算机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本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相关科研人员 的参考书. 1 目录 第一章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一、什么是药物代谢和动力学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医学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药物体转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药物跨膜转运及其影响因素 一、生物膜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 第三节药物的吸收 一、药物在胃肠道中吸收 二、药物在其它部位吸收 第四节药物的分布 一、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二、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常用的测定方法

2014浙大远程药理学(药)在线作业三答案

2014浙大远程药理学(药)在线作业三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9分单选题 1.氨基糖苷类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A 水溶性好,性质稳定,均呈碱性 B 由氨基糖和非糖部分苷元组成 C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多个环节 D 对G―需氧菌有高度抗菌活性 E 对G―球菌如淋球菌、脑膜炎球菌作用更好正确答案:E 单选题 2.对氨基糖苷类不敏感的细菌是 A 大肠杆菌 B 铜绿假单胞菌 C 金葡菌 D 各种厌氧菌 E 流感杆菌正确答案:D 单选题 3.胰岛素增敏药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A 改善胰岛素抵抗 B 促进胰岛素分泌 C 抑制血小板聚集 D 改善脂肪代谢紊乱 E 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正确答案:B 单选题 4.细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A 产生水解酶 B 产生钝化酶 C 改变代谢途径 D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E 改变核糖体结构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双胍类的严重不良反应是 A 高血钾 B 乳酸血症 C 过敏反应 D 畸胎 E 反应性高血糖正确答案:B 单选题 6.西司他丁与亚胺培南配伍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亚胺培南在肝脏代谢 B 防止亚胺培南被肾去氢肽酶破坏 C 延缓亚胺培南耐药性的产生 D 降低亚胺培南的不良反应 E 提高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抗菌谱广,一般与其它药合用于抗结核的药物是 A 异烟肼 B 乙胺丁醇 C 吡嗪酰胺

D 利福平 E 氨苯砜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主要作用于M期的抗肿瘤药 A 环磷酰胺 B 博来霉素 C 放线菌素D D 长春新碱 E 羟基脲正确答案:D 单选题 9.能用于立克次体病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四环素 C 庆大霉素 D 头孢菌素 E 诺氟沙星正确答案:B 单选题 10.治疗鼠疫的首选药是 A 四环素 B 链霉素 C 林可霉素 D 罗红霉素 E 青霉素正确答案:B 单选题 11.以下不属于作用于S期的抗恶性肿瘤药是 A 巯嘌呤 B 甲氨蝶呤 C 阿糖胞苷 D 氟尿嘧啶 E 放线菌素D 正确答案:E 单选题 12.乙胺丁醇严重的毒性反应是 A 粒细胞缺乏症 B 第八对脑神经毒性 C 外周神经炎 D 视神经炎 E 肝功能损害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3.以下关于抗菌药作用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β-内酰胺类抑制细胞壁合成 B 制霉菌素能增加菌体胞浆膜通透性 C 磺胺类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D 庆大霉素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E 利福平抑制DNA依赖性的RNA多聚酶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4.主要经肾小管分泌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四环素 C 庆大霉素 D 异烟肼 E 红霉素正确答案:A 单选题

浙江大学数学分析考研试题

浙江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试题 考试科目:数学分析 科目代号:427 注意:所有解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111(20)1...log ,log 23111lim(...)122n n x n e n n n n →∞=++++-+++++一、分(1)证明数列收敛其中表示以为底的对数;(2)计算2 (15)[,],()()2()lim 0.()k k k k k a b r x f x r f x r f x r f x →∞++--=二、分函数f(x)在闭区间上连续,存在收敛于零的数列使得对任意的, 证明:为线性函数. (15)()(),()h x f x f x 三、分假设函数为处处不可导的连续函数,以此为基础构造连续函数使仅在两点可导,并说明理由。 22222221()sin ,0(20)(,)0,0(1)(,),(,)(2),(,)x y x y x y f x y x y f f x y x y x y f f f x y x y ?++≠?+=??+=? ????????四、分二元函数求 是否在原点连续,在原点是否可微,并说明理由。 0 000 (15)()[,]()1 lim ()()xy y f x a b f x dx a a f x dx f x dx ∞ ∞ ∞-→+>=???五、分在任意区间黎曼可积,收敛,证明: 2222223/21 (15),0,0,0.()x y z xdydz ydzdx zdxdy a b c ax by cz ++=++>>>++??六、分计算 222(15):1cos().V V x y z I ax by cz dxdydz ++==++???七、分计算在单位球上的积分 2()01!(20)(),12(0)n n n f x x x f ∞==--∑八、分设函数证明级数收敛。 (15)()(0)0,'()(),[0,)()0.f x f x f x Af x f x =≤∞=九、分设可微,对于任意的有证明在上注:这是我凭记忆记下来的,有些题目可能不是很准确。希望对大家有用! dragonflier 2006-1-16

