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药代谢与药物分析研究所
浙江省微生物生化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

研究条件
重点实验室经过近五年的积累和建设,已有近1000余万的设备投入,有关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蛋白质工 程、微生物发酵、细胞实验等设备比较齐全;实验室设备(包括部分平台仪器)配备了实时定量PCR仪、多功能 酶标仪、快速高效蛋白纯化工作站(AKTA)、化学发光(ECL)专用成像系统、超声破碎仪(ChIP实验专用)、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DNA测序仪、Affymetrix芯片系统、凝胶图像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 同位素荧光仪芯片扫描仪、超速冷冻离心机、高效蛋白层析仪、细胞流式仪、荧光倒置显微镜、液相色谱-质谱联 用仪生物生物合成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1)酶活性水平调控:合成酶定向进化;(2)催化效率调控:提高固定化微生物细胞通 透性;(3)合成代谢反应调控:利用反应与分离耦合技术,解除底物与产物抑制效应,对合成代谢过程进行调控; (4)针对L(+)-酒石酸、D(-)-酒石酸、L-苹果酸、L-半胱氨酸、异维生素C、D-阿拉伯醇、赤藓糖醇、没食子酸 丙酯等产品,建立催化反应与分离耦合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研究方向
抗生素次级代谢调控
本研究方向全面开展链霉菌抗生素次生代谢调控研究,建立抗生素生产菌基因定向改造技术体系,从源头上 解决抗生素发酵水平问题。主要内容为(1)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和生物合成机制研究;(2)深入研究放 线菌次生代谢调控机制,包括途径专一调控因子、多效调控因子(A因子、σ因子、PI因子、严谨响应因子)、 全局调控因子(双组份信号传导体系),通过对染色体基因组目标基因敲除和整合重组,构建高产突变株;(3) 通过放线菌蛋白转运与分泌途径和针对前体物的初级代谢调控机制研究,对基因改造后的突变株进行发酵工艺优 化研究,采用多尺度组合调控抗生素生物合成水平以提高抗生素发酵产量。
2014秋浙江大学《药物分析A》在线答案2

2014秋浙江大学《药物分析(A)》在线答案2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6分1.与亚硝酸钠—硫酸反应显橙黄色,随即转为橙红色,可用以下方法鉴别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B司可巴比妥钠C硫喷妥钠D异戊巴比妥正确答案:A2.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橙红色沉淀的是()。
A黄体酮B炔雌醇C氢化可的松D丙酸睾酮正确答案:C3.链霉素的鉴别反应是()。
A麦芽酚反应B戊烯二醛反应C三氯化锑反应DFeC13反应正确答案:A4.复方炔诺孕酮滴丸中炔雌醇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采用选择含量测定方法()。
A四氮唑比色法BKober反应比色法C酸性染料比色法D亚硝酸钠滴定法正确答案:B5.维生素A在盐酸存在下加热后,在350-390nm波长间出现3个最大吸收峰,这是因为维生素A发生了()。
A氧化反应B脱水反应C水解反应D异构化反应正确答案:B6.青霉素在碱性或青霉素酶的作用下,易发生()。
A差向异构化B氧化C开环D水解和分子重排正确答案:D7.《中国药典》(2010年版)采用银量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其指示终点方的法是()。
A吸附指示剂法BK2CrO4指示剂法C银-玻璃电极电位法D过量Ag+与巴比妥类药物形成二银盐沉淀正确答案:C8.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过程中,水相pH太大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原因是()。
A酸性染料全部成盐B有机碱药物全部游离C有机碱药物全部成盐D酸性染料全部游离正确答案:B9.某药物与碳酸钠试液加热水解,放冷,加稀硫酸酸化后,析出白色沉淀并有醋酸臭气产生,则该药物是()。
A阿司匹林B盐酸普鲁卡因C对氨基水杨酸钠D盐酸利多卡因正确答案:A10.四氮唑比色法测定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含量的主要依据是()。
A分子中具有甲酮基B分子中具有Δ4-3-酮基C分子中具有酚羟基D分子中有C17-α-醇酮基正确答案:D11.《中国药典》中,正文是()。
A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B由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等组成C收载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D为了方便、快速查阅药典而编写的内容正确答案:C12.盐酸麻黄碱的鉴别反应是()。
2007-贝诺酯

洗涤
烘干
规格 —
粗品
配比 —
投料量 40g
综合3.2 操作过程
在装有球形冷凝管的 5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粗品及 8 倍量的 95%乙醇,加热回流使全溶,
稍冷,加入适量活性炭,连续加热回流 15 分钟,趁热过滤,滤液放置,缓缓冷至 10℃以下,
析出结晶,抽滤,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一次,抽干,得白色结晶,测熔点。
CH3 OO
O
O SOCl2
CH3 O
O
OH
Cl
OH NaOH
ONa
PEG
O O
O O
H N
O
NHCOCH3 2、合成路线二[2]
NHCOCH3
综合药学实验
H
O
O Cl
N
O
O
SOCl2
O
ONa
O
O
O DMF
O
溴化四丁基胺
醋酸正丁酯
O O
合成方法二是以醋酸正丁酯作溶剂、溴化四丁基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
4.2.1 工艺配比
名称
规格
配比
投料量
备注
扑热息痛
药用
1
28g
—
10%氢氧化钠水溶液
CP
1.63
40ml
—
四丁基溴化铵
CP
—
2g
—
乙酰水杨酰氯
自制
—
上步得量
—
4.2.2 操作过程
在装有搅拌、滴液漏斗的 500ml 三口烧瓶中,加入扑热息痛 28g,水 60ml,降温至 5℃
以下,搅拌下缓缓加 10%氢氧化钠水溶液 40ml,搅拌溶解,维持 pH 值为 10 左右。维持温度
人葡糖醛酸基转移酶介导的黄酮Ⅱ相代谢研究进展