《药剂学》在线作业(浙大远程答案)

浙大远程《药剂学》在线作业(浙大远程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9分单选题 1.去污剂的HLB最适范围()。 ? A 3~8 ? B 7~9 ? C 8~16 ? D 13~16 ? E 15~18 正确答案:D 2.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最佳的片剂生产工艺,性质稳定,受湿遇热不起变化的药物()。 ? A 结晶压片法 ? B 干法制粒法 ? C 粉末直接压片 ? D 湿法制粒压片 ? E 空白颗粒法 正确答案:D 3.在软膏剂中,具有保湿作用是()。 ? A 山梨醇

? B 羟苯酯类 ? C 鲸蜡醇 ? D 聚乙二醇4000 ? E 液体石蜡 正确答案:A 4.润湿剂与铺展剂的HLB最适范围()。 ? A 3~8 ? B 7~9 ? C 8~16 ? D 13~16 ? E 15~18 正确答案:B 5.在软膏剂中,常用于调节软膏剂稠度的是()。 ? A 山梨醇 ? B 羟苯酯类 ? C 鲸蜡醇 ? D 聚乙二醇4000 ? E 液体石蜡 正确答案:E

6.采用特制的干粉给药装置,将雾化药物喷出的制剂是()。 ? A 吸入气雾剂 ? B 粉雾剂 ? C 喷雾剂 ? D 外用气雾剂 正确答案:B 7.下列各物质在片剂生产中的作用,片剂的润滑剂()。 ? A 聚维酮 ? B 乳糖 ? C 交联聚维酮 ? D 水 ? E 硬脂酸镁 正确答案:E 8.用于皮肤和粘膜及空间消毒的气雾剂是()。 ? A 吸入气雾剂 ? B 粉雾剂 ? C 喷雾剂 ? D 外用气雾剂

正确答案:D 9.下列各物质在片剂生产中的作用,片剂的填充剂()。 ? A 聚维酮 ? B 乳糖 ? C 交联聚维酮 ? D 水 ? E 硬脂酸镁 正确答案:B 10.物料颗粒大小不匀,流动性不好会造成()。 ? A 裂片 ? B 粘冲 ? C 崩解迟缓 ? D 片重差异过大 ? E 色斑 正确答案:D 11.W/O型乳化剂的HLB最适范围()。 ? A 3~8 ? B 7~9

浅谈最常用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代谢组学是一门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质量代谢产物(以相对分子质量<1000的有机和无机的代谢物为研究核心区)进行分析的新兴学科。生物样本通过NMR、GC-MS、LC-MS等高通量仪器分析检测后,能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具有高维,少样本、高噪声等复杂特征,同时代谢物多且代谢物之间联系密切,因此从复杂的代谢组学数据中确定与所研究的现象有关的代谢物,筛选出候选生物标记物成为代谢物组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代谢组学分析数据用于统计分析时,数据集通常为一个N ×K 的矩阵(X矩阵),N表示N个样本数,每一行代表一个样品,K表示K个变量,每一列代表一个变量,在代谢组学中变量通常是指代谢物含量。常用的分析方法如图1所示: 数据分析方法 单变量分析 多变量分析差异倍数分析 显著性检验 无监督分析 有监督分析 PLS-DA PCA OPLS-DA 图1 代谢组学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单变量分析 单变量分析方法仅分别分析单个变量,不考虑多个变量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具有简单性、易应用性和可解释性。但是无法基于整