人葡糖醛酸基转移酶介导的黄酮Ⅱ相代谢研究进展谢升谷;尤琳雅;曾苏【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年(卷),期】2007(21)5【摘要】人葡糖醛酸基转移酶(UGT)同工酶在黄酮类化合物Ⅱ相代谢反应中呈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酮类化合物Ⅱ相代谢中UGT的研究情况,包括各同工酶间的底物差异,结构-代谢活性关系,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以及黄酮对UGT调控的研究.结果表明, 人UGT1A1, 1A3, 1A8, 1A9, 1A10和2B15主要参与了广泛黄酮类化合物的葡醛酸结合反应,而UGT1A5, 1A7和2B7对黄酮代谢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明,UGT的基因多态性、结构-代谢关系、调控机制为生物黄酮的合理利用以及此类化合物的合理药物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总页数】6页(P438-443)【作者】谢升谷;尤琳雅;曾苏【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与药物代谢研究室,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与药物代谢研究室,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与药物代谢研究室,浙江,杭州,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3【相关文献】1.中国水仙类黄酮-3-O-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原核表达 [J], 王伟英;李海明;戴艺民;李跃森;邹晖;吴水金;林江波2.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张久聪;聂青和3.葡糖醛酸基转移酶与消化道肿瘤研究进展 [J], 张燕;刘成霞;张尚忠4.结直肠癌组织中葡糖醛酸基转移酶2B表达水平的研究 [J], 张燕;李延青;张尚忠;郭玉婷;袁俊华;杨晓云;王敏;卢雪峰5.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介导的胆汁酸代谢过程及其内源和外源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郭胜杰;管汐蕊;曹文莉;梁思成;齐晓怡;葛广波;吕沐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分析中的代谢物分析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代谢物分析研究药物分析是研究药物的组成、质量和相对纯度的科学方法,而代谢物分析则是在药物体内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的研究。
代谢物分析在药物研发、药代动力学研究和毒理学评价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药物分析中的代谢物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代谢物的定义和分类代谢物是指在生物体内,药物经过代谢转化产生的化合物。
根据代谢物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内源性代谢物和外源性代谢物。
内源性代谢物是指生物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如激素、酶等;外源性代谢物是指通过外界摄入的物质,如药物、毒物等。
在药物分析中,我们主要关注外源性药物的代谢物。
二、代谢物分析的重要性1.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代谢物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过程,从而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
2. 药物研发和优选:代谢物分析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评估药物的稳定性、代谢特性和毒副作用,为药物研发和筛选提供依据。
3. 药代动力学研究:代谢物分析可以揭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为药物的适应症、用量和给药频率等提供科学依据。
4. 毒理学评价:代谢物分析能够帮助判断药物的毒性和代谢产物对人体的影响,为毒性评价和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三、代谢物分析的研究方法1. 色谱法:色谱法是最常用的代谢物分析方法之一,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可用于分离挥发性代谢物,液相色谱则适用于非挥发性代谢物的分离。
2. 质谱法:质谱法常与色谱法结合使用,可帮助鉴定和定量代谢物。
质谱法包括质谱-质谱联用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3. 核磁共振波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可以提供代谢物的结构信息,包括^1H-NMR和^13C-NMR等。
4. 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可以对代谢物进行高效分离和定量。
四、代谢物分析的挑战和解决方法1. 代谢物浓度低:代谢物通常在体内浓度较低,因此需要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采用灵敏的检测器和前处理方法,如样品富集和衍生化等。
银杏黄酮的体外葡醛酸反应及其药物相互作用

银杏黄酮的体外葡醛酸反应及其药物相互作用诸敏;姚彤炜;曾苏【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4(033)001【摘要】目的:获得银杏黄酮体外代谢情况,预测银杏叶制剂与常用心血管类药物之间的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银杏黄酮与普罗帕酮、硝苯地平、地非三唑和依普黄酮在经β-萘黄酮诱导的鼠肝微粒体中共孵育,以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银杏黄酮的浓度,观察共孵育药物对银杏黄酮葡醛酸结合反应的影响,并计算银杏黄酮3个苷元的酶动力学参数.结果:测得银杏黄酮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的Vmax值分别为(60±0.21)、(48±0.02)、(34±0.02)μmol·g-1·min-1,Km值分别为(24±0.05)、(148±0.09)、(110±0.03)μmol/L;当银杏黄酮浓度一定时,共孵育药物硝苯地平、普罗帕酮、依普黄酮和地非三唑对银杏黄酮的IC50分别为54~70、69~122、85~98和210~362 μmol.测得地非三唑对银杏黄酮3种苷元的抑制常数Ki值分别为57.6、50.5和33.1 mg/L;普罗帕酮的Ki值分别为33.6、59.5和45.2 mg/L;依普黄酮的Ki值分别为13.7、24.0和15.7 mg/L.普罗帕酮的[I]/[Ki]比值为0.002~0.003.