体数据对所测样品的优劣、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1)差异倍数分析 差异倍数变化大小(Fold Change,FC)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含量比值,可以快速考察各个代谢物在不同组别之间的含量变化大小。(2)显著性检验 p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于区分该变量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通常认为p<0.05具有统计显著性。常用的检验方法有t-test、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但是由于代谢组学的变量较多,必要时需要进行多重假设检验,对p值进行校正,减少Ⅰ类错误,降低假阳性。 多变量分析 多变量分析方法能同时处理数百或数千个变量,并且能处理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变量之间的协方差或相关性,使原始数据在较低维空间上的投影能尽可能地捕获数据中的信息。但是如果存在大量无信息变量可能会妨碍多变量分析的能力,无信息变量的数量越多,减少真阳性数量的效果就越显著。 多变量分析分为无监督分析方法和有监督分析方法。在代谢组学分析中无监督学习有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只需要数据集X,而有监督分析方法主要是偏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PLS-DA)和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全版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第二章药物体内转运 肾脏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涉及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 1.被动扩散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 2.孔道转运 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及膜的性质有关 3.特殊转运 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常需要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有选择性 4.其他转运方式 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和剂型的影响②胃排空时间的影响③首过效应④肠上皮的外排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 三、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整体动物实验法

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缺点: 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 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Caco-2细胞模型法 Caco-2细胞的结构和生化作用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含有与刷状缘上皮细胞相关的酶系。优点: ①Caco-2细胞易于培养且生命力强,细胞培养条件相对容易控制,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②Caco-2细胞来源是人结肠癌细胞,同源性好,可测定药物的细胞摄取及跨细胞膜转运; ③存在于正常小肠上皮中的各种转运体、代谢酶等在Caco-2细胞中大都也有相同的表达,因此更接近药物在人体内吸收的实际环境,可用于测定药物在细胞内的代谢和转运机制; ④可同时研究药物对粘膜的毒性; ⑤试验结果的重现性比在体法好。 缺点: ①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有影响; ②缺乏粘液层,需要时可与HT-29细胞共同培养。 四、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常用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1.平衡透析法

2019浙大远程《药物分析(A)》在线作业答案

1.酸性染料比色法中在实验条件选择时,下列哪个条件不是关键点()。 A 温度 B 水相pH C 有机溶剂的种类 D 酸性染料的种类 正确答案:A 2.银量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现版中国药典采用的指示终点方法是()。 A 吸附指示剂法 B K2CrO4指示剂法 C 电位滴定法 D 过量Ag+与巴比妥类药物形成二银盐沉淀 正确答案:C 3.《中国药典》规定,“精密称定”是指称量时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 A 百分之一 B 千分之一 C 万分之一 D 十万分之一 正确答案:B 4.甾体激素药物能与羰基试剂发生呈色反应,是因为其结构中有()。 A C3-酮基和C20-酮基 B 乙炔基 C 酚羟基 D 酯键 正确答案:A 5.抗生素类药物的活性采用() A 百分含量 B 标示量百分含量 C 效价 D 浓度 正确答案:C 6.茚三酮试剂能与下列哪一种药品反应显蓝紫色?() A 链霉素 B 对乙酰氨基酚 C 丁卡因 D 巴比妥酸 正确答案:A 7.下列哪种是光谱鉴别法?() A UV法 B TLC法 C HPLC法 D PC法 正确答案:A 8.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称为()。 A 精密度 B 耐用性 C 准确度 D 线性 正确答案:D 9.药物干燥失重测定的是()。 A 药物中所含的水分 B 药物中所含的在测定条件下挥发成分 C 药物中所含的在测定条件下分解挥发的成分 D A+B 正确答案:D 10.乙酰水杨酸用中和法测定时,用中性醇溶解供试品的目的是为了() A 防止供试品在水溶液中滴定时水解 B 防腐消毒 C 使供试品易于溶解 D 控制pH值 正确答案:D 11.需检查“硒”杂质的药物为()。 A 链霉素 B 醋酸氟轻松 C 阿莫西林 D 维生素A 正确答案:B 12.凯氏定氮法测定含氮有机药物,选用的试剂是()。 A 硫酸-硝酸 B 硫酸-高氯酸 C 硫酸-硫酸盐 D 硫酸-高锰酸钾 正确答案:C 13.具有共轭多烯侧链的药物是()。 A 维生素B1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A D 维生素E 正确答案:C 14.能发生绿奎宁反应的药物是()。 A 吗啡 B 硫酸阿托品 C 咖啡因 D 硫酸奎宁 正确答案:D 15.对于原料药,除了鉴别项下规定的项目,还应结合性状项下的()。 A 外观 B 溶解度 C 外观和溶解度 D 外观和物理常数 正确答案:D 16.《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英文缩写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