结论:在银杏黄酮的3种苷元中槲皮素的代谢能力最强;硝苯地平、依普黄酮和普罗帕酮等对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的葡醛酸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根据硝苯地平的IC50值和普罗帕酮的[I]/[Ki]值,表明普罗帕酮与银杏黄酮之间的代谢性相互作用很弱,而硝苯地平与银杏黄酮合用需慎重.【总页数】6页(P15-20)【作者】诸敏;姚彤炜;曾苏【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与药物代谢研究室,浙江,杭州,310031;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浙江,杭州,310015;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与药物代谢研究室,浙江,杭州,310031;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与药物代谢研究室,浙江,杭州,3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2【相关文献】1.人UGT1A3重组酶催化芹菜素葡醛酸结合反应 [J], 谢升谷;陈亚坤;陈枢青;曾苏2.银杏黄酮山奈酚的体外葡醛酸结合反应 [J], 顾少君;姚彤炜;胡静3.基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抑制性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定量预测 [J], 彭向东;曹杉;周宏灏4.人UGT1A3催化黄酮类化合物葡醛酸结合反应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J], 谢升谷;陈亚坤;张伟;陈枢青;曾苏5.苯巴比妥诱导对普萘洛尔对映体的体外葡醛酸缀合反应立体选择性的影响 [J], 李新;刘琼;曹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代谢性药物_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7-12-12 修回日期:2008-03-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25047);浙江省科技重点项目(2005C13026).作者简介:刘彦卿(1986-),女,药物分析学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曾 苏(1959-),男,教授,博导,主要从事药物在生物体内转运与代谢研究;E -mail :zengsu @zju .edu .cn .http :∥www .journals .zju .edu .cn /med DOI :10.3785/j .issn .1008-9292.2009.02.017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刘彦卿,洪燕君,曾 苏 综述(浙江大学药物分析与药物代谢研究室,浙江杭州310058)[摘 要] 许多药物的代谢途径可被联用药物抑制或诱导,有时会引起药物药理或毒理效应的显著变化。
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高,临床效应显著。
制药工业和管理部门已经将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临床试验阶段转移至新药开发的早期阶段。
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分为体内外试验,合理的研究设计不仅对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节约研究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文中从研究背景、机理等方面介绍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相关试验设计,期望对国内制药工业及科学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 药物相互作用;药用制剂/代谢;药物代谢;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抑制剂;诱导剂[中图分类号] R 9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292(2009)02-0215-10Recent advances in metabolism -based drug -drug interactionsLIU Yan-qing,HONG Yan-jun,ZENG Su (De p artment of P ha rmaceutical Ana lysis and Drug Metabolism ,College of Pharma ceutic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H a ngzhou 310058,China )[Abstract ] T he pharmacological or toxicological efficacy of dr ugs can be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ir metabolic pathway is induced or inhibited by co -administrated drugs .Metabolism -based drug -drug inter actions (DDIs )have a high incidence and are important in clinical therapeutics.Studies on metabolism-based DDIs are now moved to the early stages of drug development,so that adequate assessment of its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can be facilitated.T hese studies comprise in vitr o and in vivo investigations and an appr opriate design of studies is important.In many cases,negative findings from early in vitr o and early clinical studies can eliminate the need for later clinical investigation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backgr ound and mechanism of metabolism -based DDIs and focuses on the strategies of these studies .[Key wor ds ] Dr ug interactions;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metab;Drug metabolism;Drug-dr ug interactions;Inhibitors;Inducers[J Zhejiang U niv (Medical Sci),2009,38(2):215-224.]第38卷 第2期2009年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 Y (M EDICAL SCIENCES)Vol 38 No 22009 人类在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新药品种日益增多,用途错综复杂。
民国时期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学教育发展概况

文章编号:2617-6084 (2023) 02-0041-08民国时期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学教育发展概况曾苏(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摘要:目的为了解浙江大学药学院的前身——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科的药学教育发展概况。
方法查阅相关历史档案、文献和数据库。
结果药科大量聘用日本和德国药科毕业生作为师资,引入先进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并加以中国化,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注重实验教学和教材编写,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药学专业人才,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医药卫生事业和民族制药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解放前,药科办学35年,历经磨难波折,渡险境、克难关,教育事业逐渐发展完善,是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的缩影。
回顾这段历史,对我们现代药学教育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学教育中图分类号:R9-092文献标志码:A始于1913年的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科,经历了整个民国时期,一直在寻求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之路,与中华民族一起奋进,无惧遭遇任何恶劣环境,无论是停办、合并还是日机轰炸,都没有动摇我们培养药学专业人才的初心。
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科将国际先进教学模式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从办学目标、教学体制、师资队伍、学生培养和教材建设等方面,逐渐建立和发展了较系统的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体系,为后来的浙江医学院和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以及四校合并后的浙江大学药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 教学管理运行体系1913年,“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科办学之初,教学工作由校长领导,设立教务员办理日常教学事务。
1917年,由于药科学生增多,首次设立药科主任,专理药科的教务事宜,1919年取消科主任。
1922年起每年学期之始,由校务会议轮流推举药科专职教员一人为代表,管理药科教务,为义务科代表。
1931年改组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复设药科主任(科长),负责处理教务事宜。
1935年,废科主任制度,学校设教务、训育和事务三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药物代谢与药物分析研究所
暑期优秀大学生科研夏令营活动方案
为让国内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增进对浙江大学药物代谢与药物分析研究所各研究室及导师的了解,我们将举办2017年暑期优秀大学生科研夏令营活动。
一、参加对象
国内“985”、“211”高校(含沈阳药科大学)的药学及相关专业2017届本科毕业生,英语水平良好,学习成绩优秀,有意愿攻读本研究所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
二、活动时间
2017年7月11日报到,7月12日-7月13日夏令营活动(如时间安排有问题,可与相关研究室联系人或导师协商)。
二、活动安排
1. 研究所及各学科介绍;
2. 实验室参观;
3. 和导师及研究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进展;
4. 根据学生兴趣,参与研究室的课题,并和导师交流推免意向。
三、费用
免费安排食宿,并向外地学生提供来往旅费,限火车(硬座、硬卧中上铺或高铁、动车二等座)或汽车。
四、申请时间和报名方式
填写“2017浙江大学药学院大学生学术夏令营申请表”,并附本科成绩单1份(须加盖院系或学校教务处公章)、英语四、六级证书或其他英语考试的成
绩证明1份、以及其他证明材料,请将申请表及所有证明材料按上述顺序整合成PDF文件,文件名为“姓名-所在学校-专业”,将申请材料通过电子邮件(邮件主题为“姓名-所在学校-夏令营报名”):发送至相关研究室联系人(或导师):蒋惠娣:hdjiang@(药物代谢和分析研究室)
周婕:zhoujie127@ (精准医学和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室)
李丹:Lidancps@(药物设计和成药性预测研究室)
孙翠荣:suncuirong@ (药物波谱分析研究室)
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6月20日。
五、审核及录取
由药物代谢与药物分析研究所讨论决定,录取结果将在6月30日前通知到各申请人。
附:各研究室研究生导师及联系方式:
1.药物代谢和分析研究室
曾苏:zengsu@
蒋惠娣:hdjiang@
余露山:yuls@
周慧:zhouhui@
孙莲莉:Sunlianli@
康玉:yukang@
方伟杰:wjfang@
2.药物波谱分析研究室
孙翠荣:suncuirong@
3.药物设计和成药性预测研究室
侯廷军:tingjunhou@
李丹:Lidancps@
朱峰:zhufeng.ns@
4.精准医学和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室
陈枢青:chenshuqing@
周婕:zhoujie127@
周展:zhouzhan@。